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

第一章白石岩乡基本概况

一、乡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白石岩乡位于紫云自治县西部,距紫云县城18公里。处东经105 o55′01″一106 o 02′09″,北纬25 o 44′28″一25 o52′40″之间。东邻松山,南界火花,西接镇宁县本寨乡,北抵猫营镇。南北长15.06km,东西宽11.4km,国土面积约143km2。

(二)政区沿革

白石岩乡原为秦属象郡驻地。民国21年建镇,归京州区(今松山镇);民国28年调整建置,设白石岩保,民国32年调整建置,辙白石岩保,划为德舆乡(驻地狗场 ),民国34年划为松山镇,设白石岩保,解放初,1952年12月26日复设白石岩乡, 1961年改为白石岩乡人民公社。

1985年7月复建白石岩乡,辖9村,土地面积62.88平方公里;1501户,7684人,其中:男1218人、女1020人;非农业人口125人。

1991年12月辙区并乡建镇,建白石岩乡,辖原白石岩乡面积外,辖原松山镇白云乡的幸福园村、群联村、大水井村、及原火花区的新弛村,总辖13村。

(三)行政辖区及人口

截至2011年底,白石岩乡辖13个行政村,分别是白石岩、小湾、大坪、抵桶、甘水井、幸福园、长山、岩上、新院、猛德寨、新弛、大水井、群联,其中白石岩村为乡政府驻地,计77个村民组15515人,其中农业人口15103人,非农业人口412人,在校学生2999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7.8%,在校学生占总人口的19.3%。

(四)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白石岩乡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东高西低,向东西两侧倾斜,属杨子程地台上杨子台褶带。境内以垭都-紫云深断裂为界,分属两个Ⅲ级构造单元。垭都-紫云深断裂在紫云境内属南隐伏段,由西部的镇宁县境进入后贯穿全乡。境内海拔1000.8-1250m,相对高差150m,山地面积占78.13%,丘陵面积19.71%,盆地面积占2.16%,岩溶面积占30.5%,土壤以黄壤土砂土居多。

乡驻地座落于白石岩村小盆地,海拔约为1072-1061m,地面平均降坡为7.0~10.0%,地层下部为中更新统的砾卵石层,上部为亚粘土,厚度180~250米。地质条件良好,尚无地质灾害的发生,查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反应谱周期为0.35s,区域构造稳定。

2、气候

白石岩乡具有紫云县典型的气候特点,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两个农业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气温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照较好、热量丰富,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为1455.3小时;年平均气温15.3℃,平均无霜期288天,年平均降水量1337.1毫米,受季风气候影响,全年干、雨季节之分明显,干季平均降水量为135.2毫米,雨季平均降水量为1201.9毫米。

3、、水文及水资源

白石岩乡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

境内有小一型水库一座——长沙田水库总库容10.5万m3,集水面积1.8km2,主要功能为防洪、灌溉。

出露井泉一个——板母出水洞,枯水流量1.82m3/S,出露高程1020m。

乡域内地表无径流,沟壑多为泄洪冲沟。长沙田水库、板母出水洞水位咬低,乡域水资源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严重。

(五)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白石岩乡土地总面积14300公顷(21.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980.93公顷(1.2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68%;园地861ha,土6.02%;林地3403.4ha,占23.8%;牧草地面积约5861.5ha,占40.99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35.5ha,占4.5%;交通用地58.6ha,占0.8%;水域82.94ha,占2.2%;未利用土地959.0ha,占16.9%。

耕地面积为12714亩,其中稻田3730亩,占耕地的29.33%,旱地面积为8984亩,占耕地的70.66%。人均占有耕地0.81亩,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乡域土地利用情况

2、农林产品资源

白石岩乡境内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立体地貌及立体气候适合农林牧全面发展,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大米、玉米、小麦、油菜籽、红芯薯、茶叶、苎麻、烟叶、水果、猪牛羊肉等。

3、矿藏资源

乡域内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煤、石灰石、页岩等,煤的储量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分布于水井,猛德寨、新院、白石岩、新驰、群联等村近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并有多处露头,开采条件较好,石灰石分布广,集中在长山、岩上、小湾、抵桶等村

(六)、社会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

2011年该乡国内生产总值共0.81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936元。其中:第一产业0.4714亿元,占总量的57%,第二产业0.1958亿元,占总量的24%;第三产业0.1530亿元,占总量的19%。

2、各产业现状

(1)农业现状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科技不断深入,“三高”农业的普及,加上白石岩乡丰富的农业资源,白石岩乡的农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但目前白石岩乡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红芯薯、油菜、大豆、蔬菜,副业主要以养牛、养猪、养鸡、鸭为主。白石岩乡2011年第一产业总产值5714万元,占总产值的73%。

(2)第二产业现状

白石岩乡2011年工业总产值1458万元,占总产值的19%。工业类型有:轻工、手工、建材、纺织,工业产品类别为:砖厂、食品、服装等。

(3)第三产业现状

目前,白石岩乡第三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白石岩乡2011年第三产业总产值603万元,占总产值的8%。

(七)乡域社会服务设施现状

1、管理服务机构

乡级管理服务机构较为齐全,有乡政府、派出所、国土所、水利站、信用社、邮政、法律服务等机构。

2、商业服务点

除乡集镇外,全乡各村均设有商业服务点,位置多在村委会附近,数量为2-4个不等。

3、教育机构现状

全乡现有学校13所(其中寄宿制中学一所,小学12所),校舍占地面积17489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726平方米,教室89间,教师124人(含21名特岗教师),在校学生包括小学和初中共2939人。基本实现“两基”教育目标,但基础教育设施的配置不足,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多为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文娱活动场所设施少,老百姓文化生活单调。

4、医疗设施现状

卫生机构14个,分别为白石岩乡中心卫生院和13个村卫生所,床位25个。共计卫生技术人员48人。但医疗器械较为陈旧和严重不足,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看病需要。然而,可喜的是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目前,全乡参合率达98%左右。

(八)乡域基础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目前乡域内主要的公路干线有1条,乡道2条。干线紫黄路为油路,其余乡域内道路为泥结石路面。

2、电力现状

白石岩乡电源点目前没变电站,靠10kV输电线接紫云35kV城关变,供全乡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

3、电讯现状

白石岩乡电讯线由紫云自治县电信局进线,乡镇邮政所设有程控交换机,预留容量1000门,现已装机300余门,同时全乡已开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移动电话业务。2个行政村均已通有线电话。

4、供水现状

集镇区现建有高位水池一个,位于场区西边,以地下水为主水源,规模30m3/d。目前基本能满足场区用水需求,乡域内其它行政村供水形式多样,有集蓄雨水的、有引出露井泉的、有提水,朋采用地下水供给的。

5、排水现状

场区下水道12500余米,污水处理池无,排污沟1500余米。(垃圾处理场位于白石岩村2组,小地名,占地3.5亩)

6、燃气现状

现场区还无燃气配置。

7、环卫设施

辖区现状有垃圾收集系统,垃圾乱扔现象无,乡域农村聚居点则设有垃圾转运池。辖区内无公厕一个,增设新的公厕一个正在修建,。

8、消防设施

现状无消防站,但有消防栓等消防设施。

二、集镇概况

(一)区位

位于白石岩乡西部、紫云县城以西18公里处,距黄果树风景区75公里,距格凸风景区52公里,紫(格凸风景区)黄(黄果树)主干线中部,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二)现状格局

集镇区位于白石岩乡驻地的白石岩村,靠路建设,用地紧张,近几年逐渐形成新旧集镇一东一西的发展格局,由原来的紫黄老路过渡到现在的紫黄新路,白石岩干河沟把集镇分成东部教育区,西部行政、商业区。

(三)现状规模

1、人口规模

集镇规划区内现状聚居人口2320人,其中非农人口355人,住集镇农民1588人,现状实际城镇化水平15%.

