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生儿脐带结扎时间及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新生儿脐带结扎时间及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新生儿脐带结扎时间及方法的研究与进展生局部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严重的可引起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

者占66%-87.5%。因此,脐带结扎是新生儿护理的重中之重[1]。现将新生儿脐带结扎时间及

方法的研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脐带的生理结构及功能

脐带是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间的条索状结构。脐带内含一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的脐静

脉和两条管壁较小、管壁较厚的脐动脉。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来自胚外中胚层的胶样胚胎

结缔组织,称为华通胶,有保护脐血管的作用[2]。正常脐带的横断面直径约为11.5- 21.0 mm。脐带是供胎儿与母体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3]。

2 脐带结扎的时间

新生儿断脐的时间目前还存在争议,临床常规断脐是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及娩出

后30s内)。赵香芝〔4〕对536例新生儿进行观察,已了解断脐时间早晚对新生儿Apgar评

分五项指标的影响。将新生儿娩出至断脐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311例为1min钟以内完成断脐,B组225例为1min中以外完成断脐。其中,最短为6s,最长时间为4.8min。经研究对

比后发现在出生后1 m in内结扎脐带, 其出生后1 m in Apgar评分中皮肤颜色、呼吸两项指标

的评分均高于晚结扎者( P < 0.01)。而出生后较晚结扎脐带者( 即>1 m in), Apgar低评分( ≤7分), 即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加(P < 0.05)。张相方[5]选择374例剖宫产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1min 内将残留于新生儿端的脐带举起,从远端开始逆时针或顺时

针转动,使脐静脉内的残余血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 而对照组新生儿则行常规断脐,常规处理脐带残端。2 组新生儿出生后1h和24h 各取静脉血1 次查Hb 及红细胞压积( HCT) 。观察组

新生儿出生1h 和24hHb、HCT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1分钟内靠近胎盘断脐并将残余脐静脉血输入新生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Hb 水平。研究证明

新生儿1min内断脐既增加新生儿Hb 水平又不影响第三产程的管理和新生儿复苏。

3 脐带结扎的方式

3.1 丝线常规断脐法[6]:用75%乙醇消毒脐带根部周围,在距脐根0.5cm脐带处,用无菌丝线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上0.5~lcm处结扎第二道,在第二道结扎线上0.5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余血液,用0.5%碘伏消毒断面,断面待干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再用护脐带包扎。丝线

打结松紧不易掌握,特别是对于水肿的脐带结扎时,结扎过紧会引起脐带断裂,过松又易引起出血,脐带脱落时间7~10d,最长半个月,增加了感染机会。李妍[7]选用此方法对80例新生儿进

行脐带结扎时发生了残端出血6例,残端炎症7例,滑脱6例。王银环[8]对100例新生儿研

究发现使用此方法脐带结扎脱脐天数分别为3-4天8例,5-6天24例,7-8天36例,9-10天20例,>10天12例。发生感染11例,脐出血3例,脐息肉4例,其他并发症1例。目前

临床已很少使用此方法,仅在临床研究中作对照试验使用。

3.2 气门芯断脐法:在新生儿出生给予触觉刺激后用0.5% 碘伏消毒脐带及脐周,将宽

3mm、直径2mm带有丝线作牵引线的双气门芯环套在止血钳上, 在距离脐轮0.5cm 左右处夹

住脐带, 用剪刀在止血钳上0.5cm 处剪断脐带, 拉住丝线牵引气门芯使之套在脐带与皮肤交接

处(脐根部, 勿结扎皮肤), 挤去残脐内余血, 用0.5%碘伏消毒脐带断面, 待脐带断面干后, 用一块

无菌纱布覆盖残脐并用绷带卷缠绕腹部包扎固定〔9〕。当气门芯套扎在距脐根部0. 5 cm-1. 0 cm 时, 脐带根部与气门芯之间有脐静脉、脐动脉血液残留, 容易形成小血肿, 血肿机化吸收时

间较长, 滲液较多, 容易发生新生儿脐炎〔10〕。王银环[8]对100例新生儿研究发现使用此方

法脐带结扎脱脐天数分别为3-4天14例,5-6天30例,7-8天32例,9-10天18例,>10天

6例。发生感染9例,脐出血1例,脐息肉1例,其他并发症0例。气门芯结扎脐带血管可

能因未完全阻断血流而发生渗血,并且常导致气门芯以下脐部淤血,延长残端干燥时间,增

加感染机会;但气门芯体积小,对新生儿脐周皮肤不会造成刺激,且成本低,所以其对细小、

脆嫩的脐带结扎有优势〔11〕。气门芯取材方便, 医疗成本低, 但消毒灭菌过程可破坏气门芯

的弹性和完整性〔12〕。吴玲芳〔13〕在助产士使用此方法对500例研究发现。血液或胶质

液外溅12例发生率2.4%,<20秒132例,<60秒243例,>60秒125例。此方法断脐时

操作耗时长、遇水肿脐带,横断面粗大、含胶质丰富的脐带。要将气门芯套进脐带花费时间长,如用力不当会将气门芯或脐带拉断,增加了操作难度。受气门芯弹力的作用和套入时摩

擦脐部残段易使血液及胶质液外溅。剪断脐带过程中经常由于新生儿哭闹及四肢活动,增加

了损伤新生儿的危险。

3.3脐带夹结扎法: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用碘伏消毒新生儿脐带根部和脐周皮肤,距脐0.5 cm处用脐带夹结扎脐带,在距脐带夹外侧缘约0.5 cm 处剪断脐带,挤净脐带残端余血,2%碘酒消毒残端待干燥,脐带夹下方用纱布环绕保护脐周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次日取

