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离心性环状红斑

离心性环状红斑

离心性环状红斑

一概述

离心性环状红斑又称持久性环状红斑、持久性渗出性红斑、持久性轮廓状红斑、持久性图状红斑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环状红斑型皮肤病,常并发其他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10月份好发,夏季多见,平均病程为11个月,多数病例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少数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取决于肿瘤状态。

二病因

多数病例原因不明,可能是对某些抗原的过敏反应。可疑抗原因素和伴发疾病主要有:感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药物,包括阿米替林、螺内酯、水杨酸、青霉素、维生素K等;内脏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桥本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淋巴瘤、白血病等。

三临床表现

分浅表型和深在型。浅表型初期为淡红色扁平丘疹,离心性扩大,边缘隆起,内侧可附有鳞屑,中央区皮损消退形成环状,呈淡红色或略带黄色,中央消退期仍有新发皮损,形成双环形、多环形或地图形。皮损经1~2周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斑。不典型的皮损在红斑边缘部有小水疱、毛细血管扩张和紫癜。皮损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尤其好发于大腿和臀部,很少累及头面、掌跖和黏膜。深在型和浅表型相比,红斑无鳞屑,边缘隆起,浸润显著而坚实,无瘙痒。少数病例会有关节痛和咽痛。本病周期性发作,皮损持续多年。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良好。若合并肿瘤或严重内脏系统疾病,预后

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而定。

四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层及深层有境界清楚的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

呈“袖口状”,为本病的特点。浸润的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可见少

数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五诊断

根据环状、多环状、地图状的红斑,边缘隆起,附有鳞屑,中央消退,留有色沉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特别是大腿和臀部,诊断不难。

六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有环状皮损的疾病鉴别诊断,主要有:慢性游走性红斑,

风湿性环状红斑,匍行性环状红斑,体癣,环状肉芽肿,结核样麻风,皮肤梅毒疹等。

七治疗

找出病因,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但往往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目前主

要是对症治疗。局部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钙剂

和维生素等。

多形红斑到底是个啥?

多形红斑到底是个啥? 看到这张图片,你会认为这是什么呢? 这是多形红斑。 临床上多形红斑以靶形或虹膜样红斑为典型皮损,有红斑、丘疹、风团样损害和水疱等多形性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黏膜,有时可有内脏损害。多形红斑为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有黏膜损害及全身症状。病程2-4周,好发于春秋季,易复发。

病因 1、感染:约占90%,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或真菌等,以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感染最常见(约占50%); 2、药物:少于10%,主要有磺胺、青霉素、巴比妥类和解热镇痛药等; 3、物理因素:寒冷、日光、放射等; 4、接触物:如长青藤、报春花、氯化氨基汞等; 5、风湿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和炎症性肠病; 6、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与免疫相关的炎症反应有关: 细胞毒性变态反应(超敏反应) 迟发型变态反应(超敏反应) 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咽痛、头痛、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关节、疼痛等; 典型皮疹:皮疹多形,可有风团、丘疹、紫癜、水疱等; 临床可分为三型: 红斑—丘疹型(轻症型) 水疱—大疱型(中症型) 重症型 多形红斑典型皮损的三带组成

内带:中央为暗红斑或紫癜,或可呈扁平丘疹、水疱或有结痂中带:色淡的水肿性隆起 外带:较清晰的一圈红斑

鉴别诊断 ●固定性药疹 :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也可散发全身。皮损表现为局限性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斑,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 ●冻疮: 发生于寒冷季节,妇女好发,皮损多位于手背、指(趾)

