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基于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的主动配电网高效供电项目

基于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的主动配电网高效供电项目

基于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的主动配电

网高效供电项目

摘要:为顺应能源改革需求,配网发展的方向是以实现风电、光伏和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高比例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微电网和电能替代技术对应的多元化负荷接入为目标。如何举例探讨如何基于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的主动配电网来建设高效供电。

关键字:分布式电源;多元负荷;主动配电网

1引言

配电网在当前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原因之一就是配电网直接面向广大用户,其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用电体验,体现在对用户不断增长的各种用电需求能否有效满足;原因之二就是配电网提供了分布式能源与多元负荷广泛接入的场所,为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等多元负荷准备了条件。

此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的主动配电网高效供电示范工程项目落于国网某供电公司供电区域内,实施范围分为主动配电网示范区和配电自动化实施区两大区域;建设内容为主站建设、终端建设、通信建设、信息交互总线建设等方面。

1.项目建设目标

(1)探索分布式光伏渗透率高、储能设施缺乏、工业负荷密度大、电网还较为薄弱的县级地区主动配电网建设路线,为其他地区以后开展主动配电网建设提供借鉴。

(2)建设一个“网-源-荷”协调优化管理的管控中心,实时掌握配电网的运行态势,建立配电网与客户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实现对发电、负荷及网络结构的主动控制、主动管理与主动服务.

(3)采用基于GOOSE的智能分布式保护技术,不依赖主站,通过智能分布型终端之间的高速信息交互,可快速完成故障定位与隔离,使得配网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4)建设主动服务平台,提供面向电网、企业、社区、家庭、政府等不同群体的电力信息发布和增值服务,实现面向供电企业、发电企业、用电客户、政府的主动服务功能;

(5)成功积累光纤、无线专网、无线公网、载波等多种通信管理经验。

2.项目建设过程

2.1项目实施区域

实施所在区域均为某市核心区。

(1)主动配电网示范区:某市经开区示范区。

(2)配电自动化实施区:某市老城区、行政片区。

2.2项目特点介绍

(1)示范区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供电示范工程。目前园区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3万kW,初具规模;当地政府积极打造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政策扶持力度大,要求新近入园企业屋顶全部出让,具备光伏发电条件。

(2)基于“网-源-荷”协调优化的主动控制功能建设,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全额消纳、友好互动和快速协调,提高源、荷互补能力,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供电。

(3)基于主动服务功能建设,强化运维、规划、业扩等各工作环节的横向融合、各部门之间的纵向贯通,提升电网企业、用电客户、发电客户间的信息互通和友好互动水平,形成高效完整的用电和信息服务网络。

(4)项目应用了光纤、无线专网、无线公网、载波多种通信组网方式。

2.3项目主要内容

2.3.1主站建设

建设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配电主站要求的全部基本功能;主动控制功能建设;主动服务功能建设。

2.3.2通信建设

考虑主动配电网源、网、荷终端的通信特点和可靠性要求,按照国网信通要

求试点运用光纤、无线公网、无线专网、载波通信以保证主动控制节点通信业务

的可靠性。

2.3.3终端建设

考虑主动配电网源、网、荷终端的具体功能,采用RTU、DTU、FTU、智能台

区终端(TTU)等终端设备对所有节点实现终端全覆盖,以满足主动配电网对源、网、荷的监控要求

3.主站建设内容

3.1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

依据国网最新主站功能规范建设配电自动化中型主站,实现配电主站要求的

全部基本功能,为主动控制功能建设、主动服务功能建设两个高级应用功能提供

支撑。

图1 配电自动化主站

3.2主动控制建设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上建设用于加强“源-网-荷”主动控制的系统。

建设四大功能模块:光伏出力预测模块、用户负荷预测模块、需求响应集成模块及源网荷协调控制模块,实现“点-线-面”三者消纳时间的协调控制,实现无储能设施情况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

3.3主动服务建设

主动服务是在配电自动化主站及主动控制系统上的扩展功能,实现面向供电企业、发电企业、用电客户、政府的主动服务功能

建设五大功能模块:包括基础服务模块、服务客户模块、服务抢修模块、服务规划模、服务业扩模块。主动服务应包含但不限于基础服务、客户服务、主动抢修服务、规划服务、业扩服务等功能。

基础服务模块,面向用电客户、发电客户、供电企业提供基础的数据信息查询服务;服务客户模块,面向用电客户、发电客户提供趋势分析服务、信息发布及推送服务、互动服务等功能;服务抢修模块,提供自动生成主动抢修工单、故障信息及抢修策略推送等主动抢修服务功能;服务规划模块,为发策、调度、营销、运检等技术人员提供问题清单及分析计算等功能;服务业扩模块,可开放容量、接入方案等功能的推送,辅助技术人员完成客户业扩服务

1.

