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市规划概论_复习题

城市规划概论_复习题

城市规划概论_复习题
城市规划概论_复习题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3、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4、城乡发展:是指区域内城市、乡村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及发展状况,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城镇体系的发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的整体发展水平。

5、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关系建设对土地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部署。

7、城市环境保护:是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是为有效的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8、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是针对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面对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9、地租:报酬或收益,本质是土地供给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时所索取的利

润。土地价格:是土地供给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所有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

10、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的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1、城市交通规划: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定和实施计划的过程,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同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密切结合、相互协调。交通规划应为决策提供足够的决策信息。

12、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

13、城市绿化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4、城市规划编制:目的是为了实施,即通过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把制定的规划逐步变为现实。

二、选择题

1、后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 C )。

A.绝对分散 B.绝对集中 C.相对分散 D.相对集中

2、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与主导产业是什么( C )。

A.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第三、第二产业

B.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二、第一、第三产业

C.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D.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三、第一、第二产业

3、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或实践活动是( B )。

A.西谛的工业城市

B.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

C.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D.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

4、下列哪个不属于城镇体系特点( A )。

A.依赖性B.关联性C.开放性 D.层次性

5、代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是( C )。

A.以儒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墨子为代表的中庸之道理念

B.以道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儒家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的理念

C.以《周.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的理念

D.以《周.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庸值道理念

6、哪几个城市不是欧洲古代城市的代表及典型格局( D )。

A.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

B.中世纪的城市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C.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状观的宫殿共园和公共广场都是那个时期的典范

D.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是城市空间的代表

7、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或实践活动是( B )。

A.西谛的工业城市

B.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

C.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

D.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

8、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C )。

A.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B.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D.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9、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包括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规划以及( B )。

A.气体污染物综合整治规划B.生态环境保护规划C.污染物综合整治规划D.土地合理利用规划

10、下列不属于为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必须做到的是( D )。

A.严格查处一切违法用地行为,坚决依法收回违法用地。

B.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尽量少占基本农田。

C.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收益。

D.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土地的需要,以取得最佳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11、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核心是( A )。

A.保护 B.规划 C.管理 D.合理开发

12、在城市规划调查中,对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民俗民风应该采用方法是( C )。

A.现场踏勘或观察B.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D.文献资料的运用

13、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D )。

A.性质分析与功能分析两种B.区域分析、城市分析、环境分析三种

C.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图表分析三种D.因果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

14、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采用( C )的分类体系。

A.大类和小类两种B.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10类C.大类、中类、小类三级D.总体、详细两级

15、属于城市用地评定的一类用地的要求的是( C )。

A.有轻微度的活动性冲沟现象B.洪水掩埋深度为1~1.5m

C.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D.地下水位距离表面的深度较浅

16、可以作为城市主要水源的是( B )类用水

A.上层滞水和承压水B.潜水和承压水C.潜水和地表水D.上层滞水和地表水

17、假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其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的转换夹角大于90度,则工业用地应放在( C )。

A.最大风频之上风向B.最小风频之下风向C.最小风频之上风向D.盛行风向的两侧

18、( A ),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A.承载性B.区位的极端重要性C.地租D.地价

29、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变动趋势可以通过了解城市人口的( A )。

A.年龄构成情况B.家庭构成情况C.劳动构成情况D.婚姻构成情况

20、在劳动构成分类中,( C )数量是随城市规模变动的。

A.劳动人口B.基本人口C.服务人口D.被抚养人口

2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确定( D )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

A.城市主干道B.城市次干道C.各级道路D.各级支路

22、下列不属于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B )。

A.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B.城市交通工具C.城市用地布局形态D.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23、城市道路分类中,按道路功能的分类可分为( C )。

A.快速路和干路B.干路和次干路 C.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 D.交通性道路和娱乐性道路

24、城市道路分类中,城市干道类型最常见一种是( A )。

A.方格网式道路系统B.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C.自由式道路系统 D.混合式道路系统

25、大城市网干道密度δ干网(km/km2)建议一般选用:( A )。

A.3%~5%B.2.5%~4%C.2.4%~3%D.2.2%~2.6%

26、下列不属于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的是( B )。

A.古都型B.传统文化型C.风景名胜型D.特殊职能型

27、下列不属于保护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的是( D )。

A.历史文化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B.城市特有的传统文物、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

C.现在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情况

D.城市现存地上地下受保护动、植物

28、政府根据城市规划目标制定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的发展,属于政府实施城市规划的( A )。

A.直接行为B.控制行为 C.引导行为 D.间接行为

29、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中,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权限和责任要( C )部门行政的主体。

