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欢迎各位来宾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这里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东头是三堵矮墙围着的一栋木平房,三间小屋曾住过任弼时、贺龙、肖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灯作证,一代英杰曾在这里彻夜运筹。西头是可容纳200余人的省委礼堂,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均在此召开,现已辟为将军馆,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挂满墙壁。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根据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的一尊双人石像,小红军抱着高过头顶的步枪,依偎在横吹短笛的老红军膝头,似在入神地倾听。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肖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第一部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

19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1934年5月,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二部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

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湘敌何键急令湘西军阀陈渠珍派兵堵剿,陈纠集三个旅,约一万人的兵力向永顺扑来。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16日黄昏,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我军奋起痛击,歼、俘敌3000余人。我军乘胜追击,24日占领大庸、桑植。12月7日,进击沅陵,17日包围常德,攻下桃源。

由于湘西攻势的胜利,促进了新区工作的发展,红二、六军团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县的一部,并占有大庸、桑植、永顺等县城,开辟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第三部分根据地省委的成立并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电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肖克及张子意、刘士杰(后叛变)、周玉珠为省委委员,同时成立省军区,贺龙为军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还成立了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为主席,夏曦、朱长清为副主席。至此,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苏区省委成立之后,即着手领导开展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和扩红等项工作,同时还进行了必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第四部分反围剿的激烈战斗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红军的主动出击,给国民党政府造成了新的威胁,蒋介石惊恐万分,下令调集湘鄂两省的军队,集中了11个师又4个旅,共40多个团,约11万人的兵力,编成6个纵队,在地方保安团的配合下,对根据地发动“围剿”。

针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我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严阵以待。1935年1月,敌军向根据地进攻,我红军主力班师大庸休整。2月上旬,红军在慈利设防正面阻击郭汝栋纵队失利,在大庸被李觉部乘机侵占。红军回师在大庸后坪鸡公垭设伏再打李觉部纵队失利,郭汝栋纵队乘机占领桑植。两个月的反“围剿”作战,由于对中央军委指示的“实行运动战,选择敌人弱点,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的作战方针理解不深,而是从正面迎击敌人,以至一再受挫,根据地不断缩小,红军处境日益困难,二、六军团领导决定向北转移。4月12日,红军从塔卧、龙家寨向北撤退。这时,鄂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旅进驻陈家河与我军遭遇,该敌贪功冒进,孤军深入,红军抓住战机,于14日予以全歼。敌师部和第一七上旅慌忙逃窜。次日红军又在桃子溪地区,将南逃之敌第五十八师师部和第一七四旅全歼,乘胜收复了桑植县城。红二、六军团因形势二转,决定放弃北撤计划,仍留原地坚持斗争。4月下旬红军主力东进,攻占江垭,红军主力又西云湖北,在咸丰忠堡歼敌第四十一师,活捉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8月3日,红军设伏于板栗园歼敌八十五师师部和两个团,击毙敌师长谢彬。8月8日在芭蕉坨一举击溃陶广纵队10个团。至此,湘鄂敌军被迫转入防御,敌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遂以失败告终。8月下旬,红二、六军团主动出击,先后占领石门、澧州、津市、临澧等县城,根据地和红军进一步扩大。1935年9月,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心区域和游击区已扩大到东至洞庭湖西岸,西至四川酉阳,西北至湖北咸丰、恩施,南至沅陵,北至鹤峰,加上黔东和鄂川边两个游击区,人口约200万。红二、六军团发展到4个师12个团,约2万人。

第五部分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我红二、六军团的节节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利用湘鄂两省敌军“围剿”红军的计划已经失败。蒋介石气急败坏,以更加狠毒的手段布置新的“围剿”,于1935年10月8日,下令成立宜昌行辕,派陈诚任行辕参谋长,代行他的职权,以便统一指挥。宜昌行辕所辖兵力,达22个师又5个旅,130个团,20余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30万之众。

