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7篇)

篇1: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夏天里的成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那么围绕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

二、研读文本,感受成长

(一)品读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

2、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

3、学生汇报。

(1)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过渡:你们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竹子林、高粱地: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过渡;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竹子果真长得那么快,那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呢?(指名读)

(3)苞蕾: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过渡: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得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昨天――今天――明天)

(4)石头、草坪菜畦等。(欣赏图片)

(5)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过渡:“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的一半大了,它们的长可真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在夏天里飞快的长的事物呢?

4、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齐读第2自然段。

(二)品读第3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2、学生汇报: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过渡:山是怎样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的呢?“丰满”是什么意思呢?在文中,“丰满”指的是多而密,那是什么多什么密呢?(草多,树木密。)是啊,也就是说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那么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还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3、铁轨柏油路怎么也在长呢?有知道的吗?

(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所以铁轨的缝隙越来越小,柏油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路面好像是高起来了。)

4、是啊,不热不大,不热不长,因为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所以什么都在生长。无论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还是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都在长,这也说明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呢。

(三)品读第4自然段

1、的确,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也是一样,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升级、跳班。)是啊,每到夏天,暑假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从一个年级进入到高一年级,这些是我们看得见的长。我们不仅是年级在增长,还有什么在增长呢?(知识、能力、智慧。)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长。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看板书,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朗读文中你最感兴趣的事物,读出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长快这一特点。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是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夏天都有力地生长着,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人生中的夏天同样有力地生长。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感受夏天的生机勃勃。

篇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 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 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 集体交流,讨论。

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读。

3. 师生评价。

4. 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 完成习字册描红。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导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

(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

2.精读课文第二、三段。

(1)轻声读课文,自己复述故事。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同学评议。

(4)讨论: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的故事为什么能打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诸侯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你认为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3. 运用词语“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说话。

相机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三、复述练习。

指名复述,结合对学生的评议,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

四、学生质疑,结合质疑小结课文。

五、作业:

1. 讲述故事。

2. 练习说话。

3. 搜集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的故事。

板书设计

10 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身后隐伏祸患

篇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脯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能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着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春秋末年各诸侯国相互混战的场面)师讲述故事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分小组讨论

(1)吴王准备出兵打败楚国,为什么遭到大臣的反对?

(2)少年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吴王的?

(3)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

3、逐步讲解

问题:

(1)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2)吴王想到了后果吗?为什么?

(他一心思想攻打楚国,称霸)

(3)吴王听了大臣们的话吗?他怎么做的?

(4)有感情读吴王的话

(5)齐读这一段

问题二:(一)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服吴王

问题三:(先不讲)

(三)过渡:

吴王很固执,而且下了死命令,为什么少年一个“螳螂捕蝉”的事就能打动吴王的心呢?

(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

1.课件出示“螳螂捕蝉”

2.问“蝉怎样?螳螂怎样?黄雀怎样?”

3.比较句子

4.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露水

蝉喝着露水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螳螂要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黄雀正要啄食螳螂

5.蝉、螳螂和黄雀有什么相同?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更隐伏着病患呢!)

6.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身后的陷患各是什么?

这跟吴国攻打楚国有什么联系吗?

(吴国就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

7.吴王明白了这一点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吴王恍然大悟,“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8.少年正是用这个故事巧妙地说服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他为了向吴王说故事,做了哪些事?

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让吴王发现他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9.从中你看出少年是怎样的人?吴王是怎样的人?

(少年:勇敢机智,爱国)

(吴王:知错就改)

10.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

(五)口语交际训练

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螳螂捕蝉”这样的事呢?说一说。

篇4: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

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

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导入

1、我国有一个非常的科学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因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数的应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某地在教水稻的种植面积为2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比20增加25%,20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公顷?

