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二上册生物鱼鳃泡水实验

初二上册生物鱼鳃泡水实验

初二上册生物鱼鳃泡水实验

鱼鳃泡水实验

鱼是水生动物,它们的鳃是呼吸和排泄的重要器官。鳃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覆盖有许多细小的血管。鱼在水中通过鳃呼吸,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为了更好地理解鱼鳃的呼吸功能,我们可以进行鱼鳃泡水实验。

实验材料:

- 活体鱼:可以选择金鱼、鲤鱼或其他常见的观赏鱼。

- 塑料缸:用于放置鱼和水的容器。

- 生理盐水:可用来准备和鱼体内液体相似的溶液。

实验步骤:

1. 准备鱼缸:将塑料缸清洗干净,并用水漂洗。

2. 准备水:将足够的水放入缸中,水的温度应与鱼体内的温度相似。

3. 放入鱼:将鱼放入鱼缸中,并观察它们的呼吸情况。

4. 观察鱼鳃:仔细观察鱼的鳃片,注意观察它们在水中运动和呼吸的样子。

5. 泡水实验:将一只鱼的鳃部分取下,放入生理盐水中,观察鳃在盐水中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鱼在水中的呼吸非常平稳,鳃

片轻轻地张开和闭合,这是因为鱼在水中能够吸取到足够的氧气。当我们将鳃部分取下,并放入生理盐水中,就会观察到鳃片的变化。通常情况下,鳃片会开始翻滚,对水中的氧气进行吸收。

生理盐水的主要成分是盐和水,与鱼体内的液体相似。在生理盐水中,鱼鳃片的表面会膨胀,增加表面积,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氧气。另外,鱼鳃片上的血管也会扩张,以增加血液流动。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水中的氧气。

鳃是鱼类呼吸的重要器官,通过鳃,鱼可以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鱼鳃在水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呼吸,这是因为水中含有丰富的氧气。当鱼鳃泡在生理盐水中时,鳃片表面积增加,血管扩张,这样鱼体内的氧气吸收量也会增加。

通过鱼鳃泡水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鱼类的呼吸机制。同时,这个实验还提醒我们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水质清洁和富含氧气,鱼类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生长。

总结:

通过鱼鳃泡水实验,我们对鱼的呼吸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鱼通过鳃片吸取水中的氧气,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在水中,鱼鳃能够更好地进行呼吸,并能够增加氧气的吸收量。这个实验提醒我们保护水质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清洁的水环境才能让鱼类生存和繁衍。通过实验,我们也对生理盐水的使用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可以模拟鱼体内液体环境,使我们更好地观察和研究鱼鳃的呼吸机制。

初中生物常见的趣味的实验

1.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观察水绵 3.观察叶片的结构 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5.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 6.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7.观察细菌的形态 8.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9.观察血液的流动`` 10.观察鸡蛋的结构 11.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 实验1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13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14:烟草浸出液对鱼呼吸的影响 15、细胞的作用 16、生物小实验:面包霉菌 17、生物小实验:白花变色 18、生物小实验:鸡蛋冒汗 实验19:生物电池的制作 实验20:琥珀”标本的制作 实验21:玻璃棒能点燃冰块 实验22:蛋壳刻画 23、生物小实验:鱼尾的作用 24、生物小实验:水培植物 25、生物小实验:植物的向光性 26、生物小实验:根吸收水分 27、细胞的作用 28、纸片诱蝶 29、纸上产卵小实验

