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探讨延迟断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延迟断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延迟断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延迟断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

取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和延迟组,各为60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早断

脐方法,延迟组采取晚断脐方法,对两组产妇、新生儿状况情况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第三产程时间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延迟组的

产后两小时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新生儿情况对

比方面,延迟组的血红蛋白、脐带残端脱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迟断脐法的应用,可以对产妇产后出血量予以有效控制,

将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提升上来,不断减少脐带残端脱离时间,其临床推广和应

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延迟断脐法;新生儿;脐部护理;应用效果

胎儿在母体内时与母体之间要想顺利取得联系,必须借助脐带的作用,其物

质交换和代谢营养物质等特点比较显著,有助于胎儿在母体内健康生长和发育。

胎儿在娩出母体以后,需切断脐带,而新生儿的脐带残端由于暴露于体外,极容

易在外界细菌的影响下,出现感染现象。一旦处理不合理,极容易加剧并发症的

出现概率,比如脐带出血等,十分不利于新生儿生命安全,所以加强新生儿的脐

部护理尤为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延迟组为60例,男女分别为30例、30例,平均孕周为(38.96±1.42)周。

常规组为60例,男女分别为35例、25例,平均孕周为(39.58±1.44)周。对于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其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早断脐方法,也就是说,在新生儿出生以后,应立刻将脐带切断,加强气门芯的应用,为结扎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再借助碘酊消毒处理,

在与结扎处距离50㎜处进行断脐【1】,在处理脐带残端时,借助5%的碘伏来

进行,最后实施无菌化包扎工作。

延迟组采取晚断脐方法,在新生儿出生以后,应先清理好呼吸道,与未剥离

的胎盘呈水平位,放置胎儿于产妇双腿间,新生儿在产包内进行保暖。助产士应

手摸脐带,在脐带搏动停止后予以断脐处理。新生儿在气管内,如果需插管吸痰,应保证吸引器与产床保持较近的距离,如果不进行断脐处理,需在脐带搏动停止

以后,进行断脐带【2】。

在两组新生儿脐部日常护理过程中,主要是指在沐浴后,借助安尔碘,将脐

部分泌物进行清理,再消毒处理好脐部周围皮肤,密切关注残端结痂处状况。在

出生1天后,将气门芯和绷带等去除掉,给予脐带的干燥性一定的保障。在出院时,将健康指导落实到位,引导新生儿家属对脐部护理常规方法进行充分了解。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状况、新生儿状况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此外,新生脐部并发症情

况的观察也是至关重要的。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状况对比

在两组产妇状况对比方面,延迟组和常规组的第三产程时间对比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对比方面,延迟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新生儿状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血红蛋白、脐带残端脱离时间方面,延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新生儿缺铁性贫血现象比较严重,在相关性因素中,与脐带切断时间之间的联系性不可忽视,而且如果过早切断脐带,极容易引发脐带内血液凝聚,加剧了胎盘娩出母体的难度性。晚断脐,应在新生儿出生后予以保暖,待脐动脉搏动消失后予以断脐处理。新生儿在分娩后30分钟,再切断脐带,所含有的铁储备在50mg左右【3】,有助于对新生儿贫血进行控制,将新生儿心肺功能提升上来。同时,晚断脐方法,还可以将新生儿免疫系统能力提升上来,保证良好的机体免疫例,以免诱发相关并发症,如感染和败血症等。

综上所述,在晚断脐方法的应用的影响下,可以将产妇产后出血量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将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提升上来,并有效控制脐带残端脱离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祖芬,冯莉,谢芳芳.延迟断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

究,2018,16(14):75-76.

[2]李华英,付义霞,杨启冰,李岚,刘秀谊,林健.延迟断脐法在新生儿脐部处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31-32.

[3]孙桂君,赵磊,沈爱红.延迟断脐结合自然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2):53-54.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脐部是新生儿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连接了新生儿的身体和外界,新 生儿刚出生不就,脐带断端尚未愈合完善,就成为了开放式创口,通过这一介质,很多病菌和微生物都会进入到新生儿的体内,同时新生儿免疫能力比较差,一旦 体内进入了病菌和微生物,就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对新生儿的生长发 育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新生儿的脐部就需要开展有效 的护理措施,本文就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研究进展 引言: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中,脐带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新生儿极 易受到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脐部感染,一旦发生脐部感染就会出现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脓性分泌物以及异味等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没有 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细菌就可能会经脐部入侵到患儿的血液循环,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其他疾病。因此在临床中做好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 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1.脐带结扎的时间和方式 1.脐带结扎的时间在临床中,对新生儿进行脐带结扎的时间是有 标准和规定的,脐带结扎必须在新生儿脱离母体后的两分钟或三分 钟左右完成,在完成脐带结扎过程后,新生儿的脐带会在未来的七 天左右逐渐的失去供血逐渐的干枯并脱落[1]。而脐带残端也会在干枯后逐渐的 愈合,这一期间,胶质分泌物减少,而这也会导致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从而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如 没有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岂不感染就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脐炎,严重甚至还会导致败血症的出现,威胁到 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2.脐带结扎的方式在脐带结扎时,分别会用到脐带夹、棉线和气 门芯等医疗用品,在结扎时,将距离脐根0.5cm处进行结扎操作, 然后等待脐带自然脱水后脱落。 2.脐带的护理方式 2.1传统护理法这一护理措施是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方法, 主要会用到纱布和绷带等医疗用品来包扎新生儿的脐部,虽然可以短暂的起到包

