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南宋官窑工艺流程

南宋官窑工艺流程

南宋官窑工艺流程
南宋官窑工艺流程

南宋官窑工艺流程

一:采土取样

皇城东南临江渚,山名乌龟含异土。内司设窑兹山下,日日采土动锹锄。动锹锄,历寒暑,山前官窑常举火。制成新瓷冠一代,至今犹遗烧窑处。

二:原料粉碎

采得瓷石紫金土,分置巨臼挥巨杵。水力冲激水轮转,巨杵上下声撲撲。

声撲撲,如破竹,四山震响流年度。八百年来今非昨,旧观只在画中睹。

三:淘洗沉泥

原料粉碎入洗池,土石分别自淘洗。滤去杂质淘尽砂,制坯只用沉底泥。

沉底泥,匀且细,中有窑工汗如雨。池水洗白少年头,换得一家老小食和衣。

四:踩踏练泥

二泥混合入池练,驱牛踩踏尽转圈。踩得脚下似胶粘,日渐西斜不停鞭。

不停鞭,腿似绵,池畔监工好悠闲。遗迹应是汗湿透,池苔至今碧芊芊。

五:拉坯成型

坯工巧手运神思,拉坯绝技冠前时。瓶尊壶钵杯盆碗,古拙新奇千百姿。

千百姿,薄如纸,饰物灵巧如生芝。辅于模制与捏贴,南渡工匠名远驰。

六:上架晾坯

成型坯件旋上架,虚室阴晾排如花。窑工日夜勤翻晾,灯火映红小山崖。

小山崖,造物华,南宋天下第一家。遗物今成稀世珍,谁记窑工苦生涯?

七:精工修坯

再将坯件细修整,剔除疵点与暇纹。来时未婚今白发,气衰手颤两眼昏。两眼昏,旧营生,技艺授以后来人。几代相传创盛誉,史册却留邵氏名!

八:低温素烧

坯体送入素烧炉,火中烘焙增刚性。浑圆炉体似马蹄,烈焰熊熊火不息。

火不息,工艺奇,不惜工本造青器。工匠劳作辛与苦,独特工序誉千里。

九:内外施釉

素烧既了上釉浆,粉青天青欲闪光。浅浅青似越山色,淡淡光映浙水长。

浙水长,淡雅装,胎薄釉厚碧玉裳。赢得君王带笑看,中官年年得恩赏。

十:装钵入窑

施釉坯件入钵匣,送入窑内叠叠装。点火炉炽烤胸热,江风吹背似泼浪。

似泼浪,穿梭忙,炉火照红烧瓷郎。中官袖手坐品酒,计算颁赏白耶黄?

十一:新瓷出窑

龙窑又罢一回烧,新瓷列庭寒光耀。鬼斧神工凝精魄,水洗火炼成瑰宝。

成瑰宝,送九霄,有司车马忽已到。带走窑工血和汗,留下窑工千秋不朽之功劳!