背、耳等外露处,表现为暗紫红色水肿性红斑,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自觉瘙痒,转暖自愈。 ●冻疮样狼疮: 受冷后出现,好发于指趾、足跟及鼻等处,表现为冻疮样水肿性暗红斑,可有抗磷脂抗体阳性。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起病急骤伴发热, 好发于四肢和颈面部,躯干,口腔黏膜亦可累及,皮损常为痛性红色丘疹和浸润性斑块,表面可呈假水疱样外观,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组织病理:真皮上部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皮肤病英语词汇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水痘varicella; chicken pox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kaposi水痘样疹Kaposi’s varicelliform eruption 幼儿急诊exanthema subitum 挤奶人结节Milker's node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 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 跖疣plantar wart, verruca plantaris 扁平疣flat wart, verruca plana 丝状疣verruca filiformis 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verruca filiformis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infantile papular acrodermatitis 麻疹measles 风疹rubella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 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畸病)Kawasaki disease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impetigo 毛囊炎folliculitis 须疮sycosis 须部假性毛囊炎pseudofolliculitis barbae 秃发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decalvans 疖与疖病furuncle and furunculosis 痈carbuncle 蜂窝织炎cellulitis 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猩红热scarlatina 丹毒erysipelas 臁疮ecthyma 下疳样脓皮病chancriform pyoderma 脓疱性细菌疹pustular bacterid 化脓性甲沟炎pyogenic paronychia 麻风leprosis 皮肤结核病tuberculosis cutis 硬红斑erythema induratum, Bazin’s disease 游泳池肉芽肿swimming pool granuloma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 皮肤炭疽cutaneous anthrax;pustula maligna 类丹毒erysipeloid 红癣erythrasma

远心性环状红斑简介

远心性环状红斑简介 目录 •1拼音 •2疾病分类 •3疾病概述 •4疾病描述 •5症状体征 •6疾病病因 •7病理生理 •8诊断检查 •9治疗方案 1拼音 yuǎn xīn xìng huán zhuàng hóng bān 2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3疾病概述 远心性环状红斑为一种呈圆环形、离心性扩大的红斑性皮肤病,其病因错综复杂,偶尔可伴发体内恶性肿瘤。 4疾病描述 本病Darier(1916)首先描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红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国内唐鸿珊等(1986)报告60例,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3~10月份,特别夏季为多。 5症状体征 开始为淡红色扁平丘疹,离心性向外扩大,以后皮疹中央消退,边缘略隆起,形成环状或半环状,色淡红或略带黄色,数日后直径可扩至6~8cm,中央消退区仍可有新疹发生,形成双环形或多环形或相互连接构成地图状。经l~2周后皮疹消退,局部留下色素沉着。非典型皮疹在环之边缘可附有鳞屑、小水疱、毛细血管扩张和紫癜。皮疹常分布于四肢和躯干。唐鸿珊等(1986)报告的病例不侵犯头面部和掌、

跖部。本病通常不引起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部分病例可伴有四肢关节痛、咽痛、抗“O”增高等,由于皮疹周期性反复发作,病程可持续数年。 6疾病病因 部分病例与真菌感染或食用污染真菌的食品有关,有的与昆虫叮咬、细菌感染过敏或内脏肿瘤有关。Shelley等认为是自身过敏或对某些药物过敏,如青霉素、氯喹、羟氯喹等。Merretl(1981)报告1例由西咪替丁引起,但多数病例仍原因不明。 7病理生理 分深在型和浅型。深在型:真皮中下部血管周围有境界清楚呈袖套状分布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少数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浅型:炎症细胞局限于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表皮有轻度海绵形成、小水疱和灶性角化不全。 8诊断检查 (一)脂溢性皮炎红斑表面有油脂性鳞屑,好发于头皮、耳围、胸、背部等。皮疹无离心性扩大形成环状的倾向。 (二)结核样型麻风红斑发展缓慢,暗红色,边缘有鳞屑和小丘疹,有感觉障碍和浅神经增粗,病理为结核样肉芽肿变化。 (三)体癣红斑形态不规则,边缘部有丘疹、小水疱和鳞屑,痒着明,经过慢性,真菌检查阳性。 9治疗方案 除去病因和对症治疗。维生素C、钙剂和局部紫外线照射等,*** 和碘化钾内服治疗亦有一定疗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离心性环状红斑

