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农 村 小 学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研 究 方 案

农 村 小 学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研 究 方 案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和平与发展仍将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社会与科学空前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日趋富裕的同时,人类与自然环境发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这给我们带来了如何使“人、社会、自然”得以和谐发展的探索要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各类人才队伍,而2 1世纪对人才队伍最主要的挑战不但是物质与知识的挑战,更是道德与精神的挑战。尤其是人才的心理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不怕挫折,善于合作等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些品质的形成与早期的教育关系十分密切。

反思目前的学校教育,即使当前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仍存在偏面强调文化知识和既定规范的灌输,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目前学生心理素质不佳,他们身上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素质,影响到我国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已引起政府、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心和关注,国家教育部于一九九九年专门发了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无锡市教委为了推进全市中小学德育现代化工程,也拟订了“构建现代化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课题研究方案,其中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的子课题,我校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

究”课题被无锡市教委正式确定为实验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和认识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需要对“学校心理教育”这一概念加以科学的界定和系统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做出成效。

学校心理教育,即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各种心理机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

其一,保健性目标。即矫正学生各种不良心理与行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其二,发展性目标。即提高学生各种心理机能水平。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自我意识,自我调节,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等等。

其三,培养性目标。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和社会适应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自信、勤奋、合作、爱心、责任、创造、不怕困难与挫折,自尊自强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人的素质可以分为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两个方面。而人的精神素质又包括社会文化素质与个性心理两个不同的层面。其中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文化、道德、习俗、劳技、交往、审美等。它既是一定社会文化为个体所认同的反映,同时又是个体个性心理素质的表现。个性心理素质即是个体在接受、选择、占有、创造一定社会文化,并在与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并且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才反映出一个人作为生气勃勃的主体所具有的自主能动、创造的本质和发展水平。个体业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素质,又将十分深刻地影响着自身的发展、社会的适应、潜能的发挥、文化的选择、人格的完善。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

主体心理的学生,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实和特点出发,把社会教育的内容要求符合规律地纳入学生发展的需要结构,成为促进和指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不仅如此,还要把更多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成长发展的教育活动内容、方式引进教育过程,使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最好的和可能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指那种专门的心理指导、矫治、保健(尽管这是必要的),而且是指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塑造的微观操作问题。因此,学校中凡是涉及到学生生活的领域(包括: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等等)都有心理教育的问题。并且,只有当教育深入到这一层面去思考、行动时,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发展人的主体性。因此,心理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管理和活动之中。同时,心理教育还要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面临的问题出发,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引导,指导学生学会面对现实、认识、分析和调整自我,矫正各种不良心理与行为,疏通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更加积极和充满信心地参与学习、生活,成为主动适应社会、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小学德育纲要》以及有关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指示精神。

2、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如教育学要求教育者要把受教育者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来看待,通过发展人的个体素质体现对受教育者成长与发展的关怀精神,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让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要求中,培养受教育者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前进。如心理学以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交互行为为对象,研究教育情景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分析学生身心发展对教育条件的依从关系,探讨学生在教育条件下

整个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研究心育与德育,探索如何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4、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更科学有效地教育培养学生。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构建起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理论依据,建立操作方式,制订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德育实效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信任原则

教育的成功在于信任。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才能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学生的这种寄托情感可促使学生愿意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告诉老师;愿意请老师帮助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激发自己坚定信念的内驱力。信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在感染和陶冶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向老师畅开自己的心灵和种种隐私,他们会从老师的帮助中获取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中得到安慰,在老师的爱抚中得到理解。

2、保密原则

说真话是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中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说真话才能保证教育的有效性。保密是一个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学生只有对心理指导

老师说的真话,他才能感到有寄托,有希望,有安慰。为此老师要十分珍惜学

生的这份真挚的感情,千万不能做出任何危及学生信任的事,也不能说出伤害

学生心理的话。

3、自主性原则

学校进行心理教育是有限的,它只能起指导、督促、帮助、启发的作用,重要的是学生要主动按老师的教育指导去做,按老师安排的训练要求去自觉训练,从而改变自己不良的心理品质。所以,学生自主性能使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的各种表现,自己去提醒,监督自己的各种心理行为。

4、合作性原则

心理教育必须在一个轻松、自由的、和谐的良好气氛中进行,这种气氛主要来自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要让学生信任、理解老师。要达到目标,就要保证学生真正合作,自觉配合老师,自愿改变心理现状。