宋代官窑瓷器特点

宋代官窑瓷器特点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艺术十分爱好的帝王,他在位几十年曾写下了无数的对各种艺术品的赞美诗词,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从这首诗中,人们亦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器的推崇之情。 传世甚少 官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汝窑后为满足宋朝皇室特别是宋徽宗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在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窑烧瓷的窑口,史称“汴京官窑”,学术界又称为“旧官”。宋代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中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甚少,这是因为黄河古道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改道,窑址均被淹没无存,实物也难以寻找之故,所以考古界无法考证,这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研究是一件憾事。 而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朝皇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也就是南宋初年,当时的南宋皇帝宋高宗便在京都又设官窑于修内司(即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即杭州郊坛下官窑),这个时期烧造的瓷器则称为“南宋官”,学术界又称之“新官”。 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中说道:“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古朴精致 官窑既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而且又是继汝窑后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其器物形制和烧造工艺等与汝窑有不少共同之处。 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三足洗,其釉色很相近,就连风格也颇为类似。特别是釉色,北宋大观年间的瓷器,多釉色莹润,其中又以月白、粉青最为盛行,部分翠绿其次。但有不少器型多仿古,常见的仿古礼器有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贯耳瓶、弦纹瓶、琮式瓶和各式尊等。其特点是,胎体较轻,以支钉烧制,色呈紫褐,釉面较厚,见冰裂纹大开片,底足露胎,呈铁黑色,沿口因釉层薄而呈浅紫色,俗称“紫口”。 南宋官窑瓷器则造型古朴而精致,胎体同北宋官窑一样较薄,呈紫褐铁色,但釉层肥润,具有玉质感,其釉色多见淡雅的粉青色和米黄色,釉下见气泡,釉面见大开片,底足亦露胎,紫口铁足。但无论是北宋官窑也好,还是南宋官窑也好,学术界均统称其为“官窑”,而且价值不菲。 器型多样 宋代官窑的器型丰富多样,除了上述所说的仿古礼器外,主要还有各式洗、瓶、壶、炉、盘、碗以及盏托、花盘、单柄杯和供器等,且多以釉色见长,特别是南宋官窑中修内司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所烧造的瓷器,系采用澄泥,制作极其规整,并以釉质晶莹透澈而备受人们珍视。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遵生八笺》也说:“官窑品格大抵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釉色、片纹、金线纹三者的有机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是官窑瓷器千百年来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根本,后人绝难仿造。难怪诸多文史资料中历代文人多有赞叹之词,就是清代乾隆皇帝对之也赞不绝口,赋诗以抒胸臆。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 一、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其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且呈黑色,釉为淡青色,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着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二、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开始于绍兴十三年。是由皇家自己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建立的制瓷窑场。宋朝以后的官窑,则是国家机构的官府投资建立的制瓷窑场。民窑,是百姓投资建立的窑场。官窑与民窑的根本区别是窑场的所有权属性,而不是产品的形状和产品的归属对象。 官窑瓷器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在官窑中烧造出来的瓷器,这是完全意义的官窑瓷器;另一种是在官窑建立以前,由官方出具设计样式,规定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并由宫廷太监专门监制、督造,在民窑中烧制好后,经过挑选,上品供应御用,中品供应宫廷用瓷和外交用瓷以及赏赐有功大臣,下品配发给地方官府作为公用。后者并非官窑中生产,所带“官窑”二字,与窑场的所有权不符。村夫认为,此类瓷器冠以“官用型瓷器”的名称比较准确一些。 另外,由民间自己设计烧制的精美瓷器被皇家所采用,只能叫做贡瓷,不能称为官窑瓷。其中,专门为皇帝烧制的瓷器叫贡御瓷器,而为宫廷陈设和皇室成员烧制的瓷器,就只能称为贡瓷,不应称为贡御瓷。宋朝官窑遗留给后世的问题很多,比如“汴京官窑”、“汝官窑”和“郊坛官窑”的概念是否正确的问题,贡御汝窑烧造的时间是宋神宗时期还是宋徽宗时期的问题,南宋修内司建立的“新窑”和“旧窑”的关系问题,龙泉官用型黑胎青瓷是贡瓷还是仿官窑瓷的问题,《坦斋笔衡》

龙泉青瓷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第30卷第6期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12月Vo l.30No.6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 Dec.2008 龙泉青瓷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杨吴伟 (丽水学院艺术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龙泉青瓷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分析了龙泉青瓷的艺术风格,并在研究龙泉青瓷艺术之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龙泉青瓷;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749(2008)06-0007-04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Longquan Celadon Art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Y ang Wuw ei (College o f A rts,L ishui U niver sity,L ishui Z hejiang323000,China) Abstract:Lo ng quan celadon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eram ic art,w hose artistic value and cu-l tural v alue is of g reat sig nificance in chinese culture,T he paper analysed the ar trstic sty le of Longquan celadon and po inted o ut the developing tren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status quo of Longquan celado n ar t. Keywords:Longquan celado n;the status quo;developing trend 瓷器是我国重要发明之一。古代龙泉青瓷则是我们民族文化珍贵遗产的一部分,它不仅历史久远,规模大,产品多,质量精,在陶瓷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影响深远,对于交流中外文化、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龙泉窑始于南朝,结束于清代,是我国制瓷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一个瓷窑体系。在长达1000多年的制瓷史上,大致来说,南朝至北宋时期属开创阶段,南宋后期至元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南宋后期,青瓷的工艺技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龙泉窑名闻中外。到明代,龙泉瓷业逐渐衰落,到了清初康熙年间处于藕断丝连的状态,生产规模急剧下降,濒临灭绝边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龙泉青瓷的恢复工作。周恩来总理在南京会议上提出了要恢复濒*收稿日期:2008-10-25 作者简介:杨吴伟(1982)),女,浙江云和人,助教,硕士。