A.低于B.相同于C.高于D.没有关系

30、( D )是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

A.人口多少和隶属关系B.经济水平和面积大小C.经济水平和隶属关系D.人口多少和面积大小多选

1、城市有哪些主要特征:( BC )

A.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居民点B.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C.非农业生产聚集的居民点D.公共活动聚集的居民点

2、城镇体系有哪些特点( ACD )。

A.整体性B.依赖性 C.开放性 D.层次性

3、我国古代典型城市格局的代表是( AC )。

A.唐长安B.汉长安C.元大都D.宋东京

4、《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 CD )。

A.整体性B.系统性 C.过程性D.动态性

5、1977年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提出的城市住区三大目标是指( ABD )。

A.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作用B.保证生活基本质量C.创造有机多功能综合体

D.与自然协调E.功能的分区与联系

6、城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包括( ABD )。

A.功能理论B.决策理论C.计划理论D.规范理论

7、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有( ABDE )指标。

A.主要的金融中心B.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C.区域性机构的集中地

D.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E.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

8 、21世纪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BC )。

A.可持续发展B.知识经济C.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D.互联网

9、下列属于知识经济特点的是( ABD )。

A.科技创新B.信息技术C.资金流动D.人力素质

10、当代城市规划重要实践在哪些方面( AD )。

A.都市村庄B.生态住区C.大学城D.产业园区

11、目前阶段,我国实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 ABC )。

A.法规体系B.编制体系C.行政体系D.总体规划体系

12、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 ABD )组成。

A.城镇体系规划B.城市总体规划C.区域规划D.详细规划

13、我国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组成是( ABD )。

A.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区域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D.城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14、制定城市规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BC )。

A.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B.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C.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D.促进城市现代化

15、城市规划调查所包括的内容有( AB )。

A.社会环境的调查B.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C.城市特色的调查D.城市性质的调查

16、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应着重的方面( ABCD )。

A.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

C.城市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

17、城市总体布局遵循原则有( ABD )。

A.城乡结合、统筹安排B.功能协调、结构清晰C.城乡一体,统一规则 D.分期建设、留有余地18、城市用地布局的艺术问题包括( ABCD )。

A.城市用地布局艺术 B.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C.城市轴线艺术 D.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19、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包括( ABC )。

A.城市规划区范围B.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C.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D.城市交通通信设施的完善程度

20、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有城市都必须提供的图纸是( ACD )。

A.城市现状图B.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C.近期建设规划图D.城市总体规划图

21、城市分区规划中应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 ABC )。

A.红线位置B.断面C.控制点坐标D.坡度

22、分区现状图应表示出( ABCD )。

A.分区位置B.土地利用现状C.市政设施现状D.公共设施现状

23、分区规划文本的内容包括( ABD )。

A.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B.工程管网及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求

C.分区规划的性质D.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保护管理要求

2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内容包括( ABC )。

A.各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的原则和要求B.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C.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D.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25、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有:(ABCD )

A. 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B. 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C. 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D.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2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项单独的工程技术规划设计,

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划程序包括( ABC )。

A.现状调查,资料准备B.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C.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D.绘制道路系统现状图图

27、城市公共交通(准公共交通除外)的特征有( ACD )。

A.运量大B.分散化经营C.节省道路空间D.污染小

2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中常见的工程管线由( ABC )。

A.给水管道B.排水沟管C.电信线路D.道路贯通

29、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的方法有( ACD )。

A.设计等高线B.方格网法C.高程箭头法D.纵横断面法

30、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调查发掘与分析评价城市景观资源、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B.研究确定城市景观的特色和目标C.规划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D.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

31、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有( ABC )。

A.舒适性原则B.城市审美原则C.生态环境原则D.清洁原则

32、保护规划内容包括( ABCD )。

A.保护区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B.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C.环境风貌的保护整治方式D.用地功能和建筑物使用的调整

33、城市规划实施中经济机制主要表现为( BCD )。

A.出让城市土地所有权,从而既实现符合规划的物业开发,又可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B.政府借贷以解决实施城市规划的资金缺口

C.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的收费

D.出让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4、城市规划实施的社会机制体现为( ACD )。

A.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B.社会团体有了解情况、反映意见的正常渠道

C.新闻媒体对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报道和监督D.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做到政务公开

三、填空题

1、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2、城市物质环境的优化表现为(良好的可达性)和(外部效应)两个方面。

3、我国古代典型城市格局的代表是(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城)。

4、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严格执法),二是(从严治政)。

5、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为:(省域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

