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

(20150932140 张焕乐)

摘要:紫杉醇作为一种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在卵巢癌、乳腺癌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其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大,临床使用受到限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一些紫杉醇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自微乳、胶束、凝胶等载体的新剂型,这些新剂型的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

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能抑制微管蛋白解聚,保持其稳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基于紫杉醇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活性,人们开始将紫杉醇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并于1992年获得批准上市。目前,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症以及难治愈的前列腺癌等的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2]。

紫杉醇药代动力学非线性,在整个6h或24h滴注过程中血药浓度增加,输液一旦停止,血药浓度即开始下降;紫杉醇会出现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少量病人出现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梗塞、房颤、轻度充血性心衰、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不齐等,此外几乎所有病人全部脱发,1.4%-30%的病人发生3或4级粘膜炎,最主要的是轻度恶心、呕吐和局部静脉炎(4%-64%)。年龄、以往的治疗或接受紫杉醇的总累积剂量似乎对该药的耐受性无影响[3]。

随着近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人们通过将紫杉醇依附于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自微乳、胶束、凝胶、水溶性前体药物、混悬剂、纳米晶等载体制备成新的剂型,研究紫杉醇在体内代谢的情况,取得良好效果。现就依据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将部分紫衫醇载体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紫衫醇脂质纳米粒

纳米粒是一种粒径在10 ~1000 nm 的固态胶体颗粒,包括纳米囊、纳米球、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纳米乳、纳米凝胶等多种类型。具有物理稳定性好、粒径小、被动靶向等诸多优点,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的分布,利于药物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

由美国生物科学公司研制的新型紫杉醇制剂ABI-007(Abraxane,Capxol),以人血白蛋白作为共聚物形成紫杉醇白蛋白纳米悬浮液。ABI-007 将紫杉醇和人血白蛋白经高压振动技术制成纳米微粒紫杉醇冻干粉剂,由于无助溶剂Cremophor EL,滴注时间缩短,用药前不需要考虑做预防过敏反应的预处理治疗[4]。脂质纳米粒作为抗癌药物载体,能增加与肿瘤组织的亲和性,增加药物被肿瘤细胞的摄取量,降低用药剂量,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刘丹等[5]利用体外释放度实验研究紫杉醇脂质纳米粒溶液与市售普通紫杉醇注射液释放速度,结果脂质纳米粒溶液明显降低,且在初始突释阶段(0.5h内)的释放量比普通制剂高。

2.紫杉醇脂质体

脂质体是利用磷脂将药物包裹,从而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细胞亲和性和靶向性的目的。根据功能、靶向的手段等不同,脂质体也衍生出很多不同的类型,如长循环脂质体、p H 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等,不断向多功能化和精细靶向方向发展。紫杉醇多是由于靶向性不强,导致药物在正常组织的蓄积,从而对正常细胞产生损害。因此,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能够降低紫杉醇的毒性作用。崔红丽等[6]的临床结果表明,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相关毒性及某些过敏反应的

发病率明显低于后者。张晶晶[7]通过比较38例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的结果发现,该研究总有效率为73.7%。其中不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轻度胃肠道反应以及轻度肝损伤为主, 经对症支持治疗后, 大部分患者均耐受。因此, 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疗效理想。任秀英[8]观察82例患者中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常规治疗同时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100,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的症状/副作用、躯体、心理、社会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的症状/副作用、躯体、心理、社会,差异显著。说明紫杉醇脂质体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紫杉醇微球

微球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药物溶出需要通过高分子材料,因此微球具有缓释作用。另外,微球还能够使药物分散,增加药物的溶解。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天然高分子材料(如白蛋白、明胶、壳聚糖等) 和人工合成聚合物( 如聚乳酸、PLGA 等)。Wang等[9]以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的紫杉醇微球,包封率达到70%,体外抗肿瘤活性要比紫杉醇注射液更强。袁晓燕等[10]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成功制备了经三阴性乳腺癌特异性转导多肽PI修饰的载紫杉醇PLGA微球,微球载药技术与靶向生物分子成功联合,为以后靶向载药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途径。

4.紫杉醇自微乳

自微乳化药物给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是包含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固体或液体剂型[11],其基本特征是口服后在胃肠道的温和搅拌下自发形成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SMEDDS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但仍不能满足一些脂溶性很强的药物的临床应用要求。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药用高分子材料,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聚维酮(PVP)等可以抑制药物结晶的析出,形成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SMEDDS)。这一制剂可以大大降低SMEDDS处方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并且可以起到快速释药的目的。沙先谊等[12]以Lauroglycol FCC:橄榄油(2:1)作为油相,Cremophor EL:吐温-80(1:1)作为表面活性剂,PEG-400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分别制备SMEDDS和S-SMEDDS,并进行相关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用HPLC法考察紫杉醇溶液剂,相同浓度的SMEDDS以及S-SMEDDS溶液三者血浆中血药浓度。经测定,SMEDDS和S-SMEDDS 的cmax和AUC显著高于溶液剂, tmax<溶液剂。SMEDDS和S-SMEDDS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33.9%和719.3%。SMEDDS能提高亲脂性或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5.紫杉醇胶束

