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化腧穴与经穴定位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热敏化点多分布于主要经脉和其分支的穴位上,且多数与经脉的主要病证相符合。例如,手太阳经的热敏化点多分布于肩胛骨外缘、肘部和手背等处,与肩臂疼痛、手指麻木等病症相符合。同时,热敏化点也存在于非经脉穴位,如足三里下方的“足三里下点”,与腹泻、便秘等病症有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热敏化点进行治疗。

3.热敏化程度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研究表明,热敏化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一般来说,热敏化点的程度可分为Ⅰ~Ⅳ度,Ⅰ度为轻度热感,Ⅳ度为强烈的热感和疼痛感。在治疗中,应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热敏化程度进行治疗。同时,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热感变化,及时调整灸量和灸时,以达到最佳疗效。

二、临床应用

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其主要适应症包括颈肩腰腿痛、

神经痛、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在临床实践中,该疗法不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疗法还具有无创、无副作用、易操作等特点,深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总之,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应进一步探讨其机理和疗效,为推广和应用该疗法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热敏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点燃纯艾条并对准热敏化腧穴,在皮肤上施以温和的灸法,以激发经气活动和灸性感传。在取穴时,应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先选躯干部腧穴,后选四肢部腧穴;先选近心部腧穴,后选远心部腧穴;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在热敏灸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安静、通风的环境,选择患者舒适、术者易操作的体位,并通过探查热敏点的位置来施灸。施灸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从5到100分钟不等,每日1次。

热敏灸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肺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风湿性

关节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在临床应用中,可以通过热敏灸技术治疗面瘫、感冒等疾病。对于面瘫,需要在热敏高发部位进行热敏探查,并通过“回旋灸”、“循经往返灸”和“雀啄灸”等

方法来激发经气和局部敏化。对于感冒,需要在热敏高发部位进行热敏探查,并通过“温和灸”来进一步激发经气。

总之,热敏灸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选穴原则和操作方法,并严格控制施灸时间和灸量。

应当按照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病因病机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施灸前应仔细检查施灸部位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疤痕、瘢痕、皮炎等情况,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4、施灸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热感受,及时调整

灸温和灸时间,避免烫伤患者。

5、施灸后应让患者休息片刻,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

不适症状应及时处理。

6、___过程中应注意卫生,保持施灸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避免交叉感染。

7、在___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施灸不当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上》中记载:“___应先阳后阴……先

上后下,先少后多”。因此,医家自古以来都非常注重施灸的

顺序。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通常先施灸于上部,后施于下部,先施灸于阳部,后施灸于阴部,逐渐增加灸量以进行热敏灸治疗。

施灸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潮红和灼热感,这是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如果因施灸过量而导致火针烫伤,并在局部产生小水泡,只需注意不要擦破,让其自然吸收即可。如果水泡较大,可使用消毒后的毫针或火针注射器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用龙胆紫涂抹,并用纱布包裹。如果出现化脓现象,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可使用敷料保护灸疮,适当休息,加强营养,等待其自然愈合。如果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出现渗血现象,可使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外涂。

在施灸时,应注意防止___伤皮肤或衣物。使用过的艾条

必须完全熄灭,以防止复燃。

参考文献:

1.___,___主编,《临床针灸学》北京,___,2015年8月。

2.___,___主编,《针灸临床特色疗法》北京,___,2011年1月。

3.___主编,《针灸学》北京,___,2007年10月。

4.___主编,《灸绳》青岛,___,2006年9月。

中医适宜技术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 1、毫针疗法: 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 2、电针法: 是指在刺入腧穴的针具上,用电针机通电,将电流刺激和针刺结合起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电针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电针的适应范围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故其治疗范围较广。临床常用于各种痛证、痹证和心、胃、肠、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 3、拔罐疗法 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4、推拿法: 推拿又称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外治疗法。推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已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基本作用是: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调整脏腑 3)理筋散结 4)正骨复位 5: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指在经络、腧穴、压痛点,或皮下反应物上,注射适量的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腧穴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由于应用药液剂量较常规小,故又名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如采用麻醉性药物(如普鲁卡因)者,则称为穴位封闭疗法。 6、艾条灸: 艾条灸,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艾灸方法。 7、艾炷灸: 艾炷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8、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是采用艾条悬灸热敏化的腧穴,激发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等热敏灸感或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现代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在其《灸绳》中首先提出“热敏点”的概念,其论“还有热敏点反应,……当照至敏感点时,每见火焰下沉,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部窜透。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烤,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方传布。”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腧穴热敏化现象进行大 量观察及广泛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 一、理论基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具有反应病症、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门户,病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病症的反应点。其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血络、色泽的改变等;功能性改变点如压痛点、低阻点、皮温改变、热敏化点等。其中热敏化点既是诊断疾病的腧穴也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一)腧穴热敏化现象 腧穴热敏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局部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或其他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表面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7.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二)热敏化规律 1.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 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左右。其中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多,急性病和慢性均可出现。疾病愈后,腧穴热敏出现率下降至10%左右。 2.热敏化腧穴与经穴定位的关系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热敏灸