2、用地规模

集镇建设用地集中在紫黄公路的两侧,镇区建设用地20.14ha,人均建设用地为

100.7m2/人。从1996年至2006年,共增加建设用地5.43ha,年均增加0.54公顷。在过去的10年间,镇区建设主要是依托道路建设。

集镇建设用地组成,居住用地(含规划区内农民宅基地)0.15平方公里,占现状建设总用地的60%;公共设施用地0.04平方公里,占现状建设总用地16%,道路广场用地0.03平方公里,占集镇建设用地的12%。

(三)公共及基础设施

集镇目前公建设施基本配套,镇区内有行政办公、教育、医疗卫生、商贸、集市等5大机构,还有农机站、农技站等农业服务设施。区内没正规街道,主要是沿现紫黄公路及老紫黄路,分为2条街,现紫黄公路为油路,老紫黄路为水泥路面。难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

1、公共设施

(1)行政办公

白石岩乡政府位于现集镇西部,办公环境较一般,但室外活动空间较少,基本可以满足行政办公用地的需要。

(2)教育

白石岩中心小学、白石岩中学位于白石岩集镇区以东,分别位于紫黄路两侧。

(3)医疗卫生

白石岩卫生院位于整个集镇的西部。

(4)商业服务

集镇内沿街个体商户多家,主要分布在主要道路的两侧。

2、基础设施

(1)交通设施

现状集镇主要道路均为一块板形式,宽度为6—8米,为水泥或油路面。有过境长途客车及到县城的客车,但尚无客运站。

(2)市政设施

给水:白石岩乡目前已建成高位水池位于集镇西部。基本满足场区现状供水需求。

排水:集镇现状尚无污水处理厂,排水体制主要为雨污混流制,利用重力流排水,在集镇主要道路两侧分别铺设有明、暗沟,汇集街道两侧污水和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对部分河沟污染较为明显。

电力:白石岩乡用电是由10KV输电线接紫云城关35KV变电站供电。

邮政电信:集镇现有邮政所1座,电信有移动和联通,服务范围为整个集镇。

消防:集镇目前无消防站,缺乏公共消防设施及消防人员。医院、学校、市场等重点单位自备有灭火器。

二、镇区用地

现状镇区建设用地20.14公顷,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100.7平方米/人。从1996年至2006年,共增加建设用地5.43公顷,年均增加0.54公顷。在过去的10年间,镇区建设主要是依托道路建设。

用地指标为:

(一)居住建筑用地

含村民住宅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以及单身宿舍等用地。该类用地面积5.98ha,占镇区建设用地29.69%,人均29.9/rn2。镇区缺敬老院用地。

(二)公共建筑用地(C)

公共建筑用地包括行政管理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医疗保健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和集贸设施用地。现状公共建筑用地合计为 6.08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30.18%,人均30.4rn2。

l、行政管理用地(C1)

现状行政管理用地主要是政府机关办公区用地,具体包括政府、土管所、地税等,面积0.93ha,占镇区建设用地4.61%,人均4.65m2。

2、教育机构用地(C2)

教育机构用地在白石岩乡区主要是白石岩的中、小学及学校附属设施占地,是公共建筑用地中用地面积较大的地类。教育机构占地2.63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3.06%,人均13.15m2。

3、文体科技用地(C3)

文体科技用地含有文化娱乐用地、体育设施用地和科技展览、图书、文物、宗教等用地。镇区该类用地主要是农技站,镇区内缺乏标准体育场。文体科技用地占地仅0.34ha,占建设用地的1.69%,人均仅0.89 m2。

4、医疗保健用地(C4)

医疗保健用地包括医疗、防疫、保健、休疗养机构用地,白石岩乡区该类用地主要是乡医院和计生站。医疗保健用地占地0.30ha,占建设用地的1.49%,人均为0.79m2。

5、商业金融用地(C5)

商业金融用地包括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银行、信用社、保险等机构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白石岩乡区主要干路两侧的商店、供销社、银行、公司等构成了该类用地的主体。沿街门面多为两、三层的民房,底层是门面,二、三层住人,由于缺乏规划的指导,建筑缺少特色,为了获取门面,建筑间距过小、进深大,采光、通风等不足,商业气氛不浓,也影响到居住环境质量。商业金融用地占地1.88ha,占城镇建设用地的9.33%,人均9.40m2。

6、集贸设施用地(C6)

镇区缺集贸设施用地。

(三)生产建筑用地(M)

生产建筑用地包括独立设置的各类生产眭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还包括农业生产设施如打谷场、饲养场、农机站、兽医站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白石岩乡区该类用地面积为1.571-l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7.79%,人均7.85rn2。

(四)仓储用地(w)

镇区缺仓储用地。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对外交通用地是城镇对外交通的各种设施用地,主要由公路站场及规划范围内的路段、附属设施构成。对外交通用地占地2.89tla,占集镇建设用地的14.34%,人均14.45 rn2。

(六)道路广场用地(S)

该类用地含城镇道路、广场、停车场等设施用地。白石岩乡区的道路广场用地主要是镇区道路占地,镇区缺乏停车场、广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用地。道路用地面积3.47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7.23%,人均17.35m'。。

(七)公用工程设施用地(U)

包括各类公用工程和环卫设施用地,公用工程用地有给水、排水、殡葬、供电、邮电、防灾、能源供应等用地,环卫设施用地含公厕、垃圾站、粪便与垃圾处理设施等用地。镇区建设用地中,该类用地面积为0.281-1a,占1.39%,人均1.4rn2,由供水站、供电所、变电所等构成,市政缺乏邮政、电信、排水设施等。

(八)绿化用地

镇区目前无成片公共绿地,公路沿线缺医少药防护绿地,有绿地10.78ha,占53.53%人,人均53.90rIl2。

以上几大类用地组成镇区建设用地的主要部分,镇区绿化用地严重缺乏,没有提供为居住休闲、游憩的公园绿地。

三、特点与问题—产业低层次化,集镇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一)产业低层次化

白石岩乡的产业结构内部行业高级化演进的趋势尚不明显,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少,工业附加值低,这与白石岩工业缺乏行业内部基础部件延伸、拓展的自我发掘能力有关。

(二)速度与质量的矛盾

白石岩乡的产业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近几年呈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有一定增长,但其粗放式增长特征明显,现状的企业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层次较低,这显然不利于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三)劳动力素质偏低

目前,白石岩乡的产业工人劳动素质普遍不高。人才资源的相对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同时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化也导致了高层次就业岗位的缺乏。目前,白石岩乡的产业工人主要从事低层次体力劳动。难以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到白石岩工作。

(四)空间结构不尽合理

空间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用地的空间布局方面。而这又集中体现在集镇的现状空间上面,从集镇现状看,功能区比较混乱,商业网点和市场缺乏与集镇功能相匹配的空间等级规模体系,没有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集镇中心,各种功能用地混杂,并且相互干扰,严重阻碍了白石岩乡集镇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五)集镇建设水平偏低,发展的整体利益受影响

白石岩乡在空间拓展的过程中,对建筑体量,形式、层高,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仍显得重视不够,导致建设水平偏低,在白石岩乡未来的发展中,这些区域的建筑构筑物有面临二次拆迁的危险,使集镇发展的整体利益受到影响。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一、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随着建设的不断发展,急需一个新的规划来指导城镇建设

白石岩乡位于紫云自治县西部,自成立之初到现今尚未进行编制乡规划,城乡总体发展缺少有力的指导,使乡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随着乡域经济的增长和城乡化的发展,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2012年3月,受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承担了白石岩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进行现场调研和踏勘工作与乡政府沟通交流,并且通过相应资料的搜集,并深入各村进行实地交流勘测,编制《紫云苗族布

依族自治县白石岩乡总体规划(2011—2025年)》。

2、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政策和资金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城镇化速度加快;贵州省提倡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推进各方面又快又好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加快和新的政策指导下,紫云自治县的建设必然加快,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白石岩发展的一个良好机会。

3、区域背景的变化

白石岩乡处于紫云自治县经济圈内,受其辐射带动较大。白石岩乡与县城松山镇相接,由于近期紫云的交通壮况不断改善,外商投资不断增多,正在兴建的白云工业园区规划区包含本乡的幸福园、干水井村,对农村经济的拉动力将增大,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将会不断增大,利于与城市进行物质、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交流,形成广阔的市场空间。

面对机遇、压力和挑战,紫云经济发展应该在接受这些大中城市的产业更新换代、在错位中寻求机会、谋求发展,因此应重新确定其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城市总体规划。

4、“工业强县”的推进

(1)《安顺市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全市城镇发展以市区为核心,紫云为二级中心,把紫云确定为南部片区中心、经济重镇,工业推动经济发展,成为紫云未来发展的主动力,而白石岩乡就紧靠紫云自治县城。为此,应提出新的指导方法和思路,适应形势的变化。

(2)惠兴高速公路的将建成通车,省道309紫云段也将改造完成,及待建的赤望高速(安紫段),下现建好的省道209,形成双十字型公路对外拓补结构,大大改善紫云对外交通,将紫云置于双一小时商圈畔即,“安顺一小时”、“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内,提升了紫云的区域地位。

4、城市规划理念的变化

近年来城市规划更加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强调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思路,以环保、和谐为原则,引入城市管理和土地经营的理念,因此应在新的规划理念和编制办法下进行城市修编。

二、相关规划背景

最新版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是白石岩乡最重要的上层次规划指引。

(一)紫云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

到2020年,按县域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一般城镇-集镇四个层次组成城镇体系的等级序列,组织和引导城镇的开发建设。贯彻城镇体系发展执行点轴发展战略的思路,对处在集镇等级的城镇,规划弱化其发展规模,达到集中发展城镇的目标。