离心性环状红斑 一概述 离心性环状红斑又称持久性环状红斑、持久性渗出性红斑、持久性轮廓状红斑、持久性图状红斑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环状红斑型皮肤病,常并发其他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10月份好发,夏季多见,平均病程为11个月,多数病例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少数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取决于肿瘤状态。 二病因 多数病例原因不明,可能是对某些抗原的过敏反应。可疑抗原因素和伴发疾病主要有:感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药物,包括阿米替林、螺内酯、水杨酸、青霉素、维生素K等;内脏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桥本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淋巴瘤、白血病等。 三临床表现 分浅表型和深在型。浅表型初期为淡红色扁平丘疹,离心性扩大,边缘隆起,内侧可附有鳞屑,中央区皮损消退形成环状,呈淡红色或略带黄色,中央消退期仍有新发皮损,形成双环形、多环形或地图形。皮损经1~2周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斑。不典型的皮损在红斑边缘部有小水疱、毛细血管扩张和紫癜。皮损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尤其好发于大腿和臀部,很少累及头面、掌跖和黏膜。深在型和浅表型相比,红斑无鳞屑,边缘隆起,浸润显著而坚实,无瘙痒。少数病例会有关节痛和咽痛。本病周期性发作,皮损持续多年。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良好。若合并肿瘤或严重内脏系统疾病,预后 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而定。 四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层及深层有境界清楚的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 呈“袖口状”,为本病的特点。浸润的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可见少 数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五诊断 根据环状、多环状、地图状的红斑,边缘隆起,附有鳞屑,中央消退,留有色沉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特别是大腿和臀部,诊断不难。 六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有环状皮损的疾病鉴别诊断,主要有:慢性游走性红斑, 风湿性环状红斑,匍行性环状红斑,体癣,环状肉芽肿,结核样麻风,皮肤梅毒疹等。 七治疗 找出病因,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但往往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目前主 要是对症治疗。局部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钙剂 和维生素等。

红斑狼疮症状图片

红斑狼疮症状图片https://www.docsj.com/doc/5519304488.html,/detail/6443.html提供 1.盘状红斑狼疮 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约5%)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皮 红斑狼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中央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主要分布于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轮及头皮,少数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粘膜也可受累。多数患者皮损无自觉症状,但很难完全消退。新损害可逐渐增多或多年不变,损害疏散对称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损害可融合成蝶形。盘状皮损在日光暴晒或劳累后加重。头皮上的损害可引起永久性脱发。陈旧性损害偶而可发展成皮肤鳞状细胞癌。 2.深部红斑狼疮 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同样是中间类型的红斑狼疮。皮肤损害为结节或斑块,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其大小、数目不定,表面肤色正常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无移动性。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颊部、臀部、臂部,其次为小腿和胸部。经过慢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治愈后遗留皮肤萎缩和凹陷。深部红斑狼疮性质不稳定,可单独存在,以后即可转化为盘状红斑狼疮,也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与它们同时存在。 3.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种自身 红斑狼疮免疫性疾病,能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在患者的血液和器官中能找到多种自身抗体。一些具有遗传因素的红斑狼疮患者,在某些外界或人体内部因素作用下,如病毒感染、日光暴晒、精神创伤、药物、妊娠等促发了一场免疫应答,从而产生多种抵抗自身组织的抗体和免疫个、复合物,引起人体自身组织,如皮肤、血管、心、肝、肾、脑等器官和组织,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每次复发都有可能加重病情。 4、亚急性型红斑狼疮 临床特点: 1、本病多见与中青年女性。 2、好发与曝光部位,如面、颈、躯干上部、上肢伸侧及手足、指(趾)背,可累及口唇粘膜。 3、皮损主要有两型:

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9版)