宋代瓷器鉴定特点

宋朝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宋代官窑瓷器,“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瓷器,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工具/原料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立新窑,为南宋官窑。宋叶《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宛,号邵局,袭故宫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古所珍。后效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此文表明,南宋初营建的“官窑”有二: 一是“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明高濂《遵生八笺》说,修内司官窑的地点在杭州凤凰山下,但确切的窑址尚未发现;二是“郊坛官窑”,位于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带,亦称“乌龟山官窑”。1930年发现窑址, 1956、1985年冬至1986年春先后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发掘出龙窑与作坊遗迹,并获得大量标本。 在中国陶瓷史中,“官窑”和“官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以宫廷生活用瓷与陈设瓷为主。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样式多种。以瓶为例,有弦纹瓶、直颈瓶、瓜棱瓶、贯耳瓶、胆式瓶、八方瓶、盘口瓶等,造型各有特点。官窑传世品今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有少数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国外。 方法/步骤 1.1 1、器型和概貌: 宋代造型。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

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 0.8毫米左右)适中型等。釉色纷繁。釉质莹润如玉。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里外披釉并有纹。类似哥窑瓷容易混肴,但仔细看能辨清。在烧制方法上为垫烧(使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或裹足(釉将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钉烧。支钉烧制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 1.2、胎色和胎骨: 宋官窑瓷胎色从传世和窑址出土两种情况看,为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黑胎数量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为香灰、灰、灰白等色。 制成的宋官窑瓷胎骨有厚薄两种,厚者5毫米左右,薄者3毫米左右。宋官窑瓷胎土细腻温润,特别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端砚石类),有笔砚胎之说。如用砂纸打磨可感十分细腻滑润,绝不含砂,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这一点,在南宋叶寘《坦斋笔衡》的书中对宋官窑瓷所用胎土已经说得很明白: “澄泥为范,极其精致”,就是指宋官窑瓷胎是用澄泥所做,特别细腻精致。而澄泥,特别是古澄泥这种极细之物是专门用来制作澄泥砚的,其弥足珍贵至今已无法找到。所以要仿出细腻如笔砚效果的宋官窑瓷胎对于现代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1.3、釉层和釉质: 釉层有厚薄两种,薄者小于1毫米,厚者大于1毫米,但都比哥窑瓷和汝窑瓷厚。釉质分三类。第一类为失透润泽型。即釉层透明已很弱或消失,釉呈玉质态似凝脂或堆腊,有一层较明显的酥油光闪烁或呈腊光,显得十分温润玉泽。第二类为失透晶莹型,是指在第一类基础上一些器物在失透的釉层外含一层极薄莹亮的釉水,在玉态的外表上,有如酥光浸润,呈现出玻质般的晶莹华贵感,或用行话说,就是釉好。第三类为莹润型。这类釉层清明玉润,有光泽感,略显些微透明,釉层薄厚均有。在第一、二类失透润泽型或晶莹型中,釉层趋厚者多,也有趋薄的;有的光泽稍多一些,有的光泽稍弱一些。特别是部分真品器物釉表面还带有类似芝麻花弥漫形态的点点发白或带黄闪蓝的土沁花

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

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 在英文中“CHINA”(瓷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代名词,可想而知中国的陶瓷文化在世人眼中占据了何等独特而至尊的地位。古代陶瓷是随着社会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工艺美术,从古至今产生了无数的绝世精品,而瓷中之母当数青瓷。 我国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从早期青瓷的青黄、淡黄到后来的纯青等色,浓艳浅淡,但都无不以青为尚。青瓷有“雨过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称“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青质,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龙泉窑青瓷就是诸多青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窑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龙泉青瓷肇始于三国,兴起于北宋,在南宋到元达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开始衰落,其生产历史长达1600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颜色釉瓷器品种。施釉往往多次,釉较厚,玻璃光感很强。龙泉窑的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釉层柔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赭红色,俗称“朱砂底”。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质晶莹的青玉,其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中国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按照叶英挺的理论,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龙泉青瓷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代到北宋早期 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石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是瓯江的重要发源地,所以不仅为制瓷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而且还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水路运输便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如此庞大的生产数量致使越州窑场无力承担,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泉窑便以担负这样一个“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本身发展的契机。当时,龙泉窑业初具规模,烧制青瓷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加上越窑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得以迅速提高。 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器皆为淡青色釉瓷,胎骨多为灰白色,少数灰黑色。胎壁薄而坚硬,质地坚实、细密。虽然龙泉的地理位置偏僻,但境内有瓯江流经其间,载重货船可以从龙泉县城沿江而下直达温州港,水上交通的开发,使龙泉窑系绵延数百公里,甚至影响到闽北的