5、活动性原则

心理教育不同于其他各科的教学,学生心理的发展,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靠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更不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发展,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采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和环境中,通过心理教育和训练去完成。

6、家庭配合原则

一个健康、完善的家庭,必定会使自已的子女接受健康而完美的心理教育;一个不健康的家庭,也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创伤和阴影。所以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必须对家长进行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的教育,并不断取得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文献(作品)研究法。七、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措施和要求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活动,尤其是班主任

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晨会、思品课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

班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开展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

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

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5、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心理健康教育

正常、健康开展。

6、积极实施和探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式和方法,例如开设“心理保健、

行为指导室”,设“知心老师信箱”,给学生设“优点卡”,让学生写心理日

记,开辟“心理快餐厅”等等。

八、课题研究成果体现

1、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多项研究方案。

2、论文集。

3、反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电视录像片。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本课题是我镇小学,也是我校开始研究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该课题的研究,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必须注重学生实际,大胆创新,全方位投入,力求实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和平与发展仍将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社会与科学空前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日趋富裕的同时,人类与自然环境发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这给我们带来了如何使“人、社会、自然”得以和谐发展的探索要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各类人才队伍,而21世纪对人才队伍最主要的挑战不但是物质与知识的挑战,更是道德与精神的挑战。尤其是人才的心理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不怕挫折,善于合作等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些品质的形成与早期的教育关系十分密切。 反思目前的学校教育,即使当前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仍存在偏面强调文化知识和既定规范的灌输,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目前学生心理素质不佳,他们身上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素质,影响到我国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已引起政府、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心和关注,国家教育部于一九九九年专门发了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此,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的的重点,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为实验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和认识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需要对“学校心理教育”这一概念加以科学的界定和系统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做出成效。 所谓学校心理教育,即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各种心理机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过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 其一,保健性目标。即矫正学生各种不良心理与行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其二,发展性目标。即提高学生各种心理机能水平。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自我意识,自我调节,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等等。 其三,培养性目标。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和社会适应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自信、勤奋、合作、爱心、责任、创造、不怕困难与挫折,自尊自强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人的素质可以分为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两个方面。而人的精神素质又包括社会文化素质与个性心理两个不同的层面。其中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文化、道德、习俗、劳技、交往、审美等。它既是一定社会文化为个体所认同的反映,同时又是个体个性心理素质的表现。个性心理素质即是个体在接受、选择、占有、创造一定社会文化,并在与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并且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才反映出一个人作为生气勃勃的主体所具有的自主能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效果研究研究方案

全国“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无线网络时代区域性德育资源整体开发及综合应用的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及效果研究》 子课题 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及效果研究》鼓匠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健康”的术语和内容也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逐步认识和了解。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长期以来,在我国小学教育实践中,重视学生智力的而开发,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素质教育强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家长、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导致小学生学习负担重,给其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的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导致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凸显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如: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和孤儿等特殊家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的焦点。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得到更多的父爱和母爱,但这类孩子得到的很少甚至得不到。这些孩子缺乏了家庭教育、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造成了心理素质脆弱,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有:厌学、逃学、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或者不作业等;行为上的有: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贪小便宜、随意说谎、离家出走、抽烟,玩游戏等;心理上的有:孤僻、失落、不合群、自卑等。由于他们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所以,农村这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应早日纳入到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去,以其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新世纪的到来,使我国的学校教育面临着现实与未来的双重挑战。从现实来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变迁、升学竞争的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等等许多问题,使学生受到各种心理困扰,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看,未来人才不仅要有聪明智慧,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主发展的意识。 随着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心理学界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多。达到共识的是在学生众多的素质中,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的中介,心理素质的提高可以极大促进其他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道主义的兴起,使人们更关注人性问题和自身的生活质量问题,因此,对各种不健康的一面都有积极防治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根据这些原则和要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实施策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学校工作的迫切任务,由此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农 村 小 学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研 究 方 案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和平与发展仍将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社会与科学空前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日趋富裕的同时,人类与自然环境发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这给我们带来了如何使“人、社会、自然”得以和谐发展的探索要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各类人才队伍,而2 1世纪对人才队伍最主要的挑战不但是物质与知识的挑战,更是道德与精神的挑战。尤其是人才的心理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不怕挫折,善于合作等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些品质的形成与早期的教育关系十分密切。 反思目前的学校教育,即使当前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仍存在偏面强调文化知识和既定规范的灌输,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目前学生心理素质不佳,他们身上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素质,影响到我国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已引起政府、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心和关注,国家教育部于一九九九年专门发了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无锡市教委为了推进全市中小学德育现代化工程,也拟订了“构建现代化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课题研究方案,其中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的子课题,我校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

