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必修三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必修三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必修三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必修三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讲课人:邹爱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难点:明朝时期中西科技应用的差异。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三单元的导读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以第八课的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艺术瑰宝。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请大家把课本翻到36页。仔细阅读一下教材的导言和第一子目四大发明的内容,思考一下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那四大?四大发明发明发现的历程。(板书第一子目)(二)【讲授新课】

1、首先,通过阅读教材同学们知道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哪四个了么?

学生回答。

是的,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并且这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那么同学们又知道这四大发明是怎样被发现发明的么?接下来,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四大发明发明发现的过程吧。

A:造纸术:在文字发明以后,人们就尝试过很多种书写材料。那么,同学们知道纸发明之前,人们都用过哪些书写材料么?

学生回答。(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教材引言部分)

是的。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等。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这些书写材料有很多缺陷。比如龟甲、兽骨比较难得,青铜器、玉器比较贵重,而竹木简又携带不便,帛呢也是比较奢侈的书写材料。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制造出了纸(同学们可以看到书上的图片资料,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那是我国目前发现最

早的纸)。而到了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就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出了便于书写的纸。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魏晋南北朝的时期,造纸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纸张的白度,质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纸逐渐取代了简牍,成为了主要的书写材料。到了唐宋,造纸产地迅速的增加了很多。751年,唐朝与古时的阿拉伯大食发生战争,一批唐朝的造纸工匠被大食俘虏,造纸术也随之传到阿拉伯,随后又传入欧洲和非洲。

了解了造纸术,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印刷术的发明的过程。

B:印刷术: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的国家。最初的书是手抄的,到了隋唐之际,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到了宋代,就进入了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首先是雕版印刷术的过程,先是雕刻反文,在雕版上刻出反字来。然后是上墨,涂上颜色,最后是印刷。

到了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关于活字印刷术,它是使用可以移动的胶泥或金属字块,用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先制成单字的阳文(阳文,篆刻中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利用数学立体模型说明)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欧洲。1450德国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使活字印刷术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而且,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印刷术外传对欧洲影响(很大),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C: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无意发明了火药,至今已有一千多

年的历史。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无意将硫磺,硝石,碳混合在一起,产生了爆炸性的效果,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唐代末年战争频繁,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这里的火箭和我们现在的火箭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是一种类似于我们现在过年玩的那种窜天猴的烟花)、火炮等。宋朝开始广泛使用火药。我们在学习必修一政治史的时候就知道了,宋朝为了抵抗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于火药的使用,在古代,人们还曾想利用火药的使用来实现飞天的梦想。相传,中国明代的一位名叫万户的人,让别人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风筝,在椅背上绑了当时最大的一些火箭,然后叫人将这些火箭一齐点燃,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上天飞行。万户的试验失败了。他是人类第一位用火箭做载人升空飞行试验的人,也是人类第一位为探索空间飞行勇于献身的人。当然我们国家现在的航天航空技术已走在了世界了前列,一系列的航天成就都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D: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司南。中国古代人民早在战国时期就发现了磁石的指示南北的特性。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占卜和看风水时确定方位。到了北宋时候指南针才开始应用于航海,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后来的欧洲航海家利用指南针进行航海活动。

过渡:我们简单的了解了中国的四大发明的产生与发展。那么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何影响?

3、四大发明的意义

(1)看到教材上: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廉价的纸张很快就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纸,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在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前,

欧洲人使用的书写材料是羊皮和牛皮纸,造纸术传入以后,结束了羊皮纸、牛皮纸的时代,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所以纸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的一大重要贡献。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是非常重要的,正是有了造纸术才会有后面的印刷术。

(2)那么,再来概括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世界有何影响?看到教材上归纳的影响: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1450年,德意志人古登堡在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机)(对于思想文化的宣传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它)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那么再来看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有何影响?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在(在火药武器的攻击下)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就像学思之窗中马克思提到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4)(指南针发明以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为欧洲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所以它)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对中国:四大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对欧洲:总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推到欧洲社会的转型!