30、吃叶趋化性 31、镰孢菌实验: 32、线虫来源:黄瓜、西红柿、苦瓜根瘤部位。 33、黄豆发芽率初步实验方案 3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35、腐乳的制作 1.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目的要求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细胞的结构2、初步学会画细胞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 方法步骤: 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实验,分组(或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 1、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细胞结构A观察视野内参照图找细胞及各部分结构B画图并标注名称 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大致分为哪几个步骤?2、人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比较他们的异同。 2.观察水绵 目的要求:通过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标本瓶、滴管、水绵等 方法步骤 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住少量的水绵放在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将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观察每一条水绵的形态。 3、对照课本上的图片,一个水绵细胞的结构 讨论: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4 鱼 教案 (1)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鱼》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教学中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既能观察到外部形态,还可以观察到各种结构对鱼生活的功能,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过一遍,让学生去死记知识点,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也容易忘记。故本节通过“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对水生生活的适应,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提炼鱼类主要特征,隐含生物进化观点。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本节我采用活鱼做研究对象,用教学PPT图片展示鱼体内部结构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小组实体观察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用类比模拟实验、直观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虽然鱼类和学生生活较密切,但还有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学生不了解,再根据学生现在已有的生物认知水平,及具有好奇心强,想象丰富等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在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 2.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3.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学生平时对鱼只是片面直观的了解,不能真正认知鱼为何能生活在水中的原因,要想究其原因,我们必须通过探究的方式掌握它的生命特征,所以制定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鱼》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探究过程中,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1.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带着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结合鲫鱼实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本节共安排1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关于水生动物的资料和有关赤潮水华的资料搜集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图片、录像等,制作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活鲫鱼,清水,水槽,新鲜的鱼鳃颜色明显的蔬菜汁、一支毛笔等。

初二上册生物鱼鳃泡水实验

初二上册生物鱼鳃泡水实验 鱼鳃泡水实验 鱼是水生动物,它们的鳃是呼吸和排泄的重要器官。鳃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覆盖有许多细小的血管。鱼在水中通过鳃呼吸,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为了更好地理解鱼鳃的呼吸功能,我们可以进行鱼鳃泡水实验。 实验材料: - 活体鱼:可以选择金鱼、鲤鱼或其他常见的观赏鱼。 - 塑料缸:用于放置鱼和水的容器。 - 生理盐水:可用来准备和鱼体内液体相似的溶液。 实验步骤: 1. 准备鱼缸:将塑料缸清洗干净,并用水漂洗。 2. 准备水:将足够的水放入缸中,水的温度应与鱼体内的温度相似。 3. 放入鱼:将鱼放入鱼缸中,并观察它们的呼吸情况。 4. 观察鱼鳃:仔细观察鱼的鳃片,注意观察它们在水中运动和呼吸的样子。 5. 泡水实验:将一只鱼的鳃部分取下,放入生理盐水中,观察鳃在盐水中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鱼在水中的呼吸非常平稳,鳃

片轻轻地张开和闭合,这是因为鱼在水中能够吸取到足够的氧气。当我们将鳃部分取下,并放入生理盐水中,就会观察到鳃片的变化。通常情况下,鳃片会开始翻滚,对水中的氧气进行吸收。 生理盐水的主要成分是盐和水,与鱼体内的液体相似。在生理盐水中,鱼鳃片的表面会膨胀,增加表面积,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氧气。另外,鱼鳃片上的血管也会扩张,以增加血液流动。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水中的氧气。 鳃是鱼类呼吸的重要器官,通过鳃,鱼可以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鱼鳃在水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呼吸,这是因为水中含有丰富的氧气。当鱼鳃泡在生理盐水中时,鳃片表面积增加,血管扩张,这样鱼体内的氧气吸收量也会增加。 通过鱼鳃泡水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鱼类的呼吸机制。同时,这个实验还提醒我们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水质清洁和富含氧气,鱼类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生长。 总结: 通过鱼鳃泡水实验,我们对鱼的呼吸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鱼通过鳃片吸取水中的氧气,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在水中,鱼鳃能够更好地进行呼吸,并能够增加氧气的吸收量。这个实验提醒我们保护水质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清洁的水环境才能让鱼类生存和繁衍。通过实验,我们也对生理盐水的使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鱼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鱼 教学目标: 1.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描述鱼类的外形、运动和呼吸等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鱼类的呼吸方式,说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从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类的主要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课外实践”等

