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期货案例分析

期货案例分析

期货案例分析
期货案例分析

1993年德国金属公司石油期货交易巨额亏损案例

1.1 案例综述

德国金属公司是一家已有113年历史的老牌工业集团,经营范围包括金属冶炼、矿山开采、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及承包等,在德国工业集团中排位约在第十三、四名,公司以经营稳健著称。“德国金属”为交易合约制定了一套套期保值的策略,试图将油品价格变动风险转移到市场上去。一系列技术性的因素却造成了套期保值失败,使“德国金属”非但没有达到回避或降低风险的目的,反而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1.2 案例风险识别分析

1.2.1行情误判风险

德国石油期货公司的亏损的直接原因在于,公司管理层对期货市场行情判断失误,认为石油期货市场在长时间内都是反向市场,做出了相反的决策,具体而言,公司没有预料到93年底的石油价格会不升反降,市场方向发生反转,有反向市场变为正向市场。

1.2.2基差风险

石油价格下跌,这些头寸所带进来的新的风险——基差风险(basis risk),即不同期限的期货或远期价格之间关系变化的非线性风险,比单纯的价格风险更难以预测,“德国金属”根本无法控制。

1.2.3保证金不足风险

在1993年底世界能源市场低迷、石油产品价格猛烈下跌时,“德国金属”在商品交易所和店头市场交易的用以套期保值的多头短期油品期货合同及互换协议形成了巨额的浮动亏损,按期货交易逐日盯市的结算规则,“德国金属”必须追加交纳足量的保证金;对其更为不利的是,能源市场一反往常现货升水的情

况而变成现货贴水,石油产品的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当“德国金属”的多头合约展期时,非但赚不到基差,还要在支付平仓亏损外,贴进现金弥补从现货升水到现货贴水的基差变化。为了降低出现信用危机的风险,纽约商业交易所提出了把石油产品期货合约初始保证金加倍的要求,使“德国金属”骤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也正是因为保证金制度,才加剧了公司财务负担。从事后分析,1993年底世界石油价格正处于谷底,通过做空头对冲原来套期保值的多头期货合约所形成的亏损额最高,1993年12月,原油价格从每桶低于13美元的价位底开始缓缓回升,至1993年夏天,价格升到每桶19美元还多,高过原来多头建仓的每桶18美元的价位,也就是说,如果不忙着全部斩仓,而是给予资金支持,那么到1993年夏天就扭亏为盈了。保证金制度下,由于德国石油期货公司在当时情况下没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只能在市场反弹之前就被强行平仓,从而失去了转亏为盈的机会。

1.2.4投机风险

从德国金属公司签订的这份协议来看,出于其对自身在全球商品市场交易的丰富经验及在金融衍生交易方面的技术能力的充分自信,投机的因素已经超过了套期保值的初衷。

“德国金属”在商品交易所和店头市场通过石油标准期货合约和互换协议建立起来的多头头寸不是套期保值,而是冒险,是一种一厢情愿地把全部赌注压在世界油品交易市场会长期呈现现货升水这样的假设上的投机。但事实并非如此,德国石油公司的行情误判,市场反转,向不利方向发展,造成公司在能源期货市场上亏损13亿美元。

1.3 案例风险管理启示

1.3.1行情误判风险管理

对于行情判断,是进行投资决策的成败关键。市场投资者,不可能完全正确预测市场变化,对市场行情进行十分准确的把握。德国石油期货公司的高管们没有准确预测行情,历史上名声显赫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是由于市场反转,

行情误判,最终也面临破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市场行情的判断,越来越数字化,理论化。公司投资决策层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指标,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预测市场方向,把握市场风险。高级管理层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或能依靠具有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就任何对本企业整体风险轮廓可能会有实质性影响的衍生交易的性质作出独立的判断。

1.3.2基差风险管理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往往涉及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内中最重要的是要精确地测定实物价格与所选择的衍生合约价格与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如果把握不准确,套期保值失败的技术风险是相当大的。进行基差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公司进行准确的套期保值比率。套期保值比率是指为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根据所持有的现货头寸确定的股指期货合约的数量,成功的套期保值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恰当的保值比率的确定。而且,套期保值的设计必须经过以统计数据加预测分析推导而出的所谓最恶劣情况下的强化测试后才可用于实际。德国公司投资管理决策层将其所设计的套期保值方案进行严格的测试,其方案在在期限匹配、保值比率等关键技术参数上都存在缺陷,在市场没有按照公司预期的情况下,风险严重暴露,出现风险缺口,导致最后巨额亏损。该风险的把握对公司决策层的要求较高,需要有高技术专业人才进行测算把握。

1.3.3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

企业高级管理层要让投资者及债权人理解企业采用的套期保值策略,就处理相应而来的融资和盈亏等问题达成共识。若管理者或投资人或债权人光看见亏损的一面,就可能发生误导。特别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目前尚不能清晰完整地反映衍生交易真实的盈亏和风险。“德国金属”案例就正好提示了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及银行就长期供油合约的套期保值问题事先缺乏必要的沟通,最终在管理上发生冲突,酿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1.3.4投机风险管理

由于金融衍生交易蕴含着很高的风险,金融衍生商品从设计、交易到清算、履约又都带有高技术因素,给生产和消费它们的企业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金融衍生交易既可以用于套期保值,转移回避人们不愿承担的风险;也可以用来投机,试图从承担风险中谋取超额的利润回报,金融衍生交易的这种双重功能,给判明交易的性质和风险增加了难度。德国石油期货公司的套期保值是在经验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带有很强的投机性质。公司管理层在进行决策时,不能过度贪图获得超额收益而进行投机,这样面临的风险很大,一旦出现问题,加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就会面临巨大损失。对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公司能力开发很重要,公司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交易执行的能力,分析的能力,基本面析,量化分析的能力。对主要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公司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风险管理策略。在现在的金融市场上,公司不进行投资决策的风险管理,就意味着公司在进行风险极大的投机活动,这对于公司的成长是不利的。

1996上海胶合板9607事件

1996年6月13日,上海商品交易所为控制胶合板9607合约的风险,决定对该合约实施强制性协议平仓,并提前摘牌,且不实施实物交割。最终空头以44.20元/张,多头按45.20元/张的价格平仓。未经历过此事的人们对此不免疑惑难解,多空以不同的价格协议平仓,岂不是有违于期货“零和”的游戏规则吗?空低多高造成的平仓差价由谁来填补?事实上,为了维护市场的平稳,交易所动用了交易所风险金弥补以不同价格协议平仓所形成的资金缺口。这就是国内商品期货史上罕见的上海胶合板9607事件。

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1994年、95年的胶合板期市成为国内期货市场最大的热点,大量的热钱逐利其中,9507合约更是达到了巅峰,期价由40元/张起步,一路上扬至62元/张的天价。高企的价格使胶合板现货商及进口商兴奋不已。大量的现货涌进交易所注册仓库,大量的印尼胶合板流入本已过剩的国内市场,使原本就已低迷的胶合板现货市场雪上加霜。最终9507多头以巨额的资金接下了20万手的现货,这些实盘一直堆放在交割仓库,沉重的库存压力使原本火爆异常的上海胶合板期市在其后几个月时间里相对冷静了许多。

沪板9607合约就是在这种相对冷静的环境中推出的。1995年12月10日,上海商品交易所推出胶合板9607、9609合约。由于当时主力资金集中在苏板以及沪板9603、9605之上,9607合约自推出之日至1996年3月7日,一直受到冷遇,期价由推出时的45元/张的价格逐步回落,3月7日因谣传国产胶合板可从9607合约开始用于交割,9607合约顿告跌停至41.90元/张,此时成交量才初次突破5万手,持仓量亦仅12万余手。3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撤离苏红的大量资金急于寻找投资方向,胶合板自然而然地成为首选对象。由于当时苏板几个主要合约持仓量均接近当时的持仓限制量,新主力介入困难较大,于是沪板便成为苏红撤出资金争夺的焦点,尤其是9607合约因其时间适中,盘口较轻,成为这些游资介入的首选对象。在随后三周时间里,多空主力展开了占仓大战,迅速将9607合约持仓量扩大至60

