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肝脏的神经支配及肝的血流调节

肝脏的神经支配及肝的血流调节

肝脏的神经支配及肝的血流调节

1、肝的神经来自腹腔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分支及右膈神经。腹腔神经丛的分支围绕在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周围形成神经丛,其分支随上述血管经肝门入肝;入肝的神经多为无髓神经的纤维,但有时也夹杂有少数的有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与小叶间血管、小叶间胆管并行,并有分支分布于汇管区的血管和胆管,它们的分支围绕静脉分支吻合成神经丛。神经纤维最后人肝小叶,穿行于disse间隙内,其末端止于肝细胞和窦状隙的内皮。

一般认为肝胆道系统接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双重神经支配,肝血管则仅由交感神经司理其收缩,以调节血流量。

肝的传入(感觉)神经是右膈神经,其纤维一部分分布于肝纤维膜内(glisson膜),一部分绕过肝前缘,随肝丛分布于肝内以及胆囊和肝[胆]管系统。因此肝与胆囊病变引起约右肩部放射性疼痛,一般认为是右膈神经传入的。切割、穿刺、烧灼肝并不因此产生疼痛感觉,而肝肿大或牵拉肝(纤维囊)或腹膜所形成的韧带时则可引起肝痛。关于交感神经内传入(感觉)纤维,其作用性质不清楚,可能也不与痛觉传导有关。

肝的血流受神经体液的调节:门静脉和肝动脉对自主神经或神经传出药物的反应不同。刺激交感神经或给予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药物作用,表现为门静脉收缩,提高门静脉的压力,但不影响门静脉的血流量,而刺激副交感或给予胆碱能神经的药物对门静脉的作用很小。大量的胰高血糖素可提高门静脉的血流量,但不影响肝动脉。垂体加压素可使肠系膜动脉和脾动脉收缩,从而间接地使门静脉血流量减少,而对肝动脉几乎没有影啊。肝血供丰富,肝脏的血含量相当于人体总血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1500-2000ml,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占肝血供的3/4。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占肝血供的1/4,压力较门静脉高30-40倍。结扎动物的门静脉可使肝内脱氢酶、磷酸酶、氧化酶、肝糖原的储存等发生一系列反常的变化,并可见肝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坏死。相反结扎动物的肝动脉其结扎支所属的肝组织,上述的变化明显较轻,而且结扎后两周即可代偿。因此门静脉对维持肝

脏的功能所产生的作用较肝动脉更为重要。

控制肝血流的装置:实验证明当血流通过肝小叶时,在窦状隙入口和出口都有括约肌装置。窦状隙入口(即入口小静脉注入窦状隙处),有入口括约肌。此括约肌能控制窦状隙内的血液逆流。窦状隙出口处也有括约肌,称为出口括约肌,此括约肌可控制由窦状隙进入中央静脉的血流速度,将大量的血液滞留在窦状隙内,从而使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其它代谢产物,有充分的时间在肝内进行物质代谢。另外在中央静脉汇入小叶间静脉的入口处,可出现一个狭窄区,可能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肝动脉的终末支进入窦状隙处,一般具有动脉括约肌。当此括约肌开放时,窦状隙内充满富含氧的动脉血。

2、近年实验研究关于肝脏血管床是否有胆碱能受体的调节机制还存在不同意见。一般认为有两种结果,乙酰胆碱从门静脉灌注,可见肝窦呈扩张反应,阿托品可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因此推测肝微循环的终末部分存在胆碱能受体。但也有人观察到胆碱能药物能引起门静脉小支及肝窦状隙收缩,因此认为与肥大细胞释放的5-ht,α-肾上腺素能物质有关,与胆碱能受体的调节机制无明显关系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于肝脏门静脉血管床是否存在胆碱能受体的调节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肝脏微循环与肾上腺素受体的调节机制关系,实验结果提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na、间羟胺)可使门静脉压明显升高。可卡因可以加强肝静脉楔压,增加门静脉血管阻力,但异丙肾上腺素对肝脏血流动力学作用不明显。上述结果也提示门静脉系统(包括肝窦)的血管是受α-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所支配。其中以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为主。