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方式,从而建构鱼类的主要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和实物来丰富课堂资源。在教学难点方面,我们采用观察和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和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准备: 1.鱼的骨骼标本和制作好的课件和视频。 2.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一个水槽、两条活鲫鱼、每人一 把放大镜和一支毛笔。 3.演示实验材料:一个水槽、鲫鱼、颜色鲜明的蔬菜汁、 小烧杯和吸管。 4.学生准备: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和本地区常见鱼类资 源的资料和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入本节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鱼类 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出现的鱼的名称和自己知道的鱼的名称,描述小鱼的生活环境、特点和性。 3.讲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鱼类属于脊椎动物。 4.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点。 5.举例说明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鱼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6.进行实验探究鱼类的呼吸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确立鱼鳃的特点和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7.总结本节课程,强调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改写后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描述鱼类的外形、运动和呼吸等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常用实验(共22个实验)

初中生物常用实验(共22个实验) 初中生物常用实验(一)1显微镜的使用目的要求: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3、尝试使用显微 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方法步骤:1取镜2放镜3安装目镜与物镜认识显微镜的构造1、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特点 3、转粗、细后观察镜筒位置变化 4、转动反光镜, 辨别两面的区别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显微镜的使用: 1、对光A转粗升B转转换器低镜对准通光孔C转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D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知道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1、安放装片2、观察A从侧面注视物镜2毫米处B左。缓缓上升C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象移动方向 3、整理和存放: A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B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干净如果目镜和物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擦干净C最低竖立D原处讨论: 1、显微镜构造中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过程主要包括 哪些步骤?3、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与装片上的实物相比,在大小、形状等方面有什么不同?2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目的要求: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细胞的结构 2、初步学会画细胞的结构材料用具: 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 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方法步骤: 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实验,分组(或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1、制作临时装片2、观察细胞结构A观察视野内参照图找细胞及各部分结构B画图并标注名称讨论: 1、制作临时装片大致分为哪几个步骤?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基 本结构是什么?比较他们的异同。 3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

山东省平邑县蒙阳新星学校八年级生物(上)诊断自测题(二)(鱼、两栖、爬行动物)(附答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诊断自测题(二) (鱼、两栖、爬行动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选出填入下列括号内) 1.你见过鲍鱼吗?它属无脊椎动物,其判断依据是() A.体内无脊椎 B.体表有贝壳 C.卵生 D.用腮呼吸 2. 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无关的特征是() A.身体呈梭形 B.用鳃呼吸 C.用鳍游泳 D.体温不恒定 3.鲫鱼的体形是梭形,有利于() A.漂浮 B. 避敌 C.游泳 D.升降 4.鲫鱼在水中活动时,口和鳃盖后缘的变化是() A.交替张合 B.同时张开 C.同时闭合 D.无法确定 5.我国北方冬季,常常利用砸开的冰孔进行捕鱼的原理是() A.冰孔处食物丰富 B.冰孔处氧气较多 C.冰孔处水温高 D.鱼类具有趋光性 6.关于爬行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不恒定、卵生、体外受精B.体温不恒定、卵生、体内受精 C.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D.体温恒定、卵生、体外受精 7.鱼生活在水中,氧进入鱼体的途径是() A.水→口腔→鳃→血液 B.水→鳃→血液 C.水→鼻→鳃→血液 D.水→鼻→口腔→血液 8.下列有关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裸露,表面有黏液,可辅助呼吸 B.前肢发达,趾间有蹼,能跳跃和划水 C.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招引雌蛙抱对 D.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蝌蚪靠鳃呼吸 9.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A.爬行 B.吸收营养 C.辅助呼吸 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10.有一动物体表覆盖有鳞片,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据此我们可初步判断它属于

