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述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述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述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述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述略

黎代华

目前,关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分期没有一个定性的说法。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基本上沿袭着这样一个说法:就是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历史时段等同说。为了还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历史的真面目,近年来,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历史分期作了仔细认真的研究,现冒昧陈情,差池之处敬请见凉。

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与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具有不同的内涵,一个是红色行政区域,一个是红色革命政权。无论是内涵或是外延都是不相等的。因此,搞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与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次论述的前提。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首先它是一个地域范围。它位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4省交界地区,以湖南的永(顺)、大(庸)、龙(山)桑(植)4县为

中心,包括湖南的保靖、慈利、沅陵、桃源、常德、石门、津市、临澧、澧县,湖北的宣恩、来风、咸丰、松滋、鹤峰、利川、恩施,四川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等20余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大部分是游击区)。境内遍布崇山峻岭,道路崎岖。西南云贵高原耸立,西北有川鄂群山环绕,东与洞庭湖衔接,南与雪峰山紧连,武陵山横贯南北。酉水、澧水、清江、乌江纵横西东。其次,它是由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由于地处边陲,距4省省会均在千里以上,这里长期以来地方军阀派系林立,有利于革命武装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实行武装割据。在这里,红二六军团的军事活动,进能截断长江交通,威逼常德、岳阳、长沙、武汉等大中城市,退可以凭借山河天险,回旋驰骋,是红二六军团的主要军事活动区。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于1934年12月1日在大庸天主堂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政权建设的领导指挥机关和省级红色革命政权,下设县、区、乡三级革命委员会。1936年2月7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途中创建的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它的革命的主要力量即红二六军

团的军力主要来源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含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所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从开创伊始就具备了革命基础和干部基础。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所留下的旧址、遗址,以及今人为此而修建的纪念设施群是红色革命史的承载体,是今人与先烈对话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媒介,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新闻媒体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的表述

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对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时期的说法是从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算起。如,百度文库是这样概定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 1934年11月26日,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任弼时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贺龙任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军区司令员。至1935年1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荆楚网说,“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大庸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展览介绍说,“1934年11月24日,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率领红二六军团解放大庸,奉中央电示,26日在城中天主堂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12月1日成立省革命委员会。以此为标志,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诸如此类,媒体基本上都持这一种说法,就是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时期

的开端是以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为起始时间的。而部分历史文献也持这一说法。

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

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时期与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历史时期等同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据文献记载,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起始时间应为1933年12月19日到1936年2月6日,共4年25个月780天,包括提出酝酿期、筹建谋划期、形成发展期三个历史时段。

1、提出酝酿期(1933年12月19日-1934年6月18日):大村会议提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主张”。1934年10月,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指导下,红三军在国民党第三次凡围剿这失败,洪湖革命根据地丧失。1933年上半年恢复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同年7月,红三军在湘鄂两省强大的国民党军夹攻下,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再次丧失。之后,红三军转战鄂川边。1933年12月19日,中共湘鄂边中央分局在湖北省咸丰县大村召开会议(史称大村会议),决定“放弃‘恢复湘鄂边的口号’,提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中心口号’”,为此,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的战略任务第一次提了出来。为了这一战略任务的实现,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边,寻找新根据地的立足点。为了坚定巩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战略思想,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1934年3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湘鄂川黔革

命军事委员会分会。

2、筹建谋划期(1934年6月18日-1934年11月25日):黔东革命根据地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特区形态。1934年6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沿河(今德江)的枫香溪召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会议决定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决定在红三军中恢复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重新登记党员;决定抽调部分红军干部组成干部大队,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等农民土地革命工作。7月21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组建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实际上是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前身,是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为创建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作的

准备条件,为红六军团寻找红三军而立的一面旗子。正如贺龙在回忆创建黔东苏区时说的一样:“如果没有黔东这块革命根据地,六军团没有目标可找,也收不到部队,结果是不可想像的。”站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黔东特区就不可能有湘鄂川黔,黔东特区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最初形态。

