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考虑分布式电源调峰的配电网的规划 陈桂

考虑分布式电源调峰的配电网的规划 陈桂

考虑分布式电源调峰的配电网的规划陈桂

摘要:分布式能源(DG)是指不直接与集中输电系统相连的低电压等级的独立电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等多种形式。DG接入配电网后,会对线路潮流、

节点电压、网络损耗产生巨大影响。在对配网进行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变电站、网架、DG、电力需求响应。而DG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成本特性复杂,研究如何将

配网网架与DG协调规划,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前提下,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

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DG接入配电网后,原来的单电源模式变成了多电源模式,配

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控制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网的管理更加复杂,研究接入了DG

的配电网优化运行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调峰;电源

一、概述

DG按出力特性不同可分为稳定出力型DG和间歇出力型DG两大类。稳定出

力型DG主要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燃料电池等。间歇出力型DG亦可称为间歇性DG,主要包括分布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

间歇性DG的输出功率具有明显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接入配电网运行后,将

大幅增加配电网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且影响程

度与接入的位置和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给相关规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不确定性因素的建模研究

不确定性因素的建模研究是配电网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的基础,其涉及

风电和光伏的出力特性、负荷的不确定性、未来电价的不确定性和燃料成本的不

确定性等。

(二)TDN中的DG规划方法

DG接入TDN后,遵循“安装即忘记”的原则,即DG在运行过程中不接受来自配

电网的主动管理和控制。目前,TDN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法主要有3类:第

1类是基于多场景技术的规划方法;第2类是基于机会约束理论的规划方法;第3类则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规划方法。

(三)ADN中的DG规划方法

ADN是目前智能配电网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利用先进的自动化、通信和电力

电子等新技术实现对接入配电网的DG和其他设备进行主动管理。目前,ADN中考

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法主要包括单层规划方法和基于双层规划理论的双层规

划方法。

二、分布式电源的配网双层规划

随着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越来越多地接入配电网,为弥补DG的波动性,蓄电池、燃气轮机等装置也接入了配网,电力用户由被动用电转变

为主动参与能量管理,成为主动负荷。而主网电源、DG以及主动负荷可以视为广

义电源。这些形式的电源特性不同,在负荷曲线中占有各自的比例,在进行规划时

应考虑各种电源的成本时间特性,节约投资。

重点介绍双层规划方案,第一层将广义电源都视为等效电源,建立各种电源的成本—时间特性曲线,根据费用最小原则求出各类电源在规划时间内的运行时间,及其在负荷曲线上的位置,得到各类电源的配置容量。第二层规划将总费用最小设为目

标函数,确定配网网架方案及DG的配置。用第一层规划配置的电源容量作为约束

条件,再应用优化理论进行优化,这种方法能够确定DG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方案的

经济性。

三、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及对策

(一)对配电网网损影响概述

传统的配电网网损计算仅与负荷有关。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后配电网网损计算不仅和负荷有关,同时还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以及其与负荷节点的空间位置紧密相关。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配电系统由原有的单电源辐射式网络将变为用户互联和多电源的弱环网络。由上节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将发生彻底的变化,将不再是单方向地从变电站母线流向各负荷节点,而是大小和方向都无法预测。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会导致配电网的网损发生变化。

(二)案例分析

分析在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后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计算假定光伏发电出力分别按一期工程装机规模的20%、50%、100%考虑,并对远景10MW容量满发时的网损进行计算。各节点负荷情况仍采用1.2节中数据。网损计算采用中国电科院编制的PSASP软件7.1版本,在PSASP软件仿真环境中,分别对金迪光伏本期及远景不同出力情况下相关变压器和线路的损耗进行计算,且为便于分析,假定上一级主变压器(简称主变)负荷即为该配电网馈线负荷,计算结果见表1。

(三)结论分析

1、并网光伏电站的出力大小和接入位置均对线路损耗产生影响。当光伏出力小于公共连接点负荷时,接入位置越靠近线路末端损耗越小;当光伏出力大于整条馈线负荷时,接入位置越靠近线路首端损耗越小;而当光伏出力大于整条馈线负荷2倍时,线路损耗将大于光伏未接入时的损耗。

2、并网光伏电站对接入点上一级变压器损耗的影响主要由光伏电站出力大小决定,而与光伏电站接入位置无关。当光伏电站出力小于变压器负荷时,电站出力越大,变压器损耗减小率越大。但当光伏电站出力大于变压器负荷时,电站出力越大,变压器损耗减小率越小,且当光伏电站出力大于变压器负荷2倍时,变压器损耗将大于光伏电站未接入时的损耗。

3、并网光伏电站的出力大小

和接入位置均对总损耗产生影响,由上分析可知接入位置仅影响线路损耗。在一定范围内,出力较大时可能会增加线路损耗,如出力为7.0MW接入节点3时的线路损耗较未接光伏电站时的线路损耗增加了9.1%,但此时主变损耗较未接光伏电站时降低了64.3%,两者相抵后总损耗增加了1.1%。由于本案例中主变损耗远小于线路损耗,因此在总损耗中线路损耗为主要控制条件,而当主变为高阻抗变压器时,主变