胶束是一种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自组装形成的药物载体。它具有缓释以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作用。作为抗癌药物递送系统,聚合物胶束具有优异的功能。刘佳等[13]以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为模型,自制的新型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N-辛基-N’-(2-羧基环己甲酰基)-壳聚糖(OCCC)为载体,用透析法制备了紫杉醇聚合物胶束(PTX-M),经优化后的PTX-M的载药量和包封产率分别为31.47%和44.05%,大鼠药动学说明胶束进入体内后会快速地从血液中向各组织分布。小鼠组织分布研究表明网状内皮系统对胶束粒子的吞噬减弱,此外胶束在心脏的分布明显减少,可以降低紫杉醇的心脏毒性。和Taxol制剂相比,胶束制剂的抗肿瘤药效有所提高。

6.紫杉醇凝胶

原位凝胶载药材料聚( 5-乙二醇缩酮-ε-己内酯-ε-己内酯) -聚乙二醇-聚(5-乙二醇缩酮-ε-己内酯-ε-己内酯) ( PECT) 是一种温敏型可注射型凝胶。常温(室温) 下,为溶胶状态,将其(较

高浓度条件下)注入体内后在体温(37℃)条件下转变为凝胶,可实现其“原位(定位)”的效应。此外,低浓度PECT 在溶液中可以形成能够包载药物的纳米颗粒,从而成为纳米制剂。赵秀梅等[14]研究了水溶性前体药物紫杉醇原位凝胶制剂PECT/PTX小鼠瘤体内植入后的药动学特点,考察结果表明:凝胶制剂组的药物排泄较慢,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制剂瘤体内给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

此外,也有考虑将紫杉醇制成水溶性前体药物、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紫杉醇纳米晶等新性制剂。

7.讨论

紫衫醇作为一种良好的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紫杉醇的水溶较差,以及一些严重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这些紫杉醇新剂型的研究,有望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选择,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痛苦。目前紫杉醇载体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改善水溶性和降低毒副作用,已经开始了靶向研究,与其他药物的基因共载,靶向至特定的肿瘤细胞内甚至细胞核内等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Sparre-boom A,Verweij J. Paclitaxel pharmacokinetics,threshold-models,and dosing strategies[ J]. J Clin Oncol,2003,21(14):2 803-2 804.

[2]Singla A,,Garg A,Aggarwal D. Paclitaxel and its formulations[J].Int J Pharm,2002,235(2):179- 192.

[3] 魏昌华,姚春芳,恽榴红.新型抗癌药-紫杉醇[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5):259-263.

[4] TENG X Y, GUAN Z Z, YAO Z W, et al. A tolerability study of a cremophor-free albumin bound nanoparticle paclitaxel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J]. Chin J Cancer(癌症),2004,23(11):1431-1436.

[5] 刘丹,李淑斌,鲍杰,等.注射用紫杉醇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7):1320-1326.

[6] 崔红利,刘海燕,杨均,等.紫杉醇脂质体和紫杉醇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9):2641-2643.

[7] 张晶晶,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136-137.

[8] 任秀英.紫杉醇脂质体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放化疗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7):1023-1027.

[9] Wang L,Cai M,Liu Y,et al. Polymer hydrophobicity regulates paclitaxeldistribution in microspheres,release profile and cytotoxicity in vitro[J].Powder Tech,2015,275: 77-84.[10] 袁晓燕,刘为青,董坚,等.多肽修饰载紫杉醇PLGA微球的制备技术[J],西部医学,2015,27(11):1626-1630.

[11] Pouton C W.Formulation of 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J].Adv Drug Deliv Rev,1997,25(1):47-58.

[12] 沙先谊,陈彦佐,吴娟,等.紫杉醇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2):138-140.

[13] 刘佳,张灿,平其能.PH敏感型紫杉醇胶束的鼠体内评价[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6(12):887-892.

[14] 赵秀梅,董岸杰,吕楠,等.紫杉醇原位凝胶在EAC荷瘤小鼠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21):1895-1898.

腺病毒中文操作手册

腺病毒载体操作手册中文版 腺病毒重组系统 AdEasyTM操作手册 目录 第一章简介 1 第二章应用重组腺病毒的优点 2 第三章 AdEasyTM 技术 3 3.1 技术概况 3 3.2 AdEasyTM系统中产生重组腺病毒的时程 3 第四章主要流程 4 4.1 将基因克隆入AdEasyTM转移载体4 4.1.1 克隆的一般原则 4 4.1.2 构建重组AdEasyTM转移载体 5 4.2 细菌内AdEasyTM重组子的产生 5 4.2.1 共转化的一般原则 5 4.2.2 共转化方法 5 4.2.3 预期结果 5 4.3 AdEasyTM重组质粒的筛选和扩增6 4.4 AdEasyTM重组子转染QBI-293A 细胞 6 4.4.1 细胞铺板 6 4.4.2 磷酸钙转化技术 7 第五章常用技术 8 5.1 QBI-293A细胞培养 8 5.1.1 QBI-293A细胞的初始培养8 5.1.2 QBI-293A细胞的维持培养和增殖 8 5.1.3 QBI-293A细胞的冻存 8 5.2 QBI-293A细胞的转染和病毒空斑的产生 9 5.2.1 感染QBI-293A细胞 9 5.2.2 病毒空斑形成 9 5.2.3 琼脂糖覆盖被感染细胞 9 5.3 MOI测定 10 5.4 腺病毒感染力测定 10