规划城镇体系等级序列一览表

(二)、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对城镇发展规模,综合城镇本身发展的条件、潜力以及区位等因素,结合县域生产力布局框架,本着集中发展的思路,同时考虑基础设施布局的影响和相对平衡。规划人口配置的方法贯彻“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控制过多的城镇人口进入县城,规划城镇人口的40%左右在县城,其余60%的城镇人口在附近城镇就地安置。

规划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一览表

(三)、职能结构规划及主要城镇职能

1、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期内,县域的城镇职能发展将日趋丰富,可分为:A、建材工业;B商贸业;C、轻工业;D、旅游业;E、生态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F、行政驻地型等六类。

县域主要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2、主要城镇职能

(1)、紫云县城:以发展旅游服务、商贸业及原材料加工为主,充分发挥县域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体现城市的综合职能。

(2)、猫营:以发展建材工业(大理石)、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及商业贸易为主。

(3)、羊场:旅游服务镇,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及商业贸易。

(4)、板当:旅游服务镇,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及商业贸易。

(5)、猴场:重点发展轻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及商业贸易。

(6)、坝羊: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及商业贸易。

(7)、白石岩: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8)、宗地: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及商业贸易。

(9)、大营: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及商业贸易。

(10)、其它集镇:在强化城镇服务职能的同时,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加工业。

(四、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公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紫云县的生产力布局和城镇空间布局。经过规划引导和重点选择,在构建全县较为完善的公路网骨架基础上,城镇体系发展以骨干公路为主要轴线的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一纵一横”的结构,即以紫云县城为中心,以209省道和309省道为轴线,主要城镇沿轴线分布的近于“十”字型的格局。

1、以209省道为轴线的城镇纵向发展轴,是县域城镇发展主要轴线,该轴线上分布有紫云县城、猫营、狗场、羊场、水塘、猴场及猫场等7座城镇。

2、以309省道为轴线的城镇横向发展轴,是县域城镇发展辅助轴线,该轴线上分布有紫云县城、座马河及板当等3座城镇。

五、城镇发展分区管治

1、鼓励优先发展区:紫云城区及重点城镇为鼓励优先发展区,实施集中式城镇化战略,增强城镇实力和辐射带动力,搭成同外界分工与合作的平台,吸引和接纳外来产业、资金。

2、有条件开发地区:包括一般城镇范围,实行有条件地发展的策略,以突出上一级鼓励优先发展区的集中优势。

3、控制与保护区:一是特定环境保护用地,主要是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水土保持林、生态林地区;二是耕地保护,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田,也包含茶果园等一般园林地。

(二)上层次规划对白石岩乡的要求

1、集镇等级结构上的要求

白石岩乡是紫云自治县的乡镇之一。

2、集镇职能上的要求

白石岩乡为农贸型乡镇。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3、基础设施要求

供水:集镇供水远期配套小型自来水厂,满足集镇用水需求。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污水处理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农民聚居点污水近中期可经氧化塘初级处理后,直接排入水体,远期通过污水系统收集后,送至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排入水体。

电力:新建35kV变电站一座,接紫云110kV变电站,用35kV输电线接至白石岩集镇,对本乡供电。

燃气:近期设一配气站,铺设供气管网,让居民能用上天然气,。

邮政:规划在白石岩乡设邮政支局。

第三章乡域发展优势与制约条件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白石岩乡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呈持续上升趋势。

2、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中药材产量高。

3、多种经营品类较多,可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结合产业布置在中心村)。

4、乡域内林地覆盖率较高,小气候宜人,具备一定的旅游发展潜力。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教育文化比较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高层次的人才稀缺,

2、第三产业基础较薄弱,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3、乡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设施配套较差,级别较低,不适应白石岩乡未来发展的集镇定位。

4、城镇化基础差,全乡城镇化水平15%。

5、集镇开发程度不高,乡镇企业发展也缓慢。

6、集镇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建筑主要沿集镇道路分布,缺乏明确的功能分区。

7、投资不足,建设速度缓慢。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惠兴高速公路的将要通车,省道309改造完成以及省道209,及待建的赤望高速(安紫段)形成十字型公路对外结构,近一步改善紫云的对外交通条件,将紫云置于“贵阳一小时”经济圈以内,提升了紫云的区域地位。

2.紫云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的紫云工业园区中白云园区核心部分在松山镇的中心村,涉及本乡的幸福园村、干水井部分面积,本乡产业可以与工业园区产为形成互补,提升本乡工业化成度,给本乡农副产品,加工带来新的机遇。

3、国内外旅游产业、假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白石岩乡的生态度假旅游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4、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实将带动城镇乡村的协调发展。

四、挑战分析(Threats)

1、城镇化发展与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对区域环境承载力提出较高要求,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

2、城镇化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和破坏较大,而白石岩乡用水主要靠小河流和山泉水,如何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是白石岩乡面临的挑战。

3、接待设施配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旅游接待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配置,如何做到规模合理、节约高效利用,如何做到供有所求与供不过求两者的协调也是需要慎重

考虑的问题。

优势分析(Strengths)劣势分析(Weaknesses)

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

特色农产品、中药材产量高紫云工业园区的建设

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高技术人才资源不足

第三产业较薄弱

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低缺乏大中城市的带动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挑战分析(Threats)

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

对外交通的进一步改善环境承载力

水资源

旅游服务设施的配置

第四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一) 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5、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

6、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

7、《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8、《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二)技术标准及相关规范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5)《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99)

(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

(三)参考文件

1、《安顺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2、《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

3、《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011年—20015年)》;

4、《紫云白云工业园控规》;

5、《紫云工业区发展规划方案稿》

6、《白石岩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计划纲要》

7、白石岩乡的未来发展的战略和构想。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规划应适应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物遗址的保护,促进乡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实现“繁荣的集镇+富裕的农村”要求,坚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原则,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分期建设”的方针,合理利用土地,科学确定白石岩发展方向,统筹安排集镇及农村聚居点的空间布局和各项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设施,合理确定集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各项用地的协调布局,促进白石岩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规划主要指导思想是:

1.强调规划的超前性和高起点。以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手段来规划,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条件,积极寻求发展机遇,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地发展条件和特点来研究集镇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明确集镇发展的战略目标,使该集镇带动周边村镇和

集镇的发展。

2.强调规划的经济性、开放性和弹性。为适应市场经济和集镇动态发展的需要,规划需留有必要的弹性,要充分考虑集镇用地的置换和兼容性,使规划具有预见性,可持续性和一定的应变能力。

3.强调规划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法制性。增强规划的可指导性,优化组织集镇发展的各项要素,统筹兼顾,全盘考虑,全面提高集镇环境的综合质量,强化集镇整体服务功能。

4.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指导下,结合旅游产业,对白石岩乡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规划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以保护环境为目标,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集镇空间布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确定白石岩乡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模式,促进白石岩乡协调、有序的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共建共享

加强白石岩乡与周边区域在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联系与协作,促进功能互补,创造便捷的整体关系,整合区域间的整体发展思想。

2、立足现实条件确定多元化的规划目标

基于对现状深入的分析,我们深入地思考这种发展现状后面隐含的现实意义,通过集镇发展肌理挖掘空间发展的特定轨迹,把现实存在的混杂纷乱梳理成为多元有机的规划素材,因地制宜地提出规划目标,从而使规划导向与现实条件紧密结合起来。

3、通过要素分析确定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规划基于白石岩乡所承担的区域功能和集镇定位入手,通过交通系统的有机整理、现状用地置换和功能整合、景观系统的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解决白石岩集镇现状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采取渐进理性的步骤去改良现状,在紧紧把握规划的重点和难点中施展规划的技术手段,为白石岩乡健康有序的建设提供一个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建设和管理依据。

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为适应该乡发展的阶段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适应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体现动态规划的原则,该乡的总体规划需保持相当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使规划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

5、通过土地整合和功能梳理全面提升土地的使用效能

基于对白石岩未来集镇建设和开发目标的把握,规划通过土地整合和功能梳理,全面地提升集镇的土地使用效能。合理进行功能分区,节约用地。

6、利用路网空间肌理组织景观空间

把现状具有一定基础的路网进行适当的修正和梳理,从中挖掘地方特色,与空间景观设计和集镇面貌的营建有机结合,利用路网格局形成的空间肌理作为景观营建的结构框架,把绿化开敞空间、商业步行活动空间、景观节点、特色空间等景观和功能元素组织在这个框架中,旨在形成一个有属地特色的丰富的空间形态。

三、规划年限

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016-2025年

四、规划范围

1、本规划分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两个空间层次:乡域总体规划范围即现白石岩乡行政辖区范围,即以13个行政村为规划范围,面积143平方公里。