三、DN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

TDN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法主要可分为3类:第1类是基于多场景技术的规划方法;第2类是基于机会约束理论的规划方法;第3类则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规划方法。这3类规划方法对应的规划模型、求解算法和特点具体如下所述。

基于多场景技术的DG规划方法的思路是:将风电、光伏和负荷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的取值通过某种规则选取出来并进行一一枚举,从而组成一系列“规划场景”,每个“规划场景”对应一组确定的规划参数,从而将不确定性问题处理成一系列确定性问题。

上述基于多场景技术的DG规划模型的一般形式可概括为:

电网进行经济调度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在时间上调整负荷率或削峰填谷,即调整负荷使得负载曲线趋向于平衡 ;二是在空间上对变压器和线路之间的负荷

进行经济分配,降低电网损耗。

由于 DG 具有安装点多并且运行灵活的特点,对 DG 能够实现时间和空间上负

荷的经济调度,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DG 对变压器运行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 DG 发电功率变化将影响并列运行变压器的投切;第二, DG与配电网重构配合,能调整分列运行变压器间的负荷; 第三,DG 本身能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第四,DG 的接入可以在不减弱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即减少了变压器经济运行的约束。

2 台变压器容量分别为 20 MVA,电压比为 35/10.5#1 变型号为 Z10,#2 变型号为Z9,共实施

3 套方案,对比变压器的损耗值。方案 1:#1 变与 #2 变并列运行,不接入DG;方案 2: 只投入 #1 变,接入容量为 5 MW 的 DG ;方案 3 :只投入 #2 变,接入容量为5 MW 的 DG。DG 投入对系统损耗的影响如表 1 所示。电网中接入 DG 后,线路损耗从 0.467 MW 下降到 0.289 MW,降损效果明显。另外,变电站流过的功率从 14.03 MW 降低到 8.62 MW,为变压器经济运行提供了条件,可见 DG 的接入使得电力系统更加节能。

参考文献:

[1] 毛韶阳.刍议分布式电源调峰的配电网规划[J].中国科技投资,2012,(36):251.

[2] 金尧,王正宇,蒋传文等.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电网调峰权交易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6,(2):48-52.DOI:10.3969/j.issn.1001-5531.2016.02.009.

[3] 黄晓东,郝木凯,陆志刚等.微网系统中电池储能系统应用技术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2,(1):38-41.DOI:10.3969/j.issn.1671-5292.2012.01.009.

[4] 鲁针针.考虑智能家电与分布式电源的电力需求响应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

[5] 罗一凡.考虑分布式电源的电力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及反窃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配电网影响及应对

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配电网影响 及应对 摘要:新能源主要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及核能等绿色清洁能源。目前我国开发的新能源中风能和太阳能增速较快。分布式接入即是将各个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风能、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接入并网将以分布形式为主,从而减小电能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有助于电网就近补偿功率变化,降低因负荷增大导致的电网膨胀效应。未来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并网将有利于我国完成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能源结构快速转型。 关键词:分布式;新能源;配电网 随着传统能源消耗剧增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开始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影响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 新能源接入并网影响分析 1.1 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长期以来,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都占据我国能源电力的主体地位,对于电网的规划与运行一直都是围绕二者展开。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并网后,会明显增大配电网的节点数目,若仍采用原有的电网规划模式,配电网难以进行负荷预测,规划结果容易出现较大误差或无法得到最优网络布置方案。此外,分布式电源接入了大量不同规模的企业发电机组,这些企业的中期和远景规划的较大差异也会导致配电网整体长期规划更加困难。还需注意的是,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并网后,将会造成电网电路变化,如果规划不合理,则容易引发故障。 1.2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并网后会对配电网产生一些干扰,从而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压波动、谐波和频率等方面。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例,其 发电功率随天气情况变化,出力不够稳定,会导致地区电网电压有较大幅度变化,导致节点电压的裕度降低。 此外,由于包含了大量电力电子元件,导致在发电过程中产生了比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更多的谐波。相比于传统火力和水力发电的集中发电形式,新能源发电 功率不确定性更强、频率调节能力欠佳。新能源发电过程中,当电站容量过小时,多个机组进行投切动作时不会导致电网频率超限状态,而当接入并网达到一定规 模时,会增大整个配电网的调频压力,造成电网出现频率异常波动现象。 1.3 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我国现存电网主体是基于传统发电形式设计规划,由于新能源发电自身特点 以及与传统发电形式存在的巨大区别,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并网后,会同现 存电网中的有功调节等能力冲突,破坏现有的电网功率平衡,对整个电力系统的 稳定性造成影响。由于无法准确预测新能源发电能力,电网需要提高电源可靠性,增加调峰容量和备用电源数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并网还会增大电网调度难度, 降低电网运行效率。此外,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并网后会使电网潮流受更多因素影响,导致传统的损耗监控模式受到干扰,增加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 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后,更容易产生孤岛现象。火力发电机组在出现故障 后较容易实现二次重合,重新接入电网,因此较少出现非计划孤岛现象。但是风 电和光伏发电在产生故障后重新接入电网后,则比较容易产生电网电压波动,导 致电网进行切断保护使新能源机组成为孤岛。这样会影响电网进行正常的合闸操作,电网也无法调节孤岛内的电压和频率。由于电压和频率的不稳定,会造成用 电设备故障,甚至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产生孤岛现象对维修人员乃 至用户安全都将造成危害。 2 新能源接入并网应对策略 2.1 建立匹配风险规划模型