不仅肝血流动力学实验证明如此,从荧光组织化学实验结果也证实肝脏的微血管调节及肝细胞功能均直接受α-肾上腺素能神经及其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的影响。

综上所述肝脏的血流调节,不同研究者得出互相矛盾的报道,可能是两种神经各自都有兴奋纤维(作用)和抑制纤维(作用)之故,这样才能又矛盾又统一的维持肝脏的血液调节。

肝脏的血供、淋巴与神经支配

肝脏的血供、淋巴与神经支配 肝相连的血管有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 门静脉和肝动脉在小网膜中上行至肝门,然后分支;肝胆管和淋巴从肝门下行于相同的网。肝静脉通过肝后面出肝,直接进入下腔静脉。肝动脉成人肝动脉的大小介于胃左动脉和脾动脉之间,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的早期,肝动脉是腹腔干的最大一个分支。从腹腔干分出后,肝动脉在网膜孔下方向前外侧方穿行到达十二指肠上部(superior part) 的上方。 肝动脉可进一步分为肝总动脉(common hepatic artery) (从腹

腔干到胃十二指肠动脉根)和肝固有动脉(hepatic artery 'proper' ) (从十二指肠起始处到其分支)。越过门静脉前方后,在小网膜两层之间上行,于网膜孔前方穿过小网膜内侧的游离缘,到达胆总管和门静脉前方。 肝门处分为左右支后进入肝实质。肝右动脉常穿过肝总管前,偶尔在其后,几乎全都分为前支和后支,分别供应第5 、8 段以及第6 、7 段。前支常分出一支供应第1段和胆囊。段动脉为肉眼可见的终动脉,虽然在各段之间可通过细微的终末支而形成侧支循环。 可能有少量的变异存在,此时血管造影极其重要因为可影响手术和介入放射的过程。如果在正常血管之外又有一额外血管供应肝叶,则称此血管为副动脉。替代的肝动脉不是一条来源于传统位置的血管,

并作为此肝叶的唯一供应。很少情况下也会出现一条替代的肝总动脉或一条副肝右动脉,从肠系膜上动脉发出, 此时,它们在门静脉和胆管后面走行于小网膜内。有时,肝左动脉的一个替代血管或副支从胃左动脉分出,在肝门血管闭塞时可提供侧支动脉循环,并且因其位于小网膜的上层所以可能在胃移动时受伤。少数情况下,肝左或右副动脉也可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或主动脉。肝动脉产生胃右支、胃十二指肠支和胆囊支,并发出直接的分支从肝右动脉和十二指肠上动脉到达胆管。 肝动脉变异 静脉肝脏拥有两套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包括引流大部分腹部消

肝脏的双重血液供应

肝脏的双重血液供应 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这是与腹腔内其他器官不同的。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1500-2000ml。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两组。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肝血供的1/4来自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将直接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来自于门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肝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以调节血量。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枝吻合,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枝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侧枝循环开放,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内含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肝脏的物质代谢,其血流量约占肝全部血流量的20% ~30%,压力较门静脉高30~40倍。门静脉是肝的机能血管,其血量占肝血供的70%~80%,压力较低,其血液富含来自消化道及胰腺的营养物质,当流经窦状隙时,即被肝细胞吸收,再经肝细胞加工,一部分排入血液供机体利用,其余暂时贮存在肝细胞内,以备需要时利用。 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门静脉和肝动脉这两条血管均被包绕在结缔组织鞘内,经肝门(或称第一肝门)进入肝脏,以后就像树枝分叉样分布于腺泡内。由肝腺泡边缘肝小静脉(即中央静脉)汇合成较大的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成的肝静脉主干,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肝的后面肝短静脉有至少3~4条,多至7~8条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称第三肝门。

肝的血液循环是怎样的

肝的血液循环是怎样的 肝脏是我们人体里面最大的一个器官,我们的肝脏起到了解毒的功效,如果肝脏出现了问题,那么将给我们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肝脏不受伤害才行,我们可以多学习一些和肝脏有关的信息,下文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肝的血液循环是怎样的。 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与腹腔其他器官不同。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肝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1500-2000ml。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两组。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肝血供的1/4来自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将直接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来自于门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

