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共收录《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及《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按课文出现顺序整理分享原文及翻译如下: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

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 一、《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海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 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 原文及教案 《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 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观沧海》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一、第一首《秋词》 秋词 刘禹锡〔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首诗开篇就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说出了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秋日胜春朝”,使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充满生机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抛出自己的看法。为什么秋胜过春呢?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再作解释。第三句体现了五言绝句中的第三句破局转折的结构性特点。用一个场景感很强的画面来把诗歌的情感丰富度拉开。诗人用特别典型有动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一只飞速上升的白鹤冲破云霄,这句就一个感觉,动感十足。这幅画面可以是看做对“秋日胜春朝”的解释。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里的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

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描写里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白鹤一飞冲霄是“实”,自己的诗情得旷远是“虚”。这样的两句把“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就得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 这首诗,读起来根本读不到悲凉的感受,体会到的是博大的胸怀和高昂激越的气概。 二、第二首《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诗的开头说“君问归期”,是写妻子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这一问一答中,把自己怀念妻子,同时妻子也想念自己的深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后两句写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妻子诉说,写出了诗人怀念妻子的内心活动。 三、第三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全部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全部古诗词 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3、【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4、【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 一、曹操《观沧海》曹操 【整体感知】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整体感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三、《次北固山下》 【整体感知】《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白话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名句解析】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旧的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终身伴随着新的事物诞生。夜晚过去,太阳在海上升起,旧的一天过去新的一天到来。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开始。这句诗在叙述新旧事物的交替,表达对未来憧憬,寄寓对未来的希望。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两句用归雁捎书寄托情思,表达了客子怀念家乡的深情。 【诗歌主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 原文及教案 课文原文 《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 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 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 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 教学难点 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

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 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 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 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 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 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 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为了达到最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 原文及教案 《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 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观沧海》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 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留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三、《次北固山下》【整体感知】《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白话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名句解析】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旧的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终身伴随着新的事物诞生。夜晚过去,太阳在海上升起,旧的一天过去新的一天到来。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开始。这句诗在叙述新旧事物的交替,表达对未来憧憬,寄寓对未来的希望。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用归雁捎书寄托情思,表达了客子怀念家乡的深情。【诗歌主旨】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四、《天净沙。秋思》1、【整体感知】《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2、【白话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 在七年级语文书中我们要学习哪几首古代诗歌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代诗歌四首(二)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一、曹操《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体感知】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诗歌主旨】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整体感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 首 《观沧海》 【】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朝代】唐 在容易的容易的秋天之后,布谷鸟钟,我听见你经过五条溪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主旨,体会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欣赏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并学会如何把握诗歌的意象。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 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观沧海》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验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英雄气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 古诗一:《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这首诗,写出了悲痛欲绝的心情。清明节前夕,天空挂满了淅淅细雨,景色显得汤汤寒、凄凉无比,没有此前一样的欢乐,行人心里似乎莫名的沉重,想靠酒忘却这事童,却不知什么地方有好酒可以喝,令人唏嘘无奈。诗人以反问传达了他苦恼的情绪,通过“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又传达出牧童美景的特色另外,诗中意境不尽添一份禅悟: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也是一种清明的生活安排,让我们学会接纳清明的节气。 古诗二:《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李白,他把天空中香炉中缭绕出的紫烟 象征为佛灯照耀;把山水景观象征为天晴空中的银河。他以超然家园 的和气,勾画出了纯粹自然,清新脱俗的美。诗中还蕴含了人生应道 德生活、仁慈善行的教育意义,这首诗特别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真情实感,一股令人开朗、明媚的活力,循环于诗的每一句。 古诗三:《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清新简洁,气势雄伟,诗中用语点到为止,把一次远行的情景和感受写出来。朝辞白帝彩云间,作者起早贩道, 却把头顶的彩云比作天上的白帝,凝神赏玩;而千里江陵一日还,这 句话把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精辟地表达出了受苦受难,但最终取得 胜利的人的坚持不懈的劲头。另外,诗的最后一句,表现出轻舟一路 尽情的穿越,真是让人不禁大开眼界。 古诗四:《江畔独步寻花》 “往来无白丁,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空凭栏杆半缘听,那人笑我太疯癫。”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及译文 1.《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我向东行进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海水是多么的浩荡,山岛在海中高高挺立。周围树木丛生,花草繁茂。秋风吹来,穿过林间发出萧瑟的声音,澎湃的波浪也不停地翻涌。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好像是从这大海中出发的。银河的灿烂星光,也像是从这大海中产生的。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是多么幸运啊,就写下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暮春的杨花已经落尽,杜鹃鸟声声悲啼,我听说你被贬去很远的地方做官,要经过五溪才能到达。我把我心中的忧愁寄托给天上的明月,这样就可以和月光一起,乘着风儿追随着你,直到比夜郎还要靠西的地方。 3.《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我作为客行在外的人,如今乘船赶路,来到了青山绿水之间。这时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显得更加宽阔;一阵顺风吹来,带着船上的白帆高高悬起。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呈现出一丝春意。写好的家书会被寄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够带着它送到我的家乡洛阳城边。 4.《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停落着几只乌鸦,不远处的小桥流水边隐约有几户人家,古道上是一匹顶着西风艰难前进的瘦马。夕阳已经缓缓坠下,而那位悲伤的游子依然漂泊在海角天涯。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古诗的美妙之处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古人用有限的文字,抒发出无限的情感。在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我们学习了几首古诗,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其中的四首。 第一首古诗是《静夜思》。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寒冷 的夜晚独自思考生活的意义。诗中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寂静的夜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作者通过对月光和霜的描绘,传达了 他内心的孤独和思考。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人们对自身 命运的思考,饱含哲理。 第二首古诗是《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 描写的是他在登高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壮丽景色。诗中的描写给人一种 身临其境的感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作者通过对自然景 观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美的壮丽和壮阔。这首诗中唱出了北国的辽阔 和壮丽,给人一种豪迈的感觉。 第三首古诗是《春晓》。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他描 绘了春天的美景。整首诗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春天气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 活力。这首诗中展示了春天的魅力和生机勃勃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第四首古诗是《望岳》。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是他对 家乡的追思之作。诗中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作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

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才思敏捷的文笔,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家国 情怀。 以上是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四首古诗,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 韵味和内涵。它们以简洁、深刻的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和家乡 的感慨和思考。古诗的存在让我们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 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让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继续领略和研究优秀古诗的魅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 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 《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 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第一课时《观沧海》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 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背景: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