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1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1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1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1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概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命题规律】:本专题讲述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成就。该部分内容对当今的个人修养塑造、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是历年高考重要的命题内容。纵观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该专题以选择题与材料题形式出现。从命题内容看:孔子与老子、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宋明时期的基本内容和影响、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和特色及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和实践等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从命题形式看: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考查基本思想主张;比较分析不同思想家思想主张;以思想家的名言警句设置背景考查具体的思想家;古今中外相关内容的联系比较;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古为今用特色;将思想主张、科学技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都是高考重要的命题角度。

【方法突破】:

1.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与中国传统科技成就。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历了如下阶段:①春秋战国时期,是产生与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冷落,代表人物是孔孟。②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典型事件是董仲舒。③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代表人物是董仲舒。④宋明时期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代表人物是朱熹、王守仁。⑤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儒学遭怀疑,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2.把握四个方面: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二要注意把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三要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其意义;四要注意阅读相关著作,扩大知识面。

3.掌握五项重点内容:一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主张;二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提出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三是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和地位;四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五是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及其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4.学生应重点比较分析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儒学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

蒙运动的差异;深刻分析中国传统科技辉煌的原因及其近代科技落后西方的原因。【单元知识结构】:

:

天文学成就:

数学成就:

农学成就:

医学成就:

四大发明: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核心:“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其本人的历史价值:被推崇为圣人,受后人景仰。

(二)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1.哲学思想:①“道”是抽象的概念,是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②辩证法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并可互相转化;这种转化是通过“守静”来实现的,不需要条件。

2.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拨打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荀子

1.孟子的思想:

①仁政学说: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尊王贱霸②性善说③利义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孟子》成为四书之一②被称为“亚圣”

3.荀子的思想:①天命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人性本恶;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恶向善③政治思想:“礼法并施”“王霸兼用”

4.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①被视作儒家异端②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1.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葬”

2.墨子思想的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的思想主张:1.“齐物”:世间万物本质是相同的2.“逍遥”:对事物的变化采取旁观、超然态度;方法:“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4.在文学、美学方面的建树

(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1.韩非子的思想主张: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2.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吴起与《吴子》:文德与武备并重、教戒为先

3.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造势、人的作用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兴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3.社会地位: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处于统治地位

4.主要内容: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5.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6.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7.汉武帝时衰落原因:

①主观上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客观上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即董仲书的新儒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2.新儒学基础:天人感应学说;①君权神授②要实行仁政

3.新儒学的影响: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三家思想互相渗透。

3.志存高远的儒学志士吸收儒、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程朱理学——(开创:二程;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①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③明中期失去“匡时济世”的追求。(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思想主张:①“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即通过内心的反省以求理。

2.王阳明思想主张:“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四)宋明理学的评价:

1.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2.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②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③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④提出男女平等思想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思想主张:①经世致用②工商皆本③君主专制批判④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2.评价: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成就:

1.观测天象①商朝最早的日食记录②春秋最早的慧星、哈雷慧星的记录③战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④战国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⑤汉代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仪器:①秦汉时期已发明了“浑仪”,是观察天象的仪器。②张衡:水力浑象仪,是观察和演示天象的仪器;地圆学比欧洲早1000年;地动仪③僧一行:黄道游仪,确实恒星位置;测出子午线长度;

时历》

(二)数学成就: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③东汉:《九章算术》④南朝: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⑤旷世奇才朱载堉,第一次以精密的计算为基础,构筑起一套科学的音律体系。

(三)四大农书:①《齐民要求》南朝,贾思勰,第一部完整农书②《农桑辑要》元代,最早的官修农书③《农书》元代,王祯,重点在生产工具的改革④《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介绍西方水利技术

(四)医学成就:①春秋战国: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②西汉《黄帝内经》:现存的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③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医疗原则。④东汉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创“五禽戏”⑤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药物学发展基础⑥《唐本草》第一部由政府篇写的药物学专著⑦唐药王孙思邈《千金方》方剂⑧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最高成就