1934年10月24日,红二六军团在酉阳木黄胜利会师。27日,在南腰界召开会师大会,拉开了湘西攻势的帷幕。

3、形成发展期(1934年11月26日-1936年2月6日)。

1934年11月26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根据中央电示,在大庸城内天主堂正式成立了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12月1日,成立了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证明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从提出酝酿期、筹建谋划期正式步入了形成发展期。在中央军委“二、六军团可在黔、滇、川活动”,“应以佯攻贵阳之势,速转黔大毕地区,群众、地形均可暂作根据地”的指示,1936年2月7日,在任弼时、贺龙等军团首长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2月8日,在大定城关召开的千人大会上,宣布“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至此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载入历史史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四、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历史分期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从1934年11月26日在大庸创建到1936年2月7日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共跨时3年16个月438天。这一历史时期可分成大庸、塔卧、兴隆街、茨岩塘、长征时期五个阶段。其中,在大庸时期14天,占3.2%,在永顺时期123天,占28%,在兴隆街时期24天,占5.5%,在茨岩塘时期232天,占53%,长征时期45天,占10.3%。

1、大庸时期(1934年11月26日-1934年12月9日)。在这个时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革命的首脑机关相继成

立。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共湘鄂川黔边临时省委发出第一号《通知》:“(一)根据党中央电示,在湘鄂川黔边成立新的临时省委,为这个区域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以任弼时同志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肖克及张子意、刘士杰(后叛变)等同志及少共省委一人为省委委员。(二)根据中央(革)军委电示,在湘鄂川黔边区成立军区,以贺龙同志为军区司令员,任弼时同志为军区政治委员。”同时成立了湘鄂川黔边区革命委员会,贺龙任主席,夏曦、朱长清任副主席。在遵义会议精神的指引下, 1935年1月27日,任弼时、贺龙等主持在大庸县丁家溶召开红二军团党的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集中批判了原中央分局书记夏羲在根据地期间所犯的关于肃反扩大化、建军、建党等方面的严重的错误。丁家溶会议确立了任弼时在党内和贺龙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

2、塔卧时期(1934年12月10日-1935年4月11日)。1935年初,蒋介石为阻止红二六军团与中央及红一方面军会合,曾调动湘鄂两省六个纵队,共十一个师又四个旅,总兵力十一万人,另有四个保安团配合,并给每个纵队配备两架飞机高空侦察,采用分进合击,严密防堵,攻堵结合的手段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妄图消灭红二六军团主力。为了争取反“围剿”的胜利,红二六军团按照“突破中央、转击两翼”作战计划,首先集中优势兵力,向国民党

军发动进攻,而屡朝失败。于是,省委和军委分会于3月2 2日急电中央,询问中央及红一方面军的方向,报告红二、六军团拟退出塔卧向北转移。4月5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目前你们那里的胜利可能是存在的,仍应尽力在原有地区争取胜利在望。至于你们提出以后可能转移地区的前途问题,我们认为是适当的……但这能是你们认为原有地区不利于作战,且红军主力非转移地区不足以保存有生力量时,才可实行。”这时,红二六军团已于4日12日撤离塔卧,部队已开始战略转移。

3、兴隆街时期(1935年4月12日-1935年5月5日)。1935年4月17日,任弼时、贺龙、肖克、关向应、王震等红军领导人,针对国民党军的“围剿”,在回省委、省政府的途中紧急召开应对当前形势的会议,决定18日召开军委分会扩大会议。会议在兴隆街蒋周臣家举行,由贺龙主持。征对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撤销了夏曦军委分会主席职务,改选贺龙为主席。会议提出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委进驻茨岩塘之事,商议了“围剿”与“反围剿”的应对之策(史称兴隆会议)。根据兴隆会议精神,5月6日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迁往茨岩塘。

4、茨岩塘时期(1935年5月6日-1935年12月23日)。1935年5月6日,省直机关迁茨岩塘。8日,在任弼时主持下,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内容,一是在党政军全体官兵

中贯彻落实遵义会议精神;二是制定红军休整、扩红、建立地方党政群组织的政策和方针;三是在中央“积极防御、决战胜利,且在原地区争取胜利”的指示下,制定了三条战略方针:“一、暂时不渡长江,仍在原地区争取胜利,省委立足茨岩塘;二、湘敌较强,取守势,鄂敌较弱,取攻势;三、出其不意,积极向鄂敌进攻,在反‘围剿’中掌握主动权”。在这一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红二六军团向鄂敌展开了进攻,相继取得了忠堡、板栗园、招头寨、芭蕉坨等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粹了国民党军队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围剿”,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由贺、任、关、王率领红二六军团主力,乘胜东进津澧,扩大红军影响,在洞庭湖畔开展武装斗争。