2、集镇(乡驻地)建设规划范围:以现状城镇为依托,规划区范围0.748km2。

五、规划目标

(一)、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和《紫云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内容,因地制宜,近远结合,确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目标,通过布局调整、优化结构,实现村镇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白石岩乡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化发达、宜人居住的白石岩。

(二)、近期(2016年)战略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430万元,年均递增8%以上。第一产业年均递增2.5%、第二产业年均递增12.5%、第三产业年均递增7.0%左右。三次产业结构构成由2002年的62.6:18.4:19.0调整为46.0:27.0:27.0。

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5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9%左右。

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0元,年均增长4%。

4、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9000万元,年均递增在15%以上。

5、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左右,城镇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超过7年。

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7、森林覆盖率达到35%,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控制面积有所提高。

8、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9、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m2。

(三)、远期(2025年)战略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200万元,年均递增7%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构成调整为20.0:35.0:45.0。

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0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

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年均增长5%以上。

4、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将达到27000万元,年均递增在15%以上。

5、全县普及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城镇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超过12年。

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7、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

8、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完善的卫生保健的目标。

9、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m2。

三、战略重点

(一)、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工业结构的调整,紫云县工业发展比较落后,产业规模较小,传统产业缺乏后劲,结构调整应立足于以下几方面:

1、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遴选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建材、原材料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立足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注重市场前景良好的新技术引进,加速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2、积极发展电力及原材料深、精加工业。

3、以旅游业为龙头,逐步建立特色明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第三产业体系。

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1)优化乡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合理分布生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用地集中紧凑,建设有机协调,规划高起点和高标准。

(3)合理确定村镇区规模和发展方向,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用地,以适应白石岩乡近、远期发展需要。

(4)组织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便捷的交通体系,为村镇提供高效率的运输条件。

(5)充实完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金融贸易等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提升村镇的综合服务职能。

(6)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类基础设施。

(二)、城镇建设

1、集中力量搞好紫云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县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2、择优发展主干交通沿线商品集散地的城镇,重点抓好猫营、板当、羊场、猴场的城镇建设。

(三)、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合理开发

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是紫云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应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保证全县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与环境协调统一的良性循环基础之上。

城镇建设开发必须集约使用土地,盘活现有土地存量,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强化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控制的双重作用,充分发挥土地级差效益,为城镇建设积累建设资金。

白石岩乡区发展的总目标是:把白石岩乡建设成为紫云自治县的最佳生态乡镇。

第五章人口发展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乡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白石岩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其中机械增长人口主要为附近其他乡镇到白石岩乡做贸易的部分从商人员,以及邻近镇的农村人口流动人口。白石岩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以4‰递增,机械增长率为5‰,到2015年,乡域人口将达到15515x(1+4‰+5‰)4≈16081人,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以3‰递增,机械增长率为7‰,到2025年乡域人口将达到16081x(1+3‰+7‰)10≈17763人。

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规划预测白石岩乡的乡域总人口在2025年规划期按17763人计。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1年统计全乡常住人口有15515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2327人,非农业412人,城镇化水平为13%。白石岩乡的城镇化水平远低于紫云自治县的平均水平。在规划期未来发展中,白石岩乡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人口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全乡的产业结构中占的比例将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导致白石岩乡的城镇化水平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预测,到2020年,紫云自治县城镇化率为40%。根据白石岩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白石岩乡的城镇化水平应该平行于紫云自治县当时的平均水平。白石岩乡非农人口增长以及城镇化率预测见下表:

综述:

近期(2011—2015年)乡域总人口:1.68万人,城镇人口:0.40万人,城镇化率:25%。

远期(2016—2025年)乡域总人口:1.76万人,城镇人口:0.74万人,城镇化率:40%。

第六章乡域总体规划

一、发展方向

立足本地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储运、加工,推动商贸业的发展,利用良好生态环境资源逐步发展旅游业,是集镇发展的主要方向;

搞好文化教育,提高医疗卫生设施及环境质量,修街道,建市场,整治环境,改造建筑质量,扩大镇区规模及绿化美化镇区是集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集镇建设发展目标

白石岩乡建设应立足现有农业基础,发挥农副产品加工,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加强养殖、水果的生产,

加工和销售,充分发挥各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生存生活环境。加速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的发展是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集镇建设必须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工业环保化以及全方位扩大内需、拉动全乡经济发展为目标,关键问题是培育市场、扩大城市聚化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完善市场机制需求的硬件建设等方面。清洁优美的镇容镇貌和良好的居住环境都是投资环境的重要部分。因此,集镇建设的重点是创建形象特色,并突出集镇的主要功能特点。

结合白石岩乡具有的独特自然资源,形成白石岩独具地域特色的自然环境风貌,建设高效能的交通通讯和市政设施,把白石岩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农工商结合,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商贸旅游小城城镇。

①住房目标:乡域住房条件有较大提高,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住宅水平达到小康。

②集镇公用设施目标:集镇公用设施要基本适应第二、三产业发展,商品流通和人民生活需要。

道路系统要形成通畅、便捷、路面基本硬化的乡域交通网络;集镇形成主干道、干道、支路三级网络。

给水系统要优先改善饮水条件,提高设施水平;排水设施要齐全、完好通畅,集镇和中心村发展集中供水,普及率95%以上,人均生活用水量120L以上,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集镇内按规定设有消防栓。

供电系统要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企业用电每万元产值达2000kW.h以上,生活用电平均每户达800W以上,公用、市政设施用电达上述总量的3%。

邮电通讯系统要基本适应信息传递要求。集镇邮电通讯设施发展程控电话。集镇内每百人拥有电话40门以上。乡域通信邮电覆盖所辖基层村,实现村村通电话。

环境卫生系统要使用卫生设施,设施设置合理,整体环境洁净、美观。集镇生活垃圾要集中收集和清运,对垃圾和粪便进行简易的无害处理。

绿化系统要使各类绿地保持整洁、完好、美观,集镇要有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③社会服务设施目标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提高文化科学水平,新辟集镇内中段为文化娱乐中心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旧镇改造和新辟街道的形成,适当调整和增设公共设施网点,增及商店、饮食、服务、修理门市等。

三、社会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及目标

1、社会经济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紫云自治县的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通过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交通干线为纽带,以重点带动全局,把握机遇,扩大开放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全面提速白石岩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实现“农业富民、商贸强镇”目标,构建和谐、文明、平安、富裕的白石岩。

2、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按照开放型、集约型经济的要求,加快培育市场,依托强大的农业基础,发展基础建设,加强高科技农业的的发展,带动旅游发展,增强白石岩乡的服务功能,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社会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白石岩乡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普及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新成果,强化各类职业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生态环境发展目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生态维护和管理机制,保护并强化白石岩乡自然环境特色,全面提升白石岩乡的文化品位,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集镇区发展目标:培育和提升场区的中心职能,扩大白石岩乡规模,提高白石岩乡发展质量,争取在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

四、产业发展定位

根据白石岩乡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加大培育四大产业,着力形成四大经济支柱;

一是壮大以烟叶、红芯薯为主的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农业乡。

二是大力发展以白石岩的自然资源及新弛、岩上民俗村、白石岩“神仙”洞群、长沙田水库为依托的旅游业,打造紫云旅游小镇。

三是开发利用独特资源,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

四是打造特色乡镇,加大培育市场体系。新建农贸综合市场、规范边贸商业市场,

形成合理的市场格局,充分挖掘特色和文化,精心规划、分步实施,打造紫云特色城镇。

根据白石岩乡的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结合已有的经济基础,其产业定位为:“农业兴乡、商贸、旅游旺乡”。

(1)第一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白石岩乡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良好,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继续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逐步实现农业地区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解放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到第二、三产业中,达到节约土地,提高产出,增加农业劳动力收入的目的。

规划确定其发展方向为:全面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效农业,提高特色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重点提高高科技农业的比重。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商品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的知识经济产业化,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生态农业生产区。

在经营方式上,要逐渐向适度规模经营过渡,有意识地培养农业生产大户,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技术和资金优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白石岩乡转移。视条件许可,要扩大特色农副产品的规模,为白石岩乡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种植业要在稳粮的基础上,建立蔬菜和大豆、油菜、烟叶、红芯薯等生产基地,提高优质产品比例,成片成规模发展,实现土地向业主集中;在各级政府支持关怀不农特产品得到很大的发展,红芯薯、核桃、药材等种植面扩大,形成一定规模,是当要群众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产品有产业结构调整后,畜牧业要在现有基础上,群众规模性养猪、养牛、养鸡,品种优化,产量和质提高量;调整林种结构,抓好非耕地建设。加速畜牧业、林业产品和养殖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经济林和阔叶林。

(1)功能定位

A、城市供给保障功能

城市供给保障功能,即农产品的生产功能,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粮食及农副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求。

