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2课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第2课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第2课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第2课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历史问题注释】

[希波战争]

发生于公元前492一前449年,是希腊城邦反抗波斯帝国侵略的战争,最终以希腊的胜利而告终。希波战争的导火索是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发生的反波斯统治起义。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从亚洲西部伊朗高原崛起的波斯,大举对外扩张,很快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其疆域西抵小亚,东达印度,北括高加索和中亚草原,南及埃及和阿拉伯沙漠边缘。波斯统治下的小亚诸希腊城邦不堪压迫,率先发动反抗波斯统治的暴动。波斯调集重兵,先后三次大举入侵希腊。第一次是在公元前49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派遣摩多牛斯率海陆军远征希腊,因其陆军在色雷斯境内受阻,海军行至亚陀斯海角遭受风暴,损失惨重,遂无功而返。第二次在公元前490年,大流士遣达提斯率约10万军队、600艘战舰横渡爱琴海,先攻占优卑亚岛西岸的埃勒特里亚,然后在雅典北部的马拉松登陆。双方在马拉松展开决战,波斯军大败退回。第三次是在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率军50万、战舰千艘进攻希腊,波斯陆军夺取德摩比利隘口,进占并破坏了雅典城,但海军在绕过苏尼昂海角后,于萨拉米斯湾被雅典打败,仓皇退却。次年,波斯陆军又败于希腊的布拉。公元前478年,提洛同盟建立,希腊开始转守为攻。公元前449年,希腊在塞浦路斯岛的萨拉米斯城附近打败波斯军,迫使波斯签订《卡里阿斯合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和黑海一带的统治,承认希腊诸城邦的政治独立。雅典从此成为爱琴海上的霸主。

[伯罗奔尼撒战争]

发生于公元前43l一前404年。是斯巴达和雅典为争夺希腊霸权而爆发的长期战争,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而得名。最终斯巴达获胜,取代雅典而成为希腊诸城邦的霸主。

十年战争(前431一前421):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一阶段。从公元前431年3月,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底比斯袭击雅典盟邦布拉底引发战火。5月,斯巴达国王阿基丹姆二世率军入侵阿提卡,战争全面爆发。斯巴达陆军占有优势,而雅典则在海上称雄,因此斯巴达力图从陆路攻占阿提卡,离间提洛同盟各成员国,以包围和孤立雅典。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则希图用海军袭击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逼斯巴达求和。公元前427年前后,米蒂利尼等城邦发生反雅典起义;公元前425年,雅典海军攻占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亚岛,并鼓动斯巴达奴隶暴动,两强皆陷入困境。公元前422年,双方在安姆菲波利斯决战,雅典主战派首领克里昂和斯巴达将军伯拉西达均战死。次年双方签订《尼基阿斯和约》,暂时休战。

西西里战争(前415一前413):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二阶段。公元前415年5月,雅典将军阿尔基比阿德斯、尼基阿斯和拉马科斯率军远征西西里。途中,阿尔基比阿德斯因涉嫌赫尔墨斯神雕像被毁事件,逃亡投奔斯巴达。雅典军虽初有小胜,但不久拉马科斯也阵亡,只好由尼基阿斯一人指挥。在斯巴达和科林斯援军的猛攻下,雅典军于公元前413年9月全部覆没。雅典损失战船200艘,被俘7000人,从此失去海上优势。

德凯利亚战争(前413一前404):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最终阶段。公元前413年,斯巴达军入侵阿提卡,并长期占领德凯利亚,破坏和消耗雅典力量。雅典经济恶化,农业生产濒临崩溃边缘,但它重组舰队,并于公元前412、前411年先

后在阿拜多斯、基齐库斯打败斯巴达舰队。斯巴达在波斯援助下很快恢复了元气,由莱山德指挥新编舰队,于公元前405年在赫勒斯滂海峡附近之羊河口重创雅典海军,继而从海陆两面包围雅典,迫其于公元前404年4月投降,接受解散提洛同盟而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拆毁从雅典城到出海口的长墙工事、撤除所有海军并只允许保留12艘船只的屈辱和约。

[伯里克利与雅典]

提起希腊的强盛与繁荣,人们往往会想到雅典城和伯里克利的名字,因为最能代表与反映这种强盛与繁荣的,是伯里克利统治时期的雅典,因此希腊的“黄金时代”又被称作“伯里克利时代”。

伯里克利(约前495一前429),是希腊著名的民主派政治家,出身贵族,是奴隶主阶级中一个较有见识和才干的人。公元前444年以后历任首席将军,成为雅典的实际统治者,希腊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美谈。

据说,为了广泛接近民众,伯里克利经常到大庭广众之中和普通百姓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遇到反对他的人当面辱骂他,也从不动怒,更不随意抓人。一天晚上,在他步行回家的路上,一个贵族跟在身后辱骂他:“你这个疯子!真无耻!你出身贵族,却忘掉了自己的朋友,竟然去结交那些下贱的百姓!”这个人就这样一路尖声叫骂着,尾随他到了家门口。看看天已经黑了,伯里克利让仆人打起火把,把骂他的人送回家去。

在奴隶社会的当权者中,能像伯里克利这样对待反对派意见的,恐怕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雅典公民对他的民主作风交口称赞,并给予他极大的支持。有一个大贵族名叫西门,专门和伯里克利作对。凡是伯里克利主张的,他都反对;凡是伯里克利反对的,他都支持,雅典公民便通过投票把他放逐到国外去了。另一

个大贵族福克奇利斯,也和伯里克利唱对台戏,反对伯里克利建设雅典城的计划,最后,他也被雅典公民赶下了台。

伯里克利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他执政廉洁,执政十几年都没参加过别人举行的宴会。他惟一一次接受的邀请是参加侄子的婚礼,但还未开宴他就离开了。老百姓形象地说,伯里克利在雅典只熟悉一条路,那就是通向能和普通公民接触的广场和500人会议的路。

