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网站

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网站

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网站

海外汉学板重视海外汉学相关电子书的收集,也注意相关网站\论文资料的收录.今乃特开一贴收录汉学研究相关网站,希望大家帮忙补充!

1.国内的海外汉学研究网站

华东师大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中心: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智识学术海外中国学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htm/ztzl/hwzgx/

海外学人博客:

宋明炜: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songmingwei

2.日本汉学研究数据库一览(转自数典)

Sinraptor Librarry of Sinology中国学網頁捜尋器

http://www.ne.jp/asahi/sinology/lib/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

http://shanben.ioc.u-tokyo.ac.jp/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目录

http://www3.ioc.u-tokyo.ac.jp/kandb.html

「東洋文庫所蔵」図像史料マルチメディアデータベース

http://dsr.nii.ac.jp/toyobunko/

ディジタル・シルクロード(Digital Silk Roads)

http://dsr.nii.ac.jp/

アジア写真資料集成

http://kande0.ioc.u-tokyo.ac.jp/ap/

サンスクリット語写本

http://utlsktms.ioc.u-tokyo.ac.jp/

アラビア語写本ダイバーコレクション

http://ricasdb.ioc.u-tokyo.ac.jp/daiber/db_index.html

インド・イスラーム史跡建築/

http://www.ioc.u-tokyo.ac.jp/~islamarc/WebPage1/htm/index.shtml

タイ語書誌

http://ricasdb.ioc.u-tokyo.ac.jp/thaidb/Thai_Index.html

南アジア文献

http://www.ioc.u-tokyo.ac.jp/~sadb/

中国絵画所在情報

http://cpdb.ioc.u-tokyo.ac.jp/index.asp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ァヅァ古籍电子图书馆

http://www.ioc.u-tokyo.ac.jp/%7Eimglib/

Kanhoo!東洋学サーチ

http://www.jaet.gr.jp/kanhoo/

日本所在漢籍Database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detail

Kambun Database 日本漢文学書誌データベース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database/

Digitales Turfan Archiv(德国)

http://www.bbaw.de/forschung/tur ... /dta_chu_index.html

三國志辞書の頁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DOKISHA (Daoqishe) Home Page

http://www.zinbun.kyoto-u.ac.jp/%7Edokisha/

东京大学图书馆

http://opac.dl.itc.u-tokyo.ac.jp/opac/basic-query?mode=2

日文资料检索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search/nam ... 20&result=short

倉頡計畫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uzokusou/souketsu/

草原考古研究会http://web.kanazawa-u.ac.jp/~steppe/index.html

日本中央アジア学会http://www.jacas.jp/

内陆アジア史学会http://www.littera.waseda.ac.jp/appendix/sias/top_j.html 遼金西夏史研究会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liaojinxixia/j-top.htm

高句麗研究会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hp/koguryo/

萩原正樹のホームページ(詞学)

http://www.res.otaru-uc.ac.jp/%7Ehagiwara/

西夏文字の世界http://www3.aa.tufs.ac.jp/~mnaka/index.htm

包山楚簡データベース

http://www.asahi-net.or.jp/%7EYW5A-IWMT/kantoku/sokan.htm

楚簡データベースindex

http://www.asahi-net.or.jp/%7EYW5A-IWMT/DB/index.htm

龍大大谷文書:全画像・書誌

http://www433.elec.ryukoku.ac.jp/Komon/caption.html

奈良文化財研究所木簡データベース

http://www.nabunken.jp/Open/mokkan/mokkan2.html

漢籍データベース

http://www.miyakyo-u.ac.jp/jll/oda/Website/database.html

漢籍リンク

http://mujin.parfait.ne.jp/link.html

中国経典文学工具書録(Big5)(美国)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history/elman/ClassBib/

『睡人亭』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中国史沙龙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东亚绘画史研究文献目录

http://cpdb.ioc.u-tokyo.ac.jp/

历代书法碑帖集成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calligraphy.htm

中国出土資料学会

http://www.ricoh.co.jp/net-messena/ACADEMIA/SHUTSUDO/index.html

SA T 大正新脩大藏經データベース(SA T)について

http://www.l.u-tokyo.ac.jp/%7Esat/japan/preview.html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藏石刻拓本資料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 ... /takuhon/index.html

中國石刻文物研究會——唐・五代十國時期墓誌・墓碑データベース

http://sekkokuken.mind.meiji.ac.jp/

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工藤元男研究室——楚簡Database for Internet

http://www.asahi-net.or.jp/~YW5A-IWMT/DB/index.htm

龍谷大學——古典籍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研究センター

http://www.afc.ryukoku.ac.jp/

东洋文库續修四庫全書データベース検索

http://61.197.194.13/kanseki_open/kk_query_o.html

東洋文庫所蔵漢籍オンライン検索

http://www.toyo-bunko.or.jp/TBDB/KansekiQuery3.html

東洋文庫図書のオンライン検索(東洋学多言語資料のマルチメディア電子図書館情報システム)【资料很多,丰富】

http://www.toyo-bunko.or.jp/library/SearchMenu.html

The Silk Road Project: Reuniting Turfan's Scattered Treasures(美)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8084/turfan/

インターネット西夏学会http://www3.aa.tufs.ac.jp/~mnaka/tangutindex.htm

「東洋文庫所蔵」図像史料マルチメディアデータベース

http://dsr.nii.ac.jp/toyobunko/

早稻田大學道教研究所——道蔵データベース

http://www.littera.waseda.ac.jp/appendix/Daoism/

東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大正新脩大藏經テキストデータベース

http://www.l.u-tokyo.ac.jp/~sat/japan/index.html

東洋大學文學部中國哲學文學科——中國宗教關係文獻目錄(道教篇)

http://bunbun.toyo.ac.jp/chutetsu/database/daoism/intro.htm

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データベース

http://iriz.hanazono.ac.jp/frame/data_f00.html

道氣社——道氣社電子版工具書(索引等)

http://tianzun.zinbun.kyoto-u.ac.jp/~dokisha/sakuin.html

京都大學圖書館中國清代公私文書コレクシ

http://ddb.libnet.kulib.kyoto-u.ac.jp/exhibit/b65/b65cont.html

西域文化研究會日本龍谷大學文學部

http://www.let.ryukoku.ac.jp/saiiki/

東洋学文献類目検索[第 6.0α版]

http://mousai.kanji.zinbun.kyoto ... index.html.ja.utf-8

俄藏敦煌文献数据库检索http://h0402.human.niigata-u.ac.jp/~dunhuang/doc/russiatop.htm 财团法人史学会http://wwwsoc.nii.ac.jp/hsj/