6、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物质方面)。

7、社会环境的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人口方面)、(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

8、城镇体系规划的步骤:1、(准备)2、(分析)3、(预测)4、(立意)5、(规划)6、(评估)7、(成果)

9、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分为三类:(1)一类用地:适用于修建的用地。(2)二类用地:基本上可

以修建的用地。(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0、市内客运交通分为(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以及(其他客运机动车交通)。

11、城市交通枢纽可以分为三类:①(货运交通枢纽)②(客运交通枢纽)③(设施性交通枢纽)

12、交通出行的调查与分析包括:(交通区划分)、(居民出行调查)和(货运出行调查)。

13、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有以下三种:(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和(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14、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

15、城市供电工程系统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

16、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抗震工程)、(防袭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17、风景名胜区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其中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

1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的进程趋势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19、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空间模型分析)。

四、简答题

1、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社会初始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社会成熟期):人口仍向城市集中,但开始向郊区扩散

二者共同点是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不同点是后者出现郊区人口增长的态势。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初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下降和郊区人口的上升。

2、城市产业演化过程(也要记住一一对应关系)

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经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社会。

3、城市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过程

(2)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发生积极变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作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3)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关于现代化社会指标的研究表明,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4、城市规划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仅凭感觉所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来展开工作是不适宜的,而要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科学的预测和预想城市的未来发展,就必须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是城市规划理论形成的主要原因。

5、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1)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

深度不同。

(2)区域规划市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市“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不同的是,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必然有其相应地域中心。从普遍意义上说,区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3)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

区域规划把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点,制定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分析和预测区域内城镇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镇人口分布,并根据区内各城镇的不同条件,大致确定各城镇的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和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城市规划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区域规划的规定和预测等工作。

6、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的作用和本质是什么?

作用:寻找针对具体问题的对策,是城市规划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基础;为城市规划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是规划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

本质:多学科的,要综合利用其他专业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等专业)。把不同学科的有用之处组织在一起来提出对策和建议。

7、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

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图纸

1、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其中,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附件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2、主要图纸:包括城镇体系现状图、城镇体系规划图、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00~1:100000。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用1:50000~1:10000。

8、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2)确定各地建筑容量、高度控制及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

(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9、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1)文本内容

①总则:制定规划的目的、依据及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②各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③各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适建、不适建、有条件适建的建筑类型)。

④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⑤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⑥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⑦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⑧奖励和惩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应附地块控制图则。

10、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

①历史街区是有一定的规模,并具有较完整或可整治的景观风貌,没有严重的视觉环境干扰,能反应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在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有一定比例的真实遗迹,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

③历史街区应在城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活力的社区,这也就决定了历史街区不但记载了过去城市的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不断并继续记载着当今城市发展的大量信息。