《南宋官窑》教案

《南宋官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官窑,了解南宋官窑的由来。 2.了解官窑瓷器的基本制作过程,体验制作陶艺的快乐。 3.通过交流活动,搜集浙江历史上各类名窑资料并了解陶瓷品的特点。 4.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南宋辉煌的文化历史,了解一些文物鉴赏的最基本的知识,知道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何为南宋官窑: 思考:南宋官窑的意思是什么? 南宋官窑,顾名思义,是南宋皇室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沿袭北宋旧制设置的御用瓷窑,专门为皇帝及宫廷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用瓷,南宋官窑的青瓷产品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而且迄今传世甚少,历代以来均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二、观察图片 南宋官窑博物馆 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图片展示) 三、初认陶瓷 (1)介绍陶瓷的历史: 昨日起居——陶瓷与日常生活: 醉香茗海——陶瓷与酒文化: 华堂清斋——庭院厅堂书斋: 荣登庙堂——陶瓷与皇帝贵胄: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 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3.5厘米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B、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 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9.1厘米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 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口径18.5厘米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横10.4厘米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 四、课后总结

南宋官窑工艺流程

南宋官窑工艺流程 一:采土取样 皇城东南临江渚,山名乌龟含异土。内司设窑兹山下,日日采土动锹锄。动锹锄,历寒暑,山前官窑常举火。制成新瓷冠一代,至今犹遗烧窑处。

二:原料粉碎 采得瓷石紫金土,分置巨臼挥巨杵。水力冲激水轮转,巨杵上下声撲撲。 声撲撲,如破竹,四山震响流年度。八百年来今非昨,旧观只在画中睹。 三:淘洗沉泥 原料粉碎入洗池,土石分别自淘洗。滤去杂质淘尽砂,制坯只用沉底泥。 沉底泥,匀且细,中有窑工汗如雨。池水洗白少年头,换得一家老小食和衣。 四:踩踏练泥 二泥混合入池练,驱牛踩踏尽转圈。踩得脚下似胶粘,日渐西斜不停鞭。 不停鞭,腿似绵,池畔监工好悠闲。遗迹应是汗湿透,池苔至今碧芊芊。 五:拉坯成型 坯工巧手运神思,拉坯绝技冠前时。瓶尊壶钵杯盆碗,古拙新奇千百姿。 千百姿,薄如纸,饰物灵巧如生芝。辅于模制与捏贴,南渡工匠名远驰。

六:上架晾坯 成型坯件旋上架,虚室阴晾排如花。窑工日夜勤翻晾,灯火映红小山崖。 小山崖,造物华,南宋天下第一家。遗物今成稀世珍,谁记窑工苦生涯?

七:精工修坯 再将坯件细修整,剔除疵点与暇纹。来时未婚今白发,气衰手颤两眼昏。两眼昏,旧营生,技艺授以后来人。几代相传创盛誉,史册却留邵氏名! 八:低温素烧 坯体送入素烧炉,火中烘焙增刚性。浑圆炉体似马蹄,烈焰熊熊火不息。 火不息,工艺奇,不惜工本造青器。工匠劳作辛与苦,独特工序誉千里。

九:内外施釉 素烧既了上釉浆,粉青天青欲闪光。浅浅青似越山色,淡淡光映浙水长。 浙水长,淡雅装,胎薄釉厚碧玉裳。赢得君王带笑看,中官年年得恩赏。

十:装钵入窑 施釉坯件入钵匣,送入窑内叠叠装。点火炉炽烤胸热,江风吹背似泼浪。 似泼浪,穿梭忙,炉火照红烧瓷郎。中官袖手坐品酒,计算颁赏白耶黄? 十一:新瓷出窑 龙窑又罢一回烧,新瓷列庭寒光耀。鬼斧神工凝精魄,水洗火炼成瑰宝。 成瑰宝,送九霄,有司车马忽已到。带走窑工血和汗,留下窑工千秋不朽之功劳!

