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2014年修改)

说明书

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6.04

目录

第一章现状综述 (1)

1.1县域基本情况 (1)

1.2县城建设现状 (1)

第二章规划综述 (3)

2.1规划背景 (3)

2.2规划依据 (3)

2.3规划原则 (3)

2.4规划期限 (4)

2.5指导思想 (4)

2.6规划理念 (4)

2.7城市规划区范围 (4)

第三章历版总规回顾及上版总规实施情况 (4)

3.1历版总规的回顾 (4)

3.209版总规主要内容 (5)

3.309版总规实施情况 (5)

3.4本次总规修改的主要内容 (6)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6)

4.1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6)

4.2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布局 (7)

4.3城市规划区“四线”划定 (7)

第五章城市总体空间布局规划 (8)

5.1城市性质与规模 (8)

5.2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8)

5.3县城空间增长边界 (8)

5.4城市总体布局 (8)

5.5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9)

第六章开发强度规划 (10)

6.1规划主要内容 (10)

6.2用地开发控制 (10)

第七章对外交通规划 (10)

7.1现状 (10)

7.2主要问题 (10)

7.3对外交通规划 (10)

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1)

8.1现状分析 (11)

8.2存在问题 (11)

8.3规划原则 (11)

8.4道路系统规划 (11)

8.5交通设施规划 .............................................................................................................................................................. 12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13)

9.1居住用地现状 (13)

9.2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目标 (13)

9.3居住用地规划 (13)

9.4住房供应体系 (14)

9.5保障性住房规划 (14)

第十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4)

10.1现状概述 (14)

10.2存在问题 (14)

10.3规划原则 (15)

10.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5)

第十一章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17)

11.1现状概况 (17)

11.2商业服务业设施总体布局规划 (17)

第十二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17)

12.1现状 (17)

12.2规划原则 (17)

12.3工业用地 (17)

12.4物流仓储用地 (17)

第十三章绿地系统与城市景观规划 (17)

13.1绿地系统规划 (17)

13.2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十四章历史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 (19)

14.1历史遗产保护 (19)

14.2旅游规划 (20)

第十五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2)

15.1给水工程规划 (22)

15.2雨水工程规划 (25)

15.3污水工程规划 (25)

15.4电力工程规划 (25)

15.5电信工程规划 (26)

15.6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十六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7)

16.1防洪工程规划 (27)

16.2消防工程规划 (27)

16.3人防工程规划 (28)

16.4抗震规划 (29)

第十七章环保环卫规划 (30)

17.1环境保护工程 (30)

17.2环境卫生工程 (31)

第十八章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32)

18.1规划目标 (32)

18.2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分区 (32)

18.3地下空间发展策略 (32)

18.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32)

第十九章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景设想 (33)

19.1近期建设规划 (33)

19.2城市远景设想 (34)

第二十章实施措施 (34)

第一章现状综述

1.1 县域基本情况

通道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称。全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总人口24.17万人,有侗、汉、苗、瑶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重点县。

201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4977万元,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315万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05738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26924万元,增长1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100元,增长9.2%。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1.1:35.8:43.1。第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 %、35.4%和59.6%,分别拉动GDP0.5、3.45、5.85个百分点的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经济结构逐步改善。

通道侗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城区年均气温为17℃,历年最高气温为37.5℃,最低气温-7.3℃,年均降雨量为1450mm,年均降雨天数为183天,年均相对湿度为83.1%,历年平均雾天数为91天,年日照时数为1367.6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平均风速为2.7m/s;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风速为3.6m/s。

通道生态秀美,遗存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55%,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境内有国家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地、中国四大峰林之一的万佛山,有万佛山?侗寨国家风景名胜区,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新“潇湘八景”之一的龙底生态自助漂流,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皇都侗文化村,还有九龙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宏门冲原始次森林、恩科亚热带沟谷雨林。通道侗族建筑技艺神奇精湛,鼓楼、寨门、风雨桥被誉为侗族建筑“三宝”,全县117座风雨桥、267座鼓楼、118座寨门、256座凉亭、92个戏台遍布各村各寨,其中芋头侗寨古建筑群等6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横岭鼓楼等4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17日,通道侗族村寨成功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1.2 县城建设现状

1.2.1区域位置

县城位于双江镇中部,有S221和G209穿过,包茂高速从县城东侧纵贯。双江河自南向北环抱城区而过。城市四面环山,依山傍水。县城距怀化180公里,距桂林170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环境优势。

1.2.2 县城人口现状分析

2013年全县年末户籍数6.45万户,人口23.96万人。全县常住人口户数5.81万户,常住人口20.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6万人,农村人口15.06万人,城镇化率28.1%。年内出生人口为3501人,出生率14.24‰,年内死亡人口为973人,死亡率6.87‰,人口自然增长7.37‰。全县居住着侗、汉、苗、瑶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 88.1%,其中侗族人口占 77.9%。根据2013年人口统计数据,县城中心城区现状人口为3.0349万人。

1.2.3县城建设历史

县治通道,自宋崇宁元年设置以来,历经900余年的兴圮搬迁。

1958年冬,县治从县溪镇迁往双江镇。1959年春,通、靖合并,名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治反迁县溪。1961年春,通、靖分设,县治复迁双江至今,县治旧址为县贮木场场址。1963年,县治四周约3.6平方公里区域从双江乡分出,单独设置双江镇。1990年第一次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并根据现状和地形条件,保持一镇三片的布局。1996年,撤销双江乡建制,所辖行政区并入双江镇。2002年的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布局为“一主、一区、三组团”分散组团式结构。确定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贸、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张家界旅游圈和桂林旅游圈的连接点,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山水相间的生态型旅游城市。2009年,重新编制总体规划,确定通道县为彰显侗文化特色的山水生态型宜居旅游城市;湘西南旅游圈和桂林旅游圈的连接点;怀化南部生态、休闲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县域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4现状概况

09版总规实施后,2013年,包茂高速怀通段通车,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往东、往北快速拓展。新建了双江大道、吉祥路、吉利路、杆梓路等道路设施,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2014年,萨岁广场建成,拉大了城市空间布局,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并带动县城5A级景区建设和城东新城开发。近几年,通道县城房地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金水岸小区、锦绣新城小区、富贵花园小区、嘉鑫苑小区、盛世侗乡小区、侗湘水岸小区等项目相继开发建设。

