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高考制度下走班模式

新高考制度下走班模式

新高考制度下走班模式
新高考制度下走班模式

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模式

走班教学实践总结为以下四种模式。

1. “不走班”模式

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3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

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换句话说,在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把原本的20个选科组合,挑选出一部分

固定选科搭配,让学生来选。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级版,好处是方便教学和管理,

但是缺陷在于,开设的“套餐”组合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科。

2. “小走班”模式

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将3门或2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

教学。光看这个描述可能有点难懂,小编给你举个例子:

①优先3科成班

依据学生的选科结果,优先将3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最后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级。

也就是说优先满足选科人数最多的选科组合,把大部分学生先固定成班级,然后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

②定两科走一科

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一起上语数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选考科目在教学班上课。

3. “大走班”模式

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变,3科选考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好处在于满足学生

的选择;缺点是每个学生需要走动到不同课室上课,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繁杂。

4.“全走班”模式

语数英和3门选科全部走班。好处是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选择,缺点毫无疑问就是教学管

理难度最大。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梳理学习内容与流程,温故而知新 本次学习,有专家讲座,有学校的经验介绍,有各学科的具体做法,有学科的面对面交流,有学程的编制,有学科基地建设的介绍。笔者根据主讲专家和教师上课顺序,把时间分为13个时段。 第一时段:由浙江省金华市教研室主任王荣文主讲的《高考改革浙江与上海方案对比解读》。 第二时段:由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治研究员周晓燕讲《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学科课程建设。 第三时段:由浙江省义乌四中陈报化校长主讲《义乌四中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介绍》。 第四时段:由浙江省义乌中学副校长杨胜大主讲《满足选择,全科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走班模式。 第五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年级管理中心主任刘东升老师主讲《顺应新常态的年级管理工作思考》。 第六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地理、英语、化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七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管理中心主任陈亚利主讲《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用一份自开学初到第十周的周历事表流水帐的形式向在座学员详细介绍了年级管理日常。 第八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物理、政治、数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九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周建锋主任主讲《选课走班模式下教育新常态》――浙师在附中因应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分别从浙江高考看教育新常态,为适应新高考的选课走班及新教育模式“三园一导”。 第十时段:由浙江师大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朱红彪主讲《适应分层走班的学程建设》;介绍什么叫学程?为什么编制学程?如何编制学程? 第十一时段:由华东师大附中副校长高三教师孟祥萍主讲《新高考背景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介绍了华东师大附中及该校在新高考背景下为适应新高考的一些做法; 第十二时段:由浙江省嘉兴一中沈微微老师主讲《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工作汇报》,分享了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做法。 第十三时段:由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省政治学科基地潘新华老师主讲《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分享了政治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 二、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 1.浙江新高考改革 (1)考试科目:分必考和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中语文和数学只高考一次,外语可考两次,以最高成绩为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科为选考科目。 (2)考试模式:“3+3”模式,必考三科和选考三科,即必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另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门选考科目里任选三科参加高考。 (3)考试时间: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在高三年级的六月份全国统考时间考一次,英语可以在高三上的10月份考一次和高三下的六月份再考一次,以最高成绩计入高考得分;选考科目可以分别选择在高二年级后的十月份和四月份参加考试。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 —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感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 感 为期四天的外出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高考改革后高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考考试和招生改革就是指挥棒,对高中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和上海几所学校的考察和学习,让我对这一轮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高考改革实行的是3+3模式,语数外必考,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其他六科中任选三课,结合我省的情况这样的组合就有二十多种,这些对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在此就要通篇考虑,全局筹划,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做好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现在的选课决定了今后上大学的专业录取和今后的人生选择,所以高中阶段的选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选课。 2、做好走班制教学工作,组合越多,意味着学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大,怎样科学分班,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学生管理,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科学评价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难题。 3、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原则改变了以往录取中的只看分数,分数成为了依据之一,素质评价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怎样科学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行的评价制度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肯定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学校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制定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规则。 4、我校学生生源基础差,根据高考改革录取方向,我校学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将大大降低,而以参加高职高专录取为主,这样我校在新高考后学校教学工作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处理好学术性高考和技术性高考的区分管理,怎样合理指导学生选择,怎样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资源等问题也更为突出。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1)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我国2014年开始试行的新高考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探索“三位一体”招生录取机制,实行“3+3”考试科目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构了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与探索,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时间、次数等,把刻板的学习活动转变为主动选择、充满意义的生动体验。其特征是关注学生个体意义的构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预示着我国普通高中差别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时代已经到来。在新高考制度下,选课走班成为普通高中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学不再是统一步调的“齐步走”,而是面向学生个体的“自然走”,颠覆了以往学生附着于固定课程、教师、教室的局面,代之以“一人一表”“一生一师”的学习样式。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面临的困境 梳理新高考试点区学校的有关实践,选课走班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学生选课走班不自觉,存在盲目性 新高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发展取向和未来人生规划自主选择部分科目,但实际上学生选课走班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不够,存在很大盲目性。一是表现为不少学生选课时感到茫然与焦虑。有调查发现,%的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存在焦虑;%的学生期望教师能为自己选课提供帮助,甚至代办。二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功利性。部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时,会优先考虑那些简单的、容易得高分的科目,或者主要依据“目前成绩”来确定选课科目,而对选课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如大学要求和“长远目标”缺乏必要的重视。很显然,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由于没有考虑各科目的内在学习规律,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学习后,往往会对一些科目逐渐失去兴趣,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三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很多学生在听取他人对选考科目的介绍时,仅凭“一时兴起”的激情或者对某个教师的喜好选择高考科目,认为只要自己不排斥的科目和教师就是好的选择,然而这种激情是难以持久的,接下来的学业困难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让学生忘记选课时的“初心”,以致后期的学习行为变得仓促混乱。 学生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出现形式化 选课走班相比传统课堂,更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与个体发展,聚焦点放在那些被教师“遗忘的角落”,克服了传统课堂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弊端。但现实中存在着有的学校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的形式化现象。一是学校课程选择范围很有限。部分学校在实施选课走班过程中,没有科学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课程结构简单,只给学生提供几个很有限的菜单式选课模块。学生自由选课的热情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致使选课走班教学的功能大打折扣。二是选课走班实施过程太保守。有些学校或只是进行了选修课程“浅尝辄止”的选课走班,没有推进必修课程“全面实质”的选课走班,或只是在形式上做

