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内外领导理论述评

国内外领导理论述评

国内外领导理论述评
国内外领导理论述评

领导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

摘要:领导工作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并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本文从领导范畴、实证研究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领导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领导理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关键词:领导范畴 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

引言:领导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随着领导活动的产生与

发展,反映人类领导活动经验和规律的领导思想和领导理论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一般而论,领导理论是从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理论体系,同时它又与政治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管理是一个过程,领导工作是管理的一种职能这一研究角度出发,将领导工作定义为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并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西方现代领导理论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并在近三四十年内发展迅速,理论成

果丰富。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毛元生、邱霖恩、孙奎真、刘建军、周永学、王健刚等)从国外引进了管理学和领导学理论,开始向国内介绍有关著作和观点,开始了我国领导学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拟从领导范畴、实证研究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领导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

一.领导范畴

在领导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没有中断过对领导这个概念和范畴的探讨和研究。对领

导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领导者角色的视角探讨和认识领导;二是从领导活动的视角探讨和认识领导;三是从领导和管理关系的视角探讨和认识领导。

从领导者角色探讨和认识领导的代表性成果有:明茨伯格的“九角色”说、彼得·圣

吉“三角色”说和本尼斯的“两类角色”说。领导者的九种角色为:名义领袖、发言人、谈判者、教练与激励者、团队创造者、团队实践者、技术问题的解决者、创业者、战略策划者。“三角色”说将领导者的新角色总结为:设计师、仆人(或管家)、教师。“两类角色”说描述了旧的领导模式向新的领导模式的转变,一是“控制—命令—武断”角色和“肯定—创新—动员”角色,二是“头牛”和“雁首”角色,三是控制型角色与授权型领导角色。从领导活动的视角探讨和认识领导的代表性成果有职能学说、人际关系活动说和多种相关要素相互作用说。职能学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一地论政治领导职能(罗伯特·塔克),一类是广泛地论领导职能(巴纳德、霍金森、米切尔、阿代尔)。旧的人际关系活动说着眼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伙伴关系有效存在的条件(布莱恩、杜柏林),新的人际关系活动说主要是梅尔罗斯创立的公仆型领导理论。杜柏林是多种相关要素相互作用活动说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s gm l f L 公式,其含义是:领导过程是领导者(leader )、群体成员(group member )(或追随者)和其他情景变量(situational vandals )的函数①。即领导并不是以抽象的方式存在的,而是涉及一系列和领导者、被领导者或人群、环境中的各种力量等相关的因素。从领导与管理关系的角度探讨和认识领导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相同说、区别说、互补说和部分

说。霍金森对相同说进行了归纳和概括,持相同说观点的就是认为“管理就是领导”,“领导就是管理”;“领导者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是领导者”。持区别说的学者认为领导和管理两者都是完整的行为体系,而不是属于对方的一部分,代表人物有科特、劳伦斯、本尼斯、韦尔奇等。科特也是互补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组织要发展,有力的管理和有力的领导两者缺一不可。持部分说的学者分为两派,以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力克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领导是管理行为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以约翰·阿代尔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管理是领导执行过程中的一个部分。

认真审视西方学者对领导范畴的探讨和研究成果,可以明显感觉到其科学合理之处,对真正理解领导的含义、实施有效的领导,不可否认有启示和借鉴作用。西方学者对于领导范畴的认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使我们更能认识到领导现象的复杂性。近几十年来,西方学者对领导范畴的研究进入高潮,新观点、新成果不断涌现,可以使我们对领导的新趋势、新要求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西方学者对领导范畴的研究很多,成果也很多,但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式,从而导致各自的侧重点产生很大差别,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虽然这些研究逐步集中于若干视角,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为大家所普遍认可和接受的领导概念,即没有形成对领导本质的认识,此为西方领导范畴研究最明显、最主要的缺陷。

国内对领导本质的研究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出,无产阶级领导者应是“为社会做公仆”和“社会的承担责任的勤务员”②。毛泽东一贯提倡领导干部要“为人民服务”③。邓小平则明确地说“领导就是服务”④。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服务,领导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国内已形成了对领导本质的统一认识,但是在全国被迫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通过各学派各执一词进行论战并相互说服的方式形成的。这种统一认识不利于人民认识到领导学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也不利于国内领导学的长远发展。