究”课题被无锡市教委正式确定为实验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和认识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需要对“学校心理教育”这一概念加以科学的界定和系统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做出成效。 学校心理教育,即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各种心理机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 其一,保健性目标。即矫正学生各种不良心理与行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其二,发展性目标。即提高学生各种心理机能水平。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自我意识,自我调节,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等等。 其三,培养性目标。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和社会适应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自信、勤奋、合作、爱心、责任、创造、不怕困难与挫折,自尊自强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人的素质可以分为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两个方面。而人的精神素质又包括社会文化素质与个性心理两个不同的层面。其中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文化、道德、习俗、劳技、交往、审美等。它既是一定社会文化为个体所认同的反映,同时又是个体个性心理素质的表现。个性心理素质即是个体在接受、选择、占有、创造一定社会文化,并在与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并且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才反映出一个人作为生气勃勃的主体所具有的自主能动、创造的本质和发展水平。个体业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素质,又将十分深刻地影响着自身的发展、社会的适应、潜能的发挥、文化的选择、人格的完善。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验方案--青青翠竹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校应以健康第一;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不难看出,现代生活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所以仅有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康,而没有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也谈不上真正的健康。进一步说,若没有心理的健康,就难以保证生理的健康。 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中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因此,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辅导必须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学校教育者的充分重视。目前,虽然有一些学校都在积极地开展心

理健康教育研究,但仍未形成稳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我校以《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课题,开展积极的研究探讨,以不断提高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海阳市重点课题实验重要点校之一,作为课题研究的传统点校,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首先,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立足示范性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始终屹立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学校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更新了教师观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全市前茅,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改革经验,具有较好的研究氛围和研究基础。 其次,学校培养和建立了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群体素质高,教科研能力强。学校现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有市级优秀教师2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85%。全校有近百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本课题的主持人姜立军校长,曾参加过多次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曾多次参与省级课题研究,而且年富力强,肯吃苦,能钻研,这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再次,学校具有优良的教科研传统,先后开展过多个国家、省级课题研究,得到多名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所承担课题均都顺利结题。另外,我校早就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 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足:由于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农村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 方面缺乏资金和设备支持,导致无法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地区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导致缺乏专业的心 理健康教育教师,难以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 家庭教育环境不利于心理健康:农村家庭普遍存在教育观念陈旧、倾向于重实际 技能培养而忽视心理健康培养的问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家长也不具 备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的能力和知识。 4. 缺乏有效的心理援助机制:农村地区缺乏心理援助机构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当学 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改进策略: 1.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教材、设备和培训资源,以确保这一教育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农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提高家长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4. 建立心理援助机制:在农村地区建立心理援助机构,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 提供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与城市的心理援助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进行 远程咨询服务,解决农村地区心理援助资源匮乏的问题。 5.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力量、企业和NGO组织参与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资金、资源和专业支持,共同推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改进策略,可以实现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促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二、课题界定及留守儿童的界定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感情需要。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正是感情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在行为上的反映。课题组的责任就是找出留守儿童的共同需要,根据这一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有意识的给感到孤独、自卑、抑郁的留守儿童提供帮助、重树自信和回归真实生活的互动机会。对于留守儿童概念界定需要把握四个要点:父母外出、父母外出时间、儿童居住地和儿童年龄。1、对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和儿童居住地的界定,学者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现居住在户口所在地的儿童。2、对于留守儿童父