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肝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以调节血量。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枝吻合,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枝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侧枝循环开放,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内含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肝脏的物质代谢,其血流量约占肝全部血流量的20% ~30%,压力较门静脉高30~40倍。门静脉是肝的机能血管,其血量占肝血供的70%~80%,压力较低,其血液富含来自消化道及胰腺的营养物质,当流经窦状隙时,即被肝细胞吸收,再经肝细胞加工,一部分排入血液供机体利用,其余暂时贮存在肝细胞内,以备需要时利用。 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门静脉和肝动脉这两条血管均被包绕在结缔组织鞘内,经肝

肝脏血液循环是怎样的

肝脏血液循环是怎样的 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肝脏可以起到解毒的功效,如果我们的肝脏出现了问题,那么将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这样那样的危害,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肝脏才行,我们知道肝脏上面的血液是很充足的,那么肝脏的血液到底是怎样循环的呢?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的作用。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patic来描述肝脏或肝脏的。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 字形器官。肝脏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 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

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1500-2000ml。肝的血管分入肝血 管和出肝血管两组。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的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肝血供的1/4来自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将直接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来自于门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肝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以调节血量。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枝吻合,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枝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侧枝循环开放,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 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肝脏的重要性,我们人体的肝脏起到了解毒的功效,如果我们肝脏出现问题,那么容易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上文详细介绍了肝脏血液循环到底是怎么样的。

肝脏的神经支配及肝的血流调节

肝脏的神经支配及肝的血流调节 1、肝的神经来自腹腔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分支及右膈神经。腹腔神经丛的分支围绕在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周围形成神经丛,其分支随上述血管经肝门入肝;入肝的神经多为无髓神经的纤维,但有时也夹杂有少数的有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与小叶间血管、小叶间胆管并行,并有分支分布于汇管区的血管和胆管,它们的分支围绕静脉分支吻合成神经丛。神经纤维最后人肝小叶,穿行于disse间隙内,其末端止于肝细胞和窦状隙的内皮。 一般认为肝胆道系统接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双重神经支配,肝血管则仅由交感神经司理其收缩,以调节血流量。 肝的传入(感觉)神经是右膈神经,其纤维一部分分布于肝纤维膜内(glisson膜),一部分绕过肝前缘,随肝丛分布于肝内以及胆囊和肝[胆]管系统。因此肝与胆囊病变引起约右肩部放射性疼痛,一般认为是右膈神经传入的。切割、穿刺、烧灼肝并不因此产生疼痛感觉,而肝肿大或牵拉肝(纤维囊)或腹膜所形成的韧带时则可引起肝痛。关于交感神经内传入(感觉)纤维,其作用性质不清楚,可能也不与痛觉传导有关。 肝的血流受神经体液的调节:门静脉和肝动脉对自主神经或神经传出药物的反应不同。刺激交感神经或给予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药物作用,表现为门静脉收缩,提高门静脉的压力,但不影响门静脉的血流量,而刺激副交感或给予胆碱能神经的药物对门静脉的作用很小。大量的胰高血糖素可提高门静脉的血流量,但不影响肝动脉。垂体加压素可使肠系膜动脉和脾动脉收缩,从而间接地使门静脉血流量减少,而对肝动脉几乎没有影啊。肝血供丰富,肝脏的血含量相当于人体总血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1500-2000ml,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占肝血供的3/4。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占肝血供的1/4,压力较门静脉高30-40倍。结扎动物的门静脉可使肝内脱氢酶、磷酸酶、氧化酶、肝糖原的储存等发生一系列反常的变化,并可见肝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坏死。相反结扎动物的肝动脉其结扎支所属的肝组织,上述的变化明显较轻,而且结扎后两周即可代偿。因此门静脉对维持肝