() A.鱼类 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 11.下列有关多种多样的海洋鱼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石斑鱼幼体为雌鱼,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可以转变为雄鱼 B.鲨鱼中形体最大的是鱼类鲸鲨 C.带鱼身体呈带状,背鳍较长,几乎与背部等长 D.比目鱼有眼睛的那侧身体朝向海底 12.池塘中的水草、藻类为鱼类提供() A.食物 B.氧气 C.食物和氧气 D.二氧化碳 13.鲫鱼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主要靠下列哪一组鳍() A.胸鳍和腹鳍 B.背鳍和尾鳍 C.尾鳍和臀鳍 D.胸鳍、腹鳍和背鳍 14.青蛙的呼吸靠() A.肺 B.鳃 C.皮肤 D.肺、皮肤 15.在生长有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黎明时鱼浮头甚至跳出了水面,而在天亮后就停止浮头的现象,这是因为() A.藻类释放出有毒物质 B.有机物腐烂 C.水中缺少氧气 D.水质污染 16.下列动物真正属于鱼的是( ) A.甲鱼 B.黄鳝 C.鲸鱼 D.娃娃鱼 17.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由鳃孔排出,其生理意义是() A.获取食物 B.进行气体交换 C.散发体内热量 D.交换体内水分 18.爬行动物的身体分为() A.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B.头、躯干、四肢、尾四部分 C.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D.头、胸、腹、四肢、尾五部分 19.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将活鱼从水池中取出不久便会死亡的原因是() A.身体内缺水 B.体表干燥 C.血液循环停止 D.无法呼吸 20.流经鱼鳃后的水() A.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增加 C.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21.鲫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于()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常考实验探究汇总(考试命中率高)

八年级生物上册常考实验探究 1、蚯蚓的实验 如图是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步骤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条活蚯蚓,可发现其身体是有许多环形的体节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如图所示 B 端时蚯蚓身体的前段.理由是肥厚且无节间沟的环带靠近身体的该端.(2)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颜色较淡的腹面处,会感觉有小的突起,这些小突起叫刚毛.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小突起,可发现它们朝身体的后方,具有辅助运动功能.(3)用手触摸蚯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黏液,故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样做是为了使其体表保持湿润,有利于蚯蚓用湿润的体壁来呼吸.(4)实验完毕后,应将蚯蚓如图处理? 把蚯蚓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2、鲫鱼的实验 根据观察鲫鱼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2)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鳃盖后缘(或鳃孔)流出. 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毛细血管.鳃的这种特点有利于鲫鱼完成呼吸(或气体交换). 3、鸟的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你发现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 (1)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2)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用于飞行的羽毛主要是正羽; (3)前肢变成翼,呈扇形; (4)鸟的胸部肌肉发达; (5)鸟的骨很轻,长骨都是中空的; (6)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食物残渣形成后在体内不停留; (7)鸟的心率比人快,血液运输能力强; (8)鸟呼吸时,除了有肺这一器官外,还有许多与肺相连的气囊. 4、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 某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据此回答: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生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思考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要求学生学会有目的的观察方法,注意鱼在水中游动时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各种鳍的相互配合。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鱼如何运动。关于各种鳍的作用,仅通过观察是不能清楚的,还需进一步探究试验,这样为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关于鱼的呼吸,同样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开闭活动、鱼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以及将墨水滴在鱼口前方观察水流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鱼是如何进行呼吸的。 总之,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来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这样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观察和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要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可以教给他们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鱼的运动器官;理解鱼的呼吸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呼吸方式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小组进行,培养学生团体协 作精神。 五、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动物的分类 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朱丽芹 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目的 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背景资料 科学家从不同的领域对自然界进行研究,而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基本丰同。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首先,科学家必须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相同,并且要控制在适宜状态。 鱼类生活在水中。当水中的温度发生变化时,鱼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也会发生变化。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鱼进行呼吸时,水从口流入,经过鳃,从鳃盖后缘流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鳃盖或口的开闭计算鱼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材料用具 金鱼、鱼网、温度计、小鱼缸、冰块或热水等。 设计思路 由于本实验是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中接触到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小学所做过的探究实验相比,某些环节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了顺利地开展这项实验探究活动,先让学生讨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哪几个步骤,然后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设计本次探究活动的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寻找“水温与金鱼呼吸次数”之间更客观准确的关系,找出水温变化与呼吸的频率之间的变化规律,可发在不同小组之间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如假设常温为15ºC,可以让各小组分别在5 ºC 、10 ºC 、15 ºC 、20 ºC 、25 ºC等不同温度下进行测量,然后汇总全班所有数据,就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还可以据此绘制一张曲线图。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各组的实验结果,请部分学生谈谈实验活动的心得体会,全班共同进行交流。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爱护金鱼,实验中升高或降低温度的范围控制在10以内。在做完实验后,要做完实验后,要将金鱼放回鱼缸或鱼池中进行饲养。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本次探究提出的问题是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是否有影响 2、作出假设 本次探究作出的假设是水温变化会影响金鱼的呼吸次数 3、制定计划 本次探究的小组成员和成员的分工:小组内上组长安排 小组制定的计划记录: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水温,对照组水温不变,假设常温15 ºC,实验组升高5~10 ºC或降低5~10 ºC,升高温度,加入热水,搅拌后用温度计测量,降低温度,加入冰块,搅拌相融后用温度计测量,在改变水温时,应将水温调节到相应的温度后,再将金鱼放入,并过一会等金鱼安静后再计数,鱼鳃一张一合为一次呼吸,统计次数,三次取平均值。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作业设计样例 鱼

