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关于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

关于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

关于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
关于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共同选择,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管理社会事务的伙伴关系。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专门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做出部署,提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依托和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作用,将大量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向社会进行分离和转移,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自我调节功能,拓宽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渠道,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托和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作用,将凡是适合市场、女性社会组织承担的,都可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市场和女性社会组织承担,可以使政府的无限责任变为有限责任,行政责任变为民事责任,也有利于加快解决公共服务产品短缺、公共服务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构建形成多层次、多方式、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是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习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社会组织具有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志愿性等特点,是最贴近公众、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群众组织。依托和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作用,可以更好承担起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女性社会组织所联系的妇女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贡献半边天的力量;可以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形成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女性社会组织四元互动、多元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是推动妇联组织改革创新的需要。面对党对夯实基层政权的新要求,面对社会已经进入“自组织”时代的新形势,妇联组织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依托和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机制灵活、反应迅速、选择性强的独特作用,在女性社会组织最具活力、最擅长的领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变“群众工作群团做”为“群众工作群众做”;有利于延长妇联工作手臂、扩大妇联工作覆盖面,推动妇女工作向社会末梢、最具个性化特点的人群覆盖和延伸;有利于妇联组织加快转型升级,主动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四化”倾向,推进妇联组织为核心、女性社会组织为有效补充的多组织社会协同的“枢纽型”组织建设,构建形成妇联组织社会化工作格局。

二、明确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推动女性社会组织发展,要树立开放包容的工作理念,以更加开放、更加合作的姿态,敞开怀抱接纳女性社会组织、充分信任依赖女性社会组织,共同面对公共议题、解决公共问题。要树立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把促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与基层民主政治改革融合、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在推动女性社会组织发展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满足和维护妇女群众的需求利益。要树立互助共赢的工作理念,坚持“谁为妇女儿童服务,我就为谁服务”的原则,加大对女性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团结凝聚,支持和服务女性社会组织发展,增强与女性社会组织的联络和工作渗透,实现女性社会组织发展与城市繁荣富强、妇女事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坚持以高端定位为引领。要通过3-5年的努力,逐步建成“枢纽型”女性社会组织工作体系,

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和妇女事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妇女儿童和家庭多样化需求相适应,门类齐全、形态多样、层次丰富、结构优化的女性社会组织网络。要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女性社会组织的多元互动、协力共助、合作求解,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要通过培育、凝聚女性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确立“枢纽型”妇联组织地位,开创妇女事业社会化新格局。

坚持以重点突破为抓手。要在数量上求突破。联合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力争3年内实现在各级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和备案的女性社会组织数量上有大幅度提升,城乡基层女性社会组织每个社区不少于3个、每个村不少于2个。要在功能发挥上求突破。主动加强对女性社团的管理和服务,引领女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化、区域化、多样化优势,培育形成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强大的公共服务力量、日益规范的公共服务市场,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多样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要在规范管理上求突破。以省民政厅《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的意见》(**民规〔2015〕1号)为依据,以建设“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为目标,携手民政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强化行业自律,指导帮助女性社会组织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实现女性社会组织的规范有序发展。要在扩大影响上求突破。着力培育一批优秀女性社会组织典型,打造一批优秀服务项目和品牌,选树一批优秀女性社会组织领袖,探索形成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经验”。

坚持以务实惠民为目的。要重点培育公益慈善类、专业服务类、社区服务类女性社会组织,优先发展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妇女维权、儿童保护等专业化女性社会组织,积极引导女性社会组织大力开展家庭服务、创业就业、救助帮困、人文关怀、预防犯罪等活动和服务,多做排忧解难的好事,多办为民惠民的实事,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顺应社会治理方式转变、参与社会协同治理、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中,更好地回应和满足妇女群众的关切和需求。

三、切实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协调推进

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妇联要主动加强与民政等部门的沟通汇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和创新女性社会组织建设。要积极争取民政部门的支持帮助,借助民政部门在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的牵头作用,共同培育和推动各类女性社会组织成长发展。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组织优势、工作优势、网络优势,积极引导、广泛联系、主动服务女性社会组织,更加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更好链接社会资源服务妇女儿童,最大限度地把妇女群众团结凝聚到党的周围。

