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南宋官窑对比鉴定

南宋官窑对比鉴定

南宋官窑对比鉴定
南宋官窑对比鉴定

南宋官窑对比鉴定

卞柔靓编辑

南宋官窑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有似玉,非玉,胜似玉之说。备受后世藏家青睐。

南宋官窑又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之分。据文献记载:修内司官窑以厚胎厚釉和厚胎薄釉为主。有香灰胎、深灰色胎、紫色胎,黑色胎等。釉色以粉青、米黄色为主,郊坛下官窑以薄胎厚釉为主,黑胎或灰褐胎为特征,釉色以粉青、米黄,翠绿为主。

以下选择几件(私人藏品),有南宋早期、晚期的官窑。用对比的方式供大家赏析。(南宋官窑瓷器的鉴赏,可以从窑口、器形、釉光、釉色、底足、流水纹,乳浊釉等18个方面鉴定。)详细的尺寸、釉面描写在百度文库南宋官窑A、南宋官窑B、南宋官窑C、南宋官窑D、南宋官窑E《南宋为何有两大官窑口》里有解释。也可以通过上面的QQ邮箱留言,同藏家了解更多的经验和方法。

在鉴定学里有三种方法:科学法、经验法、对比法。

今天我们就来用对比法:区分南宋官窑两大窑口,慢慢就会发现两大窑口不同处。我们现在从底足来区分:

从以上图片看:南宋修内司“厚胎”、南宋郊坛下“薄胎”,分得清清楚楚。我们再来看器物的正面,会有什么发现:

从以上图片分开看:发现三种不同现象,厚胎与薄胎、流水纹与乳浊釉、底足修足与不修足之分。我们来看一组碎瓷片:它们是不起眼的碎瓷片,没有完整器物优美的造型,正是他们残破的断面,让人直观看到胎体的颜色,釉层厚度,胎釉结合的情况。成为研究官窑的标本,是鉴赏家眼的瑰宝。浙江省龙泉市有位资深藏家说个几句话(不愿透露姓名),鉴定南宋官窑:碎瓷片是最好的老师,碎瓷片是最好的鉴定家,对比法: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方式。

南宋官窑讲的是紫口铁足,金线冰裂纹之说。何为紫口:官窑胎质坚硬,瓷器口沿尖窄,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粉青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翠绿口沿处胎骨略显澄黄色。此为宋官窑瓷器一绝。

底足对比法:

南宋官窑足沿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乌黑色,铁黑色,澄泥色都有,详见以下图片,修内司官窑早期花钵,晚期花口洗和花口碗的底足都没有上一层青釉护胎汁。露足部位泛出铁红色。郊坛下官窑,用的是一种石灰碱釉,它的特点是高温下粘度大,不易流动,早

期厚釉易粘接支烧工具,造成废品,详见早期翠绿樽式炉(早期常用环列六齿支钉烧制,三足上都有烧焦痕)。到晚期变满釉支钉装烧为刮釉垫饼装烧、由于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沿釉薄处露胎处显“灰紫色”,“橙黄色”,而圈足底端刮釉胎处呈“黑褐色”,”乌泥色”,“澄泥色”,形成“紫口铁足”的特征。花口洗,葵花洗圈足都有一层很薄的青釉护胎汁,即是同样的配方,色釉的厚薄。窑位的放置,温度的高低稍有差别,烧成的底足便有天壤之别。资深藏家说得对:瓷器底足的信号很多。鉴定一件瓷器的新、旧、作假、多看底足。

何为金线冰裂纹:(开片对比法)

南宋官窑瓷器还有一特征:就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比作“开片”,它原本是一种釉面缺陷,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开片,修内司窑开大片时有时会把胎也拉裂,详见以下放大图

片。图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釉面开片密布,杂而不乱。有出窑时开片,有保存时浅开片,也有新开片。片纹中的颜色应该是黑胎中(紫金土中含铁量高)铁分子氧化而成。从修内司窑花钵和花口洗和花口碗的胎裂上可以证明,颜色是从紫金土上泛出来的。有些书上讲:颜色是器物出窑后尚未完全冷却之前署入颜色水中渗进而成。这种说法是新仿的做法。这种做法:只有一种:纹路一样、颜色一样、没有深浅、新裂纹之说。现代釉面开片可以仿,但修内司厚胎被釉面拉裂开,这种自然现象是现代人无法仿制的。