二.实证研究

1.领导者特质与能力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主要研究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个人特征,它阐述的重点是领导者和非领导者之间在个人特征方面的差异。现代领导特质理论关注品质的同时,也考虑了品质、行为和情景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库泽斯指出领导者排在前四位的特质是:诚实、有远见、懂得鼓舞人心、能力卓越。德克兰的宪法模型从四个方面来构筑领导特质:个性、想象力、行为、信心。戈尔曼的情商EQ理论则主张情商(EQ)的力量要远大于智商(IQ)力量,前者更能引起他人追随你去实现目标。此外,还有科克藩在特雷克和洛克进行的领导特质的条件研究,纳哈雯蒂进行的差别研究和李文斯、尹报曼进行的失败领导者特质研究等等。

西方领导者特质与能力理论全部集中在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或环境,这使得领导特质理论比其它领导理论在理论上更具有直接性,给公众一种直观的吸引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从这一理论衍生出的个性测量工具,可以作为选拔领导的手段,为组织挑选出合适的领导,提高组织工作效率。这一理论也被用于自我认识和发展,一方面领导者通过分析自己的特质,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另一方面那些渴望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可以从中

②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156页

③毛泽东:《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④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进来》(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得到指导,自己应该具有哪些优秀素质。理论的局限性在于:(1)没有列出各种特质和能力的重要程度;(2)早期没有把环境因素考虑进去,后来虽然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仍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入;(3)这种理论形成了“最重要”领导者特质的主观决定论;(4)对领导特质和能力与领导行为结果之间关系分析和研究不够;(5)即使这一理论提出了领导者缩影具有的特定的特质和能力,但是由于特质和能力并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如何通过培训来形成一种新的特质和能力,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可做。

2.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理论

领导才能与追随领导者的意愿都是以领导行为方式为基础的。所以,很多人从研究领导者内在特征转移到外在行为上,希望了解有效领导者行为和方式有什么独特之处,这就是领导行为理论。对领导者表现出的个人行为和领导方式的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有:两维领导行为(关心人和关心组织)理论、三种领导方式(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理论、领导“连续带”模式(在独裁和民主这两种极端的领导方式之间,存在七种领导行为方式)、四制度领导模式(专权的命令式、温和的命令式、协商式、参与式)等。

西方的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理论,不仅创新了领导理论的研究视角,而且对领导者如何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对于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理论来说,主要缺陷有:首先,这一理论还没有充分说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对领导行为的结果有什么具体影响,研究者还未能在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与领导行为的结果之间建立一个非常清楚和令人信服的联系。这样,就难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在实际中的操作性,降低其理论的可靠性。再有,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常常暗示某种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3.领导环境与领导文化理论

西方领导环境理论认为,任何领导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领导目标的实现和领导效能的提高,不仅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行为取向,还取决于它所依存的环境,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具有深刻地影响。西方学者一方面从系统论的角度对领导环境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研究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皮尔斯和纽斯特罗姆总结说:关于领导环境问题的讨论的核心是“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手段”或“对同样的人在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手段”⑤。更直接的说,随着条件的变化,有效的领导者行为也要变化。领导文化属于外部领导环境的一种,但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对领导文化的研究分为三类:关于企业领导文化的研究,“关于组织文化与领导的研究”和“关于领导的跨文化研究”。

西方领导环境与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发展和完善领导理论,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有利于终归是、改进、提升领导文化。但是,作为领导主体的人,西方领导环境和领导文化理论只能作抽象的人性的分析,而没有经济、政治的分析,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和局限。并且,相对于其它领导理论来说,西方领导环境与领导文化理论的发展时间较短,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很多问题上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很大。

4.领导有效性与领导效能理论

领导效能既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又是领导活动的归宿,是反映领导者能力和领导活动成效的综合性指标。最早提出领导效能这一概念的是德鲁克,他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开篇就说,无论是政府主管、企业主管、公会主管、学校主管、医院主管、军事主管都追求工作有效。他说,任何领导人的贡献、成就及其大小都应以“有效或绩效的客观标准来衡量”。这一观点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并陆续提出了一些评价、考核领导效能的标准和方法。其研究成果中,尤以弗雷德·E·菲德勒的“着重论述领导者和群体如何有效地完成他们所

