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鱼类的鳍

鱼类的鳍

鱼类的鳍
鱼类的鳍

第四节 鳍

鳍是鱼类特有的外部器官,通常分布在躯干部和尾部,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一、鳍的种类

鱼类的鳍(图1-16)可分为奇鳍和偶鳍两大类。奇鳍位于鱼体的正中,不成对,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偶鳍均成对存在,位于身体两侧,包括胸鳍和腹鳍。上述各鳍均以其着生在于体躯上的位置而命名。

二、鳍的结构 鱼类的鳍由属于内骨骼的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皮肤。每一鳍条由左右二条合成,经水煮后,可以分离。

1.支鳍骨

支鳍骨位于鳍的基部,起到支持鳍的作用。

尾鳍

背鳍

臀鳍

腹鳍

胸鳍

图1-16 鱼类的鳍

2.鳍条

鳍条与支鳍骨相接,露在体外,使鳍成为一定的形状。鳍条(图1-17)可以分为二种类型:一为不分支不分节的角质鳍条,为软骨鱼类所特有,“鱼翅”即该种鳍条所组成的鱼鳍。另一为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骨质鳍条,为硬骨鱼类所特有。

骨质鳍条又可分为二种类型:

(1)软条 鳍条本身较柔软,又可分为:

A 、分支鳍条,本身柔软,末端分支且分成许多节的鳍条。

B 、不分支鳍条,本身柔软,末端不分支但分成多节折鳍条。

(2)棘 强大而坚硬,由软条变形而成,又分两种:

A 、真棘,不分支、不分节、强大而坚硬的棘,为高等真骨鱼类所具有,真棘只是一条,不能左右分开。

B 、假棘, 分节的坚硬的棘,鲤形目的许多种类所具有。由左右两鳍条骨化而成,一经水煮后立即分开,又称棘状软条。

三、鳍的形态和功能

1.背鳍 背鳍是鱼类维持直立和平衡的器官,一般都位于鱼体背部。不同鱼类的背鳍形态大小颇不一致(图1-18),有的种类背鳍1个,

也有的种类由 a b a b a b

1 2 3

图1-17 棘、假棘及鳍条

a 侧面观;

b 前面观

1 分枝鳍条;

2 鳍棘;

3 假棘

图1-19 鮟鱇

二部分或三部分组成,或由更多部分组成。

鮟鱇(图1-19)第一背鳍的鳍条特化为细长的钓竿,竿的末端膨大以引诱小鱼游近,则捕食之。

鮣鱼(图1-20)的第一背鳍特化为吸盘状,借以吸附在鲨鱼、船底、海龟腹部,可以周游旅行各地。

图1-18 几种鱼类的背鳍与臀鳍

A 七鳃鳗;

B 鳕;

C 弓鳍鱼;

D 六须鲶;

E 石斑鱼;

F 三棘刺鱼;

G 天竺鲷;H 角镰鱼;I 帆鱼;J 鲆;K 多鳍鱼;L 刺鳐;M 天使鱼;N 皇带鱼

图1-20 鮣鱼

2.臀鳍臀鳍位于鱼体后下方的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但其形状、大小也因各种鱼类而异。

多数鱼类具有一个臀鳍,但也有些鱼类具有两个,如鳕。鳉形目一些种类(如食蚊鱼)的雄鱼有交配器,为臀鳍一部分鳍条特化而成。

3.尾鳍鱼类的尾鳍具有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的作用。

尾鳍(图1-21)的形状与游泳速度有密切关系,游泳速度快又作长距离洄游的鱼类,其尾鳍多呈新月形、深叉形,如金枪鱼、马鲛鱼。游泳速度小,行动缓慢的鱼类,尾鳍多呈圆形、平直形,如鲀类、鰕虎鱼类等。

A B

C D

图1-21 几种鱼类的尾鳍

A 长尾鲨;

B 孔雀鱼;

C 长吻海龙;

D 无斑鹞鲼

4.胸鳍胸鳍(图1-22)一般均位于头部之后,紧接鳃孔附近。胸鳍的功能主要是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

鲨的胸鳍为平衡器官,鳐的胸鳍扩大成盘状,为主要运动器官。

硬骨鱼类的胸鳍,一般较小,鳍条有分支和不分支两种,与体轴成垂直

位置,其形状常和鱼的行动有关。

行动缓慢的鱼类,胸鳍常呈宽阔或舌片状,而行动迅速的鱼类,胸鳍则多狭长或呈镰刀状。

有少数鱼类无胸鳍,如黄鳝和丝鳗科的鱼类。

弹涂鱼的胸鳍基部富有肌肉,成为臂状,用以在海底爬行,红娘鱼的胸鳍前边几根鳍条特化呈指状,也可以在海底爬行。

飞鱼会跃出水面,展开宽大而伸长的胸鳍和腹鳍,可以进行滑翔。

鹞鲼的吻鳍和鲾鲼的头鳍均由胸鳍前端分化而来,成为辅助摄食的器官。

A B

C D

图1-22 几种鱼类的胸鳍

A 飞鱼;

B 弹涂鱼;

C 孔瑶;