要构建支持体系。要加大政策支持。会上,市民政局、市妇联联合下发了《**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从源头上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各县区要及时制定出台相应的工作意见和实施办法,同时要积极推动社团法人治理、社团财务管理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要加大资金扶持。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推动建立女性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是加大对公益服务类女性社会组织的资金扶助,使政府成为社会服务的主要购买方,政府资助成为社会组织经费的主要来源;要大力开展微创投,拿出专门工作经费,向女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助力女性社会组织发展壮大。要加大项目引导。主动介入顶层设计,争取政府把更多公共服务下放到民间,把更多服务妇女儿童的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清单;要通过联系实际选择性设计项目、主动沟通完善项目方案、强化跟踪推进项目落实、及时评价总结项目效果,全程指导和帮助女性社会组织更多参与公益创投项目招投标、主动承接公益创投项目。

要优化发展环境。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在人才、项目、经费等方面,加大向女性社会组织倾斜。要抓住推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有利契机,为女性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组织评估、业务指导、减免税费等争取优惠条件。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其他社会组织、妇联团体会员及相关单位的联系沟通,为女性社会组织协调人才、智力、平台等资源,帮助解决女性社会组织及其

从业人员的实际困难。要联合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和尝试降低准入门槛,建立女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推动实现注册登记的女性社会组织在数量上大幅增长。

要注重培育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把女性社会组织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切实履行责任,主动为女性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加强引领、提供服务。要大力推进女性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建设,并依托中心开展培训、指导、孵化、交流等活动,年内各县区要全部挂牌成立女性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孵化基地,为入驻女性社会组织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免费课程培训、免费项目指导、优先购买服务项目等“三免一优先”服务。要将全市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全部向女性社会组织开放,主动为女性社会组织项目落地做好配合协助工作。要加强女性社会组织专题调研,建好用好女性社会组织数据库,组织形式多样的联谊、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女性社会组织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合作互动。

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要常态化开展对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女性群体领袖的培训,组织外出学习参观,不断增强女性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积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把女性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纳入干部教育培养规划,研究制定专职工作人员职业标准,提高女性社会组织成员的专业素养。要将符合条件的女性社会组织吸纳为妇联团体会员,将各类女性社团领袖、女性社团骨干吸纳为妇联执委或基层兼职妇联干部,推动建立妇工+社工+义工“三工”联动的工作队伍,实现女性社会组织建设与妇女事业发展的双促进双提升。要鼓励妇联干部、社区干部报考社工师,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增强社会工作理论、实践能力,提升联系、指导和服务各类女性社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

关于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共同选择,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管理社会事务的伙伴关系。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专门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做出部署,提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依托和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作用,将大量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向社会进行分离和转移,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自我调节功能,拓宽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渠道,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托和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作用,将凡是适合市场、女性社会组织承担的,都可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市场和女性社会组织承担,可以使政府的无限责任变为有限责任,行政责任变为民事责任,也有利于加快解决公共服务产品短缺、公共服务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构建形成多层次、多方式、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是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习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社会组织具有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志愿性等特点,是最贴近公众、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群众组织。依托和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作用,可以更好承担起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女性社会组织所联系的妇女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贡献半边天的力量;可以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形成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女性社会组织四元互动、多元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是推动妇联组织改革创新的需要。面对党对夯实基层政权的新要求,面对社会已经进入“自组织”时代的新形势,妇联组织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依托和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机制灵活、反应迅速、选择性强的独特作用,在女性社会组织最具活力、最擅长的领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变“群众工作群团做”为“群众工作群众做”;有利于延长妇联工作手臂、扩大妇联工作覆盖面,推动妇女工作向社会末梢、最具个性化特点的人群覆盖和延伸;有利于妇联组织加快转型升级,主动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四化”倾向,推进妇联组织为核心、女性社会组织为有效补充的多组织社会协同的“枢纽型”组织建设,构建形成妇联组织社会化工作格局。 二、明确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推动女性社会组织发展,要树立开放包容的工作理念,以更加开放、更加合作的姿态,敞开怀抱接纳女性社会组织、充分信任依赖女性社会组织,共同面对公共议题、解决公共问题。要树立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把促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与基层民主政治改革融合、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在推动女性社会组织发展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满足和维护妇女群众的需求利益。要树立互助共赢的工作理念,坚持“谁为妇女儿童服务,我就为谁服务”的原则,加大对女性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团结凝聚,支持和服务女性社会组织发展,增强与女性社会组织的联络和工作渗透,实现女性社会组织发展与城市繁荣富强、妇女事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坚持以高端定位为引领。要通过3-5年的努力,逐步建成“枢纽型”女性社会组织工作体系,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兼谈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多年来,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每年都把培育社会组织工作列入了折子工程之中。2007年12月,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首都社会建设,加快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步伐,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北京市成立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分别作为市委的派出机构和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实行合署办公。原市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发展办的职能也并入其中。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着力搭建宏观管理平台,研究制定首都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推动社会建设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督促检查。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着力扩大载体,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着力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使社会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有序建设的阶段。 一、北京市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北京市和全国一样,社会组织官办的居多。这时候的社会组织由管理机关主办,要