⑤乔恩·L·皮尔斯、约翰·W·牛斯特罗姆:《领导者与领导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

承担的工作”⑥的专著《领导效能新论》最具代表性。他将领导效能定义为:“一个群体执行其基本分配任务所能取得成功的程度。⑦”

西方领导有效性与领导效能理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启发我们重视领导有效性及领导效能问题,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增强领导有效性及领导效能的因素,推动我们深入研究领导有效性及领导效能问题。但是,西方的领导有效性与领导绩效理论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客观环境、实践基础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1)使用范围、条件上的局限性。从文化特性上看,西方领导有效性和领导绩效理论的成果都是在研究西方国家领导情况和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其内容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这就使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文化上的差异性和适用范围、条件上的局限性。(2)研究内容的局限性。从研究内容上看,西方领导有效性与领导绩效理论目前主要是研究领导者对领导活动效能的影响,对客观因素、社会因素、集体因素特别是群众的活动对领导活动效能的影响,虽然提出来了,但细致的研究成果很少。(3)理论深度的局限性。从理论研究的范围看,西方领导有效性与领导绩效理论几乎与现有的领导理论都有联系,西方学者虽然认识到这种联系,但对其的描述比较浅显,未达到理论应有的深度。(4)效能测评的局限性。主要是原理过于理论化,考核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考核技术、方法偏重于定量分析。考核技术、方法偏重于定量分析,虽然可以避免大量的主管随意性,但如果过分地使用它,有可能使测评过于复杂或出现某种片面性,从而影响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领导效能测评还要大量依赖经验操作。

西方学者对领导学的实证研究还有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理论,领导权威与领导魅力理论,领导伦理、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理论,领导与领导执行理论等等,囿于篇幅所限,笔者就不一一评述了。

综上所述,现在的西方领导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态势,各种理论百花齐发,百家争鸣。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一是唯心史观,过分夸大领导人、管理者的作用,贬低被领导人、被管理者的作用。西方有些领导学著作或领导人的回忆录,过分夸大领导者的作用,把少数领导者说成是“改变历史”“创造历史”或“创造一个时代”的人。这样的观点,在西方领导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也被一些学者否定了。二是对作为领导主体和客体的人,作人性的分析多,而没有经济、政治的分析。三是神秘主义。神秘主义在西方领导理论中是有所表现的,如对于领导人的产生、领导权威的树立,领导人对领导方法的选择、对决策方案的判断等都可以看到时隐时现的神秘主义。

国内的领导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至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很多:一是学科长期在一个水平徘徊,提高较慢;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三是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领导理论不够;四是忽视了领导科学的发展研究;五是争取学科合法地位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六是教学、研究队伍流失严重;七是学科机制僵化,协调不力,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

三.研究方法

西方领导理论主要的研究方法有: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的归纳法,以交叉学科为主的协同方法,以学术竞争为核心的比较方法等。

西方领导理论中的任何新理论的提出都不是依靠逻辑推论从经典中演绎出来的,而是从经验和事实中归纳出来的。例如军事领导理论经典著作《十九颗星》的作者普里尔,并不

⑥菲德勒、加西亚:《领导效能新论》,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页

是专业的管理学学者,而是美国空军学院年轻的上尉教授。他花了十几年时间,收集了图书馆和私人收藏的文件、照片等大量的死材料,还走访了500多位军官和将领,得到更多更宝贵的活材料。《十九颗星》不仅素材丰富、生动,而且可读性强,因而由此得出的结论,如书中最后概括的“领袖并非天生,是造就出来的”的结论以及“能下定决心并激发士气以高姿态去实现任务”的“成功的军事领导模式”等,就很有可信度和说服力。现代西方学者有的由于自己的特殊经历,在高层领导身边工作;有的自己就是高层领导,有丰富的领导经验。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更得心应手地应用归纳法,得出了很多具有充分实证材料支撑的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的研究结果。