11、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

(1)行政合法原则

(2)行政合理原则

(3)行政效率原则

(4)行政统一原则①行政权统一②行政法制统一③行政行为统一

(5)行政公开原则

1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资料

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城市是成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和手工业和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产业结构 2.人口规模 3.居住形式的聚集密度 现代城市的含义 1.人口数量 2. 产业结构 3.行政管辖的意义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2.社会形态和城市布 局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布局的变化1.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以及对外交通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4.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稳定阶段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论点: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2.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3.应机制和控制城市喜迎人的磁性 4.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卫星城发展阶段 1.第一代卫星城——卧城 2.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的卫星城 3. 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典型城市代表:密尔顿?凯恩斯城《雅典宪章》 理论提出:1933年8月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又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主要论点: 1.城市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与乡村彼此同为一体,而各位构成区域单位的要素” 。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与游憩(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股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要冲居住着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理论提出:1977年12 月在秘鲁以雅典乡长为出发点,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游憩是二战后城市发挥在那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渣网了城市规划经一部发展的方向,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主要论点: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 城市规划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目的1.掌握规划的依据2.认识规划对象3.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方法 1. 现场踏勘或在观察调查 2. 抽样貂蝉或者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 1. 现场踏勘 2.资料收集及整理 3.分析研 究 城市规划纲要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 要人生无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 原则,该阶段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 目标、方向机内容刚提出原则性意见。 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由城市人 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规 划年限,一般为20 年,近期规划一般为 5 年。详细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用地的属性 1. 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 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地形地貌……) 2.经济价 值(土地出售价值……)影响低级承载力 大小的因素: 1.地下水 2.地下为可溶性岩石防震措 施: 1.确定地震烈度 2.避开强地震地区 3.采 取适当得抗震措施城市用地的水文与水文 地质条件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 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市气候条件、 稀释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弊:洪水, 冲刷河岸,泥沙淤积);地下水的组成: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城市用地的气候 条件太阳辐射: 1 .主要能源2.影响建筑日照间距,通 风,遮阳3.影响城市规模、布局城市用 地的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 结构形态和空间布置、影响城市属相设计 及制高点选择处理、影响城市小气候形 成、影响通讯和电波、坡度的影响城市用 地的分类根据城市用地功能不用,按《城 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 分为10 大类、46 中类、73 小类居住 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道路高粗昂用地、绿地。分为四类 居住用地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20%-32% 居住用地人居指标:18-28 mV人居住用 地分布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 件、工业性质 居住用地布局形式:集中式(布局紧凑, 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约基础设施)、分散 式(适应地形变化或工业性质的要求)、 轴向布置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2.职工居住用地应 分布在卫生调价较好的地段上3.应保持 集中、紧凑、互补妨碍4.企业之间应取 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工业用地 与居住用地的位置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 2.工业 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3.工业用地与 居住用地混合布置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 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 输条件,交通混乱3.功能不合理,污染 大4. 工厂的仓库、对唱不足5. 工业布 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统一安排6.有地厂 房不符合生产要求旧城工业的调整措施: 留、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业和生产 技术)、并、迁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 2.公共设 施要按照与具名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该服 务半径,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 o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城 市交通规划4.根据公共设施本省的特点 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 考虑城市 尽管组织的要求6.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并 注意建设顺序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原则: 1.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 2.符合城市 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仓库按使用性质分 类 1.储存仓库2 .中专仓库3.城市供应仓库 4.收购仓库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1.提高城市自然生 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3.提高城市生 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4.增加城市地精 的美学交过5.增加称呼四经济效益6.有 利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分类 1.公共性绿地,特点,群众性,为休息而 设2. 专用性绿地3.私有性绿地城市绿 地系统构成 1.点状绿地 2.带状绿地 3.契形绿地 4.环 状绿地 城市郊区的功能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郊区是城市衍生地 3.郊区是城市的供 给地4.郊区提供市民游憩基地 5.郊区 是城市的发展用 地6. 协同市区发展经济按城市性质分类 1. 工业城市 2. 交通港口城市 3. 商贸城 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性中心城市6. 县城7. 特殊职能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 分类 1.大城市50-100 万人 2.中等城市20- 50 万人3.小城市20 万人以下4.特大 城市100 万人以上 自然环境的利用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规 划布局比较紧凑,但应避免城市布局单 调:1.挖池堆山,形成制高点;2.建筑 高低搭配得当;3.形成比例恰当的广 场、接到、建筑群; 2.丘陵地区:结合自然,采用分散和集中 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地势布局,依山 建筑,层层跌落,强化三度空间。高处布 置市中心或主要建筑群 3.河湖水域:利用水景组织秀丽的城市景 色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 划:结合防洪、排涝工程、护坡、考虑城 市艺术布局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保留、改造、迁移、拆除、恢复合理的城 市干道网密度 合理的干道网密度为2-3 km/平方公里 间距一般为600m—1000m 道路按三级划 分: 1.城市主干道 2.城市次干道 3.支路停车 场分类 1 .配建停车场2.公共停车场 港址选择 1 .在河(海、湖等)边,并且对水深有 要求2.岸边形状及陆地情况要满足共嫩 高要求3.避开桥、堤4.与城市应有方便 的联系5.有发展的可能国际民航机场遇 城市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公里。航空港 ——城市联系的交通组织1.专用高速公 里,使机场与城市间的时间保持在30 分 钟以内2. 高速列车3. 专用铁路4.地 铁5.直升飞机城市水源分类 1 .地下水源:潜水、自流水、泉水2.地 表水源:江河湖海等给水管网规划 1 .树枝状管网特点:管网省,但供水不 安全2.环状管网特点:供水安全,但 管网不经济排水方式 1 .合流制雨水及污水合一排放2.分流 制雨水及污水各自排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 选择 1.设于地势较低处 2.布置与城市下游地 带3.离开生活区,并设隔离带居住区规 模的影响因素 1.公共福利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 径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3.行政管 理体制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 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区规模 用地规模:50-100 公顷人口规模:5 万人为宜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结构布置原 则:1.经济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2. 管理方便3.以天然地界及城市主干道为 界4.不同类型的建筑影响不可忽视居住 区的卫生要求安静的环境:影响因素 1 .城市交通噪声 2 .工业生产噪声3.人 群产生的噪声4、减少污染