下敷料暴露脐部,24~36 h 后取下脐带夹,每日两次用75%酒精消毒〔14〕。目前已有很多

医院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15〕,新生儿出生后,将一次性脐带夹的白色夹子面对婴儿方向,在距婴儿脐轮0.5cm处,将脐带置于夹子内侧,拇指推动活塞顶部,将椎杆推到底部,夹子安全扣在婴儿脐带上的同时已断脐。断面立即给予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直接

暴露。于24~48小时后撤下脐带夹,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尿液或粪便污染脐部

造成感染。刘海林〔16〕对脐带夹断脐后300例新生儿脐部消毒护研究发现,每天洗完澡后

用数根蘸有0. 5%碘伏的棉签旋转消毒新生儿脐带根部, 脐带夹上缘、下缘及脐周皮肤, 直到棉签无分泌物为止, 并暴露脐带残端。教会家长正确包裹尿布。发生轻度感染5例,未感染295例,未感染发生率98%。吴玲芳〔13〕在助产士使用此方法对500例研究发现。血液或胶

质液外溅0例发生率0%,据统计脐带结扎时间<20秒306例,<60秒188例,>60秒6例。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提高了助产士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脐血管血液及胶质液外溅导致

助产士发生感染的危险。陈小映〔14〕分别对气门芯和脐带夹脱落时间进行了比较,两组分

别为300人,气门芯组脱落时间3-4天为10人,5-7天为100人,7-14天为145人,大于14天为45人;脐带夹组脱落时间3-4天为50人,5-7天为200人,7-14天为46人,大于14天

为4人。经K ruskal-W allis检验,两组脐带的脱落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若以脐带脱

落时间以7天为分界计算,脐带夹组<7d脱落率高于气门芯组(P<0.05)。使用一次性脐

带剪断器的优点是操作时间短, 使用方便简单, 集传统的夹紧、切断和结扎于一步完成, 不易伤及新生儿, 特别对脐带粗大( 直径> 2. 5 cm )、水肿者操作起来更显优势,这种断脐方法不受脐带性质的影响。使用脐带夹还具有减少器械使用的优点, 不再需要钳与剪, 而且切断脐带时防止

血液溅出造成血源性感染, 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使用脐带夹脐带[17]残端夹闭

牢靠, 能有效防止细菌的侵入。但是,不足的是,采用脐带夹结断脐带时,不能很好掌握脐

带夹与根部距离,若结扎部位距离根部较远时因无法调节而导致脐带残端出血。而且,一次

性脐带夹价格较昂贵。

4小结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目标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降低感染率和自然脱落率。出生后应尽早结扎脐带( < 1 m in) 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 在新生儿娩出至结扎脐带

以1 m in以内完成较好, 尤其在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或疑有胎儿窘迫者更应在出生后最短时

间内结扎脐带为妥, 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新生儿脐带结扎经历了丝线常规断脐法、气门芯断脐法、脐带夹结扎法,目前丝线常规断脐法已基本淘汰。气门芯断脐法和脐带夹结扎法广

泛的用于临床,但两种方法各有长处和适用人群,出血和感染率上面尚有欠缺,无统一的规

范的护理常规,因此,需制定统一的操作步骤、流程,严格的护理常规,探索出一种更好的

方法。降低不良反应,促进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钱玲.两种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38.

[2]赵群,陈金宝,潘颖丽.妇产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5.

[3]黎英,赖爱连,郭珍.脐带夹处理水肿脐带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19.

[4] 赵香枝 ,尹保民, 邹俊婷.断脐时间与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的关系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086.

[5] 张相芳.剖宫产新生儿断脐方法与血红蛋白相关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B),96.

[6] 李文苓,高雅慧,于泉.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方法探讨[J].中外医疗,2011,03,

[7] 李妍,薛月清,岑永平,等.新生儿三种脐带结扎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7),2861.

[8] 王银环.5 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2,2(14),210.

[9] 胡云霞, 李宾. 两种脐带结扎方法处理新生儿残脐的效果研究[J].Journa l ofM ed ica 2011,32 ( 8) ,203.

[10] 董健园.新生儿断脐的改良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2),3243.

[11] 黄益新.气门芯套扎断脐与脐带夹断脐在新生儿脐带处理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

床医学,2012,19(2),179.

[12] 叶明.脐带夹和气门芯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A),74.

[13] 吴玲芳.助产士在使用不同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的比较和体会[J].医学信息,2011,8,4142.

[14] 陈晓映,全小珍,张爱金,等.应用脐带夹结扎新生儿脐带临床效果观察[J].温州

医学院学报,2010,40,

[15] 潘君,顾祖文,周海英.2种不同断脐方法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10,71.

[16] 刘海宁, 邵广美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后两种消毒方式的护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

杂志,2008,8(29),7109.