5、长征时期(1935年12月23日-1936年2月6日)。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桑植县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分别举行誓师大会,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部队分两路进发,一路是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第四、五、六师及直属机关,另一路是肖克率领的红六军团十六、十七师及直属机关。1935年11月4日,红二六军团主力从桑植誓师突围后,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留在以龙山茨岩塘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继续牵制敌军、掩护主力进行战略转移。23日,十八师撤离根据地追赶红二六军团主力。1936年1月19日,在贵州江口磨溪与红六军团主力会师。1936

年2月7日,红二六军团在大定(后迁毕节)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委会,至此湘鄂川黔省革委会宣告结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征文名称:纪念建国60周年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建上千年来封闭的大门,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遭受着各国列强的欺辱与蹂躏。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脱离苦海的道路。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此次运动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中,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刚成立的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这是一个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也会有惊喜和收获。一个国家能否快速的发展起来,需要决策者们英明的大脑和智慧。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摸索着一条道路,也犯过很多的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但没有加快国家的发展,反而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在不断的对失败的总结中,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这一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

民族学 期末复习

2014年民族学期末复习 一、1.结合1913年斯大林[2005年我国]提出的民族定义谈一谈你的理解?(第二章)(P10) 答: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1、构成民族的六要素:①共同历史渊源。它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族体渊源等。②共同生产方式。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的总和。③共同语言、它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④共同文化。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⑤共同风俗习惯。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⑥共同心理认同。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 2、民族六要素理论的特点:①针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资本主义民族或现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四特征理论相比,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多数民族。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血统、宗教等要素的民族定义相比,更加注重民族的地缘条件、生产方式、文化等诸要素。③与国外民族理论中强调文化、心理等要素的民族定义相比,更加注重历史渊源,生产方式,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3、构成民族六要素的理论,具有内容宽泛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归纳科学、符合实际、简明扼要的特点。 3、民族与宗教的联系:①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②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③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这重要影响。 二、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第三章P23) 答:三种途径即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 1、雅典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是在内部的经济发展和外地人这个因素的作用下自然发展起来的,它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力干涉。 2、在罗马,人数众多的、站在罗马氏族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的胜利,炸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旧的氏族制度,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制度;氏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融化而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罗马民族。 3、德意志人是通过武力征服罗马帝国地区并与被征服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的。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普遍形式,也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融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加强、心理融通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心理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部落具有的两重性,即人们共同体形式和原始社会社会组织形式,决定了从部落发展中产生了两个平行的新事物;即一个是以地域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个是以地域和财产的基础的地域组织——国家。民族和国家是同一历史时期产生的,国家的产生有其迫切性,民族也相随而来,而且国家在民族产生过程中起了型铸民族的作用。这些是指人类社会最初形成民族(原生形态民族)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

最新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内容概述: 上起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下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等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历史从穴居野处走向定居农耕,从石器时代走向铁器时代,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开化。这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阶段特征: (1)、政治上:①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②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③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④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①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②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③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开始形成,民族融合初步发展。(4)、思想文化:①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③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

展 1、内容概述: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为了巩固封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统治者着手建立起了一套统治制度,很多具有开创性。这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2、阶段特征: (1)、政治上:①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③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①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②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民族关系: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通过战争与和好,开拓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4)、中外关系:①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②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5)、思想文化:①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②封建教育模式逐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 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 **“二大”(1922,上海), 内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 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意**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时间:1954年9月 第一届○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全国人大内容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时间:1956年9月 。 八大