除了四大发明,我国在其他领域科学技术成就也领先于世界,那么到底是哪些科技成就影响世界了呢,请大家跟着老师快速阅读第二子目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板书第二子目内容)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好,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子目的内容)

(一)《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时期,采用十进位记数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应用

数学专著。

1、成书时间:东汉

2、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意义和地位:

(1)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九章算术》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

1、算筹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它最初是小竹棍一类自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质地与制作也愈加精致。“运筹帷幄”的筹就是指的算筹。

2、算盘

后来,算筹演变成为了算盘。中国的穿珠算盘制作简单,物美价廉,配合珠算运算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与发展。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了加减乘除开平方和开立方等运算问题。明朝的时候,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过渡:了解了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以后,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我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成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石氏星表》和浑仪这部分的内容。思考:天文学发展的原因以及天文学的成就有哪些?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1)我们的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2)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知识。并且不少封建王朝设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成就

(1)设置天象观测机构

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文观测记录

①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上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天象观测记录: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以及有最早的星表。

②《石氏星表》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天文观测工具的发明

浑仪、简仪

同时啊,为了更好的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造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察仪器,如浑仪、简仪。(我们一起看到书上38页下面的两幅图,左图是?学生答。对,是浑仪。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是中国的浑仪,到汉武帝时期已经有这种仪器。右图呢?对,是简仪。后来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制作了更为简化、更为精密的简仪。)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一)历法

1、历法发达的原因:

古代农业与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密切相关。

2、成就:

夏朝:《夏小正》

商朝:“殷历”

秦汉:发展,越来越精确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

那么我们这里主要来介绍一下《授时历》

元朝时,郭守敬集前代历法的优点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1281年《授时历》颁布推行,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授时历》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

《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对农业生产有着指导作用。

(二)四大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元朝王祯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一书共有92篇,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500多年间,特别是北朝的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提出了精耕细作,因地制宜,培育优良品种等思想。

过渡:中国人民在与农业相关科技方面的成就表现了其农业文明的特征,但同时中国人民在医药学方面的成就也十分显著,并创立了与西方医药学相区别的独立的中医学系统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我国古代医学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古代中国在医学领域又有哪些成就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是医学方面的成就,教材上主要介绍了两步医学著作。第一是.《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

(1)成书时间: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2)地位: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

(1)成书时间:东汉末年

(2)作者:张仲景

(3)地位: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到了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总结了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然后是药学方面的著作,教材是主要介绍了《本草纲目》

3.《本草纲目》

(1)成书时间:明朝

(2)作者:李时珍

(3)地位: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到了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自《内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名家无不将经络学视为医途之瑰宝,针灸学与经络学的关系就如同鱼与水一样不可分离。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特点:不吃药,只在人体一定部位用针刺或火灼。前者称“针法”,后者称“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源于远古新石器时代,最初使用尖锐的砭石,称“砭针”,后来出现了钢针和金针。针灸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中对穴道,针法等都有详细说明。

小结:

1、总结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并归纳处于世界之最的成就。

(1)四大发明

(2)《九章算术》、算筹算盘

(3)《石氏星表》、简仪、浑仪

(4)《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

(5)四大农书以及三大医书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的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带有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政治: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2、经济: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

3、民族交流、对外关系: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在不断吸取外来先进的文化来提高自己。

4、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古代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为什么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落后?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文化上: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

自身上: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如重实用性而少理论探讨)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B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C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而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则称:“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从这些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曾是何等的辉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以下古代中国的发明榆发现。【讲述内容】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火药应用于军事始于唐末,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逐渐走向世界,极大地促进这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人教课标版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2、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 (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3)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 新课: 一、四大发明(以问题层层推进) 问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学生列举。 问题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发明简单过程 教师课件投影学生表述后教师投影 造纸术、图片两汉(蔡伦) 火药、图片军事始于唐末