研究领导行为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没有多学科的协同研究是难以想象的,最为典型的是1968年劳斯托主编的《哲学家与国王:领导研究》,该书由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侧面描述、解释、评价、预测领导行为,除运用归纳、演绎等传统方法外,主要采用因果模式、矩阵数学、多元回归、相关分析、模糊理论等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还有借助系统论、控制论、运筹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病理学进行研究的。西蒙对“决策程序的开创性研究”则比较多地运用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还有德莫斯、爱德华·帕克等学者也都充分使用以学科交叉为主的协同方法。领导理论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性,是由领导活动的特点决定的。领导这种被认为“发挥某种职能,一遍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⑧的活动,普遍存在于现代化工业世界中,每个组织都需要作出决策,协调各种活动,进行人员管理,评价组织效能等。这就决定了普遍存在的复杂的领导问题,必须用多学科研究出来的各种知识和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和解决,也就决定了领导理论研究方法的多学科交叉性。这种研究方法和领导学的发展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也造成了一些问题。一是过于专业化,没有相关知识的人很难看明白那些研究成果,例如西蒙的有关决策方法的著作,没有一定数学知识的人难以理解。二是给人以神秘感。

学术竞争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竞争或不正当的竞争都会阻碍科学的发展。西方的领导学界进行自由的平等的学术竞争,以实践作为最后的裁判者,不以力压人,也不以势服人。正当的学术竞争和实践的比较选择是西方领导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冯秋婷总结的中国领导学的研究方法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总结实践经验,吸收有益的历史养料,借鉴国外有益的成果以及在新的实践中积极探索。

⑨但是,中国的领导学研究方法偏于单一、落后和随意,过于偏重逻辑演绎,归纳的方法、实证的方法,以及对现代科学的运用远远不够。在研究方法上,西方领导理论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值得国内学者多层次、多角度的借鉴⑩。

综上所述,笔者对面向21世纪的领导理论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研究的任务和方向:(1)拓宽领导理论的研究领域,网上领导活动的研究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2)改进研究方法,积极移植和借鉴其他学科有益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3)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努力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领导理论体系。同时,笔者认为现在领导理论的发展表现出四大趋势:一是分化趋势,领导理论的研究必将从综合性、整体性研究走向分支研究、专题研究;二是应用化趋势,这是由领导活动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决定的,领导案例的研究也是它发展的一个趋势;三是规范化趋势,领导的概念、范畴、原则、原理、用语等需要进一步科学化,领导活动过程需要定量化与定性化相结合,领导体系日益趋于健全化和科学化;四是交叉趋势,从领导活动范围的广延性、领导活动因素的多变

⑧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⑨冯秋婷:《领导学概论》(2010年10月)《领导学概论》第一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第20、

21、22页。

⑩冯秋婷、齐先朴:《西方领导理论研究》(2007年11月),《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第一章,人民出版社2008

性、领导活动的实践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看,领导理论必然走向多因素、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且领导活动越发展,对于它的研究越深入,领导理论越表现出这种交叉趋势。

参考文献:

【1】杜柏林:《领导力—研究、实践、技巧》,《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第二章,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6页

【2】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156页

【3】毛泽东:《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4】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进来》(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

【5】乔恩·L·皮尔斯、约翰·W·牛斯特罗姆:《领导者与领导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页

【6】菲德勒、加西亚:《领导效能新论》,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页

【7】菲德勒、加西亚:《领导效能新论》,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1页

【8】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9】冯秋婷:《领导学概论》(2010年10月)《领导学概论》第一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第20、21、22页

【10】冯秋婷、齐先朴:《西方领导理论研究》(2007年11月),《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第一章,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5、36页

An Overview of Current Leadership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bstract: Leading work is the a activity process of leading and affecting the behavior of every member ( individual ) and the whole members ( group ). The aim is to make the individual and the group be willing to do favor to achieve the fixed target of organization with confidence. The author reviews the current leadership including the leadership,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on the basis, the author predicts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ing and the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leadership category empirical research research method