D 黄鳝

5.腹鳍腹鳍一般是起着协助平衡的作用。腹鳍一般较小,但其位置变化差异甚大。

一般地说比较低等或原始的鱼类,如鲱形目、鲤形目等,其腹鳍均位于

腹部,称之为腹鳍腹位。而高等的鱼类如鲈形目的种类,腹鳍位于胸鳍前方腹面,称腹鳍胸位。而位置在上述二者之间的,称次胸位。还有的种类,如鳚亚目及鰧科的鱼类,其腹鳍更向前移至胸鳍前方,喉部下方,称之为腹鳍喉位。更有极少的种类,腹鳍着生在颐部,称之为腹鳍颐位。

许多真骨鱼类,特别是以栖息于泥沙中的种类,其胸鳍变小,甚至完全消失。鳗鲡目的种类,除了化石种类外一般都缺少腹鳍,此外海龙科、合鳃科、箭鱼科亦均无腹鳍。

A B

图1-23 爬岩鳅

A 侧面;

B 腹面

四、鳍式

依据之一,而各种鱼类鳍条数目都有一定的范围,通常用一种方式加以记载,这便是鳍式。

鳍式:鳍条有鳍棘和软条(鳍条)之分,软条又分为不分支鳍条和分支鳍条,一般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数,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数,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的方式称为鳍式。

记载方式:各鳍名称以各鳍的英文名大写第一个字母表示,即“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大写罗马数字代表鳍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小写罗马数字代表小

鳍数目,鳍棘和鳍条数目范围用“~”表示,鳍棘与鳍条连续时用“—”表示,背鳍若分离用“,”表示。

鲈鱼的鳍式:D.XII,I—13;A.III—7~8;P .16~18;V.I—5;C.17。

鲤鱼:D3+6-20;A3+5;P1+15-17;V1+8-9;C20-24(不分支鳍条与分支鳍条分开,假棘作为不分支鳍条)

鲻鱼:D IV,I-8;A III-8;P 17;V I-5;C 14。

1.鱼类的鳍可分为奇鳍和偶鳍,奇鳍包括_______和_______,偶鳍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鳍条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假如鱼没有了鳍,鱼还能游泳吗?由此你能

得出鳍有哪些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捉一条鲫鱼或者鲤鱼,通过观察,写出它的鳍式。

鱼类系统分类

第二篇鱼类系统分类 第一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万种鱼类,包括62目、515科、4494科、约28000种,其中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约各占一半,海水鱼类略多,大约12500种。其中无颌类85种,850种软骨鱼类鲨(sharks)、鳐(skates)、魟(rays)、银鲛(chinaeras) ,有23000或更多的硬骨鱼类,淡水鱼类占41%,海水鱼类占58%,而生活在海淡水之间的鱼类超过1%。 中国鱼类有3000多种,其中海水鱼类有2000多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2004年我国渔业产量达4901.77万吨,海水鱼类为1017.16万吨,占渔业产量的20.75% ,捕捞量和养殖量分别为959.01、58.15万吨,占海水鱼类产量的94.3%、5.7%。海水鱼类捕捞中分别是带鱼140.29万吨(占海水鱼类捕捞量的14.65%,下同)、鳀鱼110.17(11.49%)、蓝圆鲹61.77(6.44%)、海鳗31.96(3.33%)、小黄鱼31.45(3.28%)、金线鱼31.25(3.26%)、马面鲀19.88(2.07%)、拟沙丁鱼18.04(1.88%)、鲷类15.23(1.59%)、金枪鱼13.60、白姑鱼10.94、鳓鱼9.50、大黄鱼8.92、黄姑鱼7.52、石斑鱼6.79、鳕鱼2.46。 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 一.种的定义 鉴别一种鱼要从“形态”和“生理特征”两方面结合进行,从形态学角度,不同种间往往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但由于个别变异、年龄差异、地理位置等情况,造成同种之间形态上的差异,因此有必要从生理方面进行研究。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亚种是种以下分类阶元,又是种类繁殖单位,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分布上的不同,形成了一些地方性种群,它们在形态结构上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相邻的亚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 品种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经人类选择培育而将能适应一定的自然、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品和品质上符合人们的需求,如鲤鱼有镜鲤、荷包鲤等品种。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地点的种群在形态、生理、生态特征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特别在产卵习性上有所差异。 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模式标本 属、科、目、纲、门、界 在书写时,门、纲、目、科、属之第一个字母用大,种名第一个字母用小写。定种人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如果两个人合定一种,则在两个人的名字之间写一个et或&表示“和”的意思。 属:是一个聚合的分类学单元,包括一群相似或相关的种,它包括一个或一群推测起来在系统发育方面具有共同起源的种,有着共同的形态特征。 目---Formes ---- 鲤形目Cypriniformes 亚目----oidei or oidea 鲤亚目----Cyprinoidei 总科---- oidae 科---idae 鲤科Cyprinidae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脊椎动物中,鱼类在种的数量上占优势。目前世界上有鱼类2万多种,其中圆口纲占%,软骨鱼纲占%,硬骨鱼纲约占%。我国近产2831种,分隶于43目,282科,1077属。圆口纲4种,软骨鱼纲162种。硬骨鱼纲2655种。其中海水鱼纲约72%,淡水鱼约28%。这么多的鱼,要全部认识,的确是个问题,所以,为了有利于鉴定和分类工作,必须对这些鱼类按照系统演化的规律加以分门别类。 所谓鱼类的分类和其它动物一样,是以形态生理、生活习性、胚胎发育、遗传等各方面的异同之处,找出它们的血缘关系,然后再分门别类,给每一个类群一个分类位置和适当的名称,这样排列成了一个自然系统,这就是所谓的鱼类分类学。 目前鱼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以鱼的形态结构为主(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还有鱼体外部和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口的位置、形状、牙齿的形状,幽门垂等)。为了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还要了解鱼类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分布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考虑。 第一节鱼类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阶元和命名法 鱼类分类阶元和其它生物一样,在脊索动物门下分为纲、目、科、属、种六个基本分类阶元。 一、种的概念 种又称物种,它是鱼类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分类阶元。它由种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 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