万手的边缘,而期价却一直维持在42.00-43.00元/张,上下均显得十分艰难,同时因持仓量已接近60万手,限制了主力施展的空间,多空唯有僵持,静待时机。

时至5月31日,市场突然谣传空头主力有大量的资金到账,空头主力亦巧借套保头寸仅收5%保证金之优势恣意打压。沪板9607合约自43.80元/张开盘后一路下滑,在散户多头的平仓抛压之下很快滑至跌停板,维持两月之久的平衡终于被打破,但主力多头并未出现恐慌,持仓量仍维持在60万手以上;次日开盘,空头主力得理不饶人,以55%的保证金继续大量放空,9607合约再封跌停,持仓量扩大至62.5万手;6月3日,9607合约继续扩仓打跌停;6月7日开盘即破40.0元/张的心理关口,空头主力意欲逼多头割肉斩仓,但收效甚微,相反期价一破40.00元/张关口,几乎无人再敢跟空,空头主力已是骑虎难下,越陷越深,同时资金开始吃紧。

当期价运行至39元/张的低价区时,入市接现货的买方套期保值者骤然增加,多方新生力量的加入,使得空方主力的命运顿时变得坎坷起来。恰在此时,上商所于6月6日宣布取消持仓限制,发布了《对交易保证金按持仓量实施分段管理办法的通知》。市场对此反应极为强烈,一致解释此为利多因素,于是多头主力借机发力。面对买方套保者及多头投机势力双重夹击,一时间,空头趋于崩溃,忙于斩仓,多头当仁不让,9607合约于6月7日探低至38.40元/张后迅速被多头推上停板40.8元/张,此后连续三天,天天无量涨停,空头连砍仓的机会都没有,市场风险顿增。

空头在9607合约上的致命处在于其持仓巨大,且相当集中,据了解当时空头主力在9607合约上的持仓主要集中在6个会员手中,单边最高持仓达59万余手,其风险之巨可想而知。面对天天无量涨停的9607合约及命倾在即的空头,交易所为了控制风险,不得不出面干涉。6月13日,交易所果断地停止9607合约的交易,实施协议平仓,并将9607合约提前摘牌,且不实施实物交割。最终9607合约按照空头以44.20元/张,多头按照45.00元/张的价格实施强制性协议平仓,其中的价差由交易所以交易风险金补足。

沪板9607事件的结果是:交易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空急剧恶化的矛盾,有效地控制了风险,但是经过这一番折腾,胶合板期市犹如害了一场大病,元气大伤,交易量与持仓量日益萎缩。

可以说,9607事件是国内胶合板期市的分水岭,以此为转折,胶合板期货告别了辉煌的鼎盛时期而转入沉寂的不归路。因此,将9607事件作为造成胶合板期市走向沉寂的罪魁祸首并不为过。

反思与总结

沪板9607事件虽然已成为历史,但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9607事件不仅向我们充分显示了过度投机对市场的危害,同时也揭示了国内胶合板期货所存在的缺陷:

1.采用持仓总额限制方法,根本起不到抑制过分投机的作用,相反主力机构利用持仓限制的有利条件,抢占仓位蓄意操纵市场。可以说持仓总额限制是导致9607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

2.市场分布不合理。沪苏两个交易所位于同一区域,相隔较近,易形成市场之间的恶性竞争。两个交易所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夺市场份额,人为地用行政手段在市场上设置障碍,加剧了行政干涉与市场自由竞争之间的矛盾。两个交易所期价相背离,却又难以实施跨市套利,两个交易所的同时存在显得毫无必要;

3.进口板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长期背离,使得真正的套保者无法进入市场,胶合板期货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投机品种,注定迟早会出问题的。

沪板9607事件给予交易所的教训也是相当深刻的。在9607事件中,交易所风险控制方面显得十分被动与消极。9607合约持仓量一直高居持仓限制线之上,且某些会员单位持仓十分集中,这些足以引发风险的因素并没有引起交易所的充分重视,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

对胶合板合约的几点建议

尽管胶合板这一期货品种经过如此多的波折,但仍能在期货市场结构调整后被保留下来,应该说是一种幸运。为了减少类似的风险事件发生,确保胶合板期货合约能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笔者在此提几点建议:

1.交易所在运行期货合约时,一旦某个合约出现异常价格波动时,应事先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以防范风险事故的发生;

2.调整品种结构。随着国内胶合板工业的飞速发展,进口胶合板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主导地位沦为从属地位,原先以进口板为基础设计的期货合

约已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若不适时地改变胶合板期货合约的标的物,将国产板引入期市,胶合板期货合约就难有长远的发展;

3.重新给胶合板价格定位,彻底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期现倒挂的局面,让真正的套保者有机会进入期货市场,只有这样胶合板期市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基本功能,胶合板合约才会有生命力;

1996住友铜事件

一、案例介绍

“住友铜事件”全面爆发于1996年6月,整个事件持续了近10年。此次事件的发生为首席交易员的滨中泰男刻意对抗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蓄意操纵市场的行为所致。

早在1991年,滨中泰男在LME铜市场上就有伪造交易记录、操纵市场价格的迹象,但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直到1994年和1995年,由于许多交割仓库的库存被控制,导致LME铜价从最初的1600美元/吨单边上扬,最后达到3082美元/吨的高位。滨中泰男在期铜交易中所持有的大量多头头寸也获利丰厚。但到1995年下半年,随着铜产量的大幅增加,国际铜价一跌再跌,1995年1月20日国际铜价还高达每吨3075美元,到1996年初,却跌至每吨26 00美元以下。铜价的连续下挫使得滨中泰男的多头头寸赢利不仅损失殆尽,而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亏损。但是,滨中泰男继续投入几十亿多头头寸。他认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必将扼制住铜价连续下跌的强劲势头。基本面的不佳表现在他日益发胀的头脑中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于是在他的操纵下,伦敦交易所铜价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稳。

在1995年10、11月份,终于有人意识到期铜各月合约之间价差的不合理状态,要求展开详细调查。在对每个客户在各个合约上所持有的头寸,及交易所仓库中仓单的所有权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LME专门成立了一个专业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就如何处理进行了探讨。

此时,铜价的反常波动也引起了英美两国证券期货监管部门的共同关注,滨中泰男企图操纵市场的行为也逐渐败露。监管部门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亏损的双重压力,使滨中泰男难以承受。1996年5月,伦敦铜价已经跌至每吨2500美元以下,有关滨中泰男将被迫辞职的谣言也四处流传。在这些传闻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抛盘使得随后几周内铜价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滨中泰男未经授权参与期铜交易的丑闻在纽约逐渐公开。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额亏损19亿美元并解雇滨中泰男之后,铜价更是由24小时之前的每吨2165美元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每吨1860美元,狂跌之势令人瞠目结舌。事件发生后,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住友商社的亏损额约在19亿美元左右,但是,接踵而来的恐慌性抛盘打击,更使住友商社的多头头寸亏损扩大至40亿美元。

二、原因分析

1、泡沫经济后遗症发作的结果

住友事件是在80年代中后期日本泡沫经济迅速膨胀时期开始的。在这时期,日本企业陶醉于泡沫,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谋求在国际上迅速扩大事业,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撤回国外资金挽救国内事业,但为了维持对外扩大事业的良好形象,便开始启用“能人”从事投机活动。住友商社的铜交易额1995年达到9 273亿日元,大大高于第二位的三井物产4585亿日元和第三位的三菱商事33 13亿日元,住商这方面的功臣就是滨中泰男。住商最终遭受巨额损失,这与9 0年代末日本大批金融机构和企业相继破产一样,都是日本泡沫经济后遗症发作的结果。

2、衍生金融商品交易专家不足

衍生金融商品的技术革新创造了只有专家才能理解的复杂的市场交易世界。在专家不足的日本企业中,往往是在同一部门的任职年限越长,在公司内的发言权就越大,从而陷入非法交易更加隐蔽进行的恶性循环。住友商社的滨中泰男1970年进入公司,1973年调到有色金属部,1986年开始负责铜交易工作,1995年升任部长。他被人们视为“在国际的铜交易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具有“5%先生”的绰号,因为他可以操纵的铜交易额相当于世界铜交易额的5%,住商上层领导认为“滨中是一位冷静而讲道理的人,同欧美商人的个人关系也很好”。可以说,滨中泰男是一位深得公司信任的“能人”。而由于衍生金融商品交易专家少,很少有人能识破非法交易,也很少有人能挑战滨中泰男的位置。

