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

马头二中 杨东锋

[复习目标]

1.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漂浮问题五规律、浮力的计算方法。

一、知识点回顾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

开液体的体积V

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二、计算浮力方法:

1.实验法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刚好相反,所以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1,然后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2,则F浮=F1-F2。

【例1】一个重为8 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______ N,溢出水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 N。

2.阿基米德原理法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

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阿基米德原理法常常与二力平衡法相结合使用。

【例2】如图所示,把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甲杯中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0 g,乙杯中溢出液体的质量是500 g,则小球质量是______g。

3.二力平衡法

把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让其从静止开始自由运动,它的运动状态无非有三种可能:下沉、不动或上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静止不动,叫做悬浮,上浮的物体最终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静止在液面上,叫做漂浮。下沉的物体最终沉入容器的底部。根据物体的受力平衡可知,悬浮和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物,而下沉后的物体还要受到容器壁的支持力,故:F浮′=G物-F支,即F浮′<G物。

【例3】“094型”潜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当它从深海中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 )

A.压强变小,浮力不变B.压强和浮力都不变

C.压强变小,浮力变小D.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4.公式法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G排=ρ液gV排,这是求浮力常用的公式。

三、课堂练习

1.一体积为50 cm3的鸡蛋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_ cm3,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___N,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2.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20N,当把这个物块的一部分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6N,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若把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物块所受浮力为15N,这时弹簧秤的示数将变为_________N.

浮 力_教学设计

浮力 【教学模式】 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G 浮

【教学设计】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然后用手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考查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必做实验】 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复习过程】 一、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二、浮力实质: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F 浮=F 下 -F 上 。 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 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受到水的压力也因而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 下 大于上表 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 上 ,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三、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就是F 浮 = G 排 =ρ 液 gV 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

五、浮力的计算(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法的相互转化、熟练掌握) 1、称重法F 浮=G-F 拉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原理法F 浮=ρ液gV 排 4、平衡法F 浮=G 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适用于所有浮力的计算;平衡法(F 浮=G )适用于悬浮或漂浮状态下的浮力计算。F 浮=G 物=ρ物V 物g (推导可得:ρ液V 排g=ρ物V 物g ) 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今有A 、B 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 A 、m B ,体积为V A 、V B ,密度分别为ρA 、ρB 。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A >ρB >ρ乙,则: 1.若V A =V B ,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 ); 2.若V A =V B ,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 ); 3.若m A =m B ,将A 、B 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 ); 4.若m A =m B ,将A 、B 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 )。 解:计算浮力时,首先判断物体的漂浮状态,然后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套用正确的计算公式。由ρ甲 >ρA >ρB >ρ乙可知: A 、 B 在甲溶液中,是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 A 、 B 在乙溶液中是沉底状态,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甲溶液中:F 甲A =G A =ρA V A g F 甲B =G B =ρB V B g 乙溶液中:F 乙A =ρ液gV 排=ρ乙V A g F 乙B =ρ液gV 排=ρ乙V B g 所以: 1、B A B B A A B A ρρV ρV ρF F ==甲甲 2、11 V ρV ρF F B A B A ==乙乙乙乙 3、乙乙 乙乙甲ρρρm ρm V ρV ρF F B B B A B A A B A === 4、A B ρρm ρm ρV ρV ρF F B A A B A B A 乙乙 乙甲乙== = 六、浮力的应用 轮船: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 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当向水舱内注水时,潜水艇的重力大于所受到的浮力,将下沉。 气球和飞艇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当向气囊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其体积增大,排开空气的体积增大,所受的浮力增大,将上浮。 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的,其原理的浮力等于重力。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小。

浮力复习课课件

浮力复习课课件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四、浮力的复习课(1~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综合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和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能力方面的要求.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总结规律,和对各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在思想教育方面. (1)学生通过对阿基米德的了解受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应用本章知识解决些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趣的问题,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讨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章重点是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2.难点(1)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利用它们来解决综合性问题. 难点(2)浮力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但又有不少生活经验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注意纠正那些非科学性的经验和观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浮力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密度、压强、二力平衡、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求同学们通过复习能进一步正确理解、熟练掌握浮力的应用. 演示3个实验: [演示1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演示2]将鸡蛋放入盛清水玻璃杯中,这时鸡蛋沉入水底、然后向杯中加浓盐水,鸡蛋上升. [演示3]一只装有一块石头的塑料小船浮在一个盛水的玻璃大容器中,若将石头投入水中后,大容器中的水面会如何变化 以上3个实验现象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浮力知识来解释.引导学生回答:实验1是因为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当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时,气球上升.实验2是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密度,所以鸡蛋沉底,当鸡蛋密度小于盐水密度所以会上浮.第3个实验学生们会有“上升”、“下降”、“不变”三种答案.认为“上升”的学生解释:因为石头原来在小船上,没 有V 排放入水中有v 排 了,所以水面上升.认为“下降”的学生解释:小船因 载重量减小而向上浮起所以使水面下降了.认为“不变”的学生解释:石头使水面上升,小部使水面下降,有使水面上升的因素,也有使水面下降的因素,所以水面不变了. 当老师演示后:结果是水面下降了.