(一)属的概念:它是一个聚合的分类阶元,是包括了一个种或一群在系统发育上来自于共同祖先的物种,它们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即属的特征。分布局限于一个大陆或相邻的大陆,属与属之间有明显的间断。 (二)科的概念:它是比属更高一级的分类阶元。它由一个属或一群在系统发育上来自共同祖先的属组成。科有它的共同特征,科与科之间有明显的间断。它的分布是世界性的。 (三)目、纲、门的概念:它们是科以上的分类阶元。是分类系统中最稳定的分类阶元。相关的科归为一个目,相关的目归为一个纲,相关的纲归为一个门。 为了确切的确定一个种的分类地位,往往在上述的6个基本分类阶元之间增设了总级或亚级,如总纲、亚纲、总目、亚目、总科、亚科、亚属。举例说明:鲤的分类位置——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总目,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鲤亚科,鲤属,鲤。 三、命名法:由于各地区的语言和方言不同,所以,同一种鱼,却名称不相同。会出现同物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如同物异名:真鲷在水分称加吉鱼,而浙江称铜盆鱼。同名异物:白鱼有些地区代表白鲢,有的地区代表翅嘴红鱼白。为了知识交流以及避免文字上的误会,所以国际上采用了瑞典科学家林奈提出的生物命名法。 (一)双名法:对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采用双名法,即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都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所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名在后,全部小写,另外在学名后面加上定种人的姓名(凭记名),第一个字母也是大写。如鲤的学名即Cyprinus carpio Linnaeus。若发现新种时,在凭记名方面属上或,若新种尚不能确定,则在属名后加sp。 (二)三名法:即亚种的定名法,由属名加种名+亚种名+凭记名。如果为亚属,则亚属名用括号写在属名后面。如刺鱼巴

水产鱼类学名词解释

形态部分 圆口类:骨骼完全为软骨,无上下颌的圆口纲动物,也称无颌类。 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无任何硬骨组织的软骨鱼纲动物。 硬骨类:骨骼全部骨化或部分骨化为硬骨的硬骨鱼纲动物。 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软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无棘,故也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有棘,故又称为棘鳍鱼类。 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颏部:紧接着下颌联合的后方为颏部,也称颐部。 喉部:两鳃盖间的分腹面的部分为喉部。 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为吻部。 峡部:由喉部向前延伸,即颏部后方的部位为峡部。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为鳃盖膜。 眼间隔:两眼之间的距离称为眼间隔。 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为眼后头部。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联合。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所特有,不分支不分节的鳍条,称为角质鳍条。 鳞质鳍条:硬骨鱼类所特有,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鳍条,称为鳞质鳍条。(也称为骨质鳍条)脂鳍:背鳍后方有1个富含脂肪的小型鳍,称为脂鳍。 鳍式: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鳞棘:盾鳞中,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向身体后方的部分为鳞棘。 基板:盾鳞中,埋没在皮肤内的部分称为基板。 侧线鳞:一般真骨鱼类在体两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的侧线所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上鳞:从背鳍为起点的鳞片,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片,称为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从腹鳍为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或臀鳍为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向斜上方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称为侧线下鳞。 纵列鳞:自鳃盖后方沿体侧中部直到尾鳍基中部的鳞片。 横列鳞:体最高处或背鳍起点斜数到腹部正中的鳞片。 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结构。 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 珠星(追星):有些鲤科、鳅科鱼类的雄鱼,在繁殖期间由于由于生殖腺的刺激,在头部和鳍部出现了许多粒状的由表皮角质化而形成的,生殖完毕即自行消退。 鳞焦: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一、应掌握的概念 1.大黄鱼在分类上属于----门,----亚门,-----纲,------目,------科。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黄鱼属 2.鱼类的体型 体轴分为三种: 头尾轴(主轴)<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背腹轴(矢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3.鱼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奇鳍 又称单鳍(impaired fin)。为水生脊椎动物中沿身体正中线生长的鳍。奇鳍并不成对,为背鳍,尾鳍,臀鳍 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胸鳍P 腹鳍V 5.鳍的组成。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鳞质鳍条 6.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腺及----腺两类。 7.鳞片类型。 8.脊柱作用。 9.尾鳍类型 10.肌肉的基本单位。 11.鱼类的肌肉分类 12.鱼类消化管