三、案例启示

1、禁止盲目交易,孤注一掷。

日本住友集团首席交易员滨中泰男持有大量多头头寸。其做市场手段是依靠其掌握的大量仓单不断拉大现货升水,从而对空头形成挤压,希望逼迫空头止损离场来达到令自己全身而退的目的。索罗斯旗下的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一度曾被其逼到悬崖边。在深刻洞察了供需的基本面之后,他们联合了一家欧洲的大型基金及加拿大的矿业大王猛烈抛空,与住友展开了一场多空的生死大战。1996年5月31日起期铜行情急自转直下每吨跌幅达1000美元之巨。金属市场由此转入长时间低迷状态。巨额损失把住友商社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这一切均源于其过于孤注一掷的投机行为。在期铜交易中盲目自大,不考虑市场规律,妄图操纵全球铜市场。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导致全球铜市场一度低迷。

2、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金融市场风险监督能力。

住友商社存在的问题说明了一点:必须有足够严格的内部管理,才能使公司不被任何一位交易商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在事件发生前,滨中泰男是公司期铜交易的直接管理者,所有公司的风险控制措施、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市场监控手段都以他为主,完全不受公司的监督管理和制约,由此可见住友公司在企业管理上的漏洞。此外,从“住友铜事件”中可以看出,是LME不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助长了风险的发生。经纪公司是联系交易所和客户之间的桥梁,是增加市场流动性和覆盖面的不可缺少的中介。经纪公司控制风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因此,期货经纪公司自身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有助于防范市场操纵风险。

3、违反金融运行规则,必将噩运当头。

违反金融运行规则,在投资风险极高的期货市场,任何一个投资者如果漠视规范交易的条款及规定,其后果都灾难性的。虽然在投资市场上,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冒险会带来滚滚财源。期货市场变幻莫测。只有苦心研究市场,熟练掌握交易技巧,深谙期货投资规律,洞悉市场变幻节奏,多空从容,进退有节,盈亏有度,才能在期货市场取得成功。投资者要不断提升投资理念,拟定交易决策时,必须绝对相信自己的正确性,但还必须接受一项事实:市场可以证明你是错误的。因此,投资者必须根据原则和规矩进行交易,任何感觉或愿望都不得干涉这项程序。

2004年中航油的期货投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中国航油公司的总裁陈久霖曾经是企业界的一颗明星,他带领中航油走出困境,走向世界,创造了娇人的业绩。然而,2004年12月,中国航油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亏损5.54亿美元,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之一。

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于1993年,注册于新加坡。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市值增长4倍,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为了对石油现货风险进行规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国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但其显然远远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围。2003年

下半年,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判断准确,公司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获得了一定的利润。然而好景不长,以下是中航油期货事件的时间表:

2004年1月:陈久霖看跌石油价格,抛售石油看涨期权,买入看跌期权。但世界石油价格反转上扬,使公司账面出现浮动亏损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

2004年6月: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公司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增大。

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

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

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

11月8日到25日:公司的期权合约继续遭逼仓,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

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

二、案例分析

我们主要会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来分析中航油失败并且导致破产的主要原因。行为金融主要是通过分析投资者各种心理特征,来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影响,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因此,在这一事件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分析总裁陈久霖在期货投资时的心理特征来研究他的决策行为,并且分析这些行为会有如何的表现和导致怎样的结果。

在中航油案例中,陈久霖的期货投资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犯了投资者的处置效应错误

1、对处置效应的解释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偏差,是投资者心态模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广泛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常常处于处置效应状态,并且在资产投资中受挫。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称“出赢保亏”效应。

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即投资者的自我意识偏差和对待挫折的心理态度。投资者回避实现损失是为了避免资产损失带来的后悔,因为

一旦损失实现,就证明投资者以前的判断是错误的,这会给投资者带来挫折感,使其心理上感到内疚和不安。

2,处置效应在中航油事件中的主要表现

从2003年底至2004年,陈久霖错误地判断油价走势,多次调整交易策略,卖出石油看涨期权并买入看跌期权。在期权盘位到期时,失误的投资仍然没有正确的面对,反而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的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经过多次的延期,最终导致亏损的缺口扩大到无法弥补的程度并走向破产。

(二)在投资过程中的过度自信

1、关于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往往有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的心理现象。过度自信是导致投资者过早地抛售盈利证券,迟迟不愿意出售亏损的证券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在证券投资中,许多投资者都会犯的一种错误。过度自信的投资者通常会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市场上不断更新的信息,同时,在过滤和加工各种信息时,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伤害他们自信心的信息。在投资者的心理偏差中,过度自信往往产生过度交易。理性投资者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卖出预期表现较差的股票买进预期收益较好的股票,如果投资者对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过度自信,就会进行一些非理性交易。

2、陈久霖过度自信的表现

在中航油案例中,由于在2003年下半年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正确判断,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获得一定的利润。并且在1997年,陈久霖通过30万的启动资金,使临危的中航油公司跃居成为世界第八大航油供应商。由于之前的成功,使得陈久霖产生了过度自信的心理,从而在对2003年底至2004年对石油的价格走势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过分地相信自己,只是根据1978年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原油期货及1981年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上市原油期货的每桶交易价格的变化范围来判断当前的石油期货价格。在他抛售看涨期权并买入看跌期权时,根据自己收集的过时信息,过分地相信自己的判断。当石油价格上升并且使得公司亏损580万美元时,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判断和决策的失误,反而仍然对自己对国际石油的价格走势的判断持过分的自信的心理态度,通过多次的延期交割合同的方法,使得亏损不断扩大。就是在公司破产后,被法院宣判之前,陈久霖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仍然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我觉得我尽自己的能力去负责人了。”他对自己的过度自信程度可想而知。(三)恶性增资

对沉没成本的眷顾导致经理人在投资决策失误时产生“承诺升级”或称“恶性增资”(Escalation of Commitment),即当向一个项目投入大量资源(如资金和时间)后发现完成该项目取得收益的可能性很小, 在明确而客观的信息表明应放弃该项目的情况下,管理者仍然继续投入额外资源。

1、产生恶性增资的原因:

①主要的心理原因是损失厌恶。拥有损失厌恶心理的投资者,通常在面对确定的收益时不愿意冒风险,而面对确定的损失时会愿意冒风险。

②过度自信也是恶性增资的动因之一。过度自信,过分地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而忽略其他因素对成功的影响。纵然在投资时面临损失,但仍然对自己的判断持相信的态度,从而继续增资。

③最后一个心理因素是证实偏差。证实偏差是这当人们确立某一个信念时,会产生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息的证据的倾向,并且比较容易接受这些信息,而忽略那些否定信息。这种偏差会使投资者乐于接受继续实施项目的信心而忽略任何终止项目的信心,从而仍然继续投入额外资金,增大投资。

2、恶性增资在中航油案例中的表现

在案例中,陈久霖由于过度自信,过分地相信自己对石油价格走势的判断,在石油期货的交易中,卖出看涨期权,买入看跌期权。当市场的价格上升时,仍然对自己的判断持肯定的态度,并且由于证实偏差和损失厌恶的心理,在2003年底至2004年,只相信自己对石油价格会下跌的判断,并且坚持这一信念,忽视市场上的信息。在面对交易的损失时,通过多次的延期交割合同,增加交易量,并愿意对损失冒风险,不断增资,最终导致资金的严重缺口而不得不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这些都是陈久霖的个人心理偏差产生恶性增资,从而导致在石油期货的投资中,尽管是损失的投资,仍然增加投资。

三、总结

作为一个投资决策者,由于有限理性的影响,会导致其在决策时发生处置效应、认知失调、过度自信等错误的投资心理,从而影响投资并造成损失。因此,投资者在收集拟投资项目的信息是应当全面、准确和及时,不应由于过度自信而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投资。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应当不断调整自己作为投资者的心态、决策行为,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偏差,并用巨大的毅力克服这些心理偏差,用理性的价值尺度来衡量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避免做出错误投资决定,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期货案例分析