么是以“二政府”的形式出现,要么就是依附于管理机关,靠管理机关的拨款生存。这些社会组织缺乏社会组织应有的民间性和独立性,它们也为政府部门服务,但是这种服务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在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情况下,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平等独立的合作是无法实现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机构改革进程的加快,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得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逐渐增多。从目前情况看,我认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首先是政府部门要有合作的需求,其次是社会组织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另外,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能力。当政府还具备对于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的能力的时候,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就不太可能实现。反之,如果当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实现之后,社会组织得到了广泛的活动和生存空间,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则才会逐步走向正轨。 北京市近些年来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些群众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逐渐增多,政府职能转变步伐逐步加快,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提供了条件。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在推进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中做了许多卓有实效的工作。其中,中关村园区管委会、市工业促进局、市商务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关村园区管委会的30家社会组织全部是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是社会组织建设制度环境逐渐完善。有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架构的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以《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批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框架的社会组织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完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社会组织作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要求必须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是社会组织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组织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类别单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同时,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20万多个。 三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初步健全和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型政社关系实践取得新进展,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新探索,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组织依法监管不断改进,年度检查、财务审计、信息公开和社会评估等规范措施稳步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日益彰显。社会组织涉及和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是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机制初步建立,领导班子建设日渐加强,从业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广泛执行,自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加强,逐步涌现出一批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高的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速度很快,迄今为止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体系,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管理功能,但总体上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有差距。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_问题与建议