5.4.1 X-Gal染色 11 5.5 重组腺病毒的筛选和纯化 11 5.5.1 挑选最佳重组腺病毒:表达和基因输送 11 5.5.2 病毒空斑挑选和小量扩增12 5.5.3 Western杂交 13 5.5.4 Southern杂交和点杂交 13 5.5.5 病毒裂解产物PCR 14 5.5.6 免疫测定 14 5.5.7 功能测定 14 5.6 病毒颗粒在QBI-293A细胞中的大量扩增 15 5.7 两次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重组腺病毒 16 5.7.1 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17 5.7.2 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17 5.7.3 病毒溶液去盐和浓集 17 5.8 病毒滴度测定 18 5.8.1 O.D.260 nm (VP/ml) 19 5.8.2 空斑测定法 20 5.8.3 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 20 第六章疑难解答 22 6.1 QBI-293A细胞培养 22 6.2 感染力测定 22 6.3 转移载体克隆 23 6.4 在BJ5183细胞中共转化和重组24 6.5 转染QBI-293A细胞 25 6.6 筛选和测定 25 6.7 在QBI-293A细胞中表达 26 6.8 重组腺病毒的扩增 26 6.9 纯化 26 6.10 病毒滴度测定 27 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d Adenovirus 腺病毒 Ad5 Adenovirus serotype 5 血清5型腺病毒 AdV Adenoviral Vector 腺病毒载体Amp Ampicillin 氨苄青霉素 β-Gal β-Galactosidase β-半乳糖苷酶 bp Base Pair 碱基对

慢病毒载体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_毛颖佳

中国图书分类号Q782R39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03(2009)02-0196-05【综述】 慢病毒载体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毛颖佳综述郑源强石艳春审校 【摘要】与其他载体相比,慢病毒载体具有携带基因片段容量大、转染效率高、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目的基因可在宿主细胞中长时间稳定表达以及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现已成为转移目的基因的理想载体。本文主要就慢病毒载体及其在基因治疗、生物医药与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 Progress in Study on Lentiviral Vect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MAO Ying-jia,ZHENG Yuan-qiang,SHI Yan-chun(Research Center of Molecular Biology,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Huhehot010059,China) 【Abstract】Nowadays lentiviral vectors(LVs)is the only desire ideal genetic vector system which affords both efficient and sta-ble gene delivery.In contrast to other vectors,LVs can persist in dividing and non-dividing cells.Their virtues also include large ca-pacity of interested gene fragment and satisfied safety.The development of LV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gene therapy,biological prod-uc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Lentiviral vector;Gene therapy 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dae),为RNA病毒。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len-tivector,LV)来源于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猫免疫缺陷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在内的许多物种,由于与其他载体相比有诸多优势,现已成为理想的基因转移载体,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疫苗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 1.慢病毒载体的发展 1.1病毒载体概述:载体是供插入目的基因并将其导入宿主细胞内表达或复制的运载工具。目前所用的载体按来源,可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相比,病毒载体具有转染效率高、可在体内稳定表达等优点。目前,最常用的病毒载体是经过人工改建、携带有正常人类DNA的病毒。它充分利用了病毒高度进化所具有的靶细胞定向感染性、宿主细胞寄生性以及高转导效率的特点,因而成为基因治疗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主要工具。但目前常用的病毒载体如逆转录病毒载体,由于可因随机整合引起插入突变、病毒颗粒可经免疫反应而迅速降解、经其携带进入宿主基因组的外源基因容易发生基因沉默等原因,限制了其应用;而腺相关病毒由于感染效率低,目的基因瞬时表达以及单链基因组在整合之前需要形成双链DNA而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很多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以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为代表的慢病毒载体的研究[1]。 1.2慢病毒载体: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科,为二倍体RNA病毒。早期的慢病毒载体主要来源于HIV-1[2],之后出现了以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FIV)为代表的非灵长类慢病毒载体系统[3]。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慢病毒载体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相继发现了各种有蹄类动物的慢病毒,包括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virus,EIAV)[4]、山羊类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CAEV)[5]、牛免疫缺陷病毒(Bovineimmunodeficiency virus,BIV)[6]和绵羊髓鞘脱落病毒(Visna virus)[7]等。非灵长类慢病毒载体在人类基因治疗中的相关生物安全性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证实,例如亲代病毒能否在人体完成复制或引起人类疾病。而随着人们对HIV-1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已有20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用于抑制HIV-1来源的具复制活性的逆转录病毒(Re-plication competent retrovirus,RCR)[8]。因此,目前最令人关注的是以HIV-1为基础构建的慢病毒载体。 慢病毒载体是以慢病毒基因组为基础,除去其复制所需的基因,以治疗性基因和选择性标记物构建而成,转移基因片段容量大,无毒性且不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安全性较好,不仅能感染分裂细胞,且能 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Z2007-1-01004);内蒙古医学院重大项目(NY2006ZD005).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59). 通讯作者:石艳春,E-mail:ycshi5388@https://www.docsj.com/doc/8910732217.html,

抗癌药物紫杉醇研究进展 于凯

广西大学课程论文 论文标题:抗癌药物紫杉醇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发酵生理学 学生姓名:于凯 学号:1108391006 专业:生物工程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导师姓名:何勇强 学期:2011-2012/上 任课老师:庞宗文