[第一章第三节详案:-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第一章第三节详案: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 一、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 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1.一个研究的基本宗旨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其理论 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 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 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 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 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2.两大研究领域 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和政府行政领导理论研 究领域。其中,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 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K.布兰查德和S.约翰逊的《一分钟经理》、约翰.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彼得.圣吉的《第 五项修炼》等。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的《领袖论》等。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 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 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 展。西方一般领导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领导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进政府的领导改革,推动政府 行政领导科学的发展。企业的领导活动与政府的行政领导活动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 是如此,如企业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战略发展计划,政府也要为国家确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 社会的发展战略;企业要为顾客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政府也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企业 要关注效率,政府也要注重效率,等等。因此,在西方的政府行政改革中经常借鉴企业领导的一些理论和 方法。如当前西方比较盛行的“政府再造”活动,就是运用企业的领导方法和精神来改造政府,提高政府 的效率,改善政府形象。但是,毕竟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在领导的本质、领导的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不能完全等同与互相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和改造。 3.两种研究范式 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的角度入手来 研究领导理论(Leadership),二是从领导活动(Lead)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领导科学创立的初期, 主要是从领导者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不仅时间长,研究者多,而且成果多,影响大。西方领导理论在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从领导主体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素质、领导作用、领导方法的。尽管研究者 也离不开领导活动,但研究的重点在于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领导权力和权威、领导方法和艺术等,这些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当今,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随着无形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升高,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领导的领导理论。领导理论影响着员工绩效,形成组织氛围,潜移默化构成组织文化,那么什么样的领导理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呢?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领导理论更具实际意义,也是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有斯托格迪尔[Stogdill],鲍莫尔为代表的特质理论,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工作中心”与“员中心”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及中国的相关领导行为理论PM研究, 费德勒模式,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领导权变理论。 本研究综述上述领导理论,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提升中国管理者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4) 第二章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 (4) 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 (4) 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 (6) 第三节领导权变理论 (11) 第四节领导风格理论 (16) 第三章领导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17) 第四章对各领导理论的评价 (18) 参考文献 (19)

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民主测评评价要点

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民主测评评价要点 说明: 1、本套测评题目按职责分为五类,将答案填在测评卡上。 2、每道题目均为单选,请在您确定的评价档次后,在《民主测评卡》上对应的框内填写档次。 3、单项评价设A、B、C、D、E五个档次由高到低排列,A为好、B 较好、C为一般、D为较一般、E为差。 4、总体评价设A、B、C、D四个档次由高到低排列,班子:A为满意、B为比较满意、C为基本满意、D为不满意;个人:A为优秀、B 为称职、C为基本称职、D为不称职。 一、企业领导班子民主测评评价要点 1、思想政治建设: 理想信念坚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事业心、责任感强;完善和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理论实践能力强,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大局意识强,贯彻党委和上级决策部署坚决,切实履行企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原则,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思路、机制和举措,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障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经营管理水平:结合企业内外实现,科学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坚持自主创新,注重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企业内部改革;企业管理科学有序,决策机制健全,内控制度和业务管理流程规范,注重效率,执行力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重视技术研究开发,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注重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突出主业,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可持续贡献率。 3、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在“三重一大”坚持集体讨

论;正职领导带头示范作用明显,领导班子富有工作激情和开拓进取精神,企业各级领导人员管理严格;班子内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配合默契、沟通顺畅;善于总揽全局,工作效率高,整体合力有效发挥。 4、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围绕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群众忠实度和满意度,构建文明和谐企业;恪守职业道德,重合同讲信誉,诚信务实。 5、反腐倡廉情况: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弘扬正气,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和纪律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廉政规定。 6、总体评价:创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领导班子情况和完成重点工作任务情况。 二、党委书记民主测评评价要点 7、政治素质:理想信念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精神坚决;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认真开展党组织和党委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企业党的建设。 8、抓班子带队伍: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班子凝聚力;坚持“三重一大”制度,健全完善内部议事规则和有关工作制度;注重政策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团队,注重提高班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发挥激励约束作用。