189.7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0.67 %。

1.2.5现状布局

通道县城整体布局以双江河为轴线,形成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双江河以西为现状老城

区,双江河以东分为城南、城东和城北新区。县城形成以长征路和转兵大道为发展轴线的现

状格局。

老城区:县城的行政、商业中心。大部分的行政办公用地分布于此,道路网基本形成,

市政设施基本完善。

城南片区:城市建设沿长征南路、转兵南路和万佛路两侧线型布置。区内布置有县体育

场、民族剧院、民族文化广场、一中、四中等公共设施。

城东新区:现状开发建设较多,萨岁广场于2014年建成,形成新的县级公共活动中心,

带动了城东的开发建设。沿双江大道、吉祥路、转兵大道有较多居住小区正在开发中,是近

几年集中开发建设区。

城北新区:位于杆梓村北部,现状沿转兵北路有居住小区、办公楼、商业酒店等正在开

发建设,该区域土地平整,地形开阔,交通便利。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二章规划综述

2.1规划背景

1、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转型

(1)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

2013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2)新常态下的城市规划转型

目前,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常态”表现在城镇化发展速度从“高速”到“中高速”的转变,城镇规划从“简单增量”到“优化存量”的转变,城镇建设从传统“功能城市”转向“家园城市”,从构建空间规划体系走向“多规合一”。

(3)对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的影响

通道县应寻求符合其区位、资源、文脉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尊重自然,尊重地域历史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进程,结合旅游人群和本地居民需要,提升城区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走属于自己的旅游城镇化道路。

2、以旅游为纲,倾力打造“AAAAA”级旅游县城的通道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1)通道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通道现状有万佛山?侗寨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皇都侗文化村,国家AAA 级龙底生态自助漂流等。

2012年11月17日,通道侗族村寨成功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通道县经济增长新引擎。2015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1亿元,分别增长21.8%、24.4%。

2015年,怀化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通道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安排,积极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建设。

(2)以旅游为纲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以文化旅游为引领,围绕“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的思路,走产业融合式发展的旅游兴县之路。

(3)对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的影响

以侗寨申遗、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催生了通道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重新定位旅游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打造“AAAAA”级旅游县城为标杆,细分旅游业态,建设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产城融合,重新定位旅游业与县城空间布局的关系

调整工业用地比例与结构,重新定位旅游与工业的关系,重新对工业园进行空间布局。

2.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 – 2011);

4、《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5、《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

6、《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

7、《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8、《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6)

9、《怀化市城镇体系规划(2007-2030)》

10、《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11、其它相关法规、规范

2.3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通道县的发展要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应当通过规划的实施来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做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使得社会经济能够高效、持续的发展。规划中要充分的尊重通道县的历史文脉、地方文化与实际情况,从结构、内容上避免无效的耗损。

2、可操作性原则

通道县总体规划编制的目的是能够有章可循的指导区域发展,因此在编制本规划的过程中,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切实的了解县城内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特点,使制订的规

划能够便于实施管理和操作,使近期远期相结合,并以近期为主,充分考虑现状与需求,合理利用原有设施,逐步完善、逐步改造,在人力、财力可能的条件下提出合理目标。

3、协调性原则

通道县城总体规划要同通道县的山水生态和自然形态相协调,城镇发展与资源保护互为依存,共同发展。

4、系统原则

强调系统观念,认真研究区域-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发挥城市规划龙头作用。

5、经济原则

通道侗族自治县可以提供用以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尤为宝贵,建设的人、财、物的投入也很大。为了达到以较少的投入和资源消耗来获取较大的效益,需要实行紧凑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投资、降低工程成本和环境成本等综合措施来达到经济的要求。

6、民族文化传承与多样性原则

通道侗族自治县具有多样性的文化基因库和生物基因库,侗族人民在长期人与自然的互适互动中创造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富有生命力的本土文化和生态的人居环境,需要认真加以总结、继承和发扬。

2.4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14-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远景考虑到2050年。

2.5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三量齐升”、“五化同步”,围绕省委“一带一部”和市委“一极两带”、“一个中心、四个怀化”战略部署,以全面小康建设为总揽,以国家推进精准扶贫为契机,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不动摇,用足、用活、用好民族政策,着力打造“侗族圣地”,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景点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经济富庶、社会进步、人民安康、生态秀美的和谐通道。。2.6规划理念

以旅游为纲,生态为底,文化为魂,建设5A级景区县城。

(1)生态县城

以通道县城特有的“山水骨架、生态廊道”为本底,显山露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彰显通道县城山、城、水交融的地域特色。

(2)人文县城

深掘通道侗族文化底蕴,强化文化传承,把通道县城建设成为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魅力县城。在旧城改造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和传统风貌;在县城新区建设中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

(3)紧凑县城

采用“快速干道串联,组团式布局”空间布局手法,遵循“功能复合、相对紧凑”的山城布局模式,打造尺度适宜,充满活力的紧凑型县城。

(4)畅通县城

结合通道县城山地地形,因地制宜,采用“低宽度、高密度”的城市路网结构,结合旅游需求配备社会停车场,打造畅通的通道县城。

2.7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是从规划实施管理的角度划定的,是城市规划法确定的约束地域范围,包括城市城区、近郊区以及规划确定的水源地、重要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等用地。规划区内居民点、乡镇企业的建设也要纳入城市统一规划,服从统一规划管理。依据这些原则和要求,确定通道县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

北至塘冲村,东至牙寨村,南至桥头村、西至吉利村,包括双江镇的寨上村、杆梓村、桥头村、城东村、吉利村、塘冲村、大寨村、牙寨村、长寨村等九村,其用地范围约26.93平方公里。

第三章历版总规回顾及上版总规实施情况

3.1 历版总规的回顾

1990年,县建设委员会受人民政府委托,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一次修编,确定双江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科技中心,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和全县物质交流的集散地。要求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并根据现状和地形条件,保持一镇三片的布局。

2001年,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受县人民政府委托,进行了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城市性质为通道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贸、文化、信息中心,是张家界旅游圈和桂林旅游圈的连接点,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山水相间的生态型旅游城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促进湘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通道县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少数民族自治县,要把握发展机遇,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积极参与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推进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2009年3月,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通道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形成了《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09版总规)。于2010年11月由怀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每版总规的修订都是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由于宏观政策形势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造成上版规划无法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新需要而进行的。随着历次的修订,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规划实施成效也更加显著。