单元名称生物圈中的其 他生物 课题鱼节次第二课时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必做)1. 下列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A.鳄鱼 B.鱿鱼 C.鲸鱼 D.海马 意图:考查学生对鱼类主 要特征的理解。 来源:新编 2. 到水产品市场买鱼时,判断鱼是否新鲜,要看鱼 鳃的颜色。新鲜鱼鳃的颜色应是()。 A.白色 B.灰白色 C.鲜红色 D.暗红色 意图:结合课本知识,引 导学生观察生活。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 练》 3. 冬季,在我国北方人们常常利用冰孔进行捕鱼。 其原理() A.冰孔处水温高 B.冰孔处食物丰富 C.冰孔处氧气多 D.鱼类具有趋光性 意图:理解鱼在水中呼吸 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 物实际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 练》 拓展性 作业(选做)1.鲤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通过口进入鱼鳃时,水中 的进入鳃丝中的血液,而血液中的进 入水中,因此从鳃流出的血液是血,而流 入鳃的血液是血。 意图:了解鱼在水中呼吸 的过程,掌握鱼类血液循 环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 练》 2.下图是鲫鱼的外部结构图,据 图回答下面问题: (1)从外形上看,鲫鱼的身体 呈梭形,有利于减少。 (2)从外形上看,鲫鱼的体色呈, 是一种保护色。 (3)鲫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行,其作用 是。 意图:巩固鱼类适应水中 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理 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 适应”的观念。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 练》 3.台州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弹涂鱼,如图。 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 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 上、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 中还长。 (1)分类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 类,主要是因为它用呼吸,用鳍运动。 意图:掌握鱼类的主要特 征,能应用掌握的理论知 识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 综合应用能力 来源:新编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DOC 第—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法,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法,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打算): 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

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着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会大自然的奇妙。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商量并总结。 师:请依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法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觉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法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 生:引导学生进行商量。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CAI展示) 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2023年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2023年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从鱼鳃流出的水和从鱼口流进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是()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2、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通过导管排放到血液中 B.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引发糖尿病 3、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要原因是()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有利于保护声带 4、下列生物中不是用孢子来繁殖的是() A.木耳B.蘑菇C.霉菌D.乳酸菌 5、下列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动物表演B.鹦鹉学舌 C.鸡群到指定的地方觅食D.亲鸟育雏 6、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 C.校园里宽阔的运动场 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7、鲫鱼的身体有许多特征表现出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鯽鱼游泳时,靠各种鳍产生向前的动力 B.鯽鱼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其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 C.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有利于在水中游动D.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 8、植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根尖分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9、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该部位是 () A.视网膜B.角膜C.视神经D.晶状体 10、下列都属于腔肠动物的一组是() A.海蜇、水螅B.珊瑚虫、涡虫 C.绦虫、血吸虫D.涡虫、水螅 11、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构成的珊瑚礁形成的。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B.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D.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 12、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菌落是由各种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 C.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13、沿海地区经常发生人被海蜇蜇伤的事故这是因为海蜇具有哪种能释放毒液的细胞 A.内胚层细胞 B.表皮细胞 C.刺细胞 D.外胚层细胞