水波纹和乳浊釉对比法:官窑似鱼油,这句话一点不夸张,从以上图片看釉层中“攒聚“着着无数微小如珠的气泡,还有长、短、新、老、自然开片,行家称之为“聚沫攒珠”,这是鉴别南宋官窑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厚胎厚釉和薄胎厚釉,马上就分开两种底足,一种上青釉,一种不上青釉护胎,一种釉面上有水浪纹,一种釉面上乳浊釉,早期没有,晚期釉色滋润,玉质感强烈。修内司官窑,是一种含钙量较高的

石灰釉,是高温下粘度较小,易流动,到后期改变制瓷工艺,创用素烧胎多次上釉两次烧成的厚釉工,釉质如玉石般的光亮莹润,所以在晚期的官窑中能清楚的看到像小河流水似的水波纹,也是现在工艺无法仿制的地方。

南宋郊坛下“钧窑”

南宋郊坛下本意是为朝廷生产前朝钧窑。有以下几个论点能证明:

(有对比就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研究,有研究就有论点。)

郊坛下官窑用的是植物灰及石灰、长石、高岭土、石英等原材料配制的石灰碱釉。这种釉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高温时粘度较大,即在高温时不易流釉,这样可使釉层施得更厚,使器物外观更为饱满,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匠师们还采取多次素烧,多次施釉的复杂工艺,使釉层变得更加丰厚,色泽更加沉稳,同时,匠师们还熟练的掌握了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氧,创造出青玉般的粉青釉和翡翠般的翠绿釉,所以在早期的器物上只能看到青釉中的磷、酸、钙、镁和其他化学微量元素在煅烧时釉中沸腾,釉面泛出蛋白石一样乳白色的效果,就是北宋钧台“官钧”窑常出现的珍珠点,沉积、结晶釉、呈乳浊状、白色晶体。到晚期的器物上厚釉层中又多了一种矿物质:石英,当光线射入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和冰似玉的美感。(有些专家把有石英矿物质的器物归到龙泉窑)。釉面上有宋代五大名窑:北宋钧台“官钧”窑、才会出现的现象:“蚯蚓走泥纹”(蚯蚓走泥纹为钧窑珍品的必备条件。现代钧瓷上的蚯蚓走泥纹是人工造的,只有五成像),它的形成是一种二液分相釉的现象,总之呈现雾蒙蒙的白色晶体,有动感而无流感。有的似“蚯蚓走泥纹”,有的似雨后小虫掉到泥土上的纹,有的似彩带飘飞在釉面上的纹路。

结论语

1、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不是批量生产出口,产品一定从精、少、美为主,不可能用两座窑口生产同一个品种。

2、在南宋经济稳定的的情况下,不可能不生产前朝的产品。汝窑和钧窑,古人评价修内司窑“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汝窑中的香灰胎在修内司窑里就出现过,因此推测修内司窑必定有汝窑工匠。

3、北宋民钧窑和官钧窑都有乳浊釉现象,但有“蚯蚓走泥纹”现象的只有河南省禹州市钧台窑,后人称官钧窑“蚯蚓走泥纹”是当时烧造的缺陷,也是后人无法仿制的地方,在郊坛下官窑上从早期的乳浊釉到晚期工艺配方改进,都有乳浊釉现象,但“蚯蚓走泥纹”到晚期时已很少了,有的似“蚯蚓走泥纹”,又有的似彩带飘飞的釉面上,底足上青釉也是北宋官钧窑现象,钧窑底足呈现芝麻酱釉,南宋官窑呈现铁褐色,北宋胎是浅灰色,南宋官窑是紫金土(紫金土的含铁量高,所以两种底足呈现的颜色就不一样)。

4、从南宋乌龟山的郊坛下官窑器上的乳浊釉的演变过程来看,当时,必有钧窑工匠参与烧制,而用氧化铜作为窑变釉的把桩师傅没有南下,在当时其配方以及相关的工艺都是保密的,不为外人所知,(古人云:三年能成一个秀才,但十年成不了一个把桩师傅这句行话)。所以,在南宋140多年的历史中,龙泉窑系的窑口有300多处,(有人说:580多处窑口),有的是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几代人在退休后传给子女的,所以就出现了用瓷土、釉色、拉胚、配方都不相同的情况。

5、“靖康之变”之后,因为当时仓皇南奔,铜礼器都留在旧部,只好用瓷器代替。两大窑口都有仿青铜器造行瓷器。

鉴定南宋官窑要注意以点:南宋官窑多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数用凹凸直棱或弦纹装饰、在釉面自然优美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一般藏家都知道,瓷器品相有四种:打碎深埋、出水瓷、窑藏,传世。(打碎深埋不如出水瓷,出水瓷不如窑藏,窑藏不如传世。)