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改进

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改进 【摘要】对我科380例新生儿脐部护理进行总结性分析。发现脐部轻微炎症与脐部水肿粗大、结扎位置太高、气门心太粗有关。提出正确的方法、出生时正确断脐、掌握剪脐的时间和技巧、加强脐带护理和宣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针对脐端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方法。这是避免脐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护理 因产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温床。容易发生局部感染,有关资料表明在1 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患者占66%~87.5%,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我们对380例新生儿脐部护理进行分析,并在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脐部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资料来源2006年3~10月在我院我科出生的新生儿380例,均系足月儿,无其他感染,评分好,体质量>2 500 g 。统计有38例脐部轻度感染,占10%指脐部有少许溢液潮湿,伴有脐部微红。 1.2方法①出生后断脐方法:出生后1~2 min断脐;在距脐根部0.1 cm 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0.5 cm再用气门芯结扎1次。距结扎部位0.5 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血,再用3%碘酊消毒脐部。这样可避免脐部渗血及脐带早日脱落;②日常护理方法:每天用75%乙醇消毒脐部1~2次;③剪脐方法:出院时,如脐根部接近脱落;在结扎下方用脐带剪剪去残留脐带。再用3%碘酊烧灼,或用75%乙醇消毒脐窝;如有出血,应用明胶海绵加压、止血。 1.3分析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逐渐干枯脱落;于7~15 d自然脱落;创面在15~20 d完全愈合;故在我科出院前剪掉残留脐带,而不是等待自然脱落,目的是创口早日愈合减少脐炎发生。 1.4断脐与剪脐①结扎部位太高,有时甚至高到1 cm,致使断脐后留有较长残端,给剪脐带来困难;若剪脐者仅在结扎下方呈水平剪脐导致剪脐不净、残留不易干枯愈合而易感染;②结扎下方有血肿,血肿是细菌繁殖的好场所,同时若有小血肿,后非常难以修剪干净。 剪脐后的脐窝不同临床表现:剪脐后创面较大,大的创面愈合相对慢一些,粗(华通胶质多)的脐带创面往往较大,有时发现脐动脉和脐静脉的断端。这说明脐血管内部尚未完全收缩,极易出现感染,这是由于剪脐太早,有时见创面高低不平,或呈小丝条壮略带羊膜残留。此类脐窝常常潮湿或有少量分泌物、甚至伴有脐轮红。这种脐带要进行第2次彻底修剪。但修剪往往比较困难,创面潮湿,断脐后1~2 d创面稍潮湿是正常现象。因为新鲜创面有一个愈合过程,但此过程时间长,易发生脐炎。 1.5改进正确掌握结扎位置,结扎的好坏直接影响剪脐是否成功。剪脐的时间与技巧剪脐的时间不能千篇一律在指定时间,必须根据脐带干枯程度选择剪

探讨延迟断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延迟断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延迟断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 取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和延迟组,各为60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早断 脐方法,延迟组采取晚断脐方法,对两组产妇、新生儿状况情况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第三产程时间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延迟组的 产后两小时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新生儿情况对 比方面,延迟组的血红蛋白、脐带残端脱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迟断脐法的应用,可以对产妇产后出血量予以有效控制, 将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提升上来,不断减少脐带残端脱离时间,其临床推广和应 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延迟断脐法;新生儿;脐部护理;应用效果 胎儿在母体内时与母体之间要想顺利取得联系,必须借助脐带的作用,其物 质交换和代谢营养物质等特点比较显著,有助于胎儿在母体内健康生长和发育。 胎儿在娩出母体以后,需切断脐带,而新生儿的脐带残端由于暴露于体外,极容 易在外界细菌的影响下,出现感染现象。一旦处理不合理,极容易加剧并发症的 出现概率,比如脐带出血等,十分不利于新生儿生命安全,所以加强新生儿的脐 部护理尤为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延迟组为60例,男女分别为30例、30例,平均孕周为(38.96±1.42)周。 常规组为60例,男女分别为35例、25例,平均孕周为(39.58±1.44)周。对于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其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早断脐方法,也就是说,在新生儿出生以后,应立刻将脐带切断,加强气门芯的应用,为结扎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再借助碘酊消毒处理, 在与结扎处距离50㎜处进行断脐【1】,在处理脐带残端时,借助5%的碘伏来 进行,最后实施无菌化包扎工作。 延迟组采取晚断脐方法,在新生儿出生以后,应先清理好呼吸道,与未剥离 的胎盘呈水平位,放置胎儿于产妇双腿间,新生儿在产包内进行保暖。助产士应 手摸脐带,在脐带搏动停止后予以断脐处理。新生儿在气管内,如果需插管吸痰,应保证吸引器与产床保持较近的距离,如果不进行断脐处理,需在脐带搏动停止 以后,进行断脐带【2】。 在两组新生儿脐部日常护理过程中,主要是指在沐浴后,借助安尔碘,将脐 部分泌物进行清理,再消毒处理好脐部周围皮肤,密切关注残端结痂处状况。在 出生1天后,将气门芯和绷带等去除掉,给予脐带的干燥性一定的保障。在出院时,将健康指导落实到位,引导新生儿家属对脐部护理常规方法进行充分了解。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状况、新生儿状况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此外,新生脐部并发症情 况的观察也是至关重要的。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