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9版) 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 , LE)是一种慢性、反复迁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为一病谱性疾病,病谱的一端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CLE), 病变主要限于皮肤;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病变可累及多脏器和多系统,皮肤损害包括特异性皮损及非特异性皮损口-2)。正确认识这些皮肤损害,有助于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改善预后为了更好地指导、规范CLE 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红斑狼疮研究中心先后在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皮肤型红斑狼疮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诊断(diagnosis)"、"治疗(treatment)"、"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等作为关键词搜集整理近7年来的高质量文献,结合国内外红物良疮研究进展,在2012版指南⑸的要出上进一步更新、完善,参考欧洲2017年版CLE诊疗指南⑹,经过数十位专家现场及远程会议多次讨论而制定。本指南适用于成人及儿童CLE , 可供广大医疗机构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应用。 一、分类 CLE按照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可分为以下类型:①急性 CLE(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 ACLE),包括局限性和泛发性;②亚急性CLE(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SCLE),包括环形红斑型和丘疹鳞屑型;③慢性CLE(chronic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 CCLE),包括局限性和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 DLE)、疣状红斑狼疮 (verrucous lupus erythematosus ,VLE)、肿胀性红斑狼疮(tumid lupus erythematosus , TLE)、深在,电工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 profundus , LEP)、冻疮样名阴壬狼疮(chilblain lupus erythematosus , CHLE)、Blaschko 线状红斑狼疮 (Blaschko linear lupus erythematosus , BLLE)0少数情况下,CLE 可与其他免疫相关性疾病同时存在称为重叠综合征,例如红物良疮与扁平苔番重叠综合征(LE-LP重叠综合征),以及CLE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叠。此外,少数患者的LE样表班用]自身抗体可能由某些药物诱导发生,如普鲁卡因酰胺、耕苯哒嗪、质子泵抑制剂⑺、抗肿瘤坏死因子a生物制剂网等,停用这些药物后红斑狼疮症状可逐渐自行缓解,再次使用又可诱发红斑狼疮出现,这类红物良疮称为药物诱导性红斑狼疮(drug-induced lupus erythematosus , DILE)O 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传染病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播散性环状红斑表现的二期梅毒疹病)

传染病科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专 题报告 (2023年度) 单位:*** 姓名:***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申报专业 技术职务:*** 2023年**月**日 一例播散性环状红斑表现的二期梅毒疹病例分析

临床资料 患者女, 30 岁。右侧腋下、左侧胸前、外阴出现环状红斑伴有渗出半个月。半个月前,患者外阴出现数个丘疹,伴有渗出,无瘙痒及疼痛。皮损不断增多,于右侧腋下、左侧胸前也相继出现类似皮损。2 个月前有不洁性生活史。家族史等无特殊。 查体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腋下、左侧胸前、外阴可见环状红斑,呈离心性扩大,边缘隆起,外阴处可见糜烂、溃疡,并伴有脓性分泌物(图 1 ~3)。血清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 )1:32。HIV 筛查( - ),血、尿常规未见异常。 图 1 ~3 腋下、左侧乳房和外阴可见多发的环形红斑,边缘隆起,外阴处皮损可见糜烂、溃疡和渗出诊断 二期梅毒。

治疗 予苄星青霉素240 万 U 分两侧臀部肌注, 1 次/周,共 3 周。治疗 2 周后皮疹消退,随访 RPR 滴度明显下降(1∶ 4)。患者仍在随访中。 讨论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可以有多种临床表现。一期梅毒常无症状,容易被忽视。大多数出现二期梅毒疹后就诊。二期梅毒皮疹以形态多样著称,其中斑疹最常见,其次是丘疹、斑丘疹和丘疹鳞屑性损害。偶可表现为结节样、银屑病样、脓疱型、环状、湿疹样,或表现为脱发、甲病变、口腔黏膜斑、下唇溃疡等[1-2]。有作者对二期梅毒皮损类型进行分类,包括:(1)斑疹型梅毒疹; (2)丘疹型梅毒疹;(3)苔藓样梅毒疹;(4)脓疱型梅毒疹;(5) 扁平湿疣;(6)黏膜梅毒;(7)梅毒性白斑;(8)梅毒性脱发;(9)二期骨骼梅毒;(10)梅毒性甲床炎;(11)梅毒性甲沟炎等[3]。由于二期梅毒疹为多形性损害,有时皮损不典型,容易与银屑病[4-5]、多形红斑、玫瑰糠疹、股癣[6]等疾病相混淆。本病例表现以多个部位的环状红斑为表现,较为罕见,详细询问病史,皮损初起时为丘疹,逐渐扩大,形成环形红斑。因此,本例患者皮损属于丘疹型梅毒疹。此情况与既往报道的患者类似[7]。提示临床医生要提高警惕,

