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历史(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高中历史(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高中历史(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高中历史(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过关检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解析:选D据材料可得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是在秦朝,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汉代儒家思想才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是在秦朝,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故D项正确。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

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C.否定宗法官僚世袭制度

D.导致涌现了大量人才

解析:选C材料中三者都主张任用贤才,否定了宗法制下的世卿世禄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儒墨法三家对士子的道德规范,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提出士子应当具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4.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渐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解析:选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只会逐渐增多,秦汉时期相比于先秦时期小生产者不可能大规模减少,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墨家学派依然秉承先秦时期墨家思想,并未背离传统思想,故B项错误;秦朝法家独尊,西汉武帝时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使墨家思想逐渐衰落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故C项正确;秦始皇焚毁除法家以外其他各派书籍,对墨家是沉重打击,但不会导致墨家断绝,且题干中墨家最终于西汉中期才淡出历史舞台,故D项错误。

5.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主张都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B.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

D.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解析:选B孟子和董仲舒均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不会代表人民利益,故A项错误;“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有利于小农的稳定和发展,“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也有利于小农的稳定,故B项正确;孟子的主张里没有抑制兼并的内容,故C项错误;孟子的思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同并成为治国思想,故D项错误。

6.儒家主张“有为”,强调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道家倡导“无为”,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儒道两家完全对立

B.道家是对儒家补充完善

C.儒家比道家更先进

D.儒道具有不同的处世观

解析:选D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思想,体现出儒道具有不同的处世观,故D项正确。

7.《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

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材料反映了当时()

A.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B.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

C.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D.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

解析:选D材料的侧重点在蟠桃会宴请的宾客,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佛道两家与儒家的关系,故B项错误;《西游记》属于民间小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蟠桃会宴请的有佛、道各家,反映了三教合一的迹象,故D项正确。

8.《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

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

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解析:选D朱熹的做法强调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有利于重续儒家的道统,符合复兴儒学的新时代内涵,故D项正确。

9.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

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

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可知,李贽的史学著述已经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转而开始独立思考,故A项正确。

10.清朝末年,黄宗羲的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高度关注和大加赞赏,甚至谭嗣同等人还把《原君》等名篇节抄并散发。这反映了()

A.黄宗羲的思想实质上是民主思想

B.黄宗羲的思想是引入西学的桥梁

C.改良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古代民本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思想

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宣传西方的民主制度,故B项正确;A、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不符合“革命派”,排除。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楮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

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

C.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

D.私营手工业的长足发展

解析:选C东汉蔡侯纸的出现使造纸术出现突破性进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该时期纸在社会的推广,且魏晋时期经济作物种植范围相对较小,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民间和官方推动了纸的使用和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12.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时,陈登原编写的《高中本国史》最早出现“四大发明”一目。当时把“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入历史教科书是为了()

A.强调西方传教士的论述

B.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C.印证古代科技的影响力

D.证明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

解析:选B材料有两则内容,其中之一是传教士对古代中国文明的认可,而第二则是讲中国人对古代文化的宣扬,故A项错误;在民族危难之时,重提过去的文化科技成就有助于提高对本民族的认同和自信,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叙述古代科技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古代科技的发展情况,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儒家学说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

统官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再现,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和发展。(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宋之际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儒学为什么要走向“精微”,概括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呈现的特征。(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儒学生命力的因素。(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总结“态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分析原因;第三小问,答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即可。第(2)问,根据“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等信息分析原因;根据“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

确的哲学体系”等信息概括特征。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中省略号前面的信息分别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即可。第(4)问,根据前面的材料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1)态度:批判。

理由:原始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如依据材料答具体原因亦给分)。

发展: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2)原因: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特征:吸收佛道思想,以重建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

(3)问题: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

发展: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任答两点)

(4)因素:思想家的发展创新;吸收借鉴其他思想。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大一统专制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专制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公元7世纪)到明末(17世纪)1 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材料二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中也包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希腊。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希腊人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时隔

一千多年后仍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放了生产力,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在16世纪和17世纪,先进的欧洲学者们创造了改变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人类生活的近代科学。18世纪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研究完全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科技落伍于西方的原因及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给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8分)

解析:第(1)问,中国古代科技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等信息概括分析;欧洲近代科技特点,根据材料二“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概括总结;中国科技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近代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欧洲科技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学三个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内部“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和外部两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根据中国古代科技的缺陷和欧洲近代科技的特点概括启示所在。