肝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肝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肝脏为脊椎动物的器官。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毒素,储存糖原,分泌性蛋白质合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 第一章肝的发生 1、肝原基的出现 2、肝的发育 3、肝的发育异常 第二章肝的组织结构 1、概念 2、肝的血管 3、肝的解剖学 成人肝脏约在1-2.5公斤。为红棕色 V 字形器官。肝脏位于人体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前方,胃上方。 两大血管通往肝脏:肝动脉和肝门静脉;肝动脉来自腹腔干;门静脉引消化道的静脉血,肝脏可以处理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毒素;肝静脉直接注入下腔静脉。 微胆管(bile capillaries)收集胆汁聚集成胆道(bile duct)。接着由左、右肝管(left, right hepatic duct)回收到总肝管(common hepatic duct)。胆囊管和总肝管聚集合成总胆管(common bile duct)。总胆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壶腹部位(ampulla)和胰管相连接,将肝脏分泌储存于胆囊内的胆汁直接的注入降十二指肠(descending duodenum)内帮助脂肪代谢消化。 肝脏是人类身体器官中唯一有再生功能器官,即使正常肝细胞低于25%,仍可再生成正常肝脏。 体表解剖学:肝脏位于腹腔右上区块,受肋骨组成的胸廓保护。正常的成人肝脏深度约于右侧七至十一根肋骨间,穿过中线延伸至左侧的乳头下方。总而言之,肝脏大约分布于右侧的季肋部、上腹部和左侧的季肋部间。当人站立时,肝脏因为重力的缘故而会位于较下方,并会随着呼吸而上下起伏。当人体仰卧时做一深呼吸,由于横隔的下降而可触诊到肝脏的存在。然而,一种肝脏的触诊方法为:将左手置于肋骨后侧下缘、右手置于腹部的右上区块(腹直肌的侧边和胸廓的下方),当受试者做一深呼吸时将右手向后上方挤压、左手往下方推,即可触及肝脏。 功能性解剖学:肝脏位于身体的右上腹肋区,大部份被肋骨、肋软骨所遮,质地柔而脆,分为左叶和右叶,右叶则较左叶大,占全肝百分之六十以上。肝下面凹陷,与腹腔脏器接触。肝内包括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Glisson系统内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第三章肝脏的生物化学 1、肝脏的生理与病理 生理:《内经》之后的医学家在描述肝时,常会将其与情绪,尤其是其中的怒气连结。举例而言,《素问‧脏气法时》写道:“肝病者,令人善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说:“在志为怒,怒伤肝。” 肝主“藏血”及“疏泄”,是对肝生理作用的常见叙述,而此时所说的血也与精神活动有关,例如《灵枢‧平人绝谷》所说的“血脉和利,精神乃居。”[2]肝主疏泄是朱丹溪所提出的想

肝胆解剖生理

肝胆解剖生理 (一)肝胆大体解剖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重约1.2-1.5kg。肝脏膈面以镰状韧带为界分为肝左叶与肝右叶。肝脏面有略呈“H”型的沟,左侧纵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右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内有胆囊,连结左、右纵沟中份的横沟为第一肝门,内有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左、右支,左、右肝管及神经、淋巴管出入。这些结构由结缔组织包绕,共同形成肝蒂。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由左、右半肝内小胆管汇合而成的左、右肝管出肝门后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在肝固动脉右侧、门静脉前方、下行至肝十二指韧中,向下经十二指肠后方至胰头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部。进入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后壁,肝胰壶腹周围有Oddi括约肌。平时Oddi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由肝脏分泌的胆汁经左、右肝管,总肝管进入胆囊贮存。进食后,由于食物和消化液刺激引出起胆囊收缩和Oddi括约肌舒张,胆汁可由胆囊内经胆囊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二)肝脏组织结构与生理 肝小叶为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肝小叶由肝细胞中央静脉和肝血窦组成。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条索状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肝板之间充满血窦,称为肝血窦。血窦壁很薄,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血窦腔内有Kupffer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小叶间动、静脉血进入血窦,汇流至中央静脉、经肝静脉离开肝脏进入下腔静脉,

