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异同点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异同点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异同点

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异同点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

相同点背景: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同点背

新政前美国遭受到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大危机的沉重打

击,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受损严重

新经济政策实施

前国内外敌人进

攻被粉碎,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已经

过时,一些地方发

生叛乱

改革开放前,“文化大革命”

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

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

美国罗斯福新政侧

重于加强政府对国

家经济的全面干预

新经济政策侧重

于改变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的内容

中国的改革开饭立足于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

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

领域,目标在实现经济体制

的改变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

私有制前提下,实

施缓和矛盾,恢复

经济的措施

在无产阶级掌握

经济命脉条件下

在一定限度内恢

复资本主义,发展

商品生产,恢复国

民经济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依照国情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的创举

减轻了经济危机对

美国的严重破坏,

巩固了资本主义的

统治

巩固了工农联盟,

有利于经济恢复,

使苏维埃政权得

到巩固

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质向充满生机和活

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

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

变、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

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江苏王涛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罗斯福新政对未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国家宏观调控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形成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当时资源配置完全是在市场上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即“看不见的手”来实现的。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如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所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贫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这种市场配置资源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也使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最终导致1929-1933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人们开始反思完全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和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用“看得见的手”协调经济运行中总量平衡以及某些重大的结构性矛盾。有学者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这样的概括:“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由此可见,其核心是企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的联合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和缺陷,促进了工业的健康有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这说明自罗斯福新政开始,国家的宏观调控逐渐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市场这只“无形手”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让美国经济度过难关,实现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关键的制导系统。 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银行通过资金活动,成为连接国民经济的纽带。因为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混合,因此经济危机往往是从财政信贷危机开始,金融系统的瓦解将波及到工农业各部门,罗斯福新政从经济危机开始的源头抓起,罗斯福新政抓住现代经济的核心,凭借国家的权威和信誉,首先在金融方面进行了改革,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下令银行暂时休业4天,进行整顿,淘汰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扶持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政府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对存款人的存款进行担保,逐步恢复了银行信用,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罗斯福新政在财政方面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宣布禁运黄金出口,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41%,以刺激出口和生产的发展。银行的整顿成功,为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看,罗斯福新政首先抓住银行这个关键,充分运用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政策的先河,充分运用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师总结)有人说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是灾难和契机结合。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突破传统的经济政策,果断地实施新政,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重新带来了自信和繁荣,“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新政关注民生,注重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挽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这些就是罗斯福总统及其新政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课后巩固练习 1.(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 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 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2012·山东潍坊质检·16题)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201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33题)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实行通货紧缩

图一 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图二经济萧条中饥饿的母亲 图三罗斯福与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1.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2.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3.股市中破产者100美元出售汽车 图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5.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 :“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材料三 当时很多人梦想通过股票买卖一夜暴富,于是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地投进了股市,使得股票价格暴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生产远远大于消费,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 整合二: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供给、需求(或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于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可结合教材得出: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提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 (1)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3)社会动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危机。 (过渡)那么,该怎么办?怎么办?资本主义制度该何去何从?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评价) 简要介绍罗斯福的事迹(强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探究三:假如大家就是罗斯福的“智囊团”,你们将怎样对症下药?你们的新政“新”在何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

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培养其归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因;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难点】 一、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罗斯福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使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又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可以说一战后,美国成了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1929年,胡佛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却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对比》专练 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A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2、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三者的相同之处有(C ) ①都是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出现的②都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 ③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④都是大胆创新的结果⑤都巩固了新政权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3、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可以借鉴的共同经验有A ①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②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国情出发 ③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三大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实质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B.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部分内容 C.列宁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借鉴了市场经济的内容 D.邓小平改革开放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5、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A ①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进行②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③都取得了成效④目的是为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B ] A.消除了经济危机B.恢复了国民经济C.巩固了民主政权D.巩固了工农联盟 7、关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都是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恢复 B.都是在没有改变国家性质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 C.在实践的过程中,都能够坚持和完善,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D.都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灵活调整经济政策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 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的一个人。 ——恩格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

成中的作用。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四、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法学法 教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学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经济危机破坏性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新闻图片,电影片段等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几个小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经济危机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006年,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憾及了整个中国的灵魂。然而,就在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时,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界的地震,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冬天。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被称为“八十年不遇的经济大衰退”。八十年前爆发了一场什么样的经济危机?它又是怎样解决的?它可以为我们现在度过危机提供哪些有利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边看边思考:这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4)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Word版含解析

(14) 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下图漫画描述了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特点。该特点应是 ( ) B. 根源自金融领域 C. 波及的范围较广 2、1929 —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 1931年美国机器设 备出口总量的约50%^苏联所购买。这客观上反映了 () A. 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 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3、下图为1932 —1942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示意图。 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美国() 4、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 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小说 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 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这一现象( ) A. 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B.说明了 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斯大林模式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D.涉及领域较多 人您 A. 社会危机得到解决 B. 政府疏于救济工作 D. 新政取得较好效 A.持续的时间较长