初中生物所有的实验

初中生物所有的实验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 目的要求: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载玻片、盖玻片 1、方法步骤:1取镜2放镜3安装目镜与物镜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1、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特点 3、转粗、细后观察镜筒位置变化 4、转动反光 镜,辨别两面的区别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显微镜的使用: 1、对光A转粗升B转转换器低镜对准通光孔C转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D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知道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1、安放装片 2、观察A从侧面注视物镜2毫米处B左。缓缓上升C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象移动方向 3、整理和存放 A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装片。B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干净如果目镜和物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擦干净C最低竖立D原处 讨论: 1、显微镜构造中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3、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与装片上的实物相比,在大小、形状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目的要求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细胞的结构2、初步学会画细胞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 方法步骤: 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实验,分组(或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 1、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细胞结构A观察视野内参照图找细胞及各部分结构B画图并标注名称 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大致分为哪几个步骤?2、人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比较他们的异同。3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材料用具:草履虫培养液,牛肉汁、食盐、载玻片、吸管、放大镜等 方法步骤 1、在洁净的载玻片左侧A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虫的活动 2、在载玻片右侧B处滴一滴牛肉汁,用吸管划通A、B形成连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3、在牛肉汁外侧边缘放数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讨论:草履虫怎样运动?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4、观察水绵 目的要求:通过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标本瓶、滴管、水绵等 方法步骤 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住少量的水绵放在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将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观察每一条水绵的形态。 3、对照课本上的图片,一个水绵细胞的结构 讨论: 1、水绵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绵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3、影响实验观察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5、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2、了解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 材料用具:有分枝的植物,透明塑料袋,细线等 方法步骤 1、取一株生长健壮的绿色植物,选出三个枝叶相似的枝条,分别做以下处理: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 2、用三个不透气的塑料袋分别罩上选出的枝条,用细线将袋口扎紧 3、将植株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塑料袋内的现象 讨论:1、各塑料袋内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对三个枝条做不同的处理? 6、观察叶片的结构 目的要求1、练习制作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 新鲜的植物叶片,清水、双面刀片,镊子,毛笔,培养皿,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初中生物观察实验(共22个)演示实验(共9个)汇总

初中生物观察实验汇总 1 显微镜的使用 【目的要求】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载玻片、盖玻片 【方法步骤】1取镜2放镜3安装目镜与物镜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1、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特点 3、转粗、细后观察镜筒位置变化 4、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 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显微镜的使用: 1、对光 A转粗准焦螺旋,升起镜筒 B转转换器,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C转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D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2、安放装片:压片夹固定标本 3、观察 A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B左眼看目镜,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 C缓缓移动装片至中央,注意物象移动方向,视野中往哪边偏就往哪边移。 4、整理和存放 A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B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干净,如果目镜和物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擦干净 C将镜筒降至最低处,镜身保持竖立,放回原处。 【讨论】 1、显微镜构造中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3、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与装片上的实物相比,在大小、形状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 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目的要求】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细胞的结构 2、初步学会画细胞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 【方法步骤】 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实验,分组(或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 1、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细胞结构 A观察视野内参照图找细胞及各部分结构 B画图并标注名称

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 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腔肠动物(ABE )扁形动物(ACD )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 .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 .身体呈辐射对称。 2. 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3. 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 答:不安全。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X ) ⑵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X ) 2. 以下动物中,(BEF )属于环节动物,(ACD )属于线形动物。 A. 蛔虫;