热敏灸

热敏灸疗法理论常用灸法分类 第一节热敏灸疗法 什么是热敏灸 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与传统的温和灸法不同之处: 1、灸感不同 传统灸只产生热感,没有传导的现象;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达到热敏化。 2、灸位不同 传统灸法未认识到穴位有静息态与敏化态的区别,因此施灸时很少有激发以气传感的现象。而热敏灸要求施灸的穴位是敏化态穴位,易激发经气传导。

3、灸量不同 传统灸法一般灸量:施灸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或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热敏灸要求灸量:施灸时间因人而异,热敏灸感消失为度(饱和消敏灸量)。 4、灸效不同 热敏灸的疗效远比传统灸疗效好。 一、热敏灸的理论 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人体穴位存在两种状态:静息态(健康状态)与敏化态(疾病状态)。 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 1、热敏化的特征: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2、具有普遍性,艾灸热敏化穴位易激发经气

传感:出现率约90%。 3、证候相关性: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中医证候高度相关。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3、动态性: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可能是穴位标准定位的上下左右的大致位置。 4、遁经感传,气至病所。《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5、找到敏感穴位可以大幅度提高疗效。 证候的相关性

灸类疗法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 【概述】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腧穴热敏化是疾病在体表的敏化类型之一,它既能反应疾病的性质、病理,同时又能作为艾灸的治疗切入点,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研究表明,腧穴热敏化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刺激。临床上凡是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排卵障碍性不孕、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操作规程】 一、选穴原则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二、灸法操作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 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化腧穴与经穴定位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热敏化点多分布于主要经脉和其分支的穴位上,且多数与经脉的主要病证相符合。例如,手太阳经的热敏化点多分布于肩胛骨外缘、肘部和手背等处,与肩臂疼痛、手指麻木等病症相符合。同时,热敏化点也存在于非经脉穴位,如足三里下方的“足三里下点”,与腹泻、便秘等病症有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热敏化点进行治疗。 3.热敏化程度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研究表明,热敏化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一般来说,热敏化点的程度可分为Ⅰ~Ⅳ度,Ⅰ度为轻度热感,Ⅳ度为强烈的热感和疼痛感。在治疗中,应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热敏化程度进行治疗。同时,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热感变化,及时调整灸量和灸时,以达到最佳疗效。 二、临床应用 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其主要适应症包括颈肩腰腿痛、

神经痛、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在临床实践中,该疗法不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疗法还具有无创、无副作用、易操作等特点,深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总之,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应进一步探讨其机理和疗效,为推广和应用该疗法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热敏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点燃纯艾条并对准热敏化腧穴,在皮肤上施以温和的灸法,以激发经气活动和灸性感传。在取穴时,应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先选躯干部腧穴,后选四肢部腧穴;先选近心部腧穴,后选远心部腧穴;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在热敏灸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安静、通风的环境,选择患者舒适、术者易操作的体位,并通过探查热敏点的位置来施灸。施灸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从5到100分钟不等,每日1次。 热敏灸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肺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风湿性