智能配电网规划的方案

智能配电网规划的方案 摘要:城市配电网直接供电给电力用户,是电力用户与供电企业的纽带。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城市配电网规模的扩大,促使人们 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需要提高城市配电网技术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智能配电;规划;方案 1 智能配电网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及目标 1.1 智能配电网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1)配电网发生故障时,解决如何发挥配电网自愈控制能力的问题;电能传 输时,解决如何高效分配和传输电能的难点; (2)配电网并入大量的分散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解决如何减少分布式新 能源对配电网的影响; (3)解决如何对可再生能源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问题; (4)充电汽车的发展导致充换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解决如何减少充换电 设备产生的谐波对配电网的影响; (5)解决如何全面提升供电能力和用电安全指数,破解配电网“卡脖子”难题; (6)解决如何提高用户用电效率,引导用户优化用电方式,即解决配电网需 求侧管理问题; (7)解决如何灵活投切负荷调峰的问题。 1.2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目标 智能配电网建设的近期目标是解决目前滞后的配电网建设、薄弱的电网结构、较低的供电可靠性、较高的损耗等问题;远景目标是将智能配电网技术完全融入 配电网,实现配电网自愈能力和配电网设备完全智能化,从而实现停电时间短和 供电可靠性高的目标。 2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方案的探讨 2.1 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应考虑的因素 (1)要对智能配电网的短、中、远期负荷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可以确定变电站的合理位置,确定变电站的容量以及馈线需求。 (2)要明确智能配电网与供电区域、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举例来说,对于 双射形的智能配电网而言,在智能配电网的搭建过程中应采取双环发展的发展方式,具备联络开关自动遥控投切功能;对于多段连接的智能配电网而言,应具备 切断馈线故障、分散线路负荷的功能。 (3)合理的规划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的 接入,智能配电网应针对这些装置进行传统配电网基础之上的升级和改进,使智 能配电网可以更准确的对智能配电网的新型负荷进行预测和规划。 (4)供电能力的评估,智能配电网的供电能力评估取决于智能配电网的智能 化水平,可以借助目标值评估法对各阶段和各部分进行评估。 2.2 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应具备的技术 2.2.1 可视化与自动跟踪技术 可视化与自动跟踪技术就是利用图像处理、自动跟踪技术对电网运行方式变 化进行三维视频和自动跟踪,可以达到在第一时间发现电网安全隐患的目的,其 特点是清楚、直观、一目了然,在故障情况下还会给我们提供消除隐患的控制措施,起到很好的辅助决策作用,保证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摘要 在分布式电源系统当中,主要是它和大电网的供电系统起到了一个相互补充和协调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了现有的综合设备以及资源,从而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并且可靠的电能应用方式。 因为分布式电源通过了并网以后,它对于在各个地区的电网运行和在其结构当中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分布式的电源潮流计算就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是作为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优化电网运行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长期的研究证明,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有利于电网长足的发展。 现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已经成为了电力工业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在研究基于分布式电源的潮流计算方法主要围绕在牛顿拉夫逊法(newton-raphson method,NR)、前推回代法、高斯Zbus 3 种方法。在配电网潮流计算方面,本文分局接口的模型的不同将DG分为PQ,PV,PI和PQ(V)等四种节点类型,并为每种节点类型DG建立了潮流计算模型。在传统潮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各点类型DG的潮流计算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含不同类型DG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并以IEEE33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潮流计算 III

ABSTRACT In the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mainly it and large power grid power supply system to a mutual supplement and coordination role, mainly is the use of existing integrated equipment and resources, and can provide users with a more good and reliable electricity can be used. Because of the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through the grid after it for power grid oper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and in the structure have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certain influence, so distributed power flow calculation will be able to play a certain role, it is also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evaluate the, 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power grid operation optimization, through long-term research proof, technology has been more mature, is conduciv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id. Now, new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new research focus in the power industry. At prese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distributed power flow calculation method mainly focus on Newton Raphson (Newton-Raphson,NR), forward and backward substitution method, ZBUS Gauss 3 kinds of methods. In terms of power flow calculation, this paper divides DG into PQ, PV, PI and PQ (V) and other four kinds of node types, and establishes the power flow calculation model for each node type DG. In the traditional power flow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combined with the trend of the type of DG calculation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can be us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G distribution network power flow calculation method, and the IEEE 33 examples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lgorithm. Key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Power Flow Calculation IV

