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它立足知识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问题激起思维,以探究产生共鸣,以争辩掀起高潮,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高效地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任务。教学的环节设计要做到教法设计与学法设计并重。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六个环节: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巧妙导入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恰如其分的导入能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内容的情景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到探求新知识上来,同时教师也自然的把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导入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但应紧扣本课学习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一般的课堂导入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①从复习相关旧知识导入;②从时事政治导入;③运用歌曲、故事、情景表演、视频材料等多种手段,激发情趣、设疑导入。

第二环节——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此环节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导学案中列出的知识结构,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知识结构查阅课本,自主探究基本的历史知识。教师提出要求,指导自学的方法。限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填写知识结构。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确定重点讲解的内容及方

1

人教版初中历史导学案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非洲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原始社会的解体 2、比较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不同,国家与氏族的不同。 3、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难点】 1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 2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自主探究】 (一)人类的出现 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从________ 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2.人类在距今年形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3.填表 4.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和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5.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随着和的进步,出现了氏族,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6.在原始氏族社会中,人类先后经历了氏族和氏族两个阶段。 7.在氏族社会里,由于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地位。 8.在氏族社会里,男子在经济中占地位,婚姻关系相对,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二、【合作探究】 1、人类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判断的依据的 什么? 2、为什么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 定性意义的一步? 3、“完全形成的人”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那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当堂达标】 1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劳动 C.生产力发展D.生产工具的进步 2 小红想了解南方古猿的情况,你认为她应该去 A.亚洲北部 B.欧洲西部 C.非洲南部 D .美洲中部 3 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 D.生活习俗不同 4下列关于母系氏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群婚 B.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C.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基础D.商品生产出现并占主导地位 5 恩格斯说:“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这两段话表明 A.男女分工现象出现,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B.男子社会地位随着其经济地位提高而提高 C.男子取代妇女掌握了氏族的统治大权D.男子的经济地位随着其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提高 6.“没有劳动,就不会发生从猿到人的进化,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导学案实施方案

尹村镇中心学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改实行以后,我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的决策,在全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推行“导学案”的必要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中,我校和许多学校一样,把提升课堂效率的希望放在“大容量、一言堂和拼时间、死读书”上,尽管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消耗到了极点,也在特定时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这种轻视主体违背规律的课堂终究是效率低下的课堂,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 在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理清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元素:有效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引领;有效教学不能忽视个体的差异。在参考了一些取得成效的学校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编写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

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 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 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 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 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 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 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 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 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43更新时间:2007-12-10文章录入:admin ] 一、前言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战场,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重要性的降低,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是得不偿失,学校也会因此而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是学生本人的巨大压力。如果课业负担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他的课程和活动,势必造成原有的教育活动抢占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我校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他们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据此金华一中的领导和教师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 。从此,学案教学法的研究就作为本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集体攻关,1998年在初步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申请并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9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能力”高度报道了我校开展“学案教学法”研究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 ,“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对于各位老师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有所帮助,同时希望老师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规划,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起来分享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 课堂准备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阶段性总结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阶段性总结学案导学教学方式是我校学习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和继续,是把课堂教学设计呈现给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进一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我们的做法 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分析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学习目标的制定:结合教材,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主要是告诉学生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难易程度适中。 学习过程的设计:包括检复、导言、导学提纲、问题探究、课堂小结、练习反馈等环节,每个环节力求简明扼要。告诉学生这一节课怎么学和一应学什么。 教学反思:分析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 形成学案后集备,在集备、交流的基础上,还要有个人的精备,个人精备后,才进入课堂。 二、自认为成功的方面: 1、学生上课对照学案看书学习,每名学生都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且这案规定的目标难易适当,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会有收获,都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看书时,教师穿插于学生中间,适当指导学生看书学习,也可以督促学生看书学习。 3、学生学会看书,知道书上的哪一句是重点,哪是该掌握的。如历史课本每一课的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这一段的中心论点,即是重点句。 4、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对照学案或在学案上写或在书上划线,不论学习基础怎么样都有事做了。 5、也知道了历史课的学案什么时间发,什么时间收最为合适。 三、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同学们拿到学案后忙于自己的学习,小级合作的机会少了,小组讨论的氛围不足。 2、部分学生完成学案的几个问题后就觉得完事大吉了,对有些难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局限于学案的问题或反馈题。 3、学习效率不高,表现为课堂时间不足,有时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5、学案版面设计还需改进,有时校对不严,有病句或错别字。 四、下一步的努力的方向: 1、强化集体备课,主备人提前把学案发给本备课组老师。 2、设计问题还要细思量,多设计一些基础知识运用的应用题,供同学们小组研究探讨。 3、老师要对学案中的问题适当的扩展,举一反三。