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高考改革目标从而推进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经过公司前期的大量调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我们初步形成了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实施方案(设想),仅供学校进行参考使用。 一、指导思想 选课走班教学,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依据,针对学生发展内涵的需求,以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加强选课的管理,保障选课走班的扎实推进,以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二、选课走班的基本原则 1.稳中求进原则。 选课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三年直至更长 时间的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所以选课指导要立足长远,对学生要进行全面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并予以科学合理的指导,第一步:完成学生对于科目选择的数据收集;第二步:根据学生第一次的科目选择, 对学校的客观条件(师资、教室等)进行部分调整。第三步:进行选

2.自主性原则。 选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发展方向。学生要亲自选课并确认,老师、家长可以提供参考,但不代表可以替学生进行选择。 3.遵循校情的原则。 选课走班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生源的实际,兼顾学校师资团队、教学场地、课程特色,尽量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平台,学校尽量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为了合理调控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要对每学段的选课数量以及班级人数进行控制,合理安排学生参加“学考” 、“选考”,“学考”重视首考,“选考” 两次均重视。 4.科学发展原则。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科学合理。根据学校的实际,努力做到既满足升学考试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选课走班教学的实施 (一)选课、走班教学的时间、学科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2次选课机会,分别在高一第一学期、高 一第二学期结束前的适当时机,组织学生选课。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备考——中国地理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备考 中国地理 1、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 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 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 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 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 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 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 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 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 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以西云高原 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 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 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 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 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 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 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 一、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 (一)基本精神 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一定程度上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存在扼殺在摇篮中。高考公平关系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新高考要求选课走班制是学校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也为每个学生发展特长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也鼓励了学生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取其学生所长,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也刚好迎合素质教育的倡导,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充分表达。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 (二)重要举措 1.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41年,现今是知识、信息技术爆炸时代,传统的高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传统高考模式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学习的命根,大多数学校唯“升学率”是图,家长拿孩子的“分数”是问,社会唯“名牌高学历”是追。唯分数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2.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新高考改革意见中,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理化生”模式。新高考做到了文理科不分家,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其所好,考取所长”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自我效能感。通过“3 3”“6选3”“两次机会”“等级赋分制”等措施的提出,增加了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教育考试指导会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效和考试之间的双向选择。不论是浙江的“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模式,还是上海的“专业群高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档的传统模式。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新高考方案强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将“择大学”变为“择专业”。 新高考出现的这种录取和择校模式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涌而至的冲向所谓的985、211学校,出现“择校热”问题。考生也逐渐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很好的发展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发其所长。学校也会培养一批批拔尖型和创新型人才。对一个发展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兴趣、抱负、理想、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览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这样一个共同理念:品学兼优。这里的品是指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等综合素质,学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校“选课走班”的实践分析刘琼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校“选课走班”的实践分析刘琼 发表时间:2019-05-20T17:00:38.593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作者:刘琼 [导读]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兴国”的理念,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2019年4月2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颁布《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规定自2021年开始,普通高校要依照3门全国统考科目的成绩和3门学业水平选考的科目成绩,择优录取学生。高考考试制度中明确规定取消文理分科,考试模式为“3+1+2”。