(五)1.造纸术:①西汉纤维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③作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传播

2.印刷术①现存最最的印刷品,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②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③13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入欧洲。④作用:对欧洲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

3.火药:①唐孙思邈《丹经》硫磺伏火法②唐末用于战争宋用于狩猎、采矿等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④作用:为欧洲资产阶级确立统治产生巨大影响

4.指南针:①战国的司南②北宋人工磁体指南针,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欧洲④作用:对地理大发现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1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概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命题规律】:本专题讲述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成就。该部分内容对当今的个人修养塑造、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是历年高考重要的命题内容。纵观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该专题以选择题与材料题形式出现。从命题内容看:孔子与老子、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宋明时期的基本内容和影响、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和特色及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和实践等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从命题形式看: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考查基本思想主张;比较分析不同思想家思想主张;以思想家的名言警句设置背景考查具体的思想家;古今中外相关内容的联系比较;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古为今用特色;将思想主张、科学技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都是高考重要的命题角度。 【方法突破】: 1.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与中国传统科技成就。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历了如下阶段:①春秋战国时期,是产生与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冷落,代表人物是孔孟。②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典型事件是董仲舒。③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代表人物是董仲舒。④宋明时期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代表人物是朱熹、王守仁。⑤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儒学遭怀疑,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2.把握四个方面: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二要注意把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三要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其意义;四要注意阅读相关著作,扩大知识面。 3.掌握五项重点内容:一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主张;二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提出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三是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和地位;四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五是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及其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4.学生应重点比较分析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儒学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复习题库

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对此,你怎样看? 关于“李约瑟难题”,通常有两种表述形式:1.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曾经有过辉煌,其发达的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原因是什么? 2.是 why not(为什么不)式的,为什么近代科学或者说科学革命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就我看来,“李约瑟难题”似乎只问对了一半。在技术——经验领域或实用技术方面,中国古代可能是领先于同时代的西方;但在科学——理论、思想和方法方面,中国古代未必就超越于西方。因为技术的水平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科学由于发生的文化多样性就很难进行通约。 二、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科学与艺术的一体融合。 1.太原双塔地处太原高地,环境的自然消雷有限,塔身高耸的尖顶加上各层出檐也仅有一定的消雷能力,但还远不足以避雷。然而,双塔在近400年的岁月里从未遭受过雷击。这是因为,双塔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双塔地处地质干燥的高地,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在雷雨天近乎绝缘体,这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大悬垂串一样。可以说,太原双塔是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绝缘性起主要作用而避雷的,这形象地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一体融合。 2.黄河蒲津渡铁牛浮桥,举世称奇,是科学与艺术的一体融合的典型代表。看那4尊铁牛,小者50吨,大者70吨,个个赛过沧州大铁狮。河中设河心洲,减缓水的冲击,桥便一分为二。河心洲缩短了桥身,桥的重心也有了着落。这是向下游弯曲的舟桥,而非直桥,弯曲的浮梁利于减轻水流冲击,类似今天的斜拉桥。铁牛及七星柱,还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七星柱的布局,反映了北斗七星的方位。铁牛与七星柱摆在一起,折射出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3.我国北宋文学家苏轼著《前赤壁赋》,从“月出于东山之上”写起,由月的明朗,衬托出山川的阔大;由箫声回荡,共鸣着历史的怨诉。在一览历史的镜子、寄情怀古感今之际,苏子居然能把思路一转,引出关于天地、主客、时空、物质和运动守恒变化的的精辟论辩。 三、沈括在中国科技史上有哪些贡献? 1. 创“十二气历”,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2. 比欧洲早5个世纪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 3. 写成了不朽名著《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4. 总结出了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隙积术。 5. 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会圆术。 四、请举例说明宋元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 1.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元时期。 2.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叙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沈括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反映了我 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3.北宋建筑师李诫著《营造法式》,集中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它是我国古代最全面、 最科学的建筑手册,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4.元朝郭守敬编《授时历》,这历法共施行了364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 5.元朝农学家王祯的《农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农学的著作。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科学技术有哪些亮点? 1.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撰成《九章算术注》,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和其他相关问题建立起相当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 2.南北朝时期祖冲之进一步精确推算了圆周率,这在世界科技史上千年无人超越。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 高二历史主编人:杜翠芳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孔子和老子的历史地位。 2.能够运用课本上知识和相关材料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和“礼”。 3.能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并记忆孔子的政治、哲学、教育思想。 4. 能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并记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情境导入】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围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上升和儒家思想有封建社会深受重视。)类似的孔庙、孔子塑像散落于世界各地,在韩国汉城、越南河内、日本东京、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地都能见到,这说明了什么?(孔子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孔子 55岁时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 【探索新知】 【文本研读】 问题1 通过读课本,初步完成以下知识结构 1.孔子: 生平著述 思想核心: 学说:政治学说、哲学观点、教育思想 历史地位 2.老子: 生平著述 学说:哲学思想、政治学说 历史地位 问题2 阅读教材及以下材料,回答有关孔子的“仁”问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天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附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附答案)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 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 C.《韩非子》D.《道德经》 5.“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 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 6.《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知识结构及同步课时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知识结构及同步课时练习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抓住两条线索: 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春秋创立到明清出现对儒家思想批判和反思的进步思潮, 要结合主要思想家的主张进行分析。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成就。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时期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创立与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西汉改造与独尊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明转型与成熟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 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 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 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及明清时走向衰落的原因。 (1)领先原因: 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②政治: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局面相对安定,这也有利于科 技的繁荣与进步。 ③经济: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古代中国的生产力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④政策: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同时,封建政 府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长治久安,非常注重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进了科技进步。 ⑤对外交往政策: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不断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有利于我国科 技文化的正常发展。 (2)走向衰落的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 人才。 ④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1.1孔子与老子 1.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高兴地 说: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