浮力教案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根源,浮力的方向,浮力的大小。 2 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大小,设计实验得出浮力大小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 3 了解现实中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4 会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什么是浮力及浮力大小如何计算,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通过观察、提出假想、收集数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 2 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勇于参与,与人合作,大胆交流,不怕失败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浮力问题。 新课引入: 一 实验引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盐水悬浮鸡蛋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图片讨论,自己动手,体验浮力、建立浮力概念。 2 讨论 什么叫浮力? 你能归纳出浮力的概念吗? 3.小组活动探究: 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呢?学生讨论用实验的方 法解决问题。 (1)将一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此时弹簧测力 课题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第四节 浮力时 间 课型 新授课课时1课时备课

计的示数等于石块所受的重力,即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石块重 G= ; (2)当我们用手向上托石块时,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3)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此时是否也存在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 (4)你现在知道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所受浮力F浮= 。 总结:下沉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称重法测浮力公式。 4 活动。 感受浮力大小变化。手摁易拉罐浸入水中,收集溢出水,感受浮力大小,观察溢出水的多少。 讨论猜想: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5活动:10.10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圆柱体所受的重力。 2.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到其完全浸没,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圆柱体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将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数据。 选做4. 将圆柱体浸没在浓盐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浸没在纯水中的示数比较,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数据。 可以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 活动:探究浮力的大小;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G物。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力G桶。 (3)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4)把金属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当水停止外流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物′,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G物- G物′。 (5)用弹簧测力计称出装有水的桶的重力G桶′,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G桶′-G桶。 探究结果: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即F =__ __=_______ ____ 浮 【当堂训练】 1 游泳者和潜水者的浮力那个大?强化浮力大小和深度无关。 2 铜球浸没水和煤油那个浮力大?强化浮力大小和液体密度有关。 3潜水艇浮力大小和深度无关。 4 大鱼小鱼的讨论,浮力大小只和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和其他都无关。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浮力【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浮力的理解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而科学课程标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理解浮力的产生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水的浮力是水的重要的性质之一在《生活中的水》这一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接下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认识浮力的存在 2、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空气中也存在浮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在小学阶段他们对于水中物体的沉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一定的理性认识在能力基础方面该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理认知方面他们对于新奇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喜欢探究科学现象的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产生 2、理解气液都能产生浮力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以及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在水中压空矿泉水瓶的活动学会用实验感知科学的方法。 2、通过测量浸入水中物体的浮力的实验体会到对比的实验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活动感受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浮力产生的学习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发现科学问题的精神。 2、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和推导以及对于有关浮力知识的科学史学习了解到前人对科学的贡献从而形成努力在科学中求真理的价值观。 2、四、STS 通过对水的浮力的学习联系实际从而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船航行原理从而达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用空矿泉水瓶的实验,以及钩码和弹簧秤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到浮力的存在。 2、用气垫船的视频使学生们认识,原来空气也是有浮力的,进而推广到气体也是有浮力的。二二二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2、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浮力复习教案---公开课

浮力(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 (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知识结构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习知识点。 二、计算浮力的方法: 称重法: F浮=G-F′(弹簧测力计)要使用弹簧测力计才可以计算 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 =ρ液gV排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的物体都适用。计算时,要求ρ液、v排已知。 二力平衡法: F浮=G (漂浮、悬浮 ) 条件限制:只适用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所受的浮力 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多注意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在不同情况下的分析 三、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 1.物重G与视重G视(F′) 2.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 3.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 4.上浮、漂浮、悬浮。 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 6.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积v排、物体露出液而的体积v露。 四、解浮力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 1.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三力平衡) 2.密度的概念 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浮力的概念 5.阿基米德原理 6.物体浮沉条件 五、解综合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对象所处的状态。 2.分析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 3.根据状态列出方程式方程组。 4.进行数学运算。 六、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七、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 2.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如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浮力及拉力,这三个力平衡。 即G物=F浮+F′,F浮=G物-F′ 3.根据漂浮,悬浮条件:F浮=G物 4.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七、作业布置: 物理学生用书P59 章末练习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学: 【预学目标】 1.巩固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并整理好浮力的四种记算方法。 2.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3.会应用浮沉条件分析一些实例。 【预学内容】1-2必做。 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用F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当F>G时,物体,当F=G时,物体,当F

