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浅谈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浅谈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浅谈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时期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识字与写字相衔接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成为了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手翻开学生的作文、日记或作业,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情况还很严重,一句话里有时竟出现了四五个错别字。下面我谈一下对错别字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错别字原因方法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非常深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左右会正确工整地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但是,在这个写字的过程中经常有错别字现象。下面,我谈一下对于错别字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音近

这种错别字在学生中最容易出现,而且即使学生很善于检查或者检查出来了,都不容易改正确。因为学生在写的时候先想到的是汉字的“音”,接着就是汉字的“形”。所以如果汉字的音、形都接近的话,学生是很容易出错的。如“晦”、“诲”“悔”;“缉”、“楫”、“辑”……对于这种错别字,我认为学生的解决方法应该是采用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首先对教材原文要熟悉,要知道这个字是哪方面的意思,然后就是根据这个意思来选择正确的“形旁”的汉字。最后再检查一下这个(写上的)汉字的拼音是否正确,是否合乎题意。举个例子来讲,如“栽”、“裁”、“载”,学生犯错的几率是比较大的。“裁”,学生经常遇到,如某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学生很多时候写的都不是“裁”,而是“载”或者“栽”。我觉得解决的方法是学生首先要知道这三个音近形似的汉字的意思和使用场合。“裁”、“栽”和“载”的“形”的区别主要是形符“衣”、“木”、“车”;而这几个字实际上已经表示了“栽”、“裁”、“载”的使用范围和场合。即“裁”是与“衣服”有关的,如“量体裁衣”;“栽”与“树木”有关;“载”与“车”有关。知道这些以后,学生再了解一下三个汉字的“音”的差别(实际上差别是很大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形似

这个原因造成的学生写错别字在学生写的错别字里面也有很大的比例。如“晦”、“悔”、“诲”;又如“缉”、“楫”、“辑”;“戍”、“戊”、“戌”;“已”、“己”、“巳”;……这种错别字学生一般比较好解决,但也需要方法。犯这种错误的学生,一般是对教材的原文不是很熟悉,或者是读书的时候大而化之,不认真;叫写出来的时候是“信手拈来”根本就不考虑一下,而检查的时候又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样,当然只能错到底了。

这种错别字的解决办法比较简单,但也很麻烦,那就是学生要掌握形声字的相关知识。还是举刚才的例子,如“晦”、“悔”、“诲”。晦”从“日”旁,与时间有关,指天气不好,光线不好等。“悔”从“忄”旁,与人的心情有关,指人很懊悔、后悔等。“诲”从“讠”旁,与说话有关,是教导之意。有了这些形声字的常识,在写“风雨如晦”、“悔之晚矣”、“诲人不倦”这些词语的时候就不会写错了。

3.通假字

这是学生写“错别字”的最基本的一个原因。即由于音同或者音近而造成的

“错别字”。这也是我之所以称学生写错别字是写“现代通假字”的原因。纵观学生的“别字”,绝大部分都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古代诗文的默写和背诵上。而这些又是语文的重点考题。如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作者“龚自珍”,很多学生就把“自”写成了“字”。一下让人想起学生写散文《春》的作者“朱自清”,却写成了“朱字清”。再如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学生就经常将“僵”误写成“疆”……

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没有认真分析,即读“望天书”。这在学生中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的解决方法是,请学生在写好答案后,花一两秒钟的时间读一下。如“朱自清”写成“朱字清”,我就说,难道朱自清“字”“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再如温庭筠的“斜晖脉脉水悠悠”中的“脉脉”,学生却写成了“默默”。我就教学生:照这样,这首词还有意境可言吗?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方法,理解性的进行背诵和默写,我想问题就不会太大了。

(二)主观因素

1.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中,小学生的难以忍受的。读书时,不认真看书,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朗读时,学生对所学生字新词的书写格式和笔画认不清、记不住,在书写中又马虎、不认真,练习中因一时神游天外或是一心二用了,把一个本应会写的,也能写正确的字少写一笔或多添了一点,或该弯的变直了,该直的拐弯了,这样就出现了错别字。

2.行为习惯

小学生自控力不强意志较薄弱,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写不出时还会胡乱写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代替。学生做作业的习惯、态度、情绪等与作业中是否出现错别字有很大的关联,错误率高的学生往往只求和速度,不求正确和质量。

(三)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中的人,他无时不刻不与他人与社会发生着相互的作用。小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要写错的字,那么小学生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要写错那些字。小学生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在现在杂志书刊报纸中,出现的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教科书上也会出现错别字而小学生又不可避免的要与这样的杂志书刊报纸接触。这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小学生的字储备量是相当有限的,他无法很好的辨别一个字到底是不是错别字,所以小学生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就可能导致一些错别字的产生。

二、解决方法:

(一)以音辨形

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在默读的时候,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例如:影牒旁征博引辞书沓无音讯

只要一读就发现“沓”读tà,离“杳无音讯”的“杳”甚远。

(二)以形辨形:

对于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

例如:

寒暄好高鹜远松弛如火如荼

通过逐一锁定形旁,进行辨析,“好高鹜远”的“鹜”就会暴露无遗,正确的字形应是“马”。

(三)以义辨形

对于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例如:

赔偿娇揉造作寥廓闲情逸志

(四)联想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十分悠久。有些汉字因时代演变或简化,现已很难析解字理,探求字源。这时,教师可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例如:“溪”[想象]一条小溪流呀流,弯弯(ㄥ)曲曲(ㄥ)碰石头(幺)。把纹丝旁想象成弯弯曲曲的小溪,把旁边的一点(、)当成挡住小溪前进的一块石头。这样,一点就不会漏写了。

(五)笔顺

“写字的基本要求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熟练。”“正确,指的是字形规范”,还必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有不少学生,字形书写正确,然而笔顺却不准确,从动态角度看,严格来说也属于错别字范畴。

讲解笔顺时一定要注意几点:(1)静态观察指导。即让学生静心地观察课本上或黑板上所示范的分解笔顺。(2)动态观察指导。即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和优秀生的示范书写的动态过程,怎样起笔和落笔,怎样点画呼应,加深学生对书写规律的认识,动手又动脑。(3)趣味性。例如:“山”正确的笔顺是:先画中间一座高高的大山(丨),再画左边的矮山,要注意和山脚的土地一起画(└),最后,在大山的右边再画上一座矮山(丨),两边对称。

(六)字体

低年级小语课本主要用楷体印刷,高年级主要用宋体印刷。有些字的字体在印刷宋体和楷体(手写体)上不完全一致,存在着细微差别。有的教师在学生采用宋体还是楷体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对于字形有差异的字,教师应当按照印刷楷体(手写体)的字形来指导学生书写。例如(前楷体后宋体):这边—这边(走之底形状的差异,“横折折撇”与“横折撇”的差异)

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错别字问题一定能够更好地解决。

浅谈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来自费尔教育。

浅谈错别字的产生和纠正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然而,我在教学中发现:当前学生错别字的“发病率”特别高,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效果,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努力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势在必行。

“错字”和“别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辞海》中说:“错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字。”即本无其字而误写之。当前小学生的错字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增添笔画。如把“步”写成“”;把“南”写成“”。