随着新高考改革逐渐落实在课堂中,选题课程考试实施,选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 娄底市第一中学 2014年我国开始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这次改革是高考实施以来最重要的教育变革。基于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考试由"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转变为"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的模式,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评价进行多元化录取。"选课走班"的出现,是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相较传统的选课方式,这种方式让学生的主动权得到落实,节约资源,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此本文对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实施的"选课走班"进行分析。 一、选课走班的相关内容 (一)选课走班的内涵 "选课走班"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主要特点,出发点是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在确保每位学生可以达到预期设定的教育目标,对各学科进行分析设计,供不同潜力的学生选择。"选课走班"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这种选课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技能与知识,让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选课走班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的教学软件相较我国开展早,并且完善成熟。70年代美国建立了国家科学基金网。国家科学基金网可以申报课题,查看课题的进程,并且教学教育系统较为完善,不同国家的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系统完成报名和选课等学生生活。美国的"选课走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体现,发展的核心是基于课堂建设。美国的"选课走班"的课程具有丰富多样、层次化的特点。现阶段国际上有数百所的学校开始实施了"选课走班",并且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世界各地培养了大批的高水平人才。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各地区的学校开始逐步落实"选课走班"的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强强联合的目标。高中学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管理工作还是课堂教学都采取"信息化管理水平",网上选课是开展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我国高中阶段的科学技术信息化水平和高校有较大的差距,符合高中学校网上选课的系统比较少。 二、选课走班的实施困境 (一)学校教育理念 "选课走班"主要是一种选择性教育模式,是基于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完成的,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能力和性格特点,选择适合的课程。学校对"选课走班"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选课走班"的性质,同时学校的教书育人理念是转变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当前"选课走班"在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开始实行,主要原因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只有小部分的学校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选课走班"的本质是建设具有选择的课堂,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形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采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能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力。面对当前"大班制"的课堂形式,学校只有合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备,将"选课走班"的形式逐渐融入在课堂中,才是学校最佳的选择方案。 (二)树立育人立意 高中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实现"育人"的关键因素。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要求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学校积极鼓励教师转变课堂模式,向自主和探究及合作的方向转变,实现学生的"被动者"地位。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侧重学生的实践和自主,构建共同学习的主体,合理的划分小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不能确保小组内学习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从班级整体情况出发,探究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下,学校采取"走班课堂"要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实施选课走班的具体策略 (一)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尤为重视"校本课程"的研发,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参加课程的研发,不同科目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需求,研发至少一门以上的课程。教师在研发课程时可以根据课程进行设计和学生自身需要的课程。湖南省娄底市高中制定了有关"校本课程"实施的流程及规则。⒈教师填写申报表,申报表的的内容有课程内容和实施等内容;⒉学校结合学生的情况和人才的培养等从全方位进行考核;⒊学校最终决定可以开设的课程。 (二)开发系统研究的方法 学校分析高中学校"选课走班"的特征和现状,利用3DUML建模工具,分析计算学生群体的模型,并基于确定的对象模型,将"选课走班"的系统划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以此严格要求对选定对象的总体设计和需求分析,从而实现对系统增量开发。利用互联网模式设置用户登录界面、课程管理和已选定课程,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选定的课程,增强自主性。其中开发系统的流程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分析系统的需求,最后用工具软件开发系统整体的功能;阐述系统内部的基本配置,其中主要包括处理流程、功能分配、接口设置等;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阐述实施的障碍,制定解决策略,简单说明软件系统中设计的程序,便于编码与测试;结合《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报告》的文件,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开展编写程序相关工作,实现不同模块所具备的功能;软件试运行,并进行测试。 (三)建立选课走班相关指导文案 "选课走班"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意见,学生要听取教师和家长给予的客观建议。家长和教师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此外还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学习情况,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长,从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选择课程类别和层次时,应该对学生学习的各学科进行测评,分析成绩,让学生对侧重点有清晰的了解。针对学生选择的课程进行指导和沟通。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制定课程选择的指南,让班主任和各个学科的教师组建成选课指导团,对学生进行采取"一对一"的选课指导,辅助学生制定合理的选课方案。此外学校应该和学生家长建立合作,积极引导家长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3篇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3篇 选课走班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特点。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精心为大家整理了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1 选课走班后,学生被极大地激发和唤醒,对课程的需求更加多元了。如果学校不能提供相应的课程满足学生需求,选课走班就会变得形式大于内容。“选课走班”,“选课”在前,“走班”在后,学生是因为选择了不同课程,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化的课表而走班。因此,如何设计课程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就显得非常关键。在设计课程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顶天立地”原则 所谓“顶天”,是指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必须满足国家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