鉴定一件藏品:

1、要看它的时代特征。

2、掂掂它的分量(轻与重)

3、用手敲敲器物(听声音)

4、最原始的方法(对比法)

南宋官窑历朝历代都在仿制,就“紫口铁足”仿不出来。现代仿的好的,有以下几点注意就能识别:1、仿品不仅在外形上难以到位,而且釉色太艳,缺乏真品的神韵。2、“紫口铁足”则为人为所造。3、釉面有用细沙打磨做旧。4、电动打磨冒充乳浊釉。5、酸咬冒充石化斑。

以上研究与发现是我父亲和江、浙、沪几位藏家的个人论点,对国家研究南宋官窑也许能有帮助。江苏、浙江、上海的藏家一直都在关注

老窑器、收藏老窑器。好多藏家都说:现在收藏官、哥窑正当时,价格没有被收藏清三代的炒作,这要做好收藏年份证明。现代仿的官、哥窑还能分得清,再过三年五年你就不能保证浙江龙泉窑不是第二个景德镇。(高仿)

结束语

我希望喜欢南宋官窑的藏友和藏家、还有国家研究者,看了我的微博论文,到国外各大博物馆看看。大多数南宋官窑都光亮如新,其中的鉴定方式人家只对行内人讲。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中国的东西到国外就会被认可,真的让藏友们三思。我父亲没有任何社会头衔,没有明星身份,没有金钱炫耀自己。所以他的研究发现不能在各大收藏刊上发表。所以我今天用微博的方式把它用图片对比配文字解释,编辑给藏家和网友共同分享收藏的快乐。

2012年11月16日

卞柔靓于江苏无锡完稿

宋代官窑瓷器特点

宋代官窑瓷器特点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艺术十分爱好的帝王,他在位几十年曾写下了无数的对各种艺术品的赞美诗词,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从这首诗中,人们亦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器的推崇之情。 传世甚少 官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汝窑后为满足宋朝皇室特别是宋徽宗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在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窑烧瓷的窑口,史称“汴京官窑”,学术界又称为“旧官”。宋代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中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甚少,这是因为黄河古道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改道,窑址均被淹没无存,实物也难以寻找之故,所以考古界无法考证,这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研究是一件憾事。 而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朝皇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也就是南宋初年,当时的南宋皇帝宋高宗便在京都又设官窑于修内司(即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即杭州郊坛下官窑),这个时期烧造的瓷器则称为“南宋官”,学术界又称之“新官”。 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中说道:“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古朴精致 官窑既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而且又是继汝窑后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其器物形制和烧造工艺等与汝窑有不少共同之处。 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三足洗,其釉色很相近,就连风格也颇为类似。特别是釉色,北宋大观年间的瓷器,多釉色莹润,其中又以月白、粉青最为盛行,部分翠绿其次。但有不少器型多仿古,常见的仿古礼器有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贯耳瓶、弦纹瓶、琮式瓶和各式尊等。其特点是,胎体较轻,以支钉烧制,色呈紫褐,釉面较厚,见冰裂纹大开片,底足露胎,呈铁黑色,沿口因釉层薄而呈浅紫色,俗称“紫口”。 南宋官窑瓷器则造型古朴而精致,胎体同北宋官窑一样较薄,呈紫褐铁色,但釉层肥润,具有玉质感,其釉色多见淡雅的粉青色和米黄色,釉下见气泡,釉面见大开片,底足亦露胎,紫口铁足。但无论是北宋官窑也好,还是南宋官窑也好,学术界均统称其为“官窑”,而且价值不菲。 器型多样 宋代官窑的器型丰富多样,除了上述所说的仿古礼器外,主要还有各式洗、瓶、壶、炉、盘、碗以及盏托、花盘、单柄杯和供器等,且多以釉色见长,特别是南宋官窑中修内司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所烧造的瓷器,系采用澄泥,制作极其规整,并以釉质晶莹透澈而备受人们珍视。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遵生八笺》也说:“官窑品格大抵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釉色、片纹、金线纹三者的有机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是官窑瓷器千百年来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根本,后人绝难仿造。难怪诸多文史资料中历代文人多有赞叹之词,就是清代乾隆皇帝对之也赞不绝口,赋诗以抒胸臆。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 一、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其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且呈黑色,釉为淡青色,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着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二、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开始于绍兴十三年。是由皇家自己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建立的制瓷窑场。宋朝以后的官窑,则是国家机构的官府投资建立的制瓷窑场。民窑,是百姓投资建立的窑场。官窑与民窑的根本区别是窑场的所有权属性,而不是产品的形状和产品的归属对象。 官窑瓷器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在官窑中烧造出来的瓷器,这是完全意义的官窑瓷器;另一种是在官窑建立以前,由官方出具设计样式,规定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并由宫廷太监专门监制、督造,在民窑中烧制好后,经过挑选,上品供应御用,中品供应宫廷用瓷和外交用瓷以及赏赐有功大臣,下品配发给地方官府作为公用。后者并非官窑中生产,所带“官窑”二字,与窑场的所有权不符。村夫认为,此类瓷器冠以“官用型瓷器”的名称比较准确一些。 另外,由民间自己设计烧制的精美瓷器被皇家所采用,只能叫做贡瓷,不能称为官窑瓷。其中,专门为皇帝烧制的瓷器叫贡御瓷器,而为宫廷陈设和皇室成员烧制的瓷器,就只能称为贡瓷,不应称为贡御瓷。宋朝官窑遗留给后世的问题很多,比如“汴京官窑”、“汝官窑”和“郊坛官窑”的概念是否正确的问题,贡御汝窑烧造的时间是宋神宗时期还是宋徽宗时期的问题,南宋修内司建立的“新窑”和“旧窑”的关系问题,龙泉官用型黑胎青瓷是贡瓷还是仿官窑瓷的问题,《坦斋笔衡》