1993年德国金属公司石油期货交易巨额亏损案例 1.1 案例综述 德国金属公司是一家已有113年历史的老牌工业集团,经营范围包括金属冶炼、矿山开采、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及承包等,在德国工业集团中排位约在第十三、四名,公司以经营稳健著称。“德国金属”为交易合约制定了一套套期保值的策略,试图将油品价格变动风险转移到市场上去。一系列技术性的因素却造成了套期保值失败,使“德国金属”非但没有达到回避或降低风险的目的,反而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1.2 案例风险识别分析 1.2.1行情误判风险 德国石油期货公司的亏损的直接原因在于,公司管理层对期货市场行情判断失误,认为石油期货市场在长时间内都是反向市场,做出了相反的决策,具体而言,公司没有预料到93年底的石油价格会不升反降,市场方向发生反转,有反向市场变为正向市场。 1.2.2基差风险 石油价格下跌,这些头寸所带进来的新的风险——基差风险(basis risk),即不同期限的期货或远期价格之间关系变化的非线性风险,比单纯的价格风险更难以预测,“德国金属”根本无法控制。 1.2.3保证金不足风险 在1993年底世界能源市场低迷、石油产品价格猛烈下跌时,“德国金属”在商品交易所和店头市场交易的用以套期保值的多头短期油品期货合同及互换协议形成了巨额的浮动亏损,按期货交易逐日盯市的结算规则,“德国金属”必须追加交纳足量的保证金;对其更为不利的是,能源市场一反往常现货升水的情

况而变成现货贴水,石油产品的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当“德国金属”的多头合约展期时,非但赚不到基差,还要在支付平仓亏损外,贴进现金弥补从现货升水到现货贴水的基差变化。为了降低出现信用危机的风险,纽约商业交易所提出了把石油产品期货合约初始保证金加倍的要求,使“德国金属”骤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也正是因为保证金制度,才加剧了公司财务负担。从事后分析,1993年底世界石油价格正处于谷底,通过做空头对冲原来套期保值的多头期货合约所形成的亏损额最高,1993年12月,原油价格从每桶低于13美元的价位底开始缓缓回升,至1993年夏天,价格升到每桶19美元还多,高过原来多头建仓的每桶18美元的价位,也就是说,如果不忙着全部斩仓,而是给予资金支持,那么到1993年夏天就扭亏为盈了。保证金制度下,由于德国石油期货公司在当时情况下没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只能在市场反弹之前就被强行平仓,从而失去了转亏为盈的机会。 1.2.4投机风险 从德国金属公司签订的这份协议来看,出于其对自身在全球商品市场交易的丰富经验及在金融衍生交易方面的技术能力的充分自信,投机的因素已经超过了套期保值的初衷。 “德国金属”在商品交易所和店头市场通过石油标准期货合约和互换协议建立起来的多头头寸不是套期保值,而是冒险,是一种一厢情愿地把全部赌注压在世界油品交易市场会长期呈现现货升水这样的假设上的投机。但事实并非如此,德国石油公司的行情误判,市场反转,向不利方向发展,造成公司在能源期货市场上亏损13亿美元。 1.3 案例风险管理启示 1.3.1行情误判风险管理 对于行情判断,是进行投资决策的成败关键。市场投资者,不可能完全正确预测市场变化,对市场行情进行十分准确的把握。德国石油期货公司的高管们没有准确预测行情,历史上名声显赫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是由于市场反转,

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策略与案例分析

股指期货期现套利浅析 一、股指期货期现套利原理 1什么是股指期货? 期货是与现货相对的概念,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物品,这个物品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棉花,也可以是金融工具例如沪深300指数。 目前,国内的股指期货就是以沪深300指数为交易对象的期货,买卖双方交易的是一 定时期后的沪深300指数点位。简而言之,股指期货的点数就是未来沪深300指数的 点数。 2、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的联系 股指期货合约以沪深300指数作交易对象,那么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沪深300)具有一定的联系。联系主要体现两点:第一、在大趋势上二者是同涨同跌的,而在某个小的时段里二者价格走势可能会出现不正常的偏离,如下图出现套利机会的三处。第二、在股指期货到期临近交割时,即期货指数成为现货指数时,二者点数相等,女口下图右下角,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重合。J 3、套利原理简介 股指期货就是未来的沪深300指数,所以在股指期货临近交割时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必然相等。如上图,在股指期货到期前,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的走势会出现偏差,而在这种偏差达到不正常时,套利机会出现。何为不正常?简单地说,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价格偏差超过套利成本时为不正常。这里所说的套利成本包括资金使用成本、交易费用、冲击成本以及一些机会成本。根据数理分析,期货指数减现货指数小于25点为正常,而当该价差达到25点以上时为不正常,现期现套利机会出现。 在股指期货临近交割时,期现价差必然缩小会为0,扣除必要的套利成本,套利 者可以获取稳定的无风险的利润。 二、ETF股指套利交易流程 出现了期现套利机会,怎样把握机会呢?理论上,当期现价差达到25点以上时,卖空股指期货的同时买入等值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等到期现价差缩小为0时,双边平仓获利了结。但是,唯一的问题是一次买入300支股票的可操作性比较差,而且300支股票里经常会有停牌的股票。由此看来,现货头寸的构建必须另寻他法。 目前拟合沪深300指数现货的方法除了利用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进行复制,另外一个方

股指期货风险案例与分析(刘春彦)

股指期货风险案例与分析

?股票指数及股票指数期货(略) ?股票指数期货的功能(略) ?股票指数期货的风险管理 美国:1987年股灾 2001年“9?11” 香港:1997年金融保卫战 新加坡: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 中国与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

?股票指数及股票指数期货 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是报告期股价总值对基期股价总值的比值。可以衡量和反映出所选择的一组股票的报告期股价与基期股价相比的变动方向及幅度,通常表示一个股票市场或某一个行业股票价格的平均涨跌程度。 股票市场的指示器。

?股票指数及股票指数期货 股票指数期货: 股票指数期货是以一种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 股票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不同的股票进行规避,但不能有效规避整个市场下跌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由于股票指数具有典型性,基本能够代表整个市场种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把股票指数设计为一个可以交易的合约,并利用它对腺或市场的股票进行保值,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

?股票指数及股票指数期货 股票指数期货具有以下特点: 9股票指数期货的标的为相应的股票指数。例如:新华富时A50。 9股票指数期货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算,合约的价值以一定的货币乘数与股票指数报价的乘积来表示。 9股票指数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用现金来结算差价而结算头寸。

美国1987年股灾 ?仅仅作为一种风险对冲工具,而没有与金融安全联系起来 从1972年第一个金融衍生品——外汇期货的诞生,到1982年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金融衍生品的由来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在初步感受金融衍生品在规避市场风险所能带来的益处时,对更多的新的金融创新工具充满了期待。

股指期货交易案例分析说课讲解

股指期货交易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股指期货的操作,我们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因为套期保值交易较投机更为复杂,所以我们均采用套期保值的例子。 案例1)某人欲买A股票100手和B股票200手,每股股价分别为10元和20元,但他现金要一个月后才能到位,为防届时股价上升,他决定进行恒生指数期货交易为投资成本保值。当时恒生指数9500点,恒指每点代表50港元,问该投资者应当如何操作? 分析在进行期货的套期保值操作时,交易者一般遵循下列三步:1、确定买卖方向,即做期货多头还是空头,这点我们将在下列实例中给大家总结。2、确定买卖合约份数。因为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都有交易所统一规定,是标准化的,因此我们需要对保值的现货计算需要多少份合约进行保值。第三步、分别对现货和期货的盈亏进行计算,得出保值结果。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上面一题。投资者想买股票,但是现在手上又没有现金,因此他要预防的是股价上涨的风险。那么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我们在期货市场就要建立多头仓位。因为请大家想一下,如果未来股价真的上涨的话,那么同样的现金买到的股票数必然减少,但是随着股价的上涨,股票指数也就上升,股指期货价格也随之上扬,现在买入期货合约,到时以更高价格卖出对冲,就能达到套期保值目的。接着,我们要考虑合约数量,因为当时恒生指数9500点,恒指每点代表50港元,因此一份恒指期货合约就是50*9500=47.5万港元。交易者现在要保值的对象为欲买股票的总金额,为(10*100*100)+(20*100*200)=50万港元,那么用一份恒指期货进行保值。第三步,我们需要计算盈亏,大家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得到结论,列表的方法很直观,也很清晰。左边代表现货市场操作,右边代表期货市场操作,最后一行代表各自盈亏。这道题结果为总盈利1万港元。 现货市场期货市场 欲买A股100手,每股10元,B股200手,每股20元,因此预期总成本为: (10*100*100)+(20*100*200)=50万港元买入一份恒指期货,当时恒生指数为9500点,因此一份恒指期货价格为: 9500 * 50 = 47.5万港元 一个月后,买入A股100手,每股12元,B股200手,每股21元,总成本为: (12*100*100)+(21*100*200)=54万港元一个月后,卖出一份恒指期货,当时恒生指数为10500点,因此一份恒指期货价格为:10500 * 50 =52.5万港元 现货亏损:54-50=4万港元期货盈利:52.5-47.5=5万港元 案例2)某人持有总市值约60万港元的10种股票,他担心市场利率上升,又不愿马上出售股票,于是以恒指期货对自己手持现货保值,当日恒指8000点,每份恒指期货合约价格400000港元,通过数据得知,这10种股票的贝塔值分别为:1.03、1.26、1.08、0.96、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实例分析