高中历史(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过关检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解析:选D据材料可得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是在秦朝,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汉代儒家思想才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是在秦朝,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故D项正确。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 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C.否定宗法官僚世袭制度 D.导致涌现了大量人才 解析:选C材料中三者都主张任用贤才,否定了宗法制下的世卿世禄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儒墨法三家对士子的道德规范,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提出士子应当具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4.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渐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部分模块三专题九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 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右图是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 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 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 绍和图片说明() A.东汉时的造纸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 B.东汉时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C.东汉时穷人享有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 D.东汉时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以麻为主要原料”“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可知造纸技术有了进步。造纸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故B错误;“东汉书信纸”仅体现了当时造纸水平,体现不出社会情况,故C未被体现;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D是错误的。 答案:A 2.(精选考题·石家庄模拟)中共中央、国务院精选考题年1月1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A.地理研究 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 D.航海活动 解析:由材料中的“舟师识地理……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这一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活动。 答案:D 3.(精选考题·全国卷Ⅰ)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科学技术 1、青铜艺术 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是司母戊鼎(商朝),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医学成就 ① 东汉 时期的 华佗 : ①擅长外科手术 ②制成麻醉药剂“ 麻沸散 ”, 是世界医 学史上的创举。③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制医学体操“ 五禽戏 ” ② 东汉 时期的 张仲景: 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称为“ 医圣 ”。 ③ 明朝 时期的李时珍: 著《 本草纲目 》是一部总结性的 药物学 巨著,被译成多国文字。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3、科技成就 ①地动仪: 东汉 时期 张衡 制造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②《 齐民要术 》:北朝农学家 贾思勰 所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③《 水经注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 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④《 天工开物 》: 明 朝 宋应星 著,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30多个生产部门,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4、建筑成就 ① 都江堰: 战国 时秦国的李冰所修,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②赵州桥: 隋 朝工匠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 700 多年。 突火枪 、 二、思想文化 1、汉字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 隶书 商朝 商周 西周晚期 秦朝 秦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史学和文学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孔子的学说 (一)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 ①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②怎样认识孔子主张的“仁”? ③怎样认识孔子主张的“礼”? ④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政治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有哪些? 3.哲学思想:孔子的鬼神观是什么? 4.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三)影响:如何看待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影响? 二、老聃与《道德经》 (一)历史地位: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是《道德经》又称《老子》。 (二)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 ⑴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什么?他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有何意义? ⑵辩证法思想: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政治思想:老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三)影响:道家学派有何影响? 自主构建: 重难突破: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妈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问题:

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测试【答案】

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历史试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 1、(2分)“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字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意指心是万物的本原。这位思想家是 A. 朱熹 B. 王夫之 C. 陆九渊 D. 李贽 2、(2分)《墨子》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尚贤 B. 非攻 C. 兼爱 D. 节用 3、(2分)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 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 善用权力,建立权威 4、(2分)下面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 A.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 B. “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 C. “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 D.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5、(2分)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6、(2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 A. 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B. “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C. 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7、(2分)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 诚敬存之 B. 发明本心 C. 端坐澄心 D. 读圣贤书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检测卷岳麓版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 元检测卷岳麓版必修3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解析:从材料可知,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体现出重民思想,在当时以及后世具有积极的影响,与维护周制不符合,均排除。 答案:D 2.《南方日报》刊文:“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 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材料中提出的是“教育公平”,B、C、D与教育无关,故可以排除;A.有教无类,这有利于让出身不同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故此题应选A。 答案:A 3.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 ) 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 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 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 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 解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变革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的思想,不能得到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到处碰壁,故选A。B、C项错误,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D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 答案:A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8讲 第2课时 模拟 含解析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8讲第2课时 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导学号42442360(C)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 2.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导学号42442361(C)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是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关,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历史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3.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格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B)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练习-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提供条件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D.指南针 解析:根据材料中“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提供条件的应是火药用于军事,故选C项。 答案:C 2.“________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横线处的文字是( ) A.雕版B.造纸 C.指南针D.火药 解析: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雕版印刷术始于隋朝,唐朝时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经宋朝人毕昇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故A项正确;B项始于西汉,C项始于战国时期的司南,D项始于唐朝时期,时间均与题干不符。 答案:A 3.论述望、闻、问、切四诊法,并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经典的是(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 解析: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我国最早阐述中医临床医学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它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 答案:B 4.《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从《九章算术》中的分类“方田”“粟米”“均输”的内容看,中国古代数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③④是近代科学的特点,故选A。 答案:A 5.下列各图中属于元代郭守敬制作的,具有实用、简便、灵巧特点的,比欧洲早300多年的是( )

中国古代史思想科技文化

第八单元古代科学技术 识记: 1.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商朝时期的司母戊鼎。【识司母戊鼎图(七上册P107)】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与司 母戊鼎齐名,是青铜器中的珍品。 2. 东汉时期数学的突出成就是《九章算术》,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应用数学。 3. 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数,比欧洲早1100年。 4. 东汉外科鼻祖华佗的医学成就:①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②发明“麻沸散”,成为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作手术的医生。③编制了 医疗体操“五禽戏”。 5. 东汉“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奉为医学经典,奠定了 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6.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 学巨典”。 7. 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 8. 北魏东魏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农书,被誉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9. 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 艺百科全书”。 10.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1. 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征发徭役,筑起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1万多华里的万里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用以防御蒙古。【识明长城图(七下册P)】 12. 605年,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 南到余杭(今杭州)的隋朝大运河。 13. 隋朝李春设计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识