抗癌药物紫杉醇研究展望 于凯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11级;学号:1108391006) 摘要: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是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的特效新药。作为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市场上紫杉醇供不应求。目前,有望通过化学合成、内生真菌发酵、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发酵等方法工业化生产紫杉醇,达到缓解红豆杉资源短缺、市场药源紧张等现状。本文通过对红豆杉、紫杉醇发现、作用机理、生产现状等介绍,着重分析各种生产方法的利弊,并对紫杉醇的研究的市场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字:红豆杉;紫杉醇;抗癌作用;研究展望 1红豆杉简介 红豆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天然抗癌植物,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 红豆杉在全球共有十一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全球资源总量及其有限,且常常散生分布于天然林中。目前我国共有四种和一个变种,即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变种)[1]。东北红豆杉主要分布在分布于中国的东北三省,在中国境内的红豆杉中,东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最高,可达万分之三。 另外,我国还引种了曼地亚红豆杉,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而来,原产于美国、加拿大,是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父本为欧洲红豆杉。引种的曼地亚红豆杉生物特性稳定,没有发生变异,紫杉醇含量接近甚至高于原产地。 2 紫杉醇简介 2.1 紫杉醇的发现

腺病毒中文操作手册

腺病毒载体操作手册中文版腺病毒重组系统 AdEasyTM操作手册 目录 第一章简介1 第二章应用重组腺病毒的优点2 第三章AdEasyTM技术3 3.1技术概况3 3.2AdEasyTM系统中产生重组腺病毒的时程3 第四章主要流程4 4.1将基因克隆入AdEasyTM转移载体4 4.1.1 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dAdenovirus腺病毒 Ad5Adenovirusserotype5血清5型腺病毒AdVAdenoviralVector腺病毒载体 Amp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 β-Galβ-Galactosidaseβ-半乳糖苷酶 bpBasePair碱基对 BSABovineSerumAlbumin小牛血清白蛋白cDNAComplementaryDNA互补DNA cccDNAClosedCircularCoiledDNA闭环螺旋DNA CPECytopathicEffect细胞病理效应CsClCesiumChloride氯化铯 DMEMDulbecco’sModifiedEagleMediumDMEM培养基DMSODimethylSulfoxide二甲基亚砜DTTDithiothreitol二硫苏糖醇EDTA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乙二胺四乙酸EtBrEthidiumBromide溴化乙锭FBSFetalBovineSerum胎牛血清 HrHour小时 ITRInvertedTerminalRepeat反向末端重复KanKanamycin卡那霉素 kbKilobases千碱基对 KDaKiloDaltons千道尔顿LBLuria-Bertani(broth)LB培养基MCSMultipleCloningSite多克隆位点 MinMinute分钟 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Virus/Cell)感染复数mRNAMessengerRNA信使RNA MWCOMOIecularWeightCut-off PAG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聚丙烯凝胶电泳PBSPhosphateBufferedSaline磷酸盐缓冲液PFUPlaqueFormingUnit空斑形成单位 piPostInfection感染后RCAReplicationCompetentAdenovirus增殖性腺病毒RITRRightInvertedTerminalRepeat右侧反向末端重复SDSSodiumDodecyl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钠TBETrisBorate/EDT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硼酸盐/乙二胺四乙酸 TCID50TissueCultureInfectiousDose50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 TCPTotalCellularProtein细胞总蛋白 TETris/EDTATE溶液 wtWildType野生型 X-Gal5-bromo-4-chloro-3-indolyl-D-Galactopyranoside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 第一章简介 当今基因输送技术的发展日趋复杂,一些治疗药物(生长激素、干扰素、抗病毒和抗癌复合物)和诊断性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设计、发展与合成需要更高效的基因输送工具。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正不断发展的基因治疗同样急需发展快速有效和治疗性的分析工具。为解决这一问题,基因输送技术(通常使用病毒载体如增殖缺陷的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不断发展,致力于生产基因表型药物。重组腺病毒提供了一类在基因转移系统发展中有极大潜力的新的生物治疗剂。 1953年对普通感冒病因的探索和研究导致了腺病毒的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了40多种不同血清型和93种不同种类的腺病毒,它们通常感染眼、呼吸道或胃肠上皮(Fields等,1996)。1977年,FrankGraham博士建立了一种细胞株,可在无辅助病毒的情况下产生重组腺病毒(Graham等,1977)。此后,腺病毒载体作为极具潜力的哺乳动物基因转移载体而得到广

基因治疗用腺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用腺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录入:wei 来源:Internet 时间:2008-9-20 【字体:大中小】〖双击滚屏〗 【摘要】近十年来, 腺病毒载体已经成为了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 各种重组腺病毒在抗肿瘤和治疗遗传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腺病毒载体系统的特点, 腺病毒的感染动力学及包装细胞代谢的变化和定量计数方法, 腺病毒生产和纯化方法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 对腺病毒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基因治疗腺病毒载体生产方法 【本页关键词】省级期刊征稿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正文】 基因治疗指的是把功能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之表达, 并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发挥了功能而使疾病得以治疗。人类疾病的发生都是人体细胞本身的基因改变或由外源病原体的基因及产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思考人类是否能依靠人本身的或是外源的遗传物质来治疗疾病, 这就是基因治疗的含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腺病毒就作为了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 已经报道的1000 多种基因治疗的临床方案中, 约26% 是用腺病毒作为载体。腺病毒载体可以在包装细胞内高滴度复制, 是上呼吸道自然存在的温和病毒, 可以感染多种分裂期和非分裂期的细胞。第一代腺病毒载体构建的目的是为了治疗几种单基因疾病, 这种病毒载体通常删除了E1 和E3 区以便插入目的基因[1 ] , 而且要全身重复给药才能将目的基因转入靶细胞内。第二代腺病毒是复制缺陷型病毒, 人们进一步删除了E2a, E2b 或E4, 降低了免疫原性及RCA 的出现。人们又构建了第三代腺病毒载体, 也叫假病毒或辅助依赖性腺病毒[2- 4 ]。 1、腺病毒的感染动力学及包装细胞代谢的变化 删除E1 和E3 区的腺病毒基因组长约36kb, 其容纳外源基因的的长度在7~ 8kb。腺病毒感染包装细胞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 一是扩散和吸附, 病毒扩散并吸附在细胞表面。二是结合并扩散入细胞核, 这一阶段通常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来完成。三是基因转录及DNA 复制。在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中, 限制细胞生长的因素很多, 包括所需营养的缺乏、代谢副产物的抑制、传氧速率的限制、pH 的变化和剪切力的损伤等[5 ] , 其中营养物质对细胞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培养基中葡萄糖是主要的碳源和能源物质, 谷氨酞胺则是主要的氮源和能源物质, 它们在动物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葡萄糖是主要的碳源和能源物质, 经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绝大部分生成乳酸释放到培养液中[6 ] , 同时提供能量(A TP) 和还原力(NADH) , 少部分通过磷酸戊糖途径生成核酸的前体一核糖, 仅有极少部分进入TCA 循环[7, 8 ] , 并且直接参与了谷氨酞胺的代谢过程。 2、腺病毒的定量和计数方法 在研发新生产工艺的早期阶段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腺病毒的定量, 定量问题在腺病毒基因治疗的最终临床应用中更为重要。现在生产企业和学术研究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腺病毒定量的重要性。为了不同实验室间数据能进行相互比较,美国成立了一个腺病毒参考物质工作组, 目的是建立腺病毒的参考标准