终端建设内容

终端建设包括配电开关终端FTU/DTU、分布式电源终端RTU、配电监控终端TIU。

4.1主动配电网终端建设

主动配电网终端建设包括示范区馈线终端FTU、示范区站所终端DTU、示范区智能台区终端TTU、示范区光伏终端RTU。

4.2城区配电自动化终端建设

城区配电自动化终端建设包括二遥型DTU、三遥型DTU、三遥型FTU、二遥型FTU,接入现有区域内的故障指示器信息。

图2 终端建设

5.通信建设内容

5.1主动配电网通信建设

主动配电网通信建设包括EPON光纤专网通信系统建设、TD-LTE无线专网通

信系统建设、无线公网通信系统建设

5.2城区配电自动化通信建设

城区配电自动化通信建设包括城区EPON光纤专网通信系统、城区无线公网

通信系统和城区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4.项目组织方式

为推进该主动配电网项目的实施,该电力公司成立了项目协调小组,由运检、发展、科信、物资、电科院、经研院、某公司等多部门、单位组成,归口管理运

检部,统一协调存在的问题,把握项目技术方向,督促项目稳步推进。

国网某供电公司成立了分别由公司一把手和副总师担任组长并涵盖运检、调度、通信、营销、发展、经研所、物资等多部门专业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总

体协调、推进项目建设;业主项目部由运检部(配网办)组织建立,业主项目部

经理由运检部(配网办)副主任担任。

5.项目成果

(1)电网运行水平提升明显,环网化率、“N-1”通过率、配电自动化覆盖

率达到100%,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线损率分别达到99.99%,99.98%

和4%;

(2)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及可控负荷对电网的支撑作用,减少对主网容量

需求,消峰比例达到25%以上,110kV容载比下降到1.6;

(3)通过“源-网-荷”系统协调优化控制,实现分布式电源100%就地消纳.

(5)延缓电网投资效果明显。

(5)环保效益明显,平均每年减少CO2排放14966t,减少SO2排放456.7t,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30t。

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研究及仿真分析

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研究及仿真分析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分布式电源规划成为了配电网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着重介绍分布式电源规划的目的、方法及仿真分析的应用。 一、分布式电源规划的目的 配电网作为向终端用户提供电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而分布式电源作为一种分散的、可再生的、高效的能源形式,其上网性能、调度能力在逐年得到提高,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配电网中。 分布式电源规划的目的在于将分布式电源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同时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及优质供电。在实际应用中,分布式电源规划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确定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容量,如太阳能、风能、储能、微型燃气轮机等。 (2)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点和拓扑结构,包括电源到负荷 的电缆、开关、保护等装置。 (3)优化分布式电源的活跃度,保证分布式电源的分布均匀、调度灵活,并能够为电网提供应急支持。 (4)评估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制定合理的收益机制和补贴 政策。

二、分布式电源规划的方法 分布式电源规划有多种方法,这里仅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即基于负荷的方法和基于图论的方法。 基于负荷的方法是指根据负荷需求、电网接入点和电缆容量等因素,计算得出最优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和位置。该方法偏重于负荷侧的规划,但往往无法考虑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基于图论的方法则是利用图论原理,将电网抽象成节点和边的组合,以此寻找最优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点和容量。该方法注重电网全局的联动性和系统整体性,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仿真分析的应用 在分布式电源规划中,仿真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仿真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模拟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前后的情况,并通过分析结果,优化分布式电源接入策略。 仿真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和软件工具不断发展和提高。如今,配电网仿真软件已经成熟,能够实现配电网建模、负荷预测、风、光、电存储仿真等多项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仿真分析还能够对分布式电源接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故障模拟和应急响应,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的主动配电网高效供电项目

基于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的主动配电 网高效供电项目 摘要:为顺应能源改革需求,配网发展的方向是以实现风电、光伏和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高比例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微电网和电能替代技术对应的多元化负荷接入为目标。如何举例探讨如何基于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的主动配电网来建设高效供电。 关键字:分布式电源;多元负荷;主动配电网 1引言 配电网在当前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原因之一就是配电网直接面向广大用户,其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用电体验,体现在对用户不断增长的各种用电需求能否有效满足;原因之二就是配电网提供了分布式能源与多元负荷广泛接入的场所,为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等多元负荷准备了条件。 此分布式电源及多元负荷的主动配电网高效供电示范工程项目落于国网某供电公司供电区域内,实施范围分为主动配电网示范区和配电自动化实施区两大区域;建设内容为主站建设、终端建设、通信建设、信息交互总线建设等方面。 1.项目建设目标 (1)探索分布式光伏渗透率高、储能设施缺乏、工业负荷密度大、电网还较为薄弱的县级地区主动配电网建设路线,为其他地区以后开展主动配电网建设提供借鉴。 (2)建设一个“网-源-荷”协调优化管理的管控中心,实时掌握配电网的运行态势,建立配电网与客户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实现对发电、负荷及网络结构的主动控制、主动管理与主动服务.

(3)采用基于GOOSE的智能分布式保护技术,不依赖主站,通过智能分布型终端之间的高速信息交互,可快速完成故障定位与隔离,使得配网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4)建设主动服务平台,提供面向电网、企业、社区、家庭、政府等不同群体的电力信息发布和增值服务,实现面向供电企业、发电企业、用电客户、政府的主动服务功能; (5)成功积累光纤、无线专网、无线公网、载波等多种通信管理经验。 2.项目建设过程 2.1项目实施区域 实施所在区域均为某市核心区。 (1)主动配电网示范区:某市经开区示范区。 (2)配电自动化实施区:某市老城区、行政片区。 2.2项目特点介绍 (1)示范区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供电示范工程。目前园区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3万kW,初具规模;当地政府积极打造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政策扶持力度大,要求新近入园企业屋顶全部出让,具备光伏发电条件。 (2)基于“网-源-荷”协调优化的主动控制功能建设,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全额消纳、友好互动和快速协调,提高源、荷互补能力,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供电。 (3)基于主动服务功能建设,强化运维、规划、业扩等各工作环节的横向融合、各部门之间的纵向贯通,提升电网企业、用电客户、发电客户间的信息互通和友好互动水平,形成高效完整的用电和信息服务网络。 (4)项目应用了光纤、无线专网、无线公网、载波多种通信组网方式。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影响及策略研究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影响及策略研究 一、引言 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转型的需求,分布式电源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给方式,正在逐渐成为能源行业的热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的容量和可靠性,还可以减少电力输送损耗,实现资源共享和低碳环保等目标。因此,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相应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1.电网供电可靠性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电网的供电点变得更加丰富和分散,减少了供电单一节点失效造成的故障范围,从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电网容量增加: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使配电网的传输容量增加,提高了电网的承载能力,在高负荷时期能够更好地保障供电质量。 3.输电损耗降低:传统的中央发电方式需要输送电力到远距离使用地点,存在较大的输电损耗。而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能够减少输电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4.节约建设成本:传统的大型发电站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与投资,而分布式电源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布布设,从而节约了建设成本。 三、配电网改造策略