3.2 09版总规主要内容

(1)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2)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向东和向北发展,适当向南部发展,控制向西部发展。

(3)城市职能

?湖南省湘西南部重要的侗文化特色的山水生态型宜居城市。

?湘西南旅游圈和桂林旅游圈的连接点,并成为其旅游线的重要节点之一。

?生态、休闲、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服务县域,辐射区域,形成配套完善的县域现代服务业基地。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城市性质

彰显侗文化特色的山水生态型宜居旅游城市;湘西南旅游圈和桂林旅游圈的连接点;怀化南部生态、休闲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县域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人口规模5.7万人;

中期(2020年)人口规模7.0万人;

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9.0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15年县城人均建设用地为85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为4.85平方公里;

2020年县城人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为6.16平方公里;

2030年县城人均建设用地为93.5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为8.42平方公里。

(6)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采取“一心一带三轴六片”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一心”是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

“一带”是双江河风光带;

“三轴”是沿长征路发展的商业轴线、沿外环线发展的现代旅游服务轴线和连接黄柏片区的吉利大道新城发展轴线;

“六片”指老城区、城南片区、城东新区、城北新区、城西新区、黄柏片区。

3.3 09版总规实施情况

09版总规实施以来,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通道经济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城市空间整合优化得到明显推进,城市综合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规划体系与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包茂高速怀通段于2013年12月已经通车,大大改善了通道的对外交通状况,拉近了通道与周边城市的距离,从此通道进入有高速公路的全新时期。2014年241省道开工建设,将改善县域西南区域的交通环境,拉近通道与广西三江的距离,同时对县域西南区域“百里侗文化长廊民俗风情旅游区”的开发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09版版总体规划实施以来,通道县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为东、北方向,建设主要集中在城东新区及城北新区。县城新建了双江大道、吉祥路、吉利路、杆子路等道路基础设施。2014年,萨岁广场建成,提升了城市空间布局,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并带动县城5A级景区建设和城东新城开发。

近几年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高潮时期。随着金水岸小区、锦绣新城小区、富贵花园小区、嘉鑫苑小区、盛世侗乡小区、侗湘水岸小区等项目建设的开发与推进,通道县城房地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从各类用地增长速度来看,通道县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以居住(地产开发、整治安置以及棚户区改造等)为主。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在满足城市居民居住需要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其

他配套设施建设不平衡,影响了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使城市建设投资合理分配,促使城市协调发展。

3.4 本次总规修改的主要内容

(1)按照县城自身空间拓展的规律,引导城市建设用地向城市增长极区域倾斜。

09版总规实施以来,受区位条件和城市交通的影响,城市东部和北部是城市重点发展的两大片区,县城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随着包茂高速怀通段的通车,双江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城市干路的拉通,及房地产的大力发展,城东新区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由2009年的50.91公顷发展到2013年的96.39公顷,已经接近《总规》确定的城东新区用地发展规模(139公顷)。而南部和西部由于受地形、交通的影响,基本没有新增用地,用地充裕。

因此本次总规修改在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片区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对各片区用地具体布局进行调整。减少城西、城南片区用地数量,主要增加到城东萨岁广场周边以及城北双江大道、东环线两侧。

(2)重新定位旅游与工业的关系,调整工业用地比例与结构。

按照09版总规,黄柏片区做为通道县城区的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达22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7.20%。而2009年至2013年黄柏片区建设用地增加10.02公顷,增加的用地几乎全部为包茂高速及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实施完成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工业用地规模偏大。这与通道坚持的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相矛盾,且超出实际发展需求,造成县城工业用地充裕,而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不足。

本次总规修改降低工业用地比例,增加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同时确定黄柏工业园以旅游小商品加工和无污染的食品加工为主。

(3)走旅游城镇化道路,打造5A级景区县城

通道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举全县之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打造“中国旅游名县”。09版总规对旅游规划研究不够,发展预测不足,导致旅游服务设施配套不全、等级不高,尤其是社会停车场用地面积不能满足需求。

本次总规修改以旅游为纲,打造5A级景区县城,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增加社会停车场、宾馆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用地。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4.1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确定规划区开发建设许可分区,包括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4类。

1、禁建区

(1)范围

包括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湖泊水面和三级及三级以上河道、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总面积约3.34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2.4%。

(2)管制措施

①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取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和其他活动。

②湖泊水面和三级及三级以上河道

禁止围垦河流和湖泊,已经围垦的,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要求进行治理,逐步退还为河湖。除规划许可的水面和滨水景观设施以外,禁止新建、扩建与防洪、改善水环境无关的建(构)筑物。

③基本农田

执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禁止非法占用。

④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加以保护。

2、限建区

(1)范围

包括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三级以下河道水面、一般农田、林地、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基础设施控制用地、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确定的地下文物埋藏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面积约13.28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49.3%。

(2)管制措施

①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对水源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和设施;对已建并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项目和设施,应限期治理或搬迁;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准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项目,改建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②三级以下河道水面

加强河道滩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在不影响河道行洪、河流水质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可结合水体特点进行景观营造和环境整治。

③一般农田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数量上遵循“占补平衡”的原则,同时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

④林地

保护林地生态环境,可结合旅游发展合理布置配套服务设施;其他建设工程应尽可能不占或者少占林地。

⑤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

城镇建设尽可能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确需占用的,在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开展地质安全评估,采取确保安全的防治措施后方可使用。

⑥市政设施控制用地

用于市政设施的新建、扩建和改建,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活动。

⑦历史文化资源

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活动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相关法规、保护规划的要求执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严格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执行。

3、适建区

(1)范围

包括尚未开发且适宜进行集中建设的区域以及土地整理后新划定的可建设区域,面积约6.57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24.4%。

(2)管制措施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实现有序开发;发挥交通引导作用,实现集约发展;坚持节约用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

4、已建区

(1)范围

现状已建设用地,面积约3.74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3.9%。

(2)管制措施

根据规划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现状用地功能,健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广场配套。逐步淘汰或者置换利用水平低的工业用地,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潜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4.2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布局

(1)建设用地控制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除县城外无其它城镇用地,外围牙寨村可留作黄柏工业区的扩展基地。应严格控制乡镇企业拓展建设用地。城市上风、上游不得布置有污染工业项目。