股指期货交易策略之套期保值实例分析 一.股指期货合约简介 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以某种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资产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买卖双方报出的价格是一定时期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在合约到期后,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进行交割。 股指期货买卖双方交易的不是抽象的股价指数,而是代表一定价值的股价指数期货合约,其价格的高低以股价指数的变化为基础,并且到期时以现金进行结算。所以有人认为股指期货交易的是双方对股价指数变动趋势的预测。 在我国市场,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于2010年2月20日宣布,证监会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公布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 股指期货与股票相比,有几个非常鲜明的特点,这对股票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这些特点是:(1)股指期货合约有到期日,不能无限期持有;(2)股指期货合约是保证金交易,必须每天结算;(3)股指期货合约可以卖空;(4)市场的流动性较高;(5)股指期货实行现金交割方式;(6)股指期货实行T+0交易,而股票实行T+1交易。 如此看来,股指期货主要用途有以下三个: 一是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即防范系统性风险(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大盘风险)。通常我们使用套期保值来管理我们的股票投资风险。 二是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所谓套利,就是利用股指期货定价偏差,通过买入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卖出股指期货,或者卖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买入股指期货,来获得无风险收益。 三是作为一个杠杆性的投资工具。由于股指期货保证金交易,只要判断方向正确,就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 二.股指期货交易策略之套期保值分析 (一)套期保值操作原理 1.套期保值的定义 套期保值又称为对冲,是交易者为了防范金融市场上其持有的或将要持有的现货金融资产头寸(多头或空头)所面临的未来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利用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受相同经济因素影响,具有相似发展趋势的特点,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反向操作,使现货市场的损失(或收益)同股指期货市场的收益(或损失)相互抵消,规避现货市场上资产价格变动的风险的一种交易方式。 2.套期保值的前提原则 当我们做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操作时,应该注意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遵循如下的原则。 (1)品种相同或相近原则 该原则要求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所选择的期货品种与要进行套期保值的现货品种相同或尽可能相近;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两者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价格走势的一致性。

关于期货相关的案例分析

关于期货相关的案例分析、剖析(题目自己定) 选题方向参考: 1、选择历史上某一个期货事件,例如327国债。可以从历史背景、事件过程、事件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最终有何启发......大概这样去思考。(327国债这个事件就不要再选取啦,选点比较近期发生的,陈年旧事大家都伤不起噢) 2、选择某一期货品种,从基本面的各个方面去剖析,比如供求关系、气候影响,政策因素,国际影响......全面一些去剖析,最终要有结论噢,亲。否则,说了那么多,都不知道结果咋样,那就有点坑爹了噢。 3、通过哪些指标,K线,或者其他条件的限制,就可以得出一些比较准确的买卖点,注意必须要有准确、现实的数据,可以是通过虚拟操作的一些截图等等,或者数据的图标分析,体现你这个理论方案的可靠性。数据不能瞎编噢,咱们做人做事都得光明磊落,可不能作假噢。 4、或者如何进行套利,设计一些套利的方案。 5、创造性案例。想出市场上没有的案例,比如之前的月饼劵,这个本来是没有的,但是最近就推出了。像月饼劵,是生产商推出,最后又是由生产商回购,中间不用生产月饼,就可以套利,这才算有点期货的味道。如果你能够想出类似的案例,就very good!如何写呢,可以通过:为什么能够想出这样的案例,是由什么而启发的,这个案例怎么操作,这样操作能够有什么好处..... 作业要求: 1-5个人,组成一个组,完成一个PPT,一个WORD。 PPT第一页写上题目和成员名字学号,第二页开始大概书写你们准备分哪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案例,每一个大点可能通过哪些小点来论述。整个PPT大概10页左右,不用太多,讲解得明白就可以。PPT的最后面,必须写上数据的来源,比如网址,书名,期刊之类。还有这个PPT你们每个成员分别贡献了哪些。PPT的作用,是给大家形成一个逻辑框架,为下面的Word文稿的论述做铺垫。 WORD是最重要的,根据PPT的各个大点展开论述,当然可以增加要点。要非常详细论述案例,分成N个大点,由自己定,你们觉得通过那些大点来剖析比较好,就自己确定。字数不低于8千字,没有上限。排版之类的格式,我建议你们参考教务处的文科毕业论文模板的要求。同样,word的最后面,也必须写上数据来源,比如网址、书名之类。还有你们几个人,在这个word中,分别做了什么事情。最终我们只需交电子版。大家可以图文并茂,尽情的挥洒你的才华,因为不用打印,咱们低碳又省钱。 上交时间: 第一阶段:组成员+题目。(题目可以更改,但是PPT一上交,就不能更改题目。) 第二阶段:PPT

股指期货期限套利案例分析

股指期货期限套利案例分析 1、市场状况 (1)行情 2013年8月15日某时点:沪深300指数为2321.58点。此时12月20日到期的沪深300指数IF1312合约期价为2338.8点。 (2)微观结构 ①股指期货交易中需向交易所与期货公司缴纳的保证金比例合计17%; ②沪深300指数当月股息率d预估为0.25%,当月31天; ③套利资金150万元通过货币市场融资。 ④套利周期为n天,包含套利起始日与结束日两端。 2、相关套利成本 (1)相关成本测算为: ①现货买卖的双边交易手续费为成交金额的0.08%; ②现货买卖的冲击成本经验值为成交金额的0.05%; ③现货的指数跟踪误差经验值为指数点位的0.20%; ④股指期货买卖的双边交易手续费为成交金额的0.007%; ⑤股指期货买卖的冲击成本经验值为期指最小变动价位0.2点; ⑥资金成本:年利率r为6%,按日单利计息; (2)计算套利成本 现货手续费=2321.58点×0.08%=1.86点 现货冲击成本=2321.58点×0.05%=1.16点

现货跟踪误差=2321.58点×0.20%=4.64点 股指期货手续费=2338.8点×0.007%=0.16点 股指期货冲击成本=0.2+0.16=0.36点 资金成本= n×1500000×6%÷365÷300=0.82n点 套利成本合计TC =1.86+1.16+4.64+0.16+0.36+0.82n=8.18+0.82n 随持有期呈线性增长。 3、无套利区间 根据单利计算的n天持有期的股指期货修正价格F(t, T)为: F(t,T)=S(t) + S(t)×r×n/365 - S(t)×d×n/31= 2321.58 + 2321.58×0.06 ×n/365 –2321.58×0.0025 ×n/31= 2321.58 + 0.194n点, S(t):表示现货资产的市场价格,即套利开始时刻的现货指数。 从而得到: 无套利区间下限 = (2321.5+0.194n)-(8.18+0.82n)=2313.4-0.626n 点; 无套利区间上限=(2321.58+0.194n)+(8.18+0.82n)=2319.76+1.014n 点。 据此估算后续几日无套利区间上下限如下表: 日期8月15日8月16日8月19日8月20日 无套利区间上限2330.777 2314.279 2342.678 2324.656 无套利区间下限2312.760 2294.748 2321.316 2301.784 IF1312股指期货8月15日-9月12日的价格走势及套利机会如下图:

期货交易实务(案例分析)