[17] 顾祖文, 潘君, 周海英.不同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上海护理,2010,10(5),57.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脐部是新生儿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连接了新生儿的身体和外界,新 生儿刚出生不就,脐带断端尚未愈合完善,就成为了开放式创口,通过这一介质,很多病菌和微生物都会进入到新生儿的体内,同时新生儿免疫能力比较差,一旦 体内进入了病菌和微生物,就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对新生儿的生长发 育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新生儿的脐部就需要开展有效 的护理措施,本文就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研究进展 引言: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中,脐带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新生儿极 易受到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脐部感染,一旦发生脐部感染就会出现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脓性分泌物以及异味等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没有 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细菌就可能会经脐部入侵到患儿的血液循环,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其他疾病。因此在临床中做好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 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1.脐带结扎的时间和方式 1.脐带结扎的时间在临床中,对新生儿进行脐带结扎的时间是有 标准和规定的,脐带结扎必须在新生儿脱离母体后的两分钟或三分 钟左右完成,在完成脐带结扎过程后,新生儿的脐带会在未来的七 天左右逐渐的失去供血逐渐的干枯并脱落[1]。而脐带残端也会在干枯后逐渐的 愈合,这一期间,胶质分泌物减少,而这也会导致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从而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如 没有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岂不感染就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脐炎,严重甚至还会导致败血症的出现,威胁到 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2.脐带结扎的方式在脐带结扎时,分别会用到脐带夹、棉线和气 门芯等医疗用品,在结扎时,将距离脐根0.5cm处进行结扎操作, 然后等待脐带自然脱水后脱落。 2.脐带的护理方式 2.1传统护理法这一护理措施是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方法, 主要会用到纱布和绷带等医疗用品来包扎新生儿的脐部,虽然可以短暂的起到包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 标签: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结扎;二次剪脐;原因;护理 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2],死亡率达18.06%[3]。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降低新生儿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国内护理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1.1 产前因素在子宫内已感染,脐带水肿、糜烂,出生后未做预防感染治疗措施。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细菌感染发生脐炎[4]。 1.2 产时因素产时并发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均有利于细菌上行污染羊水而致脐带污染;分娩过程消毒不严、断脐器污染、脐残端接触消毒不彻底的手或敷料,是致脐部感染的重要因素;脐带结扎位置太高(结扎部位距脐根部0.5~1.0 cm),不能直接结扎脐根处血管,使结扎处与脐根之间较长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故坏死晚。脐带长时间游离,使脐窝潮湿分泌物增多,引起细菌繁殖。如果脐带粗大,结扎位置过高,接扎下方容易出现血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产后因素产后脐部护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新生儿父母对脐部护理知识缺乏,或对脐部卫生保健认识不够,不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不合要求,脐部皮肤常被尿液、粪便污染,延缓了脐部创面的愈合;而粪便污染又增加了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机会。新生儿沐浴时,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沐浴后仅对脐部表面做了消毒处理,忽视了脐窝底部的消毒,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脐周红肿感染;另外,带菌的护理者及照顾者,对新生儿传播细菌也是致脐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环境、卫生因素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定植率在新生儿为50%~69%,也有达89%的;定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自于新生儿周围环境,包括空气、日用品、医护人员、产妇等。如果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没有彻底执行清洁、消毒、监测制度,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没有严格洗手,就会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机会。另有研究提示:在妇幼保健网络健全的城市中心地区,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相对较低,且主要来自于医院获得性感染;而在经济状况较落后的农村、郊区,新生儿脐部感染率较高。

新生儿脐带再次结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

新生儿脐带再次结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目的:分析新生儿脐带再次结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 取了两年内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累计共5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8例。对照组在娩出后给予传统方式结扎脐带,即气门芯式,然后对脐部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上述结扎基础上,待新生儿娩出24~38 h 后,在原来结扎处再次进行结扎剪去脐带残端。结果:观察组脐残端出血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脐带干燥时间小于48 h和脱落时间小于7 d例数多于对照组,脐部感染以及血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P<0.01),两组肉芽肿的发生水平相当(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脐带的处理,在气门芯结扎法基础上进行再次结扎可以促使脐带干燥、脱落,而且脐部并发症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说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ligation again for neonatal umbilical in the neonatal umbilical care.Method:536 cases of newborn were selected in two years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two groups,and each group was 268 cases.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umbilical cord after delivery of the traditional handling of lig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ut off the umbilical cord and given the ligation again after newborn borned 24-38 h.Result:The umbilical cord stump bleeding ag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ate of umbilical cord drying time in 48 h and off time in 7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umbilical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hematom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i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Granulomas occurring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equivalent calculated (P>0.05).Conclusion:For newborn umbilical cord on the basis of the valve core ligation gives the ligation again,not only can promote its umbilical cord ligation again dried off,but also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umbilical complications,the method is feasible. [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stump;Newborn;Care;Valve core ligation 胎儿与母体的营养和氧气交换过程中,脐带发挥了关键作用。胎儿娩出后需做断脐处理,如处理不当,可引起脐带出血、残脐血肿、脐带脱落时间延长或脐部感染等[1]。临床研究发现,新生儿败血症中有60%以上是由于脐部感染所导致[2]。以往常用气门芯进行新生儿脐带结扎,但由于该方法是让脐带自行脱落,正是此原因导致残端感染可能性增高。现在对其方法进行改良,在传统的气门芯结扎法基础上,在首次结扎后1~2 d基础上再次结扎,发现脐部脱落时间缩短,而且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脐带结扎时间及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新生儿脐带结扎时间及方法的研究与进展生局部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严重的可引起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 者占66%-87.5%。因此,脐带结扎是新生儿护理的重中之重[1]。现将新生儿脐带结扎时间及 方法的研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脐带的生理结构及功能 脐带是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间的条索状结构。脐带内含一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的脐静 脉和两条管壁较小、管壁较厚的脐动脉。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来自胚外中胚层的胶样胚胎 结缔组织,称为华通胶,有保护脐血管的作用[2]。正常脐带的横断面直径约为11.5- 21.0 mm。脐带是供胎儿与母体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3]。 2 脐带结扎的时间 新生儿断脐的时间目前还存在争议,临床常规断脐是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及娩出 后30s内)。赵香芝〔4〕对536例新生儿进行观察,已了解断脐时间早晚对新生儿Apgar评 分五项指标的影响。将新生儿娩出至断脐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311例为1min钟以内完成断脐,B组225例为1min中以外完成断脐。其中,最短为6s,最长时间为4.8min。经研究对 比后发现在出生后1 m in内结扎脐带, 其出生后1 m in Apgar评分中皮肤颜色、呼吸两项指标 的评分均高于晚结扎者( P < 0.01)。而出生后较晚结扎脐带者( 即>1 m in), Apgar低评分( ≤7分), 即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加(P < 0.05)。张相方[5]选择374例剖宫产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1min 内将残留于新生儿端的脐带举起,从远端开始逆时针或顺时 针转动,使脐静脉内的残余血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 而对照组新生儿则行常规断脐,常规处理脐带残端。2 组新生儿出生后1h和24h 各取静脉血1 次查Hb 及红细胞压积( HCT) 。观察组 新生儿出生1h 和24hHb、HCT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1分钟内靠近胎盘断脐并将残余脐静脉血输入新生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Hb 水平。研究证明 新生儿1min内断脐既增加新生儿Hb 水平又不影响第三产程的管理和新生儿复苏。 3 脐带结扎的方式 3.1 丝线常规断脐法[6]:用75%乙醇消毒脐带根部周围,在距脐根0.5cm脐带处,用无菌丝线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上0.5~lcm处结扎第二道,在第二道结扎线上0.5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余血液,用0.5%碘伏消毒断面,断面待干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再用护脐带包扎。丝线 打结松紧不易掌握,特别是对于水肿的脐带结扎时,结扎过紧会引起脐带断裂,过松又易引起出血,脐带脱落时间7~10d,最长半个月,增加了感染机会。李妍[7]选用此方法对80例新生儿进 行脐带结扎时发生了残端出血6例,残端炎症7例,滑脱6例。王银环[8]对100例新生儿研 究发现使用此方法脐带结扎脱脐天数分别为3-4天8例,5-6天24例,7-8天36例,9-10天20例,>10天12例。发生感染11例,脐出血3例,脐息肉4例,其他并发症1例。目前 临床已很少使用此方法,仅在临床研究中作对照试验使用。 3.2 气门芯断脐法:在新生儿出生给予触觉刺激后用0.5% 碘伏消毒脐带及脐周,将宽 3mm、直径2mm带有丝线作牵引线的双气门芯环套在止血钳上, 在距离脐轮0.5cm 左右处夹 住脐带, 用剪刀在止血钳上0.5cm 处剪断脐带, 拉住丝线牵引气门芯使之套在脐带与皮肤交接 处(脐根部, 勿结扎皮肤), 挤去残脐内余血, 用0.5%碘伏消毒脐带断面, 待脐带断面干后, 用一块 无菌纱布覆盖残脐并用绷带卷缠绕腹部包扎固定〔9〕。当气门芯套扎在距脐根部0. 5 cm-1. 0 cm 时, 脐带根部与气门芯之间有脐静脉、脐动脉血液残留, 容易形成小血肿, 血肿机化吸收时 间较长, 滲液较多, 容易发生新生儿脐炎〔10〕。王银环[8]对100例新生儿研究发现使用此方 法脐带结扎脱脐天数分别为3-4天14例,5-6天30例,7-8天32例,9-10天18例,>10天 6例。发生感染9例,脐出血1例,脐息肉1例,其他并发症0例。气门芯结扎脐带血管可 能因未完全阻断血流而发生渗血,并且常导致气门芯以下脐部淤血,延长残端干燥时间,增 加感染机会;但气门芯体积小,对新生儿脐周皮肤不会造成刺激,且成本低,所以其对细小、