相邻肝小叶间的区域为汇管区,内有小叶间动、静脉和小叶间胆管,三者为结缔组织包绕,肝硬化时,小叶间静脉受压,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门脉压增高。 肝脏接受来自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液供应,流经肝脏的血液每分钟约1.2-1.5L,占心输出量的25%~30%,肝动脉与内脏血管由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肝血流减少。其中门静脉供血量占2/3-3/4,内含有来自胃肠道吸收的大量营养物质,输送至肝脏进行合成、解毒和储存(肝糖原),分泌胆汁。肝固有动脉供血占1/4-1/3,内含有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供肝脏本身代谢所需。当肝动脉或门静脉血流明显减少时,均可使肝血流量减少,肝细胞遭到损害。 另外,肝脏还有储血库的功能,正常成人肝脏可储血约500ml,右房压升高时,肝脏贮血量增加,可达1000ml,肝脏胀大,肝功能受损。急性大失血时,肝脏储血可进入体循环,补偿血容量的不足,但肝脏本身可因缺血而导致肝功能损害。 (三)肝脏超微结构与生理 肝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与肝脏的超微结构密切相关。电子显微镜下,肝细胞为多边形,相互紧靠,2-3个肝细胞之间夹有毛细胆管,肝细胞与肝血窦内皮细胞之间有一腔隙称为迪西腔。肝细胞有1-2个细胞核,参与核酸与蛋白质代谢,肝细胞表面分为窦面,毛细胆管面和肝细胞面。窦面和毛细胆管面的肝细胞膜卷曲成微绒毛,有吸收与分泌功能,微绒毛伸入到迪西腔内,使血流与肝细胞之间物质交换面积增大。肝细胞质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其特点简介如下:

肝脏的血液循环

▪肝脏的血液循环 ▪ ▪ ▪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与腹腔其他器官不同。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肝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 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1500-2000ml。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两组。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 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肝血供的1/4来自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将直接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来自于门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

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肝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以调节血量。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枝吻合,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枝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侧枝循环开放,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内含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肝脏的物质代谢,其血流量约占肝全部血流量的20% ~30%,压力较门静脉高30~40倍。门静脉是肝的机能血管,其血量占肝血供的70%~80%,压力较低,其血液富含来自消化道及胰腺的营养物质,当流经窦状隙时,即被肝细胞吸收,再经肝细胞加工,一部分排入血液供机体利用,其余暂时贮存在肝细胞内,以备需要时利用。▪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 门静脉和肝动脉这两条血管均被包绕在结缔组织鞘内,经肝门(或称第一肝门)进入肝脏,以后就像树枝分叉样分布于腺泡内。由肝腺泡边缘肝小静脉(即中央静脉)汇合成较大的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成的肝静脉主干,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肝的后面肝短静

肝脏的血液循环

肝脏的血液循环 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与腹腔其他器官不同。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肝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 。成人肝 每分钟血流量有1500-2000ml 。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两组。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肝血供的1/4 来自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将直接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 来自于门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肝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以调节血量。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枝吻合,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枝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侧枝循环开放,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内含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肝脏的物质代谢,其血流量约占肝全部血流量的20% ~30% ,压力较门静脉高

30~40 倍。门静脉是肝的机能血管,其血量占肝血供的70% ~80% ,压力较低,其血液富含来自消化道及胰腺的营养物质,当流经窦状隙时,即被肝细胞吸收,再经肝细胞加工,一部分排入血液供机体利用,其余暂时贮存在肝细胞内,以备需要时利用。 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门静脉和肝动脉这两条血管均被包绕在结缔组织鞘内,经肝门(或称第一肝门)进 入肝 脏,以后就像树枝分叉样分布于腺泡内。由肝腺泡边缘肝小静脉(即中央静脉)汇合成较大的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成的肝静脉主干,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肝的后面肝短静脉有至少3~4 条,多至7~8 条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称第三肝门。

肝脏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点

肝脏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点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功能。了解肝脏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结 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我们的肝脏健康。 一、肝脏的解剖学知识点 肝脏位于腹腔的右上方,是人体内体积最大的脏器之一。从解剖学 上来说,肝脏可分为四个叶状的叶片,即左、右、中、尾状叶。以下 是肝脏的主要解剖结构和功能: 1. 胆囊:胆囊是肝脏的附属器官,位于肝的底部。主要功能是储存 胆汁,当食物进入肠道时,通过胆囊收缩将胆汁释放到小肠以帮助消化。 2. 肝门:肝门是肝脏的入口,通过肝门进入的有肝动脉、门静脉、 肝总管和神经支配等。这些结构对于肝脏的供血、排泄和神经调节等 起着重要作用。 3. 胆管系统:肝内有一复杂的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肝内胆管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胆汁经胆小管汇合而成,最终流入肝总管,再经过胆囊到达胆囊。 4. 肝实质:肝脏主要由肝细胞组成,呈多角形或六边形。肝细胞之 间有窦oidal洞,其中含有血液,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进入,使肝细胞 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和排泄等功能。