敦煌文献关系论著:http://h0402.human.niigata-u.ac.jp/~dunhuang/doc/sindex.html

哈喇和林-“内亚与中国”研究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日本宋代史研究会

http://home.hiroshima-u.ac.jp/songdai/songdaishi-yanjiuhui.htm

宋代史研究會日本宋代史研究文献目録

http://home.hiroshima-u.ac.jp/songdai/mulu.htm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西域行記データベース

http://www.kanji.zinbun.kyoto-u.ac.jp/~saiiki/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汉籍善本全文影像数据库

http://shanben.ioc.u-tokyo.ac.jp/

元史研究文獻目錄

http://www.geocities.jp/funadayos/index.html

大野圭介先生的「樸齋」網站

http://www.hmt.toyama-u.ac.jp/chubun/ohno/index.html

東洋大學春秋繁露研究會資料庫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hanro/

東京大學——中國繪畫所在情報資料庫

http://cpdb.ioc.u-tokyo.ac.jp/

新疆研究サイト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新疆研究室

http://www.uighur.jp/

図書のオンライン検索(東洋学多言語資料のマルチメディア電子図書館情報システム)

http://www.toyo-bunko.or.jp/library/SearchMenu.html

东洋文库續修四庫全書データベース検索

http://61.197.194.13/kanseki_open/kk_query_o.html

国内人文系研究機関WWWページリスト

http://www.sal.tohoku.ac.jp/~gothit/zinbun.html

ベトナム史研究のためのリンク集(越南史研究网站集)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PHASU/has/vietlink.html

京都大學21世紀COE 東亞世界人文信息學研究教育基地

http://coe21.zinbun.kyoto-u.ac.jp/

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情报集录

http://h0402.human.niigata-u.ac.jp/~dunhuang/turfan/index.htm

西域行记http://www.kanji.zinbun.kyoto-u.ac.jp/~saiiki/

新泻大学人文敦煌讨论班http://h0402.human.niigata-u.ac.jp/~dunhuang/

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detail

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

http://www.zinbun.kyoto-u.ac.jp/~bunrius/indexj.html

日本中国艺术理论史专家宇佐美文理教授的网页。

内设中英文版,还收录了“中国文献学書籍目録”、“中国藝術研究関連書籍目”等,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科学史

http://www.zinbun.kyoto-u.ac.jp/~takeda/

日本中国科学史专家武田时昌教授的网页。

收录《五行大义》、《医心方》等电子文献以及相关注释。

其中还收有已故日本中国科学史家的介绍,相关领域的网页连接等。

道教与相关电子索引、电子典籍

http://www.zinbun.kyoto-u.ac.jp/~dokisha/

日本道教研究權威麦谷邦夫教授的网页。

内设“電子版漢籍文庫”、“電子版工具書(索引)”等。

“電子版漢籍文庫”中收录大量的古籍电子文本。

经部有:

周易(GB) 、孝經(Big5 GB EUC) 、四書、大學(Big5 GB EUC) 、中庸(Big5 GB EUC) 、論語(Big5 GB EUC) 、孟子(BIG5 SJIS) 。史部有:史記項羽本紀(GB) 、漢書藝文志(SJIS) 、隋書經籍志(SJIS) 、舊唐書經籍志(SJIS) 、新唐書藝文志(SJIS) 、宋史食貨志(SJIS) 、宋史藝文志(SJIS) 、明史藝文志(SJIS)

子部有:

周氏全書(SJIS) 、正蒙(SJIS) 、朱子語類巻一至巻十八(SJIS)、傳習録。孫子(GB) 、管子(内業)(SJIS) 、素問、靈樞、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史記扁鵲倉公伝。墨子(部分)、菜根譚、

佛教經藏論藏(待開)、律藏、老子、莊子(GB)、鬼谷子(GB) 、鬼谷子陰符(GB) 、周易参同契(EUC BIG5) 眞誥(SJIS)。

集部有:

楚辭(九歌,GB) 、唐詩(GB)

新學部有:

新民説(梁啓超)(SJIS)、梁啓超《飮冰室集〉(變法通義新民説自由書)

小説有:

世説新語(EUC GB)、紅樓夢(GB) 、肉布團(GB)。

“電子版(索引)”里收有以下道教典籍:

眞誥登眞隱訣周氏冥通記紫陽眞人内傳眞靈位業圖度人經四注無上祕要道教義樞道門經法相承次序三洞奉道科戒營始陸先生道門科略太眞玉帝四極明科經雲笈七籤宗玄先生玄綱論宗玄先生文集黄庭内外景經悟眞篇(修眞十書)西昇経集註太上老君説常清靜經註老子説五廚經老子想爾注老子河上公注老子王弼注老子玄宗注老子玄宗疏道徳眞經指歸(道蔵本)養性延命録化書玄珠録赤松子章暦太上宣慈助化章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經太上妙法本相經

中国明清史

http://www.zinbun.kyoto-u.ac.jp:8080/ryukyu/XiaZiyang.html

日本中国经济史专家岩井茂树教授的网页。

此网页收录明本《使琉球录》全文,其他电子文献也将陆续公开。

2.《汉学研究》(第18~24卷)、《汉学研究通讯》(第19~26卷)全文书刊PDF

《汉学研究》(第18~24卷)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ccs/TW/Publish1_4.asp

《汉学研究通讯》(第19~26卷)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ccs/TW/Publish2_2.asp

这两份刊物由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主持出版,以上提供的链接,是所刊登文章的PDF格式,可以“另存为”。刊物的目录已有较多途径可以获得,但大陆完整入藏这两本刊物的机构还不多,希望链接能为大家提供便利。注意,PDF阅读器要求繁体字支持。

3另外,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还主持开发多个专题数据库,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ccs/TW/ExpertDB.asp多为资源检索型,请使用繁体字输入检索。

汉学研究,数典有18-25卷下载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viewthrea ... hlight=%BA%BA%D1%A7台湾汉学研究网址

内阁大库档案资料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7Emct/newpage1.htm

内阁大库疾病与医疗主题资料库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mct/disease/disease.htm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清代档案检索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8080/~ookey/mh.html

近史所藏刑科題本提要目錄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tts ... tts/ttsdb/tpen/tpen

近史所藏俸餉冊提要目錄

http://140.109.138.5/ttscgi/ttsweb?@0:0:1:salary::http|//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mct/html/newpa ge1.htm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交档案检索

http://140.109.152.39/ttsweb/main.htm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明人文集联合目录及篇目索引数据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topic_02.html

台湾史语所中国考古学资料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8080/~ookey/arkia.html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经学研究论著目录资料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topic_03.html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资料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topic_2.html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数据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topic_3.html

史语所同仁辑唐宋明清史书目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tts ... tts/ttsdb/bib/MQBIB

郭店楚简论著检索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hk/c ... oducer/refsview/SF?