1.网络规划优化:为了更好地接纳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规划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需要对配电站的位置、容量和布局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需求。 2.储能技术应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由于其不稳定性和波动性较高,可能会对配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引入储能技术可以平衡供需之间的差异,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智能微网建设:智能微网是一种能够独立运行的小型电力系统,可以实现局部供电和互联互通。通过建设智能微网,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的自动接入和管理,提高能源的局部利用效率。 4.法规政策支持:为了鼓励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给予分布式发电的减税优惠、补贴政策和购电优惠等,以推动分布式电源行业的发展。 四、结论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传输容量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电力输送损耗,节约建设成本。为了更好地接纳分布式电源,需要进行配电网的改造和优化,包括网络规划优化、储能技术应用、智能微网建设和法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策略。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推进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园区配电网规划设计需考量储能、分布式电源 储能将搭乘增量配电网快车

园区配电网规划设计需考量储能、分布式电源储能将搭乘增量配电网快车 近日,海南首个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试点项目并网送电投运,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向社会释放的红利。近期中电联发布的智能园区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中,从多个维度要求园区配电网需考量配置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用户侧储能是否能伴随增量配电业务快速发展?什么是增量配电增量配电网在目前阶段是指以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为主的局域电网,其电压等级可以是110kV或220(330)kV及以下,重点在于其与电网公司控制或参与运营的电网相区分、允许社会资本进入,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参股或者控股运营的配电网。其高明之处在于,在不调整存量电力市场利益的同时,放开增量配网投资主体、供区范围,通过增量配网改革倒逼存量电力市场改革。在《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中提出,除电网企业存量资产外,其他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存量配电网视为增量配网。意味着已经拥有配电网存量资产绝对控股权的公司可以成为增量配网运营商,包括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电网、趸售县等。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思路下,增量配售电主体的参与将改变电力市场交易秩序,一方面打破电网垄断格局,分享电力工业红利,另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园区用电成本(地方政府、工商业用户积极参与的动因之一)。增量配电网由于供电服务模式多样,除常规的智能化规划外,当增量配网业务有用户需求响应、智能用电管理、节能服务、综合用能等其它增值服务

需求时需考虑相适应的智能化规划要求。西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为例,据测算,新增配电网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为财政补贴减负0.72亿元,为电网企业减负0.84亿元,政府财政及电网企业可新增收益0.69亿元,同时为园区企业让利0.08元/kW˙h,将有效地帮扶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储能在增量配电网中的作用增量配网作为社会资本投资的电网资产,理论上应该不低于甚至略高于省级电网的投资收益率,这样才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网的投资。增量配电网规划范围较传统配电网规模小些,动因是降低园区的用电成本,同时需要重点考虑投资回报和营收问题。因此规划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要比传统配电网要高些,无论从负荷预测、网架布局、配电网建设项目安排、园区管廊建设、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接入都需要更为精准。另外投资主体更为多元,需要体现各投资主体的利益,传统配电网规划可以规划指导计划、计划指导建设,而增量配电网规划需要规划指导建设,建设时序更具确定性。其中储能在增量低压配电网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如下:一、需求侧管理电力系统的需求侧管理会采用合适的手段引导最终用户改变能源使用模式。储能作为一种能力存储设备,改变了用电需求和发电的同时性要求,成为辅助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另一方面,需求侧管理也可降低用于改善电能质量所需的储能系统容量。二、紧急备用紧急备用的典型应用是不间断电源。当电网发生故障且分布式发电装置不能正常供电时(如: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夜间、风力发电在无风时、或其他类型DG处于检修期间等),储能系统可作为向用户提供电力。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主要取决于负