多元统计分析与R语言建模考试试卷

.. .. 多元统计分析及R 语言建模考试试卷 一、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 (1)多元正态分布检验 (2)多元方差-协方差分析 (3)聚类分析 (4)判别分析 (5)主成分分析 ______________ 课程类别 必修[ ] 选修[ ] 考试方式 开卷[ ] 闭卷[ ]

(7)对应分析 (8)典型相关性分析 ( 9)定性数据建模分析 (10)路径分析(又称多重回归、联立方程) (11)结构方程模型 (12)联合分析 (13)多变量图表示法 (14)多维标度法 2. 简单相关分析、复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有何不同?并举例说明之。 简单相关分析:简单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例如,以X、Y分别记小学生的数学与语文成绩,感兴趣的是二者的关系如何,而不在于由X去预测Y。 复相关分析;研究一个变量 x0与另一组变量 (x1,x2,…,xn)之间的相关程度。例如,职业声望同时受到一系列因素(收入、文化、权力……)的影响,那么这一系列因素的总和与职业声望之间的关系,就是复相关。复相关系数R0.12…n的测定,可先求出 x0对一组变量x1,x2,…,xn的回归直线,再计算x0与用回归直线估计值悯之间的简单直线回归。复相关系数为R0.12…n的取值围为0≤R0.12…n≤1。复相关系数值愈大,变量间的关系愈密切。 典型相关分析就是利用综合变量对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为了从总体上把握两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在两组变量中提取有代表性的两个综合变量U1和V1(分别为两个变量组中各变量的线性组合),利用这两个综合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

城市规划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明晰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更深入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本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思想史的学习,掌握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机制及其思想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的原因,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体系及其演变,城市发展认识、城市规划发展的认识和方法论的演变。 四、与各课程的关系 与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等课程有紧密联系。 五、教材与重要参考书 1.Hall, P., Cities of Tomorrow 2.郭彦弘,1992,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Hall, P., 1975,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邹德慈和金经元译,1985,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Howard, E.,1898,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邹德慈和 金经元译,1987,明日的田园城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情报所5.McLoughlin, J. B., 1968,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 Systems Approach, 王凤武译,1988,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Mumford, L.,1961, 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1989,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六、任课教师 1、孙施文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研究与发展战略。 2、张冠增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研究与发展战略。 七、学时分配

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试卷(A 卷) 2006学年第2学期 考试科目:多元统计分析 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评阅人 一、填空题(5×6=30) 22121212121~(,),(,),(,),, 1X N X x x x x x x ρμμμμσρ ?? ∑==∑= ???+-1、设其中则Cov(,)=____. 10 31 2~(,),1,,10,()()_________i i i i X N i W X X μμμ=' ∑=--∑、设则=服从。 ()1 2 34 433,4 92,32 16___________________ X x x x R -?? ?'==-- ? ?-? ? =∑、设随机向量且协方差矩阵则它的相关矩阵 4、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15,1, ,16(,),(,) 15[4()][4()]~___________i p p X i N X A N T X A X μμμμ-=∑∑'=--、设是来自多元正态总体和分别为正态总体的样本均值和样本离差矩阵,则。 (), 123设X=x x x 的相关系数矩阵通过因子分析分解为 211X h = 的共性方差111 X σ = 的方差21X g =1公因子f 对的贡献121330.93400.1280.9340.4170.83511 00.4170.8940.02700.8940.44730.8350.4470.1032013 R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注:“课程(群)类别”和“课程性质”中用“√”标记选项。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城市规划概论》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选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为城市以及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城乡规划专业发展主要理论、我国城乡规划法律以及主要专业规范、城市用地分类规范以及城市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等内容。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的主要程序、内容,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城乡规划编制基本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掌握城市宏观发展战略研究要点与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必须满足城市的各项功能和居民对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方面需求的原则;掌握城市规划必须从国情国策出发,符合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总体综合效益等原则;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作用、编制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本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二)城市和城市规划概述8学时 1、城市规划发展史回顾2学时 2、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简述2学时 3、城乡规划法简介2学时 4、城市规划主要编制规范内容概述2学时 (三)城市规划的任务以及规划编制体系4学时 1、城市规划编制体系1学时