1、5月份某交易日,某期货交易所大豆报价为:7月期价格为2400元/吨,9月期价格为2450元/吨,11月期价格为2420元/吨。某粮油贸易公司综合各种信息,决定采取蝶式套利策略入市,分别卖出7月合约、11用合约各1000吨,买入9月合约2000吨。一个月后,三个月份期价分别为每吨7月2450元、9月2600元、11月2500元,该客户同时平仓出场,请计算总盈亏。假如一个月后三个月份期货价格分别为7月2350元、9月2400元、2390元,请计算总盈亏。请对两次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进行蝶式套利时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解:第一种情况:该客户同时平仓出场,盈亏分别为(2400-2450)×1000=-50000元,(2600-2450)×2000=300000元,(2420-2500)×1000=-80000元,总计盈利为-50000+300000-80000=170000元,总计盈利为170000元。 第二种情况:该客户同时平仓出场,盈亏分别为(2400-2350)×1000=50000元,(2400-2450)×2000=-100000元,(2420-2390)×1000=30000元,总计盈利为50000-100000+30000=-20000元,总计亏损为2万元。 进行碟式套利时,关键因素是居中月份的期货价格与两旁月份的期货价格之间出现预期有利的差异,或者说碟式套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预测居中月份与两旁月份的价差变动趋势。 这里进行的碟式套利在第一,二种情况下的成败就在与居中月份与两旁月份期货价格之间的价差出现如意方向和如意程度的变动。 2、7月份,大豆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010元,某农场对该价格比较满意,但是大豆9月份才能收获出售,因此该单位担心到时现货价格可能下跌,从而减少收益。为了避免将来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该农场决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10手的大豆期货交易。假定7月时的9月份大豆期货价格为每吨2050元,9月份的大豆现货价和期货价分别为1980元/吨和2020元/吨,问该农场是如何进行套期保值的?(1手=10吨) 解:(1)7月份,现货市场价格为2010元/吨,在期货市场按2050元/吨的价格卖出10手9月份大豆期货合约,基差为40元/吨。 (2)9月份,在现货市场上按1980元/吨的价格卖出100吨大豆,同时按2020元/吨的价格在期货市场上买入10手9月份大豆期货合约,基差为40元/吨。 (3)现货市场亏损30元/吨,期货市场盈利30元/吨,净亏损:100×30-100×30=0(佣金除外) 3、3月,铜现货市场价格为$2210/吨。某铜村厂有30万吨铜待售,但一时找不到买主,厂商担心价格下跌的风险,经考虑决定利用铜期货交易防范价格下跌的风险。3月时的11月份铜期货价格为$2230/吨,8月,该厂商找到买主,8月的铜现货价格为$2190/吨,8月时的11月份铜期货价格为$2200/吨,(每份合约数量为10万吨),请你分析该厂商是如何进行套期保值的? 3月目标价格为$2210/吨卖出11月铜期货合约3张,价格为$2230/吨

案例4:基差交易案例

我国玉米大豆国际贸易的定价 近几年来,国内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融合度显著提高,玉米、大豆、铜等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相关性都在95%以上。但是,我们在制度建设、投资者结构、以及经营融合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在大豆和玉米品种上,目前有1万4千多家现货企业参与避险交易。”在国内期货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包括玉米、大豆等品种在内的许多品种的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农民和企业经营的“望远镜”、“风向标”和“避风港”。但是,对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认知还处于不断深化过程中,让更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让更多人认识市场功能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为了做好期货市场在产业中的应用与推广工作,今年交易所专门成立了产业拓展部。今年,大商所将深入开展“千厂万企”市场服务工程,建立行业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加大对企业利用市场情况调研、上门业务服务等,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同时在大连、广州和杭州举办三个国际水准的大型产业论坛和基差交 点价:“大棒”还是“胡萝卜”? 点价,是目前中国企业在进口大宗商品时惯用的定价方式,指在进口商品时,并不直接确定商品价格,而是只确定升水多少,然后在约

定的点价期内以国外期货交易所(通常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等)的某天的期货价格作为点价基价,加上约定的升水作为最终的结算价格。国内进口商通常要预先付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履约保证金。点价这种贸易方式最初为中国企业带来滚滚利润,而后又让中国企业受尽苦头。 据介绍,最初中国企业采购大豆的方式并非点价,而是传统的由国外贸易商直接报出CIF价格,油厂如果对价格满意,就签订合同,开出信用证。1999年以后中国大豆需求量增加,国外贸易商看到中国巨大的市场,于是开始互相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开始逐渐采用“点价”方式。由于竞争激烈,国外贸易商开出的条件很宽松,最初装船前必须结价,而后发展成到岸前必须结价;保证金也一降再降,由最初的20%降到5%。 “当时的市场在跌势之中,我今天买了一船五万吨的大豆,不和你结价,可是我已经把豆粕卖出去了,跌价了以后,再和你结价,我怎么做都赚钱。这种局面维持了近两年。这两年,油厂赚足了钱。”李宣生说,“这个办法只适合熊市,价格下跌的时候可以;价格上涨的时候,情况就相反了,所以这两年国内企业吃亏了。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国外贸易商会不断提高保证金,国内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补充保证金,就要被迫砍仓结价,被迫购买高价大豆。” 据了解,2004年上半年,由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波动剧烈,导致中国企业亏损严重,甚至出现大面积“洗船”(违约)事件。点价也让国内企业在其他大宗商品的进口上吃亏不少。

股指期货交易实例分析

7、股指期货交易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股指期货的操作,我们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因为套期保值交易较投机更为复杂,所以我们均采用套期保值的例子。 案例1)某人欲买A股票100手和B股票200手,每股股价分别为10元和20元,但他现金要一个月后才能到位,为防届时股价上升,他决定进行恒生指数期货交易为投资成本保值。当时恒生指数9500点,恒指每点代表50港元,问该投资者应当如何操作? 分析在进行期货的套期保值操作时,交易者一般遵循下列三步:1、确定买卖方向,即做期货多头还是空头,这点我们将在下列实例中给大家总结。2、确定买卖合约份数。因为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都有交易所统一规定,是标准化的,因此我们需要对保值的现货计算需要多少份合约进行保值。第三步、分别对现货和期货的盈亏进行计算,得出保值结果。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上面一题。投资者想买股票,但是现在手上又没有现金,因此他要预防的是股价上涨的风险。那么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我们在期货市场就要建立多头仓位。因为请大家想一下,如果未来股价真的上涨的话,那么同样的现金买到的股票数必然减少,但是随着股价的上涨,股票指数也就上升,股指期货价格也随之上扬,现在买入期货合约,到时以更高价格卖出对冲,就能达到套期保值目的。接着,我们要考虑合约数量,因为当时恒生指数9500点,恒指每点代表50港元,因此一份恒指期货合约就是 50*9500=47.5万港元。交易者现在要保值的对象为欲买股票的总金额,为(10*100*100)+(20*100*200)=50万港元,那么用一份恒指期货进行保值。第三步,我们需要计算盈亏,大家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得到结论,列表的方法很直观,也很清晰。左边代表现货市场操作,右边代表期货市场操作,最后一行代表各自盈亏。这道题结果为总盈利1万港元。 案例2)某人持有总市值约60万港元的10种股票,他担心市场利率上升,又不愿马上出售股票,于是以恒指期货对自己手持现货保值,当日恒指8000点,每份恒指期货合约价格400000港元,通过数据得