源网荷理论分析

1、关于源网荷概念的梳理,即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分别指的哪些元素,哪些属于 源?哪些属于网?哪些属于荷,并附上简表或者VISIO图。 1、源网荷相关概念 在主动式配电网中,“源网荷”协调优化是指电源、负荷、电网三者间通过多种交互形式,实现更经济、高效和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的能力的目标。“源网荷”协调优化本质上是一种能够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 主动式配电网源网荷协同优化中的源主要指分布式电源、上级电源、微电网和储能等。 其中分布式电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机(Wind Generator,WG)利用地球表面的风能带动感应电机旋转而发电。风能环保可再生、全球可行、储量丰富、成本低且规模效益显着,而且风力电机发电技术实现相对简单、建设周期较短、技术比较成熟,可以用来提供海岛以及偏远山区等区域的电力需求,目前风能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之一。 分布式风力发电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离网式风力发电方式,独立运行,一般为小型用户使用。 第二种为融合其它发电方式,主要为海上导航使用,如风光互补发电方式。 第三种为并网发电方式,将多台风机装设在风力资源丰富的风场,组成风力发电机群向网络供电,是目前大量利用风能的主要方式。 2)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利用光生伏特效应,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太阳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为丰富和不受地域限制的一种,其安装灵活方便,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网光伏发电设备是太阳能发电的主流发展趋势,国外已经步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它是光伏发电走向商业化发电模式的重要方向。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个模块组成,发电设备安装维护简便、装置简单、使用寿命较长。 光伏发电设备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独立光伏发电设备,只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

国内智能电网示范工程项目概览

一、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2011年9月19日,中国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运,目前是国际上覆盖区域最广、功能最齐全的智能电网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工程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6大环节12个子项目的示范工程。目前,中新天津生态城4平方公里起步区已经逐步开始智能电网的应用,一期建设的418户居民家庭实现电力光纤到户,实现智能家居控制、智能用电、用电信息采集、安防报警、三网融合等功能。 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12个子项工程简介 1.分布式电源接入:到2020年前,生态城将建设中央大道光伏、动漫园光伏、主题公园风力发电及生物质发电等分布式电源接入项目。 2.微网储能系统:配置光伏、风力分布式电源,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设施,以照明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15千瓦负荷作为微网负荷,配以监控设备构成低压交流微网,通过并网开关与外部电网相连。 3.设备综合状态监测系统:通过IEC61850通信协议集成变压器、组合电器、输电电缆等主要输变电设备多种在线监测信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状态展示、故障诊断、趋势预测的综合分析。 4.智能变电站:按照设备智能化、数据平台标准化的配置原则建设,充分展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运行状态可视化、在线分析决策、内外协同互动的技术特征。 5.配电自动化:利用电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集成,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管理。

6.电能质量监测:由分布在各监测点的电能质量监测终端、信息通道及服务站和客户端组成,对生态城区域电网电能质量有关数据进行实时、准确、全面的在线监测,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分析与考核。 7.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双向、宽带通信信息网络为基本特征,实现对各类用户负荷、电量、计量状态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建立实时、高效、可靠、互动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8.智能用电小区:基于电力光纤到户的全程光纤通信方式,实现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互动,可对各类家电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和控制,还可建立集紧急求助、燃气泄漏、烟感、红外探测于一体的家庭安防系统。 9.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天津市电力公司计划于2010年至2015年间,在生态城建设3座大型充电站、3座中型充电站和150个充电桩。 10.通信信息网络:面向智能电网、以光纤传输和光纤接入为主的高速通信网络,实现对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关键环节运行状况的无盲点监控。 11.电网智能运行可视化平台:综合采用三维虚拟显示技术、多媒体动画技术,通过实时在线分析和仿真等手段,实现针对生态城智能电网的全程、全景、全维度可视化展示功能。 12.智能营业厅:设置多种智能终端,主要功能包括客户身份识别、自动引导、多渠道缴费、业务办理、远程协助、信息查询、票据打印、充值卡发售等,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二、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2011年12月25日,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在河北省张北县建成投产。该工程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利用平台,可有效破解新能源并网发电的关键技术难题。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由国家电网公司设计、建设,列入国家金太阳工程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首批试点。工程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和尚义县境内,规划建设50万千瓦风电厂、10万千瓦光伏发电站和11万千瓦储能电站,总投资近120亿元。工程一期建成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储能2万千瓦,配套建设风光储输联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投资约33亿元。 工程采用世界首创的建设思路和技术路线,建成了国内首个智能源网友好型风电厂、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调节型光伏电站、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在世界范围内首创了新能源发电的风光储输联合运行模式。其自主研发的联合发电智能全景优化控制系统,可根据电网用电需要及风速、光照预测,对风电厂、光伏电站、储能系统和变电站进行全景监测、智能优化,对风光储系统运行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随着能源危机的逐渐严重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越来越高,分布式电源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分布式电源是指分布在用电载体接近用电载体终端或与用电载体同址的小电力发电设施,地域性、规模小、原则上与主配电网相互独立并具有部分供电功能的电源系统。分布式电源的出现对传统中心式电网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但是要实现其最大化的利用,必须要对其配电网规划和优化运行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分布式电源的优势 1、减少能源浪费。由于分布式电源可以近距离为用户供电,避免了长距离输电过程中能源的损失,并且利用废热发电的方式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降低环境污染。分布式电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清洁能源发电的方式可以减少对大气、水域等环境的污染。 3、提高供电可靠性。由于分布式电源可以更加密集地供电,所以在遇到主电网故障的时候,可以更快地切换到分布式电源,保障供电可靠性。 1、确定发电设备布局。首先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地理环境等条件确定发电设备的布局,包括分布式风电、太阳能光伏、燃气轮机等。 2、设计配电网结构。根据发电设备的布局设计配电网的结构,包括主干网、支线和终端用户的连接。 3、制定配电策略。确定配电策略包括加载策略、协调控制策略和电力质量处理策略等。