浅谈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浅谈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龙泉青瓷的艺术创作,应该怎样正确看待青瓷的造型与传统?怎样处理 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有”与“无”和天人合一的关系?这些实际创作中常常需要 思考的问题,常常会引起一些纷争。本文结合对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和现代青瓷 艺术创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龙泉青瓷艺术创作器形“有”与“无” 天人合一 关于龙泉青瓷的艺术创作,怎样正确看待龙其青瓷的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怎 样处理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有”与“无”?怎样正确处理青瓷艺术创作中天人合 一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南宋龙泉青瓷的完美器形 任何精美的器物,一旦完成完美的组合成型就是一个标准器形,它就具有了 无敌的魅力,因其独一无二。特别是名窑,如南宋龙泉三足鬲式炉,无论怎么仿 都难以仿出那种黄金比例。南宋龙泉窑的东西基本如此,南宋龙泉窑的器型最典 型要数琮式壁瓶、青釉凤耳瓶、荷叶盖罐、折沿洗等器物。但是无论怎么看,那 时的龙泉青瓷,一出来就是一个标准器,甚至无论是普品,精品还是龙泉官窑型 制都一样。 什么原因呢?一是当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见凋敝零。二 是南宋初年,北方大批窑工“随驾南来”,“袭故京遗制”,水平高、底子厚,南北 瓷艺两相融合,工艺上更是精益求精。三是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在南 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把龙泉青瓷推上单色釉的顶峰,南宋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四、是龙泉官窑青瓷的烧制,专门为皇家烧制精品 青瓷,更要求小心谨慎,各项工艺更要炉火纯青。所以无论是白胎(灰白)和黑 胎厚釉两大类青瓷,都有高质量的要求。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龙泉窑在这一时 期发挥了重大作用,龙泉青瓷的烧制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无论是瓷化程度的提高,还是瓷器紧密度的提高。 南宋龙泉窑都到了中国制瓷业发展的高潮和无与伦比的顶峰。因此那时的每 一件龙泉青瓷,都几乎可以说,完美得像是供养艺术灵魂的圣殿,寄托甚至安顿 着人们的灵魂。 因此要突破或想改变这些青瓷的标准件,其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南宋龙 泉青瓷胎博厚釉,造型古朴幽雅,瓷质坚硬细腻,釉层丰润细腻,釉色青碧柔和,犹如翠玉,胜于翠玉,南宋龙泉青瓷代表瓷界的巨擘。那些供皇室使用是绝品, 供达官贵人使用是精品,供普通人使用的也是上品。那些代表南宋青瓷最精华的 部分,也是代表南宋青瓷的最高水平的东西。不仅冰肌玉骨,而且大都是国色天 香的尤物。多之一分太长,少之一分太短。搞创新可以,搞改变就会扭曲。龙泉 青瓷在继承和发展中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二、正确处理青瓷艺术作品中“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道德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意思是以陶土做成器皿 的时候,做成空心的器皿才发挥了作用。创作青瓷作品要正确处理好“有”“无”的 关系,让“有”给人以便利,也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青瓷的创作,既有现代性,又有其悠久历史的延续,恰当地嵌入古典风格的 元素很有必要。没有必要全盘的继承,也不宜全盘的否定,在现代青瓷创作中,

南宋官窑对比鉴定

南宋官窑对比鉴定 卞柔靓编辑 南宋官窑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有似玉,非玉,胜似玉之说。备受后世藏家青睐。 南宋官窑又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之分。据文献记载:修内司官窑以厚胎厚釉和厚胎薄釉为主。有香灰胎、深灰色胎、紫色胎,黑色胎等。釉色以粉青、米黄色为主,郊坛下官窑以薄胎厚釉为主,黑胎或灰褐胎为特征,釉色以粉青、米黄,翠绿为主。 以下选择几件(私人藏品),有南宋早期、晚期的官窑。用对比的方式供大家赏析。(南宋官窑瓷器的鉴赏,可以从窑口、器形、釉光、釉色、底足、流水纹,乳浊釉等18个方面鉴定。)详细的尺寸、釉面描写在百度文库南宋官窑A、南宋官窑B、南宋官窑C、南宋官窑D、南宋官窑E《南宋为何有两大官窑口》里有解释。也可以通过上面的QQ邮箱留言,同藏家了解更多的经验和方法。 在鉴定学里有三种方法:科学法、经验法、对比法。 今天我们就来用对比法:区分南宋官窑两大窑口,慢慢就会发现两大窑口不同处。我们现在从底足来区分:

从以上图片看:南宋修内司“厚胎”、南宋郊坛下“薄胎”,分得清清楚楚。我们再来看器物的正面,会有什么发现:

从以上图片分开看:发现三种不同现象,厚胎与薄胎、流水纹与乳浊釉、底足修足与不修足之分。我们来看一组碎瓷片:它们是不起眼的碎瓷片,没有完整器物优美的造型,正是他们残破的断面,让人直观看到胎体的颜色,釉层厚度,胎釉结合的情况。成为研究官窑的标本,是鉴赏家眼的瑰宝。浙江省龙泉市有位资深藏家说个几句话(不愿透露姓名),鉴定南宋官窑:碎瓷片是最好的老师,碎瓷片是最好的鉴定家,对比法: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方式。 南宋官窑讲的是紫口铁足,金线冰裂纹之说。何为紫口:官窑胎质坚硬,瓷器口沿尖窄,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粉青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翠绿口沿处胎骨略显澄黄色。此为宋官窑瓷器一绝。 底足对比法: 南宋官窑足沿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乌黑色,铁黑色,澄泥色都有,详见以下图片,修内司官窑早期花钵,晚期花口洗和花口碗的底足都没有上一层青釉护胎汁。露足部位泛出铁红色。郊坛下官窑,用的是一种石灰碱釉,它的特点是高温下粘度大,不易流动,早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南宋官窑》教案2浙美版(全汇总版)

19.南宋官窑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官窑,了解南宋官窑的由来。 2.了解官窑瓷器的基本制作过程,体验制作陶艺的快乐。 3.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南宋辉煌的文化历史,了解一些文物鉴赏的最基本的知识,知道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南宋官窑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何为南宋官窑: 1.观看录像片段,思考:南宋官窑的意思是什么?南宋官窑,顾名思义,是南宋皇室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沿袭北宋旧制设置的御用瓷窑,专门为皇帝及宫廷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用瓷,南宋官窑的青瓷产品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而且迄今传世甚少,历代以来均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2.为什么南宋官窑会出现在杭州?南宋官窑的历史演变: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年)、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瓷、婺州窑瓷、龙泉青瓷已久负盛名,各树一帜。“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 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 (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

历代龙泉青瓷釉的初步研究_熊樱菲

收稿日期:200403 04;修回日期:2004 0401 作者简介 ,198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金相专业,现就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硕士;E 文章编号:10051538(2004)02004506 ·研究报告· 历代龙泉青瓷釉的初步研究 熊樱菲1,2,何文权2,李戈扬1 (1.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30;2.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上海 200050) 杨冠富,吴秋华 (浙江省龙泉市青瓷博物馆,浙江 龙泉323700) 摘要:龙泉窑是我国陶瓷生产业中最重要的窑场之一,其制瓷业有着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代仿古龙泉青瓷的生产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为研究不同时代龙泉青瓷产品的特征,特采集一组宋、元、明及现代龙泉青瓷样品,通过显微观察、色度测定及对瓷釉的主量、微量化学组成进行X 荧光分析,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龙泉青瓷釉的制作有一定的年代特征,宋早期青瓷釉中存在石灰釉产品,而南宋以后,龙泉青瓷釉逐渐成为石灰碱釉。现代仿古龙泉青瓷的主量化学组成与古龙泉青瓷有很大相似性,但微量组成的不同反映出在原料配方上还存在很大差异。分析结果将为龙泉青瓷的研究与鉴定提供部分借鉴和依据。关键词:龙泉青瓷;主量化学组成;微量化学组成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龙泉窑是我国古代陶瓷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它历史悠久,始创于三国西晋,成名于宋代,瓷器生产 的历史长达一千六百年;同时,由于龙泉地区盛产瓷石、原生硬质粘土、紫金土和石灰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瓷业生产十分有利,故窑场分布于整个地区,目前已经发现的历代龙泉青瓷窑址就达五百多处[1,2] 。在漫长且广阔的发展过程中,龙泉窑在制瓷工艺方面取得了很多创造性成就,这对同一时期以及后世全国各地其他窑场的生产工艺和发展方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宋、元、明这几个王朝,龙泉的制瓷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器也畅销国内外广大市场。由于有丰富的出土实物,近年来对龙泉青瓷的科技分析也达到了一定高度[3,4],并在此基础上恢复了龙泉青瓷的生产和仿制,有些仿古制品从外观上已与古代真品很难辨别。本工作试图应用能量色散X 荧光分析等无损分析方法,对一组宋、元、明及现代龙泉青瓷样品进行测量,以期发现不同年代龙泉青瓷产品的变化规律。 2 实 验 2.1实验样品 本次分析检测的龙泉青瓷样品(见图1)有:宋代早期龙泉青瓷(编号LQ3 B S Y1,SZQ 1,SZQ 2,SZQ 3,SZQ 8),其中样品LQ3BS Y1采自龙泉大窑,其余样品采自金村;南宋黑胎龙泉青瓷(编号WYY 1,WYY 2,WYY 6,WYY 9,WYY 10,W YY 17,WYY 20,WYY 22,WYY 24,WYY 30,W YY 32,CKP 2),其中编号WYY 的样品采自龙泉溪口,CKP 2样品采自龙泉大窑;南宋白胎龙泉青瓷(编号L Q5nS Y1,SWT1,SWT4,SWT12,STT8,STT17,STT12,STT18),元龙泉青瓷(编号hm9,hm10,hm14,STT3,STT 4,STT 5,STT 9,),明代龙泉青瓷(编号hm8,1q 7,Ming2wy ),现代龙泉青瓷(编号fgc d1,fgc x wl ,fgc3wy ,fgc4h ,fgc5h ),以上样品均采自龙泉大窑。2.2实验方法 将样品清洗干净后,首先,用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部分样品用色度仪测定光谱,然后用美国热电公司QuanX 型能量色散X 荧光仪测定样品瓷釉主量、微量化学组成,X 荧光分析的具体实验方法和数据定量方法参见文献[5,6]。 第16卷第2期2004年5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SCIE 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 HAEOL OGY Vol .16,No .2May ,2004