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所谓“立地”,是指课程方案的制定,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要从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中生长出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校的育人目标服务。 因此,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尝试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从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科素养、综合实践、特长发展等不同维度对课程进行宏观架构。 北京十一学校的前身是中央军委子弟学校,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带着共和国之子的红色胎记。这样的特殊身份赋予了学校独特的育人目标,它要求每一位学子都要心怀国家,成为社会栋梁、民族脊梁,做到“志存高远、诚信笃志、思想活跃、言行规范”。而这样的育人目标,无疑需要通过一门门的课程来实现。于是,在课程方案中我们设计了“综合实践课程”,将育人目标的内容分解到“志远课程”“意诚课 程”“思方课程”和“行圆课程”,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中。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我们又设置了“分层、分类课程”,以给学生更多选择。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个领域里有很强的本领,需要扬长,有的学生在某个学科的学习中可能会有困难,需要补短,于是又设计了“特需课程”。

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学生的管理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8a6134993.html, 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学生的管理方法 作者:俞立柱 来源:《学生·家长·社会》2019年第01期 摘要:在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教学成为了主要的教育教学形式,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经验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爱好与兴趣来自由选择教学班级,让学生的选课具备较强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行走班制教学模式之后,各科任课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的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本文对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学生的管理方法展开分析,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字:新高考模式;走班制;学生管理;方法 新高考模式下实施走班制教育模式,呈现出了管理目标人文化、管理制度精致化、管理对象复杂化、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现状,教育模式的改变也为学生管理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比如,改变了“教”和“育”的综合性。因此,需要设立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形式为:整合信息、搭建凭条、权责分明、优化管理、规范纪律、敬畏规则、育人危险、继承传统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管理质量,让学生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来可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 实施走班制的优势 实施走班制具备多方面的优势。首先,走班制能够保证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在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较为提倡“两个依据一个参考”的评价模式,展现出了把学生作为主体对象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与选择机会。实施走班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爱好、兴趣,对不同类型科目、不同层次班级开展自主选择,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结合“选课指导手册”了解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教学讲授模式,学生结合自身个性化学习需求来掌握学习进度、自主选择课程,更加体现出了新高考模式下的“私人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课表;其次,在走班制教学中能够保证课程类型的多样性,更加注重对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最后,在走班制教学中能够实现教学班级的动态生成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学生会因为自主选择课程而出现流动,完全消除学生之前的疲倦感,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感,加强学生之间交流沟通,互相借鉴和学习。 2 新高考模式下实施走班制的困境 在新高考模式下,很多学校实行了走班制,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走班制教学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在实行走班制模式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源、专职导师缺位、学校管理难度加大,这些都影响了走班制教学质量。首先,走班制的授课单位为“班”,其中包括了纪律、秩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教学班具备相对稳定性、短期性、