热敏灸适宜技术培训计划

热敏灸适宜技术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热敏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灸技和理疗技术结合,以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热敏灸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脏腑功能失调、运动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本培训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热敏灸技术培训,提高学员的热敏灸操作技能,增强其临床实践能力,为学员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提高其治疗效果,增加其职业竞争力。 二、培训内容 1. 热敏灸的基本理论知识 介绍热敏灸的起源、发展和目的;解释热敏灸的操作原理;介绍热敏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讲解热敏灸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2. 穴位的基本知识 介绍人体的经络与穴位系统;学习常用的穴位名称、位置和作用;熟悉人体穴位的解剖结构和特点。 3. 热敏灸的操作技术 讲解热敏灸的操作工具和辅助器材;演示热敏灸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学员对于热敏灸的正确操作技能。 4. 临床应用技术 学习热敏灸在常见疾病和常见症状中的应用;介绍热敏灸的联合治疗和疗效观察;分享病例经验和技术技巧。 5. 安全和卫生知识 介绍热敏灸的操作安全和卫生保障;学习消毒操作和操作规范;掌握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技巧。 三、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讲座、操作演示、临床案例讲解、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热敏灸的操作技能。 四、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主要面向中医临床医生、疗养院康复人员、按摩推拿人员、康复理疗师等相关专 业人员,也欢迎对中医疗法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参与。 五、培训时间 本次培训计划为期两周,每周培训5天,每天8小时,共计80学时。 六、培训地点 本次培训的具体地点为中医医院临床实验楼,配备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实践场地,可满足学 员的培训需求。 七、培训师资 本次培训邀请了多名资深的中医师和理疗专家担任讲师,他们在热敏灸领域有着丰富的临 床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员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实践操作指导。 八、培训评定 为了确保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培训结束后将进行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考 核合格者将获得培训结业证书。 九、培训收费 本次培训收费为每位学员5000元,包含培训教材、教学用具和培训证书等费用。 十、培训报名 有意参与本次培训的人员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本月底。 十一、总结 通过本次热敏灸适宜技术培训计划,希望能够提高学员的热敏灸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热敏灸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中医疗法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 1、毫针技术 (1) 2、头针技术 (2) 3、耳针技术 (3) 4、腹针技术 (4) 5、三棱针技术 (5) 6、皮肤针 ......................................... ....5 . 7、穴位注射疗法 (8) 8、电针技术 (9) 9、醒脑开窍技术 (10) 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4) 1、直接灸技术 (14) 2、隔物灸技术 (15) 3、悬灸技术 (16) 4、天灸技术 (17) 5、温针灸技术 (18) 6、热敏灸技术 (19) 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3) 刮痧技术 (23) 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4) 1、拔火罐技术 (24)

2、留罐技术 (25) 3、闪罐技术 (27) 4、走罐技术 (27) 5、针罐技术 (28) 6、刺络拔罐技术 (29) 7、刮痧拔罐技术 (30) 五、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2) 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 (32) 2、小儿推拿技术 (36) 六、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39) 1、穴位贴敷技术 (39) 2、中药熨敷技术 (42) 3、冷敷技术 (43) 4、湿敷技术 (44) 5、熏蒸技术 (45) 6、泡洗技术 (45) 7、中药灌洗肠技术 (46) 七、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8) 1、复位技术 (48) 2、夹板固定技术 (49) 3、石膏固定技术 (50) 4、牵引技术 (54) 5、正骨技术 (57) 八、肛肠类技术操作规程 (59)

1、枯痔技术 (59) 2、痔结扎技术 (59) 3、挂线技术 (60) 4、注射固脱技术 (63) 九、其他类技术操作规程 (65) 1、经穴光疗技术 (65) 2、中药换药技术 (65) 3、中医放血疗法 (66) 4、脐疗技术 (67) 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一、毫针技术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是采用艾条悬灸热敏化的腧穴,激发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等热敏灸感或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现代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在其《灸绳》中首先提出“热敏点”的概念,其论“还有热敏点反应,……当照至敏感点时,每见火焰下沉,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部窜透。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烤,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方传布。”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腧穴热敏化现象进行大量观察及广泛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 一、理论基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具有反应病症、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门户,病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病症的反应点。其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血络、色泽的改变等;功能性改变点如压痛点、低阻点、皮温改变、热敏化点等。其中热敏化点既是诊断疾病的腧穴也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一)腧穴热敏化现象 腧穴热敏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局部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或其他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表面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7.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二)热敏化规律 1.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 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左右。其中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多,急性病和慢性均可出现。疾病愈后,腧穴热敏出现率下降至10%左右。 2.热敏化腧穴与经穴定位的关系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热敏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明显提高了艾灸疗效的一种新技术。热敏灸技术与传统悬灸技术一样,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常用于寒湿痹痛、脏腑虚寒、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经络瘀阻等证及亚健康调理。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穴位热敏现象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见图1)。 图1透热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图2)。

图2扩热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图3)。 图3传热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图4)。 图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见图5)。

图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6.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见图6)。 图6其他非热感觉以上穴位热敏现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穴位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这种现象称为穴位热敏现象,这些已热敏的穴位称为热敏穴位。 (二)穴位热敏的探查 1.灸材选择 热敏穴位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故选择纯艾条作为穴位热敏探查的灸材。 2.探查准备