以环形红斑表现皮肤病详解

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皮肤病 临床上皮损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疾病很多,有些疾病与环形红斑为主,有些可出现环形红斑表现,另有一些疾病在消退时呈环形皮损,应该结合初期皮损或其他症状做出诊断。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疾病,供同道们参考。 (1)持久性色素异常红斑(erythema dyschromicum perstans):奇形怪状的灰色或略紫红的色素斑出现于躯干、四肢或面部,有时夹杂色素减少斑,又称灰皮病(ashydermatasis)。皮损呈圆形、卵圆形、多环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边缘较红而如红线,不隆起或略隆起,逐渐扩展,在数周或数月内褪色,而灰色斑片可持续1〜2年之久。皮损无自觉症状或只轻微发痒。病人多半是青年,不分男女,原因不明。有的似乎同日光、虫咬或瑞尔(Riehl)黑变病有关。Techen认为在本病活动期具有苔藓样反应,导致色素失禁,可能与色素性扁平苔藓为同一或相关疾病。 (2)回状单纯红斑(erythema simplex gyratum):是不规则的环状或回旋的淡红或鲜红色线状红斑;在红色线环内,皮肤差不多正常。皮损的范围不定,多半发生于四肢,有时发生于躯干上,很难发生于面部、头部及掌跖部位;病人多半为20岁左右的青年,没有自觉症状。经过1〜2天最迟7〜8天就会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但是新损害可陆续出现,病程往往延续数月之久。本病原因不明,食物、药物、月经失调或胃肠障碍可和本病有关。 (3)离心性环状红斑(erythema annulare centrifugum):是大小不定的环状及回状损害,初起时是丘疹,以后逐渐扩大,中央消退而成环状,边缘隆起,平和坚实,呈淡红或淡黄色。相邻的可相融合,因而皮损成花边形、弧形、多

西医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西医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1、疱疹样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多形性皮疹的皮肤病,以水疱最为突出,无明显的过敏原因;本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病起缓急不一,瘙痒显。损害为多形性,开始为红斑,在其基础上出现丘疹、风团、水疱等,而以水疱最为突出。偶亦可见大疱。水疱自绿豆至葡萄大小,排列成群、环形或不规则形,疱壁紧张,不易擦破,棘细胞松解症阴性。水疱抓破后即成剥蚀面,愈后常有色素沉着。长期搔抓可使皮损湿疹化或苔癣化。皮损常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膝、肘、臀,亦可累及腋、肩、躯干、头皮等处,口腔粘膜罕见。诊断要点是全身情况良好,多形性皮损以簇集性水疱为突出,分布于四肢伸侧;剧烈而持久的瘙痒;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本病应与大疱性多形性红斑鉴别,后者亦多为多形性损害,但常有特征性的靶样红斑及大疱,皮损分布呈泛发性,粘膜常受侵犯,瘙痒不是 特征。病程一般在2月左右,愈后无疤痕。 2、急性蜂窝织炎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炎症可深入皮下组织,故损害界限不清,并可化脓坏死。多发生于下肢、面部、外阴等处。患处皮肤红肿、灼热、坚实、表面紧张,扩展迅速,边界不清,可有大疱形成。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时形成脓肿、出血及坏死。主觉疼痛。全身症状有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硬结性蜂窝组织炎好发于下肢,常围绕踝上部,有时见于颈部、腹部或上肢。损害是板样硬化,暗红色并有色素沉着。久之有皮肤萎缩。 3、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接触致病物史,发病部位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比较清楚,去除病因后即迅速痊愈。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所发生的浅在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本病应与湿疹相鉴别。湿疹的原因复杂,不易发现,皮疹呈多种疹形,境界不明显,常全身泛发或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易慢性化。 下肢湿疹呈对称性,局部无静脉曲张的表现,也无下肢水肿。 4、淤积性皮炎又名静脉曲张性湿疹,早期症状主要是小腿下三分之一轻度水肿,以后踝部和胫前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胫前内侧常有红斑和褐色素沉着,局部搔抓继发改变,有糜烂渗出结痂的皮肤病。 5、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点为多种疹形的皮损,有渗出倾向,瘙痒较剧,常泛发或对称分布,病程较长,易迁延而慢性化。本病的表现有红斑、肿胀、丘疹、丘疱疹、小水疱、渗出、糜烂、结痂、鳞屑及苔癣样变等,常同时有多种形态的发疹。 急性湿疹:先在皮肤上出现弥漫性红斑及小丘疹,若发生在皮肤松弛部分,可伴有局部水肿,病变较快发展为小水疱,由于搔抓可形成点状渗出或浅在糜烂面,病变中心部症状多较重,易融合成片及渗液,边缘部炎症较轻,可见散在的小丘疹或丘疱疹。好转时皮损干燥结痂、潮红及肿胀消退。自觉症状可有 灼热及瘙痒感,急性湿疹的渗出面继发感染时,皮损往往潮红,分泌物呈黄稠状,附近淋巴结可肿大,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亚急性湿疹:皮疹主要是小丘疹、丘疱疹及小片糜烂渗出,可有结痂或落屑,多由急性期的潮红、水疱及渗出等明显消退所形成。 慢性湿疹:皮损多呈局限性,有浸润、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病变中心部常有搔痕、血痂及点状渗出等,周围可见散在的小丘疹。伴有皲裂。 诊断:湿疹呈多形性发疹,分布常对称,有瘙痒,易渗出,常慢性发复发作,不