2、线段图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年和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图

※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师评价

25%=1/4

20公顷

2023年

25%

2023年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20某25%=5(公顷)

20+5=25(公顷)

办法二:1+25%=125%

20某125%=25(公顷)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30某80%=24(元)

30-24=6(元)

办法二:30某(1-80%)

=30某20%

=6(元)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6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P26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6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教材提供的情境开始讨论,从介绍“杂交水稻之你”袁隆平的事迹,引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某地2023年与2023年杂交水稻种植的情况介绍,引出“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中通过类比解决这个问

题。

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自主解答。重点放在方法交流之中。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购买能省多少元,先求什么。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解题思路。

本课重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引导上。效果较好,而且学生能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数学信息,集思义益,博采众长,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解题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交流。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5: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送你一片绿荫》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爬山虎的自述绘声绘色地为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显得亲切自然。文章段落层次分明,语言生动灵活,利于学生自读自悟,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和运用。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从第一人称的叙述中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不但要根据课文中的介绍,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2、在学文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和对人类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2、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准备:爬山虎的资料。

说教法与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说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了解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形象、具体地介绍爬山虎的特点的呢? 比较句子;

第1组

①我生长得很快,绿化覆盖面积很大。

②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

第2组

①我的叶片较大。

②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这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说得更具体、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2.总结: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让人感到更准确、形象,让被说明物真实可感,让读者有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

二、学习运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片断写作

列数据的方法是我们写作中经常用到的。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形象,帮助我们准确表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6: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复习资料

一、重点词语

扭niǚ捏niē 厨chú房刺猬wèi 逃窜cuàn 胯kuà下潮汛xùn 圈套tào 畜chù生挽wǎn联囫hú囮lún吞枣zǎo 搞gǎo乱恍huǎng然大悟饱经风霜shuāng 慈祥xiáng 逝shì世无穷无尽殡bìn仪馆吊唁yàn

张冠李戴镊niè子敷fū药硼péng酸女佣yōng 逝shì世详xing细

文章zhāng 咳ké嗽sòu 一望无际一匹猹chá 竹匾biǎn 秕bí谷束缚fù

鹁bó鸪gū 爹diē爹獾huān猪摩挲suō 地窖jiào 懊ào悔赫hè然

翻译yì 水浒hǔ传莽mǎng撞捻niǎn着伶líng俐lì 颓tuí唐

致敬

精神抖擞熏xūn黑虐nüè待不朽xiǔ 垮kuǎ台大病新愈yù 徒tú然

枯瘦团聚

二、多音字

正zhèng在畜chù生供gòng品仿佛fú 奔bēn跑方便biàn 树冠guān 号hào召

正zhēng月畜xù牧提供gōng 神佛fó 投奔bèn 便pián宜冠guàn军号háo叫叉chá住扎zā好挨āi着天空kōng 分叉chà 扎zhā针羊圈

juàn 一摊血xiě

挨ái打空地kòng 钢叉chā 挣扎zhá 项圏quān 鲜血xuè

三、形近字

钮扣挎包厨房称谓搀扶咳嗽详细逝世教诲窑洞

扭打胯下橱窗刺猬挽联应该慈祥浙江懊悔地窖

四、必背内容

《日积月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醉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篇7: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复习资料

五、解析课文、语句

《少年闰土》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2、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

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个句子用比喻——暗喻的手法,抨击旧社会的黑暗和对鲁迅先生的迫害。意思是: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人民失去了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到反动派的迫害,人民的革命斗争处处遭到反动派的镇压。表现了鲁迅先生恢谐幽默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本课五个小标题依次是:谈水浒→讲“碰壁”→救车夫→劝女佣。

《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这六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人》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

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

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篇8: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情景(问题)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2、目标导学

⑴、积累“狭窄、贮蓄、发髻、水藻、地毯、宽敞、镶、肌肤”等词语。

⑵、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

⑶、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特征,并体味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自学

1.填空题《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

________,现代作家。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________称号。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戏剧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zhù____蓄

3.解释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三、助学

(一)读:1、朗读音频播放:(1)播放音频朗读文件,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2)让学生边听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2、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3、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二)学生朗读全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

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3、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

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

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济南的冬天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2)景物: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绿、清、亮

3、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四、用学

1、、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济南()A.jìB.jǐ②.贮藏()A.chǔB.zhù

③.水藻()A.B.④.镶边()A.B.ráng

⑤.澄清()A.dèngB.chéng⑥.着落()A.zhuóB.zháo

2、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狭小),城外又那么(宽广、宽敞),山坡上(建着、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冒着、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水墨画(也许、大概)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3、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的一项()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五、评学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伦()敦()晾晒()暖和()唤()醒