当时,我红二、六军团主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总兵力也只有两万多人。在敌我力量相当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退出根据地,采取声东击西战术,直插湘中,突破敌人的围攻线后,再转移至敌人力量较薄弱的湘黔边,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和瑞塔铺举行了红军突围誓师大会,除留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坚持根据地的斗争,牵制敌人之外,主力部队于当晚开始了突围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转战,我红二、六军团于1936年1月进入贵州。留守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也突破重围,于1月9日到贵州江口与六军团主力会合。一月下旬,二、六军主力继续西征,二月初,占领了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从此,结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第六部分先烈们的丰碑永存

在创建、发展、捍卫根据地和突围转战斗争中,我红二、六军团指战员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与敌人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红军撤离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镇压。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我革命干部、群众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其英名永垂青史,风范长励后人。牺牲在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部队团级、地方县级的干部烈士就有53名,这就是他们的英名录(介绍图片)。

第七部分老区大庸在中央领导和革命前辈关怀下的巨大变化

60多年过去了,昔日苏区省府大庸,自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旧貌换新颜,尤其是开发旅游,张家界奇山异水大放光彩,使这里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央领导频频莅临视察,革命前辈纷纷故地重游,表达了对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建设事业的密切关注。

湘西土家族

湘西土家族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即湖南省西部的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等县;湖北省西部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 、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等市县;四川省的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水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33。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 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史籍中称谓较多。秦汉时,以其崇拜白虎被称为“廪君种”,或以使用武器特征称为“板楣蛮”,或以其人呼“赋”为“赛”而称为“责人”;属巴郡南郡蛮”和“ 武陵蛮”的一种。次后,多以地域命族,被称为“溪蛮”,“楼中蛮”,“巴建蛮”,“信州蛮”,“阳蛮”等。宋代,出现了区别于武陵地区其他族别而专指土家的“土民”、 “土蛮”、“土兵”等名称。以后,随着汉人大量迁入,“土家”作为族称开始出现。 土家族的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来源于秦灭巴后,定居于湘鄂川黔边的巴人;二说根据湘西龙山、泸溪、大庸等县市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土家语地名,认为土家族主 要来源于湘西土著,与进入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三说根据《复溪州铜柱记》有关记载和土家族与彝语相近以及土家与云南部分彝族风俗相同等现象,认为来源于唐中叶的乌蛮 。 泰灭巴以后,生活在武陵境内的巴人,以火耕水耨、渔猎山伐为业,繁衍生息。其首领依靠其同种或同姓的种姓血缘关系进行统治,维持内部关系。西汉末年,“武陵夷”田 疆起兵反抗王莽篡权。以后“零阳蛮”、“漤中蛮”、“巫蛮”和“澧中蛮”都起兵反抗压榨。三国时,蜀汉与孙吴长期争夺夔、峡和武陵地区,土家族成为他们相互争夺的重要 对象。蜀吴的长期争夺,使武陵地区各族人民难以安生。这以后的南北朝和隋朝,武陵地区各部势力迅速发展,经常处于各自雄踞一方,中央控制松弛,战争频任,社会动荡。唐 朝开始,中央采取羁縻州县制度,任命归顺的地方首领以州县官职,治理其地,并准其世代承袭,使土家族日趋稳定,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加强。土家族人民在抗击外敌入 侵、支援红军长征。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此文献由湘菜连锁加盟品牌“湘西部落”提供。

民族学 期末复习

2014年民族学期末复习 一、1.结合1913年斯大林[2005年我国]提出的民族定义谈一谈你的理解?(第二章)(P10) 答: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1、构成民族的六要素:①共同历史渊源。它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族体渊源等。②共同生产方式。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的总和。③共同语言、它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④共同文化。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⑤共同风俗习惯。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⑥共同心理认同。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 2、民族六要素理论的特点:①针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资本主义民族或现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四特征理论相比,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多数民族。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血统、宗教等要素的民族定义相比,更加注重民族的地缘条件、生产方式、文化等诸要素。③与国外民族理论中强调文化、心理等要素的民族定义相比,更加注重历史渊源,生产方式,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3、构成民族六要素的理论,具有内容宽泛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归纳科学、符合实际、简明扼要的特点。 3、民族与宗教的联系:①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②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③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这重要影响。 二、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第三章P23) 答:三种途径即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 1、雅典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是在内部的经济发展和外地人这个因素的作用下自然发展起来的,它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力干涉。 2、在罗马,人数众多的、站在罗马氏族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的胜利,炸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旧的氏族制度,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制度;氏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融化而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罗马民族。 3、德意志人是通过武力征服罗马帝国地区并与被征服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的。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普遍形式,也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融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加强、心理融通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心理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部落具有的两重性,即人们共同体形式和原始社会社会组织形式,决定了从部落发展中产生了两个平行的新事物;即一个是以地域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个是以地域和财产的基础的地域组织——国家。民族和国家是同一历史时期产生的,国家的产生有其迫切性,民族也相随而来,而且国家在民族产生过程中起了型铸民族的作用。这些是指人类社会最初形成民族(原生形态民族)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