史语所生命医疗研究室《黄帝内经》研究论著书目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7Emedicine/book/huang.htm

宋代诗词研究论著检索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Research/Rsch_UWGB.HTM

台湾元智大学红学研究资料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HLM/retrieval/paper/paper.htm

台湾大学佛学数字图书馆暨博物馆佛学书目检索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search.html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典藏国际汉学博士论文摘要数据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topic_01.html

史语所同仁著作目录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tts ... tsdb/ihpbib/IHPBIB:

台湾中研院计算中心两千年中西历转换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tdbproj/sinocal/luso.html

台湾史语所搜文解字古文字资料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bronze/dataindex.htm

汉代墓葬与文化资料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hantomb/d_index.html

国际汉学资源机构录数据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topic_05.html

訓詁學网络电子文献

訓詁學网络电子文献( 2002-11-24 23:03 )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yuyanxlwx/yyxlwx.html:

繁体中文书库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index.html

台湾元智大学宋诗检索

台湾元智大学宋诗检索

一、資料內容包含蘇軾、晁補之、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王禹偁、范仲淹、晏殊、梅堯臣、歐陽修、蘇舜欽、蘇洵、王安石、蘇轍、鄧忠臣、秦觀、黃庭堅、賀鑄、陳師道、張耒、李廌、晁說之、王令等宋代名家詩全文。

二、黃庭堅、晏殊、秦觀、陳師道、張耒、李廌、晁說之、鄧忠臣經一次校對,蘇軾、晁補之、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資料由北京大學計算語言研究所兩次校對,其餘資料尚未校對。在线文学理论批评词典:

http://www.library.utoronto.ca/utel/glossary/headerindex.html

甲骨文字库殷商文化网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yswh/ys/jagu/store/show.asp?fst=P;按拼音顺序选择类别

精美甲骨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yswh/ys/jagu/beauty/beauall.htm ;

拓片大集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yswh/ys/jagu/tpdj.htm ;甲骨拓片对照释文

中医电子书电子中医药古籍文献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nw2001/huagtemplate.htm ;

中醫電子書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cmetGB/CnHuag_Template.htm ;

明清研究论文明清研究会(台湾)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7Emingching/ ;

典藏目录及资料库台湾汉学研究中心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

唐宋文史资料库网路展书读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 ;

中文全文资料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ftms-bin/ftmsw3 ;

所藏内阁大库档案目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database/ ;

所藏同仁辑唐宋明清史书目

所藏古籍线装书资源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http://www.ioc.u-tokyo.ac.jp/~hidemi/ajideji/0.html ;属介绍性质

敦煌遗书国际敦煌学项目IDP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书目8000条,图像200幅

丝路文明美国丝绸之路基金会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oc/index.html ;

明史研究美国明史学会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ming/ ;

文史电子资料全文检索下载资料库

台湾中研院汉籍电子文献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ftms-bin/ftmsw3

史语所中文资料库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database/index.htm

史语所简帛金石资料库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wenwu/search.htm

中央研究院

漢籍電子文獻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ftms-bin/ftmsw3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tw/chinese.html

台湾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

4宾州大学图书在线: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世界上最大的免费英文学术资料中心,提供多达数万种各学科学术书籍免费

下载,经典著作大多已包容。

5中国中古研究网站(美国)

Early Medieval China Group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出版学报《Early Medieval China 中国中古研究》,收录有关文献目录和其他信息等等。6浙江工商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网站“日本文化研究网”,从杭州大学时代开始构建“日本汉籍全文检索数据库”,以广泛收集日本汉文基本文献著称,内容甚为丰富,只要注册就能全文检索,网址如下:

https://www.docsj.com/doc/8519152586.html,

国外汉学研究

国外汉学研究 讲稿

上编概述 对外汉语专业系列教材中没有《国外汉学研究》。本课程应改为“国外汉语研究”。 一、汉学定义 汉学(Sinology)或中国学(Chinese Studies)是指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社会、宗教、经济、科技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问。德国汉学家傅海波对“汉学”下的定义:“汉学是运用语言学方法,从中文史料来研究中国、中国历史和文明”。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源,那么汉学就是流。汉学是中外文化的混血儿,属于跨文化研究。 从传统汉学到中国学的转型。传统的,注重纯文字的考证和翻译以及对人文科学的关怀;现代的,注重政治和意识形态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 “汉学”有宽窄两义。广义上,它可以指“一切非本土的研究中国的学问”。狭义上,则于以现代方法来考释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经典文献的学问。(刘东《“国学”与“汉学”》,葛兆光主编《清华汉学研究》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汉学”的另一种意义 经学史上有汉学和宋学两个阶段,一般说来汉学讲求训诂名物、五行谶纬,宋学讲求心性哲学,着重纲常伦理(范文澜《中国经学史的演变》,《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二、汉学研究的意义 汉学已经是外国人的研究成果,而汉学研究则是研究的研究。汉学是国学的一面镜子,有借鉴意义。任继愈先生说:“西方学者接受近现代科学方法的训练,又由于他们置身局外,在庐山以外看庐山,有些问题国内学者司空见惯,习而不察,外国学者往往探骊得珠。如语言学、民俗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诸多领域,时时迸发出耀眼的火花。”总的来说是开阔眼界。汉语是世界的,汉语研究也是世界的。就汉语研究来说,汉学主要有以下借鉴意义: 1、理论背景。国内的普通语言学理论基本上是从西方全盘移植的。理论探索一直是国内汉语研究的软肋。蒋绍愚先生、王宁先生多次大声疾呼加强理论研究。自己不动手去探究理论,遇到语言现象便到外国学者的理论中寻求解释。规律的探究应该是很值得的鼓励的。 2、科学的研究方法。传统音韵学基本上只能区分音类,不能构拟古音。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Karlgren)运用历史比较法系统地构拟了《广韵》音。他的著作(《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合译,商务印书馆2003)和学说在全世界影响很大,现代国内外许多有成就的音韵学家,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先后在他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修订工作。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用俄国民俗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无论是方法论还是观点方面,都令中国学者耳目一新。 3、有语言优势。德国大诗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谁如果只知道一种语言,他对语言就一无所知。”重要的汉学家大都精通三种以上语言(母语、汉语、其他语种)。《国际汉学》第十六辑刊登了梅维恒、梅祖麟《近体诗的梵文来源》,(大象出版社,2007),如果不懂梵文,肯定写不出这样的论文。从事汉藏语系研究也需要精通多种语言。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曾说年轻一代的学者有点土。外国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拿汉语和自己的母语进行比较。汉学家研

海外汉学研究授课讲义汇总

海外汉学研究 授课大纲 授课教师:润 授课系别:中文系 授课专业:对外汉语专业 授课年级:大三 授课课时:34 第一部分绪论(3学时 一、汉学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何谓“汉学” 汉学是Sinology,指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及社会、宗教、经济、科技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问。 1.“国学”与“汉学”的关系 2.“汉学”与“中国学”的关系 (二何谓“汉学研究” 汉学与汉学研究的关系 (三何谓“汉学家” 二、汉学研究的研究视野 (一研究畴(容