着()落()发ji()看()护妇镶()上xiang()晴

露()出狭窄()水藻()zhu()蓄cheng()清

2、解释下列词语

设若: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着落:__________慈善:

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响晴:___________秀气:__________贮蓄: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口语交际习作例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等)

【新教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15.《夏天里的成长》教案及反思 16.《盼》教案及反思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 习作例文:小站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15.《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充满童趣的语言,体会文字背后所传达的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的。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充满童趣的语言,体会文字背后所传达的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难点: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核心问题 1、师导入:同学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如果请你用“夏天是一个的季节”说一句话,来表达你对夏天的感受,你会怎么说?。 2、师质疑:那么,在作者的眼里夏天又是怎样一个季节? 3、请学生齐读第一段,“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师提问:

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关键?针对这些关键词语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万物是指哪些事物?为什么说是迅速生长?) 二、品读语言,感受充满童趣的语言,体会文字所传达的情感 1、师过渡:请同学们带着“万物是指哪些事物?”、“为什么说是迅速生长?”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圈划关键句子,同桌之间可互相交流。 2、学生散读课文,圈划语句和词语,做好交流准备。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品读语言,让学生体会文字所传达的情感。 (预设交流: 品读第2段:A.学生交流:豆棚瓜架上的绿蔓、竹子高粱拔节、植物开花结果、白石头长苔藓、黄泥土长草长菜、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教师边板书 B.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关注朗读中的停顿和跳跃起伏的节奏感。 C.师质疑:在朗读中,我们除了能读出生物生长的过程中的生机勃勃之外,还能读出什么来呢?——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D.请学生带着对生命热爱的感情再读课文,并请学生仿写句子。 品读第3段:A.学生交流:草长—树木长——山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高起;太阳威力增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初识鲁迅》 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分析: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谈话: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不懂的词和句子。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句子:(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15.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用力地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现在,请大家谈一谈你对夏天的印象或感受。(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蕾”“缝”“藓”“谚”四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 2.快速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找出文中至少两处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内容 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教师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生长 (一)(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结合这个句子,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夏天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 1.师:谁能说一说,夏天里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第2自然段交流提示。 1.这些生物在夏天生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指名说,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生物在夏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学生自由发言) (1)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用“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作文时,我们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4.指名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生长的特点。(教师适时指导) (四)第3自然段交流提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事例写文章”的好处和具体做法。 2.学会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3.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教学重点】 懂得怎样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读一读这几段话,我发现本次交流的是这一单元课文写作训练的方法,学会运用它们,可以轻松地进行写作。①写文章时,必须先确立中心②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③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一段话,用“”画出中心句,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小区的早晨是忙碌而又温馨的。在小区的公园里,有许多人正在那儿晨练。瞧,那儿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爷爷正在专心致志地打太极拳呢!一招一式,都练得那么认真,全然不顾身边有那么多人在对他指指点点,低声赞叹。我的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股敬畏之情。再看这儿吧,一位青年在小河边跑步呢!一圈,又一圈……他身姿矫健,步履轻盈,似乎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参考答案:小区的早晨是忙碌而又温馨的。(2)(3)