2、删减笔画。如把“真”写成“”;把“底”写成“”。

3、改变形近部件。如把“游”写成“”;把“滴”写成“”。

4、改变字形结构。如把“满”写成“”;把“落”写成“”。

“别字:别体字。即一个字的另一写法,亦指‘误字’,本当是这个字写成另一个字,俗称‘白字’”。即本有其字而张冠李戴。在小学生的别字中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同音致误。如“以后”写成“已后”;“等候”写成“等后”。

2、形近致误。如“倒映”写成“到映”;“集体”写成“集休”。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众多,我认为“干扰”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下面就以“干扰”的观点谈错别字的产生及纠正。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以致造成抑制效应的结果。这种干扰有两种形态:倒摄抑制是后来的材料对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错别字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干扰:

一、消极定势的干扰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会出现一种易以习用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定势可以巩固汉字,消极的定势则会引起学生对字的误解。如在定势作用的干扰下,学生认为与水有关的都是“氵”,于是“”便出现于学生的作业中;再如学生认为“口字旁”、“虫字旁”作为偏旁,都写在字的左边,如“叶、吃、蚁、蜘、蛛”等,于是在“知、融”的书写时,往往改变字形本身的结构,不加思索地写成“、”。一些字反复使用,在人脑中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较强的信息,这些强信息遇上一定的时机,便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底”和“低”字时,常常看到这两个字中“氏”字下部有一点,这“一点”在学生有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生看到“纸”时,就错误地认为“纸”字“氏”下面也有一点,写成“”。另外,学生刚学时便清楚地知道“少”有四笔组成,分别是:竖、点、点、撇,而后又接触到:“抄、秒、吵、妙、省、雀”等一大串含有部件“少”的字,头脑中对“少”字加深了印象,于是错误地将“步”字看作是“止”和“少”的组合,写成“”。

二、相似材料的干扰

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似或相近的材料最容易发生倒摄抑制。主要原因是新信息优先于旧信息,使旧信息难以提取,导致信息编码方式发生问题,把一个信息的内容混同于另一信息内容。祖国的语言文字数目繁多,《辞海》中有16534个字,部首有250个,音节有400多个,因此好多汉字在字形结构、字音等方面都存在着好多相似点,出现了好多同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就是声韵调完全相同,而字形、字义完全不同的字。如“已经”和“以后”都读“y ”,而意思却迥然不同,学生极易混淆。

形近字就是指字形相似的字。这种字“看看一个样,其实不一样”。由于学生观察不精细,在相似材料的干扰下,极易写别字。如写成“静消消、究竞、令天”等。

三、方言的干扰

方言的干扰也会使学生写错别字。杭州属吴方言区,由于受吴方言区语言的干扰,学生日记中常常出现把杭州话直接翻译成普通话的句子,俗称“杭普话”,令人捧腹大笑。

四、社会的干扰

错别字的产生,好多也来源于社会。如“仓库重地,严禁烟火”的宣传标语,好多单位的白墙红字均为“仑库重地,严禁烟火”。偌大一个字,无疑会使学生在脑中形成错误的表象。目前,电视、海报、广告等新闻媒体为了产品的社会效应,滥用成语。如电蚊香的广告词为“默默无蚊的奉献”;时装广告为“衣衣不舍”、“一箭倾心”。闪动的电视镜头,巨幅的街头广告,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较为鲜明的印象,于是学生成语

中的错别字便屡见不鲜。在各种干扰的作用下,错别字变得非常顽固,因此,要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必须排除各种干扰。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成熟做法:

一、正确识字,防止先入为主

欲使学生不写错别字,教师要注意积累教学中的前馈信息。在识字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如发现以前的学生容易把“延”写成“廷”,那就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将“延”与“廷”区分清楚,在脑中形成“延”字的正确表象。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先入为主,能变消极定势为积极定势,提高识字效果。

二、比较对照,揭示记忆方法

比较就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相异点的思维过程。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谢切诺夫则称颂比较是“人类最珍贵地智力宝藏。”因此对形近、音同汉字进行比较对照,也有助于学生“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例如,我在教学“情”这个新字时,先让学生知道“心情”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左面是“”,然后出示一组形近字“青山、清水、心情”进行新旧比较,学生不难看出:“青山”与颜色有关,“清水”与水有关,“心情”与心有关,记住了这一特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定能正确地运用这四个字。

三、讲普通话,规范学生语言

欲使学生书面语言规范,不写错别字,必先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普通话是交际语言,是汉民族共同语,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坚持使用普通话,可以避免学生把方言写进作文,产生别字。憖拰

四、开展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找错别字”、“与错别字说‘再见’”等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请学生注意观察,寻找宣传板报、宣传窗、宣传标语、广告词中的错别字,并将改正前后的字进行比较,制成表格。然后开展“与错别字说‘再见’”的活动,并且规定作业中不出现错别字的同学便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协助老师帮助其他同学纠正错别字。这样的活动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使学生认识到错别字的危害以及纠正错别字的重要。

另外,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还应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认真分析笔画,掌握笔顺规律,读准音,记清形,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的字勤查字典。

错别字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也会有很多反复。因此,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这不仅是语文学科应注意的问题,也是每个学科应重视的问题。写正确每一个字,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应该从学写开始,从“我”做起,才能有效地降低错别字的“发病率”,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再放异彩,才能展示我们新一代的民族素质。

学生错别字连篇,是最让语文老师头疼又无奈的问题之一。那么,造成学生错字的原因何在?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研究发现,如下情形值得重视:

一、浮躁好动,注意分散。

现在的孩子生活好,身体健壮,活泼好动,坐不住,心不稳,注意力就特别容易转移,观察、感知事物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不求准确,这对于学习那些区别细微的汉字十分不利,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比如,常有学生把“已经”写成“己经”,把“侍从”写成“待从”,等等。询问原因,他们都毫不觉察地认为写的就是那个字。

二、惰性心理,随意而为。

“识字与写字”是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各学段的重要组成部分。3~4年级“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和“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7~9年级“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懒惰,遇到不会的字词不查字典辞书,不问老师同学,随意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别字。调查发现,学生把“深明大义”写成“深明大意”,把“不可思议”写成“不可思意(异)”,把“不知怡阿谁”写成“不知移(贻)阿谁”等等,均属此类心态使然。

三、抑制作用,心理暗示。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发现一类有趣的现象,有些错别字的出现,是因为识记前面的字词对识记和回忆后面的字形成了干扰,或者后面的字词对保持和回忆前面的字词产生了干扰,导致了错误的发生,这在心理学上分别叫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如,学生把“愧疚”写成“愧”,把“犹豫”写成“犹”等就是前摄抑制作用,把“俭朴”写成“检朴”,准备后写“抱打不平”,脑子里想着这个词,就把前一个词“报答”写成了“抱答”等,则是倒摄抑制的作用。

四、媒体影响,潜移默化。

社会由一元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使学生成长受到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控制力的圈子。影视、网络、流行歌曲、卡通漫画等娱乐媒体的强势包围与熏染,对喜欢新潮的青少年的诱惑力甚至超过课本,语言文字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于是媒体中的大量错别字就不可避免的混进学生的大脑中。有一则笑话很形象地揭示了这一问题:

老师指着数学作业本上的错误责问小明:“2怎么写成0?”