农村居民点建设应尽量集中到中心村,节约土地,配套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搞好农民新村建设,妥善安置农民就业。

(2)非建设用地的分类控制

农业用地作为城乡居民的粮食与蔬菜的供应基地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应严格控制在基本农田内的建设活动,并进行积极的土壤保育。

生态用地为城市与乡村地区的生态屏障地区,应严格控制在林区内的建设活动,并加强该地区的生态保育与生态恢复。确保城市规划区内的山区和景区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严格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源地,严格控制双江河、坪坦河和马龙河两岸的排污行为,在地表水水源取水点上游1000米内禁止设排污口,地下水水源井周边半径50米范围内禁止进行其它各类建设。

4.3城市规划区“四线”划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划定城市“四线”、即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

(1)城市绿线:指规划区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县城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

城市绿线内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其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2)城市蓝线:指规划区内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具体包括双江河、坪坦河、马龙河以及独岩民族风情园里的湖塘等。

在城市蓝线内进行有关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禁止违反城市蓝线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禁止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的建设活动;禁止进行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的建设活动;禁止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禁止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3)城市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具体包括风雨桥、鼓楼、政府小礼堂等。

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人民政府应当依据保护规划,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治和更新,以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规规定。

(3)城市黄线:指对县城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具体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环境卫生、供燃气、供热、供电、通信、消防、防洪和抗震防灾设施以及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黄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在城市黄线内进行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黄线内禁止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禁止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禁止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禁止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第五章城市总体空间布局规划

5.1城市性质与规模

1、城市性质

沿用09版总规对通道县的定位:彰显侗文化特色的山水生态型宜居旅游城市;湘西南旅游圈和桂林旅游圈的连接点;怀化南部生态、休闲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县域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规模

沿用09版总规确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⑴人口规模

近期(2020年)人口规模7.0万人;

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9.0万人。

⑵用地规模

通道县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2020年县城人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为6.16平方公里;

2030年县城人均建设用地为93.5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为8.42平方公里。5.2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沿用09版总规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向东和向北发展,适当向南部发展,控制向西部发展。

5.3县城空间增长边界

5.3.1空间增长边界的确定原则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城市生态格局的完整性,防止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协调城市发展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尽量降低城市建设对农田的占用。

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的增长空间,并针对发展的不确定性,为城市的空间发展留有一定余地。

5.3.2空间增长边界

城市西部地形条件复杂,石头山较多,开发成本较大,城市基础设施难以向西延伸,因此城市发展的西向边界宜以西环路为界。

城市北部和南部虽然有可发展的土地,现状也已具备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北向为大面积的山体,石岩山较多,现状已进行场地平整的用地标高在370-400之间,场地起伏较大。为了利于城市建设,场地高差不应太大,原则上不超过50米。因此北向发展空间不大,向北发展应不越过标高在450以上的场地。因此北向增长边界为木拱溪—鹅公溪至杆梓村的流井水一线。

老城区场地标高在360-380米之间,通道一中周边地段的场地标高在370米左右,南向用地边界应不超过标高为420米的场地,因此南向增长边界为罗要冲—马龙界一线。

城市东向的黄柏片区地势相对较为平坦,随着包茂高速的修建,黄柏片区的优势日益凸显,为城市未来重点发展地区。但此片区周围地形较为复杂,可建设用地有一定的限制范围。考虑黄柏平坦地段的场地标高在380-410米之间,城市向东的边界标高应为不超过460米的场地,因此黄柏片区增长边界为背后冲东至黄柏工班一线。

5.4城市总体布局

5.4.1布局结构

规划采取“一心一带三轴六片”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一心”是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

“一带”是双江河风光带;

“三轴”是沿长征路发展的商业轴线、沿转兵大道发展的现代旅游服务轴线和沿双江大道的新城发展轴线;

“六片”指老城区、城南片区、城东新区、城北新区、城西片区、黄柏片区。

5.3.3城市总体布局

老城区主要是以发展传统商业为主,建设民族特色风貌街、参与性娱乐街区、美食文化街、民俗文化街、旅游商品销售街等特色旅游街区。

城南片区主要以旅游服务、娱乐休闲为主。城南片区是依托老城区,借助独岩民族风情园而发展的片区。独岩民族风情园既是城市公园,也是旅游景区。该区紧靠城市,既是城市经济增长带动因素,又是城市建设的敏感区域。保护与开发相结合,通过独岩公园及周边公共设施的建设,将通道县的生态特色和民族特色相结合,向游客全面展示侗族风情。

城东新区主要以文化展示、旅游服务为主。借助旅游景点萨岁广场的建设和转兵大道、双江大道带来的交通优势,建设一个生态和谐的现代综合旅游服务片区。

城北新区主要以商业服务、居住为主。依靠转兵大道和双江大道布置服务设施,建设以现代商业与居住为主导,多功能复合的城市新区。

城西片区以文化教育、居住为主,配套小规模的商业以满足组团的需要。规划主要用地沿长征路布置,通过对现有的陈旧的居住建筑的改造与拆迁,建设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区。

黄柏片区通过S221和包茂高速公路带来的交通优势,建设一类工业、仓储物流、商品批发等基地。

5.5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注:至2030年,通道侗族自治县规划人口9万人。

第六章开发强度规划

6.1 规划主要内容

本着“统一规划开发使用强度,形成主次分明的城市格局”的原则,对规划区用地开发进行强度开发控制。

土地开发强度涉及到建设容量和环境容量、交通负荷能力和功能需要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的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不但可以保证良好的空间环境,还可以对投资引导、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形成合理的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通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两项指标来控制。

6.2 用地开发控制

规划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按四类进行控制:

容积率小于1.0的用地主要包括中小学、市政设施等用地,原则上中小学建筑密度控制在25%左右,绿地率控制在35%以上,市政设施绿地率控制在20%以上。

容积率在1.0-2.0的用地包括医疗卫生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多层居住用地以及多层行政办公,原则上医疗卫生用地绿地率控制在35%以上,多层居住用地以及多层行政办公建筑密度控制在30%左右,绿地率控制在35%以上,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40%左右,绿地率一般不大于20%。

容积率在2.0-3.0的用地包括部分商业用地、城北和城东的大部分居住用地,这类用地主要为小高层和高层建筑,建筑密度在25%-35%左右,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