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 一、春秋时期 古代成婚的年龄,各朝代并不相同。春秋时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结婚;又谓?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为不失时。《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其实,中国古代早婚的现象也很严重,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的规定。《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汉书〃上官皇后传》中甚至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的记载。但一般都是在20岁前后。 古时男家去女家迎亲时,均在夜间。《仪礼〃士昏礼》谓:?昏礼下达。?郑玄注曰:?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并且,?主人爵弁、裳、缁,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亦即迎亲的人均穿黑衣,车马也用黑色。此俗与后世以白天迎亲、穿红色服饰的婚俗,迥然不同。自唐代开始,始将迎亲的时间改为早晨。据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晓。?晓即拂晓。此后相沿至今。 古代对刚入门新妇的姿态也很有讲究。据《吕氏春秋》记载:?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娶妇 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所谓?安矜烟视媚行?,尚秉和注曰:?安矜烟视媚行,形容新妇之状态,可谓入微矣。然可意会,难以言诠。安者,从容;矜者,谨慎;烟视者,眼波流动不直睨;媚行者,动止羞缩柔媚安徐也。是皆新妇初入门之状态,反是则失身份。? 二、两汉时期 汉代结婚时,均以青布幔搭成帐篷,用以举行交拜之礼。《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这种在青庐中成婚的习俗,一直沿续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多处提到。 又据史料记载,两汉之际,已经有了贺婚的习俗和新婚之夜听房的习俗。据《汉书〃宣帝纪》记载:?五凤二年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无所乐,非所以导民也。?汉宣帝这一诏书的目的,就在于提倡老百姓在婚礼上设酒宴庆贺。又据《汉书〃袁隗妻传》记载:袁隗与妻子进入洞房后,夫妻俩在说悄悄话: 隗又曰:?弟先兄举,世以为笑。令处姊未适,先行可乎??对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又问曰:?南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3 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一、教材、参考书目 1.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 (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必背篇目 欧阳修《踏莎行》 梅尧臣《鲁山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 林逋《山园小梅》 晏殊《浣溪沙》

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叶绍翁《游园不值》

上海市罗泾中学七年级科学上册 发明与发现教案 牛津上海版五四制

发明与发现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科学发现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2、了解一些科学发明,并认识到科学发明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并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3、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发展,比较发明前后以及进一步发展的人类的生活方式。 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寻找科学规律的思维方式。 4、利用对比的方法比较科学发明前后以及进一步发展的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5、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科学发明,并认识到科学发明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并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发展,比较发明前后以及进一步发展的人类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引入 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科学是什么,也知道了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那么科学家到底做 些什么事情呢? 归结起来四个字:发现,发明 就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我们肯定不能从一个苹果的掉落而发现万有引力,但是在生活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的 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科学规律。 实验演示 实验:静电 1、把纸撕成碎纸屑,分散放入干燥的培养皿。 2、用丝绸或毛皮摩擦直尺。 3、用被摩擦后的直尺靠近培养皿内的碎纸屑。 4、纸屑被吸附到直尺上。 实验表明:直尺被摩擦后产生了静电。 生活中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现象? (在干燥的季节里人们握手或碰到金属物会产生电击感;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多梳几次头发会 吸附在梳子上……) 科学家们利用这个发现,进行了创造发明,比如: 1、科学家根据静电的现象发明了静电复印机。静电复印机利用静电把石墨粉吸引到纸张上, 复印出图像和文字。 2、利用特殊的材料能产生静电的现象制成的除尘抹布,可以吸附灰尘。 图片展示历程 1

第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教案完整版

第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 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 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阅读课本,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 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进行问题探究、实验体 验以及历史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国16世纪前科学技术呈现辉煌的原 因以及之后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 献,认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国古代科学家创造出的卓越的科技 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 于创新的精神,知道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是一切科学创新和发明创造的源 泉,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和精神 1.指导学生梳理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 2.指导学生根据历史背景来分析16世纪后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原因。 3.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来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而全面认识古代科技。 万户与火箭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 作品选诗词赏析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 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 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聊以自慰,实则内心愁苦更加强烈。?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