“成语中不是有句‘掩2到0’吗?”小明振振有词。

老师听了哭笑不得:“那叫‘掩耳盗铃’,你敢乱用!”

小明委屈地说:“电视上都这么用,为什么就不许我用?”

老师气极了,训斥道:“不动脑子,光长膘!”

小明自嘲:“有啥办法,俗话说‘笨鸟先肥’嘛!”

老师始觉失态,忙和声细语问:“你干嘛老是篡改成语?”

小明据理力争:“电视广告词中不是常有‘牙口无炎’‘无鞋可及’、‘随心所浴’、‘咳不容缓’吗?”

老师听后长叹一声,无言以对。

这则笑话虽然多少有些夸张,反映的却是事实,我们的学生就有受媒体误导而错用词语的,学生读“韩流”小说(韩国人写的小说)蔚然成风,有个女生正在看“知‘性’生活系列丛书”《“性”福需要毛毛雨》等,在作文中就误把自己“兴趣广泛”写成了“性趣广泛”,这显然已不仅仅是写错字的问题了。

识字与写字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学习活动,原本学起来就吃力,对于辨别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如果在其头脑尚且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形成不良的识字习惯,甚至受到各种媒体的误导而坐视不管,后果必将是遗患无穷的。

怎么办?培养识字兴趣、增强识别能力是关键,我在教学中渗透了以下方法:

一、溯本源,明真相。

汉字,尤其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大都能从造字法上说明其来历,如果让学生从根源上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能那样写,就会记得深刻、牢固。学生混淆“书籍”“户籍”“狼藉”等词的草字头和竹子头,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写成“汉青”,我就给学生讲“籍”、“汗青”的来历:汉代以前还没有发明纸,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上,用绳子串起来,就成了书和簿册,所以当初造字时,记录文字的“书籍”“户籍”就用了竹子头;刚采来的竹子是青的,里面留有大量水分,既不利于书写,又容易受潮变形腐烂,所记内容不能长久保存,要用火把竹片烤得冒出水分才行,这就像人出了汗一样,因此,就用“汗

青”来指代史册。

二、辨形貌,抓规律。

学生记不准字形,问题往往出在形旁上,尤其对于形声字,这一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要提高识字能力,就必须紧紧抓住形旁表义的结构规律,以简驭繁,批量认识汉字,才能大大减少差错。

比如,讲清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区别,学生就不会混淆“礼、社、祀、祈、祷、神、祖、祸、福、祥”和“衬、衫、初、袄、袒、裕、褐、裸”等字的偏旁。再比如,学生分不清“急躁”、“暴躁”、“烦躁”和“干燥”、“燥热”哪个该用足字旁,哪个该用火字旁,老师引导学生比较这几个词的特点,学生发现:人急了往往会手脚不安或跺脚,“急躁”、“暴躁”、“烦躁”都隐含着着急的情绪,与脚的活动有关,应该用足字旁;人或事物缺失水分,感觉干热,跟受火烤晒有关,因此“干燥”、“燥热”等词要用火字旁。

三、讲故事,提兴趣。

学生把“高粱”写成“高梁”,把“一枕黄粱”写成“一枕黄梁”,为了分清“粱”和“梁”,我结合邯郸市的地名“黄粱梦”,给他们讲“一枕黄粱”的神话故事。常见学生(甚至老师)把“篮球”写成“蓝球”或者“兰球”,我就告诉他们“篮球”一词的来历:1891年,美国人奈史密斯在美国东北部一所大学任体育教师。美国东北冬天漫长,天气寒冷,室外娱乐无法开展,无所事事的学生常招惹是非,给校方增添了不少麻烦,学监要求奈史密斯发明一种吸引人、容易玩、可以在室内进行的运动。奈史密斯立起了杆子,把篮子底部挖空,挂在杆子上,缝制了球,制定了比赛规则,教学生向篮筐里投着玩,所以这种球叫“篮球”。

汉字的创造、流传以及使用,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史迹,如果语文老师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例子,你的词语教学定会生动活泼起来,学生自然会学得饶有兴趣。

四、编歌谣,记诵牢。

形近字“己、已、巳”是很多学生经常混用的,我编成歌诀“己、已、巳,易分清:己字空,已字中,巳字堵死不透风”;区分“戊、戌、戍、戎”,我用一句话“点戍横戌戊中空,横若出头就是戎”就让学生记牢了;区别“呕”“讴”“怄”“抠”,我抓形旁特征编成歌诀:“呕吐东西从口出,言为心声讴歌舞,要沤东西水中泡,怄着闷气心不舒,如果需要抠什么,不用手来办法无”,学生们很快清楚了四个字的用法。

歌诀形式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百、千”易于记诵,承传不衰,就是因了其形式特点的,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继承这一优秀形式,赋予新的内容,为我所用。

五、识真伪,清垃圾。

针对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我常常敏感地捕捉媒体新词语的使用动向,同时也关注学生对媒体使用频率高的词语的好恶取向,并及时搜集整理,拿到课堂上来以“看我‘火眼金睛’”等竞赛形式让学生识辨真伪,这种把词语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方法大受学生欢迎,他们踊跃参与。广告篡改成语成为一大流弊,我就搜集了这方面的大量实例,利用课前三分钟搞竞赛——

还我成语真面目:你知道下列广告盗用了哪些成语吗?

1、箭牌口香糖广告:一箭如故,一箭钟情()

2、眼病治疗仪广告:一明惊人()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治胃药广告:无胃不至()

5、饮品广告:饮以为荣()

6、酒类广告:天尝地酒()

7、美食城广告:食全食美()

8、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9、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0、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11、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12、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13、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14、服装广告语:衣名惊人()

15、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16、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7、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18、山地车广告:乐在骑中,骑乐无穷()

19、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20、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不打不相识()

六、开“诊所”,抓平时。

靠语文老师自己发现和纠正错字,不仅力量微小,而且学生被动接收,收效甚微,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在教室黑板一侧留出一条长栏,设立“错字诊所”,整理作业、作文中随时发现的错字,还让各科代表联系任课老师收集作业中的错字,按学号轮流交给学生订正,写在长栏中,这样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错别字问题,不仅是学生自身行为、习惯、性格等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和社会环境影响密切相关,因此,根治错别字,不能只就错纠错,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正习惯,养性情,同时关注社会用字的负面效应,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对待这一问题。在具体方法策略上,语文老师要开动脑筋,多想点子,采用活泼丰富的教学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纠错的主人;同时寻求各科老师的配合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好行为影响好行为,好习惯感染好习惯,好性格塑造好性格,形成班级小气候,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消灭错别字。