1.关于中国文化向域外传递的轨迹和方式。 2.关于中国文化在传入对象国之后,于对象国文化语境中的存在状态。 3.关于世界各国(对具体的学者来说,当然是特定的对象国在历史的进程中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中形成的“中国观”。 4.关于在中国文化(以人文学术为主体的各个领域中的世界各国学者的具体的研究成果和他们的方法论。 (二研究立场 (三研究方法 三、汉学研究的研究状态 (一研究机构 (二研究人员及结构 (三研究困境 (四研究成果——冷板凳坐热? 四、汉学研究的课程意义 (一学术研究价值 (二学习意义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结构 五、汉学研究的参考文献 (一推荐教材 《国外汉学史》,何寅、许光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二主要参考书目 1.《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林徐典主编,中华书局,1995年。 2.《中西文化交流史》,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3.《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学勤主编,教育出版社,1996年。 4.《汉语研究在海外》,石锋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5年。 5.《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石锋主编,语文出版社,1995年。 (三其他参考文献 1.《汉学发达史》,莫东寅,文化出版社,1949年(大象出版社,2006年 2.《汉语研究小史》,王立达编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 (四影响较大汉学研究辑刊 1.《汉学研究》,阎纯德主编,1996年起。 2.《世界汉学》,梦溪主编,1998年起。 3.《国际汉学》,任继愈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所主办,1996年。 (五影响较大汉学研究书系 海外汉学研究丛书,大象出版社 列国汉学史书系,学苑出版社,阎纯德主编,2006年起。 第二部分海外汉学研究史(国别史(31学时 第一章海外汉学概述(1学时

国外汉学研究

国外汉学研究 国外汉学研究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的学者对中国汉文化和汉字的研究。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发展迅速的学科领域。 近代国外汉学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在当时,随着欧洲各国与中国的交往增加,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荷兰学者杨维格(Matteo Ricci)是最早的一批汉学研究者之一,他在公元1601年出版了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利燕华字义》,成为西方汉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 国外汉学研究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在18世纪,随着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对中国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当时的学者们主要关注中国的宗教、哲学和历史。一些重要的学者如马克思、韦伯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国外汉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之一是汉字的解读和种类的分类,从而帮助西方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另外,西方学者还对中国的历史、文学、古代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而在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国外汉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国外学者们对中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互联网的普及和中文教育的普及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在这个阶段,西方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现代社会问题和经济发展,中国学研究的视角也更加多元化。

不可否认,国外汉学研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汉学研究,西方学者们深入研究了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为中外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也要承认国外汉学研究也有一些限制和争议。其中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就是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解读。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观点的差异,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解和偏见。因此,建立起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学术交流平台非常重要。 总之,国外汉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学、历史和文化,国外学者们促进了中外学术交流和相互理解。虽然存在一些争议和限制,但国外汉学研究将继续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汉朝历史】比较文学和海外汉学研究

【汉朝历史】比较文学和海外汉学研究 近年来关于海外汉学(中国学)的译著越来越多,域外汉学(中国学)对当代中国学 术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究竟应该如何把握汉学著作已经成为我们注意的 问题。 海外汉学(中国学)虽然其内容是关于中国的,但它是发生在域外,由外国人所做的 学问,从西方汉学(中国学)来看,它是西方学术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东方学”的一部分。既然它是西学的一部分,它必然要遵循西方学术的传统和规范。这样汉学和国学之间既有同,也有异。同,则表现在内容上,无论是传统的汉学还是当代的中国学,材料、文献都 是中国的;异,则表现在学术规范和方法上,最终还在问题意识上,它是从自身的文化发 展的需要出发的,从一个“他者”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这样,在汉学(中国学)的研 究中就必须从一种跨文化的角度,运用比较文化的方法来分析汉学。许多国内做“国学” 研究的学者认识不到这一点,往往将“汉学(中国学)”和他们自己所从事的“国学”相 等同,对其“同”的部分较为赞赏,认为有水平;对其“异”的部分则有所不满,对汉学 家们对中国文化和学术的“误读”不能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种比 较文化的视角,不能运用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来对待汉学(中国学)。如果从比较文化的视 角来看待汉学(中国学),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首先,在知识论上海外汉学对中国研究有著自己的成就。从方法论的知识论角度来看,域外汉学并非像是赛义德所说的全然就是一种“集体的想象”,也并非就是在本国文化和 意识形态的全然影响下,沦为一种不无任何可靠的一种语言的技巧,一种没任何客观性的 科学知识。就西方的汉学(中国学)而言,从16世纪以后,他们对中国的科学知识赢得 了大踏步的进展,“游记汉学”与“传教士汉学”的关键性区别就是,后者已经已经开始 长期地生活在中国,并已经开始一种依据基本文献的真实地研究,它不再就是一种浮光掠 影式的记述,一种走马观花的研究,传教士汉学绝不就是传教士们随意堆砌给西方人的一 幅唯美的图画,他们对中国实际重新认识的进展,对中国典籍的高超和在译者上的用功之诚,就是今天的汉学家也很难与其较之。特别就是至“专业汉学”时期,汉学家在知识论 上的进展就是突飞猛进的,我们只要加一下法国的知名汉学家伯希和就这么了。在这个意 义上赛义德在其《东方学》中的一些观点并不是恰当的,例如“东方主义的所有一切都与 东方毫无关系,这种观念轻易受慧于西方的各种的整体表现技巧……。”由此,西方的整 个东方学在知识论上都就是意识形态化的,其真实性受猜测。他指出西方的东方学所提供 更多的就是“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和帝国主义的定性概念”,因而,他指出,东方学 的失利既就是学术的失利,也就是人类的失利。赛义德的观点似乎不合乎西方汉学的实际 情况,做为西方科学知识体系一部分的东方学,它在科学知识的内容上确实就是促进了人 类对东方的重新认识的,从汉学来看,这就是个常识。 其次,应注意海外汉学的方法论成果。用比较文化的方法来分析汉学(中国学),就 是要考察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的汉学(中国学)家是如何在跨文化的语界中展开这种 学术研究的,分析他们在具体的文献和材料背后的一般性的方法,对中国本土学者来说,