论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及护理进展 (2)

论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及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最佳方法及技巧。方法:将20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情况,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情况,第15至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残脐血肿及脐带扎断的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至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和残脐血肿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脐带扎断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利于残脐干燥和脐窝愈合,避免修剪残脐出血及残脐血肿,只要注意操作技巧,方法简单,使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标签:新生儿;脐带结扎;护理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当胎儿娩出母体的一刻,脐带就成了一个废弃物。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感染易发生于产后前3d,感染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14%,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杆菌,各占12.93%,感染表现为: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有异味,进一步发展可致腹壁蜂窝组织炎,感染还可沿脐静脉进入血流,导致门静脉炎、门静脉栓塞,亦可向邻近腹膜扩散而引起腹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拒乳,严重者导致新生儿黄疸直至败血症的发生[1]。因此做好新生儿脐部结扎与护理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也一直在研究、探索更好的脐部结扎方法,现将脐部结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由同1名护士结扎脐带的新生儿共200例,根据分娩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所有新生儿健康无异常,胎龄30+2~40+3周,平均孕38周,新生儿体质量2000~4000g,平均体质量3120g;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25岁。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胎儿娩出后先用2把止血钳在距脐根15~20cm 处夹住脐带,并从2把止血钳中初步断脐,用1把套有2个带尾线气门芯(每个气门芯宽约3mm)的止血钳在距脐根部1mm处以不夹住脐根周围皮肤为宜,轻轻地扣上止血钳的1个扣以防夹断脐带,用剪刀在止血钳外上0.8~1cm处剪断脐带,用纱布挤尽残端血后,将纱布包绕在脐根周围保护皮肤,用10%浓碘充分消毒残脐断面,左手固定止血钳,右手轻轻牵拉气门芯的尾线,使气门芯越过脐