在我国,社会组织的主体是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类组织,也曾被统称为民间组织、民间 非营利组织。现代政治学、社会学认为,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构成和谐社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文/孙伟林 第三,加强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维权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的质量。 政府应加强对三方协调的领导,吸纳工商联、个体和私企协会进入企业代表的组织,提高其代表的广泛性。与此同时,完善各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工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关于职工权益的事项。在部署工作、检查监督、考核评估等环节形成联动机制。应通过制度安排,赋予工会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种决策听证的权利,完善政府决策程序。 第四,强化劳动保护立法和劳动执法,解决无法可依、有法难依和有法不依的问题。 我国劳动立法和执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劳动立法在很多重要领域仍然是空白,如《就业促进法》、《劳动关系调整法》等劳动领域不可缺少的法律至今没有出台。二是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往往可操作性较差。三是有法不依,致使劳动违法成为普通现象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当前,除了要进一步加大立法力度,还特别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法律规定上加大对劳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进一步强化劳动执法,切实解决劳动监察机构力量不够、难以应付日益增多的劳动违法案件的问题。应在制度安排上支持工会参与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调查处理,赋予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处理权,直接参与侵犯职工权益案件的处理。 第五,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解决基层工会工作过分薄弱的问题。 强有力的企业工会,是推动企业尊重员工、公正对待员工的最重要的力量。构建互利合作的劳动关系,前 提条件就是工会必须成为与资方对等的、代表劳方利益的主体。工会不一定采取与资方对抗的办法来维护职工利益,但工会必须强大到足以使资方不得不把其当作“合作”的对象。 为此,一是要进一步推进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把基层工会组建纳入党建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和整体考核评估体系之中。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行上级工会指导下的企业工会负责人由职工直接选举的办法。三是进一步强化对工会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维护力度,对阻挠工会开展工作、对工会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四是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完善的行政救助和司法救助制度。 第六,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和重大贡献,在全社会树立互利合作的和谐劳动关系理念。 要在各种宣传媒体开设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专题栏目,不断提高各级党政对党的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工厂企业、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推动社科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加强对新时期工运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研究和教育。要让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决策层认识到,不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也不会有企业的健康成长,更不会有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柳可白等:《当代工人阶级地位与作用》,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工运研究所郭跃等:《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个重大问题》) (作者: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海南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笔谈 Penconversations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点 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点、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点简介 按照“突出重点,主攻难点,消除盲点,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建立新社会组织党建机制,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立足行业组织特点,把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为独立的党建领域来抓。建立由组织部牵头,民政局具体负责,司法、劳动人事等15个单位、部门党组织协助指导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确保这一领域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行业党组织体系,创建“协会+党支部”的党建模式。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及时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规模较小、同一领域、业务相近、地域相邻的社会组织,采取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等方式建立联合党支部。 三是落实党建责任,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根据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实际,采取“内部选育、外部选派、社会招聘”等方式,选配党性强、业务精、热爱党务工作的党组织负责人。同时,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问题? 在开展党建工作方面,由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立的时间不长,新社会组织自身又存在着结构松散,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大多数单位的党组织在机构建设、运转方式和发挥作用上,目前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党的工作需要。 一是有的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尚未认识到党建工作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社会组织组织机构过于松散,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难以把握,特别是党员基础性资料变化大,给党建工作带来不确定性。 三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复杂,缺乏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得社会组织党的负责人参加党的业务工作学习、培训和交流,了解党建工作新内容、新要求、新方法和新思路的机会不多。而社会组织党的负责人则反映不能及时看到党的文件,不能及时听到党的声音,参加不了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意见建议? 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党的工作在新社会组织领域中的延伸和拓展。 一是要深入研究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实践中出现

社会组织宗旨规范

社会组织宗旨规范 一、总体思路 1、国家层面 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坚持党的领导,爱党、爱国、爱中华、爱领袖、爱人民,自觉先进性学习;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团结、凝聚社会各界人士,紧紧围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促进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贡献力量。 2、本社会组织层面 为政府、社区、街道、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会员及会员单位提供服务。 二、制定本单位宗旨的原则 1、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为原则 社会组织宗旨须遵循民间性、志愿性、自治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等组织特征,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各个阶层利益团体之间协调解决利益冲突,释放和化解矛盾,以此维护社会秩序为原则。 2、以实现在社会管理中的创新作用为原则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创新者。宗旨的制定以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为原则,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规范,还有利于

缓解登记管理机关等部门的管理压力,更有利于社会组织实现专业化的长远发展。 3、立足于改善民生,繁荣社会建设的各项事业为原则 社会组织宗旨建设原则,势必要求关乎民生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就业、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有序和健康发展。发挥其自身优势,既可以有效地缓解人民群众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造成的压力,又可以推动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4、以推动社会制度变革与倡导价值功能为原则 从文化方面而言,社会组织宗旨建设原则,还兼具有推动社会制度变革与价值倡导的功能,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社会制度的改良和变革,并倡导着进步与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念。 三、实施本单位宗旨的路径 1、以全面促进社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 社会建设的一头连接政府职能,另一头连接社会组织,它是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核心内容。宗旨实施以社会建设为抓手,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2、以是否有利于社会建设为标准,进一步改进实施方式 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建设的宗旨实施方式,管理机关须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和支持;凡是不利于社会建设发展的,管理机关在既有法律框架下要从严把关。现阶段实施宗旨须以服务意识,增强服务项目和服务能力为导向不断改进。