国际汉学研究资料整理

第一讲:导论 一、汉学的概念 Sinology: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又称中国学。 研究对象:不仅是中国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涵盖中国的一切学问。 二、汉学的性质(如何看待汉学) 1.汉学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 2.汉学是一门在国际文化中涉及双边或多变文化关系的近代边缘性学术。 3.汉学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三、汉学的形态 Sinology 传统汉学传统汉学以法国为中心 Chinese Studies 现代汉学现代汉学兴显于美国 传统汉学以文献研究和古典研究为中心,现代汉学则以实用为原则,主要兴趣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社会生活各层面。世界汉学概况 世界汉学可分为三大板块:周边国家的汉学、俄罗斯汉学和西方汉学。 周边国家的汉学:主要是日本、韩国和越南。日本的学术深受中国传统学术的影响。他们的汉学研究以编纂、译注、训诂、考证、梳理发展史为特色。 1.俄罗斯汉学: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一方面面向西欧,间接获得汉学信息,一方面注重发展本国的汉学研究。它视野阔大,兼顾东方和西方。十月革命后,以马克思主义学术观研究中国,也是它的特色。 2.西方汉学:西方汉学具有浓重的西方学术的色彩,与日韩汉学、俄苏汉学相比,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1)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西方接受中国颇多曲折,汉学研究忠实地记录或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程;(2)西方学术不断求变,代有新学,这也影响到了汉学研究,如撰写中国文学通史、敦煌学研究、中亚交通史研究等等,均早于国内同类研究;(3)西方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极为活跃,它明确反映出“西论中用”是否可行,如何正确操作,可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 四、汉学学科发展简史 旅游汉学西方商人、外交使节、探险家等所写的游记、通信等,包含着重要的汉学资源。 传教士汉学耶稣会传教活动,开西学东渐之先河,也推动了中学西传 专业汉学传统汉学与现代汉学 旅游汉学 在公元八九世纪至十六七八世纪期间,许多外国人写的“游记”在汉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一漫长时代的“汉学”成绩较多地表现在诸多西方商人、外交使节、旅行家、探险家、传教士、文化人所写的游记、日记、札记、通讯、报告里面,因此有人把这一时期的汉学称为“旅游汉学”。旅游汉学的一类著作,主要涉及的是中国的物质文明,诸如较多地描述、介绍中国的山川、城池、气候,以及中国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服饰、音乐、舞蹈等等,还没有真正深入到中国的观念文化之中。 公元851年成书的佚名阿拉伯作者的《中国与印度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吕布吕基思的《远东游记》(1254年),意大利的雅各布?德安克纳的《光明城》(The City of Light),贝尔西奥的《中华王国的风俗与法律》(1554年),《利玛窦中国札记》,亚历山大?德?罗德神甫的《在中国的数次旅行》(1666年),南怀仁神甫的《中国皇帝出游西鞑靼行记》(1684年),李明神甫的《关于中国现状的新回忆录》(1696年)、《域外耶稣会士之有趣而有益的通讯集》(1702—1776年)和《中华帝国全志》(即《中国通志》)等等,加之罗明坚(Michel Rugg-ieri)、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汤若望(Jean Adam Schall)、卫匡国(Mrtin Martini)、马若瑟(Marie de Premare)等名士的著作、作品之外,还有大量名不见经传的传教士、商人、旅行家、探险家的各种记述,都成为日后汉学兴旺发达的必然因素。 耶稣会教士来华 1540年,罗耀拉(S.Ignatins de Loyola)、圣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co Xavier)等9人来华,开始了以意大利、西班牙传教士为主的第一时期的耶稣会的传教活动。接着,又有意大利的范礼安(Alexandre Vali-gani)、罗明坚(Michel Ruggieri)等著名传教士来华。1583年,即明朝万历十一年,罗明坚将利玛窦神甫(Matteo Ricci)带到中国,从此耶稣会士在中国的宗教文

国外汉学研究

1.汉学:sinologg,指国外学者对中国历史、现状、哲学、文学、语言等的研究,受西方学者所受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2.海外汉学的本质是外国的学问。 3.分类:①按国别分:英国汉学、美国汉学...... ②按时间段分:游记汉学(《马可·波罗游记》);传教士汉学(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专业汉学 4.书籍的名词解释:作者,年代,主要内容,主要影响,地位 5.《中华大帝国史》:门多萨,1585年在罗马出版,西班牙文,涉及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教育、风俗、特产等;第一部欧洲撰写的中国史,比较严谨。 6.卫匡国,意大利传教士,主要在浙江传教。 7.利玛窦,《中国札记》:关于中国宫廷政治、地理、外交、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出版时受到教会的影响,内容作了删改,删除了其中关于批评中国的内容;它是16世纪末西方汉学知识的重要来源。 8.利玛窦:16世纪末生活在中国。主要著作:《中国札记》;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注释。主要贡献:在中国开创了融合儒家学说传教的方式,使基督教比较顺利的进入到中国;将西方的科技尤其是水利技术传入中国。 9.《通信集》:在中国和东印度的传教士之间的或写给欧洲的书信或报道集;包括了当时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情况,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名于17-18世纪;评价:内容庞杂,记述全面,但是有诸多夸张和猎奇,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 10.《中华帝国全志》:18世纪在法国出版,法国传教士主编的多卷本的中国百科全书式著作,共分四卷;介绍了关于中国的地理、科技、宗教、道德、医药、少数民族的情况;18世纪西方传教士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专业汉学 1.法国 ⑴雷慕沙:①著作:关于中国语言方面,《汉语语法基础》; ②翻译小说《玉娇梨》; ③翻译佛学《佛国记》。 ④贡献:他主要集中汉语和中国佛教方面的研究。 ⑵儒莲:①将《孟子》翻译成拉丁文 ②翻译《赵氏孤儿》,《大唐西域记》; ③评价:法兰西学院教授,东方语言学院教授;出色的汉学家,对法国汉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中叶欧洲汉学界无可争议的大师。 2.英国 ⑴理雅各:①翻译《中国经典》,得到了王韬的帮助,包括“四书五经”,是当时西方最准确的关于中国的传统经典文献的翻译; ②翻译过程中大量旁征博引,贯彻严谨的治学态度; ③著作:《中国编年史》、《中国的宗教》; ④他主要的目的是向东方传播基督教教义,同时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是19世纪末英国最伟大的汉学家。 ⑵翟理思:①《中国文学史》,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中国从古代至清代文学的发展,对中国文学作了基本的描述和阐释,立足于西方文化传统背景,利用西方学术概念对中国文学进行再构建,包括《春秋》、《礼记》、《诗经》、“王安石”、“三苏”、四大名著大量翻译并作出比较中肯的评价。②地位:首次以文学的形式向英语世界,西方学者介绍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

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网站介绍

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网站 海外汉学板重视海外汉学相关电子书的收集,也注意相关网站\论文资料的收录.今乃特开一贴收录汉学研究相关网站,希望大家帮忙补充! 1.国内的海外汉学研究网站 华东师大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中心: 智识学术海外中国学 海外学人博客: 宋明炜: 2.日本汉学研究数据库一览(转自数典) Sinraptor Librarry of Sinology中国学網頁捜尋器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目录 「東洋文庫所蔵」図像史料マルチメディアデータベース ディジタル?シルクロード(Digital Silk Roads) アジア写真資料集成 サンスクリット語写本 アラビア語写本ダイバーコレクション インド?イスラーム史跡建築/ タイ語書誌 南アジア文献 中国絵画所在情報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ァヅァ古籍电子图书馆 Kanhoo!東洋学サーチ 日本所在漢籍Database Kambun Database 日本漢文学書誌データベース