容积率在3.0以上的用地主要指城北、城东的沿街高层商业用地,开发强度较大,建筑密度超过40%,绿地率25%左右。

第七章对外交通规划

7.1现状

通道县城的对外交通主要是G209、S221与包茂高速。城区有客运站场一处,位于转兵中路与城东路交叉口以南,占地面积为1.51公顷。G209穿越城区,对其城区交通构成较大影响。包茂高速从县城黄柏组团穿过,在黄柏设置高速互通口,是通道县与外界连接的重要道路。

2014年241省道(通坪公路)已经开建。241省道起于通道县桥头村,接209国道,途经猛冲、都天、平坦、高步、止于平坦乡高步寨村,接广西三江林溪。241省道做为通道的重要出省道路,也是重要的旅游公路。

7.2主要问题

1、公路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网络。

2、路网密度偏低,人车交通可达性差。

3、道路功能不明确,建设标准低,路幅宽度不够。

4、公路技术等级低,路况差,混合交通严重。

5、交通管理水平落后,市民交通意识淡薄。

7.3对外交通规划

7.3.1公路规划

公路运输是通道县城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式,规划完善公路网络,使通道县城能便捷、迅速的联络经济发达地区。规划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包茂高速、G209、S221、S241。

1、包茂高速

包茂高速怀通段已经开通,在黄柏片区设立高速出入口,是通道县主要对外交通。

2、G209、S221

G209和S221规划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是通道县与外界连接的重要道路。规划连接G209和S221的东环线道路红线按24米进行控制。

3、S241

S241(通坪公路)规划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规划道路红线县城段按9米进行控制。规划在县城南部与209国道相交。

随着241省道的拉通,将改善通道县域西南区域的交通环境,拉近通道与广西三江的距离,同时对县域西南区域“百里侗文化长廊民俗风情旅游区”的开发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7.3.2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在黄柏片区高速出入口附近新建城北长途客运站,用地面积2.43公顷;规划在城南通坪公路与209国道交叉口附近新建城南长途汽车站,用地面积为1.48公顷。

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8.1现状分析

2013年,城区道路系统基本形成,城市主要道路有长征路、城东路、双江大道、万佛路、转兵大道等五条,城市次干道有平安街、友谊街、行政街、迎宾街、城西街、寨上街、古庵道、礼雅路、杉山街、吉利路、吉祥路等,其余均为一些等级较低的支路,基本能满足正常的交通需求。现状道路广场用地45.2公顷,占总用地的10.31%。

8.2存在问题

1、道路系统功能混乱,内部交通和对外交通混杂,城区内部道路狭窄。

2、停车场、客运站等静态交通设施缺乏。

8.3规划原则

1、根据城市用地发展的布局形态,着重解决好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联系,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

2、明确划分城区干路和支路系统。

3、根据城区自身发展水平及有关规范,完善静态交通设施。

4、尽量利用现状道路,减少拆迁量和投资。

5、充分考虑近期建设的现实性和远期发展的合理性,使近远期有机结合。

8.4道路系统规划

8.4.1路网结构和道路等级

规划道路结构为环线+山水结合自由式网络结构。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通道城区的道路系统。主干路是通道城区的主要交通骨架。主干路红线宽度结合现状控制在18-32米,次干路红线宽度控制在15-18米,支路红线宽度控制在7-12米。

城市干路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总长46.16公里。干路道路网密度为5.48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支路设计时速为20公里/小时。

从城市景观和人流集散需要出发,沿城市道路布置的建筑应退道路红线。原则上30米以上的主干路退15米以上,20米以上的次干路退10米以上。

8.4.2规划道路断面

道路断面的考虑因素:城市景观需要、交通流量及流向、市政工程管线覆设要求、行道树和绿带宽度、必要的综合防灾要求。规划双江大道和转兵大道道路断面为三块板,其他道路为一块板。8.4.3路网规划

1、规划干路网以长征路、转兵大道、双江大道、东环线连接各个组团,各组团独成体系的模式。长征路道路红线宽度18米,转兵大道道路红线宽度32米,双江大道红线宽度30米,东环线24米。

2、支路网规划

规划老城区内的支路网尽量利用现有道路,新区支路网尽量讲究结合地形,规划支路网宽度为7米至12米。

3、慢行系统

由于县城依山而建,所以城市道路多蜿蜒曲折,步行道、自行车道主要分布在双江河两侧,规划慢行道路一方面可完善城市交通,弥补车行交通的不足,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绿色出行方式。另一方面,结合绿地,广场建设,形成旅游观光道路。

主要道路横断面一览表

8.5交通设施规划

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加油站和公交首末站等 1、社会停车场(库)规划

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中规定的 0.8~1.0m2/人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10%~20%。到规划期末,通道为9万人,考虑到未来小汽车和旅游发展(尤其是自驾游)的需要,规划设置社会停车场36处,用地25.48公顷,人均停车场用地2.83平方米。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按当量小汽车停车位数计算,地面每个停车场面积取30平方米/位,约有8500个标准停车位。

3、加油(气)站规划

规划加油(气)站沿重要交通干道设置,一共设置16处加油(加气)站,占地5.05公顷。公共加油站根据其服务半径要求、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与道路布局情况,沿道路均匀布置,并大、中、小相结合。

4、公交场站规划

把原汽车东站改为公交换乘站,主要为旅游服务,提供换乘旅游专线或其他公共交通,用地面积1.06公顷。在汽车北站附件新建一处公交总站,占地面积1.56公顷。在城南汽车站旁新建一处公交首末站,占地面积1.31公顷。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9.1居住用地现状

9.1.1基本情况

2013年,通道县现状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和城南片区,城东片区和城北片区正在施工建设居住小区,以二类居住为主。

9.1.2建设情况

城区目前主要的居住方式以多层单元住宅楼和私房为主,正在进行中高层小区建设。现状居住形式分为街道式、大院式和自由式,大院式分布类型最多最广。

街道式主要为沿街布局,楼房多为3~6层,砖混结构,底层多为沿街商铺。

大院式多为多栋单元住宅集合在一起,并有围墙分隔,楼层一般为4~6层,砖混结构,多因“单位+住宅”模式而形成,居住人群较单一,居住条件一般,缺乏绿地和活动场地。多层单元住宅楼主要在长征路、万佛路、转兵路和城东路所围合区域和城西街较为多见。

通过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城市化逐步实现,县城的居住形式已经朝规模小区模式发展。