腺病毒中文操作手册

腺病毒中文操作手 册

腺病毒载体操作手册中文版腺病毒重组系统 AdEasyTM操作手册 目录 第一章简介 1 第二章应用重组腺病毒的优点 2 第三章AdEasyTM 技术 3 3.1 技术概况 3 3.2 AdEasyTM系统中产生重组腺病毒的时程 3 第四章主要流程 4 4.1 将基因克隆入AdEasyTM转移载体 4 4.1.1 克隆的一般原则 4 4.1.2 构建重组AdEasyTM转移载体5 4.2 细菌内AdEasyTM重组子的产生5 4.2.1 共转化的一般原则 5 4.2.2 共转化方法 5 4.2.3 预期结果 5 4.3 AdEasyTM重组质粒的筛选和扩增 6 4.4 AdEasyTM重组子转染QBI-293A 细胞 6 4.4.1 细胞铺板 6 4.4.2 磷酸钙转化技术7 第五章常见技术8 5.1 QBI-293A细胞培养8 5.1.1 QBI-293A细胞的初始培养8 5.1.2 QBI-293A细胞的维持培养和增殖8 5.1.3 QBI-293A细胞的冻存8 5.2 QBI-293A细胞的转染和病毒空斑的产生9 5.2.1 感染QBI-293A细胞9 5.2.2 病毒空斑形成9 5.2.3 琼脂糖覆盖被感染细胞9 5.3 MOI测定10 5.4 腺病毒感染力测定10

5.4.1 X-Gal染色11 5.5 重组腺病毒的筛选和纯化11 5.5.1 挑选最佳重组腺病毒:表示和基因输送11 5.5.2 病毒空斑挑选和小量扩增12 5.5.3 Western杂交13 5.5.4 Southern杂交和点杂交13 5.5.5 病毒裂解产物PCR 14 5.5.6 免疫测定14 5.5.7 功能测定14 5.6 病毒颗粒在QBI-293A细胞中的大量扩增15 5.7 两次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重组腺病毒16 5.7.1 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17 5.7.2 连续密度梯度离心17 5.7.3 病毒溶液去盐和浓集17 5.8 病毒滴度测定18 5.8.1 O.D.260 nm (VP/ml) 19 5.8.2 空斑测定法20 5.8.3 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20 第六章疑难解答22 6.1 QBI-293A细胞培养22 6.2 感染力测定22 6.3 转移载体克隆23 6.4 在BJ5183细胞中共转化和重组24 6.5 转染QBI-293A细胞25 6.6 筛选和测定25 6.7 在QBI-293A细胞中表示26 6.8 重组腺病毒的扩增26 6.9 纯化26 6.10 病毒滴度测定 27 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d Adenovirus 腺病毒Ad5 Adenovirus serotype 5 血清5型腺病毒AdV Adenoviral Vector 腺病毒载体Amp Ampicillin 氨苄青霉素β-Gal β-Galactosidase β-半乳糖苷酶bp Base Pair 碱基对BSA Bovine Serum Albumin 小牛血清