2、城市用地分类1学时 3、城市发展战略1学时 4、城市用地结构1学时 (四)城市规划编制6学时 1、城镇体系规划 1.5学时 2、城市总体规划 1.5学时 3、控制性详细规划 1.5学时 4、强制性规划内容 1.5学时 (五)城市规划的实施2学时 1、规划管理内容1学时 2、案例介绍1学时 (六)课程总结2学时 拓展教学内容 学生可与测绘学院相关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将城市规划概论的基本认识融汇其中。四、学时分配表 五、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答疑等。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本课程为考查课程。课程考核方式应与教学内容和过程相对应。 2.本课程执行测绘学院课程成绩评定规定:课程成绩单中“平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 1、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历史时期是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 2、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城市的产生与人类技术的进步和阶级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3、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历史上将由“采集”和“狩猎”向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演讲,称为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4、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当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人们需要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于是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劳动分工。此时,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逐渐发展为城市。所以,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5、发达的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第二节城市的概念 6、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差别:P4 7、城市的设置标准:P5 8、城市的类型:P6 9、城市的布局形式:P7 第三节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0、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古代城市发展阶段和近现代城市发展阶段,以18世纪末蒸汽机为界。具体见P9 11、近现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和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P13 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城市的集中发展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弊端是环境污染和交通困难。 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卫星城镇,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 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的典型现象是,在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大、中、小城市连绵发展,形成巨型城市群或城市带。典型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城市连绵区”、“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12、城市未来发展趋势:P22 13、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P28 第四节城市化 14、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过程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它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也包括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前者是直接的城市化过程,后者是间接的城市化过程。P32 15、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虽然有多个指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水平,但能被普遍接受的是人口统计学指标,其中最简明、资料最容易得到、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指标。它的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16、城市化的阶段规律: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1979在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后,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P33),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城规之父——希波丹姆——米列都城 6.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 2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

秋季多元统计分析考试答案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试卷答案 A 卷 2009年秋季学期 开课学院:理 考试方式:√闭卷、开卷、一纸开卷、其它 考试时间:120 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散卷作废。 一、(15分)设()∑????? ??=,~3321μN x x x X ,其中????? ??-=132μ,??? ? ? ??=∑221231111, 1.求32123x x x +-的分布; 2. 求二维向量???? ??=21a a a ,使3x 与??? ? ??'-213x x a x 相互独立。 解:1.32123x x x +-()CX x x x ???? ? ? ??-=321123,则()C C C N CX '∑,~μ。(2分) 其中:μC ()13132123=????? ??--=,()9123221231111123=??? ? ? ??-????? ??-='∑C C 。(4分) 所以32123x x x +-()9,13~N (1分) 2. ????? ?????? ??'-213 3x x a x x =AX x x x a a ????? ? ?????? ??--3212 1110 ,则()A A A N AX '∑,~2μ。(1分) 其中: 订 线 装

μA ???? ??++-=???? ? ??-???? ??--=132113********* a a a a ,(1分) ??? ? ??+--+++--+--='???? ??--???? ? ?????? ??--='∑242232222211002212311111100 212122212121212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分) 要使3x 与???? ??'-213x x a x 相互独立,必须02221=+--a a ,即2221=+a a 。 因为2221=+a a 时24223212122 21 +--++a a a a a a 0>。所以使3x 与??? ? ??'-213x x a x 相互独立,只要 ???? ??=21a a a 中的21,a a 满足2221=+a a 。 (4分) 二、(14分)设一个容量为n=3的随机样本取自二维正态总体,其数据矩阵为 ??? ? ? ??=3861096X ,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 1. 求均值向量μ和协方差矩阵∑的无偏估计 2. 试检验,38:H 0???? ??=μ .38:H 1??? ? ??≠μ (已知F 分布的上α分位数为19)2,2(F ,5.199)1,2(F ,51.18)2,1(F 0.050.050.05===) 解:1、??? ? ??==∑=68X n 1X n 1i i (3分) ???? ??--='--=∑=9334)X X ()X X (1-n 1S i n 1i i (3分) 2、,38:H 0???? ??=μ .38:H 1??? ? ??≠μ…(1分)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参考

2009级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概论》课程 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 1.居民点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城市(城镇)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字义上的理解 “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 “市”是交易的场所。但是有防御作用的墙垣并不是城市,仅是市集也不能称为城市,因此,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最初是由剩余产品交换的商市而产生的 ·西周奴隶社会,出现的“宫市”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 ·春秋末叶到战国时期,打破“宫市”,出现了各阶层共同享用的“市” ·汉长安城设有集中的九市;隋唐长安城设有集中且规模很大的东市和西市 ·北宋中叶以后,汴州出现了店铺密集的商业街,城市集中的“市制”也逐渐废弃·现代城市“超市”兴起,以合理的服务半

径布置商业网点,方便居民生活 2.现代意义上的理解 “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非农业人口),产业结构(农业、工业、第三、第四产业经济比例),行政(政治、经济、文化职能)的意义。 3.城市化水平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1.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指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 4.城市群