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鉴赏

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鉴赏 【篇一】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鉴赏】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 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 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 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 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个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 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 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 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 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因为词人“身老沧洲” 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

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 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篇二】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 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 以前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坚”(《落梅》)。梅花如 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不过“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 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 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因为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 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 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 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 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 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 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 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

宋代瓷器鉴定特点

宋朝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宋代官窑瓷器,“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瓷器,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工具/原料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立新窑,为南宋官窑。宋叶《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宛,号邵局,袭故宫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古所珍。后效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此文表明,南宋初营建的“官窑”有二: 一是“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明高濂《遵生八笺》说,修内司官窑的地点在杭州凤凰山下,但确切的窑址尚未发现;二是“郊坛官窑”,位于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带,亦称“乌龟山官窑”。1930年发现窑址, 1956、1985年冬至1986年春先后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发掘出龙窑与作坊遗迹,并获得大量标本。 在中国陶瓷史中,“官窑”和“官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以宫廷生活用瓷与陈设瓷为主。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样式多种。以瓶为例,有弦纹瓶、直颈瓶、瓜棱瓶、贯耳瓶、胆式瓶、八方瓶、盘口瓶等,造型各有特点。官窑传世品今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有少数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国外。 方法/步骤 1.1 1、器型和概貌: 宋代造型。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

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 0.8毫米左右)适中型等。釉色纷繁。釉质莹润如玉。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里外披釉并有纹。类似哥窑瓷容易混肴,但仔细看能辨清。在烧制方法上为垫烧(使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或裹足(釉将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钉烧。支钉烧制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 1.2、胎色和胎骨: 宋官窑瓷胎色从传世和窑址出土两种情况看,为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黑胎数量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为香灰、灰、灰白等色。 制成的宋官窑瓷胎骨有厚薄两种,厚者5毫米左右,薄者3毫米左右。宋官窑瓷胎土细腻温润,特别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端砚石类),有笔砚胎之说。如用砂纸打磨可感十分细腻滑润,绝不含砂,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这一点,在南宋叶寘《坦斋笔衡》的书中对宋官窑瓷所用胎土已经说得很明白: “澄泥为范,极其精致”,就是指宋官窑瓷胎是用澄泥所做,特别细腻精致。而澄泥,特别是古澄泥这种极细之物是专门用来制作澄泥砚的,其弥足珍贵至今已无法找到。所以要仿出细腻如笔砚效果的宋官窑瓷胎对于现代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1.3、釉层和釉质: 釉层有厚薄两种,薄者小于1毫米,厚者大于1毫米,但都比哥窑瓷和汝窑瓷厚。釉质分三类。第一类为失透润泽型。即釉层透明已很弱或消失,釉呈玉质态似凝脂或堆腊,有一层较明显的酥油光闪烁或呈腊光,显得十分温润玉泽。第二类为失透晶莹型,是指在第一类基础上一些器物在失透的釉层外含一层极薄莹亮的釉水,在玉态的外表上,有如酥光浸润,呈现出玻质般的晶莹华贵感,或用行话说,就是釉好。第三类为莹润型。这类釉层清明玉润,有光泽感,略显些微透明,釉层薄厚均有。在第一、二类失透润泽型或晶莹型中,釉层趋厚者多,也有趋薄的;有的光泽稍多一些,有的光泽稍弱一些。特别是部分真品器物釉表面还带有类似芝麻花弥漫形态的点点发白或带黄闪蓝的土沁花