9.2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目标

9.2.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住宅市场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住宅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完善住宅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面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宅,着力调整住宅供应结构,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引导和促进通道县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把通道县建设成为山水生态型旅游城市,创业之城、幸福家园和重要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

9.2.2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的需求与发展作为规划的首要出发点,提高居民居住水平与品质;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市国有特困企业职工、散户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等纳入公共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市场导向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继续深化住房制度商品化、社会化改革,完善住宅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住宅市场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住房梯级消费体系;健全市场法规体系,加强政府对市场规则的制定和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作用,促进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3、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原则,促进住宅产品结构优化与调整,科学调整住宅产品结构,引导住房消费理念转变;树立住宅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意识,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住宅与人的协调发展,兼顾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建设与居住水平提高。

4、有效实施原则。坚持有效实施原则,建立合理完善的住宅发展指标与发展目标体系,增强规划体系系统性与规划目标科学性;注重规划实施,制定具有操作性强的实施保障机制与具体措施,保障规划得到有效实施;注重实施效果评价,建立科学的规划实施评价机制与体系,激励相关部门实施规划的积极性。

9.2.3规划目标

住房发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为目标,建立符合通道实际情况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保障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规划期内,实现“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供应结构基本合理、住房价格基本稳定、住房保障落实到位”。

根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人口分布状况、产业结构布局,以及住宅市场区域特征,科学规划和供应土地,合理布局基础设施配套,方便居民生活与工作,优化住宅区域供应结构,实现需求与供应的区域结构基本平衡。

完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健全建筑节能标准,按照居住小区类型分级指导;房屋建筑要充分按照节能省地要求设计,住宅建设材料应用要严格按照环保和节能要求。

新建商品住宅配套设施应齐全、完善,鼓励城区公租房在新建商品房小区中以5%-10%的比例配建。

加大住宅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

优化存量住房,充分利用现状空置房屋,积极开发和培育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

9.3居住用地规划

9.3.1用地分类

根据通道实际发展情况,规划居住用地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属中等居住标准。住宅建设以多层住宅为主,少量建设中高层、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

9.3.2用地规划

规划至2030年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94.6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4.97%,人均居住用地

32.73平方米。规划依据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将居住用地划分为六个城市居住片区。

⑴老城区居住片区:原来的中心城区,沿杉山街、城西街与寨上街布置二类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总面积28.3公顷,规划居住人口0.9万人。

⑵城东居住片区:城东开发新区,位于城市东部,沿双江大道、吉祥路、杆梓路两侧布置二类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总面积69.9公顷,规划居住人口2.2万人。

⑶城西居住片区:位于双江河以西,沿长征北路布置二类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总面积

22.61公顷,规划居住人口0.65万人。

⑷城南居住片区:位于老城区以南,沿长征南路、礼雅路、万佛路、育才路布置二类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总面积95.09公顷,规划居住人口2.85万人。

⑸城北居住片区:位于双江河以东,杆梓溪以北。沿双江大道与转兵大道两侧布置二类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总面积64.73公顷,规划居住人口2万人。

⑹黄柏居住片区:位于黄柏包茂高速公路的互通口附近,居住用地总面积14.01公顷,规划居住人口0.4万人。

9.4住房供应体系

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和通道县城实际情况,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划分为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其它商品住房,尽可能覆盖包括低保困难户和中低收入者在内的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以实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目标。

9.5保障性住房规划

住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鼓励通过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实施保障,要尽量把库存商品住房转为公共租赁住房。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 平方米以下。根据国家政策要求,2017年起公共租赁住房将停止建设,以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实施保障。

棚户区改造规划应该合理调整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计划中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的比例,坚持"两条腿走路、货币化安置优先"原则,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适当减少新建安置房屋数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第十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0.1现状概述

通道县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长征路、转兵大道、万佛路。行政办公用地布局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长征路和行政路两侧,分布有县政府、国土局、林业局、交通局、农业局等;商业金融设施主要集中在长征路两侧,聚集了大量的餐饮和服务业,提供旅馆、酒店、餐馆以及全方位的休闲娱乐服务。商业布局形式为表层商业、内层居住区。

各医院基本情况

通道县城综合医院、卫生院、门诊基本情况

10.2存在问题

1、部分农贸市场占道经营,既影响购物环境的改善,又干扰城市交通。

2、现状文化娱乐设施不足,档次较低,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3、现状体育设施场地不足,设施简陋、陈旧,群众性体育设施不足。

4、缺乏高层次的教育科研用地和文化用地。

10.3规划原则

1、城市公共设施按县级、片区级两级配套。

2、为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设施和实现资源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社会化经营。

3、对公益性、非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科教设施用地予以优先安排,在规划上提供用地保障。

4、公共设施按其服务对象不同,布局于最有利于发挥其效益的位置。

10.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以向东北发展为主并适当向南发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延续现状,向东北拓展,逐渐形成以萨岁广场为核心的县级公共活动中心。公共设施主要沿双江大道和转兵大道两侧发展。同时结合六个居住片区,规划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按服务半径分散布置,便于市民就近使用。

为避免城市商业沿街发展影响交通,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尽量采用街区状布置方式,沿城市生活性干路和支路两侧布置的带状公共设施也要求按类分侧布置以减少过往街道的人流。

规划至2030年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共计85.8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19%,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9.54平方米。

10.4.1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位于老城区和双江河两岸,以及城北新区规划了部分行政办公用地。规划2030年行政办公用地24.41公顷,占整个城市建设用地的2.9%。

10.4.2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1)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现状文化、体育设施匮乏,现有设施种类不齐、档次较低,对文体娱乐设施的建设考虑甚少,与城市的发展及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不相适用。

2)发展和布局规划

文化体育设施规划应推动通道社会文化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应符合时代要求、起到弘扬通道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并发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作用。

通道现有文化体育中心位于独蓉桥和双江大桥之间,布置有民族剧院、体育场等公共设施,是通道居民主要的休闲活动场所。另有新建的萨岁广场,位于城东新区转兵中路东侧,是通道旅游集散地和休闲市民广场,同时还能进行专业演出,集中体现侗族文化。而其他文化设施在老城区和其他组团多与商业用地混合使用。

