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太极拳的实战方法练习

太极拳的实战方法练习


太极拳的实战方法练习
太极拳的实战方法练习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文化之瑰宝,它“无极生太极,转阴阳分虚实”的学说,体现了既辩证相对又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将这思想及太极功夫运用到搏击之中,可使人身法协调,攻防动作转换自如,迅速有力,从而达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之功效。

一、什么是太极拳搏击

双方在激烈地对抗中,在保护自己的基础上,利用太极拳的理论及技击功能,充分调动人的体能和潜能,去攻打对方,并战而胜之的方法。这种搏击术称之为太极拳搏击。

二、太极拳搏击中的“三合”

太极拳搏击在演练和实战中要求“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1、“心与意合”

在搏击时,本心要静,思想要集中。以精神为主宰,把实战意识放在首位。人的意识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靠精神力量的作用,人们能克服很多困难,产生非凡的能量,干出超乎寻常的事情。太极拳搏击,就是利用意念活动,来调动人的潜在能力。实战搏击时,面前有人似无人,不论拳打、脚踢、膝攻,必须心领先,意透敌背。做到“人未动,意先动;步过人,身到位”。得机得势,出拳、出腿,利用我方最强之处,攻敌最弱之处。以小力胜大力,以合力胜散力,“四两拨千斤”,在技击中发挥无穷的威力。

2、“气与力合”

太极拳中的“呼吸”,是指搏击中人技体气势的“蓄发、开合、收放”。

太极拳的“呼吸”,与人的自然呼吸大不相同。它基于人的自然呼吸,又高于人的自然呼吸,人的自然呼吸受肺活量的限制,在吸气时不能呼气,呼气时不能吸气。太极拳的“呼吸”,是根据动作需要变化的,受人思想意识控制的被动运动。太极拳的“呼”,即周身气势放大,为周身之劲的发放所聚发的“发劲过程”,“吸”,即为周身气势的收小,为周身之劲的储存聚蓄的“蓄劲过程”。所谓“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合即是收,开即是放。

实战中,有了太极拳的“呼吸、开合”,肢体就能在不动大形的情况下,力量迸发,反复出击,攻打对方

3、“筋与骨合”

训练时,我们既要求脊柱和骨关切(如胯、膝、肩)节节松开,又要求虚实对准,处处合住,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要求下,转换内劲,由筋带动配合骨的活动。这样实战时才能做到全身节节贯串,身整而灵活,处处得机得势。

三、太极拳搏击实战时,筋、骨、肉在击打动作中的性能及作用

1、筋的柔韧性

筋的柔韧性是指我们在太极拳搏击击打动作中,筋的伸展能

力及弹性。它可以决定肌肉和关节韧带的伸展长度。

太极拳搏击中的对拉性和伸展性技术,可有意识地放松对抗肌,使之缓慢拉长,通过太极拳进行筋的慢张力拉长练习,可以使肌肉和关节韧带拉长到承受极限,提高肌肉的张驰和协调能力。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在竞技中避免损伤和疼痛。

2、骨的衔接与转换

人体二百零六块骨头都靠骨关节来连接,承担重量和进行活动,太极拳要求在搏击动作中,用意识来放松关节、拉长韧带,增强其弹性和灵活性,使动作达到“节节贯串”。在贯串的同时,须注意骨节要对准(不准则无力)。用骨节对准的方法,使脊柱关节锻炼得更为灵活稳固。并使骨与骨之间能够更好地分配重量,从而增强力量的耐久性。使我们在太极拳搏击实战中,身法不用大幅度的动作,就可以移形换位、立地生风,迅猛的出拳、出腿打击对手。

3、肌肉群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太极拳搏击中,全身肌肉群在意识指挥下能精确的、严密的、有组织、有规律的统一行动,具有协调性。我们在做击打动作时,各部位肌肉群有的紧张(收缩),有的放松(张驰)。有的做等胀收缩(动力性工作),有的做等长收缩(静力性工作),肌群具有高度的灵敏性。

实战时,这种协调性和灵敏性在太极拳搏击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的肌群,在不同的动作阶段中,用力的先后顺序要协调。

例如:右直拳第一阶段,后脚蹬地时,主要是膝关节伸肌、小腿三头肌和足肌肌群用力,前腿着地制动。随着躯干以纵轴向左前方扭转时,主要是靠腰腹肌和伸胯肌来完成。伸臂时,三角肌、三头肌最后用力,这样的先后用力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动作就不协调。

(2)协同肌与对抗肌的用力配合要灵敏与协调

在搏击动作的每一个阶段中,除了某组肌群主动积极外,还有一些辅助肌群协助收缩,这种主从配合要协调。当伸肌收缩时,基本对应的屈肌及对抗肌就应退让,或者放松,予以协调灵敏地配合,使动作轻松自然,富有节奏。反之,如果没有这种配合,就必然会使动作迟钝和僵硬,影响肌肉收缩效果。