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护理实践

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护理实践 摘要:目的: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护理实践。方法选择医院产科2021年5 月至2022年5月剖宫产的新生儿230例。按照断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 (采取快速断脐方法)与试验组(采取延迟断脐方法),各115例。对比对照组 与试验组新生儿组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总胆红素水平以及黄疸情况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第3天HB、HCT水平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水平高 于对照组;而两组STB水平以及生理性黄疸发生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差异无显 著性。结论该模式实现手术室内部闭环管理,利于护理管理者更科学合理的分配 人员岗位,控制院感发生、缩短手术非必要等待时长,利于急诊、绿色通道等手 术的进行。此模式更加契合临床需求,开拓护士新岗位新技能,提升护士职业成 就感。 关键词:手术室;剖宫产;断脐护理 引言 大多数医院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操作均由产房助产士完成,该护理模式已 被医院公认且延续。但长期效果显示此模式存在较多弊端,如无法精确掌握每日 急诊手术量,助产士与手术量配比较难科学合理分配;手术进展与助产士到达术 间的时间误差不可避免,存在新生儿延迟娩出或助产士时间过剩现象,剖宫产术 中新生儿断脐操作闭环管理,医院开展的关于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体格检查 护理操作以及新生儿病历、妇幼信息录入等护理文书书写等工作,至今已不断优化,且所取得的成效及优势非常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剖宫产的新生儿230例。纳入标准:①分娩新生儿。②剖宫产。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孕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

意书。排除标准:①孕妇存在妊娠性疾病。②产检胎儿有畸形等异常情况。③孕 妇流产史>3次。随机对230例新生儿进行分组。对照组(n=115)新生儿中男、 女比例为58∶57;孕妇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5±1.5)周;新生儿出生 体质量2.5~3.6kg,平均体质量(3.43±0.30)kg;出生时Apgar评分8.6~9.9分,平均Apgar评分(9.30±0.30)分;喂养方式:母乳60例,奶粉55例。试 验组(n=115)新生儿中男、女比例为59∶56;孕妇孕周39~42周,平均孕周(40.3±1.0)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6~3.7kg,平均体质量(3.50±0.20)kg;出生时Apgar评分8.5~1.0分,平均评分(9.5±0.5)分;喂养方式:母乳62 例,奶粉53例。对照组与试验组新生儿的性别、母亲孕周、出生时体征、出生 时Apgar评分、喂养方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 组新生儿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方法 采取“理论授课+模型演练+实战教学+工作坊+实战操作”方案,由产房助产 士进行新生儿断脐相关知识的理论培训及操作带教,由新生儿科主任进行新生儿 复苏抢救相关理论培训及真实抢救过程中的配合流程。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工 作流程,见图1。 图1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工作流程