充分认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十分重要。 1.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发育程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组织全面贯彻落实,意义十分重要。 2.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社会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3.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社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新兴领域和薄弱领域。近年来,各地各单位各部门对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新任务。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从严从实推动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基本制度、工作阵地和基础保障等各方面建设,就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 4.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现实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把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扩大党在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浅析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浅析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以云南省为例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地成长,作为代表广大基层群众共同利益的组织形式,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反映民众的心声。但由于我国政府在管理体制上职能转换的问题,使得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受到限制。本文以云南省社会组织发展为例,分析了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从摒弃固步自封,倡导解放思想;加强组织建设,承担社会职能;强化组织核心,发挥组织作用和借鉴西方检验,结合中国国情四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云南省;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引言 (1) 第一章相关概念阐述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 (1) (二)政府管理体制的含义 (2) (三)关于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 第二章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阐述 (3) (一)社会组织建设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 (3) (二)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利于社会组织建设 (3) 第三章云南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现状分析 (4) (一)云南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面临的挑战 (4) (二)阻碍云南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影响因素 (4) 第四章促进云南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建议 (5) (一)摒弃固步自封,倡导解放思想 (5) (二)加强组织建设,承担社会职能 (5) (三)强化组织核心,发挥组织作用 (5) (四)借鉴西方检验,结合中国国情 (6) 结语 (6) 参考文献 (6)

2018年9月11日至13日,2018年云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示范项目培训班在丽江举行。来自云南省各州市民政部门和社会组织的200多人参与。家们通过集中授课、分组授课、互动答疑等教学方式,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评估、基金会项目运作与管理等知识,进行生动地讲解。据了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工作。为构建政府管理与社会组织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但是,当前社会组织面临着重大挑战,国家出台了多个政策法规,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党建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正在征求意见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对社会组织发起成立、注册资金、行动规范、开展活动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 第一章相关概念阐述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府和企业之外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随之而来的有关这种组织形式的研究也不断涌现。但对于社会组织的概念陈述,学术界争议不断。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它是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它有清楚的界限、明确的目标,内部实行明确的分工并确立了旨在协调成员活动的正式关系结构,比如,政党、政府、企业、商店、工厂、公司、学校、医院等。关于社会组织的定义,孙伟林(2009)将社会组织定义为“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满足社会需要或部分社会成员需要而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1]”王名(2010)则认为社会组织是指在政府与企业之外,向社会某个领域提供社会服务,并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特点的组织机构[2]。本文所指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在政府、市场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等作用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自愿组织、公益组织和慈善组织等。

组织行为学-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组织得到恢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新型社会发展的活力,社会组织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契机。社会组织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要素,也是社会自由发展面貌的充分体现。研究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对于突破当前社会组织面临的角色困境与今后的转型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将对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进行进一步合理探索。 关键词:社会组织;发展;文献综述 一.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概述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政策造就的‘总体性社会’的逐步解体,由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需要所推动的我国各类社会组织逐步恢复生机并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1]“社会组织,又称‘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泛指那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公民自发成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形式及其网络形态。这些组织中通常包括各种冠以‘学会’、‘研究会’、‘协会’、‘商会’、‘促进会’、‘联合会’等名称的会员制组织,以及包括基金会和各种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社会福利设施等各类公益服务实体在内的非会员制组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组织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与繁荣,90年代的转型与规范管理,近年来开始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和趋势。”[2] 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社会组织从数量增长转向结构优化。在2006年以前,社会组织在数量上呈现为快速增长,但近年来社会组织的数量增长明显放缓。在数量增长减缓的同时,社会组织发展中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结构优化趋势:一是基金会等资助型组织、支持型组织发展迅速;二是城市基层的社区社会组织空前活跃;三是社会组织之间特别是草根社会组织的横向联系趋于紧密,社会组织网络化趋势加强;四是社会组织中的各种服务类组织发展较快,公益资源较多地向服务领域集中,政府购买服务也主要向服务类社会组织倾斜。 社会组织的资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被誉为“井喷式”的公益慈善捐赠与志愿服务热潮,带动了中国社会组织资源供给格局的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资源供给主体发生显著变化,多元主体开始取代单一主体;二是资源供给规模发生显著变化,开始出现大型乃至于巨大型基金会,政府购买服务的支出规模也在急剧增大;三是长期制约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资源约束有所缓解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根本改善。 二.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 第一,“按照社会组织的角色理论来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遭遇到一个很大的瓶颈,一方面政府和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寄予很大的期待,或者说社会组织承担的角色期待很高;另一方面,从社会组织的角色实践来看,社会组织在现实中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性的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动性有待发挥,行动力也多有不足,由此导致社会组织的角色功能难以实现。就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角色期待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组织常常被看作是政府管理的‘减肥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问题已经不能单