专题八作业: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专题八作业: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自1990年成功应用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X1)患者的治疗,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给人类一些疑难杂症如肿瘤的治愈带来了曙光。但其发展却屡遭挫折,比如近来发现经基因治疗的SCID-X1患者之一出现了类白血病反应,可能是基因随机整合染色体所致,使得人们不得不以怀疑的目光审视它的成长。而基因载体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安全性、靶向性、转染效率不高及表达时问短等问题。病毒载体是目前临床基因治疗中应用最多的载体,各种病毒载体有自身的利弊,除了对它们的选择外,病毒载体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造完善,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基因治疗,进而真正造福于人类。 1 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vectors,RVJ载体 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转移系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用外源基因替换病毒结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另一部分是包装细胞的基因组DNA中整合了逆转录病毒结构基因。1990年世界上首例临床基因治疗采用的就是逆转录病毒载体n]。到目前为止,RV载体是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使用最多的载体,较常用的是基于moloney鼠白血病病毒(MMLV)改造而来的各种Rv载体。RV载体具有基因表达持久而稳定、转染效率较高等优点,但只能感染分裂期细胞,载体容量<8kb,与宿主细胞基因组的随机整合可引起基因突变及产生可复制的野生型病毒等危险,故需要进一步的改造完善。将水泡性口炎病毒糖蛋白(VSV-G)整合于逆转录病毒包膜中能加速各种宿主细胞对其进行膜融合和内吞,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和更高的转染效率,可高效的转染静止细胞,并能抵抗血清补体灭活的作用。诸多的优点使该载体在造血系统疾病和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逆转录病毒感染靶细胞的特异性,降低其潜在的危险性,可以在原来的病毒Env蛋白上接上一段具有特异靶向的多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单链可变区抗体(acFV);还可通过插入组织特异启动子实现靶向表达。第三代包装细胞系aF-crip和m 使载体与包装细胞问至少需要发生4次同源重组才可能产生有复制能力的逆转录病毒,提高了RV载体的安全性。 2 腺病毒(adenovirus,AV)载体 腺病毒载体自1993年首次被应用于临床试验以来,迄今为止大约有40%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采用腺病毒为载体,仅次于RV载体_3 J。至今AV载体已经发展了4代,第2、3代腺病毒去除EI、E2和E4编码序列,与第一代相比,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和更大的载体容量。第四代腺病毒仅含有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第三代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class2switch recombination[J].Nat Immunol,2003,4:10232 10281 6 Liddament M T,Brown WL,Schumacher AJ,et al.APOBEC3F properties and hypermutation preferences indicate activity against HIV21in vivo[J].Curr Biol,2004,14(15):1385213911 7 Wiegand HL,Doehle BP,Bogerd HP,et al.A second human an2 tiretroviral factor,APOBEC3F,is suppressed by the HIV21and HIV22Vif proteins[J].EMBO J,2004,23(12):2451224581 8 Zheng YH,Irwin D,Kurosu T,et al.Human APOBEC3F is an2 other host factor that block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 replication[J].J Virol,2004,78(11):6073260761 9 Dussart S,Douaisi M,Courcoul M,et al.APOBEC3G Ubiquitina2 tion by Nedd421Favors its Packaging into HIV21Particles.J Mol Biol,2005,345:54725581 10 Douaisi M,Dussart S,Courcoul M,et al.The tyrosine kinases Fyn and Hck favor the recruitment of tyrosine2phosphorylated APOBEC3G into vif2defective HIV21particles.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5,329:91729241 11 Navarro F,Bollman B,Chen H,et https://www.docsj.com/doc/8910732217.html,plementary function of the two catalytic domains of APOBEC3G.Virology,2005,333: 37423861 12 Marin M,Rose KM,K ozak SL,et al.HIV21Vif protein binds the editing enzyme APOBEC3G and induces its degradation[J]. Nat Med,2003,11:1398214031 13 Sheehy AM,G addis NC,Malim MH.The antiretroviral enzyme APOBEC3G is degraded by the proteasome in response to HIV21 Vif[J].Nat Med,2003,9:1404214071 14 Kao S,Khan MA,Miyagi E,et al.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Vif protein reduces intracellular expression and inhibits packaging of APOBEC3G(CEM15),a cellular inhibitor of virus infectivity[J].J Virol,2003,77:113982114071 15 Mehle A,G oncalves J,Santa2marta M,et al.Phosphorylation of a novel SOCS2box regulates assembly of the HIV21Vif2Cul5com2 plex that promotes APOBEC3G degradation[J].G enes and devel2 opment,2004,18:2861228661 16 Yu YK,Xiao ZX,Elana S,et al.Selctive assembly of HIV21Vif2 Cul52ElonginB2ElonginC E3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through a novel SOCS box and upstream cysteines[J].G enes and develop2 ment,2004,18:2867228721 17 Yu X,Yu Y,Liu B,et al.Induction of APOBEC3G ubiquitina2 tion and degradation by an HIV21Vif2Cul52SCF complex[J].Sci2 ence,2003,302:1056210601 18 Kao S,Miyagi E,Khan MA,et al.Production of infectious hu2 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does not require depletion of APOBEC3G from virusproducing cells[J].Retrovirology,2004, 1:272391 19 G oncalves J,Santa2marta M.HIV21Vif and APOBEC3G:Multi2 ple roads to one goal[J].Retrovirology,2004,1(1):281 20 Liu B,Yu X,Luo K,et al.Influence of primate lentiviral Vif and proteasome inhibitors 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 virion packaging of APOBEC3G[J].J Virol,2004,78:20722 20811 21 Xu H,Svarovskaia ES,Barr R,et al.A single amino acid substi2 tution in human APOBEC3G antiretroviral enzyme confers resis2 tance to HIV21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2induced depletion[J].Proc Natl Acad Sci U.S. A.,2004,101(15):5652256571 22 Schrofelbauer B,Chen D,Landau NR.A single amino acid of APOBEC3G controls its species2specific interaction with virion in2 fectivity factor(Vif)[J].Proc Natl Acad Sci U.S. A.,2004, 101(11):3927239321 23 Bogerd HP,Doehle BP,Wiegand HL,et al.A single amino acid difference in the host APOBEC3G protein controls the primate species specificity of HIV type1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J].Proc Natl Acad Sci U.S. A.,2004,101(11):3770237741 (2003207223收稿;2003212222修回) 第三代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林芳综述 蔡荣钱程审阅 【摘要】 由于腺病毒载体转导目的基因高效率、低致病性、高滴度以及在体内不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等优点,腺病毒载体已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转基因载体之一,并广泛运用于人类基因治疗。但是腺病毒载体还存在许多不足,故在第一、第二代腺病毒载体的基础上发展了第三代腺病毒载体,通常称为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或无肠腺病毒或具有高包装能力的腺病毒(high2capacity or gutted or help2dependent Adenovirus,HD2AdV),现将第三代腺病毒载体的特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第三代腺病毒载体;辅助病毒;Cre/loxP 作者单位:310018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 第一代腺病毒载体具有稳定、滴度高、高效率转导目的基因、低致病性、不但可以转染分裂期细胞而