红斑狼疮的这些皮肤表现,你真的会辨别吗?

红斑狼疮的这些皮肤表现,你真的会辨别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虽然红斑狼疮患者多有皮损表现,但皮肤型红斑狼疮并不能与其他类型红斑狼疮混为一谈! 据文献报道,80%-90%的红斑狼疮患者有皮肤表现,然而对该临床表现的诊治目前尚无统一的指南或共识,本次202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邀请宾夕法尼亚大学Victoria教授和密歇根大学Kahlenberg教授讲解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进展,医学界特邀参与翻译审核第11版《凯利风湿病学》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王丹丹教授总结此次ACR演讲精华,王丹丹教授结合经典教材与会议内容分享心得体会,下面我们一同进入学习时间! 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的皮肤损伤分为两大类: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前者有助于诊断CLE,后者则难以与多种临床疾病进行鉴别。 CLE分为三型:ACLE、SCLE、CCLE 其中特异性CLE根据病程又分为急性皮肤型LE(Acute Cutaneous LE,ACLE)、亚急性皮肤型LE(Subacute Cutaneous LE,SCLE)和慢性皮肤型LE(Chronic Cutaneous LE,CCLE)。 一、ACLE ACLE患者皮肤表现的临床特点: ①局灶或全身分布;

②“蝶形红斑”; ③面部或其他部位; ④持续数天或数周; ⑤短暂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⑥重症ACLE-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图1.局灶型ACLE(左:颊部红斑;右:蝶形红斑),其特征为分布于颊部的斑疹性或丘疹性红斑,不累及鼻唇沟 其中,最典型也最为常见的是蝶形红斑(图1右)。 ACLE的经典表现是界面性炎症,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之间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如果炎症非常严重,会导致表皮和真皮脱离,即ACLE-TEN。 二、SCLE 图2.SCLE患者的临床表现 1.SCLE患者皮肤表现的临床特点: ①非瘢痕性、光敏性皮损; ②分为类似于银屑病的丘疹鳞屑性皮损与环状红斑两类; ③一般不累及面部; ④病程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留瘢痕; ⑤与SSA/Ro强相关; ⑥药物性红斑(数天-6年); ⑦副肿瘤综合征等。 其中,最常见为丘疹鳞屑性皮损,此类皮损不累及面部,以前胸、后背躯干为主;其次为环状红斑型:皮损中心不累及,环状扩散,以四肢受累最为多见。另外还包括如药物性红斑:ACE、CCB等药物所致红斑。 2.SCLE患者的鉴别诊断 (1)丘疹鳞屑性皮损需与体癣(tinea corporis)鉴别 图3.体癣