5. 血液供应:肝脏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和门静脉,这两个血 管进入肝脏后形成肝窦,血液经过肝窦排出。由于肝脏的血液供应非 常丰富,因此肝脏是一个重要的血液储备器官。 二、肝脏的生理学知识点 除了了解肝脏的结构和解剖学知识,我们还应该了解肝脏的生理学 功能,以下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学知识点: 1. 代谢功能:肝脏是体内重要的新陈代谢器官,它参与蛋白质、脂 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代谢。肝细胞可以合成蛋白质、合成胆固醇 和酵素等,也可以将有害物质代谢成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 2. 解毒功能:肝脏对于体内毒素的解毒作用非常重要。肝细胞内有 丰富的解毒酶,可以将体内的毒素代谢和排出体外,保护机体的健康。 3. 营养储备:肝脏可以储存和释放多种营养物质。当血液中的葡萄 糖浓度较高时,肝细胞可以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当 血糖浓度下降时,又会将糖原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4. 血液净化与代谢产物排泄:肝脏可以将体内代谢产物和废物通过 胆汁排泄出体外。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将胆红素和铁等物质排泄掉。 5. 免疫功能:肝脏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产生、储存和分泌多种 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参与抗体的合成和免疫应答。 总结: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关键词】肝・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肝脏接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肝脏神经支配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已毋庸置疑[1],但对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的研究尚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更深入的探讨,现就这一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肝周神经的分布 肝脏与神经的联系是通过两侧胸7~9交感神经发出分支及延髓发出左右两侧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并形成分支而实现的,此外还有右侧膈神经的分支[2]。在人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可见蔓状的神经丛,并可分为肝前丛与肝后丛。前丛由左右腹腔神经节和左迷走神经分支组成,包括胆囊管、胆囊和胆胰胆总管分支,其在肝动脉周围形成鞘,并沿肝动脉进入肝脏;后丛由右腹腔神经节和右迷走神经分支组成,主要沿肝外胆管和门静脉分布,有分支与前丛神经分支相沟通。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及附近的肝包膜内[3],尚有部分纤维与肝前后丛结合,随肝丛的纤维分布到肝内外的胆道系统;同时也发现有部分神经纤维是经肝静脉途径进入肝实质的。在某些动物,右膈神经也可能是肝脏副交感神经的来源。大鼠肝的迷走神经支配则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在贲门上几毫米处发出的,肝支直接支配,而不是通过腹腔神经丛[4]。 2 肝内神经的分布 夏锋等[5]用Sevier Munger 改良法染色切片显示人与大鼠肝脏内具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分布,神经纤维粗细不一,直径1~5μm。其中汇管区的神经纤维分布相对密集,纤维略增粗,神经纤维与肝动脉、门静脉分支血管紧密伴行。肝小叶内神经纤维相对于汇管区减少,但仍可见神经纤维与肝细胞相联系、末梢与细胞靠近。人的肝脏标本中汇管区内的神经纤维分布与大鼠类似,肝小叶内的神经分布较大鼠稍多。Stoyanova [6]同样证实在肝汇管区和肝小叶内有大量的自主神经纤维存在。 肝内的神经走行伴行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分支在血管外膜形成神经丛,并终止于平滑肌细胞来支配肝脏血管。肝窦内神经分布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Diss间隙和肝实质细胞间有神经纤维存在,一些还被Schwann 细胞包裹;并发现神经纤维和肝窦细胞或肝实质细胞有密切的接触,接触的部位常可见有囊泡,囊泡内有致密的小囊可见。Akiyoshi[7]认为虽然还未发现有膜特化结构在肝星状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中,肝星状细胞(又称贮脂细胞或Ito细胞)的切迹或肝实质细胞的这些部位可能是突触的凹陷。Nobin等也报道了神经纤维和Kupffers细胞的密切接触。交感神经是肝内的主要神经,其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血管周围,尚有神经末梢分支分布于肝小叶内。Gardemann等[8]证明门静脉周围有大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在肝门门静脉旁的大的神经束中大部分为肾上腺素能神经,而在门静脉分支及胆管旁却偶能见到;在肝动脉分支周围也常见到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此外还发现在人和大鼠的肝动脉周围还有多巴胺能神经分布。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dolase,NSE)与儿茶酚胺合成相关酶的抗体发现60%的无髓鞘轴索供应肝实质,那些供应脉管系统的神经纤维表现为交感神经。同样,Feher等应用酪氨酸神经肽(NPY)抗体证实了脉管周围的含NPY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Miyazawa等应用抗S100蛋白和NSE的抗体证明,肾上腺素能神经存在于肝窦内神经纤维中。近来Akiyoshi等[9]的研究表明,在人和大鼠的肝汇管区存在胆碱能神经,其主要定位于肝动脉和胆小管周围。Amenta等亦证实人肝内有胆碱能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存在,这种纤维存在于肝门神经束并沿着肝窦壁分布。