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老师、课题组成员,大家好: 《初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经过课题组的精心筹备,在县教研室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历史学科教师的参与下,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研究组向大家宣读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依据导学案,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掌握历史史实,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如何设计导学案,怎样在课堂中有效地运用导学案来达到乐学高效的目的呢?这一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基于此,我们确立了《初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为宗旨,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及其运用,力求让教师轻松的教授,学生快乐的学习。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构建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依据导学案,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历史课中的相关问题,从而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 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进教师的研究精神。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促进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行动研究,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重构教师较色,转变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行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让学生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二)应用方面: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打造乐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明确每一课的重点难点,了解哪些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来解决,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学获取新知,来达到高效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重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作用 主要在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二、导学案的关键是编制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

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次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4)情感----潜移化 三、导学案的使用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导学案的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使用导学案必须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

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2-10-19T15:12:10.62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2012年29期供稿作者:王香莲[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我也不甘示弱,和大家一起投入了教学改革。山西省晋中市开发区实验中学王香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我也不甘示弱,和大家一起投入了教学改革。初中“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应包含学生的积极思考、探究成因,创造性解决问题,不但学会知识.而且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 而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支配者,枯燥的背诵、练习、考试成了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工作。显然,在素质教育走向教育主流模式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脱离实际,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所以,新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应运而生。“学案”顾名思义,是相对教案而言,主要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案导学”实际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是我一学期来通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的探讨,旨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开展教学。一般要分为五个步骤,包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问导读(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学生自学教材)——讨论探究(教师组织讨论交流、探究知识)——质疑释难(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巩固提高拓展演练(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巩固)。在整个“学案导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从优化师生关系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差异,分层教学为方式,实现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目标。教师要充分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历史课程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学案导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过去教师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充分发挥作用。在我以前的教学中,一节课我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未必能津津有味地听,教学效果则大打折扣。经过一学期的“学案导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导入新课——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生动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课堂内容的延伸知识导入课堂的方式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型的材料、信息进行导入。这一导入类型是依赖丰富的资料和新颖的信息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产生疑惑.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初中历史课本、载有许多祖国悠久历史、世界灿烂文化和众多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充分应用这些篇章所涉及的延伸知识。比如一些历史小故事、历史奇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或者带着兴趣去学习。这也是趣味教学的另一种方式。 设问导读——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又设问:“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样,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得。 讨论探究,质疑释难——如讲宋元三大发明时学生提出火药、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意义,教师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而后教师联系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补充,归纳:火药、火药武器的使用是兵器史上划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以往单纯靠大刀、长矛、弓箭作战的局面;火药、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对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质疑,再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就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巩固提高,拓展演练——通过上面的几个过程,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我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总之,“学案导学”的“五步”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升华到新的境界,即向理性的升华。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严力学校:椑南中心校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 第__5__节(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公开课导学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 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 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 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 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练习巩固 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它”是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 B.行政外交军事 C.财政监察外交 D.财政军事监察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 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这表明( ) A.黄岩岛等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当时中国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汉族强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辽阔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学案导学的定义及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的定义及实施方案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 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学案导学解释: “导”就是指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预习,这就是“导”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对课本知识制定出明确的要求,哪些知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哪些知识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要记住的知识直接指出来,难以理解的给学生指示方法,理解它与以前哪个地方内容相似,这就是指导。 “学”就是指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为什么方便学习呢?因为我们在制定导学案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了一些梯子,本来坡度非常大,我们把坡度变小。大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做。 “案”就是一种方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时候的一个方案,不是知识、题目的 简单堆积。 二,学案导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2、以学案导学为媒介,研究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具体办法。 3、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总体模式。 4、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特色模式。 5、研究学案导学评价标准。 6、研究学案导学阶段性成果,即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课题研究的原则有如下三点: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识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识特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异彩纷呈的活动来构建学生的主体能力。五、研究过程。(一)学案导学实施前的准备。为了能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全体教师接受并开展下去,我校在改革伊始就在物质上、

