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记录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记录

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记录

⑴.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2课《怎样移动重物》)

活动目的: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活动准备:平衡尺、钩码若干

活动过程:

进行多次实验,记录下平衡尺平衡时钩码的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在统计中发现规律。

活动记录:

⑵.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3课《斜坡的启示》)

活动目的:探究斜面角度的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弹簧秤、小车、光滑的长木板

活动过程:

问题:斜面坡度大小与小车拉力有什么关系

假设:

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提示:先要测出小车重量,以便与拉力对比;记录拉动小车时弹簧秤上读数,不要读取静止时弹簧秤上的读数;只改变书本数量,不要改变木板搭靠在书上的位置,以免斜面角度发生不应有的再次变化。

⑶.探究轮轴是否省力的秘密(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

活动目的:懂得轮轴省力的原理

活动准备: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棍、线绳

活动过程:

分别用小轮、大轮做三次实验,求平均数

提示:先记录下两个钩码的重量,以便对比用力大小。

活动记录:

活动结论:

⑷.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活动目的:学会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懂得两种滑轮的作用

活动准备:铁架台、弹簧秤、滑轮、钩码、线绳

活动过程:动滑轮的做法把绳子的一段拴在铁架台横梁上,然后把绳子套在滑轮的槽里,拉绳子的另一端往上提,滑轮就会跟着动。定滑轮就是把滑轮固定在铁架台横梁上,绳子一端挂上重物,然后把绳子套在滑轮的槽里,将绳子另一端往下拉。

提示:动滑轮重量也应计入重物的重量。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预测:可以省力

实验过程: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⑸.研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6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活动目的:认识链条传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箱板瓦楞纸等制作传动装置的简易材料

活动过程:

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齿轮A,观察发生的现象

再用同样方法转动齿轮B,看看又发生什么现象。

活动记录

结论: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传动较准确,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但不能较长距离地传力。

⑹.研究纸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五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1课《折形状》)

活动目的: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关系

活动准备:A4纸、双面胶、科学习作

活动记录:

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我知道:

⑺.研究不同形状支架的稳固性(五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2课《搭支架》)活动目的: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活动准备:不同形状的平面支架、小木棒、塑料吸管、胶带、橡皮筋、黏胶等

活动过程:

将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支架,摇一摇,晃一晃,用力往两边拉拽,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记录实验情况(用*的多少表示承受力的大小)

活动记录:

通过实验我认为: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⑻.建高塔(五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2课《搭支架》)

活动目的: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固性。

活动准备:搭支架的材料、书、棋子等

活动过程:

1.画出设计草图

2.选择制作材料和连接物,确定合适、牢固的连接方法

3.测量塔的高度和它的稳定性。

提示:组内成员分工明确,高塔做好后,要测量塔的高度,并检测搭的承受力(以放重物多少为准),最后讨论,哪些方法可以增强高塔的稳固性,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最少?进一步了解稳固支架的共同特点。

⑼.研究不同桥梁的特点和承受力(五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建桥

梁》)

活动目的:比较不同桥的承重能力

活动准备:硬纸板、木块、胶带、粗绳、胶水、筷子、厚书、重物

活动过程:分别建三座桥,研究三座桥的特点以及承受力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最适合将整个桥面上的重量分散开来。斜拉桥相对平板桥牢固,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它的桥面没有支撑结构。

⑽.观察岩石标本(五下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1课《认识常见岩石》)

活动目的: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的特征

活动准备:各种岩石标本

活动过程:

发给学生岩石标本,请同学仔细观察,运用多种方法,用放大镜观察、放进水里、敲打、滴稀盐酸,找出每种岩石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提示:稀盐酸具有较强腐蚀性,千万不要滴在手上或衣服上;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上只滴2-3滴。教师发给学生的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而且量不要多。

活动记录:

⑾.模拟变质岩的形成(五下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1课《认识常见岩石》)活动目的:体会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变质的过程

活动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两块塑料垫板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把它们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堆在一起。

2.把橡皮泥放在两块塑料垫板之间,不断加压

3.观察不同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

提示:不同色彩的橡皮泥分别表示岩石中的不同成分;加压好比是地球内部的强大压力,懂得变质岩是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⑿.研究常见矿物的特征(五下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2课《认识矿物的性质》)

活动目的:从多方面认识矿物。

活动准备:分组观察用的矿物标本:方铅矿、方解石、石墨、黄铁矿、赤铁矿、水晶、石膏、石英、萤石、云母等

活动过程:

1.用赤铁矿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粉末颜色。赤铁矿是棕红色的。石墨在无釉瓷板上的划痕是灰黑色的。在纸上划一下就知道哪块矿物是石墨了,它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判断矿物颜色的办法,不是以肉眼看上去的颜色为标准,而是以矿物在无釉白瓷板的划痕颜色为标准。)

2.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冰洲石是透明的,田黄石是半透明的,褐铁矿是不透明的。(不透明的矿物占绝大多数)

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矿物。白云母一层一层的薄片,像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活动目的是认识矿物的结构)

3.认识并识别矿物的光泽。黄铁矿像金属一样,石棉像丝绸一样,水晶像玻璃一样。方铅矿有金属光泽,因为它含有一种常见金属——铅,而石膏看起来很黯淡。

4.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和玻璃作为工具,给矿物标本按硬度排序。(手指甲能划动的矿石硬度为软,手指甲刻不动而铜钥匙刻动的为较软,铜钥匙刻不动而水果刀能刻动的为较硬,水果刀刻不动而玻璃能刻动的为硬。)

5.了解一些矿物的形状。大多数矿物都像粗盐粒那样有一定形状。各种矿物形状有很大差别,如石英晶体有八个面,呈六角形,萤石多为六个面的立方体。

⒀.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五下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第2课《神经》)

活动目的:了解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的差异。

活动准备:同桌同学准备1块比较大的橡皮,秒表若干块

活动过程:

橡皮从相同高度萍,砸到手背和脚背时,反应快慢是否一样。

提示:同桌相互配合。在相同高度分别将橡皮落在同学手背上和脚背上,看反应如何。条件好的学校可用秒表测定落在手背上反应需要多少时间,落在脚背上反应需要多少时间。

我做的不同部位反应快慢的实验记录:

我觉得我的身体最敏感的部位是:

⒁.纸飞机下落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五下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

活动目的:质疑取证是否合理有效。

可以用一个纸飞机,也可以用两个同样的纸飞机进行比较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部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 资 料 汇 编 师宗县高良壮苗瑶族乡中心学校:郑清友 2020年6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机械名称工作部分带来的方便 剪刀刀刃容易剪切东西 筷子筷尖夹起食物 削笔刀刀刃快速削铅笔 门门活页轻松开关 探究发现:简单机械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二、在工作时,如果没有下面这些机械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机械的名称所作的事情产生的后果 起钉锤撬起钉子省力 开瓶器打开瓶子省力 菜刀切菜方便 筷子夹菜方便 压舌板检查口腔、咽喉方便 2、怎样移动重物 一、下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属于省力杠杆的是(),属于等臂杠杆的是()。 二、.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1、完成上表中空缺的数据。 2、从上表中,你能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是怎样的? (离支点越近,用的钩码越多;离支点越远,用的钩码越少)或。 (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画出生活中用到杠杆的事列并标出杠杆的三要素。 (1) (2) 3、斜坡的启示 一、实验名称测量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黄科、小车、光滑的木板、钩码 实验过程: 1.组装器材。 2.通过测力计将放有钧码的小车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3.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依次斜搭准备好的三块光滑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动放有钩码的小车,分别记录小车被抬高的高度,移动的距离及用力多少。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并且在斜面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坡度越小越省力。 二、大家一定见过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就很容易把摩托车推上去的画面吧!木板真神奇呀!斜面是如何省力的?让我们设计实验来研究一下吧! 【研究问题】斜面的坡度大小、长度对小车拉力有怎样的影响? 【准备材料】弹簧秤、小车(钩码)、斜面(长度分别为30cm、40cm、50cm、60cm)、量角器 【研究假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操作指导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操作指导 一、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学会用切分的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实验材料:水槽、橡皮、胡萝卜、白萝卜、苹果、回形针、3块大小相同的小木块、小刀 实验分析: 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重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有许多人试图去寻找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现象,如他们通常说:“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不精确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大小。鉴于此,教科书特地安排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他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变的内容,从而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把橡皮和胡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大、四分之一大、八分之一大,直到切得更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2、把回形针两枚或者是更多枚穿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再把同样大的小木块三个、四个甚至是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通过橡皮和萝卜的实验,学生会初步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是不变的。同样,做回形针和木块的实验是对前一部分的逆向思考。通过实验学生会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增大,它们的沉浮状况也不会改变。 把这两个实验连起来观察,学生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改变的。可见,这部分内容隐含着材料本身的质地(物质的密度)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关系的道理。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提醒学生,把物体放入水中是轻轻的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2、胡萝卜不能浮在水面上,可用苹果或白萝卜等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替代。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2022年新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2022年新苏教 版 3.加入足够的冷水,然后轻轻摇晃瓶子,使其混合均匀。 4.放置在室温下,观察瓶内的变化。 实验步骤 5.每天观察一次,记录下瓶内的变化。 6.观察微生物在瓶内的生长和繁殖。 实验现象 在瓶内可以看到微小的生物在水中繁殖,有些生物呈现出绿色或棕色。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微生物的产生过程。在瓶子中添加不同的物质,可以促进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繁殖和变化,对于生物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注:实验装置简图应在实验步骤栏体现。 实验步骤 3.让学生实际制作正五边形蜂巢,观察蜂巢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4.让学生尝试用六边形、四边形等不同形状的纸片建造蜂巢,比较它们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5.整理器材并保持整洁。 实验现象 用正五边形建造的蜂巢不够稳定,会出现缝隙,影响美观和作用。使用其他形状的纸片建造的蜂巢稳定性和美观度有所不同。 实验结论 蜜蜂的蜂巢是由六边形的蜂窝组成的,这是因为六边形的结构稳定,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同时美观度也很高。 实验步骤3存在问题,应该补充说明如何拉动绳子。 实验名称:研究手臂是怎样工作的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手臂的工作原理 实验时间:月日 实验器材:硬纸板、剪刀、铆钉、胶带、绳子 1.剪下两块硬纸板,其中一块是另一块的两倍宽度。将宽纸板沿长边对折,将窄纸板的一端剪成圆形。