红色革命调查总结报告1

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调查报告 姓名:何琳琳江晗薇艾宗毅熊睿 班级:视觉传达视觉传达环艺1班环艺1班 学号:20104151092 20104151068 20104151053 地址:美院(院名)2010(年级)(专业班级)(学号)一行人早早地起来,带着无限仰慕之情来到庄严而又神圣的红色经典旅游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没进去之前我们的心情便开始变得沉重了,不再嬉笑喧哗。因为里面是我们所颂扬的先烈的纪念馆。在这次学习中我相信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在我们以后的生活道路上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在这庄严而又神圣的地方我仿佛回到了过去。看着墙壁上的各位革命先烈的照片不禁使我油然起敬。通过参观历史记录跟向馆内人员询问,我了解到了此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景。 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景点。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城区解放路,距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30公里。1934年,为发展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红二、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解放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在城内建立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东头是三堵矮墙围着的一栋木平房,三间小屋曾住过任弼时、贺龙、萧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灯作证,一代英杰曾在这里彻夜运筹。西头是可容纳200余人的省委礼堂,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均在此召开,现已辟为将军馆,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挂满墙壁。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根据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的一尊双人石像,小红军抱着高过头顶的步枪,依偎在横吹短笛的老红军膝头,似在入神地倾听。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萧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观今鉴古,大家都有一个同感。学史明理,借鉴历史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对于自己的理想,应有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一些近期的目标,要更客观一点,更实际一些;既要有人生的远大抱负,更要有实实在每一步所能达到具体设想;不仅要从自己出发设计理想,更要从社会角度和发展条件考虑规划;对于理想的实现,不能骄傲自满,要多想党的教导,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帮助;对于未实现的理想,应及时调整和完善,不在不现实的理想上消耗时间走弯路。而对于现实,则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什么就是什么,不让主观迷乱了眼睛,不让情绪模糊了视线;时常把问题和困难看得多些,重些,不忽视前进中随机的难以预料的不利因素;凡事十分把握也做三分胜算,学习扎扎实实地进行,成绩一滴一滴地积累,每走一步都踏踏实实,平平稳稳。 承载了全国人民的重托;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唤起了备受欺凌的民族。一同走进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述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述略 黎代华 目前,关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分期没有一个定性的说法。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基本上沿袭着这样一个说法:就是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历史时段等同说。为了还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历史的真面目,近年来,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历史分期作了仔细认真的研究,现冒昧陈情,差池之处敬请见凉。 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与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具有不同的内涵,一个是红色行政区域,一个是红色革命政权。无论是内涵或是外延都是不相等的。因此,搞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与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次论述的前提。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首先它是一个地域范围。它位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4省交界地区,以湖南的永(顺)、大(庸)、龙(山)桑(植)4县为

中心,包括湖南的保靖、慈利、沅陵、桃源、常德、石门、津市、临澧、澧县,湖北的宣恩、来风、咸丰、松滋、鹤峰、利川、恩施,四川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等20余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大部分是游击区)。境内遍布崇山峻岭,道路崎岖。西南云贵高原耸立,西北有川鄂群山环绕,东与洞庭湖衔接,南与雪峰山紧连,武陵山横贯南北。酉水、澧水、清江、乌江纵横西东。其次,它是由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由于地处边陲,距4省省会均在千里以上,这里长期以来地方军阀派系林立,有利于革命武装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实行武装割据。在这里,红二六军团的军事活动,进能截断长江交通,威逼常德、岳阳、长沙、武汉等大中城市,退可以凭借山河天险,回旋驰骋,是红二六军团的主要军事活动区。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于1934年12月1日在大庸天主堂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政权建设的领导指挥机关和省级红色革命政权,下设县、区、乡三级革命委员会。1936年2月7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途中创建的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它的革命的主要力量即红二六军