B、旅游休闲功能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创建一批休闲农区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调节环境,平衡生态是都市型农业重要的功能之一;满足都市人们的价值观念更新,讲求生活质量、注重环境意识和回归自然的需求,也是目前农业发展和重要趋势之一。

C、农产品加工、增值功能

建立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是本区域农业的重要功能之一。

(2)第二产业

工业化是乡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根据白石岩乡已有工业产业和发展条件分析,白石岩乡可以发展第一类工业,以农产品加工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在实现多行业产业共同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战略的基础上增强白石岩乡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内引外联,制定优惠措施,扶持和引导企业在集中区健康发展。

(3)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乡建设水平的提高和改善白石岩乡投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白石岩乡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逐步完善乡镇服务性产业,改变现状公共设施缺乏的局面,建立统一、开放、完善的市场体系,配套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饭店、交通、邮电、通信、娱乐、农家观光旅游等服务性设施,远期发展城乡贸易、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服务、教育文化、都市休闲产业等。大力发展特色的餐饮、娱乐业,形成具有本镇特色的第三产业。

以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引导农民向集镇集中。加强对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第三产业给予支持。

五、产业空间布局

以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土地生态适宜度、资源空间分布和优化配置为原则,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要求,将全乡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空间布局概括为“沿线开发、依托城镇、带动全局”的“一核一线四区”。

一核:指白石岩村片区,以白石岩村的建设发展作为全乡的经济发展核心区;是全乡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乡域未来经济的增长极,各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积极发展商贸业和新型服务行业,交通方便,主要是发展商贸、文教、工业和观光的综合经济区,是全镇的经济发展核心区。

一线:紫黄公路沿线经济发展片区。沿主干公路,即镇宁一白石岩乡—甘水井—幸福园公路,形成白石岩乡城镇发展主轴,依托发展主轴向周边扩展

四区:将白石岩乡域划分为南部、北部、东部、西部四个经济发展片区。

l、东部经济区:以幸福园村为中心,包括干水井村,大力发展烤烟、商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旅游服务业;

2、北部经济区:以小湾村为中心,包括抵桶村和大坪村,大力发展经果林、养殖业;

3、南部经济区:以新驰村为中心,包括大水井村、猛德寨、群联村,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优质粮生产和加工。

4、西部经济区:以白石岩村为中心,包括长山村、岩上村、新院村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及无公害早熟蔬菜基地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六、乡村空间统筹规划

(一)村镇体系规划布局

1、战略:采取“集中发展集镇,以集镇带动乡域普遍振兴”的战略布局。

2、结构:根据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便于耕作管理的要求,现有村镇规模较小,分布较散。在一个乡村基层政府管辖范围内,有许多规模大小不等的村庄,形式上是分散的个体,实质上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其职能作用、设施多少各不相同,在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服务和贸易等各方面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村镇居民点的体系结构,实质上是村镇居民点的等级、层次、性质、规模、空间组合及其相互联系等关系。

根据白石岩乡体系现状发展条件和特点,白石岩乡村镇体系走集聚发展、梯度发展和内涵发展方式相结合的路子。在规划期内村镇体系保持鲜明的“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职能等级结构。

3、确定二级体系结构的原因:

(1)乡、村经济实力不同,实施向集镇集中的战略有其现实性和长远性。

(2)至2015年,经济发展已达到一定程度,具有一定的拆迁和合并能力,再加上农民向集镇转移的积极性较高,只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细则,并利用农房翻建周期的规律,让脱离了农业生产后的人们进入集镇居住是可能的。

中心镇区:

白石岩乡镇区,是乡域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以现代农业主,农产品加工为和旅游为辅的综合性集镇。

中心村:局部区域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供应服务基地

即为幸福园、新弛村、甘水井、小湾四个村。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各村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基层村

即为除了中心村即白石岩、甘水井、幸福园、新弛外的9个村即为大坪、抵桶、长山、岩上、新院、猛德寨、大水井、群联。农村人口自然分布的主要区域,以维持其自然生活状态和生产规律为主。

(二)、职能结构规划

白石岩乡镇区: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经济向城镇经济转换的纽带。

中心村职能:中心村是片区中心,带动附近其他行政村和基层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设有较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也是公共活动和管理服务中心。

七、乡域空间布局

(一)、乡域发展相关分析

2011年该乡国内生产总值共0.81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936元。其中:第一产业0.4714亿元,占总量的57%,第二产业0.1958亿元,占总量的24%;第三产业0.1530亿元,占总量的19%。

(二)、村镇空间发展指引

1、发挥小城镇现有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扩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

2、建设完善农村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步使广大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3、实施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交通、农村水利与饮水、电力、通信等建设力度,形成快捷方便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2015年行政村公路畅通率达到80%,2025年100%的目标。确保基本农田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基本普及农村集中居民点的污水排水工程,保障供电可靠性,满足农村居民的用电需求,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各行政村应规划建设或与相邻村合作建设“五保家园”,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

5、建立适宜城镇化发展的农村居民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村居民发展生产,改变命运作好技能和素质教育的保障。加强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和勤劳致富能力。

6、依托区内的各种自然景观资源,以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林果业、旅游业为重点,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积极引导生态保护区的农村居民向保护区外的城镇或农村集中居民点迁移。

7、开展特色村建设,发展村特色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要素特点,利用现代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资源条件,发展村特色产品,开展特色村建设。

八、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规划原则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

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资源,合理空间布局,努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坚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国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3、坚持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并重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统一原则,二者有机结合,实现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形成“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主动型生态建设模式。

4、坚持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积极开发和推广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环境无害化和生态建设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贡献度。

(二)、规划目标

乡村生态环境优良,饮用水源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环境充分满足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突出重点流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构筑绿化网络与碧水网络;强化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态环境优良、景观和谐优美、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山水生态小城镇。

(三)、绿地类型

乡域绿地分为河流绿地、农林绿地两类。

1、河湖绿地

区域内河流有白石岩干河沟、长沙田水库,河流两侧、水库四周有大量的绿地,这类绿地具有蓄水、滞洪、水源涵养与水源补给的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景观美学价值。

2、农林绿地

农林绿地主要包括区域内的农林种植地,这类绿地既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绿地,也是维护生态良性运转的绿地。

九、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外通道:目前各级道路路况较差,严重地制约了白石岩旅游产业的发展。

2、区内交通:乡域内公路等级低下,各行政村除与中心镇的联系公路有简易公路通行外,相互问的公路沟通还比较欠缺,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公路网,各行政村之间经济交往与联系不多,全乡的生产分工还未形成,制约白石岩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乡域对外交通规划

公路交通是白石岩乡主要对外交通方式,对外交通公路主要有紫黄路、火八(火花至八角洞即紫黄与S309的联络线)路两条公路。(三)、公路交通网规划

1、改造提高过境公路紫黄路等级,进一步加强镇宁一白石岩一紫云县城的联系。镇宁一白石岩—甘水井—幸福园公路,白石岩段21.0公里,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2、改造新建乡镇间联络的网络公路。新建白猫公路(白石岩—小湾—猫营公路)白石岩段10.5公里,规划建成三级标准。改造火八(火花乡—新驰—大水井—八角洞)公路,白石岩段15公里,规划为通乡油路。

3、提高现有村庄道路等级。

4、在各中心村镇之间以及中心村和集镇区之间建立标准三级公路,在各基层村之间以及各基层村和中心村之间建立标准四级或以上公路,加强各村庄之间的交流联系。

5、加固和改善路面质量,加强公路场站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十、乡村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

1.规划原则

(1)在充分利用现状供水设施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供水系统。

(2)通过集中与分散供水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乡村供水安全。

(3)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调配水源。

2.用水量标准

除中心镇外的村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含公建)为:近期80L/人.d,远期120L/人.d,工业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30%计,其它用水量及不可预见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5%。

3.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水源

白石岩乡水源选择应遵循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结合的原则。白石岩乡场近期以现有高位调节池为水源,远期考虑新建小型水厂,其余区域生活用水水源以分散就近取水为主,可采用饮水井、蓄水池、饮水塘以及引用山泉或地下水等多种形式取水,同时加强饮用水的卫生消毒工作,解决乡村的饮水问题。

(2)供水设施

根据白石岩乡人口规模、村镇产业结构,综合考虑各行业及居民用水量的需求,供

水能力为0.15万m3/d,规划将镇区现有高位调节池改建为小型水厂。在各村居民集中点规划净水站1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合建。

4.水源保护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②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乡村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③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④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二)、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

新建区按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集镇新建的排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集镇和各中心村在新修建排水管道时应按雨污分流制考虑。

2.污水设施规划

在集镇区北部修建小型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集镇污水。污水处理厂规模为0.15/万立方米/日,各村居民集中点分别规划污水处理站(池)1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合建。

