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这4种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您要知道

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这4种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您要知道

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这4种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您

要知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肥胖、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病程10年以上者易出现明显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具代表性,特点为不明原因自发性疼痛或受到外界触摸、冷、热等刺激诱发疼痛,表现为电击样、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往往轻微的接触就会触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血糖控制、神经修复、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改善代谢紊乱和疼痛管理。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介绍3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胰激肽原酶为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作用,能提高机体内激肽系统活性,释放缓激肽。缓激肽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胰激肽原酶作为活化因子能激活纤溶系统,降低血液黏度以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各器官血流。胰激肽原酶通过缓激肽激活磷脂酶A2,增加花生四烯酸的合成,进而合成内源性前列环素,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胰激肽原酶还能降低外周阻力,促进水、钠排泄,具有降压作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病变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西洛他唑属于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及平滑肌上磷酸二酯酶活性,扩张血管、抑制血栓素 A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但不影响血小板的花生四烯酸代谢,对于由三磷酸腺苷或肾上腺素诱导引起的初级及二级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此外,西洛他唑还能增加足、腓肠肌部位的组织血流量,使下肢血压指数上升、皮肤血流增加及四肢皮温升高,改善间歇性跛行。用于改善由于慢性

动脉闭塞症引起的慢性溃疡,肢体疼痛、发冷及间歇性跛行等缺血性症状。辅助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己酮可可碱系黄嘌呤类衍生物,其代谢产物可改善微循环,增强外周血管微循环,同时能恢复和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降低血液黏滞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增加动脉和毛细血管血流量,改善脑和四肢的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适用于伴有间歇性跛行的慢性闭塞性脉管炎、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循环改善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府逐瘀胶囊组方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黄、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共为君药。地黄、川芎、赤芍、当归、牛膝活血化瘀、宣痹止痛,以助君药之力,皆为臣药。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痰瘀阻络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血府逐瘀胶囊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血脂、保肝、抗脑缺血、抑制左心室肥厚等药理作用,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悸、头痛、高脂血症、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辅助治疗。

扩血管药物

扩血管药物 扩血管药: 1,血管平滑肌扩张药:硝普钠、硝酸盐制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 2,周围血管扩张药:前列地尔(凯时)、占替诺、多巴胺、氨茶碱、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3,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利喜定)、多沙唑嗪、特拉唑嗪(可派)、坦索罗辛(哈同) 4,改善微循环中成药:丹参、丹参酮ⅡA磺酸钠、川芎嗪、银杏达莫注射液、三七总皂甙、七叶皂苷钠(麦之灵片)、灯盏细辛、葛根素、参麦 前列地尔 【药理作用】本品主要成分为前列腺素E1。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剂。PGE1通过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成倍增加,致使产生惰性血小板和血管扩张。 【适应症】①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本品仅对症治疗,停药后疼痛可复发;②用于心肌梗死。 【禁忌症】①严重心衰者禁用;②既往对本制剂过敏者;③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妇女。 【慎用】心功能不全、青光眼或眼压增高、活动性胃溃疡、间质性肺炎者,曾有报道使病情恶化。 【用法】(凯时)5~10ug加入NS/GS中每日一次缓慢静注或静点。 (粉针)①急性心肌梗死:0.1~0.2mg/d,重症者可适量增加,总量不超过0.4mg/d。 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40ug~0.1mg/d。 ③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0.1~0.2mg/d。 【不良反应】①休克:为最严重反应,注射时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②循环系统:心衰患者可能加重心衰症状。有时发生胸闷、面红、心悸、头晕、血压下降等,一旦发现立即停药;③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呕吐、腹胀、便秘等,偶有转氨酶升高等肝功异常;④精神和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劳、偶发麻;⑤皮肤:荨麻疹、瘙痒;⑥注射部位:偶见发红、硬结、瘙痒、局部血管疼痛,注射时局部有疼痛、肿胀感、发烧、瘙痒感时应及时减慢输入速度;⑦血液系统:偶见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 乌拉地尔 【药理作用】为外周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中枢5-羟色胺-1A受体激活剂,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降压作用。外周扩血管作用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后α1受体,使外周阻力显著下降。中枢作用则通过激活5-羟色胺-1A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调节中枢的交感反馈而起降压作用。本品对静脉血管的舒张作用大于对动脉血管的作用,并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适用证】①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如血压急骤升高)、中毒和极重度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②用于控制围手术期高血压。 【用法用量】静脉给予负荷量后,降压效果通常在5分钟内显示,若效果不够满意,5min后可重复给予一定负荷药量,为维持其降压效果,负荷量后持续静点。负荷量10~50mg iv.,速度可达2mg/min;维持速度9mg/h(50mg 加入5%GS 40ml, 浓度为1mg/ml),最大浓度4mg/ml。 【禁忌症】①主动脉狭部狭窄或动静脉分流的患者禁用(肾透析时的分流除外);②对本品成分过敏者;③哺乳期妇女。