应用: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浮力大小 1.比较如图同一个物体在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2.把质量相等的两块橡皮泥分别捏成实心球状和碗状,轻轻放到水面,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球<F碗B.F球>F碗 C.F球=F碗 D.F球≥F碗 3.一艘潜艇保持深度不变(悬浮),从海里潜行到河里,则该潜水艇受到 的重力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潜艇在同一水域中由某一深度继续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又如何变化? 5.如图所示,一木块下面用细线系一铝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杯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木块及铝块() A.向上运动B.仍然静止 C.向下运动 D.向上、静止、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浮力相信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浮力的例子,那么这么熟悉的浮力,你清楚它的深层概念吗?浮力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是由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希望对您有用。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要点分析: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

浮力教学设计

五“浮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的存在,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大小;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敢于创新;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应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 2.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教具和学具 乒乓球、钩码、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烧杯、水、盆、塑料 块。 【教学过程】 问题导学 鸭子能浮在水面,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气球能在空中上升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浮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不会游泳的儿童落水会有生命的危险,但用上救生圈后就安然无恙;钢板会沉入海底,而钢板制成的万吨巨轮却能浮在海面上,为什么呢?原来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探究和学习的问题。(板书§5 浮力) 一、认识浮力 请你完成下列实验,并思考相关的问题: 实验1:把乒乓球压入水中,松手后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先用 手托起弹簧测力计下的钩码,发现测力计示数减小,然后再 将弹簧测力计下的钩码慢慢的浸没在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 变化。生: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钩 码慢慢浸没在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钩码受

《浮力》总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段:石彦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 1.用等效替代法,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2.知道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利用三力平衡,从方法上进行建模。 四、设计思路: 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初三总复习整章安排两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通过实验,录像,典型习题的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一个,细线,水,石块。 2.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录像播放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七、教学设计: (一)实验导入,理解浮力的定义; 老师演示实验(称重法测浮力),让学生观察实验引入课题,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完成导学案练习题1,2题及课件第一题。 (二)建模引导,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先指导学生观察171页图9-5,老师指导分析,立方体的上、下、前、后、左、

右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而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老师对此进行建模引导,使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观看视频,再现阿基米德原理; 师:怎样测出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想出了办法,请同学们翻书到174页,回顾阿基米德原理。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公式→公式推导,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然后观看视频,再现阿基米德实验探究过程,最后通过实验探究题,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 N,体积为4×10-4m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N,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 N,方向。 延伸:物体静止时受到的合力为多少?引导学生画受力分析图,三力平衡,合力为零。 2.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 弹簧测力计、石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测量, 如图7中a、b、c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意图,还差一个 步骤图d,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则d是测 量。设四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 数分别是F 1、F 2 、F 3 、F 4 。由四个图中两个图 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如果关系式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延伸:如果石块换成木块,哪个步骤不同呢?引导学生分析石块和木块的不同,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可以浸没在液体中,如果去掉拉力,石块会下沉,最终沉底,三力平衡;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静止 时漂浮在页面上,步骤b不同。 3 .如图4所示,一个重为0.2N的小球被线拉住而浸没在液体中, 如果它受到的浮力是1.8N,则线对球的拉力是() A.1.8N B.1.6N C.0.2N D.0N

《浮力》公开课设计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 一. 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二.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G F 浮>G F 浮=G

三. 教学设计说明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 ,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 示。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得出水对重物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水对这个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出F 浮=G ―F 示,也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4.讲浮力产生原因时,首先做演示实验2,把自制教具(透明圆筒两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气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竖直放置,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圆筒两端橡皮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回答现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这个演示实验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圆筒两个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压力的情况,再从理论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为了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反问: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是否有浮力产生呢?带着这个疑问设计了演示实验3(教具自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5.而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这样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6.最后是小结和练习巩固相结合,填空题是小结性的题目,而选择题第2、3题是提高类型题目,为下一节课讲阿基米德原理作铺垫。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 洪湖市螺山镇中心学校李小飞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力的方向。 2.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理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3.会熟练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应用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复习重点:浮力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复习难点:有关浮力的综合计算。 教学器材: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浮力的产生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__向上托__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大小:F浮=G-F液(F液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示数),这种方法叫__称重法__。 3.浮力的方向是__竖直向上__;施力物体是__液体(气体)__。 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与向下的压力__大于__即为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 5.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__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__。 6.公式:F浮=__G排__=__ρ液gV排__。 物体的浮沉条件 7.如图某物体浸在液体中,只受浮力和重力,其受力分以下几种情况。

浮沉条件的应用 8.轮船 (1)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__空心__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2)排水量:轮船满载时__排开水的质量__;单位__t__。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__m/ρ液__;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__mg__;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G总=mg。 9.潜水艇 构造:艇身装有水舱。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__自身重力__来实现的。 10.气球和飞艇:气球里充的是密度__小于__空气的气体;气球是利用空气的__浮力__升空的。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二.典例剖析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例1:物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 N B.物块的体积是2×10-4 m3 C.物块的密度是3×103 kg∕m3 D.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故物体的重力为3 N;根据图示可知,物体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N,所以物体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3 N-1 N=2 N;故选项A错误;(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得V排=F浮 ρ水g = 2 N 1.0×103 kg/m3×10 N/kg =2×10-4m3,因为物体是全部浸没,所以V物=V排=2×10-4 m3,

