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信息SY1301 刘鹏0121309341527

摘要:1929年10月24日,一场史无前例的、破坏性极强的金融危机迅速的在美国爆发并由此强烈冲击了各国的经济,其中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无法估量的影响。自此,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甚至倒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此时,日德等国一批野心家走上台前并选择了法西斯主义的道路,企图以对外的殖民扩张来转移国内民众的矛盾视线,这也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与此同时一批以美国为核心的国家也走上了一条对现有资本主义改良的道路,比如这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罗斯福新政,这一政策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无疑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使美国从经济危机泥潭中走出来,并且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当然这新政对我国的发展也有许许多多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意义借鉴

正文:

一、罗斯福新政内容

1 改革金融,整顿银行业。危机爆发前的金融系统、银行系统

是自由发展、完全放任、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体系。这就造成了疯狂的投机行为和许多银行缺乏信用的问题。而罗斯福政府通过《紧急银行法》、《银行法》强制淘汰一批信用度差,资不抵债的银行,并大力扶持一批饱受好评的银行,使美元与黄金

脱钩,贬值美元,禁止储藏盒输出黄金。以著名的格拉斯—斯

特高尔法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货币的改革和管理。

2 调节农业。颁发《农业调整法》,通过补偿手段来缩减农业

产量,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产品过剩的现象。

3 新的工业政策。颁发《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要求企业主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政府通过工会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

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这极大的保护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

益,从而提升了工人的消费能力。

4 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国家实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这不仅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而且创造了几百万的工作

岗位,缓解了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使许多失业者有活干。

5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社会保险法》,使退

休老人有较好的社会福利拿,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从业者的后顾

之忧,同时也为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们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

就业压力,为工作事业带来新的青春气息与活力。

二、罗斯福新政的美国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罗斯福新政在经济领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斯福一改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于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其中也有社会主义

经济的影子。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资本主义的转变延长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生命,为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样板,延长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生命。罗斯福新政中也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比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兴建工程,出台劳动法,这一系列措施照顾了中下的大众,有效抑制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这也消除了经济危机对人们的精神和意志的不良影响,调动了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罗斯福新政中也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比如兴建公共工程,这些工程并不是纯粹的为了创造就业岗位,拉动内需。而是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这种想法、意思在当时的时代是十分可贵的,具有超前的智慧。这种新政资源的保护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它在进步主义资源的保护政策和战后美国环境政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后来的环保运动和环保主义奠定了基础。最后罗斯福新政使美国一步步走向繁荣,从而在后面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罗斯福新政对我国促进经济改革和解决面临的经济问题有重要启示:第一,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市场的自由泛滥,尤其是金融业的监管,只有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相结合,才能尽量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或者有效缓解金融危机。第二,保护广大劳动阶级,工人的利益,当今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产生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社会现象,因此,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十分必要第三,开发落后地区,缓解贫富差距。当前我国东西部发展严重不平衡,影