诗词鉴赏总结反思

诗词鉴赏总结反思 范 355 语文诗词选读的课本上完后,我感慨颇深。很幸运自己可以主讲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这在我学习诗词方面,又带给了自己新的感悟:可以使我受到美的教育、可以使我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 中国古典诗词流传至今的佳作名篇,不是千锤百炼,便是妙手可得。那么我们理解一首诗词要有方法,讲套路。 首先要读题目。以课本中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为例。看题便知作者正在做的事情是“望”,那么就可以根据题目,推断作者的浓浓思愁,从而将思维往那边放;再结合“望”字分析,作者为何要望?在望什么? 第二看作者。作者本人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般都有联系。例如王维,大多数为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李老师补充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他的诗词最大特点,这个知识点一定要准确记住。如我们课本中的《山居秋暝》一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第三读诗句,抓意象。诗句中一般含有很多意象,而这些都是作者花心思添加的,一般用来与作者的心情相应和。比如课文中的冯延巳的《鹊踏枝》:河畔、青芜、柳树、小桥,就能看出作者的愁叹与落寞。

第四读注释。一般的诗歌鉴赏题目下方都有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有重要的提示信息,要认真分析阅读,帮助解答。 在学习了很多诗词之后,会发现诗词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因此,我们在体会诗词感情时可从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这里我自己摘抄并归纳了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及情感:a.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 的心情; b.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 爱与赞美之情; c.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 达; d.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 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e.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 寞和对家乡、人的思念; f.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 国伤时,揭示时弊,同情人民;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 学习诗词并不是走个过场,而是它真正对我们有帮助。在高考中,语文试卷涉及到了古诗鉴赏题。因此掌握正确的考试技巧有很重要: a.“写了什么?/描绘了什么画面?”

《南宋官窑》教案

《南宋官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官窑,了解南宋官窑的由来。 2.了解官窑瓷器的基本制作过程,体验制作陶艺的快乐。 3.通过交流活动,搜集浙江历史上各类名窑资料并了解陶瓷品的特点。 4.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南宋辉煌的文化历史,了解一些文物鉴赏的最基本的知识,知道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何为南宋官窑: 思考:南宋官窑的意思是什么? 南宋官窑,顾名思义,是南宋皇室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沿袭北宋旧制设置的御用瓷窑,专门为皇帝及宫廷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用瓷,南宋官窑的青瓷产品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而且迄今传世甚少,历代以来均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二、观察图片 南宋官窑博物馆 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图片展示) 三、初认陶瓷 (1)介绍陶瓷的历史: 昨日起居——陶瓷与日常生活: 醉香茗海——陶瓷与酒文化: 华堂清斋——庭院厅堂书斋: 荣登庙堂——陶瓷与皇帝贵胄: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 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3.5厘米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B、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 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9.1厘米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 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口径18.5厘米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横10.4厘米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 四、课后总结

南宋官窑工艺流程

南宋官窑工艺流程 一:采土取样 皇城东南临江渚,山名乌龟含异土。内司设窑兹山下,日日采土动锹锄。动锹锄,历寒暑,山前官窑常举火。制成新瓷冠一代,至今犹遗烧窑处。

二:原料粉碎 采得瓷石紫金土,分置巨臼挥巨杵。水力冲激水轮转,巨杵上下声撲撲。 声撲撲,如破竹,四山震响流年度。八百年来今非昨,旧观只在画中睹。 三:淘洗沉泥 原料粉碎入洗池,土石分别自淘洗。滤去杂质淘尽砂,制坯只用沉底泥。 沉底泥,匀且细,中有窑工汗如雨。池水洗白少年头,换得一家老小食和衣。 四:踩踏练泥 二泥混合入池练,驱牛踩踏尽转圈。踩得脚下似胶粘,日渐西斜不停鞭。 不停鞭,腿似绵,池畔监工好悠闲。遗迹应是汗湿透,池苔至今碧芊芊。 五:拉坯成型 坯工巧手运神思,拉坯绝技冠前时。瓶尊壶钵杯盆碗,古拙新奇千百姿。 千百姿,薄如纸,饰物灵巧如生芝。辅于模制与捏贴,南渡工匠名远驰。

六:上架晾坯 成型坯件旋上架,虚室阴晾排如花。窑工日夜勤翻晾,灯火映红小山崖。 小山崖,造物华,南宋天下第一家。遗物今成稀世珍,谁记窑工苦生涯?