在雅典,军人、法官、议员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起初都是没有薪金的,当兵的要自己掏钱买武器和马匹。这样一来,这些职务都被有钱人把持了。伯里克利执政后规定: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和议员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扩大了。伯里克利还给穷人发“观剧津贴”,使他们也有文化娱乐的机会。伯里克利当权时做了一件意义非同寻常的大事,对日后雅典以至整个希腊的文化艺术、旅游及商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件大事就是重建公元前480年被波斯军队放火烧毁了的雅典城。

在伯里克利的主持下,一批出色的雕塑家、建筑师、工艺家云集雅典,把这座古城装饰得十分雄伟、壮丽。不久,许多闻名于世的建筑陆续屹立于雅典城。可容纳14000名观众的露天剧场,经常上演一些著名剧作家的悲剧和喜剧,其中不少剧作对欧洲的戏剧产生了很大影响;专门用于诗歌演唱和比赛的音乐堂,经过精心设计,具有良好的音响效果。位于雅典中心的卫城是最出色的建筑群,它建在150米高的陡峭的山巅之上,全部用大理石修建而成,城中有雅典最著名的帕提依神殿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铜像。

雅典娜神像是著名的雕刻家、擅长雕刻神像的菲狄亚斯的杰作。神像高12米,形象优美威严。雅典娜身穿黄金战袍,头戴黄金头盔,胸前的护身甲上嵌着

女妖美杜莎的头像,左手持长矛,右手托着胜利女神尼刻的小雕像,身边放着一个有…—条巨蛇盘在上边的圆形女神盾。神像的睑、臂、脚都是用象牙雕成的。菲狄亚斯还雕刻了被称为世界古代奇观之一的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公元5世纪,宙斯神像在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烧毁。雅典娜神像则在公元146年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安敦尼?庇乌搬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对于希腊的强盛与繁荣,伯里克利功不可没,但他晚年却屡经坎坷、挫折,接连遭受严重的打击。由于他人的诽谤,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撤职。复职当大将军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死于鼠疫。不久,他也难逃厄运,死于这种可怕的病魔。临死前,他的遗言是:“我对雅典是问心无愧的。”确实,伯里克利的英名将和希腊“黄金时代”的美名永存后世。

伯里克利死后不到20年,强盛的雅典就败在希腊另一强大城邦斯巴达的武力之下。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生于雅典平民之家。他反对研究客观的自然界,认为客观世界是神的领域,人是不能认识的。他专门研究人生道德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追索自然的本原,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观念。“认识你自己!”自他大声喊出这一振聋发聩的命题以来,人的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人的问题的思考一直是哲学发展的动力。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他所说的知识,不是指感觉得来的知识,而是指一种真知灼见。所谓道德,本意指能力或最善。他进——步指出:“道德即幸福。”他认为道德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能认识善,就能一心向

善。只有智者才是有道德的人,从而也才是有处世能力的人。道德的知识能直接产生道德的生活。

苏格拉底把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概括为讥讽、助产术、归纳、下定义四个步骤,基本要领是通过启发式教育,使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然后得出真正的道德观念。苏格拉底的论辩方法是唯心主义概念辩证法。首先是向对方提出许多问题,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而承认自己“无知”,这叫做讥讽;其次是通过助产术的方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启发出来;然后通过对一些个别事物的比较,认识事物,指出一般本质,这称为“归纳”;最后将所得到的概念、定义明确规定下来,即定义的方法。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当时雅典最有智慧、最有教养的人。他拥护贵族政治,反对实施民主政治。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民主派控制的法庭以360票对140票判处死刑,罪名是“败坏青年”和“藐视官方宗教”。他拒绝了友人劝他逃走的建议,服从判决,安然服毒赴死。这位被后人誉为“使哲学从天上来到人间”的学者,毕生没有留下著作,他的主要事迹及学说通过他的弟子而得以流传。

[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

公元前4世纪中期,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执政,国家迅速崛起。他首先着手加强王权,消除部族首领的军事割据,限制贵族议会的权力,将全部军政财权集中到国王手里。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打败底比斯、雅典、科林斯等城邦联军。第二年,腓力召集各邦开会,宣布希腊各城邦成立联盟,进攻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在

他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王位由腓力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出生于马其顿首都佩拉,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12岁时曾驯服全马其顿无人能够驾驭的烈马布卢法卢斯。后来,其父腓力请来了亚里士多德做亚历山大的教师。

腓力二世被害后,被征服的希腊城邦纷纷起义。年轻的亚历山大用两年时间平息了暴动。此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领土辽阔、财源滚滚的波斯。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3.5万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远征东方。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给人。有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亚历山大回答:“希望。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那里的波斯军队,然后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城市伊苏进军。他打败了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俘获了其母和妻女。接着,亚历山大南征叙利亚和腓尼基,派大将攻占了大马土革。随后,他又率军南下,经过7个月的艰苦战斗,攻下了中东文明古城推罗,将推罗城的3

万居民全部卖为奴隶。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在切断了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埃及。当时的埃及不满波斯帝国的统治,视亚历山大为救星,马其顿军队不伤一兵一卒进入了埃及。亚历山大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亚历山大城,作为他伟大战绩的纪念碑。

征服埃及后,亚历山大率军大举入侵中亚,在那里遇到了当地部族的顽强抵抗。从公元前330年起,他将近3年的时间都在中亚作战。在这期间,马其顿人

和希腊人中不断有人反对继续东进,亚历山大镇压了持异议者,并于公元前327年率军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占领了印度西北部的广大地区。他本想向恒河流域进发,征服印度的心脏地带,但士兵们厌倦了长期战争,思乡心切,加上印度的炎热、暴雨和疾病,拒绝前进。亚历山大的军队发生哗变,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再加上从少年时代就随同他征战的战马布卢法卢斯暴死,使亚历山大心灰意冷。万般无奈之下,他在公元前325年下令撤出印度。