Digitales Turfan Archiv(德国) ... /dta_chu_index.html 三國志辞書の頁 DOKISHA (Daoqishe) Home Page 东京大学图书馆 日文资料检索 ... 20&result=short 倉頡計畫 草原考古研究会 日本中央アジア学会 内陆アジア史学会 遼金西夏史研究会 高句麗研究会 萩原正樹のホームページ(詞学) 西夏文字の世界 包山楚簡データベース 楚簡データベースindex 龍大大谷文書:全画像?書誌 奈良文化財研究所木簡データベース 漢籍データベース 漢籍リンク 中国経典文学工具書録(Big5)(美国)『睡人亭』 中国史沙龙 东亚绘画史研究文献目录 历代书法碑帖集成

海外汉学研究必读书目

学术训练和作为知识背景的阅读书目 《治史三书》,严耕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李剑鸣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 《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The French Historical Revolution: The Annales School, 1929-1989),[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二十世纪历史学》(Historiogra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rom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o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美]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超越伟大故事:作为文本和话语的历史》(Beyond the Great Story: History as Text and Discourse),Robert F. Berkhofer, Jr.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文化的阐释》(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 Geertz),译林出版社,2008。 《社会学》(Sociology),[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著,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历史社会学手册》(Handbook of Historical Sociology),[英]杰拉德·德兰迪(Gerard Delanty)、恩靳·伊辛(Engin F.Isin),李霞、李恭忠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什么是文化史》(What is cultural history?),[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图像证史》(Eyewitnessing: The Uses of Images as Historical Evidence),[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什么是全球史》(What is Global History),[美]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刘文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历史比较研究导论》(Der historische Vergleich: Eine Einfuhrung zum 19. und 20. Jahrhundert),[德]哈特穆特·凯博(Hartmut Kaelble)著,赵进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The New Cultural History, ed. by Lynn Hu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Beyond the Cultural Turn: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Society and Culture, eds. by Victoria E. Bonnell and Lynn Hu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中译本《超越文化转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什么是人类常识: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人类学理论实践》(Anthropology: Theoretical Practice in Culture and Society),[美]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著,华夏出版社,2005。 《东方学》(Orientalism),[美]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 W. Said)著,王宇根译,三联书店,2007。 《文化与帝国主义》(Culture and Imperialism),[美]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 W. Said)著,李琨译,三联书店,2003。

海外汉学期末-海外汉学研究

海外汉学期末-海外汉学研究 海外汉学期末:海外汉学研究 海外汉学研究填空(5*1) 单选(5*2) 多选(5*3) 概论1朴学,即质朴的学问。汉代儒生研习儒经,注重名物训诂考据,尤其是古文经学派,因而后世常称汉学中古文经学派为“朴学”。 朴学又称考据学,针对理学的空疏而言。“乾嘉朴学”继承东汉许慎的古文经学,故又称“汉学”、“考据学”。 2传统汉学以文献研究和古典研究为中心。 现代汉学则以实用为原则,主要兴趣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社会生活各层面。 3汉学的性质 1.汉学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 2.汉学是一门在国际文化中涉及双边或多变文化关系的近代边缘性学术。 3.汉学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4世界汉学可分为三大板块: 周边国家的汉学(日本、韩国、越南) 俄罗斯汉学 西方汉学5旅游汉学《中国与印度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吕布吕基思《远东游记》、雅各布·德安克纳《光明城》、贝尔西奥《中华王国的风俗与法律》、《利玛窦中国札记》、亚历山大·德·罗德神甫《在中国的数次旅行》、南怀仁《中国皇帝出游西鞑靼行记》、李明《关于中国现状的新回忆录》 6传教士汉学 西班牙的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这部书被誉为汉学的第一部著作,它对中国的政治、历史、地理、文字、教育、科学、军事、

矿产资源、物产、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第一次作了百科全书式的介绍 7专业汉学雷慕沙于1814年12月11日在法兰西学院创设“汉语和鞑靼-满语语言与文学”讲座开始的。 朝鲜 1在三国中,高句丽最早接受中国文化、最早使用汉字。 2宗大王创制正音文字,1446年颁布施行《训民正音》,“甲午更张”后,立谚文为正宗文字。 1910年,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后,汉字被彻底废除 3古代朝鲜汉语教材《老乞大》: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注音编写。 《朴通事》全书用对话或一人叙述的方式,介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训世评话》:李边,汉语文白对译的形式,在中国的民间传说或笔记小说中节选了65则古今名贤节妇的故事。 4崔溥《飘海录》迄今所见古代朝鲜最早的一本中国行记专著5李滉创立了的退溪学派,李珥创立的栗谷学派,两个学派立足于朱子学的理气论关于李杜优劣问题:以杜诗成就为准绳衡量朝鲜诗人的成就已成为惯例。李朝梁庆遇《霁湖诗话》中极力称道卢守慎五言律诗所取得的成就6《太平广记谚解》其中收录了14篇并非原《太平广记》的作品,如《红梅记》,其蓝本是明朝周朝俊的《红梅记》。周作是根据瞿祐《剪灯新话》中的《绿衣人传》改编的。此外,李昌祺《剪灯余话》中的《胡媚娘传》也被翻译成朝文,收入此《谚解》。 《太平广记谚解》有两种本子:一为“觅南本”,共五卷,135篇;一为“乐善斋本”,共八卷,268篇。 7《三国演义》的最早译本满汉合璧十卷本《三译总解》和《重刊三译总解》分别刊于康熙四十年和乾隆三十九年,是朝鲜人据1650年版满文本摘译而成的满文教科书,书中以满、朝文对照的方式收有《凤仪亭吕布戏貂蝉》、《关云长千里独行》等十个故事。 8燕行录的主要作品 1.金昌业《老稼斋燕行录》 2.洪大容《湛轩燕行录》 3.李德懋《入燕记》