保持诊室安静,温度在24℃~30℃。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探查部位,放松肌肉,均匀呼吸,思想集中,体会艾灸时的感觉。医生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询问患者在艾灸探查过程中的感觉。 3.探查部位 穴位热敏是疾病在体表的一种反应状态,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机体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理变化。不同病症穴位热敏的出现部位是不同的,但是有其规律,不同病症的穴位热敏高发部位见下述。 4.探查手法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上述选择的热敏穴位高发部位作为施灸部位进行悬灸探查(距离皮肤3cm左右处),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常用的悬灸探查手法有回旋灸、循经往返灸、雀啄灸、温和灸等。探查热敏穴位可以采用单一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也可采用4种手法的组合。采用组合手法时,按上述顺序每种手法操作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2~3遍即可。 (1)回旋灸(见图7):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均匀地往复回旋熏烤施灸,以施灸部位皮肤温热潮红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主要用于胸腹背腰部穴位。

(完整word版)中医医疗技术项目

中医医疗技术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目录(27种) 1.毫针技术 2.头针技术 3.耳针技术 4.腹针技术 5.眼针技术 6.手针技术 7. 腕踝针技术 8.三棱针技术 9.皮内针技术 10.火针技术 11.皮肤针(梅花针) 12.芒针技术 13.鍉针技术 14.穴位注射疗法 15.埋线疗法 16.平衡针技术 17.醒脑开窍技术 18.靳三针疗技术 19.贺氏三通技术 20.子午流注技术 21.灵龟八法技术 22.飞腾八法技术 23.电针技术 24. 针刺麻醉技术25. 鼻针技术 26. 口唇针技术 27. 浮针技术 二、灸类疗法技术目录(7种) 1. 直接灸技术 2. 隔物灸技术 3. 悬灸技术 4. 天灸技5.温针灸技术 6.热敏灸技术 7.雷火灸技术 三、刮痧疗法技术目录(3种) 1.刮痧技术 2. 撮痧技术 3. 放痧技术 四、拔罐疗法技术目录(7种) 1. 留罐技术 2.闪罐技术 3.走罐技术 4. 针罐技术 5.刺络拔罐技术 6.药物拔罐技术 7.刮痧拔罐技术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目录(8种) 1.针刀技术 2.带刃针技术 3.刃针技术 4.水针刀技术5.钩针技术 6.长圆针技术 7.铍针技术 8.拨针技术六、推拿类疗法技术目录(9种) 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2.脏腑推拿技术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推拿技术 6.导引技术 7.小儿推拿技术 8. 器物辅助推拿技术 9.耳鼻喉擒拿技术 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 1.穴位敷贴技术 2.中药熨敷技术 3.冷敷技术 4. 湿敷技术5.熏蒸技术 6.泡洗技术 7.淋洗 8.中药灌洗肠技术八、骨伤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 1.理筋技术 2.复位技术 3.正骨技术 4.夹板固定技术5.石膏固定技术6.支架固定技术7.牵引技术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篇一: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 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

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30种常见中医适宜技术简介

30种常见中医适宜技术简介 一、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针刺或艾灸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针灸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二、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传统的保健方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推拿按摩具有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三、拔罐疗法 拔罐是通过罐内的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造成局部淤血、充血现象,以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等目的。拔罐疗法对于一些肌肉疼痛、风湿痹痛、感冒咳嗽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四、艾灸技术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通过燃烧产生温热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等目的。艾灸技术对于一些慢性病和虚寒性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五、刮痧疗法 刮痧是用特制的刮痧器具在人体表面进行刮擦,使皮肤出现充血、淤血现象,以达到疏通经络、排毒养颜等目的。刮痧疗法对于一些感冒、中暑、肌肉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六、火疗法 火疗法是通过火热的刺激达到温通经脉、祛除寒邪的目的。火疗法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和痛症有很好的疗效。 七、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是通过特定的灸法刺激热敏穴位,提高人体自愈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热敏灸技术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八、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穴位内,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穴位注射对于一些慢性病和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九、气功疗法 气功是一种以调身、调息、调心为主要手段的身心锻炼方法,通过修炼特定的功法和意念活动,达到调节身心状态、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气功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十、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耳穴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病和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十一、药物灸法 药物灸法是用药物与艾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药物的作用和艾灸的温热刺激达到治疗目的。药物灸法对于一些慢性病和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十二、埋线疗法 埋线疗法是将可吸收的线埋入穴位内,通过线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埋线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病和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十三、熏洗疗法 熏洗是通过药物煎煮产生的蒸汽或药液熏洗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目的。熏洗疗法对于一些皮肤病、关节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十四、敷贴疗法 敷贴是将药物敷于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目的。敷贴疗法对于一些感冒咳嗽、风湿痹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十五、砭石疗法 砭石疗法是利用砭石的温热作用和机械刺激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砭石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病和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十六、牵引疗法