新生儿脐炎的预防与护理论文(共2篇)【儿科护理论文】

第1篇: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 脐炎是围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脐部炎性反应的总称,通常由脐部护理不当或院内感染引发。以厌氧菌为主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新生儿脐断端入侵感染引发炎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败血症,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正确的新生儿脐部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相当关键。本文回顾了年1月~ 年在我院正常分娩的25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50例新生儿,均经阴道或剖宫产正常分娩,无宫内感染,其中男119例,女131例,足月儿236例,早产儿14例,Apgar评分均多8分,体重均多2500g。随机将其分为I组和n组,各125例,给予不同的脐部护理法,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Apgar评分及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脐部护理方法:断脐,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部皮肤,脐带根部用气门芯结扎,在距结扎处左右剪断脐带,并挤尽残留血液,脐带断面用5%碘伏消毒,残端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次沐浴后I组新生儿,给予5%碘伏消毒脐部皮肤,包括脐根、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24h后完全暴露脐部;n组新生儿,给予75%乙醇消毒脐部皮肤,24h后完全暴露脐部,48h后根据新生儿脐带干枯程度,行二次断脐,注意气门芯要离开脐带根部受压处2,操作人员用左手上提牵引线,在与腹壁呈30°左右的角度按顺时针方向剪除脐带残端,消毒脐部皮肤后,贴上脐贴,24h后暴露脐部。 评价方法:本组采用护理人员评价和家属评价的综合评价法,新生儿住院期内由护理人员根据其脐带、脐窝及脐周皮肤情况评价,出院后,由家属根据护理人员教授的检查方法评价,并通过电话或复诊告知护理人员,由护理人员记录整理总结,并实施综合评价。 1.3统计学处理:对资料实施统计,并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的方法,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n组新生儿行二次断脐处理后,相较于I组新生儿,其脐带平均脱落时间短,脐部出血和脐炎的发生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二次断脐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3讨论为新生儿断脐后,脐带残端为开放性创口,其内原本血运丰富,停止供应一段时间后,脐带逐渐干枯、硬化,最后自然脱落,脱落时间一般在7d左右,创口愈合一般在10~14d左右3。脱落过程常伴有少量胶质分泌物,易滋生以厌氧菌为主的病原菌,引发脐部感染。因此护理时要注意保证脐部干燥,及时清除脐部分泌物和消毒,以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率。 新生儿通常仅住院5d左右,出院时部分新生儿的脐带未能完全脱落,因此,家庭护理很重要,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告知家属重视脐部护理,定期消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现状综述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现状综述 【摘要】随着越开越多的医疗护理循证依据,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脐带护理 措施及理念正在不断更新。延迟断脐对新生儿的预后更好。出生时的使用脐带夹 在距离脐跟部0.5cm进行脐带结扎,且结扎后采用自然干燥法更有利于避免脐带 感染,促进脐带更早脱落。工作坊模式的健康宣教,能让产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知识。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护理;结扎技术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母体的纽带,胎儿出生后进行脐带结扎并断脐,此时的脐 带呈开放性的,病原菌群极易入侵并引发局部感染。脐部感染是新生儿感染的危 险因素[1],也是最常见症状之一,所以产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也包括新生儿的 脐带护理。临床上的脐带护理形式多样化,在出生时脐带结扎、日常护理方法以 及出院后的宣教护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的脐带护理质量,全面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临床新生儿的脐带护 理开展进行综述。 1 出生时脐带结扎技术的改进 1.1脐带结扎的时间关于脐带夹持的时间有所不同,早期或即时脐带夹持通 常在出生后60s内完成,而晚期或者延迟脐带夹持则在出生后1分钟以上或者脐 带搏动停止进行。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则提倡在等待1-3分钟脐带搏动消失后 再进行断脐[2]。张宏玉等人做了新的研究,在胎盘娩出后不钳夹脐带等待搏动消 失后剪断脐带可以有效保护新生儿的健康[3]。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临床上的早断 脐并没有使新生儿获利,反而增加了贫血等疾病的感染风险,相较于早断脐,晚 断脐不但可以预防新生儿贫血还有利于良好的妊娠结局[4],也能有效提高胎儿血 红蛋白以及血清铁蛋白的含量[5]。也有研究显示新生儿延迟断脐的时间不但对于 足月儿而且对早产儿都能明显增加血流量以及铁的储备[6]。因此晚断脐对于新生 儿利大于弊,而且有利于减少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也并不会因此造成新生儿红细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围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与新生儿健康密切相关。若脐部护理不当,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为提高临床新生儿护理质量,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最佳方法,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及保障患儿健康安全,结合相关文献,现将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 系统综述 脐带是母体和胎儿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其中分布有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血管间由胶样胚胎结缔组织相连,该结缔组织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失去水分,脐带自然脱落并愈合收缩成为脐部。若脐部护理不当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临床研究发现,新生儿败血症中有60%以上是由于脐部感染所导致[1]。因此进行科学的脐部护理,对新生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儿脐部护理包括:断脐时间、断脐方法、日常护理等,现结合相关文献将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 断脐时间 断脐包括早断脐和延迟断脐两种观点。早断脐指新生儿在出生后15s内断脐,有研究表明过早断脐会使新生儿血容量减少,导致呼吸困难、贫血等发生;过早结扎脐带会导致血液聚集在胎盘中,加之残留脐带的少量血液致使胎盘剥离困难,给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大多数学者提倡延迟断脐。WHO建议:新生儿在娩出1min后或脐带停止搏动后进行断脐;相关研究显示:延迟断脐能增加新生儿血容量,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不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不会增加产妇出血及延长第三产程;不会增高颅内出血发生率;不会增加HBsAg阳性产妇HBV母婴传播风险。[2-5] 1. 断脐方法

目前,临床脐带断脐通常采用气门芯断脐法,这样脐带脱落时间短,无残端出血及感染现象,安全可靠[6]。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1~2 min, 用75%乙醇消毒脐周, 用气门芯在消毒处理的脐部 0.1cm处结扎,再于结扎0.5 cm处剪断脐带,采用0.5%碘伏对剪断部位消毒,取消二次断脐方法,有助于脐部干燥脱落,有效避免脐炎发生[7-8]。 3.脐带日常护理 3.1断脐消毒方法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娩出断脐后,用20%高锰酸钾液消毒脐部[9]。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可放出新生态的氧,具有较强消毒防腐作用,同时放出二氧化锰和蛋白质结合产生收敛作用,从而使脐带干燥[10]。有研究[11]表明:可用75%乙醇消毒脐部,其挥发性强,是临床普遍使用的中效消毒剂。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脐部消毒应联合使用消毒剂,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脐部,再用0.5%活力碘消毒;过氧化氢对脐带有氧化作用,消毒脐带后能使脐带表面很快被氧化,脐带变得干瘪,动静脉断端受到挤压,血管很快闭合,不利细菌生长繁殖;0.5%活力碘能杀死细菌、芽抱、真菌、病毒等病原菌[12]。目前,暂无统一脐部消毒剂标准,还需要临床进行大量的研究。 3.2脐带残端的护理 目前,脐带残端通常采用自然暴露法。在产房结扎脐带后开始暴露脐部,便于观察、简化脐带护理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且节省敷料,缩短脐带脱落时间[13]。新生儿脐部暴露法能促进脐带残端愈合和脱落,减少脐部感染的出现,提高家属满意度[14]。 1. 健康宣教 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应鼓励家长参与新生儿脐部护理过程;指导其掌握脐部护理的正确操作,不强行扯断未脱落脐带;注意手卫生,衣物柔软、干净、勤洗勤换;避免使用脐带圈包扎;避免脐部被纸尿裤遮盖,跟男孩换尿不湿应将