高压配电网的发展规划分析

高压配电网的发展规划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电网灵活性不足是造成系统调峰与输电阻塞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高压配电网辅助决策需求分析,其次探讨高压配电网规划模型,最后就高压配电网的规划进行研究,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规划模型,负荷预测 引言 农网改造工程整体工序较为繁杂,且对施工技术、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优化处理,保障规划效果,创新配电线路规划方案,确保供电线路能够为人们提供充分的电力资源。 1高压配电网辅助决策需求分析 近年来,在分布式新能源与储能广泛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电网朝着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建设发展,在升级换代的过程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问题接踵而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电网形态结构朝着多样化发展,调度对象和场景日益复杂多样。在储能电站、新能源日益广泛接入导致的潮流随机性增大、调度非计划性增强等复杂场景下,现有辅助决策系统难以为风险量化分析提供运行控制与决策支持。2)农村电网供电需求与灵活性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清洁能源的广泛渗透,农村电网受限于有限的灵活调节资源,导致供需时空分布变化愈发频繁,运行风险进一步加剧。当前,农村电网需要提供更充裕的输电备用容量和更强的灵活调节能力。3)新形态农村电网规划设计与运行评价耦合度较低。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规划元素日益多样化,由于当前缺乏为农村电网的精细化规划提供可靠运行推演的工具,农村电网规划配置与运行控制未能深度耦合,无法满足未来多样化分布式电源和多元化负荷的快速发展需求。4)大量电气新设备广泛应用下传统信息模型低效率问题凸显。传统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考虑分布式电源调峰的配电网的规划 陈桂

考虑分布式电源调峰的配电网的规划陈桂 摘要:分布式能源(DG)是指不直接与集中输电系统相连的低电压等级的独立电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等多种形式。DG接入配电网后,会对线路潮流、 节点电压、网络损耗产生巨大影响。在对配网进行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变电站、网架、DG、电力需求响应。而DG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成本特性复杂,研究如何将 配网网架与DG协调规划,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前提下,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 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DG接入配电网后,原来的单电源模式变成了多电源模式,配 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控制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网的管理更加复杂,研究接入了DG 的配电网优化运行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调峰;电源 一、概述 DG按出力特性不同可分为稳定出力型DG和间歇出力型DG两大类。稳定出 力型DG主要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燃料电池等。间歇出力型DG亦可称为间歇性DG,主要包括分布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 间歇性DG的输出功率具有明显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接入配电网运行后,将 大幅增加配电网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且影响程 度与接入的位置和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给相关规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不确定性因素的建模研究 不确定性因素的建模研究是配电网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的基础,其涉及 风电和光伏的出力特性、负荷的不确定性、未来电价的不确定性和燃料成本的不 确定性等。 (二)TDN中的DG规划方法 DG接入TDN后,遵循“安装即忘记”的原则,即DG在运行过程中不接受来自配 电网的主动管理和控制。目前,TDN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法主要有3类:第 1类是基于多场景技术的规划方法;第2类是基于机会约束理论的规划方法;第3类则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规划方法。 (三)ADN中的DG规划方法 ADN是目前智能配电网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利用先进的自动化、通信和电力 电子等新技术实现对接入配电网的DG和其他设备进行主动管理。目前,ADN中考 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法主要包括单层规划方法和基于双层规划理论的双层规 划方法。 二、分布式电源的配网双层规划 随着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越来越多地接入配电网,为弥补DG的波动性,蓄电池、燃气轮机等装置也接入了配网,电力用户由被动用电转变 为主动参与能量管理,成为主动负荷。而主网电源、DG以及主动负荷可以视为广 义电源。这些形式的电源特性不同,在负荷曲线中占有各自的比例,在进行规划时 应考虑各种电源的成本时间特性,节约投资。 重点介绍双层规划方案,第一层将广义电源都视为等效电源,建立各种电源的成本—时间特性曲线,根据费用最小原则求出各类电源在规划时间内的运行时间,及其在负荷曲线上的位置,得到各类电源的配置容量。第二层规划将总费用最小设为目 标函数,确定配网网架方案及DG的配置。用第一层规划配置的电源容量作为约束 条件,再应用优化理论进行优化,这种方法能够确定DG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方案的 经济性。

分布式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分布式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东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风能发电与光伏发电等在电网中比例不断增加,但由于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为实现供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带来了很大困难。分布式能源发电,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未来发电的主要形式。在本文中,主要对分布式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影响及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字:分布式能源发电电网影响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s increasingdemand for electricity,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wind power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n the power increase, bu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se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s by naturalfactors larger, brough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power supply.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improving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is the main form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main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on the grid and the problems. Keywords: energy generation grid impact problems in distributed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 一、分布式能源发电概述 分布式能源发电,主要包括燃料电池发电,微型燃气轮机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发电功率一般为数千万到几十兆瓦范围内,其发电装置较为小型化,分布较为分散,发电稳定高效,发电装置能够分布在用户周围区域,也可以直接布置于配电网之中,其用户供电体现了高效、经济与独立等特征。分布式能源发电属于未来发电的主要形式,当前在我国发电结构中所占有的比例较低,但由于分布式能源发电能够作为集中式发电的重要补充,且发电经济环保,其发展前景较好。通过综合利用分布式能源发电,能够有效解决边远地区与农村地区用电困难等问题,可以为城市用电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分布式能源发电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能,通过合理规划分布式发电,能够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解读《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

