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①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9. 简述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10. 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劳动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中进行的;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11. 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

(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

(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段性依然存在。在近代西方国家,教育的世俗化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宗教教育和阶级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12.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1)重视早起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发展学前教育,实施早期教育、超常教育和英才教育;

(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目前,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13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年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

(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13.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14.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15.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6.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7.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5)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18.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19. 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

(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20. 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21.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2.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遵循长善救失原则;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23.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24.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25.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基础作用;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起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26. 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28.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9.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可以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30. 简述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31. 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联觉效应;

(4)感觉后效。

32. 简述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

3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34.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5. 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36. 简述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37.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38.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具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深沉。

(2)联系

情绪是感情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

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

39. 意志的基本特征

(1)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40. 简述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4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2. 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43. 简述气质的类型

(1)胆汁质,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2)多血质,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3)粘液质,表现为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自制力强、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4)抑郁质,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钝、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44. 简述印象形成效应包括哪些内容

(1)社会刻板效应;

(2)晕轮效应;

(3)首因效应;

(4)近因效应;

(5)投射效应。

45. 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鲁纳等;

(2)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

(3)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等。

46.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根究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47.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1)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3)社会的发展要与学生个体发展交织在一起;

(4)科学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

48. 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49.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0.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

(2)文献检索;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得出结论;

(7)撰写成文。

51.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行动研究;

(5)教育叙事研究;

(6)个案法。

52. 文献检索的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53.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延迟模仿。

(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守恒、去中心、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54.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主体感对内疚感(3-6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55. 简述学习过程的几个阶段

(1)理解阶段;

(2)保持阶段;

(3)迁移和运用阶段。

56. 简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7.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8.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意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59.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知;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60. 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已不把准则堪称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罚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61.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别是: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62.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63. 良好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64.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65. 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因材施教的原则;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66. 小学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2)课外和校外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

(4)团体活动与集会活动;

(5)班主任工作。

67. 简述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指导实践法;

(4)情感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68. 简述美育的功能

(1)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

(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价值;

(4)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69. 简述美育的实施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4)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70. 简述美育的实施途径

(1)教师指导法;

(2)欣赏法;

(3)活动法和实践法。

71. 简述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72. 简述心理辅导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有理性-情绪疗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团体辅导的方法。

73.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家访;

(2)班级家长会;

(3)家长学校;

(4)家长沙龙;

(5)家长委员会。

74. 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75.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76. 简述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原则;

(5)冷处理原则。

77. 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78. 简述班主任的角色

(1)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

(2)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

(3)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班级普通的一员。

79.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

(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80.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开展班会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81. 简述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多渠道地及时获得各种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5)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82. 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

(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3)形式的多样性;

(4)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5)活动方法的实践性;

(6)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83. 简述教学目标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4. 简述教学的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85. 教学的基本任务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它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86. 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2)认识方式的简洁性与高效性;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

(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87. 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间接性)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②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互动性)

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④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防止两种倾向。

88. 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

89. 简述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演示法;

(6)参观法;

(7)练习法;

(8)实验法。

90. 简述怎样上好一堂课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准确;

(3)教学结构合理;

(4)教学方法适当;

(5)讲究教学艺术;

(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91. 简述班级授课制基本特点

(1)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的活动单位;

(2)在教学活动程序安排上,以“课”为组织单位;

(3)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92.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之处: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93. 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94. 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95. 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唤起、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维持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

96.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惩;

(7)有效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97. 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3)知识经验的概况水平;

(4)定势作用;

(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98. 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外援资源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心境(努力)管理策略。

99. 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

(2)反馈功能;

(3)导向功能;

(4)检验功能。

100. 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

(4)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101. 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1)反思教学理念;

(2)反思教学过程;

(3)反思教学得失;

(4)反思教学再设计。

102. 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自我提问法;

(3)教学诊断法;

(4)比较法;

(5)阅读新知法。

103. 简述现代教学观的基本内容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知识。

104.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05.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06.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八个范畴,分别是:

(1)言语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动觉智力;

(6)自省智力;

(7)交往智力;

(8)自然智力。

107. 简述课堂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

(2)直观导入;

(3)情景导入;

(4)提问导入;

(5)复习导入;

(6)悬念导入;

(7)故事导入;