4、考虑接入主电网。虽然分布式电源是独立的供电系统,但是仍然需要考虑与主电 网的接入方式和协调运行。 1、发电量优化控制。根据用户负荷的变化和天气等因素,对分布式电源的发电量进 行优化控制,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2、协调调度控制。对多个分布式电源进行协调调度控制,以平衡各个发电设备之间 的供电负荷。 3、故障自愈控制。由于分布式电源往往分布在城市边缘或偏远地区,所以需要考虑 故障自愈控制的方式,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4、电力质量控制。分布式电源接入主电网时,往往会影响供电的电力质量,所以需 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控制手段来保证电力质量。 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和优化运行进行深入地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优势,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分布式电源将会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二篇示例: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分布式电源的定义是指与传统大型中心供电方式相对应的一种新兴的供电方式。它是一种以负载为主,由多个小型发电机组构成的在用电地点的电源系统。它既能单独运行,也能与宏观电源系统互为支援和调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也为配电网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在传统的配电网系统中,大型发电厂通过输变电线路将电能输送到各个用电地点,这种单一供能方式使得配电网系统易受外部因素影响,一旦发生故障,将对整个配电网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使得配电网系统从单一供能方式转变为多能源供能方式,这将会增加系统的可靠性,但也将给配电网的规划与运行带来新的挑战。 在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后,配电网的规划与运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配电网的规划必须考虑到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情况,合理布局供电设备,并设置合理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分布

多能源协同背景下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路径

多能源协同背景下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 路径 摘要:在多能源协同背景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在于实现能源的有效转换和科学利用,保证其协同优化、耦合互补。电网管理人员有机整合配电网中的多种能源资源,展开多能源协同规划设计,在源、网、荷、储、控环节中实现统筹优化与多方互动,促进了多能互补与供需侧协同,为双碳减排工作的开展打下了牢固根基。 关键词:多能源协同;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路径探究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能源供给与消费过程向高效、安全、绿色、低碳的方向和目标迈进,多能源协同背景下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主动配电网主题行为特征出发,探究新时代主动配电网规划路径,能够对原有电网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为电网规划人员提供思路,具有显著研究价值。 一、主动配电网主体行为特征 (一)分布式电源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新能源被接入到配电网中,同时配电网也通过控制管理手段能更多地接纳新能源的接入,从而分布式电源容量配置成为主动配电网规划的重点[1]。当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较高时,容易产生弃风弃光现象,即在负荷低谷时分布式电源可发出功率大于负荷功率,而为维持系统功率平衡,需降低分布式电源出力但这样便降低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 (二)储能装置特性 储能装置可以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进行配置,发挥着不同的效用。在电源侧,储能系统可将能量按时间尺度进行转移,充当机组容量的备用,参与系统频率调节,并且应用于新能源并网;在电网侧,储能系统主要应用于缓解输配

电阻塞、延缓输配电设备扩容及无功支持,实现线路损耗降低和电能质量提升; 在用户侧,可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服务于负荷转移,通过需求侧管理降 低相关费用,保障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当前,储能装置的种类较为丰富,包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能、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电容储能等。在主动配电网中,蓄电池在容量和技术水平方面具有 一定优势可以实现反复充电和重复利用,成为了配网侧的主流储能方式,其主要 特性可由电压源和一个可变内阻描述[2]。 (三)柔性负荷特性 在配电网中,用电设备种类繁多,将同一时间用电功率的总和构成配网负荷。由于用户在使用用电设备时,更多地从自身的目的出发,呈现出随机性、离散性 的特点,且受作息时间的影响,日负荷曲线显示,在工作时间用电量处于高峰, 在休闲时间处于低谷,年负荷曲线受经济发展及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为了使得负 荷曲线平滑过渡,电网公司采取分时电价措施,利用低电价福利引导用户,尽可 能在负荷低谷时用电,并制定其他需求侧管理手段,这样也能延缓配网的设施扩 容压力,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主动配电网规划时,需考虑一定的负荷管理手段,更贴近实际情况。 柔性负荷是指可主动参与电网运行控制,能够与电网进行能量互动,具有灵 活可变特性的负荷。主动配电网中,负荷参与电网调度主要是通过需求响应来实 现的,如今的市场机制多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用户 主动改变常规用电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用电模式,从而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 利用,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从需求侧响应特性来说,柔性负 荷可划分为可转移负荷、可平移负荷、可削减负荷和可中断负荷。 二、多能源协同背景下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 (一)系统方案 本次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依照可靠性指标,围绕智慧综合能源系统 中的源、网、荷、储、控链条,做好延伸和拓展,将分布式能源有效接入;应遵

智能配电网规划与建设

智能配电网规划与建设 摘要:以往的电力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能否满足区域内的供电需要更加关注,对于其他容量的电网的规划大多仍处于原则技术指导层面。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城市设施规划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需要全面总结电力设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为电网规划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 1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目标 1.1 建设可靠的智能配电网 首先,智能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工作应以安全、可靠、经济为首要工作目标,同时秉持着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绿色发展的工作理念。旨在规划建设出结构牢固耐用、运行模式灵活方便以及能够与智慧城市发展环境相协调的智能配电网。具体工作中,应针对现有配电网结构进行空间资源的优化改造配置,逐渐消除现有配电网中经常出现的布局不合理、线路过长、分段不足等问题。从而促进配电网网架结构与供电模式协同发展,加快形成电力设施网格化布局,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服务。 1.2 建设协同互动的智能配电网 由于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所以在智能配电网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建成具有高级自动化的配电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全覆盖,利用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等功能实现电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通过采用电力调配控一体化的智能管理模式实现电力分布式能源接入、设备整体运行监控、用电情况智能分析评估、资源优化调配等功能,最终构建出“安全、高效、清洁”的智能配电系统。 1.3 秉持“四统一”理念开展智能配电网建设活动