【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儿千年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二、《九章算术》和珠算;三、 《石氏星表》和浑仪;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这些成就一方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即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和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面广,跨越历史时期多因而教学中应切忌因循守旧而使课堂教学显得零碎,应注意保持教学内容体系、知识结构的完整和过程的流畅。并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可实验性材料,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学生的动手中揉合成实用的知识模块,加深对知识得理解, 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同时充分利用图片,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 【新课导入】 西欧有一著名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分析材料,引入对古代中国科技的历史评价,导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一、四大发明 【问题探究】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问题探究】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Z893-作业与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第十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2、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采(),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 3、《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4、《三国志演义》用(“”)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5、在虚、实关系上,清代章学诚评价《三国志演义》(“”)。 6、余邵鱼编写的()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7、《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1、四大奇书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有哪些? 2、简述《三国志演义》的叙事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 1、《三国志演义》战争描写艺术。 2、《三国志演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塑造手法。 3、《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的悲剧内涵。 第十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笔墨虽然简略,但已把水浒的故事联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2、《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甚至就叫《忠义传》。 3、《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进行的。 4、《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成的。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无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 2、简述《水浒传》的版本。 3、《水浒传》的语言特征。 4、《水浒传》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高三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第8 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学习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习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学习建议】整体教学思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主线辅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农学等各方面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情况,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先从感性上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卓越的成就。由于四大发明是本课的重点,建议围绕四大发明具体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地位以及兴衰原因等。 【思考感悟】 探究合作 一、四大发明(以问题层层推进) 【问题探究】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问题探究】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简单过程 发明

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笔记 篇一:中华文化史读书笔记 《中华文化史》读书笔记 武汉大学历史系冯天瑜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 史的研究,且学术偏好为明清文化史。冯教授对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诸多论题进行过考究。20XX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中国文化史》就是由冯教授领衔,并与何晓明教授、周积明教授在中国文化史领域共同创作的研究成果。 冯天瑜教授在其著作《中华文化史》(以下简称“冯著”)“导论”部分指出,“文化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是文化学与史学相结合的一门历史科学”。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冯教授认为,文化史是“把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作为一个总体对象加以研究??”。笔者认为,所谓文化史就是以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文化史是通过历史视角、借助历史理论和方法来解读人类文化的一门学科。对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学者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文化史与学术思想

史或典籍文化史同义;也有人认为文化史应集中于精神文化的历史,研究重点如特定历史时期的观念、时尚、宗教崇拜、方言、习俗、娱乐等。 从理论上讲,撰写通史性著作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专门史。而撰写跨越数千年专门史的难度又大于撰写某一个朝代、某一个阶段专门史的难度。因为人的学力、精力有限。具体到“中华文化史”领域,时间跨越数千年,内容包罗万象,如果不是在此领域潜心研究数十载,断然难以写出如此鸿篇巨制。大概是出于确保著作质量考虑,冯天瑜教授并未独自完成这一课题,而是选择与何天明、周积明等教授合作,以期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冯著洋洋百万言,从“人猿相揖别”的上古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远古时期人类“质朴的精神之花”一直写到毛泽东思想,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正如作者在全书“题记”中所写的那样:本书以《中国文化史》拟题,意在研讨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成机制与发展历程。 一、“中华”的概念 作者在“题记”中首先对“中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作者称,“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并引用了成书于唐高 宗永徽年间的《唐律名例疏议释义》(似应为《唐律疏议·名例篇》释义——笔者注)中的文字:

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重点:古代科技的具体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深刻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导入: 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2、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 (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3)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从这句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曾是何等的辉煌。 新课: 一、四大发明(以问题层层推进) 问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学生列举。 问题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发明简单过程 教师课件投影学生表述后教师投影 造纸术、图片两汉(蔡伦) 火药、图片军事始于唐末 活字印刷术、图片北宋毕升 指南针、图片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问题3、四大发明的意义

【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人教必修三)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本课时编写: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吴惠子老师教材分析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中的第八课。本课教材主要从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和农学以及医学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与教材前后两个单元关系不大,与本单元的其他课程联系也不深。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

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养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的社会原因。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李约瑟说“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中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设计意图】以外国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发明的评价为引子,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四大发明 1、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概述四大发明的发明和应用概况。 (2).结合四大发明的发明,谈谈这些重要发明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化史》教案

邯郸学院 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分院(系、部):历史系 教研室:中国古代史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文化史授课班级:2009级历史学本科班主讲教师:李傲雪 职称:副教授 使用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邯郸学院制