B. 蚯蚓; C. 小麦线虫; D. 丝虫; E. 蛭; F. 沙蚕。 3. 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 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 4. 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 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 判断(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X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X ) 2.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二(上)月考生物试卷 (2)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二(上)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鲫鱼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鳍的摆动游泳 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C.鸟的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和气囊呼吸 D.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 “鱼戏莲叶间”是描写小鱼在莲间自由游泳时的情景。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A.胸鳍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B.尾鳍和臀鳍的左右摆动 C.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D.所有鱼鳍共同协调配合 3. 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有下面几种猜测,你认为哪种更合理?() A.鱼喜欢阳光刺激 B.鱼要在水面觅食 C.池水中含氧量较低 D.池塘表面水较温暖 4. 兔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主要原因是() A.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 B.具有较大的耳朵 C.视觉敏锐 D.嗅觉发达 5. 周末在清澈的小溪中找到水螅和涡虫,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A.两侧对称 B.有口无肛门 C.有刺细胞 D.营寄生生活 6. 蛔虫是寄生生活的动物,下面特点中与其寄生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A.体表有角质层 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7. 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身体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提高了运动能力 8. 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菏泽市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测试卷附答案

菏泽市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测试卷附答案 一、实验探究综合题 1.某同学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提出问题:鸟的哪些形态、结构适于飞行?并做出假设:鸟的身体形态、正羽和翅膀、骨骼和肌肉适于飞行。然后开始进行如下实验: (1)首先观察鸟的外形,发现鸟的身体呈__________,可减少鸟在空气中飞行的阻力。(2)观察鸟的体表,发现鸟的体表__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_,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能搏击空气,使鸟振翅高飞。 (3)观察鸟的骨骼和肌肉,发现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_______ ,可减轻体重,鸟的________发达,附着在鸟的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功能都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请结合下面的图解和有关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观察A动物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_。 (2)观察C动物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2]______。 (3)鸟类D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2]______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4)为探究B的呼吸特点,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针对B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图示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鱼的鳃由密布着______的鳃丝构成,水经过鳃丝时,能与其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水中的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5)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3.如图为鲫鱼的外形图,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绍兴市绍兴一初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

绍兴市绍兴一初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 一、实验探究综合题 1.如图为鲫鱼的外形图,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从外形上看,鲫鱼的身体呈___________,有利于减少___________。 (2)从外形上看,鲫鱼的体色呈___________,是一种保护色。 (3)鲫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行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能控制鱼前进方向的是___________。(填数字) (5)鱼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如图是鲫鱼的外形图,请据图填空: (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鱼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的[ ]_______。 (2)鲫鱼前进的动力来自于躯干和__________的左右摆动。 (3)对鱼起保护作用,并能分泌黏液的结构是[ ]_______。 (4)鱼鳔的作用是。 A.滤取食物B.排泄废物C.调节身体比重D.进行呼吸 (5)水中氧进入鱼体的途径是。 A.水→口腔→鳃→血液B.水→鳃→血液C.水→鼻→鳃→血液 D.水→鼻孔→口腔→血液 3.图的国画名叫《他日相呼》,为我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先生所画,齐白石老人发现小鸡得到蚯蚓时不会谦让和共享,而是互相争夺,但长大后,得到食物就会互相呼唤。此画的寓意为:美德不是天生的,是教育历练的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_______组成。 (2)鸡属于鸟类,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________。 (3)鸡蛔虫是鸡体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与人蛔虫相同,鸡蛔虫也属于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大多_________,呈圆柱形。 (4)鸡羽虱是鸡身上的另一类寄生虫,它属于节肢动物,因此,可以推测出鸡羽虱的体表有坚硬的__________,身体和_________ 都分节。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4.如图为哺动物的关节结构示意图,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哺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2)图中关节各部分结构名称中,②是_____,③是_____,⑤是_____。 (3)图中③内含有_____,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_____。 (4)如图能正确表示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连接方式的是_____(选填字母)。 A. B. C. (5)骨骼肌需要受到_____系统调节刺激收缩时,才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5.教育部发布新规定,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其中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根据下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