pAAV-CMV-iRFP腺病毒载体说明(图)

pAAV--‐CMV--‐iRFP 编号 载体名称 北京华越洋VECT10016 pAAV--‐CMV--‐iRFP pAAV--‐CMV--‐iRFP载体基本信息 载体名称: pAAV--‐CMV--‐iRFP 质粒类型: 腺病毒载体;荧光蛋白报告载体 高拷贝/低拷贝: 高拷贝 克隆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多克隆位点 启动子: CMV 载体大小: 5603 b p 5' 测序引物及序列: pCAX--‐F (CAGCTCCTGGGCAACGTGC) 3' 测序引物及序列: C--‐CMV--‐24 (TATTAGGACAAGGCTGGTGGGCAC) 载体标签: --‐--‐ 载体抗性: 氨苄青霉素 筛选标记: 红外荧光蛋白iRFP 克隆菌株: Stbl3 或 NEB S tble 宿主细胞(系): 常规哺乳动物细胞系 备注: --‐--‐ 稳定性: 稳表达 组成型/诱导型: 组成型 病毒/非病毒: 腺病毒 pAAV--‐CMV--‐iRFP载体质粒图谱和多克隆位点信息

pAAV--‐CMV--‐iRFP载体序列: ORIGIN 1 C CTGCAGGCA G CTGCGCGCT C GCTCGCTCA C TGAGGCCGC C CGGGCGTCG G GCGACCTTT 61 G GTCGCCCGG C CTCAGTGAG C GAGCGAGCG C GCAGAGAGG G AGTGGCCAA C TCCATCACT 121 A GGGGTTCCT G CGGCCGCAC G CGTGGAGCT A GTTATTAAT A GTAATCAAT T ACGGGGTCA 181 T TAGTTCATA G CCCATATAT G GAGTTCCGC G TTACATAAC T TACGGTAAA T GGCCCGCCT 241 G GCTGACCGC C CAACGACCC C CGCCCATTG A CGTCAATAA T GACGTATGT T CCCATAGTA 301 A CGTCAATAG G GACTTTCCA T TGACGTCAA T GGGTGGAGT A TTTACGGTA A ACTGCCCAC 361 T TGGCAGTAC A TCAAGTGTA T CATATGCCA A GTACGCCCC C TATTGACGT C AATGACGGT 421 A AATGGCCCG C CTGGCATTA T GCCCAGTAC A TGACCTTAT G GGACTTTCC T ACTTGGCAG 481 T ACATCTACG T ATTAGTCAT C GCTATTACC A TGGTGATGC G GTTTTGGCA G TACATCAAT 541 G GGCGTGGAT A GCGGTTTGA C TCACGGGGA T TTCCAAGTC T CCACCCCAT T GACGTCAAT 601 G GGAGTTTGT T TTGCACCAA A ATCAACGGG A CTTTCCAAA A TGTCGTAAC A ACTCCGCCC 661 C ATTGACGCA A ATGGGCGGT A GGCGTGTAC G GTGGGAGGT C TATATAAGC A GAGCTCGTT 721 T AGTGAACCG T CAGATCGCC T GGAGACGCC A TCCACGCTG T TTTGACCTC C ATAGAAGAC 781 A CCGGGACCG A TCCAGCCTC C GCGGATTCG A ATCCCGGCC G GGAACGGTG C ATTGGAACG 841 C GGATTCCCC G TGCCAAGAG T GACGTAAGT A CCGCCTATA G AGTCTATAG G CCCACAAAA 901 A ATGCTTTCT T CTTTTAATA T ACTTTTTTG T TTATCTTAT T TCTAATACT T TCCCTAATC 961 T CTTTCTTTC A GGGCAATAA T GATACAATG T ATCATGCCT C TTTGCACCA T TCTAAAGAA 1021 T AACAGTGAT A ATTTCTGGG T TAAGGCAAT A GCAATATTT C TGCATATAA A TATTTCTGC 1081 A TATAAATTG T AACTGATGT A AGAGGTTTC A TATTGCTAA T AGCAGCTAC A ATCCAGCTA 1141 C CATTCTGCT T TTATTTTAT G GTTGGGATA A GGCTGGATT A TTCTGAGTC C AAGCTAGGC 1201 C CTTTTGCTA A TCATGTTCA T ACCTCTTAT C TTCCTCCCA C AGCTCCTGG G CAACGTGCT 1261 G GTCTGTGTG C TGGCCCATC A CTTTGGCAA A GAATTGGGA T TCGAACATC G ATTGAATTC 1321 C CCGGGGATC T GCCGCCACC A TGGCGGAAG G ATCCGTCGC C AGGCAGCCT G ACCTCTTGA 1381 C CTGCGACGA T GAGCCGATC C ATATCCCCG G TGCCATCCA A CCGCATGGA C TGCTGCTCG 1441 C CCTCGCCGC C GACATGACG A TCGTTGCCG G CAGCGACAA C CTTCCCGAA C TCACCGGAC 1501 T GGCGATCGG C GCCCTGATC G GCCGCTCTG C GGCCGATGT C TTCGACTCG G AGACGCACA 1561 A CCGTCTGAC G ATCGCCTTG G CCGAGCCCG G GGCGGCCGT C GGAGCACCG A TCACTGTCG 1621 G CTtCACGAT G CGAAAGgAC G CAGGCTTCA T CGGCTCCTG G CATCGCCAT G ATCAGCTCA 1681 T CTtccTCGA G CTCGAGCCT C CCCAGCGGG A CGTCgccga g ccgcaggcg t tcttccgcc 1741 g caCCAACAG C GCCATCCGC C GCCTGCAGG C CGCCGAAAC C TTGGAAAGC G CCTGCGCCG 1801 C CGCGGCGCA A GAGGTGCGG A AGATTACCG G CTTCGATCG G GTGATGATC T ATCGCTTCG 1861 C CTCCGACTT C AGCGGCGAA G TGATCGCAG A GGATCGGTG C GCCGAGGTC G AGTCAAAAC 1921 T AGGCCTGCA C TATCCTGCC T CAACCGTGC C GGCGCAGGC C CGTCGGCTC T ATACCATCA 1981 A CCCGGTACG G ATCATTCCC G ATATCAATT A TCGGCCGGT G CCGGTCACC C CAGACCTCA 2041 A TCCGGTCAC C GGGCGGCCG A TTGATCTTA G CTTCGCCAT C CTGCGCAGC G TCTCGCCCG 2101 T CCATCTGGA A TTCATGCGC A ACATAGGCA T GCACGGCAC G ATGTCGATC T CGATTTTGC 2161 G CGGCGAGCG A CTGTGGGGA T TGATCGTTT G CCATCACCG A ACGCCGTAC T ACGTCGATC 2221 T CGATGGCCG C CAAGCCTGC G AGCTAGTCG C CCAGGTTCT G GCCTGGCAG A TCGGCGTGA 2281 T GGAAGAGTG A GTCGACGCG G CCGCTCGAG C CTAAGCTTG C CTCGAGCAG C GCTGCTCGA 2341 G AGATCTACG G GTGGCATCC C TGTGACCCC T CCCCAGTGC C TCTCCTGGC C CTGGAAGTT