13.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 14.胃组织的组成。 15.鱼类的主要消化腺 16.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及辅助呼吸器官 17.血球组成。 18.鱼类的泌尿器官,起源 19.鱼类的精子形态结构 20.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21.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22.鳔由分泌气体,由吸收气体。 23.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 24.圆口纲 25.软骨鱼纲 26.硬骨鱼纲 27.目前常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 28.鳍式 29.珠星 30.侧线鳞 31.头肾 32.裸卵巢 33.被卵巢 34.性逆转 35.种群 36.双名法 37.幽门盲囊 38.韦伯氏器 39.米勒氏器 40.鱼类的主要特征 41.鱼类的体色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物学意义? 42.鱼类发光有何生物学意义? 43.圆口类、软骨鱼类和真骨鱼类的鳃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44..简述鱼类动脉循环的主要途径。 45.鱼类的脑神经有哪些?各属何种类型? 46.鱼类侧线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机理如何? 47.鱼类的年轮形成?影响因素? 48.鱼类的生长有哪些特性?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有哪些? 49.年轮形成的实质是什么?试述鳞片上的年轮、副轮、幼轮和生殖轮形成的 原因和鉴别特征。 50.pH对鱼类的影响有哪些? 51.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 52.鱼类集群的生物学意义? 53.网箱养鱼能获得高产的生态原理何在? 54.鱼池巡塘要在傍晚及清晨的生态原理何在? 55.鱼类洄游的类型和影响洄游的因素

水产鱼类学名词解释

水产鱼类学名词解释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形态部分 圆口类:骨骼完全为软骨,无上下颌的圆口纲动物,也称无颌类。 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无任何硬骨组织的软骨鱼纲动物。 硬骨类:骨骼全部骨化或部分骨化为硬骨的硬骨鱼纲动物。 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软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无棘,故也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有棘,故又称为棘鳍鱼类。 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颏部:紧接着下颌联合的后方为颏部,也称颐部。 喉部:两鳃盖间的分腹面的部分为喉部。 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为吻部。 峡部:由喉部向前延伸,即颏部后方的部位为峡部。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为鳃盖膜。 眼间隔:两眼之间的距离称为眼间隔。 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为眼后头部。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联合。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所特有,不分支不分节的鳍条,称为角质鳍条。鳞质鳍条:硬骨鱼类所特有,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鳍条,称为鳞质鳍条。(也称为骨质鳍条) 脂鳍:背鳍后方有1个富含脂肪的小型鳍,称为脂鳍。 鳍式: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 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鳞棘:盾鳞中,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向身体后方的部分为鳞棘。基板:盾鳞中,埋没在皮肤内的部分称为基板。 侧线鳞:一般真骨鱼类在体两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的侧线所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侧线上鳞:从背鳍为起点的鳞片,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片,称为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从腹鳍为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或臀鳍为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向斜上方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称为侧线下鳞。 纵列鳞:自鳃盖后方沿体侧中部直到尾鳍基中部的鳞片。

狼鳍鱼

狼鳍鱼是原始的真骨鱼类,种类很多,为中生代后期、东亚地区的特有鱼类。据相关资料介绍现已绝灭。多数种类牙齿较小,可能以浮游生物为食,但中华狼鳍鱼(Lycopterasinensis),甘肃狼鳍鱼(Lycopteragansuens)和室井氏狼鳍鱼(Lycopteramuroii)的牙齿略大,可以捕食小昆虫和昆虫卵。狼鳍鱼化石一般保存完好,属静水环境下的原地埋藏。从化石埋藏的密集情况看,该鱼似有群游的习性。 目录 1基本介绍 2外形特征 3生长范围 4生活习性 1. 4.1 生活环境 2. 4.2 习性 3. 4.3 演化历程 5发现历程 6种群分布 7拓展知识 1基本介绍 狼鳍鱼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是我国辽西,北票市数量最多,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鱼类之一,狼鳍鱼一般保存完好,属静水环境下的原地埋藏。从化石埋藏的密集情况看,该鱼似有群游的习性。狼鳍鱼是原始的真骨鱼类,种类很多,为中生代后期、东亚地区的特有鱼类。据相关资料介绍现已绝灭。原始的真骨鱼类,属于骨舌鱼超目。狼鳍鱼在辽西主要分布于义县组,该鱼是中生代后期东亚地区特有的淡水鱼类,广布于西伯利亚、蒙古、朝鲜和我国北部水域,为热河生物群的主要成员。狼鳍鱼化石一般保存完好,属静水环境下的原地埋藏。从化石埋藏的密集情况看,该鱼似有群游的习性。狼鳍鱼还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真骨鱼类 2外形特征 狼鳍[qí]鱼体长一般在10厘米左右,身体呈纺锤形或长纺锤形。背鳍

狼鳍鱼化石 位置靠后,与臀鳍相对,其前有上神经棘。头部膜质骨具有薄间光质层,尾正型,圆鳞。牙齿尖锥形。十分罕见。 3生长范围 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是我国辽西北票市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鱼类。 5 狼鳍鱼 4生活习性 生活环境 生活于淡水中。 习性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绪论 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 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 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第一章外部形态 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 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 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 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 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 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 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 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 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 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全面科普 准确掌握鱼种分类—思维导图(中)