期货违规案例汇总

期货违规案例汇总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期货违规案例汇总 一、期货从业人员违规案例 【案例1】作获利保证欺诈客户 某期货公司市场开发人员梁某,在开发客户过程中与客户李某私下达成代为操作并且盈利按比例分成的“全权委托”约定,但因市场风险,截止2010年4月底李某期货账户亏损100多万。由于心虚,梁某未向李某汇报真实交易情况,反而谎称盈利。后来李某在查询账单时发现交易亏损,便向梁某质问,梁某竟不辞而别,不知去向。为此李某以账户亏损,梁某控制和更改自己账户交易密码,未经自己指令擅自且频繁进行期货交易,有套取手续费之嫌为由,向期货公司提出索赔,要求期货公司对其工作人员梁某的行为负责。 【评析】本案例中,期货从业人员的主要违规行为包括: 1、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期货公司不得向客户做获利保证,不得在经纪业务中与客户约定分享利益或者共担风险”。梁某违反此项规定,属于欺诈客户的行为。 2、梁某违反中国证监会禁止从业人员代客户决定交易指令的规定,私下代客户做单,交易过程中还企图隐瞒亏损事实,谎称盈利,严重损害客户利益。 3、梁某不辞而别,导致其所在期货公司蒙受损失,反映出梁某缺乏基本职业道德,期货公司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以维护公司及客户的合法权益。 【案例2】以客户为反向指标缺乏职业道德 某期货公司的投资咨询人员马某同时为甲、乙、丙三位客户提供交易辅导。由于甲的交易水平较差,经常亏损,马某便以甲为反向指标,对乙和丙说:“甲做单亏损率很高,你们可以和他反着做。”乙和丙听从了马某的建议,于是在每次甲下单后,马某便将甲的头寸方向告诉乙和丙,乙和丙按照甲的反方向进行操作。不久,乙和丙小有收获,便到处炫耀,结果期货公司的所有客户都知道了此事,甲客户到期货公司大闹,公司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久,该期货公司辞退了马某。 【评析】作为投资咨询人员,马某的工作是对客户进行辅导,提高其交易水平,但马某却利用客户做单水平不高,为其他客户树立“反向指标”,其行为违反了《期

股指期货套利案例分析教学总结

股指期货套利案例分析 股指期货: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它是以股价指数为依据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为了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实现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有关股指期货的争议逐渐消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智。股指期货经历了磨练的过程之后,开始了新一轮繁荣时期。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继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配合全球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股指期货的运用更为普遍。这一时期,全球股指期货的交易量成倍上升。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05年底,全球有4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近百种股指期货交易。 股指期货的发展还引起了其他各种非股票指数期货品种的创新,如以消费者物价指数为标的的商品价格指数期货合约,以空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标的的大气污染期货合约,以及以电力价格为标的的电力期货合约等等。可以预见,随着金融期货的日益深入发展,这些非实物交收方式的指数类期货合约交易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下面我们结合实盘操作方案来解析股指期货套利。 在2007年3月5日13点40分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0703的点数是1604.1点,沪深300指数的点数是2431点,二者之间的价差高达170.4点,每点价格是300元,相当于通过期现货之间的套利可以获得170.4*300=51120元的收益。因此我们决定开始建仓,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卖出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0703,同时买入ETF组合(相当于买入沪深300指数经典案例:期货风险谁承担的现货),实盘操作中,由于期货合约0703的价格有小幅度的上升,所以期货建仓时0703以2604点的价格成交,同时买入了729900.4元的上证50ETF和深圳100ETF组合,这样我们锁定的套利利润空间是51329.6元,与预期的套利收益基本相一致。 下面我们来看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的资金量,卖空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0703需要的保证金为62498元,同时买入ETF组合需要的冻结资金为729900.4元,这样进行套利完成建仓任务总共需要的冻结资金为792398.8元,建仓时套利的交易成本是465元,因此完成建仓交易需要的资金为792864元。

期货与期权案例分析

[经济学]期货与期权案例分析 称: 期货与期权交易案例分析名 姓名学号: 刘丽娜 200973250321 李霞 200973250323 杨娟 200973250316 周洋 200973250331 彭扬 200973250327 陈让军 200973250332 班级: 国贸0903班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 黄权国 2011 年 11 月 海南天然橡胶R708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一、事件发生背景 天然橡胶是很好的期货品种。第一,天然橡胶是一种世界性大宗商品,用途非常广泛,其生产容量大,经营垄断性小,拥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天然橡胶的价格波动剧烈。特别是我国近年来由于天然橡胶消费量逐年增长,产量及进口量又收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市场供求矛盾极为突出,几个波动极为频繁,给我国的橡胶生产经营企业及贸易商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所以,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迫切需要进行套期保值,以回避价格风险。同时,也为期货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机获利机会,从而吸引了众多的期货投资者。第三,天然橡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品质较稳定,规格等级划分明确,容易标准化。第四,天然橡胶为固体颗粒或片状,易于储运和运输,能够满足期货实物交割的基本要求。

天胶作为中国期货历史上挂牌较早的期货品种,曾在上期所和海南中商所同时 挂牌交易。由于海南是我国最大的天胶生产地和集散地,故1996年海南中商所的天然橡胶期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大力追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广泛参 与,天胶期货品种交易极为活跃,其行情变化对用胶企业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海 南农垦、云南农垦、北京华热亚、中化橡胶等国内大的现货商群体都积极参与当时 的期货交易,同时大量的游资、热钱也纷纷进入海南橡胶期货市场,聚集在天然橡 胶期货市场的资金达到数十亿元,橡胶期货迎来一次发展的高潮。1997年成为海南中商所天胶期货交易最为火爆的一年,但是繁荣的背后也蕴藏了诸多危机,这些 危机便在天胶R708合约上集中爆发出来了。 海南中商所地处我国天然橡胶主产区,天然橡胶作为其上市品种之一,可谓得 天独厚。如此理想的配置,本该对现货市场及地方经济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然 而,R708事件的发生,却对国内天然橡胶期货现货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参 与各方损失惨重。 二、事件起因与经过 早在1996年的R608合约上,已演绎过一场“多逼空”行情,主要表现为投机 多头利用东南亚产胶国及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逼仓。而R708事件却是在市场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发生的。1997年初,在R703合约上,多头逆市拉抬期市胶价,使得海南中商所定点库所存的天然橡胶仓单开始增加。到R708逼空行情出现之前,注册仓单已达4万多吨。R708事件的导火线应是东京天胶于110日元/公斤一线企稳后大幅反弹。国内一大批投机商本欲借机在R706合约上做文章,但由于受到以当地现货商为首的空头主力凭借实盘入市打压,再加上时间不充 足,不得不放弃该合约,并主动平多翻空。于是,胶价全线崩盘,连续四天跌停, 创下新低9715元/吨。但市场中的多头并不甘心失败,反调集雄厚的后备资金卷土 重来。他们在R708上悄然建多,在1997年5月份的下半月将胶价由10000点水平

外汇交易案例分析

1、假如美元3个月年利为15%,欧元3个月年利为10%,即期汇率为EUR1=USD1.2325。某法国商人出口价值100000美元的商品,3个月后付款,为防止汇率变动给他造成损失,做一个远期交易,问银行的远期报价是多少,最终他能收回多少欧元?

2、中国某进出口公司,于某年3月12日出口纺织品到法国,以美元结算,价值10万美元,3个月后付款,即期汇率为USD1=CNY8.55.该公司认为美元有下跌之势,为了避免因美元贬值而减少收入的风险,决定对货款做远期交易保值,外汇市场3个月远期报价为USD1=CNY8.35,请分析3个月后下面各种的实际汇率下该公司的损益情况. ①汇率为USD1=CNY8.01 ②汇率为USD1=CNY 8.66 ③汇率为USD1=CNY 8.35 3、9月1日美国投机商预期英镑有可能大幅度下跌,当时三个月远期汇率为GBP/USD=1.6618,如果在12月1日,12价格跌为GBP/USD=1.3680问这个投机商如何操作,可获得多少利润?

4、某日,三外汇市场的即期汇率报价如下. 纽约外汇市场GBP/USD=1.6020/30 东京外汇市场USD/JPY=122.32/82 伦敦外汇市场GBP/JPY=200.82/210.10 问有无套汇机会?若有求100万美元的套汇利润。 5、某日香港外汇市场美元利率为10%,日元利率为7.5%,日元对美元即期汇率为1USD=140JPY,远期6个月汇率为1USD=139.40JPY根据上述条件,套利者做抵补套利有无可能?若有可能以1.4亿日元进行套利,利润多少?若做非抵补套利,将面临那些可能性?