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在西部兴建公共工程,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这样不仅缓解贫富差距,还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第四,加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大幅度提升基本保障水平。这样老人能够安详晚年,也可以空出许多就业岗位,为广大青年提供就业机会,缓解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危机时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扩大内需,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第五,认清不同时期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采用放任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说明在各个时期采用的经济政策不相同。我国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切不可盲目照搬西方经济模式,应结合我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回顾知识,提问: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学生回答:三个特点,来势猛,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然后设问:最早开始经济危机的美国,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是什么样的处境? 学生回答: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b.企业破产c.农产品价格猛跌d.失业人数激增 教师总结: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国政局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出现了政治危机。绝望的阴云笼罩着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导入新课: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纷纷找出路。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通过对外扩张来摆脱危机,而民主传统深厚的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不仅摆脱了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环节一:1932年美国新一轮大选,人民将更多的选票投给了胡佛的对手—罗斯福。下面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看可以看出,罗斯福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获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读材料: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谈谈你的收获。 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些优秀品质成就了罗斯福的丰功伟业。 教育学生:谈谈你的收获.好学习中更需要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送给大家语句名言共勉: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他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继续学习:“危”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强调信念的崩溃、信心的丧失才是才是社会最大的危机。 环节二罗斯福会用什么办法帮助美国人重新过上好日子呢?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三目录,结合表格提示,完成下列内容。时间3分钟。 罗斯福之所以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它拥有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智囊团”,假设在座同学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你会怎样为罗斯福出谋划策,摆脱面临的困境呢。我们分为四个组来探讨这个问题:从北往南分别是:金融、工业、农业、福利。 讨论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每前后排两桌四人为一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讨论,二是讨论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案上的材料展开,不必拘泥课本;三由各小组安排代表发言,发言时采取自主回答。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江苏王涛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罗斯福新政对未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国家宏观调控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形成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当时资源配置完全是在市场上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即“看不见的手”来实现的。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如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所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贫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这种市场配置资源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也使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最终导致1929-1933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人们开始反思完全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和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用“看得见的手”协调经济运行中总量平衡以及某些重大的结构性矛盾。有学者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这样的概括:“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由此可见,其核心是企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的联合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和缺陷,促进了工业的健康有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这说明自罗斯福新政开始,国家的宏观调控逐渐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市场这只“无形手”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让美国经济度过难关,实现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关键的制导系统。 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银行通过资金活动,成为连接国民经济的纽带。因为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混合,因此经济危机往往是从财政信贷危机开始,金融系统的瓦解将波及到工农业各部门,罗斯福新政从经济危机开始的源头抓起,罗斯福新政抓住现代经济的核心,凭借国家的权威和信誉,首先在金融方面进行了改革,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下令银行暂时休业4天,进行整顿,淘汰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扶持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政府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对存款人的存款进行担保,逐步恢复了银行信用,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罗斯福新政在财政方面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宣布禁运黄金出口,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41%,以刺激出口和生产的发展。银行的整顿成功,为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看,罗斯福新政首先抓住银行这个关键,充分运用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政策的先河,充分运用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师总结)有人说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是灾难和契机结合。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突破传统的经济政策,果断地实施新政,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重新带来了自信和繁荣,“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新政关注民生,注重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挽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这些就是罗斯福总统及其新政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课后巩固练习 1.(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 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 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2012·山东潍坊质检·16题)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201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33题)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实行通货紧缩

图一 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图二经济萧条中饥饿的母亲 图三罗斯福与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 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的一个人。 ——恩格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

成中的作用。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四、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法学法 教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学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经济危机破坏性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新闻图片,电影片段等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几个小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经济危机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006年,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憾及了整个中国的灵魂。然而,就在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时,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界的地震,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冬天。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被称为“八十年不遇的经济大衰退”。八十年前爆发了一场什么样的经济危机?它又是怎样解决的?它可以为我们现在度过危机提供哪些有利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边看边思考:这段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整个历史必修模块(Ⅱ)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着重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本课的前一课讲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基于此,课本指出:“罗斯福新政虽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急救章……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代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采取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此后美国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本课教材和初中教材相比,从内容上看,两者都包含了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但初中教材的重点是新政内容,本课教材的重点是新政的影响。从教材的知识看,两者都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如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等。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本课教材比初中教材明显加大了力度。就能力要求看,本课教材突出了评价能力,比初中教材的识记能力要求要高得多。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学情分析】 1.高中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3.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与解析:62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 6·2 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7题)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2.(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6题)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3.(2009年江苏高考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1年江苏高考15题)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

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5.(2009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6.(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7题)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8题)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8.(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40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完美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形成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有一个客观、全面地了解,以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罗斯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认识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的必要性,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评价 教学方法: ppt课件,小组合作,启发式讲授,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 播放视频《经济危机的表现》 1、经济危机的原因: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信息SY1301 刘鹏0121309341527 摘要:1929年10月24日,一场史无前例的、破坏性极强的金融危机迅速的在美国爆发并由此强烈冲击了各国的经济,其中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无法估量的影响。自此,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甚至倒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此时,日德等国一批野心家走上台前并选择了法西斯主义的道路,企图以对外的殖民扩张来转移国内民众的矛盾视线,这也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与此同时一批以美国为核心的国家也走上了一条对现有资本主义改良的道路,比如这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罗斯福新政,这一政策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无疑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使美国从经济危机泥潭中走出来,并且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当然这新政对我国的发展也有许许多多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意义借鉴 正文: 一、罗斯福新政内容 1 改革金融,整顿银行业。危机爆发前的金融系统、银行系统 是自由发展、完全放任、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体系。这就造成了疯狂的投机行为和许多银行缺乏信用的问题。而罗斯福政府通过《紧急银行法》、《银行法》强制淘汰一批信用度差,资不抵债的银行,并大力扶持一批饱受好评的银行,使美元与黄金