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

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引言 新生儿期是生命的起点,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血红蛋白水平和黄疸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它们能够反映出新生儿的整 体健康状况。而断脐时间作为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处理环节,对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及黄 疸水平可能会产生影响。本文将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为临 床医生和家长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一、断脐时间的意义和方法 断脐术是指将新生儿脐带结扎和切断的过程,它是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处理过程。 断脐术的目的是预防新生儿感染和出血,保障新生儿在出生后能够安全健康地成长。断脐 时间也被认为是新生儿健康的第一步,同时也可能会对新生儿的一些生理指标产生影响。 断脐时间的选择和方法是由医生在产房中进行的。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早剪 后系,一种是晚剪后系。早剪后系是指出生后立即将脐带结扎和切断,而晚剪后系是指在 新生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再进行脐带结扎和切断。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在具体操作时医生 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因素 2.1 血红蛋白的意义 新生儿期的血红蛋白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能够反映新生儿的贫血程度。贫 血严重的新生儿通常会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也容易引发其他多种疾病。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的维持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2.2 黄疸的意义 黄疸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会出现轻度 黄疸。若黄疸过重,可能会导致脑损伤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和治疗也 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及黄疸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出生时的状态、 营养状况等。断脐时间可能也会对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及黄疸水平产生影响,这也是本文所 要讨论的重点内容。 3.1 早剪后系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围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与新生儿健康密切相关。若脐部护理不当,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为提高临床新生儿护理质量,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最佳方法,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及保障患儿健康安全,结合相关文献,现将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 系统综述 脐带是母体和胎儿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其中分布有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血管间由胶样胚胎结缔组织相连,该结缔组织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失去水分,脐带自然脱落并愈合收缩成为脐部。若脐部护理不当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临床研究发现,新生儿败血症中有60%以上是由于脐部感染所导致[1]。因此进行科学的脐部护理,对新生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儿脐部护理包括:断脐时间、断脐方法、日常护理等,现结合相关文献将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 断脐时间 断脐包括早断脐和延迟断脐两种观点。早断脐指新生儿在出生后15s内断脐,有研究表明过早断脐会使新生儿血容量减少,导致呼吸困难、贫血等发生;过早结扎脐带会导致血液聚集在胎盘中,加之残留脐带的少量血液致使胎盘剥离困难,给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大多数学者提倡延迟断脐。WHO建议:新生儿在娩出1min后或脐带停止搏动后进行断脐;相关研究显示:延迟断脐能增加新生儿血容量,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不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不会增加产妇出血及延长第三产程;不会增高颅内出血发生率;不会增加HBsAg阳性产妇HBV母婴传播风险。[2-5] 1. 断脐方法

目前,临床脐带断脐通常采用气门芯断脐法,这样脐带脱落时间短,无残端出血及感染现象,安全可靠[6]。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1~2 min, 用75%乙醇消毒脐周, 用气门芯在消毒处理的脐部 0.1cm处结扎,再于结扎0.5 cm处剪断脐带,采用0.5%碘伏对剪断部位消毒,取消二次断脐方法,有助于脐部干燥脱落,有效避免脐炎发生[7-8]。 3.脐带日常护理 3.1断脐消毒方法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娩出断脐后,用20%高锰酸钾液消毒脐部[9]。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可放出新生态的氧,具有较强消毒防腐作用,同时放出二氧化锰和蛋白质结合产生收敛作用,从而使脐带干燥[10]。有研究[11]表明:可用75%乙醇消毒脐部,其挥发性强,是临床普遍使用的中效消毒剂。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脐部消毒应联合使用消毒剂,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脐部,再用0.5%活力碘消毒;过氧化氢对脐带有氧化作用,消毒脐带后能使脐带表面很快被氧化,脐带变得干瘪,动静脉断端受到挤压,血管很快闭合,不利细菌生长繁殖;0.5%活力碘能杀死细菌、芽抱、真菌、病毒等病原菌[12]。目前,暂无统一脐部消毒剂标准,还需要临床进行大量的研究。 3.2脐带残端的护理 目前,脐带残端通常采用自然暴露法。在产房结扎脐带后开始暴露脐部,便于观察、简化脐带护理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且节省敷料,缩短脐带脱落时间[13]。新生儿脐部暴露法能促进脐带残端愈合和脱落,减少脐部感染的出现,提高家属满意度[14]。 1. 健康宣教 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应鼓励家长参与新生儿脐部护理过程;指导其掌握脐部护理的正确操作,不强行扯断未脱落脐带;注意手卫生,衣物柔软、干净、勤洗勤换;避免使用脐带圈包扎;避免脐部被纸尿裤遮盖,跟男孩换尿不湿应将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进展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进展 一、引言 新生儿脐部护理在婴儿出生后非常重要。它涉及到预防和控制感染和疾病的传播。由于新生儿在抵抗细菌和病毒的能力较弱,他们需要依靠护理者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本文将介绍新生儿脐部护理的进展以及针对各种情况下的脐部护理的最佳实践。 二、新生儿脐带的解离 脐带是新生儿和母体之间的连接和婴儿在子宫内时的主要形成方式之一,也是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基础。通常情况下,脐带解离时间为出生后7-14天之间。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1. 脐带处有明显的潮红,肿胀,分泌物多且异味严重。 2. 新生儿在解离后2周以上仍然有明显的脐带残端,残端周围红肿疼痛。 3. 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 4. 脐带处有流脓或出血。 三、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最佳实践 1. 保持干燥:脐部护理的关键在于保持其干燥。避免使用沾水的湿布或溶液,并确保每次更换尿布时擦干脐部。 2. 不要使用抗菌药剂:许多人认为新生儿的脐带是脏的,应该使用抗菌药剂来清洁。但是,抗菌药物只针对细菌而非细菌的外壳和真菌等病毒,因此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3. 每次更换尿布时清洁:更换尿布时进行清洁可以帮助防止感染。对脐带周围进行清洁,除去任何污垢和皮肤细胞。 4. 防止摩擦:尽可能避免让新生儿的尿布磨擦到脐部。应该将尿布的位置放在脐部以下,以避免磨擦。 5.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护理婴儿脐部之前,应先洗手。虽然婴儿可能不能够清楚地表达信息,但他们的身体语言往往会告诉您是否需要进行清洁或更换尿布。