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这4种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您要知道

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这4种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您 要知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肥胖、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病程10年以上者易出现明显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具代表性,特点为不明原因自发性疼痛或受到外界触摸、冷、热等刺激诱发疼痛,表现为电击样、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往往轻微的接触就会触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血糖控制、神经修复、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改善代谢紊乱和疼痛管理。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介绍3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胰激肽原酶为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作用,能提高机体内激肽系统活性,释放缓激肽。缓激肽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胰激肽原酶作为活化因子能激活纤溶系统,降低血液黏度以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各器官血流。胰激肽原酶通过缓激肽激活磷脂酶A2,增加花生四烯酸的合成,进而合成内源性前列环素,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胰激肽原酶还能降低外周阻力,促进水、钠排泄,具有降压作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病变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西洛他唑属于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及平滑肌上磷酸二酯酶活性,扩张血管、抑制血栓素 A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但不影响血小板的花生四烯酸代谢,对于由三磷酸腺苷或肾上腺素诱导引起的初级及二级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此外,西洛他唑还能增加足、腓肠肌部位的组织血流量,使下肢血压指数上升、皮肤血流增加及四肢皮温升高,改善间歇性跛行。用于改善由于慢性

神经内科常用药

神经内科常用药 1.长春西汀:改善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诱发的各种症状。 2.奥扎格雷:抑制血小板凝聚,与其他抑制血小板的药物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必要时减量。 3.舒血宁:扩血管改善微循环。 4.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可用于糖尿病患者。 5.阿魏酸钠: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偶有过敏反应,停药消失。 6.盐酸川弓秦:扩血管,改善大脑微循环,偶有口干嗜睡等,停药消失,脑水肿者禁用。 7.东菱迪芙(巴曲酶):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查凝血后再用,降纤维蛋白原。 8.苦碟子:活血止痛,清热祛瘀。不宜于其他药物混于同一容器内使用。 9.天麻素:治疗头晕,少数病人出现口鼻干燥,头晕,胃不适。 10 脑醒静: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孕妇禁用。 11.三磷酸胞苷二钠:营养神经,避光保存,严禁静脉推注。 12.胞磷胆碱钠:扩血管营养神经,辅酶能量合剂,用于手术后意识障碍和颅脑损伤,脑出血急性期不宜大量使用,偶有血压下降,失眠。 13.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帕金森)营养神经 14.甲谷胺:营养神经,见光易分解,取出立即使用。 15.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炎琥宁):抗病毒(脑炎,带状疱 疹),缓慢静脉滴注。 16.苯巴比妥:治癫痫,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精神不振反应。 17.地西泮(安定,苯甲二氮卓):抗癫痫抗惊厥,用于全麻的诱导和麻醉前给药,静注易缓慢,2-5mg/min 。 18.低分子量肝素钙:溶栓,不能肌注。 19.优瑞克林:应在起病48h 内开始用药,溶栓(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卡多普利,顿诺普利等协同降压,应禁止联合用药) 20.尿激素:溶栓,有出血倾向的不良反应。 21.肝素钠:溶栓抗凝血,用药过多会产生自发性出血,用药期间测定凝血时间。 22.前列地尔:扩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溶栓,严重心衰者禁

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及其作用机 制研究进展 改善;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这个名词是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微循环会议上正式提出的。指微(细)动脉和微(细)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发生障碍,可能导致人体器官功能低下,引起一系列疾病。由此可见,改善微循环至关重要。 常用的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有以下几类。 1血管保护药 1.12,5-二羟基苯磺酸钙2,5-二羟基苯磺酸钙-水合物,结构式如下: Ca2+HOSO2OHH2O分子式:C12H10CaO10S2·H2O,分子量为436.4。该药作为一种微循环改善剂,载入欧洲药典,载入英国药典。 药理作用:2,5-二羟基苯磺酸钙通过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其抵抗力,增加血浆酶原活性物质,活化淋巴循环系统,促进淋巴循环[1],降低血液和血浆粘稠度,纠正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血小板高聚性,进而预防血栓形成,提高红细胞柔韧性;还可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前列腺素)引起的微血管高渗透作用,促进基底膜胶原的合成,能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抑制醛糖转