3.雨水规划

(1)暴雨强度公式(参照紫云县暴雨强度):

q =-3756(1+0.875gP)/(t+13.14P0.158)0.827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P——设计重现期,P=1;

t——集水时间,t=t1+mt2;

t1——雨水地面流行时间,取10分钟;

m——延缓系数,管道取2;

t2——雨水管渠内流行时间(分钟);

设计雨水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Q=q·ψ·F

式中:Q——设计雨水流量(升/秒);

Ψ——综合径流系数,取0.65;

q——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公顷)。

(2)管渠布置

在自然植被地段,可采用明渠排水,在建筑稀疏区,可采用道路边沟排放雨水;在建筑密集重要区域采用暗管排放雨水。雨水根据用地布局按自然地形收集,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区所有山体山脚应沿等高线修建截洪沟,及时将山洪引入河道,防止山洪对人民生命财产产生威胁。

(三)、电力工程

1.用电量预测

结合白石岩乡下人域用电负荷的分布,全乡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工业、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白石岩乡电网现状以及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发展趋势,根据人均综合用电0.3千瓦/人预测用电负荷。则全乡总用电负荷为:0.554万kw.h。

2.供电电源及网络规划

(1)供电电源

白石岩乡的供电电源主要依托安顺大电网提供,以保证和提高全乡供电可靠性。

结合白石岩乡各村的用电负荷分布状况,根据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用电量,确保集镇及各村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以满足各用户对电能数量的安全、经济、灵活、可靠及布置合理的要求,以及供配电进出线走廊的畅通。

(四)、燃气工程

1、燃气规划

规划远期乡镇居民燃气普及率要达到80%以上,并逐步加大农村居民的天然气使用

量。

规划设想在集镇设置配气站一处,气源引自紫云配气站,可采用管道或者槽车运输的方式输送天然气,力争使集镇燃气普及率达到80%,同时在有条件的中心村居民点也可使用天然气或沼气逐步代替煤炭或薪材等能源。

2、用气量预测

居民用气量按0.4m2 /d·户考虑,气化率90%则居民总用气量为2659标准立方米。

公建用气量按居民生活用气量的30%考虑。

工业用气量按上述两项的30%考虑。

故白石岩乡集镇的用气量预测为3324 m2/d。

(五)、邮政通讯工程

1.现状概况

(1)电信

电信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

(2)联通、移动通讯

目前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移动通讯公司分别在白石岩乡境内各建有信号站,移动通讯在镇域内信号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邮政

目前白石岩乡镇内设有一邮政所,面积500m2。

2.容量预测

按照白石岩乡规划目标,未来电话用户主要为居住用户、综合服务和工业用户。规划标准按电话普及率40部/百人计,在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白石岩乡市话总容量预测约为0.65万部。

3.网络系统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对邮政,通讯服务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在规划期内,将白石岩乡电信局现有的装机容量扩大至0.7万部。继续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扩大覆盖面。电信电缆在集镇内采用电缆埋地敷方式,出集镇后可采用架空形式。在集镇内主次干道上预埋8~12孔管道,支路上预埋6~8孔管道。集镇内有线电视光缆线路与电信线路同管道、不同孔、同方式、同向敷设。

按照服务半径下设邮电营业所,可结合公共建筑设置,各中心村规划建设邮政所。建设完善白石岩乡邮政支局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在社区及居民村根据需要增设营业网点,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逐步实现网络的宽带化、个人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把通信网建成一个多媒体功能的高速信息网络。

4.实旌与管理

通信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设施,通信运营商必须与城镇建设部门紧密配合,统一合理地安排用地,以便通信设施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十一、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乡村教育设施规划

1、规划目标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按学校标准化要求建设学校,近期达标率70%,远期100%。普及初中教育,近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含职高)普及率达到90%,远期普及率达到100%。发挥规模效应,学校布局合理。同时,针对白石岩旅游业、荨麻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加工业等的发展,依托市县力量建立良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

2、布局规划

(1)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与乡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当地实际相衔接。

(2)集聚资源、优化布局。村小向中心村集聚,中心小学、初中向集镇集聚,高中向城区集聚,新增教育资源向集镇集聚;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办学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3)规范办学、规模效应。小学按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的标准,确定班级总数。发挥规模效应,班级数设置原则为:乡镇小学不少于12个班,山区小学不少于6个班;乡镇初中不少于12个班;职业培训教育不少于6个班。

(4)因校制宜、科学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测算建设规模。初中、小学按省Ⅰ、Ⅱ、Ⅲ类学校的标准配置用地和校舍。中小学校园用地面积指标(详见下表)。

中小学校园用地面积指标表单位:m2/生

(二)、城乡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1、规划原则

卫生服务可达性原则。医疗设施结构布局合理,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易于为居民服务。构筑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

功能分级原则。医疗机构结构合理,按功能、任务进行分级设置,形成完善的分级医疗体系,利于发挥整体功能。

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原则,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需求的变化,转变及扩大服务功能建立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为居民提供系列、便捷、综合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完善农村卫生站的规划建设,让农民不出村就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救治和医疗保障。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的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卫生管理水平。

2、发展规划

按照“一乡一院、一村一室、适应需求、合理布局”的原则,整合现有卫生资源。

(1)集镇卫生机构

白石岩乡中心卫生院扩容为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的综合医院。

(2)村级卫生机构

近期规划:原则按“一村一室”建设,较大的村和地理位置特殊的村可设2个村卫生室, 100%村卫生室达到合格标准,6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标准。远期规划: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网络。

(3)其他医疗机构

集镇50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可设置医务室,社区和行政村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卫生室,人口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可设置二个。形成布局合理,就医方便的医疗体系。

(三)、城乡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文化体育设施网络按乡级、中心村和一般村三级进行配置。

1、村镇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集镇按城镇居住小区标准配置文化体育设施,中心村配置文化站和村民广场,为农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多功能活动场地。新型农村社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包括文化活动室、图书馆和全民建身设施(场地),用地面积不小于420平方米。将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馆的标准,统一设置在文化站(室)中,其标准为:大于1000人的社区按照0.3—2.0平方米人配置,小于1000人的社区按照0.3—1.6平方米/人配置。文化活动室的功能含科技服务点,建筑面积为100—200平方米,1000人以下社区取下限值;图书馆建筑面积50—100平方米,1000人以下社区取下限值。

2、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事业要按国办文化、社会文化、群众文化三个层次并进发展,积极引导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的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文化示范点,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文化体系。

3、挖掘、抢救、整理地方文化资源。

(四)、城乡社会保障设施规划

1、残疾人康复目标

近期有需求康复的残疾人70%以上得到服务。远期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2、社会福利规划

(1)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基金征缴办法,加强基金的征

村庄规划设计说明案例

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 规划设计说明........................................- 3 - 一、项目背景及村庄概况......................................................... - 3 - (一)项目背景....................................................................- 3 - (二)村情简介................................................................................- 3 - (三)新建区选址............................................................- 3 - 二、规划设计依据..................................................................................... - 3 - 三、村庄区位与现状分析................................................................... - 4 - (一)区位分析.......................................................................- 4 - (二)现状分析.........................................................................- 4 - 四、村庄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 - 5 - 五、村庄特色分析.............................................................................. - 6 - (一)区位特色......................................................................- 6 - (二)人文特色.................................................................- 6 - (三)建筑特色..............................................................................- 6 - (四)产业特色...........................................................- 6 - 六、村庄建设目标及定位......................................... - 6 -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讨论稿) 古浪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10 第一章规划依据、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2006)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5. 建设部《关于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 6.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7. 《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8. 《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9. 古浪县统计年鉴 10.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11.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2.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13.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14.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5. 《古浪县志》

二、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中远期:2021-2025年; 远期:2026-2030年 远景:2031-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范围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面积5046.54平方公里。 2. 规划控制区范围 西到古丰乡冰沟墩村;东到土门镇八步沙林场;南到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北到土门、泗水镇北界。面积约591平方公里。 3. 县城规划用地范围 本次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南以新建水厂、北以上胡庄子为界,西以平顶山麓、东以俞家岭山麓为界,总面积为33.41平方公里。 四、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城市对外职能;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城市内部人工环境建设与外部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把古浪县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竞争力的现代宜居城市。 五、规划原则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古浪县位于武威市域,其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应与周边的大背景相协调,服从于武威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服从于运城市域的人口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