母外出时间的界定,是以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6个月及以上者。3、关于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15岁以下为留守儿童,15——17周岁之间为留守少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以教育部1999年8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为依据,课题组从多个角度搜集资料,学习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相关文章,进行了综合的整理分析,为了能够更深入的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积极探讨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育人目标:通过对学生心理个案资料的收集、分类,对问题的诊断及根源的分析,探究行之有效的矫正途径与辅导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防范能力和自我矫正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 2.研究目标: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通过认真观察与分析,及时制定相应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并通过对个案的全程跟踪,全程监管,全程干预,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学生个体咨询、辅导、教育的方法和操作模式。 (二)研究内容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有效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有效策略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存在较大的隐患。对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对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心理压力来源多样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学业压力、家庭压力、同伴压力、社会压力等。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孩子们常常需要在家务劳动和学习之间平衡,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一些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也给孩子带来了家庭压力。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也会给农村中小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2.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据统计,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中存在着焦虑、抑郁、自闭等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农村家庭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很多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导致问题逐渐加重。农村地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不足,很多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也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 二、有效策略分析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和干预。教师应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农村家庭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避免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业压力和家庭期望。家长也应该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积极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 3.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及社会对教育认识的偏差,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另外,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成熟了,再加上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结合自己三十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现状(一)部分小学生受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原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依赖、困惑、多疑恐惧、对他人冷漠敌视,逆反心理严重等问题。如我校六年级97班一位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你不要管严了,他长大后在工资单上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后来这位老师也真的是按家长的要求做的,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还有一学生因作业未完成,被一位中年女教师用教鞭打了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红肿得厉害,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学校;还有个别父母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长期以打麻将为业,连孩子的正常吃饭都不管,更有甚者好吃懒做,看黄色影视等一系列不雅行为;还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不分是非

曲直,偏袒护短。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事事相依,要钱给钱,要物给物,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无感恩之心等不健康行为。以上种种,都给学生造成了看不见的伤害——心里伤害。破坏了孩子们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农村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现状(二)农村“留守儿童多”。据统计,我校共有595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328名,占全校数的55%。他(她)们在家由祖辈监管。一是监管不严;二是过于溺爱,致使部分学生沉迷电视、网络,犯了错误不愿认错,不服管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卑、自闭,交往能力差。去年下期,在我校98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女同学因拿了同学东西被议论后,便开始逃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多次上门劝导都是无果而终。后来通过政教主任和她多次交流并与家长协商,尊重该生的意见,同意她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两星期后,这位孩子心结终于打开了,背着书包来上学了。 现状(三)农村学校的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指导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老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里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如何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处理好师生、同伴之

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但是在农村小微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研究表明,农村小微学校学生普遍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压力 过大、家庭矛盾频发、人际关系不和谐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 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通过对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 地了解问题的根源,为制定相关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农村小微学校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扰时,学生需要得到及时的关心和支持,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对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 于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还能为未来的教育改革 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的提出,旨在引起社会对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心 理健康问题的重视,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完善。 1.2 研究意义

农村小微学校是我国农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规模较小,师生比较接近,学生群体多为留守儿童或来自贫困家庭。这些学生在 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易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由于农村小 微学校条件相对落后,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导致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开展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 意义。 加强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状态,有利于其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成长。农村小微学 校学生普遍缺乏充分的心理关爱,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 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个性的独立和自主发 展。 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和家庭的幸福感 和获得感。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进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建立和 谐家校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开展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促 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提高家庭 和社会的幸福感。这些都将对农村小微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 定和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方案是活动的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活动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1 一、活动背景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受到尊重。但现实中,却常有一些不尊重别人的现象发生。比如,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因他人的成绩、才能、名誉、境遇超过自己而产生一种嫉妒心理。这种因差异而产生的嫉妒心理,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使自己疲惫不堪,学生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认识到由于嫉妒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2、正确认识自己的这种状态,学习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 3、使学生懂得应该以友爱、尊重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三、活动准备 1、以不署名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把感受最深的因别人在其它方面超过自己而产生嫉妒的经过写出来。 2、确定扮演角色,并进行小品《无名之火》的排练。 3、黑板上写“克服嫉妒心理,学会尊重他人”几个大字。 4、邀请几名家长前来参加,讲清活动目的。 四、活动步骤 1、摆现象 (以小品的形式,创设情境。) 小品《无名之火》 剧情:

双休日,六年级女学生刘玲正在家里做功课。同院的杨阿姨喊刘玲去她家接妈妈的电话。刘玲执意要爸爸去接;杨阿姨邀请刘玲去她家玩电脑游戏,刘玲婉言谢绝;刘玲和爸爸一起外出,在大门口看到杨阿姨家新买的汽车,刘玲不屑一顾并忿忿地埋怨爸爸:“怎么咱家电话、电脑、汽车一样都没有?” 学校里,刘玲和张丽这对好朋友,正在研究一道物理难题。当得知张丽在今天的测验中又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张丽的刘玲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张丽一起跳绳;放学不和张丽一起走;班里选班长,张丽是两名候选人之一,刘玲却故意选了另外那名同学(本来她是要选张丽的) 2、查根源 (以问题来引发思考。) (1)刘玲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呢? (因为她家没有杨阿姨家富裕,她的成绩没有张丽好,所以产生了“嫉妒”) (2)定义“嫉妒”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人和人之间进行比较,看到别人某一方面比自己好,自己又达不到他人的水平现而发展到不甘心,并达到了恼怒于他人的程度。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2 20xx年月师校德育部继续在全县中小学组织开展“xx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以活动月为依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在全县中小学中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各校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解读,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全学科渗透做有益的科普宣传。 二、活动时间