脱钩,贬值美元,禁止储藏盒输出黄金。以著名的格拉斯—斯 特高尔法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货币的改革和管理。 2 调节农业。颁发《农业调整法》,通过补偿手段来缩减农业 产量,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产品过剩的现象。 3 新的工业政策。颁发《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要求企业主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政府通过工会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 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这极大的保护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 益,从而提升了工人的消费能力。 4 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国家实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这不仅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而且创造了几百万的工作 岗位,缓解了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使许多失业者有活干。 5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社会保险法》,使退 休老人有较好的社会福利拿,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从业者的后顾 之忧,同时也为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们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 就业压力,为工作事业带来新的青春气息与活力。 二、罗斯福新政的美国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罗斯福新政在经济领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斯福一改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于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其中也有社会主义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与反思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与反思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凯恩斯主义。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讲述罗斯福新政时,可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突出他战胜疾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纽约股市崩溃 (二)经济危机的特点 (三)经济危机的影响 1.破坏经济 2.社会危机 3.国际关系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经济危机 2.罗斯福当选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金融业 2.工业 3.农业 4.社会救济 (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教师语言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转眼间许多人倾家荡产。这一天在历史上被称作“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四”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危机很快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场危机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各国又是怎样渡过危机的?危机过后,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讲授新课 一、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展示图片】 【投影材料】 材料1 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2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中华书局版1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教学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的历史背景。 3、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4、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不可能解决危机的根源。 2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性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些会议?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活动2【讲授】【预习导学】1(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请连线完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使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 主要原因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空前的股票大抛售 直接原因(导火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3、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有何影响? 4、面对灾难,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措施;分别是: 美国-------------------日本--------------------德国------------------------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1--------经济危机 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十六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二、设计思想 就此课内容而言,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史实已比较熟悉,但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因此不能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故此课重点为以引导学生以对具体史实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把握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体会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世界的重大意义。本课教学设计的主旨在于给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具体、生动的情境或案例,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逐步探究与分析,使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理论分析,轻松愉快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并理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创设情境进行分析、探究,结合图片与文字资料,

加深学生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然使其难以摆脱危机,但经过不断的调整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又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既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从中汲取可以借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 四、教学重点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五、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六、教学准备 主要包括对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方面图片和文字材料的的收集,以及结合本课内容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考,并制作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课: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二战后苏联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有辉煌也有挫败,可谓曲折坎坷。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致使整个世界为之振荡,而他们又是否能安然渡过危机,本节课我们就从美国人的探索中一起解读这段历史。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最全版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这一伟人的学习,突出对人物精神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改革家直面困难、坚忍机智、奋斗不息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改革观念,感悟到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育教学反思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作者:————————————————————————————————日期: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通过《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授课,得出一些认识: 其中优点有: 1、教学内容处理恰当。课文包括四目:“黑色星期四”、“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在这四目中,“黑色星期四”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讲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凯恩斯主义”虽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有很大影响,但“课程标准”并未列入要求。因此我将课文内容分成了两大部分:一为“大萧条”,一为“罗斯福新政”。用“大萧条”揽括第一和第二标题,以“罗斯福新政”揽括第三和第四标题(“凯恩斯主义”只穿插讲述)。这样处理有两个好处。第一,优化了课堂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条理分明。第二,在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但又不完全脱离书本实际;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为首要教学内容,又恰当地补充了某些书本没有而相对重要的知识。 2、教学理念把握适中。“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应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性作用。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十分明显。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爆发原因、特点和影响,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评价,再到罗斯福成功原因的探讨,都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或独立或互助完成的。而我在这堂课中,扮演的似乎只是冰糖葫芦上的那根小木棍,将某些重点、难点进行解析和概括,引导学生学习,循循善诱,将学生引入学海佳境。课堂上的颗颗“冰糖”,粒粒珍珠,都是学生探索的结果,思维的结晶。事实证明,学生完全可以主宰课堂;他们,做得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还要出色。 3、教学环节紧凑,张弛有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难点解析”、“重点概括”、“七嘴八舌”、“重点归纳”、“论从史出”、“我看历史”等教学环节为中心,辅以“图说历史”、“双语课堂”、“漫画历史”、“人文历史”等趣味题材,将教学任务顺畅地完成了。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既有轻松愉快的“图说历史”、“漫画历史”,又有严谨深刻的“重点概括”、“难点解析”;既有“七嘴八舌”的发散式教学,又有“重点归纳”的收网式探讨;既有“我看历史”的辨证史观教育,又有“人文历史”的人文精神培养。教学方式多样又不失于“花耍”,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严谨性和趣味性,展现了历史教师应有的风貌。 4、教学设计巧妙,自有独到之处。 此有三:1在我的常规教学中,比较注意双语教学,尽管在此问题上,我还在尝试和学习阶段,收获无多。在这堂课中,我教会了学生“大萧条”和“新政”等专有名词;在课堂上还有小段英文段落的朗读;在“人文历史”环节中,我展示了罗斯福影响深远的一句名言“There is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 ”,并和学生一起翻译成中文。尽管这只是课堂教学中的微不足道的花