换酶,减少细胞内山梨醇的含量,降低山梨醇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微血管的作用[2]。 临床评价:该药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国内由西安利君制药厂生产,商品名为“多贝斯”、“羟苯磺酸钙胶囊”;进口商品名为“导升明”。 1.2恩必普该药为由芹菜和芹菜籽提取的有效物质-芹菜甲素的消旋体,属绿色植物性药品,主要成分为丁苯酞。该药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脑血流量,改善脑能量代谢、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该药临床上已用于轻、中度缺血型脑卒中的治疗。 1.3递法明递法明的主要成分有天然视紫质(rhodopsin)和类黄酮(flavonoid)。它能够改善微循环,具有抗炎、抗渗出、抗出血性的作用,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分为几个方面:通过稳定毛细血管胶原纤维网增强毛细血管抗性,维护血管正常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调节微血管血液流量;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作用,抑制自由基对毛细血管的损害;加速视紫红质的再生速率,改善(夜)视力,减轻目眩,提高暗适应[3]。 1.4虾青素(Astaxanthin)虾青素是一种萜烯类不饱和化合物,是600多种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虾青素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增强免疫力,清除体内自由基,还可调整血流,改善微循环,减小冠状动脉和大动脉的血管壁的厚度,抑制动脉硬化[4]。 类似的越桔提取物产品还有深圳海王药业的眼之宝和四川剑南春生物制品生产的视明宝等。 2抗凝血药

治疗周围神经病变,除了甲钴胺,别忘了还有这些!

治疗周围神经病变,除了甲钴胺,别忘了还有这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logy,DPN)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元醇通路激活、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等多种机制。 目前,针对 DPN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营养神经药物、抗氧化应激药物、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及一些中药等。具体总结如下: 1 营养神经药物 甲钴胺:作为活性维生素 B12 制剂,较非活性维生素 B12 更易进入神经细胞内,可以促进神经元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对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该类药物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推荐用法:甲钴胺针剂500~1000 μg/d,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2~4 周,其后给予甲钴胺片500 μg,每日 3 次口服,疗程至少 3 个月。 2 抗氧化应激药物 α-硫辛酸(简称硫辛酸):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因子,能够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提高神经Na+-K+-ATP 酶活性,直接清除活性氧簇和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α-硫辛酸 600 mg/d 静脉滴注 3 周,可改善神经感觉症状 (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 和神经传导速度。600 mg/d 长期口服亦可改善神经电生理改变,减轻及延缓神经损害的发展,建议早期给予治疗。