湘西红色文化

湘西红色文化

摘要:湘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这块神秘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高校应将这些红色资源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借此来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湘西,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一个红色资源颇多的革命老区,拥有血性悍勇、勤勉耐劳之习性的湘西人民,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是一块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之地,更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教育基地。 就以我所在的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为中心,周围就有不少红色旧址,比如芷江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1945年8月21-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请降之地点。标志着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伟大胜利,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纪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县人民政府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1995年扩建、新建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旅游景点”,蜚名海内外。 除了芷江受降纪念馆还有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的粟裕故居和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的贺龙故居。

湖南党史上的_四大起义_与_五块根据地_

近日,笔者在湖南平江县文物部门 查阅资料时,发现一份1928年10月2日由中国共产党平江县党部宣传科印发的《 共产党员的训练纲要》。纲要中规定了“党员应尽的责任”、“党员应有的精神”、 “党员应有的态度” 、“党员应守的纪律”等。其中“党员应有的责任”有12条:“1、领导无产阶级爆发阶级斗争……。2、推翻资产阶级彻底破坏旧的一切,再按步骤建设新社会,以完成共产主义的实 现。3、研究本党的主义——— 党的主义不明,则革命观点决难确定。4、领会党的新政策———新政策不领会,则无以应付资产阶级之抗争环境。5、参与暴动工作———发动巨大的暴动,必须工农群众的力量,欲工农群众未果决的暴动,必须全体党员参加和领导。6、宣传党的主义和张贴宣传品———党的主义不宣传,则革命民众对党的认识和信仰,无从引起革命的路径,亦无从识别。宣传品的张贴,亦是党的主义中的一种布告。7、 介绍新同志———党的组织发展和扩大,必须在数量上注意吸收党员,但发展党员又须审慎他的经济社会阶级等地位。8、训练新同志———党有数量的扩大,而无质量的健全,这是有等于无,故须使质量强厚起来,非切实训练不可。9、应严格的执行党纪———党纪的不严明,党内马上会腐化。10、警戒敌人———如侦探、放哨、查哨、训练工农放哨的法子等……再如敌人发现,则一面召集工农群众和赤卫队抵御,一面破坏敌人交通和粮食的来源,如割电线、拆铁轨、断桥、放舟、填井。11、因环境而落后的党 务地方,应以探险家的精神,前往发展。 ”纲要强调党员应有如下精神:“为党牺牲……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谋解放而牺牲,为共产主义实现而牺牲,这是CP 党员的天职”。“对党忠实,接受党的命 令” ,“不贪污、不虞诈、不狡猾、不阴险、不执己见”,“处事应果决,不可犹豫;做事须敏捷,不得因循”,“牺牲感 情,豪不妥协” ,“要打破乡土观念”,“要打破领袖思想和崇拜个人的观念”,“开会时应多讨论实际问题,不可随场附 和或缄默无言” 。纲要提出党员应有的态度:第一“对革命民众应特别和蔼与亲密”“对同志应时常互相批评,以彼此纠正错误,切不可妒忌和虞诈。”“环境恶劣时应具 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切不可悲观。 ”纲要规定党员应守的纪律有12项,强调服从命令,“不服从命令者按事实 轻重处理之” ,“放弃工作,违犯纪律经警告而不改者开除”,“犯浪漫性妥协性 虚荣心及感情用事者审察轻重处罚之” 。特别强调不能泄密,“泄漏秘密者处死 刑” ,“经开除而又泄漏秘密者处决本人,逃脱杀其家属”,“叛党者杀”,“携械投敌者杀”……这几条“杀”的纪律是对付当时恶劣环境的产物,但不应株连家属,犯了“左”倾盲动的错误。 (凌辉) 1928年的《共产党员的训练纲要》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是毛泽东思想最早的发源地,是人民军队最初的摇篮。在湖南这块热土上发生的“四大起义”与开辟的“五块根据地”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特派员,与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一起回湘,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一度攻占平江、醴陵和浏阳,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和邱国轩团叛变而严重受挫。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重要起义。 湘南起义1928年1月上旬,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宜章党组织配合下,1月12日智取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此后的2个多月中,起义发展到湘南地区的20多个县。3月下旬,在湘粤军阀9个师“会剿”情况下,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军12000多人开始了向井冈山转移的重大军事行动。 桑植起义1928年4月2日,由贺龙、周逸群、贺锦斋等领导的桑植起义正式发动,工农革命军一举歼灭守城团防武装,夺取县城,随即建立了桑植县革命委员会。6月,工农革命军发展到1500多人,开始了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在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下,平江起义正式举行,参加起义部队达2500余人。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选举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平江起义有力地支持了井冈山的斗争,促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起,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井冈山军民,逐步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到1928年春,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酃县(今炎陵县)会合,使井冈山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28年6月,在贺龙为首的湘鄂西前委领导下,将桑植、鹤峰两县红色割据区域基本上连成一片,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在周逸群为首的鄂西特委领导下,开辟和发展了包括湖南华容、安乡、南县等地在内的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9月,建立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苏维埃联合政府。以洪湖地区为中心的湘鄂西根据地正式形成。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平江起义后,因敌人集结重兵进攻,红五军 主力转战井冈山,留在湘鄂赣边区的余部在黄公略率领下,开展游击战争,使边区出现全面复兴的形势。1929年8月,彭德怀等率红五军主力返回湘鄂赣边区,两支队伍合编,仍称红五军,恢复和发展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赣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是在湘赣边、赣西南、湘东南人民革命斗争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向赣南、闽西出击后,湘赣边特委和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井冈山军民坚持根据地斗争。因敌我力量悬殊,井冈山失守,红五军被迫转移赣南。为领导人民继续进行斗争,2月中旬,重新组建了湘赣边界临时特委。至10月,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边根据地基本形成。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年7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区艰苦转战,建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10月26日,与红三军在黔东木黄会师,进一步开辟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1月26日,湘鄂川黔省委在大庸(今张家界)成立,任弼时任书记。同时还成立了以贺龙为主席的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和以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的湘鄂川黔边军区。 (摘自《中共湖南历史概览》) 湖南党史上的“四大起义”与“五块根据地” 博览之窗 XIANGCHAO 2011年7月 49