湖南党史上的_四大起义_与_五块根据地_

近日,笔者在湖南平江县文物部门 查阅资料时,发现一份1928年10月2日由中国共产党平江县党部宣传科印发的《 共产党员的训练纲要》。纲要中规定了“党员应尽的责任”、“党员应有的精神”、 “党员应有的态度” 、“党员应守的纪律”等。其中“党员应有的责任”有12条:“1、领导无产阶级爆发阶级斗争……。2、推翻资产阶级彻底破坏旧的一切,再按步骤建设新社会,以完成共产主义的实 现。3、研究本党的主义——— 党的主义不明,则革命观点决难确定。4、领会党的新政策———新政策不领会,则无以应付资产阶级之抗争环境。5、参与暴动工作———发动巨大的暴动,必须工农群众的力量,欲工农群众未果决的暴动,必须全体党员参加和领导。6、宣传党的主义和张贴宣传品———党的主义不宣传,则革命民众对党的认识和信仰,无从引起革命的路径,亦无从识别。宣传品的张贴,亦是党的主义中的一种布告。7、 介绍新同志———党的组织发展和扩大,必须在数量上注意吸收党员,但发展党员又须审慎他的经济社会阶级等地位。8、训练新同志———党有数量的扩大,而无质量的健全,这是有等于无,故须使质量强厚起来,非切实训练不可。9、应严格的执行党纪———党纪的不严明,党内马上会腐化。10、警戒敌人———如侦探、放哨、查哨、训练工农放哨的法子等……再如敌人发现,则一面召集工农群众和赤卫队抵御,一面破坏敌人交通和粮食的来源,如割电线、拆铁轨、断桥、放舟、填井。11、因环境而落后的党 务地方,应以探险家的精神,前往发展。 ”纲要强调党员应有如下精神:“为党牺牲……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谋解放而牺牲,为共产主义实现而牺牲,这是CP 党员的天职”。“对党忠实,接受党的命 令” ,“不贪污、不虞诈、不狡猾、不阴险、不执己见”,“处事应果决,不可犹豫;做事须敏捷,不得因循”,“牺牲感 情,豪不妥协” ,“要打破乡土观念”,“要打破领袖思想和崇拜个人的观念”,“开会时应多讨论实际问题,不可随场附 和或缄默无言” 。纲要提出党员应有的态度:第一“对革命民众应特别和蔼与亲密”“对同志应时常互相批评,以彼此纠正错误,切不可妒忌和虞诈。”“环境恶劣时应具 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切不可悲观。 ”纲要规定党员应守的纪律有12项,强调服从命令,“不服从命令者按事实 轻重处理之” ,“放弃工作,违犯纪律经警告而不改者开除”,“犯浪漫性妥协性 虚荣心及感情用事者审察轻重处罚之” 。特别强调不能泄密,“泄漏秘密者处死 刑” ,“经开除而又泄漏秘密者处决本人,逃脱杀其家属”,“叛党者杀”,“携械投敌者杀”……这几条“杀”的纪律是对付当时恶劣环境的产物,但不应株连家属,犯了“左”倾盲动的错误。 (凌辉) 1928年的《共产党员的训练纲要》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是毛泽东思想最早的发源地,是人民军队最初的摇篮。在湖南这块热土上发生的“四大起义”与开辟的“五块根据地”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特派员,与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一起回湘,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一度攻占平江、醴陵和浏阳,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和邱国轩团叛变而严重受挫。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重要起义。 湘南起义1928年1月上旬,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宜章党组织配合下,1月12日智取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此后的2个多月中,起义发展到湘南地区的20多个县。3月下旬,在湘粤军阀9个师“会剿”情况下,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军12000多人开始了向井冈山转移的重大军事行动。 桑植起义1928年4月2日,由贺龙、周逸群、贺锦斋等领导的桑植起义正式发动,工农革命军一举歼灭守城团防武装,夺取县城,随即建立了桑植县革命委员会。6月,工农革命军发展到1500多人,开始了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在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下,平江起义正式举行,参加起义部队达2500余人。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选举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平江起义有力地支持了井冈山的斗争,促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起,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井冈山军民,逐步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到1928年春,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酃县(今炎陵县)会合,使井冈山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28年6月,在贺龙为首的湘鄂西前委领导下,将桑植、鹤峰两县红色割据区域基本上连成一片,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在周逸群为首的鄂西特委领导下,开辟和发展了包括湖南华容、安乡、南县等地在内的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9月,建立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苏维埃联合政府。以洪湖地区为中心的湘鄂西根据地正式形成。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平江起义后,因敌人集结重兵进攻,红五军 主力转战井冈山,留在湘鄂赣边区的余部在黄公略率领下,开展游击战争,使边区出现全面复兴的形势。1929年8月,彭德怀等率红五军主力返回湘鄂赣边区,两支队伍合编,仍称红五军,恢复和发展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赣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是在湘赣边、赣西南、湘东南人民革命斗争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向赣南、闽西出击后,湘赣边特委和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井冈山军民坚持根据地斗争。因敌我力量悬殊,井冈山失守,红五军被迫转移赣南。为领导人民继续进行斗争,2月中旬,重新组建了湘赣边界临时特委。至10月,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边根据地基本形成。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年7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区艰苦转战,建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10月26日,与红三军在黔东木黄会师,进一步开辟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1月26日,湘鄂川黔省委在大庸(今张家界)成立,任弼时任书记。同时还成立了以贺龙为主席的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和以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的湘鄂川黔边军区。 (摘自《中共湖南历史概览》) 湖南党史上的“四大起义”与“五块根据地” 博览之窗 XIANGCHAO 2011年7月 49

