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包括两部分,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学案设计

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设计出学案。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

1、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

2、学习内容的设计不是课本所学知识简单的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3、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二、学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编写应符合实际

一份好的学案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学情,要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①往年使用过的旧学案要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参考使用,不能为了省时省工而套用。

②同一备课组不同班级之间不一定完全通用。同一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知识共享,教学相长,发挥集体的智慧,但真正落实到学案上时,由于不同班级班风、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

③备课可提前,但编写学案不能超前太多。具体的学案更应该注重“教”与“学”的实际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地完成,通常提前一两天为宜。④一般情况下,学案是每节课当堂发放,堂堂落实,但使用一段时间已适应的班级,可提早发放,让有宽余时间的同学、特别是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早自学。

2、学生自学应落实到位

“先学”的学生自学阶段是一节课里学生思维的最佳阶段,是学生对知识信息初步感知、理解阶段,也是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的重要阶段。在自学这一阶段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①前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指导自学、督促自学、鼓励自学,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同学,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全班同学形成自学氛围。例如,指导学生如何粗读知其大意,如何细读掌握要领,如何精读领悟知识的内

涵外延,如何举一反三,如何用已有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如何建构知识网络,如何把知识网络条理化、系统化等。

②明确学案中各项自学要求。为促进学生自觉而主动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在学案导学阶段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的问题,完成的实验内容或练习,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如何检测等,使学生有的放矢、方向清晰、目标明确地自学。

③自学阶段教师不能放任自由,不能做“私事”,应在课堂里来回巡视,加强督查,发挥组织管理职能,确保每位学生都专心学习,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要督紧,另一方面可以悄言细语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的指导,对于自学速度快、自学质量高的同学也可悄然及时表扬。

④要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防止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没有好好看书,没有好好思考,动不动就问同学、问老师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利用资料、查找资料与利用学习工具书。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善于从解决困难中寻找快乐,善思乐学,确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应在自学阶段请教,而应在“后教”阶段讨论。

3、互动交流应收放有序

互动交流阶段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消除困惑、解决重难点、再次掀起思维高潮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应注意几个问题:

①进行师生互动或教师运用课堂提问艺术来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并进行释疑解难时,对于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再更正、补充,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诱导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不是释疑解难,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作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②进行生生互动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发挥好“培优补差”的功能,引导督查优生不但要当堂掌握相关知识,还要完成选做题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深度、广度加以钻研与领悟,为“兵教兵”作好准备,久而久之,让优生更优。有待激励的学生要引导并鼓励他们及时请教,及时消除知识障碍,不要因为一时的障碍影响学习进程,同时要注意教导他们不能有依赖心理,要逐步过渡到独立学习。

“学案导学”是体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不断的完善,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课改初探与实践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课改初探与实践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数学教学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具有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讲练结合的数学学习方式,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将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我们常称之为“研究性学习”。数学学科的特点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多种思维能力及发展空间观念,这就决定着这门学科的操作性强、自主探究的时间多、学习过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转换,这些为尝试进行“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前提与保障。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些理论为学案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知识、提炼归纳知识、练习巩固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学案教学重在两个“开放”: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教案重在教,学案重在学;教案以教师为中心,学案以学生为中心;教案强调“给予”,学案强调“拿来”;教案侧重“学会”,学案侧重“会学”。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教育观念、课堂结构、课堂角色、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1、学案自学,尝试解决。

学案给学生引路,让其尝试性预习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师交待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多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对所学内容是学习时才知道的,学生的学是受到教师教的制约的。使用学案教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在充分

估计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机会,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2、质疑归纳,释疑点拨。

通过预习,学生首先在课前对将学内容有了较明确的了解,在预习中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新课学习时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见;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适时加以验证,师生共同努力得出准确完整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点拨、引导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可真正回到自己“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中,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并可逐步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形成的学生学习被动性、依赖性较强的弊端,为终生学习、发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

3、反馈精讲,自我矫正。

为了试探学生预习、交流后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揪出这些问题再“精讲”。这里的“精讲”也是很大的突破,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不信任”学生,总想“面面俱到”,认为“多讲”总比“少讲”好,结果是“泛滥”到学生听而不闻的地步,课堂效率、时间利用率不仅降低,也无形中造成了学生的厌烦心理。“学案教学”是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会讲,学生讲明白的老师不再重复,所谓“精”,则是“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疑”,要把握度。这样,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课堂利用率就提高了,学生也学得有乐趣。通过反馈精讲,也可整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4、达标训练,反思领悟。

通过自学、讨论、释疑、精讲几个环节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平又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定数量的结合现实问题的操作题,

让学生限时完成,既及时检查了学生对目标的掌握程度,又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做到进一步完善、归纳,对出现的问题再分析、领悟,最终达到巩固掌握甚至于熟练应用的目的。

学案教学,可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学”的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好方法,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学案教学特别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