体育设施:加快体育社会化步伐,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体育中心的建设,注重体育配套设施的建设。现有一处体育场馆设施,位于城南民族剧院旁。规划在萨岁广场东侧新建一处体育馆,用地面积2.62公顷。规划要求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学体育场馆实施对外开放使用,实现体育设施资源共享。同时,要求结合居住小区中心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场所,包括户外的篮球场、门球场、器械场和户内的乒乓球室、桌球室、棋牌室等基本运动场所,满足普通群众就近锻炼、健身的需要。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为5.8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0.69%;规划体育用地4.78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0.57% 。

10.4.3教育科研设施规划

1)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道城现有的教育科研用地主要以中、小学校用地为主,有职业中学一所。现状教育用地11.2公顷。现状通道城区教育设施规模虽然能满足需求,但与标准化学校建设内容相差较远,配套设施落后。

2)发展和布局规划

规划党校搬迁至职业技术学校;规划职业技术学校用地面积8.68公顷。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为38.24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4.53%。其中中小学用地29.56公顷。

随着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规模不断增加,城市对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有了新的要求。根据2030年的预测人口,分别按千人指标40‰和70‰设置中学和小学,小学按人均15-20平米/生,每班45人;初中按18-25平米/生,每班50人计算。

规划中学两所、小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

通道县城中小学规划一览表

10.4.4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原有医院并适当扩建。另新建四处综合医院。在城东新区杆梓路与双江大道交叉口新建仁济医院,用地面积1.33公顷;在城北新区新建一处120床综合医院,用地面积1.71公顷;在黄柏片区新建一处60床医院,用地面积0.75公顷;在城南新建一处150妇幼保健院医院,规划用地面积1.93公顷。

规划至2030年城市医疗卫生用地9.22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1%,其中医院用地9.0公顷。

10.4.5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

(1)现状概况

充分认识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福利设施面向广大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最基本的民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通道中心城区现有城南和老城区的福利院共两所。

(2)发展和规划布局

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相应对社会福利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特点,规划扩建城南福利院,用地面积1.1公顷;规划在城北片区新建一处养老院,用地面积1.56公顷。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区级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公寓等设施,形成以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为主体的社会保障设施体

系。

规划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为3.0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0.35% 。

第十一章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11.1现状概况

城区现状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小型零售商业为主,商业基础薄弱,网点少,规模小,业态类型单一。商业业态形势主要为沿路布置,大部分分布在长征路、转兵路两侧,以小型的底层沿街商铺为主,档次较低,缺少大型的集中规模商业体及专业市场,远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目前通道城区宾馆、酒店,服务接待能力不断改善,随着通道旅游业不断发展,酒店宾馆还将有进一步需求。

11.2商业服务业设施总体布局规划

以区级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为主,形成城市商业体系,它是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主要框架,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起着重要的引导、控制作用。

规划的商业、金融和服务设施按市级、片区级两级配套。市级传统商业中心仍布置在老城区长征路一带,通过改造完善,逐步扩大规模,提升服务品质。在城东路、古庵路和双江大道两侧规划有现代服务业。在各居住片区中心分别设置有片区商业中心。在各小区内结合小区中心的建设,兴建服务于小区居民的多种商业服务设施,以满足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

规划至2030年城市商业金融用地137.64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6.34%。

第十二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12.1现状

2013年县城现状有工业用地8.17公顷,占总用地的2.18%。

12.2规划原则

1、配合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用地布局结构和用地比例,改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

2、工业项目根据不同性质集中成片开发,搞好内部挖潜,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3、处理好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使两者之间有便捷的联系。12.3工业用地

黄柏片区通过S221和包茂高速公路带来的交通优势,建设一类工业、仓储物流、商品批发等基地。结合包茂高速互通口布置仓储物流和商品批发。本片区布置的工业以旅游小商品加工和无污染的食品加工为主。借助通道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发展具有文化性、乐趣性、纪念性旅游产品加工、工艺品生产;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炼植物油、山野菜系列、葛粉系列、液态奶产品等农副产品加工等。

规划至2030年城市工业用地36.69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35%,人均工业用地4.08平方米。

12.4物流仓储用地

规划结合城市对外交通和工业用地,在黄柏片区布置仓储用地,安排两处集中的生产性物资储藏和中转仓库,结合配套设施,形成货物流通中心。

规划至2030年城市仓储用地11.7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4%。

第十三章绿地系统与城市景观规划

13.1绿地系统规划

13.1.1现状概述

通道县城现有绿地面积24.46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总用地的6.53%。

13.1.2存在问题

1、老城区建筑密度较大,绿地面积较少,绿化拓展困难。

2、人均公共绿地较少,缺少专项公园,现状建成公园管理粗放,尚未发挥应有作用。

3、配套绿地建设滞后,居住区及居住小区公共绿地不足。

13.1.3规划原则

1、注意城市外围大环境绿化与城市内部绿地系统相结合,注重生态、强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格局和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绿地系统。

2、利用河道绿化及道路绿化将城区周边的绿色背景引入城市,连接城市绿地系统,构成大环境绿化网架。

3、规划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与水系、道路、广场及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充分结合,均匀分布,方便人们使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规划的公共绿地和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高压走廊绿化隔离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讨论稿) 古浪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10 第一章规划依据、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2006)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5. 建设部《关于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 6.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7. 《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8. 《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9. 古浪县统计年鉴 10.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11.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2.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13.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14.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5. 《古浪县志》