新中国经历了六大历史时期

新中国经历了六大历史时期 1949-1952年:巩固政权时期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过渡时期 1956-1966年:探索时期 1966-1976年:文革时期 1977-1978年:拨乱反正时期 197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人物、意义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战争的起止时间、司令员 2、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中的代表有谁?他们发扬了什么精神?结果怎样? 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1966

—— 1976 年) 1 、原因: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 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他希望通过 “ 文化大革命 ”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966 年, 成立 “中 央文革小组”

(性质: 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 被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 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 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 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 严重摧残了教 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 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2 、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

叛徒、内 奸、工贼 ” ,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是?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 3、土改的意义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主要任务 2、列举一五计划成就: 3、五四宪法颁布的时间、地点、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述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分期述略 黎代华 目前,关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分期没有一个定性的说法。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基本上沿袭着这样一个说法:就是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历史时段等同说。为了还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历史的真面目,近年来,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历史分期作了仔细认真的研究,现冒昧陈情,差池之处敬请见凉。 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与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具有不同的内涵,一个是红色行政区域,一个是红色革命政权。无论是内涵或是外延都是不相等的。因此,搞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与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次论述的前提。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首先它是一个地域范围。它位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4省交界地区,以湖南的永(顺)、大(庸)、龙(山)桑(植)4县为

中心,包括湖南的保靖、慈利、沅陵、桃源、常德、石门、津市、临澧、澧县,湖北的宣恩、来风、咸丰、松滋、鹤峰、利川、恩施,四川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等20余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大部分是游击区)。境内遍布崇山峻岭,道路崎岖。西南云贵高原耸立,西北有川鄂群山环绕,东与洞庭湖衔接,南与雪峰山紧连,武陵山横贯南北。酉水、澧水、清江、乌江纵横西东。其次,它是由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由于地处边陲,距4省省会均在千里以上,这里长期以来地方军阀派系林立,有利于革命武装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实行武装割据。在这里,红二六军团的军事活动,进能截断长江交通,威逼常德、岳阳、长沙、武汉等大中城市,退可以凭借山河天险,回旋驰骋,是红二六军团的主要军事活动区。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于1934年12月1日在大庸天主堂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政权建设的领导指挥机关和省级红色革命政权,下设县、区、乡三级革命委员会。1936年2月7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途中创建的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它的革命的主要力量即红二六军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为六期: 第一期:先秦——中国语言学的萌芽期 这个时期的表现是:诸子着作中有关语言问题的论述方面及训诂学的产生萌芽。 首先是诸子的语言观,表现在: (1)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认为,只有正名,国家的政策和官员们的言论才能统一,政令才能顺利地下达,政事才能成功,礼乐才能复兴,刑罚才能准确,老百姓才能有所依从。只有通过正“名”以正实,重建社会的和政治的关系与制度,使其名实相符。君主和各级官员们都按照自己的名份来行事,就能够实行"仁"政,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这样社会便可以转危为安,转乱为治。 由于其政治主张在各国都无法采纳,于是开始修《春秋》,想通过编书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他寓褒贬于一字,在语言运用上非常严肃。《公羊传》、《谷梁传》里分析《春秋》的语言很注意孔子的正名思想。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孔子在谈论正名问题的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反对过于浮华的辞藻。主张言辞足以达意,这就是《论语·卫灵公篇》