推荐用法:α-硫辛酸 600 mg/d,疗程 3 个月;症状明显者先采用α-硫辛酸针剂 600 mg/d 静脉滴注 2~4 周,其后 600 mg/d 口服序贯治疗。 3 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药物 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多元醇通路异常、改善代谢紊乱,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观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长期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尤其是对血糖控制良好、微血管病变轻微的患者。 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 (600 mg/d) 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均优于单药治疗。长期应用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推荐用法:成人剂量每次 50 mg,每日 3 次,于餐前口服,疗程至少 3 个月。 4 改善微循环药物 01. 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 可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 含量、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 前列腺素 E1 能改善 DPN 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口服贝前列腺素钠也有类似作用。前列腺素E1 联合甲钴胺或α-硫辛酸治疗,临床效果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均优于单药治疗。 该类药物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是胃肠道反应,静脉制剂主要是静脉炎。 推荐用法:前列腺素 E1 脂微球载体制剂10 μg/d 静脉滴注 2 周,然后序贯给予贝前列腺素钠 20~40 μg,每日 2~3 次口服,连续治疗8 周。 02. 己酮可可碱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cAMP 含量升高,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预防血栓生成作用。己酮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全新药物1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全新药物1 盐酸乙酰左卡尼汀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率高,危害严重致残/致死率高患病率高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 病变1糖尿病患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神经病变发生1DPN是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50%-75%的非 创伤性截肢由DPN引起368.1%的糖尿病患者截肢后5年内死亡4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 ;17(8):638-40.张贺成,等.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45-7.VinikAI,etal.Cl inCornerstone.2003;5(2):38-55.SchofieldCJ,etal.DiabetesCar e.2006;29(10):2252-6.目前DPN治疗方案包括病因、对症和针对发病机制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戒烟、运动 1病因治疗乙酰左卡尼汀片是近两年国内新上市的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治疗的药物目前治疗方案2.1神经修复:甲钴胺2.2抗氧化 应激:α硫辛酸2.3改善代谢紊乱:依帕司他2.4改善微循环:前列腺素类3临床症状2发病机制疼痛管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中华糖尿 病杂志.2019;11(2):92-107.2018年12月斯考特?作为DPN治疗药物在国内审批上市全球口服制剂获批的适应症包括 :阿尔兹海默症、血管性痴呆、唐氏综合征、外周神经干或神经根的机械性和炎症性损伤新增适应症:抑郁症斯考特?通过国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1985年1993年2007年2013年2018年2020年海思科国内首家上市,获批适应症:用于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意大利首次上市适应症:阿尔兹海默症新增适应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乙酰左卡尼汀的作用机制及特性斯考特?双重作用机制: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总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总结 1.营养神经药物 如甲钻胺,是活性维生素B12制剂,能够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可明显改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病症。 推荐用法:甲钻胺针剂5001000 LL g/d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2〜4周(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住院一次治疗),其后给予甲钻胺片口服500 ug, 3次/日,疗程至少3个月。该药物平安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响。 2.抗氧化应激药物 Q-硫辛酸(简称硫辛酸),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因子,能够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营养神经血管的血流量以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硫辛酸静脉滴注3周可改善神经感觉病症和神经传导速度,长期口服可延缓神经损伤开展。糖尿病患者应每年住院一次,接受硫辛酸针剂治疗。 推荐用法:硫辛酸片口服600mg/d,疗程3个月;病症明显者先采用硫辛酸针剂600mg/d静脉滴注2~4周,其后片剂口服序贯治疗。 3.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药物 依帕司他,单药长期治疗可以有效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症,延缓并发症的进展,尤其适用于血糖控制良好、微血管病变轻微的患者。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或甲钻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优于单药治疗。 推荐用法:成人剂量每次50mg, 3次/日,餐前口服,疗程至少3月。 4.改善微循环药物 (1)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10 U g/d静脉滴注2周,然后序贯给予贝前列腺素钠片口服20〜40 u g,2〜3次/

日,连续治疗8周。 (2)己酮可可碱:静脉注射或静脉缓慢滴注,一次0.1〜0.2g, 1~2 次/日,连续使用8周;口服的缓释片每日「2次,一次0.4g,连续使用8周。 (3)胰激肽原酶:每日40U,肌内注射,连续10d,然后隔天肌内注射一次,连续治疗20d作为一个疗程。口服制剂为120〜240U/次,3次 /日,疗程3个月。 5.改善细胞能量代谢乙酰左卡尼汀,口服250〜500mg, 2〜3次/日, 疗程6个月。 6.治疗痛性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药物 应首先选用普瑞巴林或度洛西汀。考虑到患者的社会经济情况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加巴喷丁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初始治疗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也可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但其发生严重不良反响的风险较高,故应谨慎使用。阿片类药物(包括他喷他多和曲马多)由于存在成瘾和其他并发症的高风险,不推荐作为首选药物。 7.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 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剂也常被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如木丹颗粒、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和血糖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早期控制好血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合理、规律地运动,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并控制好血糖、血压,以降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吃甲钴胺就够了?这3种药物,是它的好搭档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吃甲钴胺就够了?这3种药物,是它的 好搭档 “医生,我这手和胳膊麻的很,夜晚都睡不着觉,像是有无数小蚂蚁在手上爬,您给想想办法吧?” “您是双侧还是单侧?糖尿病多少年了?” “我糖尿病快十年了。麻木是双侧的,我吃着甲钴胺呢,原来吃的是腺苷钴胺,换成甲钴胺一开始还挺有效的,今年就不行了,你看能加点别的药吗?” “您这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啊,这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您别着急,治疗周围神经病变除了甲钴胺,还有别的药可以选择。” 一、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尤其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可能都存在神经的并发症。包括中枢神经并发症及周围神经并发症,中枢神经是指12对脑神经,周围神经并发症虽不