二、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中远期:2021-2025年; 远期:2026-2030年 远景:2031-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范围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面积5046.54平方公里。 2. 规划控制区范围 西到古丰乡冰沟墩村;东到土门镇八步沙林场;南到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北到土门、泗水镇北界。面积约591平方公里。 3. 县城规划用地范围 本次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南以新建水厂、北以上胡庄子为界,西以平顶山麓、东以俞家岭山麓为界,总面积为33.41平方公里。 四、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城市对外职能;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城市内部人工环境建设与外部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把古浪县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竞争力的现代宜居城市。 五、规划原则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古浪县位于武威市域,其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应与周边的大背景相协调,服从于武威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服从于运城市域的人口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2.1___县是一个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齐河县总体规划说明书 1齐河县总体规划概况 1.1齐河县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区位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山东 省会济南市西,黄河左岸,属山东 省德州市。地理坐标在北纬 36°24′~37°00′、东经 116°23′~117°03′之间。西南 邻东阿、茌平两县,县城距东阿县 城68.5公里,距茌平县城50.5 公里。西北与高唐、禹城两县接壤, 距高唐县城40公里,距禹城县城 19公里。北界临邑县,距县城45.5公里。东北与济阳县毗连,距县城45.5公里。东南隔黄河与济南市郊区、长清区相望,距济南市28公里,距长清区城区26.5公里。县城距德州市区83公里,距北京市355公里。县境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22公里,西南东北向呈哑铃状。县域总面积1554.49平方公里。 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规划)、济聊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从县域中部穿过;干线公路有308、309国道及041省道,为二级路面,道路通畅,与济南联系除现有黄河公路桥外,还有三处较大型渡口,同时距济南遥墙机场不到到40公里,对外交通联系便捷。 齐河县城区位于齐河县中部,于1974年由齐河城搬迁至晏城镇。2002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县域户籍人口6076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194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为12.70%;全县城镇常驻人口16.4万人,按城镇常驻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27.00%左右。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 2.经济区位 齐河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河沿县境的78.87公里河段,成为齐河南部天然县界。1949年以来,沿黄人民年年治黄引黄,黄河为发展齐河工农业提供了条件。齐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作为山东省城济南的西北门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THE URD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ADMINISTRATIVE OF HONGYA 说明书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 DESIGN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5)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 (10)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 (15)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 (39) 第七章用地选择、城市远景发展及规划区范围 (42) 第八章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47) 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 第十章城市风貌景观规划 (59)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4) 第十二章城市管线工程规划 (67) 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76) 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78) 第十五章旧区改建规划 (81) 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 (82) 第十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3) 第十八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85) 第十九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规划 (86) 第二十章规划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 (87)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历史沿革 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二)地理概况 1. 位置和面积 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位置跨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东北与夹江县、丹棱县接壤,东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毗邻,西南与荥经县、汉源县交界,西北与雅安市、名山县相连。南北相距64公里,北宽43公里,南宽46公里。中狭仅15公里,形如哑铃,斜置于峨眉山、大相岭和总岗山之间。 全县幅员面积1930.54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折合为292.3万亩,其中耕地23987ha, 林地133117.27ha,牧草地182.27ha。 2. 经济地理区位 洪雅县地处四川省中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经济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一)区位条件 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 (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 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一、区位 肥西县地处江淮之间,位于省会合肥市的西南部,紧邻中心城区,巢湖西岸。南接庐江县、舒城县,西接六安市,北临寿县。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上派镇,距合肥17公里,是合肥市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17°9′,北纬31°42′~31°43′。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一)规划范围 1、县域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县城 规划范围:西南组团内肥西县域部分的范围,包括上派镇及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严店乡等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3、规划区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9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三、县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 2015年和2030年肥西县总人口规模分别为130万人和200万人。2030年,肥西县城镇化水平最高将达到70%,而城镇人口将达到140万人。 四、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根据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肥西县现状城镇特点及发展条件,依据肥西县的县域空间发展战略,确立肥西县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带、两轴”。 两带:在合肥市城镇密集区内,沿城市外环高速的三河、严店、紫蓬、小庙和高刘,形成城市外圈的重点城镇带;在肥西县西部,以山南镇为中心,形成沿高店、官亭、铭传、山南和柿树岗一线的生态城镇带。 二轴:以合六叶公路为西向发展轴,联动六安发展;向南以合安公路为南向发展轴,打造合铜安产业走廊。 五、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本次规划是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规划期末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条件将肥西县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结构。 (1)一级城镇:肥西县城,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 (2)二级城镇:桃花、严店、高刘,人口规模10-35万; (3)三级城镇:三河、紫蓬、小庙、山南,人口规模为3-10万人。

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2) 第三章规划范围及期限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3)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3) 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3) 一、区域位置 (3) 二、现状概况 (3)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3)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3) 一、发展定位 (3) 二、发展规模 (3)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4) 一、产业发展目标 (4) 二、主导产业 (4)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4) 一、土地利用政策 (4) 二、土地利用分区 (4)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4) 一、空间布局 (4) 二、用地规划 (5)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5)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 一、给排水工程 (6) 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6) 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6)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 一、环境保护规划 (6) 三、环境卫生规划 (7)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7) 一、防洪防涝规划 (7) 二、防震减灾规划 (8) 三、人防御消防规划 (8) 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8)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8) 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8) 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8) 三、生态居住区设计构思 (9) 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师宗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豆丁网友(洪枫)倾情为您奉献,QQ:332985688,个人主页https://www.docsj.com/doc/4a11963163.html,/chess95660 第一章基本概况 师宗县地处滇桂两省交界,位于云南省东南边陲,曲靖市东南部。地跨东经103°42′至104°34′,北纬24°20′至25°00′之间。东与罗平县接壤,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隔江相望,南与邱北县相邻,西南与泸西县交界,北同陆良县毗连。县城丹凤镇距云南省会昆明市198公里,至曲靖市130公里。 境内由东至西最长横距9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6公里。全县总面积2782.9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约占90%,坝区面积约占10%。总耕地面积35.0295万亩。 师宗的地形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平均海拔1800-1900米,最高为菌子山,海拔2409.7米,最低为东南河谷的坝子737米,县城驻地丹凤镇中心海拔1852米。 根据地形差异和地质营力作用的不同,师宗可分为四个小的地貌单元:(1)西北侵蚀切割中丘原地貌,山顶平缓,地形高差不大,山坡呈“凸”形,河谷呈“V”形;(2)中部岩溶地貌,山岭和溶蚀、断陷和盆地相互镶嵌组成山坝相间地貌,规划区即位于此处,主要特点是丘陵地形起伏,小型坝子杂布其间,孤峰和掩埋式峰林拔地而起,景象十分壮观。该区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也较丰富,且水位浅,利用方便,是师宗县农作物的主产区;(3)东南部剥蚀溶蚀地貌,山势崛起,错落崎岖,山顶一般仍较平缓,而山坡则凸凹不平,坡度较大,大部分地区灰岩裸露,溶洞、竖井、石林、石芽遍布,地表严重缺水。(4)南部深切河谷地貌,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沟谷多呈“V”字形,南盘江流经该地区,河流两岸形成宽窄不等的阶梯,或冲积堆积物。 师宗境内由于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13.8℃。极端最高气温32.6℃,极端最低气温-15℃。年平均日照1793.4小时,霜期12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