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

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摘要】随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对高中教学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当前如何创新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升高中课堂教学效率,增强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已经成为了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新高考制度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高中教学管理模式优化策略。希望为全面提升高中教学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教学管理;教学效率;优化策略 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首先,高中教育中文理科的考核不再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其次,突破性的运用了“3+3”的高考模式,除了学科成绩列入总成绩的语数外三科,学生还可以从学业水平考试中选择三门学科等级赋分后计入高考的总成绩,从而实现了学科选学的灵活性,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因此,在这种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此,本文针对“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展开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促进了高中教育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进一步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注重学生学科特长的培育

新高考制度不再实施文理科的划分,“3+3”考核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选择范围,也更加注重学生学科特长的培养和发展。高中各个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挖掘学生的特长优势,实施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从而使得学生“优势更加突出,弱势逐渐改善”。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仅是对传统“千篇一律”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更是在遵循“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职业发展规划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长远化教育发展模式。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点的全面掌握,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期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还要避免“填鸭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三)强调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新高考制度文理科划分的取消是符合教育的整体性以及融通性的。文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各个学科的学习和教育都会对其它学科产生影响,如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以及物理理解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又可以拓展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在历史学习中的空间转换能力等。所以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效衔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方案策略

高考研究报告之二 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1.试卷的结构特点 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 2)知识点分布: 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 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 (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 (2015.10)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2016.4)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6.10)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说就是考核的难度有所上升。 2.地理试题的主干知识体现 试题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地理主干考点。如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区位仍是考察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是必考的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以区域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区域的呈现主要是以教材中出现的亚洲、欧洲、美国等为主,中国地理则有各个省份的区域轮廓。 根据统计必考的内容有, 必考的知识点: (必修一)1.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表面形态 3.大气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必修二)1.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5.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认识国家 2.区域差异 3.区域联系 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3. 地理图表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普通高中选课与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选课与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具有三个关键:选修课程、模块教学、学分管理。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适合其个性化民展的课程资源。为保障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选课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意见(试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指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校实际,借鉴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而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高一主要是必修课程,进入高二,每个学习领域就先后出现了选修课程,总计超过一百个模块,学生选择的空间相当丰富。因此,构建“双班运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导师引领”的教学管理机制,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标志。走班制教学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承认学生具有选择和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让每位同学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而没用走班制,就往往会出现选修课程必修化的倾向,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择。 二、走班属性的定位 走班制教学是新课程选修教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管理形式。选课制的实施使同一行政班和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教师和教室固定,而学生根据自身选择进行流动听课,这样的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就是走班制。 根据学生选择的依据,走班教学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层走班、模块到此为止班和复合走班。分层走班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重新组合,由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到相应层次的班级上课,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的方式;模块走班是同一学科同时开设多个模块,安排固定教室和教师,由学生根据开设的内容选择自己选修的模块进行流动听课的方式;复合走班就是在考虑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即对分层走班和模块走班进行综合的走班方式。考试到我校教室数量、师资配备以及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实施模块走班教学。 三、模块走班的特点 1.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学生以行政班为核心开展在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如三操、社会实践、

全国高考地理新课标2卷含答案解析(高清版)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I )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 题。 1. 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l 示意日资家电组 图1 3. 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 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5. 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 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主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 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 题。

新高考下选课走班制,你准备好了吗

新高考下选课走班制,你准备好了吗? 华池一中张一弓 随着旧高考的落幕,新高考正式登上舞台了!然而新高考的选考却让万众考生与家长一度陷入迷茫。该如何选课才能让孩子发挥到最好呢?该如何选课才能帮助孩子填志愿呢?新高一课改与备战三年后的高考密切关联,外省部分中学已经开始在高一学生中进行模拟选课,从变成,打破文理科界限,种选课组合任选,走班上课,根据学生的优势特长选课。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专业选科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个科目中自主选择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学校会根据学生选科的人数,均衡编制学科教学班。各科目选课人数不均衡,可能有的科目组合的教学班多,有的科目组合的教学班少。会出现很多学生扎堆选择某一科目组合的大班级,而导致教师欠缺无法全部开班的现象,也会出现只有几个学生选择某一科目组合而无法组班的现象。 、选课关联到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选什么专业,因为高考的录取是与你的选择息息相关的,这与孩子职业规划很重要的关系。考试科目选择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自主确定,严禁学校限制学生对等级