2.将剪成圆形的纸板夹在对折纸板的一侧,用铆钉连接,再将“手”固定在对折纸板的另一侧。 3.用胶带将两根等长的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硬纸板上。拉动绳子,带动整个“手臂”运动。 4.观察手臂的运动过程,探究手臂的工作原理。 5.整理器材并保持整洁。 实验现象:拉动绳子可以带动整个“手臂”运动。 实验结论:手臂的运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控制的。通过绳子的拉动,可以模拟手臂的运动过程。 3.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 4.重复以上步骤,但这次让同伴顺时针转动椅子。 5.整理器材并保持整洁。 实验现象 在转动椅子的过程中,观察到周围的景物在左右侧视野中不断变化。 实验结论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小时。 注:实验装置简图应在实验步骤栏体现。 衡?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过程实验一: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 实验二: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结论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科学实验报告单15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传热比赛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实验材料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 实验过程把塑料勺、木勺、钢勺放在同一个杯子里,然后加热,看哪个吸收热的温度最高。

实验结论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科学实验报告单16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滴漏实验 实验目的用水测量时间 实验材料 300毫升的塑料瓶子、100毫升的量筒、签字笔、铁钉、透明水杯 实验过程在瓶盖上用剪刀打一个洞,然后取100毫升的水,记时开始把水倒入水中。记录好100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 实验结论 1瓶盖上的洞打得大,滴水的速度就快,水滴漏时间就短;洞打得小,滴水速度就慢,水漏完的时间就长。 2漏水所需的时间与水滴滴完的时间快慢有关系。 科学实验报告单17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制作水钟

实验目的设计制作水钟 实验材料美工刀、塑料瓶、时钟、尺子记号笔 实验过程 1、制作一个滴漏。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实验结论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科学实验报告单18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摆的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实验材料秒表、摆锤(螺帽)、摆绳(棉线)、支架 实验过程 1、观察讨论: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 2、测量:用秒表测一测: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 3、集体测量一次后反馈,问: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