(优质课)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辛庄初中张长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浮力,并能进行简单改进简化浮力测量;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法】:启发提问、分析归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 【学法】:实验法、推理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浮力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播放:体验浮力,死海不死,鸭子和轮船浮在河面上,氢气球、飞艇漂在空中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然后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新课。 二、体验浮力教学 1.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形成浮力概念 首先课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教师选择代表性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从物理角度分析浮在水面物体受到浮力的情况。接着提出问题1: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学生通过简单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指出,不仅仅是液体,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托力) 三、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析(求浮力第一法) 1.演示对比实验,提出问题 在计算的基础上,演示小实验,乒乓球在水底不浮上来?!学生有了充分的质疑后, 1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浮力 【教材分析】 浮力的理解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而科学课程标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理解浮力的 水》这一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接下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认识浮力的存在 2、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空气中也存在浮力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产生 2、理解气液都能产生浮力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以及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2 3 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题的精神。 2、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和推导以及对于有关浮力知识的 2、四、STS 而达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用空矿泉水瓶的实验,以及钩码和弹簧秤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到浮力的存在。2、用气垫船的视频使学

生们认识,原来空气也是有浮力的,进而推广到气体也是有浮力的。二二二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2、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评价任务 感知与激疑 (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常见到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现象,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二) 1 2让学生来直接 受到向上的浮力。 学习活动 让学生来直接参与该活 研究水中会下沉的物体的浮力1 数记为N1。2N2。3、比较弹簧测力计读数N1、N2的大小。研究水中会下沉的物体的浮力N1 N2 气体浮力存在的实验教师阐述课本中的实验。 体也会产生浮力。 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活动四 写着

第十四章 浮力的应用教学案教案

第十四章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决定于和; 如果物体上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下沉,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2、思考: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 我们知道,钢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而钢板制成的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轮船是用 方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 , 浮力从而达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轮船的排水量指的是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3、浸没在液体中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但艇内有两个水舱随时的充水或排水,这样就改变了潜水艇的重力,从而能上浮、下沉或悬浮。气球与飞艇用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的。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 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怎样?

设疑:用钢铁铸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于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水底?物体的浮与沉决定于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讨论自学中的疑问,针对回答点拨。 1、漂浮、悬浮和下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F浮=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2)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3)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受到力的作用。 点拨1:悬浮的物体完全进入液体中,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其体积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上,其体积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物体的浮沉条件 点拨2: 技术上为了实现浮沉总是设法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力量对比”,来达到目的.若保持浮力不变,可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沉浮;若保持重力不变,可改变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来实现沉浮. 点拨3: ,所以物体的浮沉条件还可以写成: 当ρ 液>ρ 物 时,物体上浮; 当ρ 液=ρ 物 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ρ 液<ρ 物 时,物体下沉; 3、应用 点拨4: (1)轮船:轮船从河里到海里,两次都是状态,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的自重,它两次受到的浮力,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所以它排开海水体积于它排开河水的体积,轮船要一些. (2)潜水艇: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 (3)气球可以靠改变浮力或气体密度来实现升降.

第十章 浮力 教案(全)

第1节浮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的方向。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密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浮力概念的建立。 2.“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乒乓球、装满水的水槽、细线、石块、烧杯、水、盐水、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奴隶们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如图甲)由此引入浮力。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浮力 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教师演示:出示一个装满水的水槽,用手将一个乒乓球压入水中,然后放手。(如图乙)现象:乒乓球从水中浮起。 提出问题: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谁?力的方向如何呢? 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作浮力。 2.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石块、铜块等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作用? 创设情景:将木块、泡沫塑料、石块、粉笔头投入水中,前两者漂浮,后两者下沉。 提出问题: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浮力作用吗?怎样来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学生展示方案,教师点评后,依据图示演示、讲解并记录: 空气中所受重浸没在水中时的 分析:物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在水中静止不动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大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所以,浮力大小=石块重力-石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作称重法。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F浮=G -F弹。 注意:在液体中,无论物体上浮还是下沉,形状规则还是不规则,运动还是静止,浸在哪种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3.浮力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引导提示: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压力差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里?方向又是如何呢?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由于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浸没在液体中并静止的立方体侧面每个位置上受到的液体压力,都会有正对的侧面上同一深度处受到的压力与之抵消。这样立方体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的合力为零。但是,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如图所示)。于是,就产生了竖直向上的压力差。立方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