全面科普准确掌握鱼种分类—思维导图(中) 回到那个新手问题,“我的鱼到底是什么?” 假如你问的鱼有关于肺鱼、魟鱼,那么这个问题在上篇已经有了答案。《准确掌握鱼种分类—思维导图(上)》点文字查看 但是观赏鱼的品种繁多,怎么可能只有肺鱼、魟鱼?没错,关于其他众多的观赏鱼品种的问题,都可以在剩下两篇文章的主题—条鳍鱼纲(Actinopterygii)中找到答案。条鳍鱼纲又称辐鳍鱼纲,指的是一类鳍成放射状的鱼,这些鱼是鱼类家族中最庞大的家族,遍布淡水和海水,我们上篇没有说到的观赏鱼,都在这个纲中。条鳍鱼纲下分三个亚纲,分别是腕鳍鱼亚纲(Cladistia)、软质亚纲(Chondrostei)和新鳍 鱼亚纲(Neopterygii)。 ▲草绳恐龙 ▲多鳍鱼属的恐龙鱼 腕鳍鱼亚纲下仅有一个目,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该目下也仅有一个科,多鳍鱼科(Polypteridae)。说到多鳍鱼,应该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多鳍鱼在水族上的称呼即恐龙鱼。多鳍鱼科下分两个属,芦鳗属(Erpetoichthys)和多鳍鱼属(Polypterus),芦鳗属下仅有一种,商品名为草绳恐龙,剩下所有的恐龙鱼类都在多鳍鱼属下。 ▲中华鲟

▲匙吻鲟 ▲白鲟软质亚纲下也仅有一个目,鲟型目(Acipenseriformes)。看到鲟这个字,大家应该也都能猜到这个目中都有些什么成员了吧。鲟型目下分两科,鲟科(Acipenseridae)和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鲟科下分四个属,鲟属(Acipenser)、鳇属(Huso)、铲鲟属(Scaphirhynchus)和拟铲鲟属(Pseudoscaphirhynchus),著名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就是鲟属下的成员,另外市场上那些冒充中华鲟 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或者杂交鲟(Acipenser sp),也是鲟属下的成员。匙吻鲟科下分两个属,匙吻鲟属(Polyodon)和白鲟属(Psephurus),匙吻鲟属下只有一种,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大陆有引进作为食用鱼;另一属白鲟属下也只有一种,白鲟(Psephurus gladius), 但是让人痛心的是,这种鱼在近几十年灭绝了,川谚中的“万斤象”,曾经的大河魅影、长江河神,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剩下的新鳍鱼亚纲下有42个目,这里仅仅说一部分市场能 见到的淡水观赏鱼所在的目。它们分别是雀鳝目(Lepisosteiformes)、弓鳍鱼目(Amiiformes)、骨舌鱼目(Osteoglossiformes)、海鲢目(Elopiformes)、鳗型目(Anguilliformes)、鼠鱚目(Gonorhynchiformes)、鲤型目(Cypriniformes)、脂鲤目(Characiformes)、鲶型目(Siluriformes)、电鳗目(Gymnotiformes)、蟾鱼目

鱼类学知识点整理.

1、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体披鳞片的一群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是生物科学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分区和分布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3、软鳍鱼类:鳍上通常无棘比较低等的真骨鱼类。 4、棘鳍鱼类:鳍上通常有棘比较高等的真骨鱼类。 5、鱼体的外部分区 头部 无鳃盖:最后一对鳃裂;有鳃盖:鳃盖后缘 躯干(胴)部 一般:肛门或尿殖孔后缘 特殊: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骨 尾部 6、鱼类体型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 1)纺锤形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如金枪鱼 2)侧扁形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这种体型的鱼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有些种类还具有坚硬的鳍棘,利于避敌侵袭。如乌鲳、团头鲂等 3)平扁形头尾轴最长,左右轴》背腹轴。大多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如黄鮟鱇 4)棒形头尾轴最长,左右轴等于背腹轴。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如鳗鲡7、硬骨鱼类口的类型及其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关系 上位口:下颌长于上颌,多属于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中上层鱼类。 端位口:下颌和上颌几乎一样长,多为善游泳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 下位口:上颌长于或稍长于下颌,多为食底栖生物为主的中下层鱼类。 8、鳍式的书写及表示方法 鳍式:记录鱼类鳍的组成和各鳍的鳍条数目的式子 鳍式的书写: A、鳍条有硬棘和鳍条(软条)之分,记录它们的数目时,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 B、以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大写来表示各鳍,即,以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

多鳍鱼目鱼类鉴别

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 多鳍鱼科Polypteridae 巴奇鱼属Bartschichthys 阿氏巴奇鱼Bartschichthys arnoulti【化石种】 纳帕巴奇鱼Bartschichthys napatensis【化石种】 管巴奇鱼Bartschichthys tubularis【化石种】 拜维提鱼属Bawitius 巴氏拜维提鱼Bawitius bartheli【化石种】 达热鱼属Dajetella 南美达热鱼Dajetella sudamericana【化石种】 芦鳞鱼属Erpetoichthys 芦鳗Erpetoichthys calabaricus(卡拉巴尔芦鳞鱼) 本鱼体细长而呈圆柱状,体色大多为棕绿色,腹部为淡橘红色,吻部较下颚突出,胸鳍肉柄上有一明显的黑色斑块,无腹鳍及下鳃盖骨。背鳍硬棘8至12枚,臀鳍软条9至13枚,体长可达37厘米。