七:精工修坯 再将坯件细修整,剔除疵点与暇纹。来时未婚今白发,气衰手颤两眼昏。两眼昏,旧营生,技艺授以后来人。几代相传创盛誉,史册却留邵氏名! 八:低温素烧 坯体送入素烧炉,火中烘焙增刚性。浑圆炉体似马蹄,烈焰熊熊火不息。 火不息,工艺奇,不惜工本造青器。工匠劳作辛与苦,独特工序誉千里。

九:内外施釉 素烧既了上釉浆,粉青天青欲闪光。浅浅青似越山色,淡淡光映浙水长。 浙水长,淡雅装,胎薄釉厚碧玉裳。赢得君王带笑看,中官年年得恩赏。

十:装钵入窑 施釉坯件入钵匣,送入窑内叠叠装。点火炉炽烤胸热,江风吹背似泼浪。 似泼浪,穿梭忙,炉火照红烧瓷郎。中官袖手坐品酒,计算颁赏白耶黄? 十一:新瓷出窑 龙窑又罢一回烧,新瓷列庭寒光耀。鬼斧神工凝精魄,水洗火炼成瑰宝。 成瑰宝,送九霄,有司车马忽已到。带走窑工血和汗,留下窑工千秋不朽之功劳!

辛弃疾诗词赏析

辛弃疾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 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 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 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 鹧鸪。 【赏析】 故国远在千山之外,滚滚清江水是国人血泪汇成,其哀、其痛 自不待言,人虽是勉强哽住,鹧鸪却早已替人哀失国之痛。青山碧 水中有郁郁悲壮之音,正是稼轩素来风骨。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华丽 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凤 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 流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 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 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赏析】 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满是艳丽繁华景象,温柔富贵气,却非词 人怀抱。追寻处,只有暗香萦绕而去。 暮然句,峰回路转,才跳入幽远意境,才知种种铺金叠翠作的 只是一暮华美之至的背景。灯火阑珊处,自是词人感怀伤世之怀抱。跌宕至此,又是袅袅收回。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 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 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 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南宋官窑对比鉴定

南宋官窑对比鉴定 卞柔靓编辑 南宋官窑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廷御窑,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有似玉,非玉,胜似玉之说。备受后世藏家青睐。 南宋官窑又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之分。据文献记载:修内司官窑以厚胎厚釉和厚胎薄釉为主。有香灰胎、深灰色胎、紫色胎,黑色胎等。釉色以粉青、米黄色为主,郊坛下官窑以薄胎厚釉为主,黑胎或灰褐胎为特征,釉色以粉青、米黄,翠绿为主。 以下选择几件(私人藏品),有南宋早期、晚期的官窑。用对比的方式供大家赏析。(南宋官窑瓷器的鉴赏,可以从窑口、器形、釉光、釉色、底足、流水纹,乳浊釉等18个方面鉴定。)详细的尺寸、釉面描写在百度文库南宋官窑A、南宋官窑B、南宋官窑C、南宋官窑D、南宋官窑E《南宋为何有两大官窑口》里有解释。也可以通过上面的QQ邮箱留言,同藏家了解更多的经验和方法。 在鉴定学里有三种方法:科学法、经验法、对比法。 今天我们就来用对比法:区分南宋官窑两大窑口,慢慢就会发现两大窑口不同处。我们现在从底足来区分:

从以上图片看:南宋修内司“厚胎”、南宋郊坛下“薄胎”,分得清清楚楚。我们再来看器物的正面,会有什么发现:

从以上图片分开看:发现三种不同现象,厚胎与薄胎、流水纹与乳浊釉、底足修足与不修足之分。我们来看一组碎瓷片:它们是不起眼的碎瓷片,没有完整器物优美的造型,正是他们残破的断面,让人直观看到胎体的颜色,釉层厚度,胎釉结合的情况。成为研究官窑的标本,是鉴赏家眼的瑰宝。浙江省龙泉市有位资深藏家说个几句话(不愿透露姓名),鉴定南宋官窑:碎瓷片是最好的老师,碎瓷片是最好的鉴定家,对比法: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方式。 南宋官窑讲的是紫口铁足,金线冰裂纹之说。何为紫口:官窑胎质坚硬,瓷器口沿尖窄,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粉青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翠绿口沿处胎骨略显澄黄色。此为宋官窑瓷器一绝。 底足对比法: 南宋官窑足沿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乌黑色,铁黑色,澄泥色都有,详见以下图片,修内司官窑早期花钵,晚期花口洗和花口碗的底足都没有上一层青釉护胎汁。露足部位泛出铁红色。郊坛下官窑,用的是一种石灰碱釉,它的特点是高温下粘度大,不易流动,早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南宋官窑》教案2浙美版(全汇总版)