公元前324年初,分两路撤回的军队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会师。由于长途跋涉,部队损伤极大。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远征前,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同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因而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认为各民族应该平等地和睦相处。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城,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结婚典礼,和波斯国王大流土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一天与被征服国女子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整编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人马其顿部队,并准备继续远征。他计划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

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患恶性疟疾,发病10天后就去世了,那年他仅33岁。

由于死亡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王权的激烈争夺。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和儿女都被反对派杀死。其部将为争夺地盘互相混战。

公元前307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马其顿帝国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王国。

亚历山大的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人希腊和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亚历山大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敬文法哲学研习会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专业:法学理论 学生姓名:岳岚培高寒梅郭甜甜指导教师:孙文恺教授 完成时间:2020年6月15日

前言 0 一、辨证学 (1) (一)意典的性质与意义 (1) (二)意典界与事物界 (1) (三)晚年辨证学方面的变迁 (2) 二、格致学 (2) (一)宇宙的形成 (2) 1.开辟 (2) 2.质素 (2) 3.灵魂 (3) (二)宇宙的分类 (3) 三、伦理学 (3) (一)个人伦理 (4) (二)社会伦理 (4) 1.国家起源 (4) 2.哲学王的统治 (5) 3.社会等级 (5) 4.公有制 (6) 5.教育理论 (6) 结语 (6)

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摘要:柏拉图的思想是西方文化的奠基,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 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著作的学派。其思想理论涉及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诸多方面,本文试图从内容上以其辩证学、格致学、伦理学三个方面为主线对柏拉图的主要思想进行梳理,以期对柏拉图的主要理论学形成初步认识。 关键词:柏拉图意典格致伦理 前言 柏拉图的著作均采用对话体,这种写作方式承载了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关于柏拉图思想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一是以时间分,另两种是以内容分。具体地讲,前者以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将柏拉图的对话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对话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有《申辩篇》、《优息弗罗篇》、《克力同篇》、《查米德斯篇》、《伊翁篇》、《高尔吉亚篇》、《拉凯斯篇》、《门内科索斯篇》、《普罗泰戈拉篇》、《吕雪思篇》、《优息德谟斯篇》、《大希庇阿斯篇》。中期对话有《米诺篇》、《斐多篇》、《克拉底鲁篇》、《会饮篇》、《理想国》、《斐得罗篇》、《巴门尼德篇》。晚期对话有《智者篇》、《泰阿泰德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政治家篇》、《斐利布篇》和《法篇》。”①这种对话分期,学者们是大致同意的。但不同时期是否意味着不同的哲学思想,学者们持不同观点。有的认为,不同分期,其哲学思想截然不同。有的认为,柏拉图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内容分的有三分法和八分法,三分法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任诺苦辣提斯首先接受。“所分的是(一)辨证学或名学(Dialectic or Logic);(二)格致学(Physics);(三)伦理学(Ethics)。”②八分法则分为:认识论、理念论、辨证法、自然哲学、社会政治哲学、道德伦理哲学、灵魂论、至善论。③两种分法都有道理,相比而言,第二种分类更为得当。原因在于第一种分法,非细致研究柏拉图每一篇对话不能进行;而且分歧较大,比较不同时期思想的变化更是艰难。而第三种分法所分小类可以归入三分法的大类中去,不如三分法精炼。本文遂采用第二种分类总结概括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①余纪元:《<理想国>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②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1页。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提起古希腊文明,人们无疑会想起这两位在诸多领域中取得影响后世的成就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最伟大的代表。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哲学、教育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气象学、政治学、诗学等方面建树颇丰,诗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师徒,在学术见解上自然会有相通之处,亚 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其师的思想,但他同时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足见他与柏拉图还是存在许多分歧的。 首先,关于城邦的思想。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对自由城邦的政治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古希腊时代,城邦制度可称是最先进、最理想的政治建构,在希腊文中,城邦一词为polis,不同于今天英文中的city或country,这样一个特殊的政治形态,是柏与亚政治思想的实践对象,而且他们的政治思想也只适用于城邦,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确立,城邦的衰落也使这一系列政治思想失去了适用价值(当然,从西方近代以来,这种对政治构建的最初观念对今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了正义城邦的思想,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和财富生产者三个阶层,正义的城邦是三个城邦发挥各司其职、相互和谐的统一体,前两者是国家的治理者,第三阶层则是财富的创造者,这也引申出专业化的原则,在正义城邦中,人人需各司其职,统治者和军人也需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且他们适合于他们的这一地位所要求的条件。正义城邦的统治者,在《理想国》中,便是柏拉图著名的“哲学王”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 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家执政的根据:(1) 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 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2) 知识是美德的基础。它是对“理念”的认识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这种知识,回忆这种知识。(3) 治国需要知识、美德和权力的结合。(4) 哲学家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训练过程。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其实质是要恢复奴隶主贵族政体,以挽救城邦的危机。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观念于柏拉图有明显的不同,他提出“人是政治的动物”,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个人于城邦的关系,好比一只手,只有当它与活着的身体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实现它的目的(如拿取物品)一样,个人没有独立的意志,必须成为城邦的一部分,通过城邦发挥个人价值,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个人同样没有独立性,他们的生活和行为完全是为城邦的存在而服务的,这一点上二人的观点很相似。