(3)不同肌群的不同用力方式要协调

搏击时,在各个动作阶段中,大多数肌群都是克制性工作,但也有的肌群(例如出拳发力时,身体重心周围的肌群),在极短的瞬间,却主要做固定自身躯干的静力性工作。在这种不同的阶段中,不同肌群的不同用力方式应协调配合。如右腿出摆腿或边腿时,左侧必须固定起支撑作用。否则,转体就会过度,以致于自身躯干不稳,

出腿无力,甚至自身倒地。

由于太极拳搏击中,肌群在意识的指导下协调移位,可使自身平衡不致于受到各关节拉力所产生分力的破坏。并在节节贯串中,求得每一动作的合力点。这在太极拳中称“对称协调”或叫“气势团聚”。力学上说:一旦求得合力就可以代替无数分力;处处求得合力点,就能避免“气势散漫”,达到对称协调的要求。使所有攻防动作转换迅速、及时不露形,减少能量消耗,随时抓住对方的破绽,进行有效地进攻和防守。

四、太极拳搏击中力学原理的运用

任何武术最终都归结为发力于对手,战而胜之。太极拳作为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先进的优秀拳种,其发力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机械力学、流体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使人赞叹。

1、机械力学原理的运用

在太极拳搏击中,许多姿势和动作都是跟力学原理相吻合的。如击打时,我们的冲刺步就是利用了杠杆原理;摆拳就是利用轮轴的原理;而侧身则是利用了斜面的原理。太极拳搏击中处处体现了力学中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一个动作中,也可以同时运用以上力学原理。

我们出拳、出腿打击对方时,如能使力的作用线通过对方的重心,就能够很容易地把对方击退、击倒。在对方出拳、出腿打击我方时,我应尽量破坏他的着力点(力的作用点),使力的作用线达不到我重心,反被我利用彼之力来转换,反击对方,将其击倒。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太极拳搏击中,找到一个切入点(着力点),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是完全可信和可以实现的。

2、太极拳的实战方法练习
气血在人体的功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体是被气血充盈的,它存在于人体之内流动?#65308;偃缛说钠 蛔慊蛄鞫 怀 蚩捎跋焐 闹柿俊H 杷担骸巴饬方罟瞧ぃ 诹芬豢谄 保 褪侵竿ü て诹啡 纱锏狡 渥愫土鞒 鸬角可斫√宓淖饔谩?nbsp;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因盛它的容器而成形。当我们给容器施加压力时,液体就会在其中加速流动,并在压力最小的地立产生冲力。例如:一支注射器,我们给里面抽满水,用力推动针管,这时针管中的水受到推力,就会射的很远。又例如:一个球胆,我们给它装满水,让球胆嘴身下,水会顺着球胆嘴慢慢地往下流。但是,如果我们给球胆急速加力,球胆受到挤压,那么从球胆嘴喷射出来的水就会产生一股很强的力量。

气血在人体中,就和液体在容器中相同。在太极拳搏击中,我们利用流体力学的特性,用意识和体能来控制气血的流动,就能练得

:“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的内家功夫。

流体力学在太极拳搏击中怎么运用呢?下面举例说明:

例1:在击打中,我们出右拳时,根据太极拳阴阳虚实的关系,肯定左拳抽回,并向身体贴近,就像猛然关门一样,给体内一些挤压力,加上腿的蹬伸和制动,这样就使身体的躯干部分,像球胆那样受到挤压,而所出右拳的右臂,就像球胆嘴往出喷射水一样,将气血送至右拳,增加打击对手的力量。

例2:当对方打击我时,由于我重心和气血的转换,使对方击我不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挨上打不上”。例3:我们发右前冲拳击打对手时,后腿向前蹬伸,前腿制动,这就相当于针管推水,将气血从后腰过背脊至右臂达右拳出奇制胜。

将流体力学的特性,运用于太极拳搏击实战中,加上我们控制气血流动的能力,在竞技时,就能快速有效地击倒对方。

五、太极拳“阴、阳、虚、实”理论,在搏击中的应用。

1、在击打动作中的应用

“阴、阳”即“虚、实”。实即是阴,阳便是虚,虚便是阳。在搏击应用过程中,首先是自身的变化。如在击打动作发动前,我面向对手的前手、前腿为阳面是虚;而后手、后腿重心所在为阴,即实。搏击时,要使对方只能击打我之虚,而得不到我之实所在。如自身进攻时,可利用后腿重心所在,用力蹬地前伸,前腿由虚变实,支撑制动。同时,后胯向前扭转,把后腿蹬地所获得的反作用力,由腿传至腰。再加上腰胯的扭转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通过肩部,传至后手拳击打对方。