答案:(1)中国古代科技特点:实用性强,不重视理论研究;发展空间狭小,动力不足。

欧洲近代科学特点:重视理论探索;发展空间广;科学与技术结合。

中国影响: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并影响西方文明进步;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并逐步落后于西方。

欧洲影响: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推动工业革命展开;加速西方社会转型,引领世界文明发展。

(2)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君主专制压制;传统思想束缚;中国古代科技自身发展缺陷;西方列强的侵略。

启示:重视理论研究;创造科学研究的自由氛围;加强科技文化交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1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概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命题规律】:本专题讲述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成就。该部分内容对当今的个人修养塑造、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是历年高考重要的命题内容。纵观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该专题以选择题与材料题形式出现。从命题内容看:孔子与老子、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宋明时期的基本内容和影响、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和特色及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和实践等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从命题形式看: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考查基本思想主张;比较分析不同思想家思想主张;以思想家的名言警句设置背景考查具体的思想家;古今中外相关内容的联系比较;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古为今用特色;将思想主张、科学技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都是高考重要的命题角度。 【方法突破】: 1.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与中国传统科技成就。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历了如下阶段:①春秋战国时期,是产生与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冷落,代表人物是孔孟。②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典型事件是董仲舒。③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代表人物是董仲舒。④宋明时期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代表人物是朱熹、王守仁。⑤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儒学遭怀疑,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2.把握四个方面: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二要注意把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三要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其意义;四要注意阅读相关著作,扩大知识面。 3.掌握五项重点内容:一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主张;二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提出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三是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和地位;四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五是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及其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4.学生应重点比较分析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儒学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 高二历史主编人:杜翠芳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孔子和老子的历史地位。 2.能够运用课本上知识和相关材料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和“礼”。 3.能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并记忆孔子的政治、哲学、教育思想。 4. 能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并记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情境导入】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围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上升和儒家思想有封建社会深受重视。)类似的孔庙、孔子塑像散落于世界各地,在韩国汉城、越南河内、日本东京、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地都能见到,这说明了什么?(孔子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孔子 55岁时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 【探索新知】 【文本研读】 问题1 通过读课本,初步完成以下知识结构 1.孔子: 生平著述 思想核心: 学说:政治学说、哲学观点、教育思想 历史地位 2.老子: 生平著述 学说:哲学思想、政治学说 历史地位 问题2 阅读教材及以下材料,回答有关孔子的“仁”问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天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中国古代史)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中国古代史) 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 一、阶段特征: 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的中国历史,简称先秦。此阶段时间跨度大,社会性质变化-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又进入封建社会。其中夏商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鼎盛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和祖国走向统一的时期。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表现。 三大发展趋势: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由分裂割据走向政治统一;民族冲突走向融合。 表现:(1)①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推广,私田逐渐取代了井田,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取代了奴隶生产关系;②政治上各国的改革变法,包括春秋时期的改革和战国的商鞅变法,逐步建立了新的封建制度;③思想上奴隶社会礼制崩溃,在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各种封建治国思想,特别是法家更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需要。 (2)①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增强;②政治上争霸和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准备;③制度各国变法逐步形成统一的制度准备;④理论上法家思想提倡中央集权,为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附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附答案)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 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 C.《韩非子》D.《道德经》 5.“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 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 6.《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经济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四、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知识结构及同步课时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知识结构及同步课时练习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抓住两条线索: 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春秋创立到明清出现对儒家思想批判和反思的进步思潮, 要结合主要思想家的主张进行分析。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成就。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时期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创立与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西汉改造与独尊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明转型与成熟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 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 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 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及明清时走向衰落的原因。 (1)领先原因: 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②政治: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局面相对安定,这也有利于科 技的繁荣与进步。 ③经济: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古代中国的生产力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④政策: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同时,封建政 府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长治久安,非常注重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进了科技进步。 ⑤对外交往政策: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不断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有利于我国科 技文化的正常发展。 (2)走向衰落的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 人才。 ④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1.1孔子与老子 1.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高兴地 说: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