宁夏皮肤科模拟题2021年(26)_真题-无答案

宁夏皮肤科模拟题2021年(26) (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可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的药物是 A. 阿司咪唑 B. 西咪替丁 C. 破伤风抗毒素 D. 泼尼松 E. 阿塞松 2. 女性患者,40岁,手指背和掌面出现境界不清的皮损,角化明显,有浸润增厚,伴有皲裂,指甲变厚,冬重夏轻,考虑为 A. 手癣 B. 慢性湿疹 C. 银屑病 D. 接触性皮炎 E. 手足口病 3. 关于药疹的治疗,错误的是 A. 可用钙剂 B. 给抗过敏药 C. 所有药疹都必须内用糖皮质激素 D. 只有重症药疹才能内用糖皮质激素 E. 可给维生素 4. 急性湿疹的好发部位是 A. 耳后 B. 颈部 C. 胸部 D. 背部 E. 四肢 5. 皮肤含有光敏物质时皮肤表面出现的急性损伤反应称 A. 日晒伤 B. 光毒反应 C. 光变态反应 D. 多形性日光疹 E. 日光性皮炎 6. 瘙痒症与慢性湿疹的主要区别是 A. 瘙痒明显 B. 苔藓样变 C. 无原发性皮损

D. 病程长 E. 抗组胺治疗有效 7. 关于多形红斑,以下不正确的是 A. 发病突然,无前驱症状 B. 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C. 春秋季多见 D. 好发于四肢远端和面部 E. 有自限性倾向 8. 多形红斑的表皮组织病理学改变特征哪一项正确 A. 表皮角化过度 B. 表皮角化不全 C.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坏死 D.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 E.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萎缩 9. 关于寻常型银屑病不正确的是 A. 好发于四肢伸侧 B. 头皮可出现 C. 易复发 D. 可引起脱发 E. 可转化为关节病型银屑病 10.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尽管患病率不低,目前认为是一种 A. 细菌感染,抗生素可治疗的皮肤病 B. 病毒感染,抗病毒药可治疗的皮肤病 C. 内分泌失调,调节内分泌可治愈的皮肤病 D. 原因不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皮肤病 E. 原因不明,由各种西药或中药能根治的皮肤病 11. 寻常型银屑病皮疹的好发部位除外 A. 头皮 B. 四肢伸侧 C. 腰骶部 D. 面部 E. 龟头 12. 关于表皮萎缩正确的是 A. 表皮突延伸 B. 见于慢性皮炎 C. 见于银屑病 D. 见于硬化萎缩性苔藓 E. 见于急性皮炎 13. 光泽苔藓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 皮疹粟粒大小,表面有光泽 B. 皮疹呈平顶或圆顶,中央有脐点 C. 皮疹常呈线性分布 D. 可见Wickham纹 E. 青壮年多见

离心性环状红斑,牛军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6

离心性环状红斑 牛军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张某,女,58岁,甘肃省兰州市人。 【初诊日期】2013年5月13日。 【主诉】躯干及四肢离心性环状红斑5天。 【现病史】患者5天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感冒药,后发现胸、腹、背及四肢部位有风团样红色丘疹。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皮肤科,考虑荨麻疹,建议局部外用软膏即可。后几天患者发现风团样丘疹逐渐向外扩大,中央消退,形成环形、漩涡形,覆有糠秕状细小鳞屑,伴有瘙痒。患者十分担心,遂来诊于余。 【刻诊】胸、腹、背及四肢部位有3~6cm大小不等的环形、漩涡形红斑,边缘大小约4~6mm,中央消退,覆有糠秕状细小鳞屑,瘙痒不适。睡眠一般,梦多,二便可,舌苔薄白,舌尖红,脉缓。 【诊断】离心性环状红斑。 【病机】荣卫不和。 【治则】调和荣卫。 处方:桂枝汤加味 桂枝15g 赤芍30g 炒白芍15g 乌梅30g 生姜15g 大枣30g 炙甘草10g 3剂,水煎服,3次/日,200ml/次。 患者尽剂后来诊,皮损部位颜色变淡,多处部位干涸、结痂,瘙痒消失,眠佳。嘱患者续服6剂后,全身红斑消失,未遗留色素沉着。