其次,是搏击双方的虚实变化:如对手攻击我左侧时,我可借来势之力,以左侧虚面为轴旋转,把力落到右侧。同时右腿蹬地,并将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传至后腰,通过背脊至右膀,出拳打击对方。再就是用腿击打时,和用拳一样:出右腿时,先将生心移至左腿,并用左腿蹬地的反作用力传至腰部到胯、过膝,用脚踢击对方。而对方踢我左腿时,我左腿重心下沉,并旋转蹬地,把反作用力传至右腿踢打对方。

2、太极拳搏击中的内功摔法

将太极拳“阴阳、虚实”之理论,应用到摔跤、柔道等竞技中,可增强中国武术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下面介绍几种内功摔法:

(1)当两人肢体接触的瞬间,借对方躯干的冲力,双手取下按之势。同时自身前腿由虚变实蹬地,利用反作用力,前胯和肩相对,突然向上、向后推,同时利用自己的虚腿(后腿)勾跘对方下部,使对方后仰跌倒。 4 太极拳的实战方法练习
(2)当对方冲力过大时,我出臂相架。同时,可侧身将力向我

身后引诱,以后腿脚前掌为圆心,脚后跟为半径旋转,向前移动45度,落实蹬地,利用蹬地的反作用力过腰到臂,使对方手臂往上的同时,我肩前转,相对前脚勾跘对方后小腿,形成折叠,使对方摔倒。

(3)如对方用力推我前身,可通过意念,让气血肌肉放松下沉,使彼之力向下,至我左脚面,同时,我左腿用力蹬地,右腿插入对方裆部,并以身体左侧和左腿为轴,向左向下旋转,使对方跌倒在我身前。

(4)如对方侧面攻来,我可出右臂向上隔挡,同时自身重心从右转至左蹬地,利用右腿(虚腿)勾跘对方前腿(实腿),使对方向侧前方倒地。

总之,在同对方搏击时,必须保证自身的虚实分明。要分清何处为虚?何处为实?自身处处有虚实。同时整个虚实之间要有联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全身各关切之间紧密相联,形成一个整体。不但前进、后退、出拳、出腿,发力击打时要有虚实,且所有动作均须节节贯串,虚实转换。转换时要不间断、不露形,劲由内换。这样才能体现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太极拳搏击之术。

六、太极拳中的“圆”

太极拳中的“圆”,指的是门轴劲。我站在门轴处(圆心),转动时幅度小;彼站门边处(半径),转动幅度大。这就好似圆规划弧,双方肢体接触后,通过圆心的旋转,更容易将对方摔倒在地。在太极拳的搏击中,没有固定的招数,而是随机应变、千变万化的,只有掌握了击打的动作要领和它的力学原理,才能提高我们的较技能力。

七、太极拳搏击中的体势

1、太极拳搏击中的“中正平衡”

太极拳习练时的身法中正,主要为“立身中正安郐,支撑八面”。处处不使身体各部分散漫、失中,要表现出中正大方,严正郐展,和顺的形象。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时,四脚动作不论如何转换,自头顶躯干到会阴,始终须形成一条垂直线(上下一条线)。凡是躯干前俯后仰,左歪右斜,都会失去重心平衡。在搏击实战中,躯干不能不有伸缩,重心也不可能不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战时,必须平衡地移动重心,使人体重心尽量接近两腿构成的支撑面中心。

实战时的移步换形,绝不可使身体重心超出支撑面。这样才能获得灵活而稳定的平衡。腿蹬地的力度保持平衡。出腿时的力度与支撑腿蹬地的作用力保持平衡一致。

2、太极拳搏击中的“含胸拔背”

何为“含胸”?心以上为胸。含胸时,锁骨保持平衡微向下沉,两肩尖微向前向下蜷扣,胸腔微向内合,合胸部放松即为“含胸”。何为“拔背”?正确的拔背姿势是意在解

除肩膀肌肉的紧张?#65308;怪 诩辜〉那R 拢 诮谒沙痢⒅笔 中樾槎宰剂郊绨蛑屑洌 怪 墙谒朴泄钠鹬 猓 郊缫 榛睿 豢傻屯罚 街 鞍伪场薄?nbsp;

太极拳搏击实战中,在击打动作开始时,上肢处于含胸拔背的状态,可以增强弹性作用。身体尽量蜷缩,下肢的胯、膝、足三部分关节再作甚强的屈曲,状如猫在捕鼠时扑出与跳起的行动。在出拳、出腿行动时,上肢处于含胸拔背的状态,可以减少上肢的转动惯量,便于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各关节的集中发力,更有利于各环节动量的传递与积累。尤其拳、腿在发力击打时,效果会更好。

前面所介绍的太极拳搏击之术,取自本人多年研练太极拳的内功体验。文中所总结的太极拳演练与实战中的一些练法、技法和心法,借鉴了太极拳各流派中,有造诣的拳师之经验及现代拳击、中国散手、中国式摔跤中的独特技法。因篇幅有限,只能粗浅的介绍太极拳搏击这一理论和实战经验。不到之处,恭请批评雅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