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若干思考

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若干思考 张高陵 (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北京100006) [摘要]加强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是创新社会组织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应注重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各层次建设内容。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分成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数据支撑平台建设、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系统建设等四个层次。应辩证把握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中的“四个结合”,即:上下结合,顶层设计和挖掘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性相统一;快稳结合,稳步推进与跨越式发展相统一;兼专结合,立足自我培养与吸引人才相统一;建用结合,成果创新与转化为社会组织实用相统一。 [关键词] 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张高陵,男,历史学硕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政党政治、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2.2;G20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年代末,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以电子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信息网络已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一切组织与活动都跟信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正以无形的巨大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和速度。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并使之造福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是以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作支撑的,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以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信息化表现为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就其发展趋势而言,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建设和使用社会化。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七大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战略发展纲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推进信息化的思想贯穿全篇,成为报告的一个重要亮点,与之直接相关的表述共有十处之多。无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还是民生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党的建

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三、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循序渐进、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树立服务的理念、引导的理念、促进和谐的理念。 第二,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坚持谁审批谁主管,谁主管谁组建,谁组建谁管理的原则,没有业务主管单位或业务指导单位的新社会组织,其党建工作由登记管理机关领导和管理。将新社会组织党建与社区党建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完善现有机构人员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新社会组织党工委,加强专职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 第三,进一步创新方法方式。创新党组织组建方式,以行业协会、商会、民办教育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为重点,逐步向其他新社会组织铺开。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按照“业余、小型、灵活、分散、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开展让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 第四,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把党性强、业务精、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的行政负责人或合伙人、管理者选拔为党组织负责人。建立活动经费保障、活动阵地建设制度,探索建立区域党建资源共享机制。在新社会组织中评先评优活动,增强党员的创先争优意识。积极拓展党员参政议政渠道,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选时适当考虑新社会组织党员。健全党员关怀帮扶机制,通过开设党员维权热线、实施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对政府职能的辅助作用 甘肃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一) 由于社会事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将全部社会事务纳入管理范围,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大量社会事务将由非政府组织来管理。笔者对甘肃省工商、建筑、文化、科技、体育、卫生等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60多家非政府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当前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对策思路非政府组织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等,具有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社会和经济功能,能够将社会、市场各方面发展变化的信息及时传输给政府,使政府获得充足的制定政策的依据;又能将国家的政策、规章制度传输给经济主体,对其行为进行指导、规范、认证,并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发达的非政府组织在信息传输中,对加强社会的整合力度,提高社会的发育程度,推动市场化改革和行政改革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文化建设

关于组织(a) a1.组织机构名称:【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贵组织属于以下何种类型?( ) 【单选,请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数字】A.经济类社会组织,包括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经济类组织,如商会,以及直接为农业及农村发展服务的组织 B.科学研究类社会组织,包括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C.社会事业类社会组织,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环境保护 D.慈善类社会组织,从事社会福利、救灾救助、社会保障及社会事务的组织 E.综合类社会组织,包括从事各种法律研究、咨询、援助、代理的组织,各类宗教及宗教交流组织,职业协会、专门行业从事者组织,国际及涉外组织,以及校友会、友好协会,及其他未列明组织 a3.贵组织目前工作人员的数量有多少?【请填写】全职工作人员量___________________人 兼职工作人员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人 a4.贵组织主要活动于以下哪些范围?( )【请在括号上填写】 A.鄞州 B、江东 C、江北 D、海曙 E、北仑 F、镇海 G、东钱湖度假旅游区H、科技园区 I、大榭开发区 a5. 贵组织的主要支出有哪些?( ) 【可多选,请选择相应数字】 A.行政办公支出 B.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支出 C.业务活动支出 D.设备和器材支出 E.公共服务支出 F.其他支出【请说明】_____________ a6.贵组织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 【可多选,请选择相应数字】