像中枢神经并发症严重,但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程度却是难以忍受的。 麻木、疼痛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而且是双侧、对称性为特点,这很好地区分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脑血管病的症状,比如脑梗死等脑血管病带来的肢体麻木一般是单侧的,这为诊断提供了早期的依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下肢的症状多见,麻木、疼痛、蚁行感、踩棉花感,糖尿病患者入院时,医生问病史除了问血糖控制情况,同时也会仔细询问并发症的情况,关于周围神经病变医生会问有没有觉得“手、足和腿像蚂蚁爬一样,脚底下发软、走路踩棉花似的有没有……四肢末梢疼痛有没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是让患者饱受折磨的。我曾经收治过1例疼痛严重的患者,在我夜班的时候因为疼痛难忍而去病区的楼道里撞墙,结果墙内病室的一个糖尿病患者受其影响而焦虑紧张,发作了心绞痛转去了心脏科,充分印证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这种痛也警戒了当时科里住院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去控制血糖,因为他们看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多么可怕。

肢体麻木、针刺样疼痛、瘙痒,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种用药方案了解下

肢体麻木、针刺样疼痛、瘙痒,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 种用药方案了解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最为常见,其中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常表现出四肢对称性疼痛(针刺样、灼烧样、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感觉异常(如麻木、瘙痒或蚁爬感),以不同方式合并表现,夜间加重为其特点;自主神经病则表现为安静时心动过速、胃轻瘫、腹泻、便秘、胆囊功能障碍、排尿困难、尿失禁、阳痿等症状。 当糖尿病存在上述部分症状时,说明该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此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外,通过药物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也十分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下面我们列举了一些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供大家参考。1、硫辛酸胶囊 适应症: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概述:硫辛酸为B 族维生素,是丙酮酸脱氢酶系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辅酶,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以有利于维生素C、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的再生,减轻神经组织的氧化应激,维持神经内膜血流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硫辛酸还通过参与葡萄糖的代谢过程,改善胰岛素抵抗,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物之一。 2、甲钴胺片 适应症:周围神经病。药物概述:甲钴胺是维生素B12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对磷脂、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进而避免出现轴性变性,利于受损神经组织修复。甲钴胺进入神经细胞后,能刺激细胞轴,其修复、再生作用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3、维生素B1片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症,如脚气并神经炎、消化不良等。药物概述:维生素B1参与体内多种代谢,是重要的辅酶,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补充维生素B1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依帕司他片

2个中成药,抗炎抗氧化、修复神经、促进传导,改善糖尿病引起的麻木疼痛

2个中成药,抗炎抗氧化、修复神经、促进传导,改善糖尿病 引起的麻木疼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风险多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相关。临床上西医多采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以及硫辛酸、依帕司他等对症治疗。有研究认为,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周围神经缺血。 中医认为消渴病日久易耗气伤血,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日久则形成瘀血,四肢失于濡养则出现肢体麻木不仁,甚至疼痛的症状。临床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糖脉康颗粒

糖脉康颗粒,由黄芪、生地黄、赤芍、丹参、牛膝、麦冬、黄精等组成,中医认为具有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见上述症状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糖脉康颗粒能扩张外周血管,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高凝状态,抗血栓形成。同时改善血糖水平,消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应激,纠正周围神经及其环境的缺血缺氧,减少神经损伤,修复周围神经,改善肢体麻木疼痛,对周围神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糖脉康颗粒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葡萄糖致大鼠血糖升高,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而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明显影响。该药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的升高,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其中对胆固醇的降低尤为显著。

临床研究中,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与甲钴胺相当,但在改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上优于甲钴胺。甲钴胺仅作用于受损神经的修复,而糖脉康颗粒为复合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具有多靶点效应。既作用于神经,也作用于血管内皮、血小板、胰岛β细胞等多个靶点,对高血糖、高血脂引发的诸多症状均有改善,作用全面。 木丹颗粒 木丹颗粒,是国内第一个上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成药,由黄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络阻证,患者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或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丹颗粒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阻止胰岛β细胞凋亡,调节血脂异常,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作用。木丹颗粒是传统的中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其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在治疗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上的独特优势。