探究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

探究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探究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学生的全 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探究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农村小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压力 过大,缺乏应对学习压力的能力;二是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三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和矛盾;四是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因此有 必要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组 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题班会可以 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如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通过讲解、 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知识,培养正确的心理观念,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2. 注重课堂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生在课堂上度过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因此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可以将心 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 情感需求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自我调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学 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收获心理健康。 3. 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 针对农村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可以邀请 有关心理专家或心理咨询师进驻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解决心理问题。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提高情绪 管理能力,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4.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关于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1 一、工作目标 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3、建设心理咨询室,力求使之成为合格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二、内容与途径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已有心理咨询员2名,4名正参加培训,并有15位具备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及25位参加培训的老师,本学年,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将进一步得到扩大。心理咨询室将会以沙龙、个案讨论、教研活动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进一步培训。心理教育吴扬的工作范围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承担全校各年级学生讲座,王天文负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承担全校各年级家长和教师的心理讲座。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开设高一心理课、各年级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校本课程,全校开设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继续开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教师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张志斌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34期 21世纪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 1 现状 1.1 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较为普遍 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缺乏动机,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表现在课堂上主要是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主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作业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 1.2 情绪忧郁 农村学生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孩子所应有的那份活泼、开朗,缺少的是阳光与朝气。面对考试,大多数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的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部分学生出现轻微焦虑,有的甚至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1.3 情感冷漠,不合群,不善交流 农村学生的情感远没有城市学生那么丰富,电视里不管有多么感人的情节,他们都会表现出很漠然,即使是村里的迎丧嫁娶,他们也只会感觉热闹好玩而已。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跟同伴待在一起感觉不到快乐,有的甚至产生出自卑或自负心理。很多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彼此之间都有太多的秘密。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1.4 胆怯、羞涩 这一点表现非常明显: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更不用说打招呼。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精选5篇)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精选5篇)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精选5篇)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修订)》精神,切实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开展女生青春期心理指导,培养广大女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观念,经研究,决定集中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暨女生青春期教育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珍爱美好青春 二、活动时间 4月2日至4月29日 三、活动内容 1各学校在活动期间要重点开展好“五个一”主题活动:发一封倡议书、出刊一期板报(手抄报)、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组织一次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开设一次专题讲座等。 2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的主导作用,通过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印发心理辅导专刊、放映励志电影、排演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剧

等形式,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认真做好“问题学生”、“待进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通过结对帮扶、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各毕业年级要突出抓好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学生调节备考和应考心态,满怀信心迎接挑战。 3各学校要面向学生家庭,开展一系列亲子教育活动,引导家长科学认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家教理念,营造和谐的亲子、家庭关系。 4各学校要关注女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举办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她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身心变化,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和异性交往的方法,树立自尊自爱观念,特别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四、活动要求 ⒈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各中小学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开展好各项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建立常态工作机制,确保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⒉突出重点,广泛参与。各学校要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时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作为教学资,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同时,要积极动员广大家长参与和支持教育活动,进一步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⒊认真总结,严格考核。各学校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关爱女生青春期教育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同时,要着力建立

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0篇)

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0篇) 卫生室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等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文明素质、生活和环境卫生质量,特制订本计划: (一) 加强我卫生室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卫生室应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等),定期更换。积极征订健康书报;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二)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定期对全体居民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以提高全体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 (三)大力开展卫生室健康教育活动。门诊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教育处方等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四)积极开展村室健康教育活动。结合我村室卫生活动安排,对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对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地方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开展饮水饮食、家庭急救与护理等家庭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 (五)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 20__年健康教育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元月份: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脊髓灰质炎知识) 三月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 四月份: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睡眠与健康知识) 五月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母乳喂养知识讲座] 六月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戒烟健康教育知认讲座] 七月份: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献血科普知识) 九月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讲座] 十月份: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糖尿病防治知识) 十一月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知识讲座] 十二月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艾滋病知识讲座] __村卫生室 二○__年元月一日 健康教育工作是农村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村卫生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辖区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制定了20__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