城市规划概论_复习题_FXT232237_1101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3、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4、城乡发展:是指区域内城市、乡村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及发展状况,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城镇体系的发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的整体发展水平。 5、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关系建设对土地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部署。 7、城市环境保护:是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是为有效的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8、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是针对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面对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9、地租:报酬或收益,本质是土地供给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时所索取的利 润。土地价格:是土地供给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所有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 10、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的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1、城市交通规划: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定和实施计划的过程,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同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密切结合、相互协调。交通规划应为决策提供足够的决策信息。 12、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 13、城市绿化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4、城市规划编制:目的是为了实施,即通过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把制定的规划逐步变为现实。 二、选择题 1、后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 C )。 A.绝对分散 B.绝对集中 C.相对分散 D.相对集中 2、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与主导产业是什么( C )。 A.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第三、第二产业 B.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二、第一、第三产业 C.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D.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三、第一、第二产业 3、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或实践活动是( B )。 A.西谛的工业城市 B.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 C.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D.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 4、下列哪个不属于城镇体系特点( A )。 A.依赖性B.关联性C.开放性 D.层次性 5、代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是( C )。

多元统计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22121212121 ~(,),(,),(,),, 1X N X x x x x x x ρμμμμσρ ?? ∑==∑= ??? +-1、设其中则Cov(,)=____. 10 31 2~(,),1,,10,()()_________i i i i X N i W X X μμμ=' ∑=--∑L 、设则=服从。 ()1 2 34 433,4 92,32 16___________________ X x x x R -?? ?'==-- ? ?-? ? =∑、设随机向量且协方差矩阵则它的相关矩阵 4、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15,1,,16(,),(,)15[4()][4()]~___________i p p X i N X A N T X A X μμμμ-=∑∑'=--L 、设是来自多元正态总体和分别为正态总体的样本均值和样本离差矩阵,则。 12332313116421(,,)~(,),(1,0,2),441, 2142X x x x N x x x x x μμ-?? ?'=∑=-∑=-- ? ?-?? -?? + ??? 、设其中试判断与是否独立? (), 1 2 3设X=x x x 的相关系数矩阵通过因子分析分解为 211X h = 的共性方差111X σ= 的方差21X g = 1公因子f 对的贡献1213 30.93400.1280.9340.4170.8351100.4170.8940.02700.8940.44730.8350.4470.10320 13 R ? ? - ????? ? -?? ? ? ?=-=-+ ? ? ? ??? ? ? ????? ? ???

多元统计分析期末考试考点整理

二名词解释 1、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多变量(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一元统计学的推广 2、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个体或对象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与其他类的对象的相似性更强。使类内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间对象的异质性最大化 3、随机变量:是指变量的值无法预先确定仅以一定的可能性(概率)取值的量。它是由于随机而获得的非确定值,是概率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即每个分量都是随机变量的向量为随机向量。类似地,所有元素都是随机变量的矩阵称为随机矩阵。 4、统计量:多元统计研究的是多指标问题,为了了解总体的特征,通过对总体抽样得到代表总体的样本,但因为信息是分散在每个样本上的,就需要对样本进行加工,把样本的信息浓缩到不包含未知量的样本函数中,这个函数称为统计量 三、计算题 解:

答: 答:

题型三解答题 1、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答: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2、简述一下聚类分析的思想 答: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地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然后利用统计量将样品或指标进行归类。把相似的样品或指标归为一类,把不相似的归为其他类。直到把所有的样品(或指标)聚合完毕. 3、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答:1、简化数据结构,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多个变量综合成数量较少且互不相关的变量,使研究问题得到简化但损失的信息又不太多。(1)主成分分析(2)因子分析(3)对应分析等

浙江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浙江大学822地理信息系统全套资料 温馨提示:点击蓝色字体查看原文 ◇资料构成 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的全套资料主要包括: 1.历年真题 本全套资料提供浙江大学822地理信息系统1998-2000,2003,2004,2010考研真题。最新真题由于官方未公布而无法取得,我们正在通过各方面途径收集,如有会第一时间补发给学员。 ·浙江大学2010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2004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 ·浙江大学2003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1999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试题不完整) ·浙江大学1998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2000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注:考研真题或答案如有补充,会第一时间予以上传,并在详情中予以标注,请学员留意。 2.指定参考教材 浙江大学822地理信息系统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地理信息系统》(刘南、刘仁义,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地理信息系统》(刘南、刘仁义,高等教育出版社,PDF版) 3.兄弟院校历年考研真题精选 本全套资料提供的兄弟院校历年考研真题部分,提供其他同等高校历年考研真题详解,以便学员复习备考。所列的高校考研真题非常具有参考性!这部分内容包括: ·北京大学1998—2007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2000—2008年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2004—2006、2008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2007—2012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浙江农林大学2008—2011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均含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2007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2—2007年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4.教学资源 为便于考生复习备课,特提供老师授课讲义。具体包括: ·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课件(PDF版)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精品课程资源、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精品课程资源 5.其他相关精品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共7页) 附注:全套资料尤其是真题会不断更新完善,待更新完善后会及时上传并予以说明标注,学员可下载学习!