小学四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形成原因及防范方法

小学四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形成原因及防范方法 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指的是书写汉字时,随意增减笔画的现象。别字是指在汉语书写、说话、朗读时,用其他的字形、字音来代替原本字的现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义务,但是错别字影响制约着识字教学,并且近年来,小学生的错别字逐年递增。孩子们写的错字、别字五花八门,我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总是花相当的时间,一字一字的认真教。学生为识字也花了不少工夫:反反复复地认、抄、默,可结果为什么会事半功倍呢?错别字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那么,小学中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春天”的“春”下面是一个“日”,虽然在教学时强调了下面是“日”,但仍有很多人会写成“目”。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写成纪年”,“业绩写成业迹” ,“典型错写成典形”,“记录错写成计录”等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3、笔画错误。一些汉字笔画繁琐易错(如:囊、藏);再就是一些汉字受书写习惯的影响,容易多一点、少一点、(如:浇、烧这类字学生易多加一点;代、低这类字学生易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的字(如:试、武、畏这类字学生易多一撇;拢、矛这别字)。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这称之为“别字”。 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儿童课堂识字效果的关键因素。例如,没有根据儿童知觉不精细的特点,对汉字字形做必要的分析,像“碧绿”的“碧”分解成“王、白、石”;没有根据儿童记忆规律,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还有对字义缺乏必要的解释,一味让学生进行机械地抄写等,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识字效果。 三、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如何有效纠正错别字

如何有效纠正错别字 文字是文章的“细胞”,一旦错别字增加了,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阅读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甚至影响“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指出:“……初步掌握学习语文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学生写错别字有很多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这几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错别字不够重视。 2、学生书写粗心大意,马虎了事。 3、学生对汉字的形体构造的认识,处于朦胧状态。 4、电脑普及,更淡化学生识字、书写的意识等。找到主要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纠正。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思想上要高度地重视,不能有一点马虎。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要练好书写的基本功,写好规范的汉字;尤其在课堂上的板书,作业上批语,教师书写要工整、规范,字迹要清晰,给学生树立书写的榜样。 二、强调学生书写要工整,字要清晰,老师要持之以恒地强调学生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经常表扬作业工整,字迹清晰的学生,定期展览其作业,让全班同学向其看齐。 三、做好预防教学工作,教师在备课时,要估计某些字学生可能会写错,在授课时就得讲清这些字形结构。如“毋”字在授课时教师就要把“毋”与“母”进行比较。以免“毋”字与“母”字混淆。估计学生会写错的字,教师得事先给学生打“预防针”,防止新的错别字再出现。 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新课标》指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习惯。”根据学生的年级高低,教师要适当地渗透“六书”中的“象形”“会意”“形声”等汉字来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比如,“采”字“休”字,大多数学生分别把它写成“釆”字,“体”字。这类型的汉字教师就得结合“会意”字来分析,“采”字上部分是“爪”字下部分是“木”字,表示人的手在果树上摘去果子。“休”字左边是“人”字,右边是一棵树,人靠在树上,表示人在休息。又如,“衷”字不少学生把它写成“衰”字,这类型的汉字就要结合“形声”字的构造来加以分析,“衷”字外面是形,其中“中”是声。这样分析、指导,使学生感到兴趣,而且也记得牢。 五、以少带多地记忆《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在期中或期末复习时,教师得利用一定的时间根据汉字的特点,归类比较,反复记忆,时间长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记住了,比如:

寻找错别字精选作文

寻找错别字精选作文 寻找错别字 “放假了!放假了!”我们快乐地欢呼着。下课铃一响,我们就飞快地跑出了学校。回到家中,我立即发下书包,拿起书本、作业本往书房跑,开始写假期作业。 当作业快写完时,记作业本上的几个字让我不知所措。“寻找街上广告错别字。”这可让我不知如何是好,因为运城这么大,就是找到了,哪能找十多个呀,不可能。我打算先把其他作业写完,明天再进行“寻找错别字”计划。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来了,骑上我的自行车,去寻找街头错别字。嘿!你还别说,刚出门就有一个,是一个零售店,粗心大意的老板竟然把零售店的“零”错写成了“另”,正好被我“抓”了个正着,我热心地告诉这位老板,起初他不相信,可出门一看,才知道我没骗他。我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广告错别字。走出零售店,我又来到了菜市场,我想:“菜市场里也应该有吧?去看看。”我骑上自行车,又进入了菜市场,果然不出我所料,里面就有两家的广告牌上出现了错别字。一个是卖鸡蛋的,一个是卖白菜的,他们起初也不相信,可经我提醒才发现错了。鸡蛋的蛋写成了“旦”,白菜的菜写成了“寀”。 后面的几个我都顺利找出了,看广告的错别字闹出了多大的笑话,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大家以后可不要像这些叔叔阿姨们粗心大意,闹出了天大的笑话呀!

【写作指导:中小学精选作文起步写法合集】 一、通篇拟人法 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二、景物幻化法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仿佛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须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须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接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三、比较异同法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开展变化来说明问习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

纠正错别字 教学设计

纠正错别字(三年级语文活动课) 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认识正确使用汉字的重要性,明白一些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养成正确使用汉字的习惯。 活动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参赛,答题人人参加,抢答题由每个小组反应最快的回答。 2.按照评分标准给各小组打分。 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笑话吗?那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个笑话。题目叫《故人与敌人》。 星期天一大早,小粗心的爸爸妈妈有事出了门,留下小粗心看家。中午,他爸爸的朋友来了不见他爸,便约好下午三点再来,不一会儿,小粗心的同学豆豆跑来找他说:“小粗心,今天少年宫有科技活动,咱们去参加,好吗?”小粗心有些犹豫:“不行,我得看家。下午有一个叔叔要来找我爸爸妈妈.”豆豆出点子说:”我们不是刚学完写留言条吗?给你爸爸妈妈留张纸条不就得了。”于是小粗心便留下纸条和豆豆一起去了少年宫。小粗心的爸爸妈妈回家一看纸条,“下午三点有敌人要来。”小粗心的爸爸妈妈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他爸爸连忙给保卫处拨了电话,告诉他们将有敌人来自己家。下午挂钟刚敲三下,门铃便响了,小粗心的妈妈吓得汗毛根根竖起,爸爸呢,从猫眼儿往外一看,门口站着的是他的老同学,连忙去开门。原来小粗心在纸条上把“故人”写成了“敌人”。 这当然只是个笑话,但在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笑话,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堂活动课《纠正错别字》。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最后累计积分,一比高下。同学们,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先介绍一下各位参赛队。 猛虎队猛虎猛虎,百兽之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雄狮队雄狮雄狮,不败之师,胜算在握,惟我必胜。 巨龙队巨龙巨龙,东方神龙,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雏鹰队雏鹰雏鹰,展翅高飞,比出风格,赛出水平。 二、纠正多一笔或少一画的错别字竞赛活动 1、我们首先进行第一轮比赛,划出下面词语中写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每一队10道题目,一人做一道。前一桌做好马上往后传。做对1道得10分,最快的小组另外加5分,第二名加3分。

语文(心得)之浅谈错别字纠正法

语文论文之浅谈错别字纠正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要完成这么大的课外阅读量,就必须加大识字量。199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录7000字,其中常字表中收录2500个字,次常用字表中收录1000个字。而小学阶段必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由于识字量大,加上形近、同音、多义等复杂情况,每周新课上完或每个学期结束时,学生总有不少错别字遗留下来,不能正确书写。这些小学生进入中学后,有些初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句、段、篇的教学,而忽视了识字教学,再加上一些教师文字学基础较薄弱,很难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教学,纠错效果并不理想。这样“普九”结束后,一部分学生分流走上了社会,社会上错别字现象就更加严重。 文字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在探索识字方法和纠错方法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如今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经常采取罚抄、罚站、罚劳动的方式,其实这是一种生硬机械、高耗低效的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识字效果也不好。