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探讨

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探讨 作者:刘丽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08期 【摘要】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脐部护理为一项重点,若是护理不当很容易出现脐出血、脐炎、感染等诸多并发症。因此合理的脐部护理对于改善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断脐护理、脐带的日常护理、脐带脱落的护理等方面对脐带护理的进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残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0%~70%,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因此,新生儿脐部感染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1断脐护理 1.1断脐时间。目前关于断脐时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为早断脐,即出生后5-10s内,另一种为晚断脐,即出生后2min后,也可以在脐带搏动结束后断脐。晚断脐的说法认为延迟2min 以上对脐带进行结扎可以对足月儿贫血进行有效的预防。曾有学者在新生儿出生后30s以后断脐,会使新生儿的血容量得以增加,正常足月新生儿经剖宫产时延迟1min断脐可以保证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胎盘血液灌输。早断脐说法认为,早断脐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早断脐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肝胆红素血症的发生[1]。 1.2加强脐部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中手、器械、敷料等必须无菌,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的任何用物均不可触及脐带残端。脐带干枯后予以暴露,用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脐残端、脐根部及脐周围皮肤,每天两次,一般让其自然脱落,尽量避免剪脐,因剪脐后为防止出血常需加压包扎,影响新生儿的腹式呼吸导致不适哭闹而影响脐带的收缩,又加之脐带布绕腹捆扎易被尿液浸湿,如不及时更换,尿液刺激脐端引起分泌物增加,诱发局部感染。 2脐带的日常护理 2.1脐带的消毒。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脐带消毒液包括:浓度为2.5%的碘酊、浓度为75%的乙醇、浓度为20%的高锰酸钾等,其中碘酊为一种高效消毒液,一般用于脐带断端消毒,在20s后应用浓度为75%的乙醇进行脱碘处理[2]。 2.2脐带残端的护理。在断脐后直到脐带脱落期间,应对脐带残端的护理给予加强,主要包括:消毒后的暴露以及包扎处理等。包扎方法多是在对脐带断端消毒后经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包装,也可用防水敷贴、护脐贴等进行覆盖。在包扎的过程中应注意在消毒后应保证脐部的干

延迟断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延迟断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 效果观察 随着人们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对于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也变得愈加重要。目前,常用的脐部护理方法是立即断脐,但是近年来,延迟断脐也开始被广泛应用。那么,延迟断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I. 延迟断脐的定义及原理 延迟断脐即是将新生儿的脐带拖延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断脐的一种方法。一般而言,其时间为2-3分钟,但也有研究表明,如果将其延迟至3-5分钟则效果更佳。延迟断脐原理在于,它 可以利用胎儿血管扩张及脐带的自然缩小,使胎儿造血器官切换到独立自主供血。 II. 延迟断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前的研究表明,延迟断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有着明显的应用效果。 1. 有利于红细胞数量增加及血红蛋白水平提高 较早的研究表明,延迟断脐能够增加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新生儿贫血症状。这得益于延迟断脐使新生儿获得额外的血液供应,血液中含有更多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2. 有利于降低贫血的风险 另一项研究表明,延迟断脐能够降低新生儿贫血的风险。这是因为延迟断脐使新生儿的造血器官能够自主地继续造血,而不依赖于脐带血管的供血。长期而言,这将使新生儿获得更多的健康血细胞。 3. 有助于新生儿肺功能的改善 近期的研究表明,延迟断脐能够促进新生儿肺功能的改善,同时减轻呼吸窘迫症状。这是因为在延迟断脐的同时,新生儿能够更好地吸收氧气并理清自己的呼吸道。 4. 有益于预防感染 延迟断脐还被认为有益于预防新生儿感染。这是因为脐带断脐时间过长或在清洗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延迟断脐则能够减少感染的机会。 III. 延迟断脐存在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延迟断脐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1. 延迟断脐可能增加新生儿黄疸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延迟断脐可能会增加新生儿黄疸的风险。这是因为延迟断脐导致在新生儿血液里停留时间更久,而了解黄疸的人都知道,如果在黄疸处理不当的情况下让其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出现。 2. 延迟断脐在一些情况下不适用