老爷爷专心打太极,青年不知疲倦的跑步。 3.我分享,我积累。 平时阅读中,我也学到一些写作文的好方法,比如:写作文之前,想好写什么,弄明白为什么写,试着列一个提纲,理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作文时要注意运用到平时积累的新鲜词语,优美词句;还有就是写的时候要注意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写完与同学分享,请同学帮忙修改修改。 例如:黎明时分,当天空,露出鱼肚白,我总喜欢一个人,站在高高的阳台上,独揽夏天的日出,颇有一番味道。当接地线泛起红晕,我便知道主角将要登场了!这不,一个红红的脸蛋,徐徐升起。娇羞得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当他穿过,层层的白云,也慢慢的褪去少女的羞涩,穿上了金色的外衣。金光闪闪!,露出他的万丈光芒,格外耀眼。它照亮了稻田里的麦穗,麦浪滚滚,一片片金灿灿的麦浪惹得诗人吟道,‘稻花香里说丰年’!而那碧色的池子里,荷花也竞相开放,那婀娜多姿的舞态,引得诗人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多美的日出,让我忍不住驻足,更不愿离去。 这段话描写日出时,不仅运用到拟人的修辞手法,还引用诗句,表达更生动。 二、初试身手 1.读一读,想一想 点拨;仔细读题目,想一想中心词是什么?是“戏迷”还是“爷爷”?比较一下,可以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是“戏迷”,对戏曲有浓厚兴趣,十分着迷。 2.选一选 点拨:首先要明确:材料必须为中心意思服务,与中心意思有关,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反复思考,认真判断,在这里,与戏迷有关,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的有: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煳了;到文化馆拜师学戏;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 3.从下面的题目中选一两个,想想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4)(5)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民族魂——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解放路小学李秀兰 单元复习目标 1、掌握“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日积月累、要求背诵的段落。 2、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人们对他的爱戴、敬仰之情 3、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照片导入,初见鲁迅 1. (出示照片)同学们,我国有这样一位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先生。(齐读“资料袋”中的内容)鲁迅先生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毕其一生,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走近民族魂,走近鲁迅先生。(板题示标)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高度概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二、复习指导一:整体感知,初识鲁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浏览整组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背诵课文精彩片段。 (3分钟后,我们一起交流。) 1.检查字词 第一组:项帯银圈黄里带白的脸 手捏钢叉寸把长的头发 头戴毡帽隶体“一”似的胡须 1)指名读,注意正音 2)说说这组词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外貌的)为什么分成左右两组?(左边是闰土的外貌;右边是鲁迅的外貌) 3)分左右两组读词组,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怎样的鲁迅? 第二组:支起竹编半跪着

撒下秕谷敷上药 缚在棒上扎好绷带 1)指名读,注意正音 2)说说这组词与第一组词有什么不同?(都是描写动作的词组)那这里又为什么分成左右两组呢?(左边是闰土的动作;右边是鲁迅的动作) 3)分别读左右两边的,说说透过这些词,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回顾精彩片段 1)把你喜欢的精彩片段背给同桌听一听。 2)说说各课的主要内容。 【设计说明:本环节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为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将词语检查与人物外貌、动作描写结合起来,而后通过介绍精彩片段检查重点段的背诵,这样将学词读句与单元主题和训练点有机结合起来。】 三、复习指导二:从鲁迅文学作品中认识鲁迅——《少年闰土》 复习《少年闰土》,完成下面题目: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觉得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2、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2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回答最精彩) 四、复习指导三:从他人作品中了解鲁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 1. 周晔眼中的伯父(在周晔的眼中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文章写了伯父鲁迅先生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分别给它们加一个小标题吗?从这些事上,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人? 预设一:慈爱、幽默、风趣、乐观 1)抓住: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中鲁迅的动作与表情(如:摸着胡子、笑了笑、微笑着问……)来体会。 2)抓住重点句理解: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a.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b.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慈爱、幽默、风趣)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a. 鲁迅的鼻子真的是因为碰壁碰扁的吗?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对照古诗,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 3.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4.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不少的古诗,大家都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体总结如下,出示:【课件3】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的字词。 ❖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多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适时板书:注释想象常识) 二、完成阅读练习 1.出示古诗 【课件4】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便于回忆。 出示课外古诗,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读懂古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2.合作交流: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词句段运用 一、分析提炼观点 1.出示:【课件5】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2.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3.交流: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4.汇报,评价,指导: 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这些花草树木。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作者围绕这个中心意思,从颜色和作用两方面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郁郁葱葱”“绿色卫士”“城市之肺”这些词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花草树木的赞美。 (适时板书:抓住关键句把握观点)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复习巩固刚刚学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阶段又可以与同学取长补短,学到新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导读:《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并默写课文。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梅花的资料。教师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赏析,导入课文。 同学们知道梅花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梅花! (学生们交流整理的有关梅花的资料。)