图(七下册P)】 14.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综合运用: 1、材料:“有三种东西曾经改变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0 2、0 3、04)回答:①引文中的“三种东西”分别指我国古代发明的哪三样东西? 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除上述“三种东西”外,还有什么? 答:造纸术。 ③四大发明分别开始应用于何时? 答:西汉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战国时期,制成了用于指示方向的“司南”,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代造船业发达,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古代炼丹人发明的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制造武器,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唐朝晚期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标有年代的最早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 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四大发明有何意义? 答:四大发明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其它答案只要 言之成理即可) 2、分类列举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并谈谈你的看法。 (1)列举(具体地位参见识记部分)a、青铜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b、数学上:《九章算术》、祖冲之小数点后7位数的圆周率数值。c、医学上:华佗的 “麻沸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d、科学方面: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e、建筑上:都江堰、秦长城、明长城、隋朝大运河、赵州桥。f、四大发明。 (2)看法: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b、充分证明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c、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d、建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知识点小结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知识点总结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思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社会)对外交往与民族融合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二)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三)历史: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四)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农业,畜牧业;因地制宜。最能反映时代特点:民族交融)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开始汲取西方科技思想)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总结农业和手工业;反映工业因素萌动时期 (五)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六)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学习总结(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学习总 结(含答案) 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1春秋时期创立。春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 2战国时期发展。这一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仁政”的主张。荀子汲取法家思想,提出礼法并施.以礼为主的主张。 3秦朝遭受重创。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措施。 4西汉时期成为正统。这一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形成新的思想体系,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理论,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5两宋时期转型与成熟。 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 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6明清之际走向活跃。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例题xx课标全国,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二抓关键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的原因。 第二步逐项分析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排除B 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排除C“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项正确正确D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D项错误排除答案C 解题技巧材料型选择题1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 句,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2注意每段材料的出处包括时间.国别.作者等信息。 3明确材料的主题及蕴含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判断。 4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逐项分析备选项,作出判断。

(完整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知识点归纳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知识点归纳 10 本单元的内容可从两条线索归纳:线索一、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线索二、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演变时期演变的史实 创立春秋孔子提出“仁”、“礼”。创立儒家学派,初创儒学思想体系。 显学(发展)战国 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荀子主张“礼法并施”。孟子、荀子总 结改造下,使儒家成为蔚然大宗,形成完整儒学体系。 重创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 主流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危机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大融合唐——宋儒释道开始不断走向融合,“三教合一”合归儒学。 官学化(创新)宋——明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观念系统——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 学)发展起来。 批判地继承明末——清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 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的进步思 想。 假托借用清末 康有为借用经学外衣和假托孔子是改制变革先师,来否定封建 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 否定儒学民国初 针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树起“打到孔家 店”旗帜,彻底否定维护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儒学思想。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诸子各家主要思想主张影响 儒家孔子 ①政治学说( “仁”、“礼”是其思想核心): A、“仁”:仁者爱人,遵循“忠恕”之 道,构建和谐社会;B、“礼”:“克己 复礼”,“正名”,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 分制度(体现其保守一面)C、“为政以 德”②天道观(哲学观点):“敬鬼神而 远之 ③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因 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①孔子是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②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的文化品 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③孔子为中国思想文化、政治、教育、 民族精神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被 称为圣人。④孔子思想体现于其弟子 著的《论语》。后成为儒学经典。 孟子 ①政治上:仁政思想(核心):以仁爱之 心待民,以德服人;提出“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②主张“人性本善”说。 ③倡导先义后利,“养浩然正气”,“富 ①孟子是战国儒家思想大师。孟子的 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②《孟子》在唐代以后成为儒学经典, 南宋位列“四书五经之一。” ③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试内容与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要求: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了解四大发明的主要史实,以四大发明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知识、资料等内容,科学技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都需要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双重性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了解造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 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增强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对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以及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和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和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流程】 问:中国是有悠久文明的国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知道我国在科技上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吗? 答:四大发明。 投影:四大发明邮票。 投影: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科目:高二历史备课人:廖树浩授课时间:第三周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这节课内容繁多,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古代科技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探究其对我国及世界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从而形成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对古代科技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部分细节不清晰,尚未形成整体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2.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3. 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2.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手段 收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资料,引导对其进行整理和置疑。通过合作或独立学习,提出问题,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是什么”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是”,“怎么是的”,“是又如何”的问题。逐层深入,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概括、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教学过程: 1、导入:可设问: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课前 收集整理的资料相互交流。 学做思一、 学生阅读教材,并填相关表格。 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概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