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来从事中师《语基》课教学和带队试教、实习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一些纠正错别字的简便、实用、快捷的方法,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现分别举例说明。 一、形旁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字源字义比较清楚的汉字。 (1)“象”大象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物,有母象和公象。“口”是公象的大嘴巴,撇(丿)表示从嘴中伸出的又长又尖的象牙,便于打斗。所以,书写时应注意:先画好嘴巴(口),接着才画长牙(丿)。 (2)“米酒(洒)”“酉”上的一横表示酒坛盖子,里面一横则表示坛中有“酒”,酒坛没有空。 (3)“杭州(洲)—亚州(州)”有三点水的“洲”表示由河砂堆积成的水中的陆地。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亚洲也像大海中的一块陆地似的,所以也用“洲”。而无三点的“州”只能表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比如繁荣开放的广州市,风景如画的杭州市。 (4)“敲鼓”“敲”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中“卜”就像一端开杈的小木棍,下面是“手”(又)。“攴”就表示手持一端开杈的小木棍轻轻击打。而“鼓”字是用木架(十)把鼓架空起来,敲起来的声音就洪亮悠远。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原因分析--潘小红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王家畈中心小学潘小红 正确地书写汉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必须从小打好基础。 翻开学生的语文作业本,你会发现无论是语文水平好的孩子,还是语文水平欠缺的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有着错字的现象。大量错别字导致的后果是:直接影响了小学生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也对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毫不夸张地说,错别字现象,已成为制约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和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帮助学生努力纠正错别字,掌握使用正确规范的汉字,势在必行!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错字,是指字的笔画结构、偏旁等有错误,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是字。《辞海》中说:“错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字。”即:本无其字而误写之。所谓别字,是指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张冠李戴。俗称“白字”。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的类型 我们从练习、试卷、习作等多项书面作业入手,试着对小学生出现的常见错别字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类,发现当前小学生的错字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增添笔画

多一点:琴、庆、纸、荒、浇、含、步、念、染、贪、纸……; 多一横:卷、昨、考、驶、断、往、冒、吃……; 多一撇:武、丧、式、展、犹、迎、野、展、仰…… 多一竖:猴……; 2.删减笔画 少一点:盏、诉、添、补、省、蔑、梁、留、底……; 少一横:美、拜、气、真、冒、鼎、直、夏……; 少一撇:或、威、究、柳、腿、嚷……; 少一竖:舞、既……; 少其它:如“旗、族”的右上角…… 3.改变形近部件 如:“敲”的右部写作支;“暖”的右侧写成爱;“奶”的右部写成及;“懒、游、湖”的右部写成反文;“摘、滴”的十写作八;“溪”的大写作小;“敢”的反文写成欠,“碰”写成足字旁,“脚”右边写成双耳刀…… 4.改变字形结构

错别字原因分析就改正策略

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只能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当前学生的错别字像米饭中的沙子,让人看了就不舒服吃了咯牙,又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根据日常教学观察发现,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作业和习作中的错别字也随着猛增,表现在错字和别字两方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作业质量、表达、交流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为此,必须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经过对学生错别字的汇总、分析,发现错别字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 一、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写。 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00多个,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字,有的读音多达六十几个同音字,如bi这个读音。只有少数几个汉字没有同音的。两个字读音相同,学生作文时一不留心就写成了读音相同的别字了,如姿势和资源,资姿同音易混。 二、字形相似而误写。 两个字笔画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如“折”比“拆”少一点,“己已巳”“旬句”,这些字差别非常细微,稍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写成别字。 三、字义相近而误写。 有些词语中的某个字意思跟另外一个意思相近,容易弄混。如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震耳欲聋的“震”也很容易写成“振”。 四、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而误写。 两个字不但读音相同,意思也差别不大,很容易相互用混。如金榜题名的“题”很容易写成“提”,销声匿迹的“销”很容易写成“消”。 五、同音词造成的误写。 同一个双音节词语往往和一个四字成语中某两个音节是同音词,结果造成混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直接,直截了当;风声,谈笑风生;剧增,与日俱增;直言,仗义执言;变换,风云变幻等等。 以上从五个方面归纳了学生写别字的客观原因,再加上学生主观上的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原因,致使写错别字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针对学生这种会认不会写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错别字的教学,注意探究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 一、抓特点,讲方法。 学生因为对字形、字音、字义不了解,或者理解模糊,而常写错别字。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下工作:

街头错别字纠正活动方案

街头错别字纠正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2012年9月30日 二、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地点:学校周围、社区 四、活动负责人:王海琴 五、活动目的: 学校是学习认字的主要场所,但受到社会的影响,在平时的学习中极易写错别字,还有把一些方言的词汇直接写到文章句子里面来,弄得写出来的句子不伦不类。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增长见识,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别人纠正错别字,自己也学到了与别人打交道的方法与技巧。一方面让他们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使他们愿当净化祖国语言文字的“小卫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规范用字。其主要目的归纳为如下几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2、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用字的规定,正确使用汉字。 3.培养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归纳的能力。 4.掌握有关错别字,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明确错别字的危害。 5.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发现错别字或者不规范用字,促使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中努力不写错别字。 六、活动过程: 1、两个班各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共四个小组。

2、每人准备一个记录错字的小本子,带上笔。 3、出发前做好相关的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教育。 4、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周围、社区,以一小组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分散进行活动。大家边走边看,调查广告牌、商店等用字情况,找到错别字然后记录下来。 5、活动结束,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收获,相互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有趣的事,并以书面形式作记录和总结。 6、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同学们的用字情况提出希望,要求他们做一个规范用字的学生。

纠正错别字的实践活动

参评学校:深圳市松坪学校中学部 参评课题:《我爱你,汉字——错别字调查综合活动》 指导教师:林毅 参加学生:七年级(5)班、(6)班 《我爱你,汉字——错别字调查综合活动》课例 一、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设计 世上最古老的文字中,只有汉字绵延至今,还在发展,还在使用。语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汉字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地改变自身,以适应汉语和汉族社会的发展变化。汉字的历史悠久,经历的变化又很多,所以学起来不易,用起来更难。自古以来,写错别字的毛病几乎人人难免,“如火如茶”、“走投无路”之类,层出不穷。由于电脑的普及,写错别字的现象更普遍了。当前社会用字的情况相当混乱,一些好繁恶简者买弄学问,明明不熟悉繁体字却硬要用繁体,结果弄巧成拙,闹出“皇後(皇后)”、“祝尔慷(祝尔康)”等笑话,误导人们;当今电视广告流行用别字成语如“衣衣不舍(依依不舍)”、“咳不容缓(刻不容缓)”、“默默无蚊(默默无闻)”等,小孩子熟记于心,作业中常出现错别字;深圳的外资企业很多,加上受港、澳、台等地的影响,语言文字环境复杂,一些人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写错别字的现象确实比较普遍。这和我们深圳“国际花园城市”的美名不相吻合,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纠正错别字的呼声越来越高,已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正好《语文(七年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有这么一个活动机会,因此就借机带领学生开展了“‘我爱你,汉字’错别字调查”的综合活动。为规范深圳的语言文字,净化深圳语言环境,打造美丽的深圳出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加强语文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2.通过调查社会上错别字的惊人状况,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 3.通过对错别字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更加深入了解汉字,爱上汉字。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3.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2.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活动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 (1)确定“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一为“‘我爱你,汉字’错别字调查综合活动”。(2)动员学生参加,确定参加人员及小组负责人。 (3)指导老师指导设计活动表格: (4)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提供辅助工具如:表格、电脑、照相机等。 2.活动阶段: (1)师生利用课余、周末在街头巷尾寻找标语、广告、招牌等错别字,有的用相机把错别字拍摄下来。