A.行政干预太多,体制不顺 B.缺乏人才 C.缺乏资金 D.缺乏国家政策 E.缺乏社会支持 F.组织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G.其它【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7. 政府对组织的扶持有哪些?( ) 【可多选,请选择相应数字】 A.提供资金支持 B.免费或优惠提供办公场所 C.精神鼓励(表彰) D.提供政策支持 E.解决工作人员编制 F.其他【请说明】_________ 组织参与社会文化建设(b) b1.组织已承担及未来还能承担的社会文化建设有哪些? 已承担的职能未来还可承担的职能 b2. 贵组织提供社会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 ) 【可多选,请选择相应数字】 A.提供有偿服务 B.社会捐赠 C.会员费 D.政府采购或政府拨款 E.商业赞助 F.项目收入 G.其它收入【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 贵组织承接政府社会文化建设主要面临哪些困难?【可多选】

社会工作机构研究综述

社会工作机构研究综述 目前来看,国内对社工机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社会学、管理学等其他的学科,从法学,尤其是从主体制度的角度来研究社工机构的,在当前的中国知网及人大复印资料上几乎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此,对社工机构社会学、管理学方向有关文献、社会组织主体制度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 关信平(2017)在《论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一文中明确指出,我国专业社工制度建设存在法制水平低、制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地方政府部门对专业社会工作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不到位,专业社会工作能力不足,体制选择较为复杂,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对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建立促进不够等问题;并提出当前我国加强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目标是着眼于在法制化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制度化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工作运行的制度体系,将社会工作纳入国家社会服务制度体系之中,成为一项正式的“社会事业”(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具体目标是加强和加快社会工作法制化建设,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规范专业社会工作基本的制度体系,从而使专业社会工作成为我国一类基本的社会服务制度。)当前,主要任务是在国家层面上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战略方向;其次,应该建立专业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加快以法制为保障、以财政和规划为基础、以岗位设置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的专业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再次,继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社会工作体制。 通过资料搜集,笔者很难搜集到从主体角度研究社工机构的文献,于是笔者将视角放入了社工机构所属的是社会组织里,在对社会组织的法律主体研究上,有的学者从民事主体角度分析社会组织,有的学者从行政法主体角度研究,还有的学者基于经济法主体角度研究。 王萍认为解决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问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1。学者王莺桦认为,社会组织是在政府和企业失灵的情况下,由民间力量组织起来,在公共领域提供非营利活动的志愿组织,应赋予社会组织法人主体资格,使其能独立地享有权利承担责任。2 王克稳、黎军、石佑启、沈岿等论证社会组织行使类似政府的公共职能,主张社会组织是行政法主体之一,形成“行政法主体说”3。 但从高艳军和洪晓梅这两位学者的观点上来看,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性、中介性、非营利性和自治性的特征, 以各种形式承接着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 具有公私混合的特点,故将其归属于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法律地位。这两位学者基于社会组织公共管理职能具有互动灵活性而非行政主体的强制性,还排除了行政法主体的法律地位。4 丁凤楚5从社会组织公共管理职能上采取手段并非国家强制力实施的强制手段,并将社会组织认为是一种对行政权力的社会性制约,是公民社会的基础性力量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这三方面,反驳了王克稳、黎军、石佑启、沈 1王萍.破除我国社会组织法律地位的实然与应然悖论[J].法治视点,2016(09). 2王莺桦.社会组织法律地位探析[J].学理论,2014(09). 3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黎军.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江必新,邵长茂.社会治理新模式与行政法的第三形态[J].法学研究,2010(06).沈岿.重构 行政主体范式的尝试[J].法律科学,2000(06). 4高艳军,洪晓梅.社会中介组织法律地位之我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9). 5丁凤楚.论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J].福建法学,2005(03).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013-11-04 点击率: 9578 荆州市社会组织党工委 近几年来,荆州市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数量种类不断增多,活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党建也日益得到重视 。为进一步摸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现状,找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我们利用半个 月的时间,通过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检查等形式,对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 下: 一、荆州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现状 (一)社会组织发展总量。据统计,截止2013年11月份,荆州市共有社会组织2546 个,其中社会团体940个(市直187个、县级753 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23个(市直43个、县级1280个),农