海外汉学研究部分书目

〈〈国际汉学著作提要〉〉李学勤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国外汉学史》何寅、许光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美)本杰明·史华兹,江苏人民,2004 〈〈孔子思想思微〉〉(美)郝大维、安乐哲,江苏人民,1996 〈〈中国文论〉〉(美)宇文所安,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中国与基督教〉〉增补本,(法)谢和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比较文化学〉〉方汉文,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东方学〉〉(美)爱德华·W·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 中外文化交流、传教士与汉学 《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张国刚等,中国社科,2001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王立新,天津人民,1997 〈〈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法)安田朴,商务,2000 〈〈中外宗教交流史〉〉楼宇烈、张志刚主编,湖南教育,1999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冲突〉〉林仁川、徐晓望,华东师大,1999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顾长声,上海人民,1985 《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阎守诚、阎宗福,大象出版社,2003 〈〈中外文化交流史〉〉沈福伟,上海人民,1985 〈〈中西文化交流先驱—从利玛窦到郎士宁〉〉东方出版社,1993 〈〈中西文化之交流〉〉(日)石田干之助,长沙商务出版社,1941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桑兵,浙江人民,1999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顾卫民,上海人民,1996 〈〈中国与罗马教廷关系史略〉〉顾卫民,东方出版社,2000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范存忠,上海外语教育,1991 〈〈中国对法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法)维吉.毕诺,耿升译,商务,2000 《中国的使臣—卜弥格》(波)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张振辉译,大象出版社,2001 〈〈马礼逊—在华传教士的先驱〉〉(美)汤森,王振华译,大象出版社,2002 《利玛窦中国札记》广西师大2001 《丝绸之路》(法)布尔努瓦,耿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发现中国〉〉(法)维克布鲁斯,耿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张西平,东方出版社,2001 〈〈晚明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范明生,上海人民,1993 〈〈莱布尼兹和儒学〉〉(美)孟德卫,张学智译,江苏人民,1998 〈〈十八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欧的传播及其反应〉〉严建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朝鲜、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韩)郑判龙、李钟祥主编,中国社科,1995 〈〈中西文化交流先驱—马可波罗〉〉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编,商务,1995 〈〈早期西方传教士与北京〉〉余三乐,北京出版社,2001 〈〈马可波罗时代〉〉申友良,中国社科,2001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法)杜赫德编,(中)郑德弟等译,大象出版社,2001〈〈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适与会通〉〉沈定平,商务,2001 〈〈东方文学交流史〉〉孟昭毅,天津人民 〈〈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史彤彪,河北人民,1999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朱谦之,福建人民,1985

学术网站导航

学术网站导航 【专题研究】more 国学儒学佛学敦煌学藏学蒙古学突厥学满洲研究 欧亚研究丝绸之路研究摩尼教研究新疆研究吐火罗问题粟特研究彝族研究三星堆研究 甲骨文研究简帛研究易学研究道教研究诗经研究楚辞研究红楼梦研究李白研究 杜甫研究苏轼研究海外汉学文化研究古典学文艺复兴研究拜占庭研究农业起源研究 【综合网站】more 中国学术网 国学网欧亚学研究 中国学术论坛 学术批评网 象牙塔 北大中文论坛内亚和中国研究 中华文史网学说连线BBAW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学术交流网思想评论四季康乐 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库 智识学术网往复中华文化信息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Resource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汉籍电子文献 【历史学】 more 史学研究网 史学评论网国史网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 中国先秦史六朝网唐史网中国宋代历史研究 清史网近代中国研究评潮中国边疆在线 【考古学】more 中国文物保护学术交流网 【文学】 more 中国文学网 文化研究 中国诗歌网北京大学中古文学研究中心 中国古典文学灵石岛诗歌资料库

【艺术学】more 艺术博览中国石窟艺术网 【语言学】 more MIT Linguistics 语言学语言学光标语言学学术网站 Language Museum Studentisches Linguistik-Forum The Human-Languages Page 【经济学】 more 中国经济史论坛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前沿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 经济学茶馆 经济学俱乐部 经济学阶梯 西方经济学学习网站 中国经济网中国实验经济学网中评网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 【社会学】 more 中国社会学网 中国社会学 中国农村研究网全国艾滋病信息资源网 中国社区网中国城市网ANSSL-Web Sociological Research Online SocioSite Sociology Mega-Sites The SociWeb 【人类学】 more 人类学网站人类学在中国三苗网联盟人类学天地 中国纪录片网人类学天地在线中国民族学学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所 the Society for Medical Anthropology The Evolution Journal WCSU List: Anthropology Internet Resources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世界大会网媒体刊物中有关人类学研究的文章及报导 【民俗学】 more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中国民俗网中国民俗学会网CCTV-民俗频道 民间中国北京民俗博物馆中国民族文学网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 民间文学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 【哲学】more

浅谈对话海外汉学与传播中国文化.docx

浅谈对话海外汉学与传播中国文化海外汉学,作为国外学者研治中国文化的一门学问,因与中国国内的学术研究有着共通之研究对象,故可视为中外文化交通、中国文化海外传布的重要路径。国内学界对海外汉学的观瞩较早如莫东寅之《汉学发达史》,然系统与规模性的爬梳与研治则当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文献译介始,而后步入学术史梳理阶段,进而在坚守“本土意识”基础上初步尝试与海外汉学展开对话。但如何有效地进行对话,继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下推进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此无疑是当下海外汉学研究所亟须回应的问题。藉于此,本文尝试以刘若愚与费诺罗萨关于汉字的“二度邂逅”为个案,揭橥这一学案对于国内的汉学研究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某些启示。 一、二度邂逅的过程描述 刘若愚(JamesLiu,一九二六-一九八六),美国华裔学者,早年负笈海外,后寓留美国高校任教;欧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FranciscoFenollosa,一八五三-一九○八),美国本土汉学家、东方学者。二者同为二十世纪知名汉学家,但生命轨迹并无交叠,此处“二度邂逅”是指刘若愚对费诺罗萨文中所提出的关涉汉字的同一汉学观点先后两次态度迥异的评断。费诺罗萨长期旅居东瀛,在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以及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政Z经济学、哲学与英国文学。与此期间,亦致力于探究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并曾在日本汉学家森槐南(KainanMori)指导下研习汉语与汉诗,希冀为西方文学艺术寻得某些东方资源。正如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EzraPound)

所言,“他的头脑中总是充满了东西艺术之间异同的比较。对其而说,异国的东西总是颇有裨益。他盼望见到一个美国的文艺复兴”。①费诺罗萨通过对东方文艺差异性现象的观照,试图探寻一种诉诸于视觉的形象语言,抑或说是一种视觉诗,从而使得读者可以自由体验艺术家的独特匠心。在费诺罗萨观来,艺术需要的是综合思维,而非西方的分析性思维。综合性思维不需要抽象语言,而是需要一种包孕性的语言;一些富于趣味、意义隽永的语词,其中心充荷着丰富的意义,一如原子之核,爆发后向广袤无垠的的四周放射光辉。在费诺罗萨看来,西方的拼音文字由于受制于语法、逻辑等要素,故而过多地重于分析与抽象;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却包含有一个栩栩如生、可触可见的感性世界,本身即是一首天然的诗。于是在临终前不久,费氏写下了题为《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TheChineseWrittenCharacterasaMediumforPoetry)一文,对汉字的所谓“形象化”大加称道,指出“汉字的表记远不仅仅是任意的符号,其基础是记录自然运动的一种生动的速记图画(shorthandpicture)”②,自然是不断运动的,因此汉字呈现的是自然物体运动的图画。费氏进一步举例说,意为“说话”的表意字“言”,是“一张嘴”,有一个“二”字和一团火从中飞出;而意为“困难地生长”的表意字“芚”,是“一棵草带着盘曲的根”。尤其是,当我们从单纯的起始性的图画进到复合字时,这种存在于大自然和汉字中的动词品质,便更为引人注目,更加富于诗意。在这种复合中,两个事物叠加并不产生第三物,而是暗示两者之间一种根本性的关系。例如,意为“集