改善循环药物

尼麦角林【功效主治】 1、改善脑动脉硬化及脑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意欲低下和情感障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缺乏意念、忧郁、不安等)。 2、急性和慢性周围循环障碍(肢体血管闭塞性疾病、雷诺氏综合征、其它末梢循环不良症状).也适用于血管性痴呆,尤其在早期治疗时对认知、记忆等有改善,并能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盐酸氟桂利嗪片 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能防止因缺血等原因导致的细胞内病理性钙超载而造成的细胞损害。本品具有:①缓解血管痉挛,对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持续性血管痉挛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明显,其作用比脑益嗪强15倍; ②前庭抑制作用,能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循环;③抗癫痫作用,本品可阻断神经细胞的病理性钙超载而防止阵发性去极化,细胞放电,从而避免癫痫发作;④保护心肌,明显减轻缺血性心肌损害;⑤氟桂利嗪尚有改善肾功能之作用,可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另外本品还有抗组织胺作用。 适应症:(1)脑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脑血栓形成后等.(2)耳鸣,脑晕。(3)偏头痛预防。(4)癫痫辅助治疗. 地芬尼多 本品可改善椎底动脉供血,调节前庭系统工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抗眩晕及镇吐作用。 适应症:用于防治多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如乘车、船、机时的晕动病等。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症,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美尼尔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晕车晕船等。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药理毒理 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激活纤溶酶、降低血粘度:抑制磷脂酶A2,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 相互作用 1、该品与蛋白酶抑制剂不能同时使用. 2、本品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有协同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4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t1/2为7小时,主要经肾脏排泄。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0-240单位(一次2-4片),一日360-720单位(一日三次),空腹服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适用病症 ●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亦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改品临床上适用于各种因微血管循环障碍所致疾病的治疗。 ●显著增加脑部供血供氧 ●防治白细胞粘附及血栓形成 ●防治脑梗塞

糖尿病神经病变,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多角度从根源上改善

糖尿病神经病变,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多角度从根源 上改善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如双手、双脚发凉、麻木、疼痛等。而自主神经病变涉及到心脏、胃肠道、泌尿生殖道、泌汗功能等的异常表现。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最多见,约占75%。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的早期就会发生,而且接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发生。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改善微循环等,另外还有一些中药。最常用的药物有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 甲钴胺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比非活性维生素B12更容易进入到神经细胞内,作为营养神经的药物,它能够促进神经元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显著促进神经元髓鞘形成和轴突的再生,从而可以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因此,对于糖尿病伴有神经病变的患者,使用甲钴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一般可以先肌肉注射或静

脉滴注2-4周,然后服用甲钴胺片,至少服用3个月,该药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硫辛酸 硫辛酸是抗氧化应激的药物,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因子,它能够抑制神经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抑制蛋白质的糖基化,抑制醛糖还原酶,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提高神经Na+‐K+‐ATP的活性,直接清除活性氧簇和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同时参与谷胱甘肽、辅酶Q10等抗氧化剂再循环,螯合某些金属离子,共同发挥抗氧化作用。 临床试验表明,口服硫辛酸与使用注射剂疗效相当,治疗3周后可改善神经感觉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及延缓神经损害的发展,越早治疗越好。另外硫辛酸也适用于改善胃轻瘫、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一般建议静滴2-4周后,再口服序贯治疗,该药安全性也良好。

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介绍4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中成药

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介绍4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 中成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为10%-15%,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则大于5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学“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中医诊断将其命名为“消渴病痹症〞。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凉、麻、痛、痿为临床四大特点,主要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失充为本,以瘀血、痰浊阻络为标,血瘀贯穿于病变始终。治疗应当辩证施治,在遣方择药前提下,酌情选加化瘀通络之品。