《西方哲学--柏拉图式哲学理论》

西方哲学--柏拉图式哲学理论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柏拉图是希腊人,出生于处于城邦时代的雅典。在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之间的经济是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的冲突或者结盟也是普遍现象。而雅典是众多城邦当中最强大的那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那一个,经常在与别的城邦的纠纷之中获胜。这一切不仅仅归功于它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后人觉得它真正强大的地方是在于那些文学、艺术的创作,科学的发明以及哲学的创见。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柏拉图时代,是雅典有由盛而衰、逐渐没落的时代,是一个黄金时代的结束。人们在这种时代背景中很容易感受到一些哲学问题,比如:人的一生当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柏拉图终身最重要的功绩有一项,那就是是创立了学园。柏拉图创立学园之后,希腊大量有才气的青年聚集到柏拉图身边。他们在柏拉图周围搞各种科学研究和讨论各种学术问题,这些举动都为后来西方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思想。柏拉图的后半身几乎都在他的学园里度过,并且柏拉图这一生的著作也大多数在学园里写成。受到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柏拉图终是走上了哲学的道路,为当时的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柏拉图的思想来源 柏拉图在他二十岁的时候遇到了苏格拉底,从此师从苏格拉底,专心研究哲学,并把他以前的著作全数焚烧。而,八年后,当苏格拉底在亚瑟比大审中被判处死刑时,看着八年来一直受自己敬仰的老师死亡,使柏拉图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此时柏拉图也才二十八岁。撇开个人因素不谈,就苏格拉底的思想来看,他是以追求真理为毕生目标。真理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属于外在世界的,要去研究部大自然的天文、地理、生物的各种现象与状况;另外一个层次是研究人的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与制度。 我们经常会这样想,我们的社会中到底存不存在真理呢?换言之,就是是非善恶有没有标准呢?如果说法律是相对的一个概念,那么就没有一个标准能够用来评判每一个人的行为对错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是非善恶没有标准,一个人可能在甲社会上是好人,在乙社会上却被认为是坏人了;善恶是非变成是由外在来决定,而非由内在所决定。进一步来看,如果不是由内在决定善恶,那么人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内在价值:我是好人可能是因为我处于这个时代,如果我处于别的时代,说不定我就是坏人了。那我们要如何解决这种困难呢?苏格拉底就是要探究有没有由个人内在所出发的、可以自我肯定且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行为。换言之,也就是我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我都要做某种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一定是对的。苏格拉底一声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得柏拉图收到很大启发,变为一个热爱智慧,热爱哲学的青年。柏拉图非常敬爱他的老师,他常说:“我感谢上帝赐我生命,;但是我尤其要感谢上帝赐我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但唯一有遗憾的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只能是停留在哲学的头脑思维层面。苏格拉底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透过理性,而不是靠政治的力量来成就。是对人们生命的思考,是指引人们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柏拉图的哲学详细地盘绕“理念”这一词,理念也被人们称为理念论,是雅典的这个期间哲学观点最引人注目之一,他改变了理念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了解程度,也彻底打破了往常的哲学家们的观念。在柏拉图哲学当中,他明确地提出,要将宇宙间的准则和事理都要看成统一的普遍性。他不仅把他的理念世界呈现给众人,还逐一地形容出当时的希腊哲学有什么样的缺陷与弊端。人们在接受了柏拉图的哲学观念之后,将曲解点明,希腊人民将柏拉图哲学思索过程,逐步形成了哲学的概念。 柏拉图式辩证法,是指柏拉图的思想经典著作《对话录》,柏拉图为何这么重视对话的形式?首先,只靠个人是无法发现真理的。因为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特定的角度去思考。当我们从某个这个特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永远不会知道站在别的角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2.2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2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一、选择题 1.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英语“科学院”或“研究院”(academy)一词就来自古希腊语阿卡德米,这突出地说明( ) A.英语中的许多词来自希腊语 B.柏拉图学园对后世影响深远 C.“科学院”和“研究院”的本意相同 D.古希腊语的许多词语在逐渐消失 2.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 ) 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是温和的民主派 D.是激进的民主派 3.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不同的人是神分别用黄金、白银、铜铁造成的。用铜铁造成的人在其“理想国”中应是( ) A.国王B.护国者 C.卫国者 D.生产者 4. 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柏拉图和弟子们在阿卡德米学园 A.苏格拉底是阿卡德米学园的创立者B.阿卡德米学园是一所综合性的学校 C.阿卡德米学园的学术气氛非常活跃D.阿卡德米学园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 5. 德国近代哲学家黑格尔说,古希腊是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希腊处于欧洲的中心地带 B.希腊文化就是欧洲的文化 C.欧洲文化起源于希腊文化 D.古希腊文化的地位非常高 6.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受邀来到西西里岛的叙拉古,这是他第一次到达该地。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最有可能是( ) A.传播其学术思想 B.实现造就“哲学王”的理想

C.进行僭主政治实践 D.建立哲学研究的稳固基地 7. 公元前399年,柏拉图离开了自己的故乡雅典,先后到埃及和意大利等地游历。导致他离开雅典的直接原因是( ) A.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极度失望 B.热衷于传播雅典的民主思想 C.受城邦派遣去传播希腊文明 D.进行政治考察以便完善自我 8. 柏拉图的哲学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主要是由于他认为( ) A.理念先于物质存在 B.物质先于理念存在 C.世界由两部分构成 D.实在与现象无区别 9. 柏拉图心中理想的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他认为护国者应该具有…( ) A.节制之德 B.勇敢之德 C.智慧之德 D.服从之德 10. 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实质上是( ) A.为雅典奴隶主的民主政治作辩护 B.为奴隶主贵族的专政作辩护 C.奴隶制趋向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D.废除奴隶制要求的最初体现 11. 下列关于阿卡德米学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学生大多来自希腊各城邦上层社会 B.学园对男生、女生一律平等对待 C.学园重知识传授同时反对过问政治 D.学园的教学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12. 柏拉图时代的阿卡德米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主要是由于该学园( ) A.由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主持 B.学员多来自希腊的上层社会 C.开设的课程较多而且新颖 D.教学方式灵活学术气氛浓厚 13. 下列有关柏拉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生在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B.为维护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不懈奋斗 C.曾把“理想国”的理念进行实践但没有获得成功 D.对世界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非选择题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教案)