在智能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服务)模式,并将之在各个工作细节中进行更深层次的完善和推广。许多大规模公司对于供电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就算停电只有短短数秒,都会对其造成重大损失。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方式进行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和规划,能够促使相关管理机构全面统筹、综合管理停电问题,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停电的情况出现,从而为各大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有力支持。传统配网规划建设项目的报送通常都是采用自下而上的形式,这极易导致配网建设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现脱节问题。通过实施“四个统一”标准化建设管理模式,项目规划转变为自下而上提需求,所有的建设和规划工作都是针对用户的实际问题而制定的,建设效果也会立竿见影。最后,应根据“统一服务”的思路成立相关的配网调度服务指挥中心,切实打造“远程渠道+服务调度+服务单元”的“后端融合”统一服务体系,使用更少的人力资源为更多的用户提供专业服务。 2 智能配电网规划方法 2.1 智能配电网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1)与智能配电网相适应的负荷预测。在进行配电网规划时,负荷预测工作非常关键,也是进行配电网规划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说,其需要对变电站的位置、容量等信息拥有明确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科学预测未来负荷和负荷类型。电力负荷会受到分布式电源和电力负荷的影响,导致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在运用智能配电网预测负荷时,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用电性质,构建合理的配电网模型。(2)配网自动化与供电区域、网络结构的关系。作为智能配电网建设的基础内容,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对于配电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如何实现配电网自动化与地区规划相协调,切实确保配网自动化水平与配电网整体设计协调发展是智能配电网规划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配电网自动化水平高低与通信、信息等相关技术的应用程度,以及电网结构、设备质量有着很大关系。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网络结构和设备使用情况各不相同,导致每个地区对于配电网的自动化要求不同。(3)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微电网技术下的配电网优化规划。电网配电网负荷预测之所以会出现变化,主要就是因为接入了大量的储能装置,导致电网配电网负荷预测面临一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电源的应用逐渐扩大。分布式电源是指与主电网相 连的小型电力发电装置,包括可再生能源、燃气轮机、微型水电站、小型核电站等。目前,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已经成为分布式电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介绍分布式电源的配 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的相关内容。 一、配电网规划 配电网规划是指基于分布式电源的使用需求,考虑线路、变电站等设施的建设、改造 与扩建,优化和提升配电网的服务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规划:网络规划是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的基础。它需要综合考虑当前的用 电负荷、新能源开发的情况、交通、土地、用水、环保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电缆线路、变电站、配电柜等设施,确保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2.技术规划:技术规划是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的关键。它包括电力网络对应的遥 测遥控系统建设、数据采集系统建设等,以确保分布式电源的运行可靠和安全。 3.电力管理:电力管理是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需要综合考 虑用能效率、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以便确定新能源在配电网中的配置、运行和管理策略,满足用电负荷需求及维持电力网络稳定运行。 二、优化运行 优化运行是指在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中,通过合理的运行及管理措施,以保证电力网 络稳定运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电质量等效果。优化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市场规则:在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中,电力市场规则是最重要的。通过制定出 适合市场的竞价规则、交易制度和市场监管措施,可以保证电力的供需和价格平衡,同时 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降低电力市场运营成本。 2.技术方案:技术方案是优化运行的关键,主要涉及电力传输、分配、分解及市场平 衡等方面。为使分布式电源运行协调、经济、稳定,需要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确保电网 中各个电源的协调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管理策略:管理策略是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运行的关键。该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分布式 电源的各项指标,建立分布式电源的管理框架,通过多种管理手段,确保分布式电源的稳 定运行和长期效益。 三、总结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压功率优化调整策略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压功率优化调 整策略 摘要:分布式电源应用是大趋势,其在配电网接入中也引发人们对配电网电 压功率损耗问题的关注。在推广分布式电源技术时应做好分布式电源配网功率损 耗及其优化技术的专题研究。本文以韶关地区为例,结合当地光伏发电实际,探 讨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压功率优化调整策略,以期为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接入 提供科学指导。在论述中先就分布式电源进行介绍,明确其对配电网电压功率的 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整策略。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功率波动;优化调整 不可否认,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是电力改革与建设的主导方向,分布式电 源接入配电网优势明显,实现能量的就地平衡,也减少远距离输电导致的高昂投 资和较大损耗。但我们也应看到,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的接入也改变了传统配电 网潮流单向敷设状的供电模式,因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电的不稳定性导致功率 波动明显,不仅影响分布式电源价值发挥,也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威胁。因此不得不探讨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电压功率优化调整问题。 1分布式电源概述 作为应用灵活、绿色环保的供电模式,分布式电源备受关注与青睐,其可以 为传统配电系统提供有效补充,也改变原有的电网潮流分布格局,其既能降低网 络损耗、改善电压水平,也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干扰。分布式电源装置 可直接布置在配电网中或者安装于用户端口,或者安装于用户端口附近的小型发 电机组上,以实现用户特殊用电需求的满足。分布式电源也是不论规模大小,不 受能源类型限制[1],便于安装的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具有清洁高效的应用优势,但分布式电源在接入配电网中也容易导致供电的不稳定,其能抬高电压但有时会 超过电压的安全限值,退出分布式电源,但其支持的馈线电压则在一定程度上跌