解读《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 为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并规范微电网健康发展,引导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结合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特制定本办法。 【注:由能源局电力司发布,与新能源司15年出台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向左,主要促进小型微网发展,从低压电网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新能源发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 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和独立型,可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治管理。并网型微电网通常与外部电网联网运行,且具备并离网切换与独立运行能力。 本办法适用于并网型微电网的管理。 【注:与当初发布的《微电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适用范围。征求意见稿适用于并网型和独立型,正式稿则只适用于并网型,对独立型微电网则未做规定。相较而言,发改委能源局和电网公司对微网独立运营的态度可见一斑,从技术角度来看,暂时国内并不具备发展独立型微网的条件。】 第二条微电网须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微型。主要体现在电压等级低,一般在35千伏及以下;系统规模小,系统容量(最大用电负荷)原则上不大于20兆瓦。 (二)清洁。电源以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或以天然气多联供等能源综合利用为目标的发电型式,鼓励采用燃料电池等新型清洁技术。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在50%以上,或天然气多联供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 (三)自治。微电网内部具有保障负荷用电与电气设备独立运行的控制系统,具备电力供需自我平衡运行和黑启动能力,独立运行时能保障重要负荷连续供电(不低于2小时)。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年交换电量一般不超过年用电量的50%。 (四)友好。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交换功率和交换时段具有可控性,可与并入电网实现备用、调峰、需求侧响应等双向服务,满足用户用电质量要求,实现与并入电网的友好互动,用户的友好用能。 【注:第一条微型,从电压等级和容量上限制了微网的规模,以不与现投产电网形成矛盾为前提,实现了示范效果;第二条清洁,按照以能源局规划司多能互补的思路强调新能源的消纳与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可以以冷热电三联供燃机为基础发展小型微网,给发电集团一定的开发动力;第三条自治,通过自平衡达到独立供电低于2小时,与大电网能量交换不超过年用电量的50%,对已建成电网收益做了一定考虑,对小型微网的自平衡能力和收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入门门槛比较高;第四条友好,从大电网趸售、辅助服务和需求侧角度提出总原则,避免小型微电网给用户和大电网带来的冲击。】 第三条微电网应适应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等快速发展,满足多元化接入与个性化需求。结合城市、新型城镇及新农村等发展需要,鼓励利用当地资源,进行融合创新,培育能源生产和消费新业态。 【注:从能源局电力司角度强调了电能替代的应用及围绕各种国家支持政策促进这一新技术发展。】 第四条微电网源-网-荷一体化运营,具有统一的运营主体。微电网项目在规划建设中应依法实行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各类企业、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投资建设、经营微电网项目;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开展微电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电网企业可参与新建及改(扩)建微电网,投资运营独立核算,不得纳入准许成本。

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

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 一、本文概述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分布式发电,通常指在用户侧或接近用户侧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的发电系统,如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具有环保、高效、灵活等特点。然而,由于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对配电系统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因此,如何准确分析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成为了当前电力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研究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方法。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其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和挑战。详细阐述了随机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概率潮流计算、随机过程建模、不确定性分析等。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模型和方法,包括DG出力建模、随机潮流求解算法、不确定性量化和传播等方面。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深入理解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具有 重要意义,而且为配电系统规划、运行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

支持。 二、分布式发电技术概述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是指将小型、模块化的发电设备直接接入用户侧或配电网,实现电能的分散生成和就近消纳。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相比,分布式发电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运行灵活、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分布式发电已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布式发电技术涵盖了多种发电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等。这些发电方式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都能够在用户侧或配电网中直接产生电能,有效减少了电能的长距离传输和配电网的压力。由于分布式发电设备通常与当地的电力负荷紧密相连,因此在调峰调频、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配电网中,分布式发电的接入会对潮流分布、电压质量、保护配置等方面产生影响。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给配电网的潮流计算和保护整定带来了复杂性;另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有助于解决传统配电网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如何在配电网中合理