小学生容易写错别字的原因

小学生容易写错别字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过程,却出现了错别字现象。 一、成因分析 (一)汉字是较难掌握的一类文字 它有以下特点: 1、难写:汉字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笔画繁多。 2、难读:汉字字形类似者多,差别细微。 3、难记:汉字字型的记忆主要靠机械重复,记忆强化,导致识字过程枯燥无味,影响识字效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局限,掌握字形有以下特点: 1、对物体知觉主要以整体的轮廓感知为主,忽略细枝末节的辨别。于是,在辨别和记忆字形时,易抓住较明显笔画,而忽略细节。特别是一二年级注重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不多,而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虽然只写片段,但要求会写的汉字数量大大增加,而有许多是学生没写过的字,小学生只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于是想当然地写上一个自己认为“好象是”的字,或者是以前学过但不要求写的字,因为没写过,所以错字、别字特别多。 2、注意力不稳定,不能对字形进行反复认读,不能主动对汉字进行反复认读进行识记。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汉字结构的繁杂同小学生尚未发育成熟的认知能力形成巨大反差,这就对汉字的字形识记带来了一定困难。正因如此,字形的出错率总是大于字音、字义。实践表明,小学生字形记忆过程中主要会发生三种错误:忘字、错字、别字。 1、忘字:即忘记整个汉字的字形,听其音而忘其笔画、结构等。这种情况在听写过程中表现尤其明显。当老师念某字字音时,常有学生会将

整个字都忘掉,而当老师稍加提示,该学生就会恍然大悟,猛然想起这个字。 2、错字:即只大概记住该字的轮廓,书写该字时出现细微错误。错字又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增减笔画:如“或”学生经常少写一撇,而“武”学生有经常会多写一撇。 第二种是改变结构,如把左右结构的“落”写成上下结构,把上下结构的“猫”写成左右结构等。 第三种是改变局部,如把“游”写成三点水加放,把“奶”写成女子旁加及。 3、别字:既在书写某字时,将该字写成其它汉字的情况。别字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1)一种为音同而形、义不同的音别字,如把“汗水”写成“汉水”。 (2)第二种为音形相近而字义不同的音形别字,如把“亲人”写成“辛人”“抢东西”写成“枪东西”等。 (3)第三种为形近而音义不同的形别字,如“刻、该、孩”三字经常有学生混用,再如“渴、喝”“热、熟”等,在书写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混用现象。 4、第四种为双音词中前后两字互换替代的义别字。如“肮脏”一词,经常有将“脏东西”写成“肮东西”的情况。 (二)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心理原因分析 1、知觉的分化还处在初级水平。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知觉最初还带有不随意性,即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知觉,对感知的对象分化水平很差,对事物只能作笼统的感知,而难于对相似结构的事物进行有效辨认。知觉的分化水平低,感知事物的特征就不够精细,比较笼统。对学习抽象的文字又缺乏感性材料。因此,在识记生字时,往往只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对于字体精细部分却忽略了,写出了形近别字。如识写“拔”

错别字纠正法

错别字纠正法 一、形旁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字源字义比较清楚的汉字。 (1)“象”大象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物,有母象和公象。“口”是公象的大嘴巴,撇(丿)表示从嘴中伸出的又长又尖的象牙,便于打斗。所以,书写时应注意:先画好嘴巴(口),接着才画长牙(丿)。 (2)“米酒(洒)”“酉”上的一横表示酒坛盖子,里面一横则表示坛中有“酒”,酒坛没有空。 (3)“(洲)—亚州(州)”有三点水的“洲”表示由河砂堆积成的水中的陆地。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亚洲也像大海中的一块陆地似的,所以也用三点水的“洲”。而无三点的“州”只能表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比如繁荣开放的市,风景如画的市。 (4)“敲鼓”“敲”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中“又”上的“┝”就像一端开杈的小木棍,下面是“手”(又)。“攴”就表示手持一端开杈的小木棍轻轻击打。而“鼓”字是用木架(十)把鼓架空起来,敲起来的声音就洪亮悠远。 (5)“急躁(燥)”一个人心里着急或心情烦闷时,行走步伐自然就加快,所以与“足”有关。“燥”表示太阳晒过或火烤过后,水份少了,如“干燥”。 (6)“恭敬”,“恭”字上“共”(gòng)表音,下面()是“心”字的变形,与尊敬他人的心理有关。先看“心”字的构造:卧钩(乚)左旁是一点,右旁是两点,共三点。既然“恭”字下面部件是“心”的变形,所以,竖钩(亅)左旁相应也是一点(丶),右旁相应也是两点(丶丶),也是一共三点。 (7)“虐待”“虐”字上面是虎字头(虍),下面的部件表示老虎的爪子。老虎捉人时自然是向着虎牙方向往外扑,而不会自己抓自己(彐),自己伤害自己。虐待表示对待别人就像老虎一样凶狠。所以,“彐”的方向应向外,并且中间一横要写出头。 (8)“再接再厉(励)”“接”指斗鸡“交战”“叮啄”的意思,“厉”同“砺”,指斗鸡在石头上磨快鸡嘴。看斗鸡比赛是唐朝人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唐朝文学家愈在《昌黎先生集·斗鸡联句》中写到:“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下句写公鸡相斗,每次交战,都要在石头上磨快它的利嘴,便于叮啄对方。这个成语后来比喻越来越勇猛,越来越厉害,一次比一次优秀。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成语常用在表彰、表扬方面,就误用了“鼓励”的“励”字,这是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出处造成的。 (9)“拜”拜是双手合掌,左边是手(),右边也是手,另外最后还要加上向下的动作(丅)。“丅”是古“下”字。所以,“拜”字自然是由三个部件构成,特别要注意不能漏了表示向下的动作部件(丅)。 (10)“通宵(霄)—云霄(宵)通宵指整个夜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

你为什么总写错别字

你为什么总写错别字? 李政 经常见学生默写古诗文,总写错别字,名句填空每空1分,1个错别字就让悬梁刺股苦读的前功尽弃,总让师生痛心疾首。要有效地减少错别字,我们必须分析常写错别字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下面我以学生在默写《兰亭集序》为例简析之。 1.不理解词义造成别字。很多学生把“少长咸集”的“咸”写作“贤”,把“惠风和畅”的“惠”写作“慧”,把“静躁不同”的“躁”写作“噪”,把“其致一也”的“致”写作“志”,这是由于同学们词义理解造成了错误,误以为“贤”是主语,“贤明的人聚集(在这里)”如果明白“咸”是副词,“都”的意思,怎么会写错呢?同理,“惠”在这里是“柔和”的意思,“风”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智慧”吧;“躁”与“静”相对,是“躁动”而不是“吵闹”,“致”是“情趣”而不是“思想、志向”,这样,理解了,还会错吗? 2.不明白形声字形旁的作用造成错字。很多同学把“修禊事也”的“禊”的“示”字旁写作了“衣”字旁,就是不明白“示”字旁表示与“祭祀”有关,“衣”字旁表示与“布匹”有关,明白了这一点,又知道“禊事”是古时的一种祭礼习俗,这样还会写错吗?同理,如果明白了“形骸”的“骸”是“身体”的意思,自然与“骨”有关,还会写成“骇”吗?知道“峻岭”与“山”有关,能误作“俊”吗? 3.由于读音错误造成别字。很多同学在朗读是就把“悲夫(fú)”读成“悲乎(hū)”,在默写的时候自然就把“夫”写作了“乎”或“呼”。