腺病毒及其研究进展

第32卷第5期2010年10月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D a l i a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32N o.5 O c t.2010腺病毒及其研究进展 陈娜娜,向冬喜,郑丛龙 (大连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622) 摘要:本文从腺病毒的分类、结构和受体等方面对腺病毒进行了介绍,同时对腺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性做了综述,并进一步介绍了抗腺病毒治疗研究进展和腺病毒载体的应用。对腺病毒多方面进行较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促进抗腺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加强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腺病毒;感染性;致病性;治疗;载体 中图分类号:R3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295(2010)05-0586-05 A d e n o v i r u s a n d i t s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C H E NN a-n a,X I A N G D o n g-x i,Z H E N GC o n g-l o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t h o g e n y B i o l o g y o f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D a l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D a l i a n11662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 h e c a t e g o r y,s t r u c t u r e a n dr e c e p t o r o f a d e n o v i r u s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i nt h i s a r t i c l e.I t a l s o d e s c r i b e st h ei n f e c t i o n a n d 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o f a d e n o v i r u s.F u r t h e r m o r e,t h e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f a n t i-a d e n o v i r u s t h e r a p y a n d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a d e-n o v i r u s v e c t o r a r e r e v i e w e d.W i t h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a d e n o v i r u s,i t i s h e l p f u l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n t i-a d e n o v i r u s m e d i c i n e a n d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d e n o v i r u s v e c t o r i n g e n e t h e r a p y. K e yw o r d s:a d e n o v i r u s;i n f e c t i o n;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t h e r a p y;v e c t o r 腺病毒(A d e n o v i r u s)是从手术切除的扁桃体组织分离培养得到的一种D N A病毒,主要在细胞核内繁殖,常引起人上呼吸道和眼部上皮细胞感染。腺病毒作为普通的机会性病原体长期存在于人群中,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感染腺病毒的机率较大,在居住密集的人群,如军队人员中可引起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的暴发流行[1]。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腺病毒在分子水平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有关腺病毒的感染、致病、抗腺病毒的治疗和腺病毒载体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腺病毒结构简单,宿主范围广,感染率高,易于培养和纯化,使腺病毒作为载体的基因治疗迅速发展。本文就腺病毒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腺病毒的特征 1.1 腺病毒的分类 根据宿主范围不同,腺病毒分为哺乳动物腺病毒属(M a s t a d e n o v i r u s)和禽类腺病毒属(A v i a d e n o v i r-u s)。人腺病毒(H u m a n a d e n o v i r u s e s,H A d V)属于腺病毒科(A d e n o v i r i d a e),根据免疫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特性不同,将其分为A~G7个亚种,共有52个血清型[2],不同的血清型有不同的器官亲和性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681) 收稿日期:2010-06-27;修回日期:2010-07-12 作者简介:陈娜娜(1986-),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E-m a i l:c h e n n a n a20080@163.c o m 通信作者:郑丛龙,教授。E-m a i l:z c l9812@y a h o o.c o m.c 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