村庄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一、规划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寨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根据中共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乡村面貌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村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步伐”的和谐秀美乡村。为响应省政府号召,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适应鄱阳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新一轮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根据鄱阳县人民政府关于秀美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按照《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88号)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田畈街镇人民政府特委托我院承担以下村庄环境整治编制工作。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 划法》 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 理条例》 3.《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4.《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 法》建村【2013】188号 5.《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6.《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 行)建设部〔2000〕36号 7.《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 术导则》 8.《江西省村镇建房规划审 批办法》 9.《田畈街镇总体规划》 10.江西省有关村庄规划建设 法律、法规、政策、规范 与标准等 11.田畈街镇、松林村历年经 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及 与规划相关的其它数据三、规划原则 1、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及设施,坚持以现有设施的整治、改造、维护为主,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防止大拆大建; 2、综合考虑整治项目的急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确定整治项目和时序,分步实施的原则; 3、涉及生命财产安全与生产、生活最急需的整治项目优先开展的原则; 4、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节约使用土地的原则; 5、严格保护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具体整治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与经济条件,由村民自主选择确定的原则。 四、规划期限 村庄整治规划期限为—2030年。 五、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田畈街镇松林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2.1___县是一个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目次 1总则 2用地分类 2.1一般规定 2.2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附录A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1总则 1.0.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村庄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用地分类 2.1一般规定 2.1.1用地分类应考虑村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按土地使用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2.1.2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2.1.3使用本分类时,一般采用中类,也可根据各地区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2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2.2.1村庄规划用地共分为3大类、10中类、15小类。

2.2.2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表2.2.2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

附录A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A.0.1村庄规划用地应按表A.0.1进行汇总。 表A.0.1村庄规划用地汇总表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条文说明 编写说明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已有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根据编制需要展开实地调研,征求了专家和相关部门对于用地分类的意见,并与相关国家标准相衔接。 为便于广大规划编制、管理、科研、教学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指南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指南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目次 1总则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THE URD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ADMINISTRATIVE OF HONGYA 说明书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 DESIGN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5)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 (10)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 (15)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 (39) 第七章用地选择、城市远景发展及规划区范围 (42) 第八章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47) 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 第十章城市风貌景观规划 (59)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4) 第十二章城市管线工程规划 (67) 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76) 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78) 第十五章旧区改建规划 (81) 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 (82) 第十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3) 第十八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85) 第十九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规划 (86) 第二十章规划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 (87)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历史沿革 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二)地理概况 1. 位置和面积 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位置跨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东北与夹江县、丹棱县接壤,东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毗邻,西南与荥经县、汉源县交界,西北与雅安市、名山县相连。南北相距64公里,北宽43公里,南宽46公里。中狭仅15公里,形如哑铃,斜置于峨眉山、大相岭和总岗山之间。 全县幅员面积1930.54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折合为292.3万亩,其中耕地23987ha, 林地133117.27ha,牧草地182.27ha。 2. 经济地理区位 洪雅县地处四川省中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经济

村庄建设规划说明

村庄规划设计说明书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姓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号: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完成学期: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前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的逐步开展,村庄居民点整治规划设计已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点之一。李家大湾是冯桥村中心村,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选取此村庄进行居民点整治规划设计。 在规划中要求: 以村庄现状为基础,对村庄发展进行合理预测,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村庄整体风貌,加速城郊型新农村社区的建设。 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使村庄面貌有一个质的改变。 此规划为土地整理规划课程设计一部分。

2.项目信息 2.1地理信息 李家大湾属王河镇冯桥村,地处规划区西北角,西接滠水河,东隔河港与孙家湾相望。 村庄为村湾型村组,北为李家大湾,南为胡家墩,西面为主要耕地。 2.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冯家大湾地形属低岗丘陵地貌,村庄四周为堰塘所 围,东北东南地势较中部略高,总体用地呈海豚形。 2)气候条件:冯家大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年无霜期长。 2.3历史与现状分析 1)对外交通条件:有水泥公路直达村庄,西有水泥路到滠水河。 2)用地情况:村庄规划范围内主要为居民点,住宅主要朝南,住

宅建设占地大,北部有一片荒草地,四周为堰塘所围,建设用地紧张。 3)公共服务设施情况:村委会和卫生室位于村庄南端,属低层砖 木建筑,建筑质量一般。 4)村庄绿地景观现状:以村旁林地为主,生态资源丰富。

总经理岗位说明书标准范本

总经理岗位说明书标准范本岗位名称:总经理 岗位编号: 岗位说明书是对该岗位职责的说明,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交通银行大堂经理岗位说明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所在部门: 岗位定员: 直接上级:董事会 工资等级:一级直接下级:营销总监、技术品管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部经理、投资管理部经理、办公室主任 薪酬类型:所辖人员岗位分析日期:XX年2月 本职:领导制定和实施公司总体战略,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年度经营目标;领导公司各部门建立健全良好的沟通渠道;负责建设高效的组织团队;管理直接所属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一 职责表述:制定和实施公司总体战略 工作任务 领导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组织实施公司总体战略,发掘市场机会,领导创新与变革

职责二 职责表述:制定和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 工作任务 还在找副总经理的岗位说明书吗,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副总经理岗位说明书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根据董事会下达的年度经营目标组织制定、修改、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监督、控制经营计划的实施过程,并对结果负全面责任组织实施财务预算方案及利润分配、使用方案监督、检查操作人员的遵章守纪。制止违章作业,严格安全纪律,当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有权制止冒险作业。 职责三 职责表述: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工作任务 负责与董事会保持良好沟通,定期向董事会汇报经营战略和计划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情况和盈亏情况、机构和人员调配情况及其他重大事宜 领导建立公司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媒体等部门间顺畅的沟通渠道领导开展公司的社会公共关系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领导建立公司内部良好的沟通渠道,协调各部门关系 领导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分管部门开展工作:领导建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 一、区域位置 1 二、现状概况 1 三、发展条件分析 1 四、相关规划 3 第二章规划思路 3 一、指导思想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依据 4 四、规划期限 5 五、民居规划建设目标 5 六、规划对策 5 第三章村域规划 6 一、产业发展规划 6 二、社会发展规划 7 三、文物保护规划 7

四、空间管制 7 五、村庄性质 7 六、人口规模 8 七、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8 第四章村庄建设规划 8 一、规划用地 8 二、用地布局 9 三、公共设施规划 11 四、市政设施 11 五、防灾工程规划 15 六、农宅 15 七、节能减排规划 16 第五章村庄近期建设规划 17 一、原则 17 二、规划期限、范围与人口 17 三、近期建设主要任务 17 第六章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18

附表一: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19 附表二:近期建设项目计划表 19 附表三:公共设施一览表 20 附表四:新农村居住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0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区域位置 北官厅村隶属 **,位于乡域南部。距 **约6公里,北临旺庄伙村,东挨西蒿坡村,村庄西侧、南侧接**。村庄南部有县域纬四路向东连接廊沧高速,村庄北部有公路通向乡驻地。 二、现状概况 1、气候 北官厅村地处中纬地带,属暖温带亚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12.1℃,全年日照2769.8小时。一月最冷,平均气温-4.6℃,冻土深为45厘米左右。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6.3℃。气温季节变化的特点是:降雨年季变化大,降雨强度大,四季分配不均,亦有春旱、夏涝的特点。 2、社区概况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村庄建设规划说明样本

村庄规划设计说明书 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姓名: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号: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完成学期: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指导教师: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前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的逐步开展, 村庄居民点整治规划设计已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点之一。李家大湾是冯桥村中心村, 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选取此村庄进行居民点整治规划设计。 在规划中要求: 以村庄现状为基础, 对村庄发展进行合理预测, 因地制宜, 进行规划设计。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为指导,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整治, 优化人居环境, 改进村庄整体风貌, 加速城郊型新农村社区的建设。 以村庄规划为龙头, 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 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 使村庄面貌有一个质的改变。 此规划为土地整理规划课程设计一部分。

2.项目信息 2.1地理信息 李家大湾属王河镇冯桥村, 地处规划区西北角, 西接滠水河, 东隔河港与孙家湾相望。 村庄为村湾型村组, 北为李家大湾, 南为胡家墩, 西面为主要耕地。 2.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冯家大湾地形属低岗丘陵地貌, 村庄四周为堰塘所围, 东北 东南地势较中部略高, 总体用地呈海豚形。 2)气候条件: 冯家大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日照充分, 雨量充 沛, 年无霜期长。 2.3历史与现状分析 1)对外交通条件: 有水泥公路直达村庄, 西有水泥路到滠水河。 2)用地情况: 村庄规划范围内主要为居民点, 住宅主要朝南, 住宅建设占 地大, 北部有一片荒草地, 四周为堰塘所围, 建设用地紧张。 3)公共服务设施情况: 村委会和卫生室位于村庄南端, 属低层砖木建筑, 建筑质量一般。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一)区位条件 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 (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 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村庄规划说明书

村庄规划说明书

大理市下关镇刘官厂村委会 凤阳邑(1-4组)自然村村庄规划( -2030)