所说的“辞达而已”。《论语》里还提到言语的朴实和有文采是对立的两方面,君子要使这两方面配合得当,统一起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看法,今天还有积极意义。修辞学的着作谈到修辞的起源,还是认为孔子起了很大作用。 (2)老子着有《老子》,这本书在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中第二个“道”的一是就是称说,也就是言语表达。第一个与第三个“名”是名称,第二个“名”是动词“取名。”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用今天语言上的惯用的说法就是解决语言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的问题。老子以后,不少学者也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3)墨子,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着作《墨子》里面有些论述反映了当时人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如“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这些话谈到了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过程。 (4)荀子,名况,赵国人。《正名篇》的写作目的在于语言的社会实践是为政治服务的。内容上大大超过了孔子的正名论。名实关系的社会约定性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这些话就说明了名称与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关系的约定俗成原则。,也就是语词成立的社会因素。当然他没有用“社会”这个词,用的是“群”。在名的分类方面,荀子和墨子也不同。 其次是训诂学的萌芽,表现在: (1)《公羊传》中写道“《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这实际上是指古汉语里同一个词兼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现象。

第一部分世界近现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

第一部分 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分期和结构 1. 资本主义制度兴起时期:14-17世纪中期 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从萌芽进入資本原始积累时期,政治上揭开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 工场手工业发展和封建主义革命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 3. 工业化初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9世纪前期——19世纪后期。 4. 垄断资本主义初期: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即:19世纪70年代——一战结束)。 5. 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危机时期:20世纪前期——20世纪中期(即:1929——1945年)。 6. 两极格局和三个世界:1945——1990(1945——1960年以两极格局为主,1960年以后是三个世界。) 7. 新旧世界格局交替时期,1990年以后。 注:世界历史按三条线索复习: ⑴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 ⑵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⑶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 二。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 (一)政治情况:近代不同时期,资本主义政治运动有不同的特征 1. 第一个时期(14-17世纪),是近代资产阶级开始进行革命和改革的时期。政治上仍以封建统治为主要特征,对此有冲击的事件是: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 宗教改革中: ⑴使民族国家的概念更加鲜明,民族意义更加明确。

⑵使一些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如:英国。 ⑶天主教会的势力被削弱,冲击了封建政治,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创造条件。如尼德兰革命。 注:由于尼德兰革命中的立法特征不如后面的资产阶级革命鲜明。所以不能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的共同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资产阶级革命结果的认识:最本质的是从“人治”到“法治”的变化;从“臣民”向“公民”的变化。如: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1791年宪法、美国的1787年宪法。(注:1998年高考多选题中引述了恩格斯的话,“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为上层建筑的革命”。) 3. 第三个时期:{19世纪前期-19世纪后期}此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阶段,已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如:英国、法国。而上一时期未进行革命的国家则继续进行改革。如:俄国、德国。通过改革都直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由于采取改革的方式,所以封建残余会较多,到第四时期,革命、改革大多停下来。 评价: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性政治模式: ⑴第二时期出现议会,第四时期,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基本确定。 ⑵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政治面临的挑战: ①封建势力的挑战日益削弱。 ②社会主义的挑战日益增强。 ③二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入了高度稳定时期。 (二)经济状况 1. 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状况: 第一时期: ⑴资本主义萌芽。 ⑵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①海外贸易;②殖民掠夺;③对本国人民的剥削;④资本主义自身的积累。

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学习强国挑战答题选 1、【A】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 A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奉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营造有利于我的国际环境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 资本主义 B. 新民族主义 C. 社会主义 D. 共产主义 3、【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 A.农民问题B.分清敌我友C.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D.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4、【A】(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5、【C】新民主主义革命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主要是由于 A.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革命的动力 B.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C.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D.革命胜利后,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6、【B】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 A.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B.保护民族工商业 C.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7、【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 .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B . 无产阶级革命