土家族简史

土家族概述 作者:小敏彭彭 摘要:土家族是我国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其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 土家族形成 土家族的族源在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她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第二种则认她是当地的土著居民,第三认为她是有贵州迁来的乌蛮族的后代。多源论和主源论者的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是由纯粹的族源形成的,土家族也不例。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土家族是由古代巴人的两支——廪君蛮和板楯蛮为主源,融合了后来的众多的族群,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最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巴人分为板楯蛮和廪君蛮。 秦汉以来,以巴人为主体的又融合了彭、冉氏等其他民族成分的土家族逐渐开始形成。唐王朝在今土家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制,致使向氏、彭氏、田氏、冉氏、覃氏、杨氏、白氏、张氏等等,纷纷涌现,得以壮大,从而发展成为上述土家族地区的主要姓氏,这也是构成今日土家族宗族制度突出的重要历史原因。 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2000多年前,他们定居于现在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土民”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彭、田、覃、向,冉、马六大姓氏首领世袭统治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土家族稳定的共同地域最后形成。 以后随着汉族居民大量迁入,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 土家族的历史传承: 土家族是一个热爱祖国和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 早在殷商时期,土家族人的祖先巴人就积极参加反抗历代奴隶主和封建王朝的斗争。《华阳国志》已有关于巴国军队的记载在夏禹“会诸侯于会稽,执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后人称之为“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周之季世,巴国内乱,将军巴曼子许楚三城以平乱,事平,将军不与楚城,自刎以谢楚