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学习主题复习)是我们进入复习阶段的第一步,是夯实基础的阶段。复习,从字面上分析,可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因此,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 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复习是为了巩固记忆;第二,复习是为了补救。补救不仅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且对于待进生来说,可以缩短所掌握的知识与理解标准的差距;第三,复习是为了深化。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出纵向看发展,横向看联系的目的。 根据历史教学常规,在复习课教学中备课要涉及的模块 一、考点分析 在每堂复习课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明确考试说明的要求。考试说明对初中学段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每堂复习课前就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内容属于哪一层次。不能没有区别地要求学生掌握,否则要么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要么掌握不够。 属于识记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列举、指导、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这类知识就多出现在选择题中。 属于理解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在本课中就淡化了这一层次的要求。此类知识的考察多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属于运用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此类知识多用于出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并且多用于主观性试题的考察。需要说明的是,三层次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要求达到的三维目标。 三、课时重点 四、课时难点 五、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2、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由于开卷考的一大特点是:知识点是死的,题目是活的,因此对于那么多的例题,应该课前甄选出有特点的、体现中考命题趋势的题目来精讲。 当然讲解例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扩展讲解宽度,发掘讲解深度,增加讲解厚度,收举一反三之效;二是点拨思路,讲透方法,强化知识重点、难点和弱点,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4、情景演练,链接中考 练习题不要太多,也不要偏难,只要符合课标要求,从题型、考察的角度上下功夫,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总之,如果我们每个板块、每个学习主题、每课知识都认真地按课程标准和课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包括两部分,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学案设计 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设计出学案。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 1、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 2、学习内容的设计不是课本所学知识简单的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3、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二、学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编写应符合实际 一份好的学案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学情,要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①往年使用过的旧学案要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参考使用,不能为了省时省工而套用。 ②同一备课组不同班级之间不一定完全通用。同一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知识共享,教学相长,发挥集体的智慧,但真正落实到学案上时,由于不同班级班风、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 ③备课可提前,但编写学案不能超前太多。具体的学案更应该注重“教”与“学”的实际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地完成,通常提前一两天为宜。 ④一般情况下,学案是每节课当堂发放,堂堂落实,但使用一段时间已适应的班级,可提早发放,让有宽余时间的同学、特别是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早自学。 2、学生自学应落实到位 “先学”的学生自学阶段是一节课里学生思维的最佳阶段,是学生对知识信息初步感知、理解阶段,也是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的重要阶段。在自学这一阶段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①前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指导自学、督促自学、鼓励自学,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同学,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全班同学形成自学氛围。例如,指导学生如何粗读知其大意,如何细读掌握要领,如何精读领悟知识的内

历史导学案如何编写和使用

历史导学案如何编写和使用 一、导学案的编写 传统历史教案教学存在极大的缺陷,改革也就成为必然,传统历史教案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历史教学的单向性,即老师垄断课堂,只考虑教师怎样把课本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中,顶多就是想办法怎样把内容讲的动听一点罢了。但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教学的主体应由老师变成学生自身,这是新课改理念的最大变化。其次,传统的历史考试强调的是历史课本基础知识的简单再现,于是老师主要是强制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背诵,学生的所谓“能力”就是记忆里的比拼,很难对某一问题进行独立思维。但是在新课改下,主要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这样,原有的教案式教学就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了。导学案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中运用而生。 什么是导学案,其实很简单,导学案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映教学内容的纸质文案。它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要依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下一节课中根据此导学案进行学习效果展示。这样一来导学案在自主学习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向导。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展示效果,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就成为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备课包括很多方面的,但是唯独没有备导学案的,但新课改要求使用导学案,于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去设计高效实用的导学案?即该如何将导学案设计的完美呢? (一)设计导学案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教材是按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思想科技文化史等分专题分单元的形式编排的,这样有利于导学案按课时安排来编写。有利于调控所学的知识量,使授课有针对性、计划性,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效益的提高也有很大好处。

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 在全力推动下,我校较早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导学案走进我们的教室,走入学生的书包,深入学生的思维中。本学期我校进一步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学案的使用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学生手中的导学案像一盏明灯,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技能,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二、课题的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导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是指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包括课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兴趣与能力培养,课后应用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课堂上主要是“问题”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导学案,利用导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2010年在区教研室的组织下,我校开始尝试"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教学法,到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有许多收获,下面就把我校在这段时间里如何做的总结如下: 一、激趣导入目标定向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在上课初期,教师利用2-3分钟时间,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用学生的经验,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堂上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说明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或师生交流等),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技能需要达到的目标),指明学习的时间,应在学案上的每个问题都作以注明。学习目标可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学案引领、自主学习"就是运用学案这一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导学为方法, 引导学生走进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最后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展示质疑精讲点拨 知识总结就是对学生精讲点拨,也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