同学们说得很对,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赋予了高贵的品质。请看! (教师课件展示梅花配诗图片,师生一起赏析。) 二、出示课题,讲解词牌。 赏析结束后,课件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简单讲解词牌名。 三、借助工具书,读懂“梅”之意。 1.以前我们一堂课一般是学习一首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咏梅》,大家有没有信心? 2.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大意。 3.教师启发学生说出两首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 四、整体感知,找出“梅”之异。 1.同学们真了不起,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究竟毛泽东和陆游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笔下的梅花分别有哪些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词理解,如陆游词中的“寂寞”“独自愁”“香如故”,毛泽东词中的“俏”“笑”等。) 2.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板书:孤独、悲观、孤芳自赏,顽强、大度、默默无闻等词语。学生在说出这些特点时,教师应让他们联系具体词句来谈。) 第二课时

17.《盼》教案(五四制)

17《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盼》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童真童趣的语言,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 2.理清文章的材料安排,把握文章的中心。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童真童趣的语言,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材料安排,把握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

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疯甩嚷袖筒斗篷情况瓦蓝酱油腥味嘴唇理直气壮 师指导难写的字:嚷篷酱唇 2.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回答: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3.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交流。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爱不释手。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讲“我”开始盼着雨天,可是一连好多天,天空都是晴朗的。 第三部分(4—17自然段):讲一天放学后,果然掉了雨点儿,“我”找了许多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四部分(18—21自然段):第二天早晨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三、研读文本,加深感悟 研读第一部分(惊喜) 1.请同学们朗读1、2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种雨衣的喜爱? 2.交流。 (1)雨衣样子的介绍。 指名朗读: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种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这段文字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雨衣的颜色和样式,还介绍了这种样式的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6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领悟课文“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特点。【语文要素】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领悟课文“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重点)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课件出示:甘蔗苔藓尽量活生生软绵绵农作物 草坪增加瀑布缝隙谚语)

预设1:字音方面:注意ABB式叠音的变调。“尽”读准第三声。 预设2:字形方面: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指导,特别注意引导“瀑”的右下部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是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 2.细读课文,讨论、交流: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下来,待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 2.书写生字、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找出第2自然段里描写的具体事物,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难点)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内容 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生长 (一)(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结合这个句子,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夏天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组内交流。

2021部编版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 单元教案(内附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备课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根据“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棚、苔、藓”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学设计 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课件1: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新课教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内容。每一项内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夏天里的成长》和《盼》这两篇课文从不同文体、不同题材帮助学生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不同文体范例,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实践。

16 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2.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过程】 板块一明确要求,导入新课 1.单元导读。 (1)观察:请认真观察单元篇章页,看看插图画了些什么,自由读上面的文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相机理解“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的含义)(2)推想:想想本单元给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与其他单元安排的内容有何不同,以及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3)明确: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我们要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并且要学会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4)齐读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 2.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整理衣柜时,你也许会发现去年的裤子短了一大截,手套小了一大圈;有的同学在上个月养的还不能睁开眼睛的小灰狗,这个月不仅毛色变了,还能机灵地围着你上蹿下跳。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学生畅谈)那么,你们知道,万物在哪个季节生长最快?(教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7 盼(教案)