分布式光伏接入对地区电网规划的影响及应对

分布式光伏接入对地区电网规划的影响 及应对 摘要:随着光伏发电技术快速发展,光伏并网已成为电力事业的主要内容。分布式光伏并网会影响地区电网规划,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保证地区电网规划的稳定性。鉴于此,文中以分布式光伏为着眼点,探讨其对地区电网规划的影响,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分布式光伏并网质量,满足电网运行需求。 关键词:分布式;并网;地区电网规划 在多种清洁能源中,光伏发电的效率、质量、便捷性均相对较强,将其接入配电网可以有效满足区域内大部分群众的用电需求。但是在实践中,分布式光伏并网通常会对配电网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从分布式光伏电源发展路径、并网要求出发,对具体影响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1 分布式光伏并网概述 凭借规模较小、建设周期短、距离用户较近等优点,分布式光伏成为社会上广泛应用的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环境保护作用的发电方案。分布式光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解决当前我国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1.1 分布式光伏并网的影响 尽管分布式光伏在缓解电网供电不足方面表现出色,但由于其容量有限,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问题。而且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会使得配电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线路上存在大量不可控因素。随着分布式光伏的不断发展,电网电压水平不断上升,一旦超过电网能够承受的最大值,就会对电力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光照、季节和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布式光伏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 中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导致大量谐波产生,对电网造成严重干扰,从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1.2分布式光伏并网控制技术 为了实现对分布式光伏并网时电压和频率的精准控制,可以运用反向变换技术。谐波的存在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可 以采取滤波技术来消除和抑制谐波电流,以保证电能质量。 为了消除电网受到的谐波干扰,需要使用串联的LCL滤波器。LCL滤波器可 以滤除交流侧电流中包含的大量无功和高次谐波成分。然而,滤波器自身所产生 的谐振尖峰会引发二次污染,从而对电网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 分布式光伏接入对地区电网规划的影响 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出现在电网规划中,会引起现有电力系统规划方案的复杂 性极速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增加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 规划人员通常按照“电网现状分析-规划年限区域负荷测算-电源点增设- 网架完善-项目安排”的思路对现有电网进行改造建设。在规划年的区域负荷测 算时,可依据政府发布的国土空间规划,利用负荷密度法对其进行电力负荷预测。 但在传统负荷计算时,现有电源点的供电能力是确定的,但大量的分布式光 伏接入,会向电网提供一定的供电能力。这会导致规划人员难以计算区域电网的 容载比和区域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从而对配电网规划造成影响。 2.2增加配电网优化规划的难度 配电网规划可按规划水平年限分为过渡年和远景年。其中,过渡年一般考虑 现状年的下一年,远景年一般考虑现状年后的5至10年。结合区域经济发展, 按电力的自然增长率计算,电力系统通常在远景规划年限增加新的高压电源点, 来满足区域用电需求。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1 题目研究的意义 1.1 分布式发电的概念 分布式电源指的是规模不大、分布在负荷附近的电源,是相对于传统集中式电源而言。目前,分布式发电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很快。在大电网供电的基础上,在配电系统靠近用户侧引入容量不大(一般小于50Mw)的分布式电源(DG)供电,可以综合利用现有资源和设备,向用户提供可靠和优质的电能。当在配电系统中引入分布式电源后,引起了配电线路中传输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的数量和方向的改变,配电系统成为了一个多电源的系统,称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实际上即是含并网运行的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现在全世界的供电系统是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集中式单一供电系统。虽然全世界90%的电力负荷都由这种集中单一的大电网供电,但是当今社会对能源与电力供应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大电网由于自身的缺陷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由于大电网中任何一点产生的故障都有可能对整个电网造成较大影响,严重时会引起大面积停电甚至是全网崩溃,造成灾难性后果,这样的事故在国外时有发生;而且这种大电网又极易受到战争或恐怖势力的破坏,一般的军事打击都把摧毁大电厂或电站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一旦大电网受到破坏将严重危害国家的安全;另外集中式大电网还不能很好的解决跟踪电力负荷变化的问题,而为了短暂的峰荷建造发电厂其花费是巨大的,经济效益也非常低。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大电网系统和分布式发电系统相结合是节省投资,降低能耗,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主要方法。 1.2 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 传统配电网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期间网络中空间负荷预测的结果和现有网络的基本状况确定最优的系统建设方案,在满足负荷增长和安全可靠供电的前提下,使配电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最小。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对地区电网的挑战和对策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对地区电网的挑 战和对策 摘要:在大规模风电并网的前提下,电网充分吸收大规模光伏发电的能力严 重不足。但国家对光伏电站接入的宽松政策和新能源优先调度政策的实施,使得 常规电源的运行难度加大,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日益显现。 关键词:光伏;电网;挑战;对策; 针对目前大规模风电、光伏接入福建地区电网的现状,分析了新能源项目的 不可预测性和间歇性特点对地区电网调度运行产生的一些影响,探讨了其中存在 的问题。结合地区电网管理运行实况,以及未来风电、光伏和电网发展规划,对 新能源在福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公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一、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1.电压控制和保护不确定性。配电网内光伏发电系统一般不主动参与电压调节,但此类间歇性电源的接入不但会影响稳态电压分布,还会引起系统电压波动,特别是大规模光伏电站并入配网后,可能导致系统电压越限,因此配电网的电压 控制将是主要的问题之一。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后,配电网将成为一个多电源系统,形成新的接地电压源对配网保护会带来不确定性,要求继电保护设备具有方 向性,因此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应用思路必须在新的标准下开发和应用。 2.故障处理及可靠性分析。光伏电源与配电系统并网后,配电网的整体结构 和运行特性都将发生显著变化,其故障处理及可靠性分析不能直接套用传统方法。大量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如果光伏等分布式电源仅作为备用电源,可以提高系 统的供电可靠性;如果光伏等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系统并网运行,则可能降低系统 的可靠性。