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012-2013第一学期《世界现代史》科目考查卷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xxx任课教师: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在此之前的1929 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 268 上升到391,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业破产, 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①由危机爆发时的 1044亿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742亿美元②,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③,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13 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挺身站了出来,带领美国人民向大萧条提出了挑战。他首先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 ①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 ②引用刘绪贻杨生茂主编《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23、24页 ③引用陈玮《简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中的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国期刊网

罗斯福新政教案

篇一:人民版《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篇二:罗斯福新政教案 罗斯福新政 院系:文理历史100班主讲人:曹扶阳联系方式:618816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效果以及影响。 2、增强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提高掌握、理解、分析、反思历史的能力。 3、提高从历史中探求未来发展航程的能力。“以史为镜”。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对话,导入罗斯福新政的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从而切入主题———罗斯福新政。 2、通过提问,逐步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通过讨论的方式,谈谈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和影响。 4、简单的回顾总结,回答课前思考题,留下课后讨论题,完成教学目标。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让我们了解国家干预经济建设并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也让我们明白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没有社会性质的区别,只是经济建设的手段,并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经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教学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效果和影响【教学重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以及影响【教学方法】 1、通过简单的对话,导入讲课主题,并留下思考题。 2、通过板书演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提问、设疑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勤于思考的习惯。 4、回答课前思考题,结束教学,并留下课后作业。【教案布局】 首先:指出本节课的课题; 其次:列出提纲,并标明重难点;再次:分别予以讲解;最后:总结 【教学媒体与工具】“人教版”高二上册教材【课时安排】 20分钟 篇三: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民版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吴桥中学祁秋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不仅是本专题的重点,可以说是本册书的重点,不管从考试或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课都至关重要,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重大作用,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没有在二战中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为美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做了铺垫。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 【学情分析】 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文科生来说基础较差,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结合学案提纲解决,;而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教师通过多媒体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等的异同点的比较 三者的不同点:(1)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市场调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是在自由放任、无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加强政府调节、规范市场经济规则,摆脱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 (2)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1、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 (2)目的:改变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2.苏联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具体表现在: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经济实施指令性的计划管理,用强制性行政手段包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排斥市场调节;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它在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教训: 经验: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训:(1)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造成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造成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3-2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2-3-2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不完整式选择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影响。这场经济危机使农产品价格暴跌,排除A 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国际关系恶化,D项错。各国生产下降,失业剧增,政治危机严重,C项错。B项符合史实。 2.据可靠统计,在1929年,1548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帐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股价被大幅度哄抬,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B.使很多美国人一夜暴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C.全民皆股,造就了美国人拥有丰厚的经济学知识 D.使美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答案】A 【解析】“投机者”众多,这显然会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

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是在() A.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D.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1933年底,此时罗斯福上台采取措施遏制经济危机的危害,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加强国家干预,材料的含义既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5.(2011·浙江联考)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练习)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习《经济大危机》时制作了表格来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其中①处应填写( ) A.持续时间比较长 B.波及很多国家 C.社会矛盾加剧 D.影响众多领域 【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A项,“危机从1929—1933年持续5年”反映了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与①不符,排除;B项,“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三分之一”反映了波及很多国家,与①不符,排除;C项,“工人大量失业,……”反映了社会矛盾加剧,与①不符,排除;D项,据材料中“股市”“银行”“工业”“农业”信息分析可知,经济大危机影响众多领域,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A.罗斯福实施新政 B.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1年世界形势”、“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的股票行业爆发,然后迅速的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各国采取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了1933年。所以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罗斯福实施新政是在1933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但是日本不是西方国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促进了当时苏联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所以ACD项均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下面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政采用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手段 B.新政是为了应付经济大危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