五年级科学下分组实验教案

1、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 1、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实验步骤: 1、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2、把重物挂在杠杆左侧,并固定在右侧不同位置上,挂上钩码,做三次,并记下每次距离支点的距离。 3、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现象:阻力不变,左边刻度距离越长用的钩码越少。 实验结论: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用力点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 2、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 实验步骤: 1、测出垂直提升小车所需的力; 2、第一次垫3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第二次垫上6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6、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斜面省力的秘密。 实验现象:斜面坡度大时,拉力大;斜面坡度小,拉力小。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探究轮轴是否省力的实验 实验步骤: 1、用弹簧秤直接提起钩码观察用了多少力?(0.5牛) 2、组装小轮轴,用它提起重物观察用了多少力?(0.2牛) 3、组装大轮轴,用它提起重物观察用了多少力?(0.1牛 实验现象:轮大测力计读数多(轮大拉力大),轮小测力计读数小(轮小拉力小) 实验结论: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4、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步骤: 一、定滑轮组装 1、将支架在实验盒上固定好。 2、将线穿过滑轮,并将滑轮固定在支架上;调试好拉力计。 3、线的一端挂上一个勾码,另一端挂在拉力计上。 4、匀速拉动拉力计,使得线带动勾码上升,记下拉力计上指针的数据,并观察勾码和拉力计的运动方向。 5、撤下装置,用拉力计直接测量勾码的重量,得出的数据在与刚才的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二、动滑轮组装 1、将支架在实验盒上固定好。 2、将线穿过滑轮,并将线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调试好拉力计。 3、滑轮的钩子挂上勾码,线的另一端挂在拉力计上。 4、匀速拉动拉力计,使得线带动滑轮和勾码一同上升(强调此时拉力计带动的不只是勾码的重量,还有滑轮的重量),记下拉力计上指针的数据,并观察勾码与滑轮和拉力计的运动方向。 5、撤下装置,用拉力计直接测量勾码和滑轮的重量,得出的数据在与刚才的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定不滑轮的勾码和拉力计的运动方向相反;动滑轮的勾码和拉力计的运动方向相同。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5、研究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的特点 实验步骤: 1.组装链条传动装置: (1)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用链条圈(或瓦楞纸条圈)套在两个齿轮的外围;(2)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向两边拉,使齿轮绷紧链条圈(或瓦楞圈) 2.观察链条传动的特点 (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实验现象:齿轮和链条都可以传递力,也可以改变运动速度。 实验结论: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五年级苏教版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苏教版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杠杆的作用实验 实验名称:杠杆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在右边5厘米的地方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在右边20厘米的地方挂一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实验现象: 杠杆尺平衡 实验结论: 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就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实验名称: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实验器材:弹簧秤、小车、光滑的长板 实验步骤: 1.用弹簧秤测出小车的重量; 2.将长板垫在三本书上,用弹簧秤将小车拉上去,看需要多少力;3、将木板垫在六本书上,再用弹簧秤拉上去,看需要多少力。实验结果:斜面坡度越缓越省力。 三、探究轮轴是否省力 实验名称:探究轮轴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两个硬纸盘、小药盒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若干、细线等。 实验过程: 1.按教材P10的方法装好器材。 2.用弹簧测力计拉住圆纸盘的一端,静止不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换用大些的圆纸盘后再测一次。 4.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结论:使用轮轴省力,且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四、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名称: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绳子绕在定滑轮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3.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5.把2、3、4的数据与1的数据作比较。 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时,力变小了,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2022年春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发霉与防霉教案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第3课发霉与防霉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说出不同物品上霉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物品发霉的条件。 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难点:在设计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显微镜、霉菌切片、干净的小碟。 学生分组材料:发霉的物品、放大镜、馒头或面包、自封口塑料袋、冰箱、水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他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3.发霉与防霉 二、学习新课 活动1: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了解不同霉的异同之处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上的霉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肉眼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霉有什么异同之处? 预设: 这些物品上的霉看上去在颜色、大小、形状、厚薄程度都不一样。 教师提出要求:不同物体上的霉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这些霉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下面请同学们依次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物品上的霉,说一说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再次复习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不同物体上的霉,了解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全班交流,预设: 霉的相同之处:霉都呈丝状,由霉菌组成。 霉的不同之处:霉的颜色、形状不同。 活动2: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教师引导:不同物品上的霉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那么这些霉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出示一个发霉的馒头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观察馒头上的斑点,明确这是一个发霉的馒头。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发霉的馒头,请大家想一想,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呢?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并且提出自己的假设。 全班交流:预设: 假设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假设2:馒头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假设3:馒头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假设4:馒头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假设5:馒头在空气中容易发霉。 假设6:馒头在真空中容易发霉。 假设7:馒头在烈日暴晒下容易发霉。 假设8:馒头在阴暗的地方容易发霉。 同学们针对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假设。这些假设究竟正不正确呢?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首先,我们以馒头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还是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这个问题为例,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在这个对比实验中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 预设: 我们要考虑清楚实验的问题、实验的假设、实验中不变的条件、变化的条件、实验方法,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出示实验设计范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记录