(8)游戏导入。

10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3个月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在缓缓等待考试时间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C.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需要重新注册认证 D.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不能留在原学校任教 8.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1.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长善救失,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出现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守恒、去中心、思维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主要特征表现为: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6.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教诲学题库 一、单项选取题(在每个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诲史上最早教学手段是()。 A.人自身活动 B.实物 C.标本 D.说教 2.普通而言,教诲学研究对象是()。A.教诲现象 B.教诲事实 C.教诲问题 D.教诲规律 3.建国初期,下列哪一位前苏联教诲家对国内教诲理论体系产生影响较大?()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凯洛夫 D.阿莫纳什维利 4.()提出了设计教学法。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5.()被称为“当代教诲测验之父”。A.杜威 B.泰勒C.桑代克 D.赖斯 6.教学过程具备间接性,重要指是学生()。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协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窗协助去获得知识 7.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互有关系,普通以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 A.惟一选取 B.内容 C.途径 D.基本 8.“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办法()。 A.陶冶教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9.班级组织建构首要原则是()。 A.有助于教诲原则 B.目的一致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助于身心发展原则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诲影响一致性原则 11.如果一种测验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体相似成果,那么这个测验()。A.信度较好 B.效度较好 C.区别度较好 D.难度适中 12.《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观点,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13.德育是指教诲者培养受教诲者()教诲。A.政治立场和观点 B.政治思想品质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D.品德 14.班集体形成重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对的舆论和良好班风 D.拟定了班级工作筹划 15.课外活动主体某些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关于身心发展动因问题,重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等不同解释。 2.辐合论,也称二因素论,此观点必定____和_____两种因素对小朋友发展均有重要影响作用,并且两者作用各不相似,不能互相代替。它以为、心理发展并非单纯地靠天赋本能地逐渐体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接受或反映,而是其与_____共同发展成果。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3.学校全体成员或某些成员习得且共同具备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_____。 4.义务教诲是国家用_____规定对一定年龄小朋友实行某种限度______学校教诲。 5.与人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持续性教诲是_____。 6.教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体当前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诲作用是有限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诲作用品有____。 7.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一切____。 8.瑞士教诲家_____以为教诲目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小朋友一切天赋力量。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9. 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2019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2017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P252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小学教育的特点?P252 1.特殊性 2.基础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258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学校文化的功能?P259 1.导向功能 2.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 4.激励作用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确定学制的依据)?P264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注意的品质?P268 5.注意的范围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遗忘曲线的规律?P275 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P278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279 1.问题情境 4.原型启发 2.定势与功能固着 5.情绪与动机 3.已有的知识经验 意志的四个品质?P283-P284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P287 1、先天因素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P288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课程标准的概念及其组成?P296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P297 儿童、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2020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2.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3.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4.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5.(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6.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7.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8.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 (2)全面、准确的检索教育文献 (3)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记忆口诀:内外全面赚 10.行动研究的特征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学与研究合一; (4)研究的循环性 记忆口诀:一起遵循内幕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6 下半年教师资格国考笔试真题估分 ——小学综合素质—— (科目代码:201 )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为0 120 分钟,满分为0 150 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 29 小题。每小题2 2 分,共8 58 分) 1 、筱筱喜欢唱歌跳舞。孙老师对她说:“成天蹦蹦跳跳的,没有学生样。学生 得老老实实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 A 学生的心理发展 B 学生的全面发展 C 学生的主动发展 D 学生的主题发展 【参考答案】B B 孙老师只注重学习,没有注意学生 兴趣爱好特长等全面发展。 2 、图 1 1 中,该老师的做法()。 A 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B 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C 适应了社会竞争的要求 D 体现了学科教学的重要 【参考答案】A 违背了素质教育廉洁从教 3 、沈老师收集废旧轮胎、破篮球、废纸箱、 塑料绳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将之改造成各种合适的教具、学具。这表明沈老 师具有() A 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B 课程组织实施能力 C 教学程序设计能力 D 教育启发引导能力 【参考答案】】A 将废旧轮胎篮球等废物改造,变成新的课程教具,属于资源开发。 4 、郑老师在指导新教师时说,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等,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极为重要。郑老师的体会表明,教师不可忽视() ) A 政治理论知识 B 文化基础知识 C 学科专业知识 D 教育科学知识 【参考答案】D 孙老师的话中包含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属于教学科学 知识。 5 、小学教师梁某因上班迟到被罚款,她对学校的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申诉的(受理机关是() A 教师共代表大会 B 信访机关 C 教育行政部门 D 检查机关 【参考答案】C 法律规定教师申诉的部门是主管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 6 6 、小学生陈某十分调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周某让其缴纳“违约金”,(宣称再犯错误则从中扣充作班费。周某的做法()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第一章 1、新课程规定,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学生发展已有的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和措施。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都有差异性,要求教师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学生,因材施教。 ③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充分发展。 2、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观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观: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学与研究关系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学校与社区关系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②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③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④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简述理解? ①自主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