多能源协同的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多能源协同的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要点 研究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多能源协同下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其设计内容包 含确认系统方案、连接分布式电源、规划储能系统及开展需求侧响应设计等,根 据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设计要点,适时提出恰当考量整体价值、完善技术对接及扩 展监管督导范围等优化规划设计效果的有效措施,满足主动配电网规划应用的基 础需求,提升区域电力应用效果。 关键词:规划设计;主动配电网;多能源协同 引言:多能源协同综合系统带有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与绿色发电等项目,其 内部的主动配电网在进行应用规划时,需将电力能源技术当成发展核心,实现管 理智慧化、能源数字化的发展目标,解决区域用电系统的较多问题。 1多能源协同下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设计 1.1确认系统方案 多能源协同状态下开展主动配电网的设计规划,在进行正式设计前,应适时明确系统方案。开展主动配电网的设计规划时,要根据多能源协同区域中 的可靠性数据,多为智慧综合能源体系中的控、储、荷、网与源等链条,明确分 布式能源的接入状态。设计规划期间,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循经济性要求,采取梯 级利用、多能互补与多能联供等举措,使电网的接入状态更佳,有效改善主动配 电网的应用规划效果。从控、储、荷、网与源多种链条的设计细节上看,控代表 着智能化调度,可精准改善多能源系统整体能效;储为合理使用储能装置,该项 装置可恰当保障配电网的应用功能与综合效益;荷通常为精细化管理设备内部的 荷载,缩减能源使用状态;网则是多能源的内部耦合,强化能源应用效果;源代 表着更多清洁能源,如氢、风力与光伏等,要在负荷中心找寻出合适的供能方法,

改善能源使用效率[1]。完成各项能源的储存规划后,技术人员可适时设计需求侧 响应动作,在该项技术的引导下,适时加强多能源协同应用效果。 1.2连接分布式电源 完成主动配电网的整体规划后,要将设计内容划分成多个部分,连 接分布式电源属配电网应用设计的重要内容,要适时明确电源的出力情况、接入 方式与接入位置等,利用对该项数据信息的合理把控,有效缩减配电网内部的功 率波动、电压波动,使多能源协同系统变得更加安全。接入分布式电源前,要根 据区域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情况,合理搭建数据调度管理平台。调度管理平台将平 台内部划分成了用户侧、电源侧与多能源的调度中心。用户侧带有一定的能源流,将信息技术手段投放到需求侧的负荷集聚层中,并开展数据上传与实时监测工作,该区域的数据信息较为精准。对于电源侧来说,该区域聚集了多种能源,如风电、光电,分布式电源则处在电源侧中,利用恰当的能源流,可合理上传不同类型的 用电信息,使多能源调度中心的行为状态更易控制。在多能源调度管理平台中, 实现各项功能的基础平台为数据基础平台,该平台对数据信息的流动方向与传输 状态进行合理规划,其能开展资源调度管控。分布式储存、数据提取与数据采集 等工作[2]。在明确了数据信息的具体来源后,要对具体的调度评价进行合理优化,借助数据流合理规划了用户的各类行为,使其更多行为画像出现在对应的调度评 价中,提升主动配电网调度平台的应用效果。 1.3规划储能系统 多能源协同状态下的配电网,在进行设计规划时要借助电储能形式,即利用多站合一形态来满足充电站、变电站的储能目标。规划电储能应用形式时,要恰当了解储能系统中的数值指标,严格遵循有效消纳与灵活调节的基础性原则,对容量负荷的位置进行科学规划,并恰当开展储能扩展工作,再利用对用电负荷 状态的合理调整来把控电力的波动情况,满足储能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比如, 在使用EV电池时,将电池内部性能与储能系统中的电储能方式进行科学融合, 既能改善广大电网用户的负荷特征,还能使电网应用状态变得更加灵活,有效削 减用户的能耗成本,增进能源电网对新能源的把控水平,增进储能系统的规划使 用效果。此外,设计规划储能系统期间,还要恰当安置合适的能源监督装置,利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能源结构的不断变化,分布式电源并 网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并 对配电网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探讨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并分析 其对配电网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动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1.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原理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是指将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实现双 向电能传输和交换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逆变器将分布式电源发电的直流电 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然后将交流电能与配电网中的电能进行匹配和双向传输。 2.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分类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可以根据其连接方式和能源类型进行分类。按照连接方式,可以分为并网型和孤岛型两种;按照能源类型,可以分为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 三、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1. 国内外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对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国外,德国、美国等国家积极推动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化应用,并进行了相关的扶持 和法规制定。在中国,国家能源局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分布式电源的发展 与应用。 2.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首先,目前的逆 变器技术仍然存在转换效率不高、成本较高等问题。其次,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化 接入给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监测和管理系统。此外,电力市场的改革也是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四、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对配电网的影响 1. 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可以将分散分布的电源与配电网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 供电的可靠性。通过适当调控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运行状态,可以降低传统