在读“未尝不临文嗟悼”的“悼”(dào)读成“diào”,在加上没有理解,自然在写的时候就误写成“掉”。 4.不明白通假造成错误。“悟言”写成“晤言”,“趣舍”写作“取舍”,虽然理解是正确的,但默写要尊重原文,也只好丢分了。 5.不注意一些生僻字造成不会写而胡乱写。有人不会写“癸丑”,就写成“鬼丑”,你就知道“鬼”一定很丑吗? 综上所述,要减少错别字,一定要有严谨的读书精神,读准字音,弄清词义,记住通假,对生难字易混字要学会分析,着重落实。

优秀工作总结范文:学生错别字小课题总结

学生错别字小课题总结 2 3 4 5 篇二: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设置了障碍,也为人们办事带来许多不便。 2、在新课程改革中,确实培养了一大批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不免顾此失彼,老师们相对地淡化了识字,写字。加上考试科目,项目增多,学生任务重,头绪多,书写质量自然不高,不规范字越来越多,从学生的作文,日记等作业中明显地反映出来。 3、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提出: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不同的学段对写字也提出不同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范文写作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

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 临摹正楷字帖。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国家有关部门就是要求我们写规范汉字,以便高效交际。 基于以上这些状况,我校准备开展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研究一些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小学生错别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用字状况,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 3.通过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思想汇报专题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写

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音近 这种错别字在学生中最容易出现,而且即使学生很善于检查或者检查出来了,都不容易改正确。因为学生在写的时候先想到的是汉字的“音”,接着就是汉字的“形”。所以如果汉字的音、形都接近的话,学生是很容易出错的。如“晦”、“诲”“悔”;“缉”、“楫”、“辑”……对于这种错别字,我认为学生的解决方法应该是采用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首先对教材原文要熟悉,要知道这个字是哪方面的意思,然后就是根据这个意思来选择正确的“形旁”的汉字。最后再检查一下这个(写上的)汉字的拼音是否正确,是否合乎题意。举个例子来讲,如“栽”、“裁”、“载”,学生犯错的几率是比较大的。“裁”,学生经常遇到,如某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学生很多时候写的都不是“裁”,而是“载”或者“栽”。我觉得解决的方法是学生首先要知道这

三个音近形似的汉字的意思和使用场合。“裁”、“栽”和“载”的“形”的区别主要是形符“衣”、“木”、“车”;而这几个字实际上已经表示了“栽”、“裁”、“载”的使用范围和场合。即“裁”是与“衣服”有关的,如“量体裁衣”;“栽”与“树木”有关;“载”与“车”有关。知道这些以后,学生再了解一下三个汉字的“音”的差别(实际上差别是很大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形似 这个原因造成的学生写错别字在学生写的错别字里面也有很大的比例。如“晦”、“悔”、“诲”;又如“缉”、“楫”、“辑”;“戍”、“戊”、“戌”;“已”、“己”、“巳”;……这种错别字学生一般比较好解决,但也需要方法。犯这种错误的学生,一般是对教材的原文不是很熟悉,或者是读书的时候大而化之,不认真;叫写出来的时候是“信手拈来”根本就不考虑一下,而检查的时候又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样,当然只能错到底了。 这种错别字的解决办法比较简单,但也很麻烦,那就是学生要掌握形声字的相关知识。还是举刚才的例子,如“晦”、“悔”、“诲”。晦”从“日”旁,

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时期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识字与写字相衔接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成为了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手翻开学生的作文、日记或作业,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情况还很严重,一句话里有时竟出现了四五个错别字。下面我谈一下对错别字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错别字原因方法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非常深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左右会正确工整地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但是,在这个写字的过程中经常有错别字现象。下面,我谈一下对于错别字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音近 这种错别字在学生中最容易出现,而且即使学生很善于检查或者检查出来了,都不容易改正确。因为学生在写的时候先想到的是汉字的“音”,接着就是汉字的“形”。所以如果汉字的音、形都接近的话,学生是很容易出错的。如“晦”、“诲”“悔”;“缉”、“楫”、“辑”……对于这种错别字,我认为学生的解决方法应该是采用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首先对教材原文要熟悉,要知道这个字是哪方面的意思,然后就是根据这个意思来选择正确的“形旁”的汉字。最后再检查一下这个(写上的)汉字的拼音是否正确,是否合乎题意。举个例子来讲,如“栽”、“裁”、“载”,学生犯错的几率是比较大的。“裁”,学生经常遇到,如某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学生很多时候写的都不是“裁”,而是“载”或者“栽”。我觉得解决的方法是学生首先要知道这三个音近形似的汉字的意思和使用场合。“裁”、“栽”和“载”的“形”的区别主要是形符“衣”、“木”、“车”;而这几个字实际上已经表示了“栽”、“裁”、“载”的使用范围和场合。即“裁”是与“衣服”有关的,如“量体裁衣”;“栽”与“树木”有关;“载”与“车”有关。知道这些以后,学生再了解一下三个汉字的“音”的差别(实际上差别是很大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纠正低年级孩子错别字

如何纠正低年级孩子错别字 低年级儿童记忆汉字的伸缩性很大,有易学易忘的特点,而汉字字数又多,结构复杂,有些字的结构或部分形状相似、差别细微,因此学生在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在很多同音字面前,不知道用哪个,造成同音字互相替代;或者是形近字混淆而用别字,于是出现了许多错别字。以下便是我针对这一现象而采取的几点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一、让生字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天性好动,而创设幽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汉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汉字的轶文趣事举不胜举,学生听了这些故事不由自主地对汉字产生了好奇心。我们可以经常开展以下一些游戏,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1、猜字谜。如:“太阳出现,一片青天。”(晴)一横一竖是什么?(十)“上”字边上长尾巴。(土)手脚并用是什么?(捉)“一顶帽子戴在眼上。”(冒) 2、编儿歌,编故事。比如“己、已”是很多学生经常混用的,我就编成歌诀“己、已易分清:己字空,已字中,仔细瞧瞧就不同”;再如“幸”与“辛”小学生爱混淆,可编顺口溜:“十分辛苦,换来幸福。”如“赔、培”,可编顺口溜:种树要土培,损坏东西用钱赔。“蜂、峰、锋”:勤劳的昆虫是蜜蜂,高高的山顶是山峰,金属磨尖就锋利。“咏、泳”:歌咏要用口,游泳不能没有水。“泡、炮、跑、抱”:有水冒气泡,防火别放炮,有足可赛跑,伸手相拥抱。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理解记忆的特点,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 3、用想象法来记住生字。 例如:“拔”和“拨”两个字只相差一小竖,但意思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记忆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拔”比“拨”少一竖,