宋代瓷器的特征与概况

宋代瓷器的特征与概况 03级艺术设计系 瓷器最早就是由中国发明的,中国的瓷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后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了。从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的发明,到东汉成熟青瓷的产生,经历唐宋的发展,直至明清制瓷业的繁荣,中国制瓷业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单色到多彩,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特的特征,在所有的朝代中必须要说的就是宋代的瓷器,它是中国瓷器发展到顶峰的一个时期,宋瓷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是中国陶瓷史上颠峰。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技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令后人一目了然。宋代瓷器可分为以下几种种类,汝窑、定官窑“汁水莹润如堆脂”,象青玉一般的质地;再如钧窑天兰釉,象天空般湛蓝;再如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所以说宋时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至此,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到来了。此时官窑辈出,私窑蜂起,最为著名的窑址有定、汝、官、哥、钧等,响应者更是不计其数。 定窑属宋代民窑,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一带,唐属定州,故名定窑。创烧于唐代,鼎盛时期在北宋,至元代停止。定窑产品繁多,白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其瓷质精良和纹饰秀美,曾被选入宫廷,定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瓷窑体系。北宋早、中期为装匣钵仰烧,器底部可见支钉痕迹或砂粒;北宋以后广泛使用覆烧法,口沿不施釉,俗称“芒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多种手法,图案常见花果禽鸟。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纹饰线条清晰明朗,反映了当时比较高超的刻摸与脱模技术。另外,定窑瓷釉层较薄,釉面光润,也使刻花、印花线条极为清爽悦目,形成它独特的美术风格。 钧窑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可分为官钧窑和民钧窑。钧窑在今河南禹县一带,宋代称钧州,宋初于此设窑,故名。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瓷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钧窑瓷釉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宋钧窑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等。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盘、炉尊、洗、碗等等,金、元时期的河北、山西等地方多有仿烧。钧瓷在宋代也被称为“花瓷”,它的釉面特征是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 汝窑原为民窑,产品风格近似陕西铜川耀州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成份,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玛瑙的主要成份是氧化硅,或许此说有些道理。 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审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成为宋时代上流社会的时尚。 哥窑瓷器的胎色呈灰色或土黄色,釉色为粉青、青黄、月白、油灰等等,其中油灰色为最常见。它的主要特点是釉面“开片”,大小不一,纹路颜色深浅不一,器形不同收缩部位也就不一,所以变化万千而又自然贴切。哥窑瓷器上往往出现较粗的裂纹呈现黑色,较细的裂纹出现黄色,前后层次错落,称为“金丝铁线”。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 唐代三彩双龙耳瓶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出自于唐(618-907年),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三彩双龙耳瓶”以两个对称的双龙衔住瓶口为柄,造型优美高雅,制作相当精致。这种器型是在晋朝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始见于北朝,盛于隋、唐。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器型端正,保存完整,属唐代三彩瓷器的精美之作。唐三彩多见于陪葬明器,极少有使用品。由于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经过约80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属于低温烧制,其成本和烧造难度远远低于瓷器。另一方面唐代盛行厚葬。因此三彩陶器也是适应这种厚葬风气而兴起的。唐朝作为一个开放度极高的帝国,其物品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唐三彩左右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成为唐朝重要对外输出品。越窑秘色瓷八棱瓶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现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唐代越窑青釉八棱瓶唐代邢窑白瓷莲瓣座灯台唐代长沙窑狮座诗 文瓷枕宋代官窑圆洗宋代官窑圆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 物院,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这件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诗曰:“修内遗来六百年,喜他脆器尚完全。况非髻垦不入市,却足清真可设筵。讵必古时无碗制,由来君道重盂圆。细纹如拟冰之裂,在玉壶中可并肩。”下署“乾隆御题”。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