四、针对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脐部护理 1. 婴儿早产或体重不足:早产婴儿或体重不足婴儿出生时,脐带可能比其他婴儿的脐带薄。这种情况下应更为谨慎,避免在脐带周围施加过多的压力。 2. 脐疝:脐疝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脐部周围形成一个突出的囊肿。这种情况下,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在囊肿周围施加过多的压力。 3. 彩超多发出肝胆疾病:如果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彩超显示肝胆疾病,护士应特别小心地处理脐部。 五、总结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进展极大地提高了婴儿的健康和生存率。对于新生儿护理者来说,通过了解针对不同情况的最佳实践,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使脐带代谢解离更加快捷,进而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和疾病的传播。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现状综述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现状综述 【摘要】随着越开越多的医疗护理循证依据,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脐带护理 措施及理念正在不断更新。延迟断脐对新生儿的预后更好。出生时的使用脐带夹 在距离脐跟部0.5cm进行脐带结扎,且结扎后采用自然干燥法更有利于避免脐带 感染,促进脐带更早脱落。工作坊模式的健康宣教,能让产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知识。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护理;结扎技术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母体的纽带,胎儿出生后进行脐带结扎并断脐,此时的脐 带呈开放性的,病原菌群极易入侵并引发局部感染。脐部感染是新生儿感染的危 险因素[1],也是最常见症状之一,所以产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也包括新生儿的 脐带护理。临床上的脐带护理形式多样化,在出生时脐带结扎、日常护理方法以 及出院后的宣教护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的脐带护理质量,全面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临床新生儿的脐带护 理开展进行综述。 1 出生时脐带结扎技术的改进 1.1脐带结扎的时间关于脐带夹持的时间有所不同,早期或即时脐带夹持通 常在出生后60s内完成,而晚期或者延迟脐带夹持则在出生后1分钟以上或者脐 带搏动停止进行。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则提倡在等待1-3分钟脐带搏动消失后 再进行断脐[2]。张宏玉等人做了新的研究,在胎盘娩出后不钳夹脐带等待搏动消 失后剪断脐带可以有效保护新生儿的健康[3]。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临床上的早断 脐并没有使新生儿获利,反而增加了贫血等疾病的感染风险,相较于早断脐,晚 断脐不但可以预防新生儿贫血还有利于良好的妊娠结局[4],也能有效提高胎儿血 红蛋白以及血清铁蛋白的含量[5]。也有研究显示新生儿延迟断脐的时间不但对于 足月儿而且对早产儿都能明显增加血流量以及铁的储备[6]。因此晚断脐对于新生 儿利大于弊,而且有利于减少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也并不会因此造成新生儿红细

气门芯与脐带夹结扎新生儿脐带后残端暴露临床效果比较

气门芯与脐带夹结扎新生儿脐带后残端暴露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气门芯与脐带夹结扎新生儿脐带后残端包扎与暴露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气门芯组暴露100例,脐带夹组暴露100例,比较两组脐带干洁、脐带残端渗血发生率、新生儿脐炎、脱落时间的情况。结果:脐带夹暴露组的脐带干洁、脱落时间明显短于气门芯组(P<0.05),脐炎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脐带夹暴露组脐部渗血的发生率与气门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脐带夹结扎脐带后暴露脐带残端能更有效地促进脐部干洁、愈合,避免残脐渗血,无新生儿脐部感染。标签:新生儿脐带夹气门芯套扎暴露 目前,临床上处理新生儿脐带的方法较多,有脐带夹、气门芯、血管钳、线扎等,我院多年来一直用气门芯结扎脐带并包裹脐带残端,应用过程中发现存在脐带残端干燥时间长、脱落时间长等问题。2016年3月2日至4月2日期间,我科采用脐带夹结扎脐带暴露残端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3月2日至4月2日在我院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脐带夹暴露组100例,气门芯暴露组100例。出生体重2500~4500g,孕龄37~41周,Apare评分>8分。两组在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喂养方式、Apare 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气门芯暴露法气门芯套扎法在新生儿娩出后先用两把血管钳夹住脐带,两钳相隔2~3cm,在中间剪断。先用75%的酒精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将套上气门芯的血管钳在离脐带根部0.5cm处夹住,一手握住血管钳,一手拉气门芯的丝线向下套,在离脐带根部0.5cm处结扎固定[1],手法要亲柔,再用2%碘酊消毒脐带断面,消毒后脐带残端暴露,尿不湿不遮盖脐带残端。 1.2.2 脐带夹暴露法断脐方法用两把血管钳夹住脐带,两钳相隔2~3cm,在中间剪断。先用75%的酒精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直接用脐带夹在脐带根部 0.5cm处夹住剪断,2%碘酊消毒后脐带残端暴露,尿不湿不遮盖脐带残端。 1.2.3 观察指标气门芯组和脐带夹组均满48小时后取脐圈及脐带夹后脐带有无渗血、干洁及脱落、脐部有无感染。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022早产儿及足月儿的脐带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2022早产儿及足月儿的脐带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脐带管理及结扎时限一直是产科存在争议的议题。恰当的脐带处理有助于新生儿肺泡扩张,增加新生儿的血容量、氧合、血压和血红蛋白量,同时可以降低缺血的风险[1-2 J o研究已经证实,在单胎早产儿中实施延迟脐带结扎可以降低包括脑室内出血在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3-4 L延迟脐带结扎(deferred cord clamping , DCC)意为结扎脐带前等待脐血自然流入新生儿血液循环,而脐带挤压(umbilical cord milking , UMC )意为用机械性挤压的方式将脐血挤入新生儿血液循环[3 J O 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GC )基于现有的研究证据发布了《早产儿及足月儿的脐带管理指南》(2022年版)[5 ],旨在为分娩时提出更为科学的脐带处理方法,进一步改善新生儿预后。现解读如下。 L延迟脐带结扎方案 1.1单胎早产儿建议延迟脐带结扎60 ~ 120s ,条件受限时尽量达到 30s o 解读:研究报道延迟脐带结扎可将早产儿的死亡率降低约30% ,可显著降低包括脑室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 ,6]; 还可显著提升平均动脉压、血容量、红细胞压积,降低输血、正压通气和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3-4,7 ]o延迟脐带结扎的益处不仅体现在新生儿