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离心性环状红斑为红斑性皮肤病,呈环状、离心性扩大,病程慢性,反复发作,预后良好。病因不清,多考虑与感染、药物、恶性肿瘤、虫咬及化学制品等发生的Ⅳ型变态反应有关。皮损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初起为单发或多发的风团样红色丘疹,逐渐向外扩大,中央消退,形成环形、弓形、漩涡形或多环形,边缘覆有糠秕状细小鳞屑,红斑可达数厘米或数十厘米,自觉轻度瘙痒。 中医对离心性环状红斑虽没有明确记载,但辩证仍不离伤寒论六经辩证范畴,属荣卫病。病机主要责及荣卫不和,即荣气疏泄太过,卫气收敛不及。桂枝汤中炒白芍收敛以平荣气疏泄太过,桂枝调荣卫,炙草、姜、枣益中气,因荣卫不和,责之中气之虚。本案方选桂枝汤加赤芍、乌梅,赤芍以煊通郁结之火气,乌梅敛降离位之相火,以加强临床疗效。 学好中医,贵在明“理”。欲要很好地应用桂枝汤,首先要明白荣卫的意义。“疏泄者,木火之气。收敛者,金水之气。木火之气,由内向外,有发荣之意,故曰荣。金水之气,由外向内,有护卫之意,故曰卫。荣卫者,脏腑以外,整个躯体圆运动之气之称。整个圆运动分离,则疏泄偏现而荣病,收敛偏现而卫病,分而复合,荣卫交互,圆运动恢复整个,则汗出病愈也。荣卫为风寒所伤,则荣卫分离也。分离小则病轻,分离大则病重。”(引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桂枝汤为荣卫表证,荣气偏于疏泄立法。麻黄汤为荣卫表证,荣气偏于收敛立法。桂枝汤堪称“经方之祖”,理路一明,方能活学变通,以不

盘状红斑和环形红斑的区别

盘状红斑和环形红斑的区别 摘要: 1.盘状红斑的定义和特点 2.环形红斑的定义和特点 3.两者之间的区别 4.如何正确识别和区分盘状红斑和环形红斑 5.预防和治疗方法 正文: 红斑是皮肤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根据病程和表现形式,红斑可分为盘状红斑和环形红斑等。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红斑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识别和防治它们。 一、盘状红斑的定义和特点 盘状红斑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这些红斑通常直径约1-5厘米,颜色由鲜红到暗红不等。盘状红斑的病程较长,可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在活动期,红斑表面可出现鳞屑,病情加重时,红斑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红斑。稳定期红斑颜色逐渐变淡,鳞屑减少,但病灶仍明显。 二、环形红斑的定义和特点 环形红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环状或多环状的红斑。红斑的边缘颜色较深,中心颜色较浅,形状多样,如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环形红斑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环形红斑表现为红斑迅速

扩大,边缘明显,伴有瘙痒感。慢性型环形红斑病程较长,红斑边缘逐渐模糊,瘙痒感减轻。 三、盘状红斑和环形红斑的区别 1.形状:盘状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而环形红斑呈环状或多环状。 2.边缘:盘状红斑的边缘清晰,环形红斑的边缘颜色较深。 3.病程:盘状红斑病程较长,可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环形红斑病程较短,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4.症状:盘状红斑表面可出现鳞屑,环形红斑伴有瘙痒感。 四、如何正确识别和区分盘状红斑和环形红斑 要正确识别和区分这两种红斑,首先要了解它们的形状、边缘、病程和症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观察红斑的边界、颜色、大小和持续时间等特征,对比上述区别,进行判断。如有疑虑,建议咨询皮肤科专业医生进行检查。 五、预防和治疗方法 1.预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摩擦和刺激;避免使用过敏原和刺激性化妆品;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盘状红斑可采用外用药膏、激光治疗等;环形红斑可采用抗过敏药物、抗炎药物等。具体治疗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盘状红斑和环形红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