多元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试题

第一章: 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的容(5点) 1、简化数据结构(主成分分析) 2、分类与判别(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3、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典型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4、多维数据的统计推断 5、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二三章: 二、多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 随机向量X均值向量: 随机向量X与Y的协方差矩阵: 当X=Y时Cov(X,Y)=D(X);当Cov(X,Y)=0 ,称X,Y不相关。 随机向量X与Y的相关系数矩阵: 2、均值向量协方差矩阵的性质 (1).设X,Y为随机向量,A,B 为常数矩阵 E(AX)=AE(X); E(AXB)=AE(X)B; D(AX)=AD(X)A’; )' ,..., , ( ) , , , ( 2 1 2 1P p EX EX EX EXμ μ μ = ' = )' )( ( ) , cov(EY Y EX X E Y X- - = q p ij r Y X ? =) ( ) , (ρ

Cov(AX,BY)=ACov(X,Y)B ’; (2).若X ,Y 独立,则Cov(X,Y)=0,反之不成立. (3).X 的协方差阵D(X)是对称非负定矩阵。例2.见黑板 三、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2、多元正态分布的性质 (1).若 ,则E(X)= ,D(X)= . 特别地,当 为对角阵时, 相互独立。 (2).若 ,A为sxp 阶常数矩阵,d 为s 阶向量, AX+d ~ . 即正态分布的线性函数仍是正态分布. (3).多元正态分布的边缘分布是正态分布,反之不成立. (4).多元正态分布的不相关与独立等价. 例3.见黑板. 三、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1)“ 为来自p 元总体X 的(简单)样本”的理解---独立同截面. (2)多元分布样本的数字特征---常见多元统计量 样本均值向量 = 样本离差阵S= 样本协方差阵V= S ;样本相关阵R (3) ,V分别是 和 的最大似然估计; (4)估计的性质 是 的无偏估计; ,V分别是 和 的有效和一致估计; ; S~ , 与S相互独立; 第五章 聚类分析: 一、什么是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对事物类别不清楚,甚至事物总共可能有几类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进行事物分类的场合。聚类方法:系统聚类法(直观易懂)、动态聚类法(快)、有序聚类法(保序)...... Q-型聚类分析(样品)R-型聚类分析(变量) 变量按照测量它们的尺度不同,可以分为三类:间隔尺度、有序尺度、名义尺度。 二、常用数据的变换方法:中心化变换、标准化变换、极差正规化变换、对数变换(优缺点) 1、中心化变换(平移变换):中心化变换是一种坐标轴平移处理方法,它是先求出每个变量的样本平均值,再从原始数据中减去该变量的均值,就得到中心化变换后的数据。不改变样本间的相互位置,也不改变变量间的相关性。 2、标准化变换:首先对每个变量进行中心化变换,然后用该变量的标准差进行标准化。 经过标准化变换处理后,每个变量即数据矩阵中每列数据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1,且也不再具有量纲,同样也便于不同变量之间的比较。 3、极差正规化变换(规格化变换):规格化变换是从数据矩阵的每一个变量中找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这两者之差称为极差,然后从每个变量的每个原始数据中减去该变量中的最小值,再除以极差。经过规格化变换后,数据矩阵中每列即每个变量的最大数值为1,最小数值为0,其余数据取值均在0-1之间;且变换后的数据都不再具有量纲,便于不同的变量之间的比较。 4、对数变换:对数变换是将各个原始数据取对数,将原始数据的对数值作为变换后的新值。它将具有指数特征的数据结构变换为线性数据结构。 三、样品间相近性的度量 研究样品或变量的亲疏程度的数量指标有两种:距离,它是将每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μP N X μ∑μp X X X ,,,21 ),(~∑μP N X ),('A A d A N s ∑+μ)()1(,,n X X X )',,,(21p X X X )')(()()(1X X X X i i n i --∑=n 1X μ ∑μX )1,(~∑n N X P μ),1(∑-n W p X 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