3.配电网重构和抗扰动能力。各类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会形成新的拓扑接入结构,但目前国内外对各类结构的认识仍显不足,为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 面临的重构问题,是影响配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超前规划与 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各类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后,也会带来各种扰动,影响系 统电能质量,主要体现在电压闪烁和谐波、电压脉冲、浪涌、电压跌落、频率偏移、瞬时供电中断等动态电能质量问题。 4.分布式电源与微网安全稳定运行。微电网非正常运行状态包括故障状态和 孤岛运行状态。微电网处于故障状态和孤岛运行状态时,会对配电网产生不可预 知的影响,影响较大则就可危及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发生故障或较大波 动时,同样也会对微电网产生较大影响,轻则分布式发电离网运行,重则微电网 系统崩溃。因此微电网与配电网互动影响必须考虑故障扰动、大负荷、大发电设 备投切扰动的影响。 5.分布式电源与微网核心技术研究。无论是美国的Intelligrid 计划,还是欧洲的FENIX计划,都将含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的新型配电系统 快速仿真视为其整个研究计划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分布式电源与微网和配电网 协调优化控制技术、多微网与配电网协调优化控制技术、微电网数字仿真技术等 是当前急需要研究和掌握的。 二、风电、光伏大规模接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风电及光伏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动力的同时,大规模接入也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和风电一样,光伏发电的自然特征非常明显,且光伏 电站的随机性和偶然因素更难预测。在装机规模较小的时候,其对电网的冲击不大;但当装机达到一定规模时,电网调峰和送出压力很大。迅猛发展的风电、光 伏产业,在电网并网装机容量的占比逐年增长,逐渐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 行的因素。 1.系统稳定问题。某电网风电、光伏发电目前并网的5.63GW容量主要依靠 河西750kV交流线路送出,线路充电功率会随线路潮流、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由 于风电、光电的随机性特点,充电功率的快速变化将对电网的系统稳定产生巨大

分布式电源光伏发电对低压电网的影响及对策

分布式电源光伏发电对低压电网的影响及对策 1. 电压调节问题:由于光伏发电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间歇性,其并网输出的电压和频率波动较大,给低压电网的电压调节带来了一定困难。当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可能会导致配电网的电压偏高或偏低,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质量。 2. 线损问题: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直接接入居民或企业的用电系统,可能会导致线损率的增加。光伏发电系统所在的建筑物与电网之间的电缆长度相对较长,电流传输距离增加,会导致额外的线损。 3. 过载问题:随着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普及和用户规模的增大,可能会对低压配电网系统的负荷平衡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光伏系统多次并网后,可能使得低压电网负载过大,导致线路热升高、设备寿命缩短等问题。 1. 电网规划优化: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接入,应加强对低压电网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合理规划新建低压线路和变压器容量,提前考虑并网光伏系统的规模和接入位置,避免低压电网的过载和电压波动问题。 2. 智能配电设备应用:引入智能配电设备,如智能变压器和智能配电柜等,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精确调控,实现对低压电网的动态调节和优化,避免电压偏离和过载问题。 3. 接入管理机制: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的管理机制,严格规定其技术参数和接入条件,以确保其并网对低压电网的影响得到控制。并加强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监测和运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其接入后可能产生的问题。 4. 促进配电侧储能技术应用:鼓励在低压配电网上推广储能技术,如电池储能系统和超级电容储能设备,通过储能装置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平滑化调节、储能和输出、调峰削谷,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 5. 政策支持和法规约束:政府应加大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电网的技术指南和标准进行明晰规定和约束,促进其规范发展。

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

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 摘要:我国电力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 可取代的作用。有更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了电力系统中,其中以光伏发电技术 最具代表性,由于采用了太阳能发电的模式,因此具有环保的特点。考虑到这种 发电技术通过中高压或者低压线路和输电网对接,其运行过程中很可能发生电压 越限的情况,进而威胁到配电网电压的稳定。这就决定了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分 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影响配电网电压的路径展开研究,并且制定出解决电压越限问 题的办法。 关键词:分布式风电光伏;储能容量;配置 引言 储能技术作为一种调度方式,可作为分布式电源大规模并网的前提以及重要 的保障手段,通过控制其有序运行,将极大地改善电网的频率、电压以及电能质量,极大程度地利用好储能资源,可以提高电网的安全水平以及运行效率。 1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的特点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不过分布式发电作为一种发 电装置具有以下两方面特性:(1)大电量较小,(2)可以直接配置在用户附近。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广义上,包括并网式和离网式两种光伏发电系统。无论是在国 际上、还是在中国的配电网中,都往往采用并网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且连接 的路径是公共连接点,后者也是系统和负荷的分界点。不带储能的分布式光伏发 电系统以变压器连接中压公共配电网(电压为10kV、20kV、35kV),以此向配电 地区的符合输送电力。同时,其自身无法储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也可以通过 在中压和低压线路接入的方式向用电用户输送电力。如果输送的电力大于所需的 电力,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则会以公共连接点为路径将过量的电力输送到公共配 电网。而在其输送的电力小于配电地区所需的电力的情况下,公共电网则需要向 符合输送电力,因此在脱网的情况下,这种输电模式无法运行。在现阶段,此类