贝塞特鱼属Inbecetemia 托尔塔贝塞特鱼Inbecetemia torta【化石种】 托伊诗贝塞特鱼Inbecetemia tortissima【化石种】 拉美形鱼属Latinopollia 苏氏拉美形鱼Latinopollia suarezi【化石种】 永井鱼属Nagaia 极永井鱼Nagaia extrema【化石种】 多鳍鱼属现存约11种Polypterus 安氏多鳍鱼Polypterus ansorgii 本鱼体延长呈圆柱状,体色为灰褐色,腹部为米黄色,体侧具有数列黑色纵斑块,头部则具布满黑色细圆斑,成鱼侧线鳞片有凹槽。各鱼鳍皆有花纹,双颚约略等长,背鳍硬棘12-15枚;臀鳍软条12-14枚,体长可达28厘米。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1.大黄鱼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鲈形总目 鲈形目 鲈亚目 石首鱼科 黄鱼属 2.鱼类的体型 体轴分为三种: 头尾轴(主轴)<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背腹轴(矢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奇鳍背鳍又称单鳍(impaired fin )。为水生脊椎动物中沿身体正中线生长的鳍。奇鳍并不成对,为背鳍,尾鳍,臀鳍 D 臀鳍A 尾鳍C /////偶鳍 胸鳍P 腹鳍V 5.鳍的组成。 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 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鳞质鳍条 6.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7.鳞片类型。 鱼类鳞片分为软骨鱼的盾鳞和硬骨鱼的骨鳞和硬鳞,其中盾鳞为真皮表皮共同形成,也就是来自中胚层和外胚层,而硬骨鱼的骨鳞和硬鳞为真皮形成,也就是来自中胚层,此外骨鳞还分为圆鳞和栉鳞。盾鳞、硬鳞、骨鳞注:骨鳞分两类(圆鳞和栉鳞) 8.脊柱作用。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作用 9.尾鳍类型(1)原型尾(2)歪型尾(3)正型尾 10.肌肉的基本单位。肌肉细胞

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也就是肌细胞。 –肌细胞具有细胞核 细胞质——又称肌浆 细胞膜——又称肌膜 –在细胞质中有原生质分化而来的肌原纤维。 11.鱼类的肌肉分类 平滑肌–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中(心脏除外),如消化管道、血管、尿殖器官的壁等处,受植物性神经支配,不随意肌、 横纹肌(骨骼肌)、主要附于骨骼上,分布在体壁,附肢等处,又称骨骼肌,受中枢神经(脑、脊髓)支配,随意肌。 心(脏)肌,只构成心脏,受植物性神经支配,不随意肌。 红肌 12.鱼类消化管包括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13.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 取食器官:齿舌鳃耙(都在口咽腔中) 取食器官(1)捕捉型(2)吸盘型(3)吸吮型(4)研磨型(5)食浮游生物型 14.胃组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 15.鱼类的主要消化腺肝脏、胰腺、胃腺 16.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及辅助呼吸器官皮肤、肠<泥鳅>、口咽腔黏膜、鳃上器官 17.血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血小板)组成。 18.鱼类的泌尿器官是肾脏(前肾和中肾),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 19.鱼类的精子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根据形态结构分为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 20.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1.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分为5个区,分别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脑壁较厚。 端脑:脑的最前端,分为嗅脑和大脑两部分 间脑: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由上丘脑、丘脑、下丘脑三部分组成 中脑:脑腹面的基部(被盖)及脑背部的顶盖。鱼类最高视觉中枢所在。 小脑:中脑后方单个的圆形或椭圆形体。鱼类运动主要调节中枢 22.鳔由红腺分泌气体,由鳔管吸收气体。 23.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岛、后腮腺、性腺及尾垂体 24.圆口纲 体裸露无鳞,细长呈鳗形,骨骼完全为软骨,无偶鳍,无肩带和腰带,亦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脊索终身存在,无椎体。具有单独不成对的鼻孔。由内胚层形成的鳃处于肌肉囊中各自开口于体外。口为吸着式,舌成为舐刮器。齿为角质,起源于外胚层。包括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25.软骨鱼纲 内骨骼全为软骨,但软骨中常含有多量的钙质沉淀,无任何硬骨组织。外骨骼表现为盾鳞或棘刺或退化消失(体表光滑)。脑颅无接缝。鳍条为角质鳍条。头部每侧有5~7个鳃裂,各自开口于体外;或有4个鳃裂,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具一总筛孔。雄性腹鳍内侧特化为交配器,称之为鳍脚。肠短,具螺旋瓣;无鳔,无大型耳石;泄殖腔或有或无。卵大,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尾为歪型尾。 两个亚纲:板鳃亚纲(鳃裂5~7个,上颌不与脑颅愈合)和全头亚纲(具膜状假鳃盖,具腹前鳍脚和额前鳍脚)。 26.硬骨鱼纲 主要特征: (1)内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性的,膜骨的加入更促进骨骼的坚硬程度。