[2005-01-07] 1、明代宣德青花鹦鹉水孟 2、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碗 3、明弘治景德镇官窑瓷业的衰落 4、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 龙泉青瓷在艺术和技术上的高度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近千年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尤其是“哥窑”“弟窑”产品的制瓷工艺,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所以它一直是中外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陶瓷科技工作者所极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周仁、李国桢、张福康、郭演仪、叶宏明和劳法盛工程师等,都共同对龙泉青瓷的工艺分别进行研究。本文根据最近几年来我们对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研究的实践体会,综合“龙泉青瓷釉的研究”和“南宋官窑青瓷的研究”这二方面的研究数据,着重对南宋龙泉青瓷的生产工艺进行探讨,试图通过实验、调查和观察,为进一步提高现在青瓷质量提供有用的资料。 “官、哥、汝、定、钧”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而南宋官窑和龙泉哥窑、弟窑,都在浙江省内,尤其官窑与哥窑产品在外观上相似颇多,为了阐明二者本质上差别,故除对南宋龙泉青瓷工艺作重点探讨外,也同时将南宋官窑和龙泉哥窑进行比较试验。 一、试验部份 (一)样品外观鉴定 1、龙泉青瓷残片 (1)S-001 南宋菊花瓣碗残片:釉呈粉青色,较厚,半光亮,釉内含有极细气泡,无纹片,釉色颇佳。胎骨坚实,断面呈贝壳状,淡青色,略有小气孔,底足呈黄色。从器形和胎釉色泽推断系弟窑产品,作者1959年在龙泉大窑古窑址采得。 (2)S-002 南宋龙泉青釉洗残片:釉呈梅子青色,较厚,半光亮,釉色佳。釉内含有极细气泡,无纹片。胎骨坚硬,断面有小气孔,底足呈朱砂色。作者1960年在龙泉大窑古窑址采得。 (3)S-003 南宋龙泉小碗残片:釉呈浅梅子青(接近粉青),釉层较薄,半光亮,色泽佳,釉内含有极细气泡,无纹片。胎骨较粗,断面有小气孔,底足呈黄色。作者1960年在龙泉大窑古窑址采得。

北宋官窑的历史传承与显微特征

北宋官窑的历史传承与显微特征 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城市,公元961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王位,建立宋朝。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他和弟弟赵光义指挥军队又不断征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辽、金相继在北部兴起,给北宋王朝造成一定威胁,终于导致公元1227年南宋政权的建立。两宋虽然实际统治疆域有限,却创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奇迹。 北宋都城汴京在当时都已经是人口超百万的大型城市,另外乡村小镇(又名?草市镇?)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些城镇里,商业繁荣,市肆极为发达。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汴梁城?东华门外,市井最盛,……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

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一种葫芦,嫩时可食)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阁纷争以贵价取之?,真是一幅繁荣景象。另外,每天有成千上万头猪被赶入城市中肉市待宰,每日消耗的鱼达数千担。这时的夜市也更加兴盛,往往直到三更方散,市场交易,动辄千万。还有作为说书游艺场所的?瓦肆?,大者可容纳数 彩演绎传遍千家万户。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更为了解当时汴京市肆的繁荣情况提供了有力而形象的证据。 北宋官窑创建于北宋宣政年间,是宋徽宗引入汝瓷及开封陈留东窑等窑系的制作精华在开封创建的。北宋官窑口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投建的?国有?窑口,官瓷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

的瓷器种类。 在徽宗前的北宋各代帝王当政时期,帝王们都没有徽宗那么高的艺术造诣,对民汝窑‘待诏供奉’的方式没有提出异议。徽宗登基初期也没有提出异议,但对‘供御汝瓷’的釉色器型可能已有所不满,直到1111年即位第十年的政和年,对‘汝窑为魁’的水准更不满意,徽宗遂决定京师‘自置窑烧造’。 以政和年为界,此前宫中用瓷以征民汝窑为‘待诏供御’窑的瓷器为主,此后用瓷是自置窑烧造的为主。 政和年号的起用时间是公元1111年,我们可以明确;大概在这一年,因京师已建官窑,汝窑虽还有‘待诏供御’的官窑头衔,但‘待诏’次数已大大减少,所烧瓷器基本全部用于自行出售。而‘自置窑烧造’的官窑从公元1111年起到1126年的靖康之难止,连头带尾地存在了十六年,而不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二十年。

宋代五大名窑特点解析

宋代五大名窑特点解析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至今没有发现。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