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的临床现状

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的临床现状 摘要: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是否得当,这关系到脐部愈合的好坏,新生儿出生 后从断脐至脱落前后,脐带断面是一个开放性的创面,易被细菌繁殖造成感染[1],新生儿脐带一般3~7 天脱落[2],新生儿残脐干燥越快,脱落时间越短,越能减 少脐部感染[3],最大限度保障新生儿的健康。结合临床脐带护理的研究现状,包 括断脐的时间、方法、日常护理措施以及影响脐带脱落的因素等,为提高新生儿 的护理质量,有效防止新生儿脐部感染,临床护理及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的通道,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被切断并结扎,形成 与外界接触的创面,这样致使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新生儿自身抵抗力低, 如果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严重时易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和脐炎,影响新生 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极为重要。为了提高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效果,减少 和避免新生儿脐炎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止医源性感染、确保新生儿的安全,采用 正确的断脐方法是当前较为科学、安全、有效的措施,它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渗液,有利于脐部干燥、清洁和创面愈合,能预防脐部感染,防止发生新生儿脐炎及败血症,降低 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足月妊娠的脐带长约30~70 cm,平均约55 cm[4],新生儿脐带结 扎以后,外界与新生儿腹腔相通的通道被封住,一般情况下存留的约1 cm 脐带残端在出生后24~48 h 自然干瘪,7 d 左右新生儿的脐带会自然脱落,脐部创口2 周内会完全愈合[5]。此 阶段所采取的脐部护理方法及其效果与新生儿脐部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6]。因此, 临床上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尤其是断脐方法及日常护理方法做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断脐的时间 目前关于脐带结扎的合适时间存在争论,主要观点有两种:早断脐即在出生后5~10 s 内(1 min 内)断脐;晚断脐即在出生2 min 后,或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 1.1 早断脐 支持者认为早断脐对提高新生儿Apgar 评分有明显作用,尤其在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或 疑有胎儿窘迫者更应在出生后最短时间内结扎脐带,从而减少新儿窒息的发生[7]。钱华和钱 育昆[8]认为早断脐可明显降低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使黄疸程度减轻,对预防新生儿 核黄疸、提高新生儿健康状况、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2 晚断脐 晚断脐可使新生儿得到足够的血供,增加铁的储备,预防贫血的发生,Mercer[9]对有关 足月新生儿晚断脐的9 例临床试验进行了系统回顾,没有发现红细胞增多症和高胆红素血症 的发生,晚断脐者在出生后2 个月发生贫血的例数要少于早断脐者;晚断脐还有可能影响到 脐带脱落的时间,有国内学者发现延迟至出生30 分钟后断脐者脐带脱落的时间要早于常规断 脐者[10]。 2 断脐方法 2.1 脐带残端长度

脐带夹断脐法与气门芯断脐法效果比较

脐带夹断脐法与气门芯断脐法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断脐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出生先后顺序分为脐带夹组和气门芯组,各300例。脐带夹组用一次性脐带夹在距脐轮0.2~0.5 cm处夹上脐带夹,在夹上0.2 cm处平行切断脐带,安尔碘消毒脐带残端及夹下脐带周围皮肤,无需无菌纱布覆盖及绷带包扎,暴露即可,24~48 h待脐带残端干枯时取下脐带夹。气门芯组用气门芯圈套扎脐带,圈上0.5~1 cm处切断脐带,用2%碘酊消毒脐带残端、75%酒精脱碘及消毒脐带残端及周围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无菌绷带缠绕包扎。观察两组脐带残端出血、感染及脱落时间。结果脐带夹组与气门芯组比较,脐带感染、出血例数少,脐带脱落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脐带夹断脐法优于气门芯断脐法,更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脐带夹;出血;感染;脐带脱落时间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我国爱婴医院工作的重点之一。脐带切断后残端形成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若脐部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脐部出血、感染、脐炎、甚至败血症,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如何做好脐部护理,预防脐部感染,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促进脐部早日愈合,是护理人员探讨和研究的方向。笔者所在医院以往采用结扎线断脐、气门芯圈断脐,2%碘酊消毒脐带残端,75%酒精脱碘,效果都不理想,容易发生脐带残端出血、渗出、感染、脐炎、脐肉芽肿等。选择合适的断脐方式非常重要,2002年以来本院使用一次性脐带夹处理脐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1-10月在本院出生并接受产后随访的正常新生儿600例,其中男319例,女281例;出生体重2500~4000 g;评分1~5 min 7~10分;孕周37~40.6周;剖宫产298例,侧切胎头吸引19例,侧切91例,自然分娩192例。按出生先后顺序分成脐带夹组和气门芯组,分别用脐带夹断脐和气门芯断脐。两组孕周、体重、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气门芯断脐法把气门芯剪成约0.1~0.2 cm的圆圈,然后用外科缝合线逐个穿好打结(脐带线),放入产包内灭菌备用,胎儿娩出前把气门芯圈套在无菌止血钳上,胎儿娩出后用该止血钳在距离脐轮上0.5~1 cm处夹住脐带,剪断脐带,牵拉脐带线将气门芯圈套在脐带根部、脐带与脐轮皮肤交界处,勿扎住脐轮皮肤,在圈上0.5~1 cm处切断脐带,然后用2%碘酊消毒脐带残端,75%酒精脱碘,并消毒脐带周围皮肤,无菌纱布覆盖脐带残端,无菌绷带包裹。 1.2.2 脐带夹断脐法胎儿娩出后使用一次性脐带夹在距脐轮0.2~0.5 cm处上夹,以不触及脐轮皮肤为原则,在脐带夹上0.2~0.3 cm处平行切断脐带,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脐带残端、夹下脐带及脐轮周围皮肤,脐带残端暴露,不必包扎,