暑期社会实践红色革命根据地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活动策划 XXXXXX社会实践团队 2011年5月29日 一、实践主题 “红色印记”之探寻湘鄂川黔红色革命根据地 二、实践目的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院团委开展了以“建党90周年主题实践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院领导鼓励同学寻找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为响应学院号召我们生物与环境工程

学部决定开展一次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在历史契机中奋发成才,在社会实践中服务人民,锻炼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为目的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做到“人人有任务,队队有目标”,更好的积累经验、增长学识,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 三、实践背景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精 品线精品线景点之一。旧址现保存有省 委、省政府、省军区、红四分校、省委 党校、无线(永顺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 据地省委、省军区旧址)电台、兵工厂等, 整个旧址共6000多平方米。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形成简介: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193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

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园陈列馆讲解词

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园陈列馆讲解词 序言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的,较大的几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逸群、贺龙、段德昌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带领革命军民,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来的。 湘鄂西根据地以洪湖为中心,它包括湘鄂边、巴兴归、鄂西北、襄枣宜、以及黔东苏区等五块根据地,它的地理位臵南达洞庭湖和武陵山脉,西抵长江山峡和神龙架一带,北至桐柏山南麓,东连武汉西部边缘。全盛时期包括五十三个县市,拥有近三万工农红军,二十万地方武装。它与鄂豫皖根据地和湘鄂赣根据地互为犄角,起到了牵制敌人,策应和配合各地革命斗争的作用,为积蓄和发展中国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馆整个展线长是一百二十米,共分五个部分,下面请看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湘鄂西武装斗争的开始 湘鄂西苏区的人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的早期革命青年(如图表:新堤的熊传藻,沔阳的邓赤中,汉川的王平章等)受到了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教育后,先后被党中央派回湘鄂西各地开展革命工作,他们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串联和发动群众,秘密发展党员,使湘鄂西地区的农民运动迅速的向前发展(农会组织分布图)。当时全国的农运会人数一共是九百多万,湖南就占有四百多万,湖北就占有二百多万(文物:考察报告)。 湘鄂西人民在白色恐怖下的坚持斗争 一九二七年春末夏初,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照片、文物、付蒋传单以及大革命时期的有关报道)。 随着大革命的失败,湘鄂西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逐步转入低潮(照片:这是先后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共产党员、殉难地)。然而,反动派的残酷剥削,只能引起人民深刻的仇恨和猛烈的反抗。一些保存下来的共产党员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他们由公开转入秘密,由城市转到农村,领导群众继续抵抗、顽强斗争。 湘鄂西地区的秋收暴动