棉花期货经典案例

棉花期货经典战役 期货战场上常以其多空的激烈对垒交锋而留下了一场场精彩战役,对这些战役的解读会使我们穿越K线的迷雾窥得一丝真相。 棉花在2012年5月11日的跌停,坊间都称之为浓汤野人和叶大户的交战。据说,首创上野人的2万多手棉花多单被叶大户盯上了,当然,也许还有其他席位上也有多单,另外可以肯定的是,还会有很多跟庄的多单埋伏在各处,跌停过程中,多头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与之对应的是,10日,期待已久的国内的棉花进口配额下发基本被业内确认,而且是低调下发。低调,透着决策层对引发行情异动的担忧——这个结果真的不难推演的。 棉花多头的失败在我看来是咎由自取。任何人在市场面前的自负,都可能招致额外亏损乃至灾难性后果。正应了那句:在江湖上混,迟早要还的。 先说一下为何是咎由自取:自本人参加完三月的棉花会议之后,总结出的交易机会就是郑棉反套和买美抛郑的进口套利,总之,在郑上的陈棉,都应是空头持仓,这绝对是低风险甚至是无风险。因为春节前后的收储行情之后,下一个行情只能是配额行情。(可能会成为多头救命稻草的天气行情不符合棉花的植物生长特征,在春季谈论棉花天气行情就是拿鸡毛当令箭。还有一点就是,北半球的天气行情属于新棉行情,也只有等到CF301成为主力合约之后才有意义,否则就是望梅止渴了。)而配额行情的本质是保税区海量进口棉的涌入。这些棉花本来不计入国内库存也不计入国外库存,但却在采购阶段体现为中国的表观需求。作为供给,它只是潜在的。但是一旦获准通关,就成为国内的供给增量,并且不再是潜在的,而是实在的供给。 所以,虽然此时棉农和轧花厂手里的棉花已经很少了,但是用棉企业却从来不觉得棉花难找,更不觉得棉花供应会有危机——这种心态下,今年9月前即使出现多逼空,多头也得不到用棉企业采购抢单引起的来自现货层面的广泛支持,

大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案例分析Word文档

大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2011-6-3 买入套保实例: 9月份,某油厂预计11月份需要100吨大豆作为原料。当时大豆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010元,该油厂对该价格比较满意。据预测11月份大豆价格可能上涨,因此该油厂为了避免将来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 注:1手=10吨 从该例可以得出:第一,完整的买入套期保值同样涉及两笔期货交易。第一笔为买入期货合约,第二笔为在现货市场买入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对冲原先持有的头寸。第二,因为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顺序是先买后卖,所以该例是一个买入套期保值。第三,通过这一套期保值交易,虽然现货市场价格出现了对该油厂不利的变动,价格上涨了40元/吨,因而原材料成本提高了4000元;但是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盈利了4000元,从而消除了价格不利变动的影响。如果该油厂不做套期保值交易,现货市场价格下跌他可以得到更便宜的原料,但是一旦现货市场价格上升,他就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相反,他在期货市场上做了买入套期保值,虽然失去了获取现货市场价格有利变动的盈利,可同时也避免了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的损失。因此可以说,买入套期保值规避了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 卖出套保实例:(该例只用于说明套期保值原理,具体操作中,应当考虑交易手续费、持仓费、交割费用等。) 7月份,大豆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010元,某农场对该价格比较满意,但是大豆9月份才能出售,因此该单位担心到时现货价格可能下跌,从而减少收益。为了避免将来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该农场决定在大

注:1手=10吨 从该例可以得出:第一,完整的卖出套期保值实际上涉及两笔期货交易。第一笔为卖出期货合约,第二笔为在现货市场卖出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买进原先持有的部位。第二,因为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顺序是先卖后买,所以该例是一个卖出套期保值。第三,通过这一套期保值交易,虽然现货市场价格出现了对该农场不利的变动,价格下跌了30元/吨,因而少收入了3000元;但是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盈利了3000元,从而消除了价格不利变动的影响。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期货交易成功案例.doc

期货交易成功案例 期货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期货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期货成功案例篇1: 客户陶女士,性格谨慎稳重,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陶女士很看好期货交易的获利模式,但没有足够专业的技术能力,又没时间盯盘。在公司技术人员介绍逃离交易原理和程序后,陶女士愉快地接受了布油08-美油07的跨期套利交易。 20xx年6月6日下班前,陶女士下了两个套利指令:一个是1.10卖出,止损10个点,止盈30个点;一个是0.78买入,止损10个点,止盈30个点。6日下班后,卖出指令在17:45触发,于7日凌晨2时止盈平仓,获利300美金。买入指令在7日凌晨4:45触发,于7日晚上11:45分止盈平仓,获利300美金。 套利交易特点: 1、价格区间相对固定,价格波动幅度较小; 2、交易获利机会容易掌控; 3、自动交易轻松获利,无需盯盘,安安心心睡大觉; 4、积少成多,每天妥妥赚一分,月月稳稳赚十分。 期货成功案例篇2: 有序放开资本项目管理,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xx

年5月国家出台了境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期货套期保值的外汇 管理规定。迄今为止,已有三批共计26家国有企业获准境外期货交易资格。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简称铜陵有色)是其中之一,也是目前安徽省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唯一企业。 套期保值成效显著 20xx年,铜陵有色境外期货交易量为14.3万吨,交易额为40275万美元,亏损147.9万美元。这是因为20xx年境外铜期货价格不断走高,创近二十年新高,最高达到3170美元/吨。针对铜价市场情况,企业在境外进行了卖期保值操作,由于在保值平仓时,期铜价格上涨,导致期货亏损,而在现货市场上获得超出套期保值利润640万美元,最终现货销售盈利弥补了期货市场的亏损。通过期货操作,企业规避了市场价格风险,锁定了原料成本,实现了预期利润。20xx年,企业利润大幅增长,总额达5.5亿元,较上年增加5.3亿元。借助期货交易成功转移价格风险,利用铜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实现了企业锁定风险、稳定利润的最初构想。 背景追溯 铜陵有色成立于1952年,是一个以铜金属采、选、炼、加工为主,集生产、经营、加工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排名世界铜金属企业4强,为国内第二大铜生产商,系全国300家重点扶持和安徽省重点培育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1998年以来,公司主产品阴极铜产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铜行业首位。去年生产电解铜37.1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19%;全年工业总产值1.1亿元,实现利润5.5亿元,

股指期货如何进行交易

如何确定股指期货套保合约数量 股票现货的套期保值就是在现货市场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股票的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卖出或买入与股票现货品种相关、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股指期货合约,从而利用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外一个市场的亏损,最终达到规避现货股票市场波动风险的目的。 股指期货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规避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是因为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存在的关联关系。即同一股票指数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基本相同。更重要的是当随着期货合约的到期日临近,股指期货价格逐步收敛至现货价格指数。正是两个市场上这种趋势一致的关联性特征,才能够让投资者利用数量相当的股指期货方面盈亏与股票现货方面的亏盈近似等量对冲。 套期保值的效果与该股票现货组合的系统性风险所占比例有关。据有关研究显示,在美国股市上,系统性风险占股市总风险的30%;而在中国的股市上,系统性风险基本上占到总风险的60%左右。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必要性更大。 正是由于股指期货只能对股票指数所代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对冲,而在投资实践上,投资者所持有的投资组合通常是股票现货组合,其系统性风险需要通过贝塔系数进行测算之后,再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那么,股指期货用于套期保值的合约数量如何具体确定呢? 首先,计算股票现货组合中每只股票与整个市场的相关度,即个股与股指期货所对应市场指数之间的贝塔系数。贝塔系数是用来衡量一只个股的风险与整个股票市场风险程度的相关关系的指标。例如,一只个股的贝塔系数是1.2,这就意味着如果整个股市下跌10%,则该只个股将下跌12%。因此,贝塔系数越大,表示个股与整个市场的关联度越高。 其次,将每只股票的市值乘以其贝塔系数,即对需要套期保值的个股市值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个股股票市值加总得到股票现货组合市值的修正值,再用修正后的组合市值除以指数期货单位合约价值,最终得到所需要套期货保值的合约数量。 例如,某投资者持有的一个股票现货投资组合,其中招商银行[9.92 1.12% 股吧研报]市值3亿元,贝塔系数为1.1,通过贝塔系数修正后的股票市值为3.3亿元;中国平安[44.86 2.87% 股吧研报]市值2亿元,贝塔系数为1.09,通过贝塔系数修正后的股票市值为2.18亿元;万科3亿元,贝塔系数为1.15,通过贝塔系数修正后的股票市值为3.45亿元;合计该股票现货投资组合通过贝塔系数修正后的股票市值为8.93亿元,组合的贝塔系数为 1.116。按目前沪深300指数期货单位合约价值为93万元计,最终可以计算出的套期保值所需要的股指期货合约数量为(3.3亿元+ 2.18亿元+ 3.45亿元)/93万元=960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