②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地互助性学习。 ③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①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②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6、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①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③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生产 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9. 昆体良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 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 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科目二 1. 孔子 2. 孟子 3. 荀子 4. 朋. 了 5. 朱熹 6. 苏格拉底 7. 柏拉图 8. 亚里士多德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9. 昆体良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 弗洛伊德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小学) (科目代码:201) 【来源于网络心成教育整理】 注意事项:心成教育整理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1.王老师经常让同学们相互批改作文,大家都非常认真,不仅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而且从语言表达,结 构思想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价,王老师及时给予点评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 ) A.发挥了学生的调控性 B.券重了学生的选择性 C.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 D.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2、如果将下图比喻为某教师的教育行为。该教师的做法( ) A.不怡当,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的要求。 B.不恰当,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C.怡当,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劳 D.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3.彤彤性格内向,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往,课间常一个人在座位上看书。罗老师对她说:“你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你应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跟大家一起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罗老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B.罗老师注重学生主动发展 C.罗老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罗老师注重学生均衡发展 4.董老师,上完公开课后自己看课堂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改进教学,嗯,体现了教师 专业发展途径的是( ) A.互助 B.教学观摩

D.教学反思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 A.劳动权 B.休息权 C.罢工权 D.受教育权 6.某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向学校收取费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教由政府责令该机关退还所收费用 并对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员 A.依法给予验 B.依法给与诉讼 C.依法给予处分 D.依法提出复议 7.教师魏某工作消极,多次矿工,多次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 以采取措施的是( ) A.給魏某予以解聘, B.给予魏某行政处罚 C.对魏某予以罚款, D.要求魏某悔过 8. 小学生梁某欺凌同学,抗乱现草纪律,学校经过研气决定将其开除。该校做法() A.不合法,学校只能劝退学生 B.不合法,学校不得开除学生 C.合法,学校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D.合法,学校有处分学生的权利 9.小学生孙某经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向他收取“违纪金,并予以公布,该班主任的做法 A.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荣誉权 B.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C.合法,教师有想戒学生的权利 D.合法,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10. 梁某在小学周边开了一家网吧,并对前来.上网的小学生打折优惠,梁某的做法( ) A.合法,梁某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 B.合法,利于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C.不合法,应依法给予梁某行政处分 D.不合法,应依法给予梁某行政处罚 心成教育整理 11、11 岁的陈某参加了当地的一一个团伙,学校发现有违法行为,依据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来成年人犯罪法,学校应当及时报告的部门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9.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2.课程计划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20202上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库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

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

《小学教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二、教学组织常见形式 1、个别教学制:古代中国,埃及等学校采用的学制 2、班级授课制:按年龄、水平分班 3、分组教学:目前美英法德等在实行,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4、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美克伯屈--学生决定学习的目的与内容 5、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结合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 2、谈话法:问答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5、演示法: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6、参观法: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 7、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8、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 9、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0、实践活动法:社会实践活动 11、以情感为主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 1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方法:发现法 四、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3、启发性原则:调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 4、巩固性原则: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 答题汇总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适应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 4.适应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 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二、古代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 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 化活动的积极分子。 3.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 进行传递 4.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 三、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多元化 4.教育的 现代化 5.教育的终身化 四、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五、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可以活化文化。 (2教育的文化改造功能。包括选择、整理、提升作用。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六、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七、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八、想象力的培养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九、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1.古代教育的特点——简答 想等升内地房租 全民多现身 3.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简答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5.行动研究的研究步骤发了疯的设法研究总会赚钱的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个案研究的研究步骤确实收到分房-赚了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7.实验研究的步骤设施分扩-赚了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或重复实验,以进一步推广或验证实验结论。 8.简述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9.遗传作用:——简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记忆技巧:差生成 10.环境作用——简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记忆技巧:科技小猪 11.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简答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简答) 1.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