参观湘鄂西革命老区有感

参观湘鄂西革命老区有感 1946年夏,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帮助下完成了战略进攻准备,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军为起点,发动全面内战。面对敌军绝对优势的进攻,中原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巧妙避开敌人的进攻,分南北两路突出重围,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在湘鄂西地区有一支游击部队———江南游击纵队在中原突围后坚持斗争,有力地牵制了大量敌人,为解放军战略转移,夺取战争最后胜利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它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没有理由忘却曾经苦难的过去。为了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我科全体党员和群众,怀着崇敬的心情,到洪湖革命老区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早晨起来,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湘鄂西革命首府旧址──瞿家湾。一下车就看到一群小学生围在一个老师周围,他们在聚精会神的听讲,明显感觉到他们被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他们认真的样子,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让人看到了希望。也促使我更迫切地想知道革命仁人志士所战斗生活过的地方。 瞿家湾镇有明清建筑一条街和湘鄂西苏区革命旧址群,瞿家湾老集红军街自明弘治九年(1496年)就开始形成,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老街全长700米,各种古代建筑保护完好,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古文化在这块土地上欣欣向荣的发展历史,1931年由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在这里建立巩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利用河湖港汊进行游击战争,坚持数年之久”的典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工农武装割据”重要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有中共湘鄂西省委员会,中共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湘鄂西省委组织等革命旧遗址群39处,1988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家湾老街,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依然比较完好地保持着明清建筑的古朴风貌,湘鄂西苏维埃首府当年的驻扎地。 当讲解员逐一介绍英烈的生平,他们如何在枪林弹雨下出生入死、浴血奋斗直至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时,全场鸦雀无声,人们无不肃然起敬,伫立聆听讲解员的每一句讲解。大家没有了昔日的欢乐活泼,表现出了严肃、崇敬、激动、悲愤、沉思的表情。我站在人群中,当讲解员讲到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事迹的时候,仿佛一个个英雄雄壮的高大身影就屹立在我的面前,使人敬仰。当讲解员讲到这些英烈在敌人的枪炮和屠刀下壮烈牺牲的时候,又仿佛看到一个个铮铮铁汉面对死亡而英勇不屈、从容不迫、让敌人敬畏的英雄身影,让人起敬,所有这些英雄烈士的英勇事迹使我为之感动,并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湘鄂西革命旧址里的每件物品,都有着不寻常的经历,都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沿着革命老街走来,当年的新四军的战斗和生活情况重现在眼前,老街的石板小路似乎还回响着当初红军队伍匆匆的脚步声。细细想来,这里曾经有无数革命先驱的足印,他们曾经踌躇满志,曾经热血沸腾,为了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所有这些都让人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样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回来的。要知道我们国家还不够强大,我们的周围还有不安定的因素,我们应该保持清晰的头脑,为了我国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江西省共计14家 1、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2、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3、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烈士陵园、黄洋界、八角楼、会师广场、龙江书院、毛泽东旧居等) 4、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5、秋收起义纪念地(萍乡秋收起义纪念碑、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 6、永新三湾改编旧址 7、兴国革命历史纪念地(纪念馆、烈士陵园) 8、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 9、方志敏纪念馆(烈士陵园、赣东北特委、红十军建军旧址等) 10、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及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 11、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12、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含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13、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碑) 14、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福建省共计15家 1、古田会议纪念馆 2、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 3、林则徐纪念馆 4、郑成功纪念馆 5、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6、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7、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8、长汀县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9、闽侯县“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 10、华侨博物院 11、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12、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 13、冰心文学馆 14、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 15、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 湖北省共计17家 1、武汉二七纪念馆 2、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3、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4、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5、李时珍纪念馆 6、“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7、闻一多纪念馆 8、湖北省博物馆 9、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 10、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11、红安七里坪革命纪念馆 12、大悟宣化店中原军区旧址及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群

暑期社会实践红色革命根据地

. . ..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活动策划 XXXXXX社会实践团队 2011年5月29日

一、实践主题 “红色印记”之探寻湘鄂川黔红色革命根据地 二、实践目的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院团委开展了以“建党90周年主题实践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院领导鼓励同学寻找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为响应学院号召我们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部决定开展一次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在历史契机中奋发成才,在社会实践中服务人民,锻炼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为目的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做到“人人有任务,队队有目标”,更好的积累经验、增长学识,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 三、实践背景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省永顺县塔卧镇,是第二次国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 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 义教育示基地和第六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 红色旅游精品线精品线景 点之一。旧址现保存有省 委、省政府、省军区、红四 分校、省委党校、无线(永

顺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省军区旧址)电台、兵工厂等,整个旧址共6000多平方米。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形成简介: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193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湘敌何键急令湘西军阀渠珍派兵堵剿,纠集三个旅,约一万人的兵力向永顺扑来。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16日黄昏,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我军奋起痛击,歼、俘敌3000余人。11月24日至12月17日占领大庸、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及相关诸人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1927年9月及其以后,湘鄂赣边界10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从此开始了湘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真正始创于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同年7月24日,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平江起义的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经过深入的土地革命,1929年9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决定,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红五军。之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扩大根据地。简介编辑 1929年冬,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已扩展到十几个县。至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这一广大地区内,除部分城镇外,都已成为革命根据地。1930年3月18日,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等县的40万革命群众为纪念巴黎公社59周年举行大示威。随后,即以红五军为主力,在边境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的配合下,举行边境红五月总暴动,先后攻占了平江、修水、万载、浏阳等县城。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正式成立,李宗白任省委书记。此时,湘鄂赣省已有20余县建立了党组织,党员发展到4万人。9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赖汝樵任主席。这时,根据地在反对国民党军“清