分布式电源电网调度策略研究

分布式电源电网调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于用电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在配 电网中,通过分布式电源的加入,有效减少了网损,在偏远地区中,节省了电网 投资,这种放不是电源得到了高度重视,也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分布式电源 并网系统的种类,分析了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网调度的影响。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电网调度;策略 引言 降低能耗及污染排放是现阶段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解决生态 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型电网经济发展模式之一。现阶段随着发电建设成本的 逐步降低,各级大型厂矿企业已具有先天的发电基础,加之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 政策的出台,使得城区分布式电源的建设以及微电网的形成更加广阔。分布式电 源与用户混杂而成的有源城区配网将越来越多,如何协调大电网和分布式电源之 间考虑环境影响与经济效益前提下的的负荷分配值得不断关注。 1分布式电源的并网系统的种类 对于分布式电源,按照特性与需求,可以将分布式电源并网系统划分为以下 三种:(1)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电流不属于工频,对于这样的电源,往往设置了 逆变器并网系统,比如:燃料电池,以此进行发电,利用交→直→交逆变器,转 化分布式电源的电流,将其转化成为工频交流。(2)并网系统能够具有同步功能,在配电网并网运行中,分布式电源可以同步工作。如果分布式电源参与调峰,以及充当启动电源时,往往应用这样的并网系统。(3)并网系统能够进行远方 控制功能,在未来的智能电网中,这是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在电网调控中心, 要根据负荷的变化,以及潮流控制,满足实际需要,有效控制电源的启停,并且,控制输出功率,在整体上,优化配电网的运行质量。 2分布式电源对电网调度的影响 2.1影响系统运行稳定 在电网中,通过接入大规模的分布式电源,系统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因 为分布式电源经常出现不发无功的现象,在配电网中,没有相应的无功功率,这 就在整体上,减低了配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对于分布式电源,其功率因数应该保 持在0.98-0.99之间,如果风电场、水电装机容量比较大,没有充足的无功功率,此时,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系统电压的崩溃。在以往 的配电网中,在规划设计时,往往没有重视分布式电源。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配电网的潮流分布,以及功率流向都会发生变化,再加上分布式电源功率的不断 增加,在电源的附近,一些局部的配电网电压、潮流就会越限,严重降低了系统 的稳定性。在分布式电源中,因为功率的增加,输出功率也会不稳定,这就影响 了电网的安全性,情况严重时,整个电力系统会处于失控状态,使电网崩溃。 2.2影响继电保护 对于传统的配电网,进行规划设计时,主要是链式网络,往往只设置一个电源,但是,接入分布式电源以后,就得到了多电源的电网网络。即使出现故障, 形成故障电流,利用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可以电网的正常运行。分布式电源在连 接配电网之后,提高了配电网的安全性能。分布式发电系统连接配电网的时候, 原来的配电网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影响最大的就是故障电流,这会继电保护装置 带来不良影响。在传统的配电网中,主要采用主馈线三段电流的保护模式,一旦 馈线出现故障,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恢复供电。对于分布式电源并网,可以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5]1518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正文: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运行[2015]1518号 北京市、河北省、江西省、河南省、陕西省、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为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智能电网的重要意义 发展智能电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综合调配;有利于推动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的科学利用,从而全面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有利于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民生服务水平;有利于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先进高效、清洁环保、开放互动、服务民生等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现能源革命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全面体现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促进集中与分散的清洁能源开发消纳;与智慧城市发展相适应,构建友好开放的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发挥智能电网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作用,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编制智能电网战略规划,发挥电力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用户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合力推动智能电网发展。 坚持集散并重。客观认识我国国情和能源资源赋存与消费逆向分布的实际,在进一步发挥电网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作用的同时,提高输电网智能化水平。与此同时,加强发展智能配电网,鼓励分布式电源和微网建设,促进能源就地消纳。 坚持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运营模式创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因地制宜。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赋存、基础条件等差异,结合本地实际,推进本地智能电网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满足电源开发和用户需求,全面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网装备体系。 实现清洁能源的充分消纳。构建安全高效的远距离输电网和可靠灵活的主动配电网,实现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各种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加快微电网建设,推动分布式光伏、微燃机及余热余压等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广泛接入和有效互动,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结构调整。 提升输配电网络的柔性控制能力。提高交直流混联电网智能调控、经济运行、安全防御能力,示范应用大规模储能系统及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显著增强电网在高比例清洁能源及多元负荷接入条件下的运行安全性、控制灵活性、调控精确性、供电稳定性,有效抵御各类严重故障,供电可靠率处于全球先进水平。 满足并引导用户多元化负荷需求。建立并推广供需互动用电系统,实施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能源消费新观念,实现电力节约和移峰填谷;适应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等多元化负荷接入需求,打造清洁、安全、便捷、有序的互动用电服务平台。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网源协调发展和运营机制,全面提升电源侧智能化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