“国外汉学”研究概览

“国外汉学”研究概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日趋频繁,中国走向世界之势空前强盛,世界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世界,便成了历史的必然。而深切考察和研究中华文明播扬于世界各国的历史与现状,关于咱们来讲,更是迫切的需要。于是,在20世纪末的几年内,渐渐形成了所谓的“汉学热”,仅在1996年至1997年两年当中,这种热潮就已经初见眉目。 “汉学热”的显著标志,乃是专业力量的增强和专题著述数量的激增。在这之前,相关研究的译文和论文,多半散见于各类期刊、学报(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而在《国际汉学》(1995)以后,又有《汉学研究》、《世界汉学》、《法国汉学》等刊物或书系接踵问世。专业刊物的开办,有力地推动了“国外汉学”研究的进展。这两年间随着中西、中日、中韩、中俄双边关系研究的深化,还有一些研究高作和文集陆续出版。这些高作多半以交流史和学术史的形式显现,如严绍璗、中西进主编《日中文化交流史大系》(已出文学卷和思想卷,1996)、严绍璗著《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1996)、卫茂平著《中国对德国文学阻碍史述》(1996)、河北人民出版社编《国际汉学漫步》(1997)、刘海平主编《中美文化的互动与关联》 (1997)、吴芳思(Frances Wood)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洪允息中译本,1997)、黄鸣奋著《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1997)、周发源著《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1997)、郑判龙主编《韩国诗话研究》(1997)等等。据不完全统计,

总数当在20种以上。在半个世纪之前,老一代学者已有汉学高作,这时又见重印本,以补学术研究的空白,如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1997)。 在“汉学热”兴起之时,一些学者以为对“汉学”一词本身,就应该有个比较明确的熟悉。于是他们撰写文章,着重探讨它的内涵和性质,和反馈国外汉学研究信息的价值和意义。阎纯德为《汉学研究》创刊号作序时,强调国外汉学的特殊性、开放性、及其对交流两边文化建设的互补性。他指出,“前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说,事物只有运动才有生命。文化是流动的,流动能够开化文明,进展文明。中国文化能够流出去,带着自己的古老、沧桑和辉煌;还能够流回来,带着异样的风光。从中国流出的文化,汲取了异国文化的聪慧,形成既有中国文化的因子,又有外国文化思维的一种文化,这确实是汉学。汉学是以中国文化为原料,通过另一种文化精神的聪慧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化。因此,能够说汉学既是外国化了的中国文化,又是中国化了的外国文化;汉学,是中外文化融合的精魂。汉学能够与中国文化相近,也能够与中国文化相距很远,总之,它是一门相当独立的学问,是一个亟待投入人力进行研究与开拓的学科。”(《序〈汉学研究〉》)诸如此类的论述,对“国外汉学”研究的进展,无疑起到了必然的推动作用。 既然汉学是中外文化碰撞的产物,它便广涉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

国外汉学研究讲义

《国际汉学》讲义 绪论(教学时数2 学时) 一、汉学的定义 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问——汉学。 “汉学”这个名词,在学习其它课程的时候,也许曾经接触过。例如新人江藩有一部书,叫做《汉学师承记》。但是这个“汉学”不是我们要学习的“国际汉学”之“汉学”的意思。江藩还有一部书,名曰 《宋学渊源记》,今人将它与前者合在一起出版。实际上,江藩所谓“汉学”就是同“宋学”相对而言的,指继承汉代古文经学派的学风, 重考证而轻议论的朴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清代乾嘉学派之学。现在我们将要学习的“汉学” 来源于法文sinologie ,英文为“sinology[saina_]”, “汉学”显然是借中国故有的一个名词对这个词 的意译,但是,绝不能按中文原有的意思来理解这个名词。 那么,“汉学”应当如何理解呢?可以说,这是一个至今尚无一 致定义的名词。 首先从法文sinologie 和英文“sinology[saina_]”来看,其词根都 是“sino”,乃“支那”的音译,“支那”是古印度梵文对中国的称谓 (即指“秦”,英语译为“china”)。所以,英文用“sinology[saina_]” 指汉学家或汉学,即支那学家或支那学的意思。“日本学者曾用‘支 那学’译“sinology”,在语源上最为忠实。‘支那’这个梵文古字的 初义似乎有褒无贬。然而,‘支那’或‘支那人’在某些近代日本人

的使用中又添上了一层特别的含义(冯按,支那学在1945 年已被日 2 本政府禁止使用)。因此,‘支那学’也不是现代中国人所愿意接受的。”(刘正《图说汉学史之《余英时先生序》》。 既然“支那”是古印度梵语对中国的称谓,而近代日本军国主义 者给它加上了殖民色彩,所以现代中国人不大愿接受,何不将“sinology”翻译成“中国学”学呢?上世纪以来,国际上兴起了一股 研究中国的高潮,人们称之为“中国学”。但这个中国学与汉学又有 些不同。从语义上说,“中国学”的英文为“Chinese studies”,严格地 讲当翻译成“中国研究”,当然,有时候也使用“sinology”。从内容 上看,“中国学”主要是指在美国兴起的对当前中国问题的研究(详后)。因此,用“中国学”代替“汉学”似乎也不恰当。 与汉学密切相关的还有“华学”、“东方学”、“东洋学”等概念。 “华学”产生于俄罗斯,来源于“华夏”一词,它不仅包括了古典汉 学,还与俄罗斯的侵华政策相关,包括了中国西北史地之学、蒙学和藏学。“东方学”研究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是对东方包括印度、南亚、 西亚、中亚、东亚和中国的文化和文明的研究,那么汉学就是东方学的一部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萨义德的《东方学》所指东方学是一种狭义的“东方学”,主要指西方学者带着后殖民眼光对东方特别是阿 拉伯伊斯兰教国家的研究。东洋学在西方学者那里基本上等同于东方

汉学家论文数据库论文:试论国家图书馆之特色数字资源“国外汉学家数据库”

汉学家论文数据库论文:试论国家图书馆之特色数字资源 “国外汉学家数据库”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汉学的概念和国外汉学发展的历史,然后从汉学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汉学家的国籍和所处的年代、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等诸方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国外汉学家数据库的内容和特点。 〔关键词〕汉学;汉学家;中国学;数据库;传教士 introduction to the database of overseas sinologists of the featured resources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cheng binqin chen miaoyu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ion of si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history,and describes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base of overseas sinologists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in detail,including the historical status and function of sinologists,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database,and so on. 〔keywords〕sinololgy;sinologist;chines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