剿”、“围剿”的斗争中,得到了发展。湘鄂赣根据地扩展到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的广大地区,其中属于江西境内的主要有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宜丰、宜春、奉新、高安、萍乡、瑞昌、上高、靖安、安义、永修等县苏区或游击区。11月,红五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从1933年9月开始,红军和地方武装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攻下,遭受严重损失。至1934年8月,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军及游击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1932年至1934年8月前,湘鄂赣省的省级机关主要活动在修水、万载、铜鼓等地。)[1] 规模编辑 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建立了大大小小13块革命根据地,其中较大的有六块,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就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它南抵株萍铁路,北抵长江,西至粤汉铁路,东至南浔铁路,位于赣西北、湘东北、鄂东南地区,东西300公里,南北近500公里,人口300万左右。包括修水、铜鼓、万载、平江、浏阳、阳新、通山、大冶等20余县,鼎盛时期达40多个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十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湘鄂赣人民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影响编辑 重大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湘鄂赣边人民从血泊中爬起来,开展了反抗国民党的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

土地革命战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建设情况 土地革命战争即1927年到193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此期间从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分别成立了各级地方工农民主政权,主要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如下文。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扩大了井冈山的斗争,建立了湘赣边界井冈山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与郭滴人、张鼎丞、邓子恢发动的农民起义队伍一起,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到一九三一年与赣南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随后根据地不断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吉安、安福两县一部分,遂川县北部等地。 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7年9月及其以后,湘鄂赣边界10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从此开始了湘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推动了这一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11月,红5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9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决定,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红5军。之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扩大根据地。至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这一广大地区内,除部分城镇外,都已成为革命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组成,李宗白任书记;10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欢迎各位来宾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这里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东头是三堵矮墙围着的一栋木平房,三间小屋曾住过任弼时、贺龙、肖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灯作证,一代英杰曾在这里彻夜运筹。西头是可容纳200余人的省委礼堂,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均在此召开,现已辟为将军馆,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挂满墙壁。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根据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的一尊双人石像,小红军抱着高过头顶的步枪,依偎在横吹短笛的老红军膝头,似在入神地倾听。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肖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第一部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 19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土家族日常用语50句

土家族日常用语50句 作者:陈廷亮叶德书校审 1、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你们、早上、晚上)好! buv cor diev、mar mar diev、pof ɡav diev: sef (huf nix、zaox ɡux diev、 补撮迭、麻妈迭、破嘎迭:社(富尼、早古迭、 贵宾们、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大家、早上、 lanr qix caix) caf! 兰期猜)岔! 晚上)好! 2、欢迎各位领导(首长)来到美丽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or hov kuaf diev rev kor kuix xianx xix bif ziv kar bef kar zif zif zoux 窝火挎迭惹阔魁湘西毕兹卡白卡自治州 欢迎领导们(首长)美丽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enr jir! 恩及! 来! 3、湘西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两大主体民族。 xianx xix zif zif zoux bif ziv kar 、bef kar niex yev minr zur xief! 湘西自治州毕兹卡、白卡捏野民族谢! 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两个民族有! 4、我们湘西自治州有8县1市,它们是龙山、永顺、保靖、古丈、花垣、凤凰、泸溪和吉首市。 anf xianx xix zif zif zoux xianf nier lonɡr shif lav lonɡr xief:lonɡr shanx、 俺湘西自治州县涅拢市拉拢谢:龙山、 我们湘西自治州八县一市有,它们(是)龙山、 yonɡv shunf、baov jinɡf、ɡuv zhanɡr、huax yuanr、fenɡfhuanɡr、lurxix、jirshouv shif。永顺、保靖、古丈、花垣、凤凰、泸溪、吉首市。 永顺、保靖、古丈、花垣、凤凰、泸溪、吉首市。 5、我们湘西自治州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270万。 anf xianx xix zif zif zoux zonɡv mianf jir 1.5 wanf pinɡr fanɡx ɡonɡx liv xief,lov 俺湘西自治州总面积 1.5万平方公里谢,裸 我们湘西自治州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有,人口 270wanf xief。 270万谢。 270万有。 6、今晚你们住民族宾馆(边城宾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