1 教 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中国古代文化史 课程编号 406021060 英文: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学 分 3 授课教师 李傲雪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学位课( ) 必修课(√) 选修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和班级: 2009级 历史学本科班 共 1 个班 课程学时 48 学时 周学时 3学时 起止周 3—17周 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 48 学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作者:张岱年、方克立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1月 主要参考 资料及指定参考书 1.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至五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至五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至六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审核 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2 周次第周日期节次第5-7节 授课内容绪论授课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涵义、源流、范畴,构成特点与地位。进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1.对“文化”一词的来源发展进行阐述。 2.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 3.深入理解“文化是自然人化”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难点文化结构层次说 教具和媒体 使用 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界说 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 (一)广义文化 (二)狭义文化 三、文化的功能 四、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唯一存在的实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世界上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 (一)中国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 五、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目的和意义 (二)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 思考题作业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3.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试举例说明 4.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文化? 5.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怎么才能学好中国文化概论?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铜鼓中学历史组 【一】课程目标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四大发明 (一)成就 1.造纸术 (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纸。 (2)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宋代是黄金时代,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2)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 3.火药 (1)中国古代练丹家发明;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3)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二)评价 四大发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9、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曲折有力,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深。?11、“三吏,三别”?:??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勉励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三学生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三) 魏晋南北朝 一、诗歌 (1)三曹 曹操:“建安文学”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代表“”的特色。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乐府歌辞等。 :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 :字子建,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白马篇》《洛神赋》。南朝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的评价。 (2)建安七子: 与“三曹”同是“建安风骨”的重要代表。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3)竹林七贤: (4)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谥号“”。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 (5)谢灵运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一派,“陶谢”并称。诗歌有《登池上楼》、《白门岩上宿》。文赋有《山居赋》。 二、历史散文 (1)范晔,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编纂了《》。它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 (2)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编纂了《》。它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体史书。 三、文论 (1),与其弟陆云称“二陆”,著有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其宗旨是为了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所以以创作构思为中心,主要论述“作文利害之所由”,即文章写作的方法技巧和艺术性。 (2),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分上下两编,每编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总序”等五部分。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 (3),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它是在人名《》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四、小说 (1),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有《干将莫邪》《南柯太守传》等名篇。 (2)字季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五、其他 (1)鲍照:乐府《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愤懑。 (2)左思:《三都赋》,分别是《》,《》,《》。左思早年曾写成《》,全文早佚,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一年后又欲赋三都。“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 (4)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它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5)萧统:《》,又称《》,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宋代有“文章祖宗”之说。

《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

《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 第二十二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吴伟业是清初诗坛上的杰出作家,他创造的歌行体诗( )风行一时。 2、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清初遗民诗人兼学者是顾炎武、黄宗羲、()。 3、遗民诗人屈大均在清初影响极大,他和陈恭尹、梁佩兰号称为()。 4、遗民诗人归庄为人豪迈尚气节,他与顾炎武一起有()之称。 5、清初写作文学散文被称为“古文三大家”的是()、魏禧和汪琬。 6、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与曹贞吉、顾贞观被合称为()。 7、南施北宋是对清初的两位诗人的合称,他们指的是施闰章和()。 8、在清初诗坛上,王士禛诗歌受到钱谦益赏识,并希望其能代己而起,主持风雅。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禛遂成 为一代正宗。这在文学史上便称为()。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1、虞山诗派 2、梅村体 3、阳羡词派 4、浙西词派 5、古文三大家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王士禛“神韵说”的基本创作主张是什么? 2、钱谦益诗歌创作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3、顾炎武《精卫》诗的思想及艺术特征分析。 4、简述吴伟业歌行体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 无 第二十三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清初,一些学养、诗艺甚高的文化名流,在诗文之余也选择以戏曲寄托悲愤、哀思,抒写内心难言的隐衷, ()可视为其中的代表。 2、吴伟业创作的剧作有()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3、以李玉为代表的()大都是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专门编剧的剧作家。 4、李玉早年的剧作以()、《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著,可视为其成名之作。 5、李玉晚期的代表作是(),它表现的是晚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等人,引 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 6、在清初剧作家中,()代表了擅写风情趣剧的一类。 7、李渔作剧10种,总题为()。 8、在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传奇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 9、清初戏剧家万树创作的《空青石》、《念八翻》、《风流棒》,叙述的都是一个才子与二女成婚的风情故事,所以 被合称为()。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1、《闲情偶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