考试科目学习的自主选择。所以选课就意味将来的从业方向的选择。 、选课关系到孩子将来的高考成绩:学生的兴趣特长也是不一样的,各选考科目都会有感兴趣的学生选择,特别是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打破了过去文理两种组合,理论上有种组合,不仅不会出现某个学科明显的扎堆现象,相对于过去文理两种组合,学生的学科选择反而会更加多样化。每一科在省内的排名,不要以为孩子某一科在学校好就选某一科,这得从整体上看,因为这个也跟学校在省内的位置很有关系,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省一级重点的学生,大多选“物、化、生”或选“物、化、地”的比较多,普通一点的学校选得相当文理杂着的,而差一点的学校相对来说选“技术”会比较多,但从个体而言,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选择一定要避免随意性:在新高考情况下,高一一般学校会通过几轮摸底,来决定学生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最终决定,但作为家长,如果考虑好后,就尽可能不要去更改,因为改了带来的影响会比较多,感受最深的就是学校的教学安排要发生变化,因为现在是走班教学,与原来的行政班教学有很大区别,所以选择要慎重。 、避免中途的变卦:高中阶段,学校一般都有三年的教学计划,如果学生中途变选考学科,如从“化学”变“生

新高考关于地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新高考关于地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一、教学内容与进度 高一年级(2019级)三年教学计划 高二年级(2018级)两年教学计划 高三年级(2017级)一年教学计划 几点说明:

(1)高一年级(2019级)教学安排 2019级学生是第一届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学生。因此本届学生的教学安排要体现“三年一盘棋”的意识,鉴于学校之间差异较大,故在教学安排上做如下说明: 高一阶段开设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原则上上学期完成必修1,下学期完成必修2。但鉴于高一结束时需要进行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故在教学操作时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下学期段可以预留必要的合格考试复习时间,以保证全体学生学业考试合格。 高二阶段开设选择性必修1和选择性必修2两个模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性必修1的部分内容可能在高一阶段已经进行了拓展,故高二阶段教学进度可以做适当调整,条件较好的学校原则上可以完成选择性必修3的内容, 高三阶段上学期原则上学习选择性必修3的内容,如果选择性必修3在高二阶段已经完成的学校,可以转入复习备考阶段。上学期完成除选择性必修3以外的所有高考必考内容。下学期完成选择性必修3后转入一轮二轮备考。 (2)高二年级(2018级)教学安排 2018级学生的教学是我省第二届使用“省调整意见”教学及高考的学生,本届学生的教学进度跟着2017级学生教学进度顺延。 高二阶段原则上完成所有高考必考内容,个别条件差的学校,可以完成除环境保护以外的所有高考必考内容。乡土区域地理,即中国

地理、世界地理等内容的复习不再单独安排,根据本学校实际,可以放在上学期,也可以放在下学期。 高三阶段原则上进入高考备考,进度慢的学校可以把“环境保护”放在高三上学期或下学期,但不能影响必修及选修(限选)内容的备考。 (3)高三年级(2017级)教学安排 2017级学生是第一届进入新高考的考生,教学内容及高考命题均依据“省调整意见”。本年级上学期原则上完成除环境保护以外的全部高考内容,条件好的学校也可以完成全部高考内容,下学期进入一轮二轮备考。 二、教学策略和建议 1.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通读两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将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熟记于心,坚决杜绝“跟着感觉走”的习惯性做法,同时仔细研究市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安排,明确工作任务,通盘考虑一学年的工作,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任务要安排到每一节课,并且严格执行。 2.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搞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联系密切,学习高中系统地理,必须要联系初中区域地理,要树立高中初中地理教学一盘棋的意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