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肝脏

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肝脏 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其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

肝的上面隆凸称隔面,朝向前上方,与膈及腹前壁相接。隔面借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叶和右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若将肝脏翻过来,会在左、右两叶之间发现另外两叶,分别是较高的肝尾叶及较低的肝方叶。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称为脏面,朝向后下方,与腹腔器官相邻。 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与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部与结肠相邻,后部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下面中部与十二指肠上曲相邻;肝方叶下面接幽门;肝左叶下面与胃相邻。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

时,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脏面的中部有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左侧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为胚胎时期的脐静脉闭锁的遗迹;右侧纵沟的前部容纳胆囊,后部紧接下腔静脉;横沟叫肝门,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淋巴管及神经等由此进入肝脏。 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 一、肝脏的血液循环 肝脏有2条入肝血管和1条出肝血管:入肝血管为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肝固有动脉压力较门静脉压力高30~40倍。 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这两条血管均被包绕在结缔组织鞘内,经肝门进入肝脏,以后就像树枝分叉样分布于腺泡内。由肝腺泡边缘肝小静脉(即中央静脉)汇合成较大的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成的肝静脉主干,进入下腔静脉。

认识人体的中枢命脉--肝

养肝等于养命 肝--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人体的排毒工厂,是管理人体气、血、水流通的“中央银行”。一旦肝病倒了,亚健康就会迫不及待找上门来。 肝为人体先天之本,养命先养肝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曾经在中医学界形成了普遍共识。然而,大约两百年后,又有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人身元气萌发之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体的元气虽然根基于肾,但却萌芽于肝。 肾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

肝,是高等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是体内最大的脏器。有储存、合成、分泌、解毒和防御等功能。 《黄帝内经》有“血气者,人之神”。有了肝脏供给的血液,人体才能吸收大自然的能量,生命运作过程才得以继续。肝脏每分钟处理的血液量达1500毫升,由此,我们认为肝脏是人体的血库,即所谓“肝主藏血”。肝脏的藏血功能,说的就是肝脏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其具体运作原理为:当人体活动时,血液由肝脏流到周身各处;当人体休息时,血液又回到肝脏储存起来。如果肝脏藏血功能正常的话,还可以有效凝血。因为人体所有凝血因子几乎都是由肝脏制造的。当人体突发“流血”状况时,肝脏既能发挥凝血功能,又能保证人体足够的应急血量。一般情况下,肝功能与人

体凝血功能紧密相连。肝硬化患者出血过多甚至死亡是临床常见的病例,这是由于肝功能衰竭加重了人体的凝血障碍。 肝脏的藏血功能除维持自身正常活动以外,还将纳藏的生命能量输送给五脏六腑,供应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凡是肝血供应不足的地方,就会有不健康的症状表现。 由此可见,肝脏是自然生命在孕育之后得以正常运作的活力源头。从生命运作过程来看,肝应为先天之本。 痘痘长在脸上不同的部位,说明不同的器官毒素堆积。而额头上长满了痘痘说明你的肝部毒素过多,肝已经在超负荷工作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