《鱼类学》概述

《鱼类学》概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鱼类学及其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一、鱼的定义 –―真鱼‖是一种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通常用鳃呼吸,用鳍作运动和平衡的器官,大多数鱼体 被鳞片。 –鱼形动物即现存在圆口纲及化石的甲胄鱼类。它们与真鱼的主要区别是:1)无上下颌。2)内骨骼不发达,特别是脑颅及咽颅。3)鳃呈囊状。4)偶鳍如存在亦无带骨。 二、鱼类学的定义 –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以及现存鱼类和化石鱼类分类的科学。 三、鱼类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 ?研究范围: –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 2、鱼类分类学(即系统分类学) 3、鱼类生态学 4、鱼类生理学 5、鱼类发生学 6、经济鱼类学 7、古鱼类学 ?研究目的: –是阐明鱼类的一般生物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研究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发展规律,以及它们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进一步提高水体的鱼类生产力,驯化野生鱼类,合理利用鱼类资源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提高鱼产量的目的 第二节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最早的鱼类化石证据出现在地质史上的奥陶纪的初期,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到志留纪(距今约三亿六 千万年)晚期,已有完整的化石材料。 –泥盆纪(距今约三亿二千万年)为鱼类的初生时代。 –中生代的侏罗纪及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到一亿六千三百万年)为鱼类的中兴时代。 –新生代的第三纪(距今约七千万年)达到鱼类发展史的全盛时代。 –初生时代(泥盆纪)的鱼形动物及鱼类分为四大类:无颌类、盾皮类、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 一、无颌类 –无颌类在志留纪及泥盆纪中最多,其特征是没有上下颌,鳃呈囊状,无真正的偶鳍。化石无颌类的身体几乎全为厚的骨板和硬的物质所包,故称为甲胄鱼类。到上泥盆纪多数无颌鱼类已绝灭,仅有少数种类延续至今,即圆口类。甲胄类全为化石种类,均产于淡水。 –无颌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甲胄鱼类(纲)及圆口鱼类(纲)。 二、盾皮鱼类 –盾皮鱼类为最古老的有颌类,在上志留纪和下泥盆纪出现,在泥盆纪时十分茂盛,到泥盆纪末多数已绝 灭,古生代末就全部灭种。 –盾皮鱼类是有鳃盖的鱼类。梯棘鱼为盾皮鱼类棘鱼亚纲的鱼类。 –目前,一般认为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都是由盾皮鱼类演化而来,它们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在进化地位上是平行的,但至今尚未发现盾皮鱼类到软骨鱼类或硬骨鱼类的直接祖先。推测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的祖先是一些更古老的而且尚未发现的盾皮鱼类。 三、软骨鱼类 –软骨鱼类的化石证据在古生鱼类四大类中最迟出现,于上泥盆纪发现最古老的鲨鱼,及至石炭纪才发现大量软骨鱼类化石。化石中发现最早的鲨类之一为裂口鲨(肋鳍鱼),由它发展出后期的鲨类、鳐类、魟类、缓齿类及银鲛类。 –软骨鱼类在泥盆纪中期出现了缓齿类,由其演化出现代银鲛类。

鱼类学名词和术语(形态部分)

鱼类学(形态部分)名词和术语(部分)圆口类:骨骼完全为软骨,无上下颌的圆口纲动物,也称无颌类。 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无任何硬骨组织的软骨鱼纲动物。 硬骨类:骨骼全部骨化或部分骨化为硬骨的硬骨鱼纲动物。 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软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无棘,故也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有棘,故又称为棘鳍鱼类。 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硬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合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颏部:紧接着下颌联合的后方为颏部,也称颐部。 喉部:两鳃盖间的分腹面的部分为喉部。 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为吻部。 峡部:由喉部向前延伸,即颏部后方的部位为峡部。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为鳃盖膜。 眼间隔:两眼之间的距离称为眼间隔。

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为眼后头部。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联合。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所特有,不分支不分节的鳍条,称为角质鳍条。 鳞质鳍条:硬骨鱼类所特有,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鳍条,称为鳞质鳍条。(也称为骨质鳍条) 脂鳍:背鳍后方有1个富含脂肪的小型鳍,称为脂鳍。 鳍式: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 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鳞棘:盾鳞中,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向身体后方的部分为鳞棘。 基板:盾鳞中,埋没在皮肤内的部分称为基板。 侧线鳞:一般真骨鱼类在体两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的侧线所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侧线上鳞:从背鳍为起点的鳞片,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片,称为侧线上鳞。