消栓胶囊组方为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本方乃补阳还五汤改变剂型而成,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以助血行,为君药;辅以当归、赤芍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共为臣药;川芎、红花、桃仁活血化瘀通络,共为佐药;地龙性善走窜,通经活络、息风、止痉,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用于由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动则汗出,肢体发凉,手足肿胀,缺血性中风见上述证候者;由气虚血瘀所致的痹症,症见手足麻木,如有蚁行,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腰腿酸软,或面色白,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沉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消栓胶囊具有抗脑缺血的作用,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抗血栓作用,可抑制血栓形成,抑制ADP(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血管内膜厚度,减慢平滑肌细胞DNA合成速率,并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吃甲钴胺就够了?这三种药,效果更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吃甲钴胺就够了?这三种药,效果更佳 一、小小发麻竟成并发症? 作为一位老糖友,王阿姨已经加入糖尿病队伍十年有余。起初是因为总是口渴、体重暴跌去医院检查才发现了病因,从此降糖药就一直没断过,这几年体重控制的一直良好,只是感觉右腿从脚底到臀部整根神经时有微微的发麻,每次也就疼痛几秒钟,所以一直没太当一会事。 然而最近麻木感增加,并时常在夜间熟睡时发作,疼痛不说还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于是在子女的陪伴下王阿姨来到医院就诊。 在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一个点让医生大概了解了问题出在哪,原来王阿姨除了开始患病的一两年比较重视日常血糖的检测,后面在体重稳定后就基本没测过血糖,体重稳定故而王阿姨就认为自己控制的还不错,医生当即判断其极有可能是出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随即开了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化验单。 经过一上午的各项化验,结果显示王阿姨的血糖高20.1mmoL/L,血脂同样偏高,糖化血红蛋白为9%,而在下肢彩超中显示其有动脉粥样硬化,肌电图显示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如医生猜测,王阿姨患上了糖尿病神经病变,所以为了强化降糖的效果,在处方中搭配了皮下注射胰岛素,同时还有一些降血脂、营养神经之类的药物。在看到处方后,王阿姨的子女对处方提出了质疑,降糖降脂药、胰岛素勉强可以接受,但上面的甲钴胺和一些营养类的药物为什么也需要服用? 面对患者的质疑接诊医生当时觉得十分无奈,又当面解释了这类

药物对症之后,才结束了这次的面诊。 其实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甲钴胺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通用药,对于病情比较棘手的还会搭配一些其他营养神经类药物作为临床治疗,而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一大原因就在有些药该不该买上,所以这期我们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对应用药做了一个简单的科普,希望让患者更加懂自己的病,让医患矛盾更少一些。 二、糖尿病神经病变知多少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疾病的本身,其之所以让人闻风丧胆在于其对并发症的恐惧。 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失明、心脑血管病变导致的半身瘫痪、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截肢、长期服药引起的肾衰、酮症酸中毒以及我们今天着重科普的周围神经病变,每一样似乎都让患者感觉前路茫茫。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首选这5种中成药,降低血黏度,抗血栓抗氧化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首选这5种中成药,降低血黏度,抗血栓 抗氧化 提起糖尿病,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血糖高,然而血糖高只是我们所能看见的表面现象。更为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在这其中微循环障碍是重要的病理基础,所以早期诊断、个体化、合理联合抗微血管病变的药物变得非常重要。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常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皮肤病。目前用于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药物包括西药和中成药。 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常用5类西药 血管扩张药:胰激肽原酶、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沙格雷酯、噻氯匹定、双嘧达莫、西洛他唑。 抗凝血药:低分子肝素、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舒洛地特。 促纤溶药:巴曲酶、蚓激酶。 保护血管内皮的药物:①血管保护药:羟苯磺酸钙;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康柏西普、阿柏西普、雷珠单抗。

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成药,也可用于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治疗。常用的中成药包括:银杏叶提取物、复方丹参滴丸、渴络欣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津力达颗粒、木丹颗粒、芪明颗粒、百令胶囊等。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液黏滞度,抗血小板聚集,防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常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功能障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硬化导致的间歇性跛行。 研究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有效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的血流量,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可以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尿蛋白排泄率。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钴胺,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增加神经传导的速度。