17 盼 教学目标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2个词语。 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预学单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 1.会写“袖、篷、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等 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2.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教师提示易读错音、易写错字,整理特殊结构的词语。 袖筒斗篷缩着疯了瓦蓝衣柜喧闹 甩打叫嚷蒜薹酱油嘴唇蹦出来 (2)整理文中特殊结构的词语。 ①AABB式: (窸窸窣窣满满当当瓶瓶罐罐) ②ABB式: (凉冰冰厚墩墩静悄悄甜丝丝) ③ABAB式 (瓦蓝瓦蓝滴答滴答) 预设:课文中ABB式词语特别多,读来十分亲切、生动,就像课文中的小女孩在向我们描述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种种事物,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语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3)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题中的“盼”指的是什么? 明确:盼着变天、下雨,盼着穿上新雨衣。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学生交流,整理答案。(课件出示) 3.学习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1)学生快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圈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语句及问题。 ①我立刻 ..还长着两只袖筒…… ..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 思考: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明确:“立刻”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 一、复习稳固,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课文《夏天里的成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夏天是万物快速生长的季节)。这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那么围绕中心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呢? 二、研读文本,感受成长 (一)品读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详细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 2、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仔细。是啊,生物从小到大,原来是每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 3、学生汇报。 (1)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过渡:你们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教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白夏天的长是(飞速的长,跳动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竹子林、高粱地: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过渡;竹子真像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竹子果真长得那么快,那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呢?(指名读) (3)苞蕾:昨天是苞蕾,今日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过渡:教师这里预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这里,为了突出植物长得快,运用了夸大的修辞手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速的长,跳动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昨天——今日——明天) (4)石头、草坪菜畦等。(观赏图片) (5)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过渡:“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假如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觉,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的一半大了,它们的长可真是(飞速的长,跳动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一天、一夜、昨天、今日、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是啊,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速的长,跳动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看到的在夏天里飞速的长的事物呢? 4、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飞速的长,让我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文章、词句、知识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爱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要点和重点。 2.能够在阅读理解中做到仔细审题、选答案。 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写出通顺、连贯的文章。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意思与感情色彩。 2.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写出富有表现力、通顺连贯的文章。 四、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一:导入 1.引导学生集体复习第五单元所学的文章、词汇、知识点等。 2.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本节课教学。 步骤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讲解 1.讲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步骤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组长向全组报告。 2.要求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听取其他组员的建议和想法。 步骤四:阅读理解 1.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教师对于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对于答案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步骤五:写作训练 1.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写出通顺、连贯的文章。 2.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写出关于本单元课文的一篇短文或读后感。 步骤六:总结 1.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本单元课程的看法和建议,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写作训练,写出一篇关于本单元课文的短文或读后感。 2.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文章、词汇、知识点,做好笔记和口头讲解准备。 六、教学评价 1.学生对本单元的文章、词汇、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互相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五单元导学案

17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感受最深的部分;背诵第一自然段。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重难点 抓住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整体感知鲁迅笔下的闰土形象。体会刻画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预习检测 1.多音字注音组词 2.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⑴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 )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⑵我素( )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 )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 )单( )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3.填空 . ⑴下了雪,我()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竹匾,()下秕谷,( )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在( )棒上的绳子只一( ),那鸟雀就 ( ) 在竹匾下了。(扫支撒看缚拉罩) ⑵从闰土给“我”讲、、、等几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的少年。 当堂检测 (一)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的()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二)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 盼教学设计

17 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盼》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袖、篷”等生字,学会“雨衣、袖筒、斗篷、袖子、瓦蓝”等词语,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2)重点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3) 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尤其是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4)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的角度,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扩充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5)感受作者的语言、环境描写的生动巧妙,体会儿童的纯真与可爱。三、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重点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观察生活的角度,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教学准备 学生: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作者铁凝的资料。

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小主播微课堂 本次主题:分享生活中自己经历的难忘的故事。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习作能力的提升立足于生活体验,通过分享自己经历的故事,锻炼习作中素材选择的自信,让生活与语文的结合顺其自然。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会带着“雨衣和课文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疑问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字源识字

人教部编版(六上)第五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教案优秀版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围绕中心意思写》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板块内容。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内容。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的能力,每个版块都指向习作表达能力的提升。精读课文目的是从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围绕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来进行教学,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交流平台”依托精读课文帮助学生对“围绕中心意思写”形成明确的理解。“初试身手”板块练习选择表现中心的材料,把学到的方法转化成习作技能。“习作例文”提供范文,也是从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角度进行阅读,合理使用,提升学生构思选材的能力。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采用列提纲的方法,尝试训练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材料。 【教学目的】 1.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 2.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3.对于所列提纲交流中,能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作出评价。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 学会选材,能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不同方面写。

【教学难点】 如何提升判断“围绕一个意思写”哪些是重要的材料详细、具体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环节: (一)回顾导语,明主题。 出示单元导语,理解主旨: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能文和立意之间的关系? (写文章要以表达事物蕴含的思想品质为宗旨目标,而不是以表现写作技巧和文采为根本。写作技巧和文采是为表达文章宗旨服务的,切不要本末倒置。)板书:立意 (二)回顾导语,知要素。 出示单元语文要素,理解意思: 1.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明确了本单元习作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确定文章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如何选择不同事例进行表达。) 二、走进单元课文,温习写作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