期,而且还延续至婴幼儿期。2021年Robledo等[8 ]报道了一项包括7 个国家、25家医疗机构的随机临床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极早期早产儿(<28周)延迟脐带结扎至少60s ,可使2岁时的死亡或严重残疾的相对风险降低17% ,主要体现在死亡率降低了30%β另一项研究显示,早期早产儿(<32周)延迟脐带结扎超过120s ,还可降低2岁时不良神经发育的风险[9 ]0然而关于早产儿中实施延迟脐带结扎的最佳时限仍不明确,大多数研究执行时限不低于60s[ 3-4 ],有些甚至持续到180s[ 10 ]0 一项小样本研究显示,新生儿情况稳定时延迟脐带结扎可持续4min甚至更长时间,但许多结局指标与执行30 ~ 60s组无显著差异;相反,较长时间反而会使脐血PH值降低[11 ],增加体温下降风险(48.5% )和需要蓝光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风险(94.6% )[12]0因此,单胎早产儿推荐延迟脐带结扎60 ~ 120s较为合理;条件受限时尽量延迟30s也较立即结扎脐带有明显益处。 1.2单胎足月儿建议延迟脐带结扎60s o 解读:有关足月儿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延迟脐带结扎60s组或180s组的贫血风险显著低于15s组;而延迟180s组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15s 组。一项关于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在足月儿中延迟脐带结扎超过60s 并不能改善发病率及死亡率,反而会增加需要蓝光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风险[13 ]0而另一项纳入20个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延迟脐带结扎超过60s ,可显著提高4 ~ 12个月婴儿的血红蛋白量、血清铁、铁蛋白以及铁蛋白饱和度,同时降低铁缺乏的风险,但未给出时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探讨2100字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探讨2100字 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脐部的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分娩的新生儿50例,并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选择同样的脐带结扎和消毒方法。观察组的新生儿在48 h之后对修剪脐带的残端,创面用专门的脐带包进行包扎。对照组的新生儿给予常规的脐部护理方法。在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情况,主要包括脐部渗血情况、有无潮红、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脓性分泌物的情况,同时对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进行准确记录。结果:将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渗血、潮红以及脐带黏液性和脓性的分泌物额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3~6 d 脐带的脱落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采取修剪脐带残端并用脐带包进行包扎的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情况的发生,并且可以缩短脐带的脱落时间,加速新生儿脐部创面的愈合,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 在新生儿出生之后,要对其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处理,脐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位,如果不给予妥善的护理,可能会造成新生儿脐炎的发生,如果感染严重的话可能会直接对新生儿的生命产生影响,所以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高度重视[1-3]。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5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新生儿有25例,平均体重(2.98±0.79)kg,在宫内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对照组新生儿有25例,平均的体重(3.01±0.81)kg,也没有出现宫内感染的情况。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各项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脐部结扎的方法: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用0.5%的碘伏对其脐带的根部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采用消毒过的气门芯在距离新生儿脐带的根部大约1.5 cm处进行结扎,在脐带的远端距离结扎的部位为0.5 cm的位置将脐带剪短,之后将脐带内残留的血挤出,挤出之后对脐带的残段用2.5%的碘酒进行消毒。1.3 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新生儿用脐带包对脐部进行包扎,在48 h之后修剪残留的脐带,剩余的脐带的创面仍然使用用脐带包包扎,每天观察脐带情况,每天更换脐带包。对照组的新生儿则在每天的沐浴之后采用碘伏对其脐带的残端以及脐带的根部和脐部周围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对脐部用脐纱进行包扎,之后就可以等待脐带的自然脱落了。对两组新生儿都进行同样的出院的护理指导。作文/ 1.4 指标观察:对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是否有渗血情况、有无潮红、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脓性分泌物的情况,同时对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进行准确记录。1.5 统计学方法:对统计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对比: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对比[例(%)]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见表2。表2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3 讨论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之后脐带需要一定的时间才

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效果

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夹和气门芯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0 名新生儿随机分为3 组,每组各230 人,分别采用气门芯、脐带夹、 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脐带。结果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脐带 脐带残端渗血、分泌物增多和脐周红肿发生率均低于其余两组。结论:气门芯和 脐带夹双重结扎新生儿脐带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气门芯和脐带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气门芯;脐带夹;双重结扎 【中图分类号】R7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5-265-01 新生儿脐带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怎样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一直是产科护 理人员致力探讨和研究的方向,而新生儿脐带脱落、愈合及不良反应则与脐带结 扎方法密切相关[1]。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可直接导致新生儿脐部感染,甚至诱发 败血症,因此,做好脐部护理对减少细菌侵入,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生儿脐带结扎离断方法有脐带夹和气门芯断 脐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彻底止血、减少感染,利于 脐带早脱落为目标。为了提高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下面我们来一 起研究探讨气门芯加脐带夹双重结扎断脐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 年1 月至2014 年3 月,在我院出生并接受产后访视的正常 新生儿690 例,孕周为37-42 周,体重2500-4000g,出生时Apgar 评分为9-10 分,将690 例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分为3 组,每组230 例,3 组新生儿的孕周、性别、 体重、Apgar 评分及断脐时间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 可比性。 1.2 方法 3 组新生儿分别采用气门芯、脐带夹、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法结扎并 离断脐带,用常规消毒脐带残端,用脐绷带包扎,无出血者24h 后可取下绷带沐 浴后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根部和脐窝,出血者可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 1.2.1 气门芯套扎断脐法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在距脐根0.5-10cm 处夹 套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距血管钳1cm 处剪断脐带,借力血管钳使气门芯顺着脐带 滑落到平脐轮处,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带残端,松开血管钳,用脐绷带包扎[2]。 1.2.2 单纯脐带夹断脐法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用脐带夹在距脐根0.5- 10cm 处缓慢用力夹紧并关闭,断离脐根,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带残端,把无菌 纱布的开口端置于脐带夹下方,对脐带夹切口处进行包盖,于24-48h 内取下脐带夹。 1.2.3 气门芯加脐带夹双重结扎断脐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在距脐根5- 8cm 处夹套有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血管钳上方0.5-1.0cm 处剪断脐带,借助血管 钳使气门芯顺着脐带滑落到平脐轮处,将朝向新生儿腹部一面的脐带夹在靠近气 门芯处夹紧并关闭,断离脐带,其余处理方法同脐带夹断脐法相同[3]。 1.3 观察方法脐带结扎后每日观察腹部渗血、脐部炎性分泌物、脐周红肿情况、结痂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指导家属腹部护理方法,并用电话 进行随访。 2 结果 2.1 3 组新生儿脐带结扎后的观察结果比较,脐带夹加气门芯组脐部渗血、脐