新生儿脐带二次剪切的效果

新生儿脐带二次剪切的效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第二次剪切的最佳时机选择与操作技巧。方法将992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四组各248例。各组二次断脐时间分别为生后24h(A组),36~48h(B组),72h(C组),三组断脐与一组不行二次剪切的比较,日常护理和出院指导相同,比较新生儿不同时机二次断脐的处理对脐部修复时期的并发症及其影响。结果B、C组渗血发生例显著低于A组(均P<0.01),A、B组疑似炎性渗出物,脐部修复比较类似(P<0.05)。结论为减少二次剪切后脐部渗血的发生,我们不能教条式地把剪切时间一概定在出生后的某个时间,应根据脐带粗细不同及脐带周围皮肤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对新生儿脐带进行二次剪切。 标签:新生儿;脐带第二次剪切时间选择;脐带护理 出生后第二次脐部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脐部残端结痂、脱落、创口愈合的时间。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正确处理部刨口和护理新生儿脐部残端能有效地阻断细菌由脐部创口入侵,因此我们应当选择一个最佳时机对新生儿的脐部残端进行第二次剪切并掌握好操作技巧。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92例(男512例,女480例),出生时体重≥2500g,Apgar评分7~10分,孕龄为满37~42w。根据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粗细,按不同时间行第二次剪切脐带残端分为A、B、C 组(分别为出生后脐带较细直径为0.5cm的新生儿施行脐带二次剪切的时间定于生后24h;脐带直径为1.0cm定于生后36~48h;较粗或者脐带肿胀直径为1.5~3cm的定于生后72h)每组248例。三组与不行第二次剪切的D组进行比较(见表1~3)。 4组新生儿脐部出血、疑似炎性渗出物进行比较时(P<0.05)有显著差异;从三表可以看出只有C组与D组脐部修复情况进行比较时(P<0.05)无显著差异;A组与D组、B组与D组脐部修复情况进行比较时(P<0.05)有显著差异,结果显示,为减少二次剪切后脐部渗血的发生,我们不能教条式地把剪切时间一概定在生后48h,通过二次剪脐观察成功经验与脐带粗细、以及出生时脐部残端修剪的方法至关重要。应从脐带局部情况出发,制定剪脐的最佳时机。 1.2方法 1.2.1出生时的断脐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应用套有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距脐轮0.5cm处夹住,套下气门芯在距脐轮0.1cm处结扎,用0.5℅碘伏消毒脐部及周围,再用无菌护脐带加压包扎,以后每日用75%的酒精进行常规脐部护理。 1.2.2二次剪脐的方法每天给新生儿进行淋浴后,操作者洗手带口罩,将婴儿抱至室温为26℃~28℃,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剪脐前视脐带干燥呈黄褐色质

不干预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不干预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讨不干预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与我院产科出生的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带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不干预护理方法(不进行二次断脐和少用消毒剂等),与传统的方法比较,观察脐带断端脱落时间,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护理过程中,新生儿体温、脐周皮肤、断端渗液、渗血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比于传统脐带护理方法而言,不干预法应用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能够有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且新生儿脐带有出血或者肉芽肿等症状较少。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干预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脱落时间和减少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临床人为过多干预而引起的新生儿脐带延迟干燥、创伤出血、感染的伤害,对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關键词】不干预法;新生儿脐带;护理 传统的新生儿脐带护理模式是首先使用气门芯结扎脐带,然后在大约1d后将气门芯取出,并等到2~3d后再进行一次断脐的方式。这种传统的处理脐带方式虽然一直被广泛运用,但是二次断脐非常容易引起肚脐部位出血或者发生脐炎,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而且二次断脐后再经湿润、干燥、结痂、脱落,从而延迟脐带愈合[1],所以寻找新的脐带护理方法非常必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干预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与我院产科出生的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对象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研究组40例新生儿中,男25例,女15例。对照组40例新生儿中,男22例,女18例。两组研究对象最短胎龄均为37周,最长均为41周;体重最小2600g,最大3900g;最短住院天数6d,最长住院天数10d。两组新生儿在胎龄以及性别等方面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带护理方法。也就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使用带有气门芯的止血钳将脐带根部往外0.5cm的地方夹住,然后在夹点位置之外的0.5cm~1.0cm处将脐带剪断,剪断并将气门芯套住脐带根部后将止血钳取下。最后使用碘酊对剪断位置进行消毒,消毒后使用无菌纱布包裹好。然后在24h 后将气门芯取下,查看脐带的收缩情况,并在48h~72h内进行二次断脐,使脐带顺利脱落。