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记录 ⑴.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2课《怎样移动重物》)活动目的: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活动准备:平衡尺、钩码若干 活动过程: 进行多次实验,记录下平衡尺平衡时钩码的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在统计中发现规律。 活动记录: ⑴.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3课《斜坡的启示》) 活动目的:探究斜面角度的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弹簧秤、小车、光滑的长木板 活动过程: 问题:斜面坡度大小与小车拉力有什么关系 假设: 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提示:先要测出小车重量,以便与拉力对比;记录拉动小车时弹簧秤上读数,不要读取静止时弹簧秤上的读数;只改变书本数量,不要改变木板搭靠在书上的位置,以免斜面角度发生不应有的再次变化。 ⑴.探究轮轴是否省力的秘密(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 活动目的:懂得轮轴省力的原理 活动准备: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棍、线绳 活动过程: 分别用小轮、大轮做三次实验,求平均数 提示:先记录下两个钩码的重量,以便对比用力大小。 活动记录: 活动结论: ⑴.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活动目的:学会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懂得两种滑轮的作用 活动准备:铁架台、弹簧秤、滑轮、钩码、线绳 活动过程:动滑轮的做法把绳子的一段拴在铁架台横梁上,然后把绳子套在滑轮的槽里,拉绳子的另一端往上提,滑轮就会跟着动。定滑轮就是把滑轮固定在铁架台横梁上,绳子一端挂上重物,然后把绳子套在滑轮的槽里,将绳子另一端往下拉。 提示:动滑轮重量也应计入重物的重量。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预测:可以省力 实验过程: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⑴.研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6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活动目的:认识链条传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箱板瓦楞纸等制作传动装置的简易材料 活动过程: 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齿轮A,观察发生的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记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记录2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杠杆省力的秘密 实验目的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及支架、钩码 实验过程: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重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 实验结论: 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称号测量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秤、小车、光滑的木板、钩码实验过程:

1.组装器材。 2.通过测力计将放有钩码的小车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3.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依次斜搭准备好的三块光滑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动放有钩码的小车,分别记录小车被抬高的高度,移动的距离及用力多少。 实验结论: 斜面可以省力,并且在斜面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坡度越小越省力。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螺旋斜面 发觉螺旋与斜面的内在关系 螺丝钉、铅笔、三角形纸 3 实验过程: 1.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绕在一支铅笔上。 2.比较绕在铅笔上的纸与螺丝钉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螺丝钉的罗纹就是斜面的变形。 实验称号轮轴能省力

实验目的懂得轮轴能省力的原理 实验器材硬纸板、弹簧秤、钩码、线绳 实验过程: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论: 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称号定滑轮特点 实验目的认识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器材定滑轮、铁架台、弹簧秤、滑轮、钩码、细绳实验过程: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重物的质量XXX(N)重物提升距离厘米弹簧秤的拉力XXX(N)弹簧秤下拉距离厘米 结论结论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以及实验汇总 -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一节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显微镜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人体表皮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即没有细胞壁。洋葱表皮是由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即有细胞壁。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2.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3.(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 4.植物、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不同的人体细胞也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5.(神经细胞)是(放射状),(红细胞)是双凹面(圆盘形),(白细胞)是(无稳定形状);(肌细胞)是(纺锤形)。 6.(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有些细胞很大),如(动物的卵黄),例如:(蛋黄)、(鱼卵)。 各种人体细胞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微小的生命体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3.(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霉)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 5.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把它们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6.在下面生物中勾选出微生物。 酸奶中的乳酸菌引起疟疾的疟原虫皮肤上的葡萄球菌感冒病毒 杆状线状球状球状

2022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经典)

新苏教版五下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总结 精 心 整 理 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梳理 第1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 (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反光镜不能对着太阳;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物镜不要碰到载玻片。 2.微小的生命体 实验: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实验步骤:①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②把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树叶、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进一把土。③把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边。三周后,用放大镜观察水里的变化。④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 ●实验结果:①放大镜的观察结果:水面上出现霉点,水看起来很浑浊,水中有一些水草、小虫子、泡沫等。

②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3.发霉与防霉 实验: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问题: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假设:馒头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实验方法:为了证明我们的猜测,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寒冷、干燥),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组合,通过对比实验,每天观察馒头的变化。 序号条件实验方法 1 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2 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 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4 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注意:观察时不要打开塑料袋! 实验结果: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 分析:霉菌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因此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4.微生物的“功”与“过” 实验:做酸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