研究新生儿胶质脐带结扎的方法

研究新生儿胶质脐带结扎的方法 摘要:目的研究胶质脐带使用气门芯结扎法结合粗棉绳结扎法在新生儿残脐 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足 月新生儿胶质脐带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只使用粗棉 绳结扎法,观察组最先使用气门芯结扎法,如若不成使用粗棉绳结扎法后再套入 气门芯。结果观察组脐部渗血,脐部出血,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脐部干燥和脐部脱落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胶质脐带,气门芯结 扎法最优先选择,气门芯若套不过去选择粗棉绳法后再套入气门芯,可明显减少 脐部渗血,脐部出血,并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值得产科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胶质脐带气门芯结扎法粗棉绳结扎法 脐带是连于胎儿脐部与胎盘间的条索状结构。脐带外覆羊膜,内含卵黄囊、 尿囊、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中间填充华通胶。而胶质脐带就是含华通胶较多,使得脐带粗不宜套入气门芯。新生儿断脐后,脐带断面是一个开放性创面, 有丰富的血液,易细菌入侵,如处理不当,极易脐部渗血、出血,脐部感染,脱 落延迟,严重的威胁新生儿健康。因此为了避免脐部渗血,缩短脐部脱落时间及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产科对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10例胶质脐带采用 粗棉绳结扎法后套入气门芯,取得满意效果,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胶质脐带2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两组孕周、性别、Apgar评分、体重、分娩方式,断脐时间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粗棉绳结扎法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用酒精消毒脐周,碘伏消毒脐带残端,在距脐轮根部0.5cm处用棉线结扎第一道,向外延0.5cm后用棉线结扎第二道,然后用无菌脐贴包裹脐带残端。出生24h后去掉脐贴,暴露脐带直至脱落。常规 每天沐浴后用75%酒精擦拭脐带残端、脐窝和脐轮,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粪污染。 1.2.2 棉绳结合气门芯扎法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胶质脐带较粗气门芯 套不过去的情况下先用粗棉绳结扎,缩小胶质脐带的直径,然后挤掉残端胶质后 再套入气门芯,消毒包扎同粗棉绳结扎法。二种结扎方法均由培训合格的助产士 操作,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2.3 观察指标观察新生儿生后24小时脐带有无异常,脐带有无渗血,发炎,周围皮肤红肿,每日做好脐部护理 1.3评价标准脐带出血:有肉眼可见的出血或脐带包扎浸透2cm判断为出血,少量为渗血。 2 结果 观察组脐带无渗血,对照组脐带有渗血3列。 3 讨论 脐带是连于脐部与胎盘间的条索状结构。脐带外覆盖羊膜,内含卵黄囊、尿囊、二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中间填充华通胶。胶质脐带是华通胶较多,当新 生儿出生断脐后其残端是一个开放性的伤口,因内含有丰富的血液和华通胶质,

脐带不同结扎方式对新生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脐带不同结扎方式对新生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延迟脐带结扎或挤压脐带可通过胎盘输血增加新生儿血容量、增加婴儿铁储备,减少贫血及输血,减少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增加血氧饱和度,早产儿在出生时进行脐带挤压可以减轻窒息和降低机械通气的需求。但临床上也有DCC或UCM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的情况出现,而产科医生更加关注DCC或UCM对产妇产时出血风险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脐带延迟结扎并不影响小儿的黄疸和抢救风险。目前,生后立即结扎脐带依然是大多数国家一直沿用的临床措施,对胎盘输血的利与弊及脐带结扎的方式需进一步研究讨论。 Abstract:Delayed umbilical cord ligation or extrusion through the placenta umbilical cord blood volume,blood transfusion increases increase newborn infants iron reserves,reduce anemia and blood transfusion,reduce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n preterm infants,increas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premature infants cord can reduce asphyxia and reduce extrus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emand at birth.But there are also DCC or UCM in the clinic that can aggravate neonatal jaundice,and obstetrician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DCC or UCM on the risk of bleeding during parturient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elayed ligation of umbilical cord does not affect jaundice and risk of rescue in children.At present,ligation of umbilical cord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practice in most countries.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lacental transfusion and the way of umbilical cord ligation need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Delayed ligation of umbilical cord;Umbilical cord extrusion;Premature infants 臍带结扎的方式仍是目前一个争议的话题。对于正常分娩的新生儿的结扎方式、延迟结扎对于早产儿利弊的探讨还在继续,目前还没一个统一的方案,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现综述如下。 1脐带结扎的方式 脐带结扎的方式:早期脐带结扎(early or immediate cord clamping,ECC或ICC),延迟脐带结扎[1](delayed cord clamp,DCC),脐带挤压法[2](milking of the umbilical cord,MUC;umbilical cord milking,UCM)。研究表明[3],在剪断脐带前多次挤压脐带和剪断脐带后一次挤压脐带对早产儿影响没有差异。 大多学者对DCC或UCM研究时将新生儿身体位置明显低于母亲和胎盘。Vain等[4]研究发现,顺产的小儿随机放于阴道口与放于母亲的腹部或胸部,胎盘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位置的新生儿,相同的胎盘血流入婴儿体内,同时婴儿与母亲早接触,具有促进母子感情的好处。 2有关专业机构提出的建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