第二单元 第5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教学时间:4月29号主备人:黄海涛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 2、了解柏拉图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3、认识柏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1、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 2、柏拉图的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并评价柏拉图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 2、归纳并分析柏拉图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1、柏拉图的生平与他思想的联系 2、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3、柏拉图在世界文化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一、柏拉图的生平 1、出身名门 2、追随名师:苏格拉底 3、游历四方:西亚、北非、南欧 4、创办学校:387BC,阿卡德米学院 Academy 二、柏拉图的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 1、思想产生的背景 A、①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 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实质是:奴隶制寡头政 治的斯巴达打败了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雅典。 ②苏格拉底被处死刑 ——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 满。 B、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2、理念论(哲学思想) A、观点: 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事物的概念或实质——真实、永恒 ①世界: 感性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物质或现象——虚假、变幻

② 理性世界——————————————————感性世界 ③ 知识先天固有,学习即是回忆。 B 、评价: ① 唯心论:理念为先,知识先天; ② 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 了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 3、理想国(政治思想) A 、代表作:《国家篇》(《理想国》 B 、观点: ① 理想国家: ② 国家统治者——哲学王 C 、评价: ① 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 社会; ② 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三、柏拉图学园——阿卡德米学园 1、目的:为了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哲学王 2、情况: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教育宗旨: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人才 学生来源:具有初级数理知识;上层社会;男女平等 开设课程:算、几、天 教学方法:对话形式,自由讨论 教学历年:全面、和谐、发展 3、影响: 生命中的转折点,传播政治理想,培养众多人才; 欧洲文化史上大事件,为后来欧洲文教、科技、哲学等发展奠定基础。 四、评价柏拉图 1、受到人们尊敬,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 史上是奠基者,世界影响巨大。 2、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知识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 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 对立 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护国者——执政 “智慧之德” 卫国者——军队 “勇敢之德” 生产者——生产 “节制之德”

论柏拉图《蒂迈欧篇》的政治哲学维度

论柏拉图《蒂迈欧篇》的政治哲学维度 摘要:《蒂迈欧篇》服从于培养哲学王的政治教育,因而不仅仅是一篇阐述柏拉图自然哲学思想的作品。通过《蒂迈欧篇》中的宇宙论,柏拉图阐明了正义的秩序就是理性统辖下的和谐的整体。并且指出,塑造灵魂是构建政治秩序的关键环节。同时,通过阐述造物者与诸神的创造活动,指出造物者和诸神并不干预人间的政治活动。因此,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正确的政治建构应当效法造物者和诸神的创造活动,以理性支配下的和谐的整体为目标,努力造就合乎正义秩序的生活。这样一来,也就为人间政治事务的能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留下了余地。 关键词:柏拉图;蒂迈欧篇;宇宙论;政治哲学 在柏拉图的所有作品中,以自然哲学为主题的,《蒂迈欧篇》是唯一一篇。而且,它在历史上的影响也主要是自然哲学方面的。①不过,尽管历来颇受重视,人们对这篇对话的理解却仍然是问题多多。黑格尔也认可这样的说法:“‘蒂迈欧’篇自来就被当作柏拉图对话中最困难、最晦涩的对话。”②也许,问题的关键恰在于人们仅仅将其理解为一部自然哲学作品,而缺乏一个整体的视角来审视这篇对话的意义。 一、服务于政治教育的宇宙论 按照施特劳斯对于政治哲学的理解,政治哲学关注的是非历史性的“社会之最好的或正义的秩序”③。而这里所说的“正义的秩序”即是指可作为绝对标准的等级次序,表现为一定社会中的那一个阶层应当占据统治地位并得到自觉地认可和服从,那些习惯被社会养成并受到推崇,那些道德品味以政治秩序为中介而发挥了作用。④众所周知,柏拉图在《国家篇》中对于合乎正义秩序的国家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探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问题都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的确,在《国家篇》中,苏格拉底十分详细地讨论了理想的城邦。但是,也只是讨论而已。因此,这种理想的城邦还只是停留于言辞之中或逻辑之上。对于柏拉图来说,他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逻辑上的理想城邦。可是,理想的城邦有实现的可能吗?对于这一问题,柏拉图其实有两种回答。他首先承认,这一理想的城邦是作为评判现存城邦优劣的标准而存在的,并不奢求它能够实现出来⑤;另外一种极端的可能性就是,如果有哲学王出现,这种理想的城邦也许可以实现出来。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涉及理论的正确性问题。即哲学家在思想中所创造的理想城邦或哲学王在实践中要实现的理想城邦,必须是真理。否则,何以说明在思想中创造的城邦有资格成为标准?何以说明哲学王所实现出来、创建出来的城邦就是最好的城邦呢?因此,哲学家以及具备哲学素养的政治家都必须是掌握、至少是窥见了知识或真理的人。 对于柏拉图而言,真正的知识或真理并不是对于感性现象的感知,而是对于理念的把握。在柏拉图看来,鉴于人们所习惯的是对于感性现象的感知,因此,就需要一个灵魂的转向,即通过教育使被教育者摆脱对于感性认识的习惯性依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和主要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后致力于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比如说少女和鲜花美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柏拉图像 亚里斯多德(384—322BC.)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他师从柏拉图20年,一度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后回雅典办学,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范畴篇》等47部,其中有些作品,可能是赝品。他是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基人,哲学到他的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他的著作中,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被发展到顶峰。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的批判要多于继承。他有句科学认识史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反映他的真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_理想国_的政治哲学解读_袁久红(1)