19.南宋官窑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官窑,了解南宋官窑的由来。 2.了解官窑瓷器的基本制作过程,体验制作陶艺的快乐。 3.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南宋辉煌的文化历史,了解一些文物鉴赏的最基本的知识,知道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南宋官窑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何为南宋官窑: 1.观看录像片段,思考:南宋官窑的意思是什么?南宋官窑,顾名思义,是南宋皇室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沿袭北宋旧制设置的御用瓷窑,专门为皇帝及宫廷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用瓷,南宋官窑的青瓷产品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而且迄今传世甚少,历代以来均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2.为什么南宋官窑会出现在杭州?南宋官窑的历史演变: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年)、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瓷、婺州窑瓷、龙泉青瓷已久负盛名,各树一帜。“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 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 (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

中考诗歌鉴赏意境型考题复习课 一、常考的诗词类型有: 怀古抒怀诗:吊古伤今,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游子思乡诗:对故乡的思念,旅途中的孤独寂寞。 赠友送别诗:对友人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友人的担忧或祝福。 边塞征战诗:对和平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山水田园诗:前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后者是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隐逸的情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二、考场常常赏析的句子有:写景名句修辞名句哲理名句典故名句常颂名句 1、写景名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修辞名句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哲理名句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典故名句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挈玉龙为君死? 5、常颂名句如?会当凌绝顶,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 1、炼字角度 2、画面角度 3、修辞角度 4、哲理角度 5、情感角度 6、表现手法 (一)鉴赏字词: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公式:词语+词意+效果+描写内容+情感。 答题套路:句子中?@@?一词,有?&&&&?之意,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这类题答题时,要抓住这些词,从词性、色彩、修辞及表达的情感上去把握它的内涵,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的去谈词的作用。 答题公式:词语+效果+情形+情感答题模式:?&&?一词,生动形象(传神/贴切)地描绘出(刻画出)@@@@@的情形,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答题公式:翻译+扩写+联想这类题的拟题方式:(1)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

宋代瓷器的特征与概况

宋代瓷器的特征与概况 03级艺术设计系 瓷器最早就是由中国发明的,中国的瓷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后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了。从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的发明,到东汉成熟青瓷的产生,经历唐宋的发展,直至明清制瓷业的繁荣,中国制瓷业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单色到多彩,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特的特征,在所有的朝代中必须要说的就是宋代的瓷器,它是中国瓷器发展到顶峰的一个时期,宋瓷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是中国陶瓷史上颠峰。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技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令后人一目了然。宋代瓷器可分为以下几种种类,汝窑、定官窑“汁水莹润如堆脂”,象青玉一般的质地;再如钧窑天兰釉,象天空般湛蓝;再如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所以说宋时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至此,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到来了。此时官窑辈出,私窑蜂起,最为著名的窑址有定、汝、官、哥、钧等,响应者更是不计其数。 定窑属宋代民窑,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一带,唐属定州,故名定窑。创烧于唐代,鼎盛时期在北宋,至元代停止。定窑产品繁多,白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其瓷质精良和纹饰秀美,曾被选入宫廷,定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瓷窑体系。北宋早、中期为装匣钵仰烧,器底部可见支钉痕迹或砂粒;北宋以后广泛使用覆烧法,口沿不施釉,俗称“芒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多种手法,图案常见花果禽鸟。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纹饰线条清晰明朗,反映了当时比较高超的刻摸与脱模技术。另外,定窑瓷釉层较薄,釉面光润,也使刻花、印花线条极为清爽悦目,形成它独特的美术风格。 钧窑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可分为官钧窑和民钧窑。钧窑在今河南禹县一带,宋代称钧州,宋初于此设窑,故名。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瓷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钧窑瓷釉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宋钧窑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等。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盘、炉尊、洗、碗等等,金、元时期的河北、山西等地方多有仿烧。钧瓷在宋代也被称为“花瓷”,它的釉面特征是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 汝窑原为民窑,产品风格近似陕西铜川耀州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成份,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玛瑙的主要成份是氧化硅,或许此说有些道理。 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审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成为宋时代上流社会的时尚。 哥窑瓷器的胎色呈灰色或土黄色,釉色为粉青、青黄、月白、油灰等等,其中油灰色为最常见。它的主要特点是釉面“开片”,大小不一,纹路颜色深浅不一,器形不同收缩部位也就不一,所以变化万千而又自然贴切。哥窑瓷器上往往出现较粗的裂纹呈现黑色,较细的裂纹出现黄色,前后层次错落,称为“金丝铁线”。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 唐代三彩双龙耳瓶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出自于唐(618-907年),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三彩双龙耳瓶”以两个对称的双龙衔住瓶口为柄,造型优美高雅,制作相当精致。这种器型是在晋朝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始见于北朝,盛于隋、唐。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器型端正,保存完整,属唐代三彩瓷器的精美之作。唐三彩多见于陪葬明器,极少有使用品。由于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经过约80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属于低温烧制,其成本和烧造难度远远低于瓷器。另一方面唐代盛行厚葬。因此三彩陶器也是适应这种厚葬风气而兴起的。唐朝作为一个开放度极高的帝国,其物品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唐三彩左右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成为唐朝重要对外输出品。越窑秘色瓷八棱瓶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现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唐代越窑青釉八棱瓶唐代邢窑白瓷莲瓣座灯台唐代长沙窑狮座诗 文瓷枕宋代官窑圆洗宋代官窑圆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 物院,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这件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诗曰:“修内遗来六百年,喜他脆器尚完全。况非髻垦不入市,却足清真可设筵。讵必古时无碗制,由来君道重盂圆。细纹如拟冰之裂,在玉壶中可并肩。”下署“乾隆御题”。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