主动配电网系统负荷控制策略研究

主动配电网系统负荷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接入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种类较多,随着各分布式电源的不断接入,配 电网逐渐由被动单向供电配电网向双向供电配电网转变,与此同时,配电系统也 会随之变得复杂,这便会加剧运行过程中的有功功率的不平衡,故而须做好负荷 与分布式电源的适当调整,确保配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关键词:主动配电;负荷优化与控制;分布式电源 1概述 主动配电系统的概念在2012年CIGRE会议第一次被提出[1],其内容主要是具备组合控制各种分布式能源(分布式电源(DG),可控负荷(CL),储能(ES),需求侧管理(DSM))能力的配电网络,建设主动配电网的目的是不仅在于能够 加大配电网络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配电网资产的利用率, 延缓配电网的升级投资,另外还能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主动配电网有四个特征:①具备一定分布式可控资源;②具有较完善的可 观可控水平;③具有实现协调优化管理的管控中心;④具有可灵活调节的网络 拓扑结构。可观性体现在主动配电网控制中心可以监测到主网、配电网和用户侧 的负荷及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预测其发展状态,提出优化协调控 制策略。可控性体现在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的灵活有效控制上,当优化协 调控制策略制定后,通过控制中心能实现有效执行。 目前对电网的监测范围只能到配电网,无法知道更多用户实际使用信息,主 动配网可以知道更多用户信息,进而主动服务用户,为用户提供最优方案。供电 企业可以先将网络和负荷准备好,提醒用户选择用电,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实时电价,调整用电行为,可以查询附近的分布式电源自主选用,实现区域内电力资源 最优分配。 2主动配电网负荷控制技术措施 2.1对多种分布式资源的规划管理 ADS(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主动配电系统)中含有多种分布式资源DER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包括DG,DSI(demand side integration需求侧集成),EV(electricity vehicle电动汽车)等)的大量接入,配电网架构发生根本变化,即从传统的单向供电变为双向供电,随着配电网复杂性增加,导致系统运行 时出现有功功率不平衡现象,因此需要考虑协调优化各种电源与负荷,以保障配 电网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检测手段及合理的治理措施以解决 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电能质量问题。 传统的配电网规划基于最大负荷考虑,虽然有利于识别系统负荷水平,但没 有考虑负荷时间的变化特性(季节性峰荷,瞬时负荷特性等),往往需要投入大 量资金建设配电网架,供配电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规划结果与实际不符。 通过配电网的主动管理,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资产管理:即通过充分利用目前配电网中配置的多源量测和综合利用物 联网,传感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实现。 (2)故障管理:对高可靠性用户,推广自愈技术;抢修管理系统与调度自动 化和用户管理系统的集成;分岛运行(充分利用分布式电源)缩短故障停电时间。 (3)继电保护管理:继电保护定值的在线整定及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新型保 护系统。 (4)供电质量管理:包括基于同步信息量测进行网络等效的主动配网安全合

简析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简析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电力事业发展壮大,大电网与分布式发电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为 了有效调节两者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的优势,相关技术研究人员提 出了微电网的概念。微电网发电系统由储能装置、分布式发电及控制装置等构成,本身实现自我管理与保护,平时既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是 我国电力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微电网;主动配电网;应用 一、微电网接入主动配电网的构造 通过构建完整、独立的微电网介入结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灵活的网络拓扑 结构有效管理主动配网,大幅度降低主动配电网电力传输时造成的额外能量消耗量。微电网接入构造为实现两者并行使用,连接主动配电网与微电网时采用相关 节点。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接入构造如图1所示,通常情况下,微电网接入主动 配电网的构造极为特殊,这种结构除了可以紧密联系两组配电网外,还可以有效 调控不同种类电源与储能装置。 二、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技术的应用 2.1提高分布式能源有效利用率 该技术整合各类分布式电源时依据相关特点进行,对扩展问题与兼容问题进 行有效处理。微电网技术对配电网功率双向流动方向与大小进行有效调节,实现 柔性消纳分布式能源的目的。微电网中采用的分布式电源功率可以调节,比如实 际中常见的热电联产微型汽轮机等,保证供电正常的基础上,利用微电网电力管 理系统将多余能量利用主动配电网输送到其他电网、微电网系统与各负荷中,达 成充分使用电力资源的目的。因此实际中主动配电网中应用微电网技术可以有效 提高各种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2.2促进配电网电压质量提高 主动配电网中存在很多储能装置、分布式电源与主动负荷集群,造成整个配 电网电压分布时刻处于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复杂多变,几乎没有规律可循。电 压在分布式电源分散性与随机波动性的影响下出现稳定性交差,电压质量受到接 入与退出过程的影响,直接影响到配网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主动配电网中电 压不稳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微电网技术在解决配电网电压问题的基础上,有效支持分布式电源等并网运行,具备的电压协调控制功能可以控制分布式 电源、储能装置与无功补偿装置的参数,促进与主动配电网接口处电压相关参数 控制的增强,具备的平滑切换技术降低电压不稳情况出现的概率[3]。 2.3有效降低主动配电网网耗 联用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可以为附近负荷供电,长距离输电造成的网损可以 进一步降低。配电网中原有的无源网络在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与相关负荷的作 用下转换成交直流混合使用的有源网络,对配电网潮流分布进行重新调整。如果 电源与储能装置布局不合理,直接影响控制配电网潮流,难以实现降低网损的目的。因此要合理分布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与负荷,在通过单点连接方式与主动 配电网进行连接,主动配电网可以有效调节供电功率。除此之外,微电网技术的 应用还可以对运行模式进行优化,实现优化调节潮流的目的。 2.4促进主动配电网可靠性提高 一般情况下配电网可靠性受到分布式电源并网使用的影响,造成用户用电质 量下降,同时功率双向流动造成潮流分布不确定性的增加,出现误动常规继电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