目录 1、规划编制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 国家规范及条例错误! 未定义书签。 3.2 ................................................................................................. 相关规划错误! 未定义书签。 3.3 ................................................................................................. 地方文件错误! 未定义书签。 3.4 ................................................................................................. 规划期限错误! 未定义书签。 4、凤阳邑现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 人口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 ......................................................................................... 公共服务设施错误! 未定义书签。 4.3 ................................................................................................. 基础设施错误! 未定义书签。 5、凤阳邑用地增长边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 凤阳邑用地增长制约因素错误! 未定义书签。 5.2 ......................................................................................... 规划用地规模错误! 未定义书签。 6、凤阳邑空心村整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凤阳邑用地布局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凤阳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凤阳邑基础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 给水设施错误! 未定义书签。 9.2 ..................................................................................... 垃圾收集与处理错误! 未定义书签。 9.3 ................................................................................................. 粪便处理错误! 未定义书签。 9.4 ................................................................................................. 排水设施错误! 未定义书签。 9.5 ......................................................................................... 道路系统规划错误! 未定义书签。 9.6 .............................................................................. 环境与卫生保护规划错误! 未定义书签。 10、凤阳邑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师宗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豆丁网友(洪枫)倾情为您奉献,QQ:332985688,个人主页https://www.docsj.com/doc/ad6117054.html,/chess95660 第一章基本概况 师宗县地处滇桂两省交界,位于云南省东南边陲,曲靖市东南部。地跨东经103°42′至104°34′,北纬24°20′至25°00′之间。东与罗平县接壤,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隔江相望,南与邱北县相邻,西南与泸西县交界,北同陆良县毗连。县城丹凤镇距云南省会昆明市198公里,至曲靖市130公里。 境内由东至西最长横距9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6公里。全县总面积2782.9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约占90%,坝区面积约占10%。总耕地面积35.0295万亩。 师宗的地形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平均海拔1800-1900米,最高为菌子山,海拔2409.7米,最低为东南河谷的坝子737米,县城驻地丹凤镇中心海拔1852米。 根据地形差异和地质营力作用的不同,师宗可分为四个小的地貌单元:(1)西北侵蚀切割中丘原地貌,山顶平缓,地形高差不大,山坡呈“凸”形,河谷呈“V”形;(2)中部岩溶地貌,山岭和溶蚀、断陷和盆地相互镶嵌组成山坝相间地貌,规划区即位于此处,主要特点是丘陵地形起伏,小型坝子杂布其间,孤峰和掩埋式峰林拔地而起,景象十分壮观。该区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也较丰富,且水位浅,利用方便,是师宗县农作物的主产区;(3)东南部剥蚀溶蚀地貌,山势崛起,错落崎岖,山顶一般仍较平缓,而山坡则凸凹不平,坡度较大,大部分地区灰岩裸露,溶洞、竖井、石林、石芽遍布,地表严重缺水。(4)南部深切河谷地貌,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沟谷多呈“V”字形,南盘江流经该地区,河流两岸形成宽窄不等的阶梯,或冲积堆积物。 师宗境内由于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13.8℃。极端最高气温32.6℃,极端最低气温-15℃。年平均日照1793.4小时,霜期121

职位说明书范本大全[1]

目录 1.技术主管3 2.技术支持经理4 3.研发主管5 4.产品规划主管6 5.产品开发工程师7 6.产品开发技术员8 7.产品质量工程师9 8.质量工程师10 9.安全工程师11 10.安全员12 11.包装设计师13 12.材料工程师14 13.模具工程师15 14.机械工程师16 15.工艺工程师17 16.电气工程师18 17.电子工程师19 18.食品工程师20 19.环境检测工程师21 20.环境治理工程师22 21.通讯测试工程师23 22.通讯工程师24 23.硬件工程师25 24.部件工程师26 25.布线工程师27 26.系统开发工程师28 27.计算机管理员29 28.软件工程师30 29.测试主管31 30.系统测试工程师32 31.软件测试工程师33 32.数据库工程师34 33.高级程序员35 34.系统应用工程师36 35.系统分析员37 36.系统操作员38 37.网络工程师39 38.网络管理工程师40 39.网络管理员41

40.网络安全工程师42 41.工程技术项目经理43 42.质量监督工程师44 43.质量监督员45 44.安全监督员46 45.检测员47 46.造价工程师48 47.建筑设计师49 48.土木建筑工程师50 49.结构设计工程师51 50.道路桥梁工程师52 51.园林工程师53 52.城镇规划设计工程师54 53.水利水电工程师55 54.给排水工程师56 55.暧通工程师57 56.网站主编58

1.技术主管 直接下属间接下属晋升方向轮转岗位

2.技术支持经理 直接下属间接下属晋升方向轮转岗位

村庄规划说明示范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XX市委、市政府确定XX县下东乡的XX村为村庄整治示范村,成立了以XXX为联点领导的帮扶工作组。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XX市规划局于2006年3月委托XX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该村的村庄整建规划。 XX市规划设计院立即成立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小组,落实责任人。先后数次与基层党建帮扶工作组、乡、村主要领导和广大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走访,对现场进行查勘,并与当地规划、国土、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规划依据 1、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2、《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工作导则(试行)》》; 3、《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导则(试行);》 4、《XX县县城总体规划》; 5、XX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XX省建设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庄规 划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现状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1、地理区位条件 XX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郊,距县城中心城区1公里。320省道和106国道分别从村西侧和北侧通过,规划中的衡炎高速公路南北向贯穿村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自然及资源条件 XX村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现状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1502亩)和林地(1485亩)。南部山丘中有小型山塘水库4座。 3、行政区划 XX村辖16个村民小组,598户,总面积7444亩,其中耕地面积1502亩,约占土地总面积 的20%。2005年末总人口2225人。 4、社会经济状况 XX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1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3元。近年来培植发展了粮食、牲猪、菜牛、草莓等支柱产业。涌现了全国

村庄规划说明书

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机制,分类编制简明易懂、节约实际、便于实施的自然村村庄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多规合一”的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全过程群众主动参与、自提意见、自主规划,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得到群众普遍认同和赞誉。 统筹谋划抓好制度设计 抓好制度设计。出台《云浮市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工作指引》,明确“三原则、四分类、五步骤、六要求”的总体思路。 “三原则”:即遵循实用、节约、群众参与的原则; “四分类”:即把自然村分四种类型开展村庄规划编制; “五步骤”:即村“两委”牵头形成草图,将草图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专业人士与群众研究形成征求意见图,征求意见后形成规划成果,报批入库; “六要求”:即由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审批(第四类报县级政府审批),鼓励自然村自主编制,由“地理信息平台”提供底图,自然村规划成果由村委会和县级规划室签署,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因地制宜确定编制范围。出台《云浮市行政村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指引》,统筹推进行政村村庄规划。 抓好业务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分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培训。先后2次举办全市性的村庄规划专题培训班,多次举办县(市、区)、镇分片培训班,解读《云浮市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工作指引》,对各县(市、区)委主要领导,各镇(街)党委书记、分管乡村振兴和规划工作的同志进行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掌握工作指引和操作步骤,开展规划编制。 抓好试点带动。在新兴县东成镇开展试点工作,论证规划实施路径,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推动村庄规划编制。 立足实际抓好分类编制

行政村在完成自然村分类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的村庄规划,主要包括“3图1表1说明”。 “3图”: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图、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图、村庄空间规划图;“1表”:村庄规划建设项目表;“1说明”:规划说明书。 第一类自然村:地处偏远、常住人口100人以下的村庄。除有保护价值的特色村庄以外,主要是制定“1公约”(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公约),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纳入村规民约。 第二类自然村:具有一定基础和基本条件的村庄。主要是编制“2图1表1公约”(“2图”:村庄用地规划图、村庄整治项目布局规划图;“1表”:村庄整治项目表;“1公约”: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公约),明确村庄建设边界以及垃圾治理、卫生厕所、污水治理、公共设施、村道建设等整治项目并注明时序。 第三类自然村:有基础、有条件和有需求的村庄。主要编制“3图1表1公约”(“3图”:村庄用地规划图、村庄整治项目布局规划图、村庄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图;“1表”:村庄规划建设项目表;“1公约”: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公约),制定厕所粪污治理项目、农房建设和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和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等相关措施。 第四类自然村:市区、县城和中心镇附近的城郊融合类村庄,以及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具备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特色保护类自然村。主要编制“4图2书2表1公约”(“4图”:村庄用地现状图、村庄用地规划图、村庄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图、农房建设总平面图;“2书”:规划说明书、公众参与报告书;“2表”:村庄建设需求台账、村庄规划建设项目库;“1公约”: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公约),在第三类村庄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管控要求和特色风貌保护要求。 目前已有3013条自然村完成分类规划编制工作,占比41.28%。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