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新

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XXX医疗技术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目录(27种) 1.毫针技术2.头针技术3.耳针技术4.腹针技术 5.眼针技术6.手针技术7.腕踝针技术8.三棱针技术 9.皮内针技术10.火针技术11.皮肤针(梅花针)12.芒针技术 13.鍉针技术14.穴位注射疗法15.埋线疗法16.平衡针技术 17.醒脑开窍技术18.XXX针疗技术19.贺氏三通技术20.子午流注技术21.灵龟八法技术22.飞腾八法技术23.电针技术24.针刺麻醉技术25.鼻针技术26.口唇针技术 27.浮针技术 二、灸类疗法技术目录(7种) 1.直接灸技术 2.隔物灸技术 3.悬灸技术 4.天灸技5.温针灸技术 6.热敏灸技术7.雷火灸技术

3、刮痧疗法技术目录(3种) 1.刮痧技术2.撮痧技术3.放痧技术 四、拔罐疗法技术目录(7种) 1.留罐技术2.闪罐技术3.走罐技术4.针罐技术 5.刺络拔罐技术6.药物拔罐技术7.刮痧拔罐技术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目录(8种) 1.针刀技术2.带刃针技术3.刃针技术4.水针刀技 术 5.钩针技术6.长圆针技术7.铍针技术8.拨针技 术 六、推拿类疗法技术目录(9种) 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2.脏腑推拿技术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按摩技术6.扶引技术7.小儿按摩技术8.器物辅佐按摩技术 9.耳鼻喉擒拿技术 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 1.穴位敷贴技术2.中药熨敷技术3.冷敷技术4.湿敷技术

5.熏蒸技术6.泡洗技术7.淋洗8.中药灌洗肠技术八、骨伤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 1.理筋技术2.复位技术3.正骨技术4.夹板固定技术5.石膏固定技术6.支架固定技术7.牵引技术 8.练功康复技术 九、肛肠类技术分类(5种) 1.枯痔技术2.痔技术3.挂线技术4.中药托管技术 5.注射固脱技术 十、其他类技术目录(14种) 1.砭石治疗技术2.蜂针治疗技术3.中药点蚀技术 4.经穴电疗技术 5.经穴超声治疗技术6.经穴磁疗技术7.经穴光疗技术 8.揉抓排乳技术9.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技术10.脐疗技术11.药线 (捻)引流技术12.烙法技术13.啄法技术共96种 请门诊科室妇科、针灸科、针刀科、骨科、儿科、外科、内科等按照二甲评审细则要求科室应展开的中医医疗技术目录上报医务科。停止日期2015年09月20日。

最新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共124页)

中医医疗技术(jìs hù) 操作规范

中医(zhōngyī)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目录 一、针刺疗法(liáo fǎ)技术操作规 程 (1) 1、毫针(háozhēn)技 术 (1) 2、头针技术 (jìshù) ....................................... . (2) 3、耳针(ěr zhēn)技 术 (3) 4、腹针技 术 (4) 5、三棱针技 术 (5) 6、皮肤 针 ......................................... .. ..5 . 7、穴位注射疗 法 (8)

8、电针技 术 ........................................... 9 9、醒脑开窍技 术 (10) 二、灸类疗法技术(jìshù)操作规 程 (14) 1、直接(zhíjiē)灸技 术 (14) 2、隔物灸技术 (jìshù) ........................................ 15 3、悬灸技术 (jìshù) ....................................... (16) 4、天灸技术 (jìshù) ....................................... (17) 5、温针灸技 术 (18) 6、热敏灸技 术 (19) 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 程 (23)

刮痧技 术 ............................................. 23 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 程 (24) 1、拔火罐技 术 (24) 2、留罐技术 (jìshù) ....................................... (25) 3、闪罐技术 (jìshù) ....................................... (27) 4、走罐技术 (jìshù) ....................................... (27) 5、针罐技术 (jìshù) ....................................... (28) 6、刺络拔罐技术 (jìshù) (29) 7、刮痧拔罐技 术 (30)

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适应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矾石疗法”。据《山海经》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矾,以矾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