C. 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 D. 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

5、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贷款,1929年危机发生后, 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 款,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大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时机 B. 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 西方国家由此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D.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 6、面对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已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而绝对尊重个人自由则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如果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并不是一个过于昂贵的代价。为此,该总统采取的对策是() A.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B.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C.援助西欧以摆脱经济危机D?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战略 7、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轴勺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勺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 会是安全的。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8、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主要由《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进一步刺激复兴法》等组成)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这些举措() 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B.恢复了自由主义的政策 C.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 D.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 9、1933年6月,有人评价罗斯福:“当经济危机不断恶化的时候,尽管数百万人对他恨之切切,但更多的人对他热爱万分,将他视为救世主一一天赐的弄潮儿。”这是因为他() A.实行改革增强了国民信心 B. 固守“自由放任”的政策 C?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D.解决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10、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这表明() A.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信息SY1301 刘鹏0121309341527 摘要:1929年10月24日,一场史无前例的、破坏性极强的金融危机迅速的在美国爆发并由此强烈冲击了各国的经济,其中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无法估量的影响。自此,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甚至倒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此时,日德等国一批野心家走上台前并选择了法西斯主义的道路,企图以对外的殖民扩张来转移国内民众的矛盾视线,这也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与此同时一批以美国为核心的国家也走上了一条对现有资本主义改良的道路,比如这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罗斯福新政,这一政策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无疑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使美国从经济危机泥潭中走出来,并且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当然这新政对我国的发展也有许许多多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意义借鉴 正文: 一、罗斯福新政内容 1 改革金融,整顿银行业。危机爆发前的金融系统、银行系统 是自由发展、完全放任、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体系。这就造成了疯狂的投机行为和许多银行缺乏信用的问题。而罗斯福政府通过《紧急银行法》、《银行法》强制淘汰一批信用度差,资不抵债的银行,并大力扶持一批饱受好评的银行,使美元与黄金

脱钩,贬值美元,禁止储藏盒输出黄金。以著名的格拉斯—斯 特高尔法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货币的改革和管理。 2 调节农业。颁发《农业调整法》,通过补偿手段来缩减农业 产量,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产品过剩的现象。 3 新的工业政策。颁发《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要求企业主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政府通过工会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 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这极大的保护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 益,从而提升了工人的消费能力。 4 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国家实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这不仅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而且创造了几百万的工作 岗位,缓解了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使许多失业者有活干。 5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社会保险法》,使退 休老人有较好的社会福利拿,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从业者的后顾 之忧,同时也为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们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 就业压力,为工作事业带来新的青春气息与活力。 二、罗斯福新政的美国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罗斯福新政在经济领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斯福一改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于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其中也有社会主义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 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 1.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 2. 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 3. 股市中破产者100 美元出售汽车 图 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 5.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 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完美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形成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有一个客观、全面地了解,以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罗斯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认识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的必要性,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评价 教学方法: ppt课件,小组合作,启发式讲授,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 播放视频《经济危机的表现》 1、经济危机的原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中华书局版1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教学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的历史背景。 3、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4、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不可能解决危机的根源。 2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性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些会议?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活动2【讲授】【预习导学】1(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请连线完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使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 主要原因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空前的股票大抛售 直接原因(导火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3、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有何影响? 4、面对灾难,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措施;分别是: 美国-------------------日本--------------------德国------------------------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1--------经济危机 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最全版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这一伟人的学习,突出对人物精神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改革家直面困难、坚忍机智、奋斗不息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改革观念,感悟到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精心整理)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培养其归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因;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难点 一、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29年,胡佛总统就职演说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已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股价狂跌,美国到处工厂倒闭,农户破产,经济一片混乱,百姓流离失所,露宿街头,整个美国社会一片暗淡,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美国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二、学习新课: 一、空前严重的1929年经济危机 1、何谓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二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二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培养其归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因;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难点】 一、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罗斯福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使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又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可以说一战后,美国成了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1929年,胡佛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却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美国能走出低谷吗? (出示课题:第2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什么是经济危机?请同学们根据政治经济学并结合教材,思考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和特点。你认为能否避免或根除呢?(课件显示第一目标题)

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异同比较

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同点比较 【摘要】上世纪20年代,苏联建国之初,领导人列宁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俄国自己的路”,政治经济制度上则实行与“战时共产主义”制度不同的新经济政策。虽然两国历史背景毕竟不同,产生年代、面对的国际环境也不同,但是,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之有着根源上的一致性,本文将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同点进行归纳和分析。 关键字: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同点 1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这已被历史和现实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后期思想的璀璨明珠,是列宁主义的理论制高点之一。研究和探讨“新经济政策”,不仅是全面完整准确理解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列宁主义的理论需要,而且是目前社会主义国家寻求发展路向和改革出路的时代需要,是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介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理论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已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

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012-2013第一学期《世界现代史》科目考查卷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xxx任课教师: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在此之前的1929 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 268 上升到391,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业破产, 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①由危机爆发时的 1044亿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742亿美元②,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③,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13 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挺身站了出来,带领美国人民向大萧条提出了挑战。他首先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 ①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 ②引用刘绪贻杨生茂主编《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23、24页 ③引用陈玮《简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中的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国期刊网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等的异同点的比较 三者的不同点:(1)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市场调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是在自由放任、无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加强政府调节、规范市场经济规则,摆脱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 (2)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1、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 (2)目的:改变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2.苏联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具体表现在: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经济实施指令性的计划管理,用强制性行政手段包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排斥市场调节;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它在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教训: 经验: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训:(1)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造成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造成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专题:改革开放

专题五:改革开放,回顾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官庄中学吴龙梅 1、改革 中外改革及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俄日改革、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2、开放 开放促进社会进步,闭关导致社会落后。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及清朝闭关政策。 外交事业的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开放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 (一)、商鞅变法 1、目的: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公元前356年 3、改革者:商鞅;在位君主:秦孝公 4、内容:①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2)改革主要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改为汉姓;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 3、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4、代表人物及阶级派别: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为代表。(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5、口号:自强、求富。(主张:师夷长技) 6、主要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⑥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同年在台湾建立行省 7、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