高中历史(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过关检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解析:选D据材料可得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是在秦朝,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汉代儒家思想才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是在秦朝,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故D项正确。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 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C.否定宗法官僚世袭制度 D.导致涌现了大量人才 解析:选C材料中三者都主张任用贤才,否定了宗法制下的世卿世禄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儒墨法三家对士子的道德规范,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提出士子应当具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4.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渐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的拓展与提升+——中国古代史人教版精品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 我国素以历史悠久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传统延续至今未曾 中断的文明古国。有明确文字记载、可以考实的历史有将近四千年之久, 以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相结合,可以认识的文明史长达五千年以上。我国 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也相当久远,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先人,共同生活在辽阔的疆域上,通过不同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辉煌壮丽的,在若干历史时期内,我们的文明发展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文明是对世界历史的进 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不仅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还曾经对更为遥远的地域发挥过独特的推动作用。法国的著名学者谢和耐(Jacques Gernet)教授曾经动情地说:“中国文明曾是人类中很大一部 分的启迪影响者,将其文字、技术、人生观和世界观、宗教和政治制度赐 予了全人类的这一部分。朝鲜、日本、越南等作为中国移民的国家也都 属于同一文明圈。但中国影响的辐射范围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这些地 区,,它也触及到了一些更为遥远的地区。”他说,西方欠下了中国的“文明债”,如果西方不曾借鉴中国,“就不可能具有它今天的面貌”(《中国社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l997年,l~2页)。“欠债”之说当然是善意 的笑谈,倒也可以使中国人产生历史的自豪感,其实更重要的是应该思量 如何才能不愧对祖先所创造的辉煌。 想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对悠久、辉煌、丰富而又复杂的中国古代史加 以概述,难度相当大。让我们以历史年代为序,按照传统史学“大断代”的方法,共同探讨古史的深邃与奥妙。 我国境内发现了为数众多的早期猿人遗址、遗物,为进一步解决人类 起源问题提供系统而珍贵的材料。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除了世界学术界广 泛关注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之外,近年间所发现和报道的安徽繁昌 “人字洞”猿人遗址、重庆“巫山人”的新材料,把我国境内所见的早 期猿人的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200~250万年,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国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特别是在它的中晚期,“文明”的因素开始出现。在我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 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c。巩固皇权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3.、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4.“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 A.通济渠B.永济渠C.会通渠D.邗沟 5.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唐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6. 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对这一史理解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 8.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9.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复习指导】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 集权专制 ↓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开元盛世)

高中历史会考——中国古代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1.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 生活,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旱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有稷、粟、黍、水稻、大豆,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业生产为人民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随着生产能力提高和人口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 2.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 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3.距今4000-5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 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4.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使 “大同之世”(“天下为公”的社会),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天下为家”的社会)夏中期之后,禅让制被世袭制所替代。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5.二里头文化遗存,发掘于中原地区(河南偃师),在时间和地域上和夏朝最吻 合,在二里头遗存中,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二里头社会分化很明显。二里头居民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制的铲镰斧),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与《礼记·礼运》中“礼仪以为纪”相吻合。其中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6.(公元前1600年商)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 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7.商和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 臣服伙归附于商。至商朝末年,方国的众叛亲离是商周更替的一大原因 8.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 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结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护其在世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农具但还是石器和木器 9.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 占卜情况的古文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0.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军队发起对商的进攻,在商都郊外牧野打败商军, 商纣王兵败自杀。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11.周朝建立后,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一 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打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科学技术 1、青铜艺术 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是司母戊鼎(商朝),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医学成就 ① 东汉 时期的 华佗 : ①擅长外科手术 ②制成麻醉药剂“ 麻沸散 ”, 是世界医 学史上的创举。③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制医学体操“ 五禽戏 ” ② 东汉 时期的 张仲景: 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称为“ 医圣 ”。 ③ 明朝 时期的李时珍: 著《 本草纲目 》是一部总结性的 药物学 巨著,被译成多国文字。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3、科技成就 ①地动仪: 东汉 时期 张衡 制造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②《 齐民要术 》:北朝农学家 贾思勰 所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③《 水经注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 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④《 天工开物 》: 明 朝 宋应星 著,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30多个生产部门,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4、建筑成就 ① 都江堰: 战国 时秦国的李冰所修,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②赵州桥: 隋 朝工匠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 700 多年。 突火枪 、 二、思想文化 1、汉字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 隶书 商朝 商周 西周晚期 秦朝 秦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史学和文学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孔子的学说 (一)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 ①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②怎样认识孔子主张的“仁”? ③怎样认识孔子主张的“礼”? ④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政治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有哪些? 3.哲学思想:孔子的鬼神观是什么? 4.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三)影响:如何看待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影响? 二、老聃与《道德经》 (一)历史地位: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是《道德经》又称《老子》。 (二)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 ⑴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什么?他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有何意义? ⑵辩证法思想: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政治思想:老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三)影响:道家学派有何影响? 自主构建: 重难突破: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妈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问题:

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测试【答案】

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历史试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 1、(2分)“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字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意指心是万物的本原。这位思想家是 A. 朱熹 B. 王夫之 C. 陆九渊 D. 李贽 2、(2分)《墨子》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尚贤 B. 非攻 C. 兼爱 D. 节用 3、(2分)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 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 善用权力,建立权威 4、(2分)下面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 A.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 B. “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 C. “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 D.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5、(2分)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6、(2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 A. 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B. “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C. 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7、(2分)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 诚敬存之 B. 发明本心 C. 端坐澄心 D. 读圣贤书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检测卷岳麓版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 元检测卷岳麓版必修3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解析:从材料可知,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体现出重民思想,在当时以及后世具有积极的影响,与维护周制不符合,均排除。 答案:D 2.《南方日报》刊文:“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 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材料中提出的是“教育公平”,B、C、D与教育无关,故可以排除;A.有教无类,这有利于让出身不同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故此题应选A。 答案:A 3.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 ) 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 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 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 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 解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变革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的思想,不能得到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到处碰壁,故选A。B、C项错误,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D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 答案:A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8讲 第2课时 模拟 含解析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8讲第2课时 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导学号42442360(C)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 2.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导学号42442361(C)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是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关,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历史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3.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格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B)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复习 一、历史分期 1、历史分期 原始社会:无阶级、无压迫 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工人阶级是统治阶级 2、中国历史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前2070—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至清朝(前475—1912) 资本主义社会: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1912—1956) 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以后(1956——) 3、西方历史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前8世纪) 奴隶社会:古希腊、古罗马(前8世纪—476) 封建社会:西罗马帝国灭亡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76—1640) 资本主义社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1640—1922)社会主义社会:俄国十月革命开始(1922—1991) 4、中国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840年以前) 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1949年)现代史:过渡时期、探索时期、文革、新时期(1949年——今)5、世界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500年以前) 近代史: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1500——1917年) 现代史:信息时代(1918——今) 6、中国古代史划分 先秦(-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秦汉(前221-220)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隋唐(581-907年)中华文明繁荣鼎盛时期 宋元时期(907-1368年)中华文明在隋唐文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明清(1386-1840)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二、先秦 1、原始社会 (1)政治:禅让制(三皇五帝) (2)经济:刀耕火种;集体劳动;平均分配 (3)文化:象形文字、彩陶画《鸛鱼石斧图》 2、奴隶社会 (1)朝代更替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分类总结) (1)

中国古代史 第一部分:政治 政治 夏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其子启继承王权,确立王位世袭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3.桀行暴政而亡 商 1.商不落在黄河下游,首领汤起兵抗夏讨桀 2.约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 3.盘庚迁殷,政局稳定 4.奴隶制残酷,“人祭”“人殉” 5.纣暴政亡国 西周 1.周为商之属国,渭水流域,文王任用贤能,励精图治 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都镐京,史 称西周 3.地域广大,实行分封制 4.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王朝转衰 5.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春秋 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礼崩乐坏”诸侯争霸 3.春秋五霸:齐桓公人用管仲改革,富国强兵,“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4.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 战国 1.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3.变法:魏国,出国,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 4.兼并战争:齐魏交战有桂陵、马陵之战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无 敌于天下秦赵长平之战,是当时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秦朝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统一:条件:1.生产力提高、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2.战乱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群 过程:1.灭掉东方六国 2.统一越族 3.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4.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 意义:1.划时代,结束分裂,开创统一局面 2.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 3.为经济恢复,民族融合提供有利条件 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人口两 千多万 巩固统一:措施:政治: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练习-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提供条件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D.指南针 解析:根据材料中“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提供条件的应是火药用于军事,故选C项。 答案:C 2.“________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横线处的文字是( ) A.雕版B.造纸 C.指南针D.火药 解析: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雕版印刷术始于隋朝,唐朝时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经宋朝人毕昇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故A项正确;B项始于西汉,C项始于战国时期的司南,D项始于唐朝时期,时间均与题干不符。 答案:A 3.论述望、闻、问、切四诊法,并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经典的是(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 解析: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我国最早阐述中医临床医学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它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 答案:B 4.《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从《九章算术》中的分类“方田”“粟米”“均输”的内容看,中国古代数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③④是近代科学的特点,故选A。 答案:A 5.下列各图中属于元代郭守敬制作的,具有实用、简便、灵巧特点的,比欧洲早300多年的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