村专业经济协会283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近30%,高于全省增长水 平。 (二)社会组织职工人数。全市社会组织共有职工人数12115人(专职人员为8214人、兼职人员为3901人),其中社会团体3764人( 市直1801人、县级1963人),民办非企业8046人(市直579人、县级7467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305人。 (三)社会组织党员人数。全市社会组织共有党员3945名(社会团体1833名、民办非企业2112名),其中专职人员中的党员数2287 名(社会团体1471名、民办非816名)、兼职人员中的党员数1658名(社会团体1033名、民办非625名)。 (四)党组织建设情况。全市已建立党组织234个(社会团体79个、民办非企业155个),其中,成立党工委2个、党委13个、党总支 1个、党支部165个、联合党支部53个;有1—2名党员未建立党组织的有152个(其中社会团体60个、民办非企业92个);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林明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加快转型以及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社会组织逐步兴起,影响作用日益扩大。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应有作用,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要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状况及其作用 社会组织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非营利、独立性和志愿性为特征,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社会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新情况。一是数量猛增。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年底,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了万个,其中社会团体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万个,基金会个,比年增长了倍,年均增长。另据一些研究机构分析,我国目前各类社会组织多达万个,剔除不需注册的人民团体等至少也有万个。二是总体实力逐步增强。据民政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社会组织总资产规模已超过亿元,年底,参加年检的家全国性社会组织总资产达亿元;社会组织吸纳就业万人,注册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和义工达万人。三是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初期的社会慈善、扶贫救助为主拓展到工商服务业、农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社会服务、法律、职业及从业者组织等十几个领域,其中慈善组织和基层社会组织发展较快。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社会组织为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互动,提供了组织平台,成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践社会良性治理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领域,行业协会、商会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在政治领域,社会组织在扩大人民民主、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增强社会自治、协调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文化领域,学术团体和民办文化服务机构,聚集了成千上万专家学者、专业人才,通过广泛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在社会公益领域,社会组织积极从事减贫济困、救灾防灾、安老抚幼、扶弱助孤、助学助医等公益活动,弘扬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了社会和谐。在社会管理领域,社会组织配合政府职能转变,承接部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使社会多样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在对外交流合作领域,社会组织在配合我国政府外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促进祖国统一、树立我国良好形象,共建和谐国际环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社会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是与全球社会组织相比,发展数量总体偏少,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的数量一般超过个,而我国目前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数量仅为个,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二是经费紧张、人才缺乏、能力较弱。美国年捐款额达到亿美元,占的,有亿多人作为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我国总量为美国的,但社会组织动员社会资金规模仅为美国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规模、吸纳就业能力和国民经济贡献度不大。 (二)社会组织功能不清、不健全。社会组织行政化色彩浓厚,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不到位。相当一部分社会组织,法人自主性不强,群众代表性不够。部分社会组织行为不规范,自律和活力不足,社会公信度不高。此外,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不强。如,在美

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摘要:加强农村各种社会组织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有着独特的、不可比拟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弥补农村公共服务的不足、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建设,要树立政府与农村社会合作共治的理念,提高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协同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rural soci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a unique, incomparable role on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social management. it can promote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maintain rural society stability, make up the shortage of rural public servic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the rural soci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rural community cooperative governance concept, improve a farmer participate in social competence,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s, make social coordination play a role. keywords: rural soci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rural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