C . 农民革命 D . 社会主义革命 8、【C】《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 )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C.解决土地问题 D.促进农副业生产发展 9、【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D】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 A.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的出现 B.社会分工的出现 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社会公有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1、【A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D、一场阶级革命 12、【B 】国家、社会、学校和()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A、父母 B、家庭 C、监护人 D、兄弟姐妹 13、【D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4、【B】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15、【C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6、【B】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 .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 . 社会关系的形成

暑期社会实践红色革命根据地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活动策划 XXXXXX社会实践团队 2011年5月29日 一、实践主题 “红色印记”之探寻湘鄂川黔红色革命根据地 二、实践目的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院团委开展了以“建党90周年主题实践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院领导鼓励同学寻找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为响应学院号召我们生物与环境工程

学部决定开展一次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在历史契机中奋发成才,在社会实践中服务人民,锻炼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为目的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做到“人人有任务,队队有目标”,更好的积累经验、增长学识,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 三、实践背景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精 品线精品线景点之一。旧址现保存有省 委、省政府、省军区、红四分校、省委 党校、无线(永顺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 据地省委、省军区旧址)电台、兵工厂等, 整个旧址共6000多平方米。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形成简介: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193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上传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本课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中国近现代史历史阶段如何划分?有何基本线索?每条线索下涵盖了教材上哪些具体知识点? 自主学习篇 一、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110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 【思考探究】1.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2.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两者有何本质区别? 「教师点拨」性质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思考探究】4.根据教材编排,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7、1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1937、7七七事变前夕 抗日战争时期:1937、7七七事变爆发-1945、9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1945、9抗战胜利后-1949、9新中国成立前夕 另外要注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临时政府迁都北京-1928年底东北易帜 【思考探究】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有过两次合作。两次国共合作时期分别是指哪一时期? 【思考探究】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发生过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分别是指哪一时期? 二、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 【思考探究】7.根据教材编排,中国现代史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过渡时期:1949、10新中国成立-1956、12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56),第二个阶段(1956-1966),第三个阶段(1966-1976),第三个阶段(1978-2007)第一个阶段: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国真真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确定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3年开始的这会主义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1956年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真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由于改造过于激进,粗糙留下了许多问题,但是总体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回复和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主要取得的成就是,成立了新中国,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并且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顺利的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过度。 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国力增强,主要是发展生产力,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指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建设中出现了种种“左”的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虽然进行了改正但是不彻底。加上当时气候的干旱不仅没有真正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反而使人民生活更加艰难。但是凭着当时人们的强烈热情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功。 第三阶段:是十年的大动荡时期,由于毛泽东对于形势的判断失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国家都处于混乱之中,由于被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破坏,经济发展也进入一片混乱之中,打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害,连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被打成“左派”。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的损失,但是交通工业和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时间里国家建设基本在徘徊中前进。 第四阶段: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的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一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在思想上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国民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经济,科学,文化,都走向了春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但是也面临这种种挑战,一直困扰人们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在这时被解决。这时以江泽民为代表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接过重担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21世纪。以与时俱进为先锋号,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辉煌。2002年中共十六大,建立了以胡锦涛为中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并创新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到底。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航天科学事业,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以取得世界领先的水平。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江西省共计14家 1、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2、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3、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烈士陵园、黄洋界、八角楼、会师广场、龙江书院、毛泽东旧居等) 4、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5、秋收起义纪念地(萍乡秋收起义纪念碑、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 6、永新三湾改编旧址 7、兴国革命历史纪念地(纪念馆、烈士陵园) 8、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 9、方志敏纪念馆(烈士陵园、赣东北特委、红十军建军旧址等) 10、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及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 11、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12、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含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13、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碑) 14、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福建省共计15家 1、古田会议纪念馆 2、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 3、林则徐纪念馆 4、郑成功纪念馆 5、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6、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7、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8、长汀县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9、闽侯县“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 10、华侨博物院 11、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12、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 13、冰心文学馆 14、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 15、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 湖北省共计17家 1、武汉二七纪念馆 2、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3、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4、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5、李时珍纪念馆 6、“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7、闻一多纪念馆 8、湖北省博物馆 9、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 10、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11、红安七里坪革命纪念馆 12、大悟宣化店中原军区旧址及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