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效果

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夹和气门芯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0 名新生儿随机分为3 组,每组各230 人,分别采用气门芯、脐带夹、 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脐带。结果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脐带 脐带残端渗血、分泌物增多和脐周红肿发生率均低于其余两组。结论:气门芯和 脐带夹双重结扎新生儿脐带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气门芯和脐带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气门芯;脐带夹;双重结扎 【中图分类号】R7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5-265-01 新生儿脐带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怎样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一直是产科护 理人员致力探讨和研究的方向,而新生儿脐带脱落、愈合及不良反应则与脐带结 扎方法密切相关[1]。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可直接导致新生儿脐部感染,甚至诱发 败血症,因此,做好脐部护理对减少细菌侵入,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生儿脐带结扎离断方法有脐带夹和气门芯断 脐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彻底止血、减少感染,利于 脐带早脱落为目标。为了提高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下面我们来一 起研究探讨气门芯加脐带夹双重结扎断脐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 年1 月至2014 年3 月,在我院出生并接受产后访视的正常 新生儿690 例,孕周为37-42 周,体重2500-4000g,出生时Apgar 评分为9-10 分,将690 例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分为3 组,每组230 例,3 组新生儿的孕周、性别、 体重、Apgar 评分及断脐时间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 可比性。 1.2 方法 3 组新生儿分别采用气门芯、脐带夹、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法结扎并 离断脐带,用常规消毒脐带残端,用脐绷带包扎,无出血者24h 后可取下绷带沐 浴后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根部和脐窝,出血者可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 1.2.1 气门芯套扎断脐法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在距脐根0.5-10cm 处夹 套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距血管钳1cm 处剪断脐带,借力血管钳使气门芯顺着脐带 滑落到平脐轮处,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带残端,松开血管钳,用脐绷带包扎[2]。 1.2.2 单纯脐带夹断脐法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用脐带夹在距脐根0.5- 10cm 处缓慢用力夹紧并关闭,断离脐根,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带残端,把无菌 纱布的开口端置于脐带夹下方,对脐带夹切口处进行包盖,于24-48h 内取下脐带夹。 1.2.3 气门芯加脐带夹双重结扎断脐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在距脐根5- 8cm 处夹套有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血管钳上方0.5-1.0cm 处剪断脐带,借助血管 钳使气门芯顺着脐带滑落到平脐轮处,将朝向新生儿腹部一面的脐带夹在靠近气 门芯处夹紧并关闭,断离脐带,其余处理方法同脐带夹断脐法相同[3]。 1.3 观察方法脐带结扎后每日观察腹部渗血、脐部炎性分泌物、脐周红肿情况、结痂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指导家属腹部护理方法,并用电话 进行随访。 2 结果 2.1 3 组新生儿脐带结扎后的观察结果比较,脐带夹加气门芯组脐部渗血、脐

两种不同消毒剂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观察

两种不同消毒剂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消毒液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我可科2013年1月~6月收住的3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75%酒精进行脐部护理,观察组采用3%双氧水进行脐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和脐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脐痂脱落时间(5.32±1.20)d,对照组脐痂脱落时间(8.6±1.33)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9.23±1.35)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2.30±1.50)d。观察组在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和脐部愈合时上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双氧水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可以促进脐部脱落和脐部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disinfectant on neonatal umbilical nursing result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work. Methods360 cases of neonatal 2013.01~2013.06 I can be admitte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75% alcohol for umbilic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 hydrogen peroxide for umbilical nursing. Observing and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in the shedding of the umbilical cord and umbilical healing time time.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umbilical scab off time (5.32 ±1.20) days, the control group of umbilical stump shedding time (8.6 ± 1.33) day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ound healing time (9.23 ±1.35) days, the control group, wound healing time (12.30 ±1.50) day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umbilical cord stump off time and umbilical healing significantly earli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Using 3% hydrogen peroxide for neonatal umbilical care, can promote the healing of umbilical cord falls off and umbilical wou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Newborn;3% neonates;Hydrogen peroxide; 75% alcohol; Umbilical nursing 新生兒生后即断脐,但此时脐部仍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如处理不当,轻者可致局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而危及新生儿的生命[1],故新生儿断脐后的护理原则是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避免脐部感染。消毒剂常选用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的3%双氧水、75%酒精、碘伏等。现将我科在2013年1月~6月收住的360例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6月收住院的新生儿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89例,女91例,年龄20min~3d;对照组中男93例,女87例,年龄18min~3d。两组新生儿的年龄,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探析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探析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制定出改善的针对性 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法,选取我院近三个月内出生的足月新生儿120例的临床 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造成脐部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制定出针 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引发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新生 儿脐部结扎没有做好消毒处理和相应的护理。结论:根据引发新生儿脐部感染的 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提高护理效果,取得较好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孩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妇 产科中新生儿的护理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对新生儿护理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脐部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新生儿在出生时要对脐部进行切割, 脐部残端就形成开放性的创面,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1]。如新生儿的脐部残端 不能健康愈合,将对新生儿产生较大影响。对于脐部感染的新生儿,如果对其护 理的方法不恰当,可造成其局部甚至是全身性的感染。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脐部 感染可导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或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2]。因此,做好新生儿脐 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我院近三个月内足月出生120例 新生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并做出针对性 的改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三个月内出生的120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均处于母 婴同室区,且均未在宫内发生感染,他们的阿氏评分都超过7分,其体重均在2500克以上,出生日期在5d~7d。120例新生儿中,男婴64例,女婴56例。120例新生儿中,有2例(1.72%)出现了脐部感染。所有新生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我们对本此研究的120例新生儿的脐部自身条件和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找出导致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些导致新生儿 脐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2结果 通过对120例新生儿的脐部自身条件和对其脐部处置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导致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有:①新生儿的脐部残端存 在消毒不严的情况,断脐工具?存在消毒不严的现象(占56.34%);②新生儿的脐 部剪切不净(占40.21%);③新生儿的脐部粗大(占18.82%);④对新生儿的脐部结扎的位置过高或其脐部下方存在血肿(占13.11%);⑤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不当(占5.36%)。 3讨论 新生儿护理随着人们护理要求的不断提升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脐部感 染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如果未采取有效、合理的护理,很容易 会诱发新生儿脐部出血,引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或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的发生。因此,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对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 的临床护理效果有重大意义。从目前来看,很多的医院对新生儿脐部采取了护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