2004年3月第6卷第2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Mar .2004 Vol .6No .2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 ———《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 袁久红,王海风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关键词]理想国;正义;秩序 [摘 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在探寻国家正义的过程中,从可经验的个人正义开始,通过理性的归纳,引导人们到对国家正义的认识上,提出国家的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但是,国家正义在内容的体现上,又完全在于其公民的政治素质。与智慧、勇敢、节制相对应的三个阶层的划分及其各安其分、各尽其责,这既是国家正义的体现,又是国家之所以正义的条件。同时,这三个阶层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国家的伦理目的,每个公民都应该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遵循自身的正义。柏拉图正义论的鲜明特征是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与价值观上的国家主义。 [中图分类号]B502.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 (2004)02-0050-04 [收稿日期]2003-12-29 [作者简介]袁久红(1965—),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罗尔斯《正义论》的问世使逐渐走向“后现代”的政治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向传统政治哲学回归,探讨诸如“正义”、“自由”等政治价值的诸多理论话语又活跃在当代各种学术专著和期刊中。然而,透过历史的沉积,在回到最初的文本时,我们会很快发现,对正义的专门性探讨在政治学刚刚发轫之时就有了深入的研究和认识,那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一部《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该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在该书中,柏拉图的代言人苏格拉底与他的对手辩论的起源就是对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的讨论,而为了便于探索城邦的正义,苏格拉底又将国家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作了比较研究,以此进入何为正义及其如何实现的广泛深入的探讨。 一 在古代希腊的政治观念中,一个核心的观念是正义(Dik ē),它是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在柏拉图之前,哲人们围绕着正义究竟是什么作了种种探讨,但可以说,他们均不够系统,且大多停留在对正义的经验性认识的层面上。柏拉图反对正义的经验性认识,主张将正义纳入理性的考察范围,并通过对正义的经验性认识的“辩证”归纳,挖掘出正义的本质,再根据正义的本质设计出符合正义的社会制度,建立理想的国家。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真正的哲学,只有从这种哲学的高度,人 们才能认识正义的本质所在,无论城邦正义还是个人正义都概莫能外。” [1](P .83) 为此,柏拉图在《理想 国》中通过优雅的对话和智者风格的“辩证法”首先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 首先,正义的内涵不是“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因为,第一,正义的人要给予其朋友有益的东西,他就必须自己来判断什么是善;他必须知道对他的每一位朋友而言什么东西是有益的。因此,正义包括较高层次的知识,由于每个人不可能都拥有这些知识,正义就不能在所有的人身上得到 落实。[2](P .33) 第二,“对于那些不识好歹的人来说,伤 害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的敌人反而是正义的———因为他们的若干朋友是坏人,若干敌人是好 人。”[3](P .13)第三,正像发冷不是热的功能、发潮不是 干燥的功能一样,善良的人也不会伤害其他任何人,“伤害朋友或任何人不是正义者的功能,而是和正义者相反的人的功能,是不正义者的功能。” [3](P .15) 因此,正义不是“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 予敌人”。 其次,正义不是“强者的利益”。色拉叙马霍斯 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3](P .18)他 还论证说:“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平民政府制定民主法律,独裁政府制定独裁法律,依次类推。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因此,我的意思是,在 DOI :10.13916/j .cn ki .issn 1671-511x .2004.02.013

【小初高学习]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2.2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4

教育精品学习资源 教育精品学习资源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学案 课堂探究 【问题1】柏拉图在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提出对理想国家的设想。试谈谈你对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的认识。 提示:理念论是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核心。柏拉图将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应用到社会政治方面,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设想。 (1)理想家的设想:①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即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只要这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便可达到正义,处于和谐状态。②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应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对统治者从小就开始提供严格的完善的教育,直到他们掌握哲学的知识;二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使他们一心为公,而被统治者可以拥有适当财产,但不能拥有权力。 (2)评价:柏拉图理想国家的设想,是为贵族奴隶主专政作辩护的理论。其办法和措施是以斯巴达城邦制度为蓝本的。所谓“理想国”,实质上是斯巴达在雅典的理想化。柏拉图企图以此来挽救日趋瓦解的城邦制度。因此,他的理想国是一个典型的乌托邦。但是,他的主张也有合理之处,如他要求社会合理分工,强调社会的和谐有序,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智慧和治理国家的知识,懂得正义与善,一心为公等,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问题2】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试谈谈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的影响。 提示: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问题重点从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方面进行论述,是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1)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理性主义是柏拉图最突出的特点。如果人们承认西方文明是一种以理性为价值核心的文明的话。那么,柏拉图便是这种理性主义的开创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对世界、对社会还是对人生,柏拉图都坚持一个真、善、美统一的理想状态。 (2)柏拉图思想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思想的学派。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的。

简述柏拉图的基本政治思想

简述柏拉图的基本政治思想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孙云龙学号:2008214295 序号:46 在柏拉图的基本的政治思想中,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间有许多类的事物,当你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却只有一个。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如有了桌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样的桌子,有了房子的理念才有了各式各样的房子,有了绿色的理念才有了世间的绿色…… 在国家观方面,表现为正义论的国家观,正义论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柏拉图认为,人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即智慧和知识,当理性支配意志和欲望时,后两者则表现为勇敢和节制。可见,智慧、勇敢和节制都是人的美德。在国家生活中,各人从事的工作取决于各自的德性具有智慧品性的人由金铸成,是国家的统治者具有勇气品性的人由银铸成,将成为保护国家的军人和武士欲望则为广大自由民所共有,它由铜和铁铸成。每个人的天性在出生时又由神铸定,它决定了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不可任意更改的。 柏拉图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的正义,他在《理想国》中指出国家的正义就是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安本分,治国者靠智慧把国家治理好,卫国者凭勇敢保卫好疆土,劳动者以节制搞好生产,从而使国家处于安全稳定之中;柏拉图强调,每个人只能从事最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不得任意改变。正义就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中,每个阶级的成员都专心致力于本阶级的工作,且不应干涉其他阶级的成员所干的工作。即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因此,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使每个人都在最适合自己能力的岗位上工作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原则,它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这就是社会的最大正义。而个人的正义就是人心中的三个部分各尽其职各安其分,理智以智慧统帅心灵,意志以勇敢保护心灵,欲望以节制为心灵的正常活动提供生理基础,三部分协调配合,使心灵处于和谐安宁之中。柏拉图在社会分工论和等级论的基础上得出了正义的定义。他说:“正义就是三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在如何实现正义这一点上,柏拉图还特别推崇哲学家治国的思想。哲学家执政治国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哲学王统治则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离开哲学王统治,正义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为了实现正义理想,哲学王统治是必要的。同样,哲学王统治也是合法的,它的合法性不在于人们的同意,而在于哲学家基于智慧统治的自然正当性,它无需经过人们的同意。有了必要性和合法性,不等于就有了可能性。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统治尽管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极其困难。哲学家的产生就比较困难,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更为困难。最后,柏拉图提到,如果哲学家有幸成为统治者,它要根据理想的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对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影响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对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影响 学号: 姓名:

柏拉图政治哲学中统治权理论和自由、民主、容忍三大悖论的提出对民主制度提出挑战,近代民主理论在深入分析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同时对其政治理论的核心问题——“谁应当统治”进行解构,并最终将此问题转换为“应如何对统治者进行管理”这一现代民主问题。其手段是从对执政者的人格设定入手,提出选择政治精英的制度理想和基本标准,揭示政治精英堕落为“无赖”的理论可能性,补充完善防范“无赖”的政治理念及其演变过程,进而对剥夺“握有利剑的疯人”的道德正义性和历史正义性进行理论论证。 一、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隐性基础 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谁应当统治这个国家?按照柏拉图的正义理念,天生的统治者应该统治,而天生的奴隶应该受到奴役。那么,天生的统治者应该是什么人呢?柏拉图本人的回答是:最优秀,也就是最睿智的人。他认为,“除非真正追随哲学的人获得政治权利,或者拥有政治控制权的阶级靠天赐良机变成了真正的哲学家,人类将不会有好日子”。为了这最好的统治,柏拉图对五种政治制度进行了分类并对其优劣进行了品评。1和2为君主政体:由一个好人统治,它的变体是暴政——由一个坏人统治。3和4为贵族统治:

由一些好人统治,它的变体是寡头统治——由一些不好的人统治。5为民主:由人民,或多数人统治,即大众统治。柏拉图认为:好的制度的特点是依法治理,其中最好的制度是由一个人统治的君主制,其次是由少数人统治的贵族制,最差的是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相应的,坏的制度的特点是不依法治理,故最差的制度是由一个人统治的独裁,其次是由少数人统治的寡头政治,最好的是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对于民主制,柏拉图认为“它是最坏的有法律的制度,最好的无法律的制度”,因为“大多数人统治的制度在一切方面都是虚弱的,既不能行大善,也不能作大恶”。柏拉图还提出民主制可能导致的“自由悖论”、“容忍悖论”和“民主悖论”。“自由悖论”认为:在不受任何约束控制的意义上,自由必然导致非常巨大的限制,因为它使得恶霸随心所欲奴役顺从者;“容忍悖论”认为:无限的容忍一定导致容忍的消失,因为如果我们把无限的容忍甚至扩展到那些不宽容的人,如果我们不准备去捍卫一个容忍的社会反对不宽容的攻击,那么容忍者就会伴随着宽容一起遭到毁灭;“民主悖论”认为:通过大多数人的选择,一个暴君可能登上统治者的宝座。 可以说,柏拉图关于民主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政治哲学仍有很大的挑战性,如何应对柏拉图的挑战尤其是如何避免柏拉图提出的民主制的三大悖论,对于今天的民主理论应是永恒而常新的课题。近代民主理论认为,在柏拉图的理论中有一个隐而未现的前提应该值得注意,那就是:柏拉图将政治权利完全等同于统治权,这样就把我们所有的政治努力都建立在“希望成功地获得优秀的、有能力的统治者”这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柏拉图美学思想

柏拉图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并非是现在一些学者所认定的,就是一个客观的唯心主义者的早期代表,对于他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与讨论,本文就试着做一点这方面的工作。 柏拉图出身于奴隶主又是较显赫的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喜欢艺术和哲学,又受到奴隶制政治的影响和吸引。在他成长的年代中,当时正是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创建时期,也是奴隶主头子间争权夺利,主张要更民主些还是更****些,相互间血腥较量,垂死斗争的时期。漫长的伯罗奔尼苏战争就是这一斗争现实的体现。残酷的斗争现实,给予了柏拉图思想的深刻影响。另外,希腊的两个较主要的宗教,如奥林匹克神和俄耳菲斯教的宗教意识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再由于他成年中热爱诗歌和戏剧等艺术,所以古希腊以神话为题材的史诗和戏剧等,也在柏拉图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审美的种子。总起来说,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如米利都派、毕达哥拉斯派、恩培多克勒、爱利亚派的自然哲学,智者派的社会哲学和伦理学。其中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深的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恩培多克勒的原始物质论,爱利亚派中的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苏格拉底以善为主的哲学与伦理学。其中又以苏格拉底无惧无畏的恂道精神对柏拉图思想的成熟和以后的志向确立影响最大。因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又是执友,所以可以这样说,苏格拉底的学说和品德,基本上就成为柏拉图学说建立最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以上这些就是形成柏拉图思想较为直接的现实基础和原因。柏拉图吸收如此丰富的古希腊文化,与他一生中勤奋学习读书,多次出游,广集人材,兴办学园有关。 据有关资料介绍,柏拉图一生的着作以柏拉图的名义流传下来的有30多篇对话和13封信,如《斐多》、《斐德罗》、《巴门尼德》、《国家》、《会饮》、《大希庇阿斯》、《智者》、《斐利布斯》、《蒂迈欧》、《法律》等等篇。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大体上分辨了真伪,确定了着作的先后分期。现在比较公认的有25篇对话和1篇替苏格拉底作的《申辩》为柏拉图所作,在13封信中,一般认为第7封信比较可靠,被看作柏拉图的自传,但也有人存疑。 下面我们从柏拉图的一些公认的着作中,还有一些相关的研究的资料中来讨论一下柏拉图思想中的真善美的问题。 一、真实的存在与理念论 柏拉图的宇宙观不是一般的纯自然哲学的宇宙观,而是自然与宗教和伦理相结合为一体的,为他后期思索所独创的宇宙观。柏拉图的宇宙观虽然为罗素所否定,但肯定的人大有人在,我认为不可似罗素那样地轻易否定,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分清是非清红皂白。 首先是他的客观真实存在论。在他的名篇《蒂迈欧》中,认为在整个宇宙中有四个方面的真实存在,其中有神、理念、空间和混沌物质元素。 柏拉图是有神论。神是宇宙的第一真实存在,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宇宙的创造者,他是永恒的,不变的实在。但是,柏拉图所说的宇宙神与一般宗教的上帝基督不一样,宗教的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柏拉图的神就不能创造理念、空间与物质的基本元素等。也与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也不完全一样,有那么多的神话故事。柏拉图所说的宇宙神只能是哲学道理中的自然神,是自然造化中的主宰者、指挥者、管理者和创造者。在他讲神掌管宇宙,创造宇宙