短鳍梭鱼

短鳍梭鱼 尽管帝国鹰极力为东瀛鹤的“苍龙”级潜艇站台,袋鼠国最终还是选择了香水鸡DCNS公司推出的“短鳍梭鱼”作为“柯林斯”级的换代型号。无论从政治层面还是技术层面来看,这都是袋鼠国下出的一着妙棋。政治层面上,选择欧洲型号使袋鼠国得以最大限度地规避西太平洋力量平衡迅速变 化所可能导致的战略风险。帝国鹰之所以热情推荐“苍龙”,无非是想要将其西太平洋两大“铁锚”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以抵御强势崛起的种菜兔逐渐释出的“扩张”压力。然而帝国鹰虽是袋鼠国军事安全的基石,对袋鼠国的经济重要性却早已被种菜兔取代。袋鼠国并非帝国鹰的军事殖民地,无意为了帝国鹰的战略意图牺牲本国的经济利益,自然不愿在潜艇换代项目上选择可能激怒种菜兔的“东瀛鹤方案”。帝国鹰的“国家利益”遍布蓝星各处且权力中心与西太平洋相隔半个地球,整体而言并未真正意识到“种菜兔挑战”的严重性。实力较弱且身处西太平洋的袋鼠国则已隐隐感到炽热的龙息,对于“东瀛鹤选项”的战略风险也就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东瀛鹤目前全力追随帝国鹰,是因为舍此别无他途。人民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自保有余,却无法帮助叛离美帝国阵营的东瀛鹤免遭灭顶之灾。种菜兔在经济与科技实力方面远未达到能取代帝国鹰,成为东瀛鹤新任宗主的地步。自晚清

以来东瀛鹤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种菜兔,自然不肯未作抵抗就轻易地向种菜兔俯首称臣。然而世事无常,1/4个世纪以前恐怕没有人能预测得到“种菜兔挑战”来得如此疾 风骤雨,而刚刚赢得冷战,如日中天的帝国鹰竟然会如此之快地陷入当下内外交困的窘境。再过1/4个世纪,军事上种菜兔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完全可能强大到足以瓦解帝国 鹰对东瀛鹤发动的任何“武力惩罚”,经济上东瀛鹤或许已完 全被种菜兔市场的巨大重力场捕获,科技方面拥有全球唯一完整工业体系与“N 强”级工业实力的种菜兔可能已取代帝国鹰,成为东瀛鹤列岛产业升级的首要来源。东瀛鹤向来崇拜强者,届时改旗易帜绝非不可思议。“柯林斯”级换代艇预计 将服役至2070年前后,整个项目被袋鼠国方面称为“50年婚姻”。如果选择了“苍龙”级衍生版,袋鼠国未来潜艇部队将可能在成军不久之后沦为种菜兔外交部的玩物。这对于自视甚高,总是试图超越国力局限,与重量级选手一同快乐地玩耍的袋鼠国而言,显然是无法接受的结局。既然不论东瀛鹤亲兔也好,反兔也罢,装备东瀛鹤潜艇的袋鼠国都“恐将成为最大输家”,对“苍龙”敬而远之显然是堪培拉最为明智的选择。技术层面上,“短鳍梭鱼”也是竞标方案中风险最小且战斗力 最强的。“苍龙”级(上)固然是已经装备东瀛鹤海自的货架产品,但其通气管续航力还不如袋鼠国海军现役的“柯林斯”级,艇 内空间也无法满足要求,大幅度增加航程并实施其它方面改

鱼类的鳍

第四节 鳍 鳍是鱼类特有的外部器官,通常分布在躯干部和尾部,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一、鳍的种类 鱼类的鳍(图1-16)可分为奇鳍和偶鳍两大类。奇鳍位于鱼体的正中,不成对,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偶鳍均成对存在,位于身体两侧,包括胸鳍和腹鳍。上述各鳍均以其着生在于体躯上的位置而命名。 二、鳍的结构 鱼类的鳍由属于内骨骼的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皮肤。每一鳍条由左右二条合成,经水煮后,可以分离。 1.支鳍骨 支鳍骨位于鳍的基部,起到支持鳍的作用。 尾鳍 背鳍 臀鳍 腹鳍 胸鳍 图1-16 鱼类的鳍

2.鳍条 鳍条与支鳍骨相接,露在体外,使鳍成为一定的形状。鳍条(图1-17)可以分为二种类型:一为不分支不分节的角质鳍条,为软骨鱼类所特有,“鱼翅”即该种鳍条所组成的鱼鳍。另一为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骨质鳍条,为硬骨鱼类所特有。 骨质鳍条又可分为二种类型: (1)软条 鳍条本身较柔软,又可分为: A 、分支鳍条,本身柔软,末端分支且分成许多节的鳍条。 B 、不分支鳍条,本身柔软,末端不分支但分成多节折鳍条。 (2)棘 强大而坚硬,由软条变形而成,又分两种: A 、真棘,不分支、不分节、强大而坚硬的棘,为高等真骨鱼类所具有,真棘只是一条,不能左右分开。 B 、假棘, 分节的坚硬的棘,鲤形目的许多种类所具有。由左右两鳍条骨化而成,一经水煮后立即分开,又称棘状软条。 三、鳍的形态和功能 1.背鳍 背鳍是鱼类维持直立和平衡的器官,一般都位于鱼体背部。不同鱼类的背鳍形态大小颇不一致(图1-18),有的种类背鳍1个, 也有的种类由 a b a b a b 1 2 3 图1-17 棘、假棘及鳍条 a 侧面观; b 前面观 1 分枝鳍条; 2 鳍棘; 3 假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