消栓通络胶囊的功能主治

消栓通络胶囊的功能主治 1. 什么是消栓通络胶囊? 消栓通络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草本植物提取物精制而成。它以激活血 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消散血凝块为主要作用,具有疏通经络、化瘀通络、消栓通络的功能。 2. 消栓通络胶囊的主要功能 •激活血液循环:消栓通络胶囊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动速度,从而增强器官和组织的供氧供血能力。 •改善微循环:消栓通络胶囊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和血液供应,减少毛细血管阻塞,提高组织营养。 •消散血凝块:消栓通络胶囊能够分解和消散体内的血凝块,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疏通经络:消栓通络胶囊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畅通,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化瘀通络:消栓通络胶囊具有化解体内淤血和瘀血的作用,可减轻疼痛感,改善身体不适症状。 3. 消栓通络胶囊的主要适应症 消栓通络胶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或症状的治疗: - 冠心病:可以改善血管的通 畅程度,预防冠状动脉硬化,从而减轻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作。 - 中风:能够改 善脑血液循环,缓解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症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 高血压:通过 调节血液循环和扩张血管,达到降压的效果。 - 颈椎病:消栓通络胶囊能够舒缓颈 椎肌肉的紧张,改善颈椎病症状。 - 偏头痛和头晕:具有舒展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的作用,可以减轻偏头痛和头晕的症状。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再生,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感。 4. 如何正确使用消栓通络胶囊? •剂量:成人一次口服2~3粒,每日2次;儿童酌减。应在饭前30分钟服用。 •注意事项:遵医嘱,在用药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食物,戒烟限酒,注意休息。 •禁忌症:怀孕妇女及孕妇妇女、孕妇喂乳期妇女,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胃不适、轻度头痛、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停药即可恢复。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药物应用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药物应用 说起糖尿病用药,很多基层医生都会说:常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配合降压药、调脂药(抗“三高”用药),很少有人想起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其实,糖尿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肾衰竭、失明、糖尿病足、截肢和心脑血管事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延缓、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用药原则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微循环障碍贯穿糖尿病病程的始终,改善糖尿病微循环用药应遵循“早期、个体化、合理联合、重视安全”的原则。 1.早期:一旦诊断为糖尿病,需尽早筛查并发症,早诊断,尽早使用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药物。 2.个体化: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药物作用机制,针对性选择药物,并给予适当疗程治疗(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和停药)。 3.合理联合:一般不建议联合用药,如需联合,应遵循机制互补的原则,避免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联合,同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4.重视安全: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需考虑患者的药物配伍、肝肾功能和年龄等因素。 2 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药物 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扩张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物、保护血管内皮的药物以及部分中药制剂等。 1.血管扩张药

(1)胰激肽原酶(PK):PK水解激肽原形成缓激肽,通过扩张小动脉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激活纤溶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组织灌注。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国外研究提示,PK可以抑制血管增生,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程。既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结果提示,PK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疗效。 (2)前列地尔:即前列腺素E1(PGE1),通过其受体可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舒张血管平滑肌,发挥强大的扩血管作用,尤其对阻塞部位的血管作用显著。通过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改善微循环,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远端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疾病。 荟萃分析显示,PGE1可以缓解疼痛,增加无痛行走距离(PFWD)和最大行走距离,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截肢率。PGE1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和对平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均优于单用甲钴胺。PGE1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 (3)贝前列素钠:通过作用于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的前列环素受体,发挥抗血小板和扩张血管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临床上用于改善慢性远端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疾病引起的溃疡、间歇性跛行、疼痛及冷感等症状。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贝前列素钠治疗3~6个月可以显著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PFWD和最大行走距离。 另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实,慢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接受贝前列素钠治疗6周后,中位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显著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总蛋白水平。其他血管扩张药,如己酮可可碱和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和桂哌齐特)等,也具有改善微血管痉挛、纠正缺血的作用,但其相关的临床研究质量较低。 2.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物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 1背景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肾衰竭、失明、截肢和心脑血管事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预防、延缓、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临床工作中,对于微循环障碍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认识尚不充分,相关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欠规范。鉴于此,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药物提供参考。 2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定义 2.1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枝和微静脉及其流经其内的液体所组成,是循环系统的基础结构,也是血液与组织间实现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和功能单位。在炎性反应、代谢障碍等病理情况下,微循环可发生血管细胞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及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导致微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管壁通透性升高以及血液流变性变化,并可出现微血管结构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异常,影响组织的物质交换和器官功能。在这种病理情况下,微循环结构及功能的

异常导致其不能与组织和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影响组织的物质交换和器官功能状态称之为微循环障碍。 2.2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 由糖尿病相关因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称之为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不仅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目前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主要涉及血管内皮受损及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多元醇通路激活、蛋白质非酶糖化、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和代谢异常,进而出现微循环自律运动障碍,微血管血流量增加,压力增高。持续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可导致微血管结构损伤,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渗出,基底膜增厚,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微血栓形成,发生微循环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可发生于糖尿病期和糖尿病前期,早期对其进行干预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 3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共同的病因学机制之一。 3.1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肾小球硬化伴或不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受累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多。随着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