北宋官窑的历史传承与显微特征

北宋官窑的历史传承与显微特征 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城市,公元961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王位,建立宋朝。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他和弟弟赵光义指挥军队又不断征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辽、金相继在北部兴起,给北宋王朝造成一定威胁,终于导致公元1227年南宋政权的建立。两宋虽然实际统治疆域有限,却创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奇迹。 北宋都城汴京在当时都已经是人口超百万的大型城市,另外乡村小镇(又名?草市镇?)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些城镇里,商业繁荣,市肆极为发达。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汴梁城?东华门外,市井最盛,……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

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一种葫芦,嫩时可食)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阁纷争以贵价取之?,真是一幅繁荣景象。另外,每天有成千上万头猪被赶入城市中肉市待宰,每日消耗的鱼达数千担。这时的夜市也更加兴盛,往往直到三更方散,市场交易,动辄千万。还有作为说书游艺场所的?瓦肆?,大者可容纳数 彩演绎传遍千家万户。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更为了解当时汴京市肆的繁荣情况提供了有力而形象的证据。 北宋官窑创建于北宋宣政年间,是宋徽宗引入汝瓷及开封陈留东窑等窑系的制作精华在开封创建的。北宋官窑口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投建的?国有?窑口,官瓷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

的瓷器种类。 在徽宗前的北宋各代帝王当政时期,帝王们都没有徽宗那么高的艺术造诣,对民汝窑‘待诏供奉’的方式没有提出异议。徽宗登基初期也没有提出异议,但对‘供御汝瓷’的釉色器型可能已有所不满,直到1111年即位第十年的政和年,对‘汝窑为魁’的水准更不满意,徽宗遂决定京师‘自置窑烧造’。 以政和年为界,此前宫中用瓷以征民汝窑为‘待诏供御’窑的瓷器为主,此后用瓷是自置窑烧造的为主。 政和年号的起用时间是公元1111年,我们可以明确;大概在这一年,因京师已建官窑,汝窑虽还有‘待诏供御’的官窑头衔,但‘待诏’次数已大大减少,所烧瓷器基本全部用于自行出售。而‘自置窑烧造’的官窑从公元1111年起到1126年的靖康之难止,连头带尾地存在了十六年,而不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二十年。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宋诗词鉴赏期末论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从广义上讲,词只是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但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诗和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诗和词的区别主要是在起源上就已经很明显了,再加上它们所被推崇的时代不同,这才导致了诗与词在外部形式,题材内容,以及抒情风格等方面有了一些差异,但究其根本还是起源。 先讲宋词的成就。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再来看看唐诗的成就。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宋代五大名窑特点解析

宋代五大名窑特点解析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至今没有发现。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