浅谈古希腊哲学及柏拉图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浅谈古希腊哲学及柏拉图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古希腊哲学的诞生 作为一门“爱智慧”(philosophy)的学问,哲学——这个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的学科正在遭到冷落。其中的原因当然和哲学的“无用之学”这一性质有一定联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是现在的人们对哲学产生了种种误解。对哲学的误解并非现在才有,其实古已有之。相传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在夜晚仰望星空,失足掉落在井里,邻居们就嘲笑他只关注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忽视了自己脚下的路。而在第二年,这位“不切实际”的哲学家用自己积累的自然知识,预见了橄榄的丰收,赚了大钱,从而一下子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人。也许这个故事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并非一门完全无用的学问。作为一种世界观、方法论,人类思辨产物的哲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像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社会制度变革那样对人类社会产生显著而又迅猛的促进作用,它是一种“隐性基因”,虽然我们难以察觉到,但它确实是以某种“纯粹思想”的形式对人类世界产生了漫长的且更为深刻的影响。 古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所以它本身也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对自然界与人自身的奥秘的探索与发掘,促使古希腊人创造了哲学这一门学科。除古希腊外,那个时代的东方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启蒙,开始出现了一些哲学思想,但是在这里我着重探讨狭义的哲学,即古希腊人创造的philosophy这门学科。因为那个时候的思维形式还是很原始朴素的,所以早期的哲学所呈现出的感性特点与神话宗教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世界万物和人们自己都处在一种感性的神秘互渗。”(杨适著《哲学的童年》)这种“神秘主义”的影响在晚期希腊哲学及中世纪哲学体现得尤其突出。不过,哲学的产生说明了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已开始由感性具体的原始思维模式向更合理、更具逻辑性的深层层次进发。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以下三点: 一,“惊异”。二,需要有“闲暇”。三,具有“自由”。关于“惊异”,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 古今人们开始爱智慧都是由于惊异。······感到困惑和惊异的人想到自己的无知,为了摆脱无知,他们就爱智慧,因此他们这样做显然是为了求知而追求学术。而不是为了任何实用的目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人类进行哲学思考仅是为了“解答困惑”而非功利性目的。从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难发现,哲学家们大都不会带有功利色彩地去做学术研究。关于哲学的产生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也许会更深刻全面,在此不再说明。 二前柏拉图时代的哲学家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都已提出了各自的哲学观点。他们的观点中几乎都是以探讨“世界本源”这一问题为中心。

高考历史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专题1

高考历史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专题1 2020.03 1,对古代西方三位著名学者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 2,下图为柏拉图的一部名著,在里面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什么是正义 B.法治优与人治 C.理想国中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D.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3,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

(3)在18-19世纪的欧洲,一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请指出二个主要思想流派,并简要归纳其主要思想主张。 4,柏垃图与孔子生活经历相同的有 ①出身于贵族家庭②都有一段游历生活③都曾收徒授课④都想间接实现政治理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赐(子贡,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 材料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请回答问题: ⑴从材料一看出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变化有何特点? ⑵从材料二看出孔子对当时的经济变化持有什么态度? ⑶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些经济思想? 6,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 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清单一活动历程 柏拉图的政治活动1. (1)背景: ①社会环境:伯罗奔尼撒战争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②家庭环境:出身贵族家庭,为其提供了最理想的教育环境。 (2)活动: ①关心城邦:青年时代对政治产生兴趣,关注城邦局势的发展。 ②政治构想:希望雅典实行类似斯巴达那样的政体,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 ③对民主政体的成见:苏格拉底之死,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2.社会活动 (1)学习:从20岁起,师从苏格拉底,学习研究哲学,深受其影响。 (2)游历:在外游历12年,考察各地的制度风俗,与各地学者接触,很快成为知名的哲学家。 清单二柏拉图的思想成就 理念论和理想国 1.理念论 (1)主要主张: ①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 ②理性世界真实、完美而永恒,感觉世界虚假、残缺而变幻。 ③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2)评价:柏拉图的理念论把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对立起来,实质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深化认知]

理念论是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核心。柏拉图将他的唯心论哲学应用到社会政治方面,提出了“理想国”学说。 2.理想国 (1)主要主张: ①理想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组成,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②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 (2)实践:在游历叙拉古时,他试图将年轻的僭主阿启泰改造成他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但没有成功。 (3)评价: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虽然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可以得到启发。 [深化认知] 理想国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柏拉图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国家,表达了柏拉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柏拉图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倾注了毕生精力,但由于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脱离了现实,最终也未能实现。 清单三柏拉图的教育成就 柏拉图学园 1.概况 (1)建立: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建立了学园。 (2)性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3)生源:学园的学生多来自希腊各城邦的上层社会。 (4)课程:学园开设的课程有算术、几何、天文学等。 (5)教法: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 2.地位及影响 (1)柏拉图时代的阿卡德米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 (2)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欧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 [深化认知] 柏拉图学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成为当时政治思想的“集散地”;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强调思想独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