生活中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生活中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尤溪一中七年级(3)班钟林 前言 在现在社会中,虽然人们受教育程度深了,但是错别字依然广泛的存在。因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从中获得错别字存在的原因:1、始终有一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只会浑水摸鱼,只求看得明白,不求准确;2、对错别字的不重视,认为它们起的作用不大,但是往往事情小的也会变大,也会积小成多,恶性循环。总之,我们的研究性是必要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来自社会和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社会生活及中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日益成为社会和中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列这些社会生活中错别字现象应该足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思考和重视:(1)、社会生活中汉字不规范已成普遍现象且日益严重,汉字运用的现状令人担忧,请看下列摘录:《东森日报》:王力宏专辑“一夫当官!”歌词错字连篇;《三晋都市报》法院判决书竟错字连篇;《长春日报》连招生广告都错字连篇。

当然,我们还可以例举很多这样的报道,而报道以上这些现象的报刊杂志可以说都是在全国、各省很有知名度、影响力的,由此可见,错别字现象已似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呼吁不写错别字,规范汉字,净化语言也成为了时下的话题:请看——《西安晚报》强化汉字教育刻不容缓;《湖南日报》立法规范“字”和“话”;《人民日报》别让差错玷污的语言。 这些报道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呢?是的,写错别字已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良现象呢?跟我们的中小学生的学习、书写等有关系吗?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现象情况调查。我们对七年级八个班中的两个班的课堂作业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是:两个班97人的作业均有错别字即有错率为100%,并对所有作业中的任意三次作业进行了抽样清数计算,平均每本每次作业的错字数为5.2个,错字率为5.2%,这中间还不算书写不规范的。古人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汉字又是音形义三者一体的表意文字,往往是错一个字,就有可能整个句子、一段、乃至全篇都会面目全非难以卒读。既有可能因错别字影响到孩子们的前程与命运,也有可能影响到生活、社会的和谐发展。据报道,近年来因错别字所引发的各类纠纷不断呈上升趋势。 (二)学校教育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从我们学校语文识字教育来看,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这是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的最基本的工具,作为中学生应责无旁贷的学会并掌握它。新课程标准对识字中应“学会”的字要求是:1、读准字音;2、认清字形;3、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4、正确书写。并指出:通过这些字的教学,达到掌

纠正错别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纠正错别字 (三年级语文活动课乔占春) 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认识正确使用汉字的重要性,明白一些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养成正确使用汉字的习惯。 活动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参赛,答题人人参加,抢答题由每个小组反应最快的回答。 2.按照评分标准给各小组打分。 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笑话吗?那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个笑话。题目叫《故人与敌人》。星期天一大早,小粗心的爸爸妈妈有事出了门,留下小粗心看家。中午,他爸爸的朋友来了不见他爸,便约好下午三点再来,不一会儿,小粗心的同学豆豆跑来找他说:“小粗心,今天少年宫有科技活动,咱们去参加,好吗?”小粗心有些犹豫:“不行,我得看家。下午有一个叔叔要来找我爸爸妈妈.”豆豆出点子说:”我们不是刚学完写留言条吗?给你爸爸妈妈留张纸条不就得了。”于是小粗心便留下纸条和豆豆一起去了少年宫。小粗心的爸爸妈妈回家一看纸条,“下午三点有敌人要来。”小粗心的爸爸妈妈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他爸爸连忙给保卫处拨了电话,告诉他们将有敌人来自己家。下

午挂钟刚敲三下,门铃便响了,小粗心的妈妈吓得汗毛根根竖起,爸爸呢,从猫眼儿往外一看,门口站着的是他的老同学,连忙去开门。原来小粗心在纸条上把“故人”写成了“敌人”。 这当然只是个笑话,但在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笑话,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堂活动课《纠正错别字》。 二、纠正多一笔或少一画的错别字 1、划出下面词语中写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抵抗( ) (2)白纸( ) (3)令天( ) (4)弹琴() (5)不忍心( ) (6)环绕( ) (7)猴子( ) (8)时候( ) (9)夏季( ) (10)复习( ) 刚才同学们所改的错别字都犯了同样的毛病,看出来了吗? 板书:多一笔、少一画。 【评点:对于形体相似、结构只有细微差别的字,要引导学生注意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并注意它们的读音和字义上的区别。对于笔画繁杂的字,要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弄清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纠正音相同或相近的错别字 1、同学们,你们写过错别字吗?你经常会把哪些字写错呢?大家都可能写过错别字。你可别小看这些错别字,它的危害可大了。它可以让你给人留下笑柄,使你面子扫地。它也许还可以给你造成巨大的损失,它甚至还会要人的命呢!我不是在吓唬人,你想,如果医生给

浅谈错别字纠正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要完成这么大的课外阅读量,就必须加大识字量。199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录7000字,其中常字表中收录2500个字,次常用字表中收录1000个字。而小学阶段必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由于识字量大,加上形近、同音、多义等复杂情况,每周新课上完或每个学期结束时,学生总有不少错别字遗留下来,不能正确书写。这些小学生进入中学后,有些初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句、段、篇的教学,而忽视了识字教学,再加上一些教师文字学基础较薄弱,很难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教学,纠错效果并不理想。这样“普九”结束后,一部分学生分流走上了社会,社会上错别字现象就更加严重。 文字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在探索识字方法和纠错方法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如今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经常采取罚抄、罚站、罚劳动的方式,其实这是一种生硬机械、高耗低效的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识字效果也不好。 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来从事中师《语基》课教学和带队试教、实习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一些纠正错别字的简便、实用、快捷的方法,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现分别举例说明。 一、形旁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字源字义比较清楚的汉字。 (1)“象”大象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物,有母象和公象。“口”是公象的大嘴巴,撇(丿)表示从嘴中伸出的又长又尖的象牙,便于打斗。所以,书写时应注意:先画好嘴巴(口),接着才画长牙(丿)。 (2)“米酒(洒)”“酉”上的一横表示酒坛盖子,里面一横则表示坛中有“酒”,酒坛没有空。 (3)“杭州(洲)—亚州(州)”有三点水的“洲”表示由河砂堆积成的水中的陆地。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亚洲也像大海中的一块陆地似的,所以也用“洲”。而无三点的“州”只能表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比如繁荣开放的广州市,风景如画的杭州市。 (4)“敲鼓”“敲”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中“卜”就像一端开杈的小木棍,下面是“手”(又)。“攴”就表示手持一端开杈的小木棍轻轻击打。而“鼓”字是用木架(十)把鼓架空起来,敲起来的声音就洪亮悠远。 (5)“急躁(燥)”一个人心里着急或心情烦闷时,行走步伐自然就加快,所以与“足”有关。“燥”表示太阳晒过或火烤过后,水份少了,如“干燥”。 (6)“恭敬”,“恭”字上“共”(gòng)表音,下面()是“心”字的变形,与尊敬他人的心理有关。先看“心”字的构造:卧钩(乚)左旁是一点,右旁是两点,共三点。既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