《组织行为学》—魅力型领导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0904班曹贺伟

魅力型领导 一、韦尔奇、马云、李嘉诚、王永庆有哪些魅力特征? 答:韦尔奇:自信,激情,创新,雷厉风行; 马云:真诚,敏锐的判断力,坚定的信念,包容; 李嘉诚:坚定的信念,诚信待人,对环境的敏感,知识丰富; 王永庆:诚信,敏锐的洞察力,过人的胆识,务本求实; 二、哪些因素促进了他们魅力的产生? 答:1.韦尔奇:①家庭的教育:少年时的韦尔奇在母亲“尽管去做好了”的鼓励下,学会了直面现实,认识到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必然有失败, 意识到了竞争的意义在竞争中尝到了追求胜利的喜悦,建立了 自信。 ②事业的热爱:韦尔奇毕业后,在GE整整工作了41年,能力和 职位的不断提升(1971年底,成为GE化学与冶金事业部总经 理;1979年底,成为通用的副董事长;45岁时,成为GE最年 轻的CEO)更加激发了他对事业的激情。 ③合理的借鉴:韦尔奇说过,“很多年前,丰田公司教我们学会了 资产管理;摩托罗拉和联信推动了我们学习六个西格玛;思科 和Trioloy帮助我们学会了数字化”正是他对世界知名公司的 借鉴,才给他带来了创新的灵感。 ④内部的环境:当韦尔奇执掌GE时,公司机构臃肿、等级森严、 对市场反应迟钝。正是这样的内部环境才推动了他雷厉风行的改 革。 2.马云:①创业的经历:正是由于马云在创业初期,待人真诚,与朋友 坦诚相见,在创业初期前途未明的情况下,追随他的人才没 有离他而去,使他获得了一群生死相随的朋友。 ②学习的经历:对英语专业的学习,使他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乐于接受新事物,培养了他敏锐的思维。出国首次接触因特

网,到后来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的建立,之后的阿里巴巴,淘宝足以证明他敏锐的洞察力。 ③事业的热爱:放弃了中国外经贸部的良好的工作,优厚的待 遇。为了心中的理想,放弃了他人羡慕的工作,正是他对这 份事业的热爱才推动了他信念的坚持。 ④竞争的意识:对敌人有恨也有爱,和自己的敌人光明正大的 竞争,在竞争企业陷入困难的时候不但不会落井下石,还会 伸出手去帮助对方。因为对方总会给他灵感,这才是真正的 宽容。 3.李嘉诚:①家庭的环境:父亲因病早逝,加之贫困的家庭环境使14岁已 辍学的李嘉诚担负起了赡养慈母,照顾弟妹的重担。正是这 悲惨的家庭状况,才让他有了,一定要倍加努力让家人过上 好日子的信念。 ②经营的经验:创建塑胶厂后,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于是降低 质量来应付订单致使客户退货,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公司 陷入困境,濒临破产。这正反的经验与教训,让他认识到了 诚信的重要性。 ③市场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变化和长江实业集 团的发展,使他敏锐的意识到了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 不同的管理和专业人才,不得不劝退了不少一起打江山的“难 兄难弟”,同时雇佣新人,培训职工。 ④职位的需要:在执掌长江实业70几年中,世界和中国的经济 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新形势的经济下,对CEO的要求 才更高,促使他从不间断地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及时了 解新讯息和时代潮流,对学习的追求让他获得了许多知名大 学的荣誉学位和丰富的知识。 4.王永庆:①经营的经验:少年,王永庆开米店时,出售不掺假的大米, 诚信经营,为他赢得了回头客,也助他淘到了第一笔金,让

管理者情境与领导风格的对应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管理者情境与领导风格的对应: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动荡不安的。在政治上,民权运动对官僚体系造成了持续冲击;在经济上,石油危机使豪华轿车失去了廉价动力;在国际上,日本与德国的经济崛起对美国企业形成了严重威胁。这种局势,使变革的呼声充斥朝野。但是,变革什么?如何变革?向哪里变?却依然迷茫。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使一批学者开始抛弃那种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思路。他们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且适合于特定情境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于是,产生了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著名理论,即权变理论。所谓权变理论,就是寻求不同环境下的管理方式匹配关系。最浅显的表述就是:如果环境为A,那么X措施是恰当的;而如果环境是B,那么Y 措施是恰当的。美国学者菲德勒,就是这种权变理论的研究者之一。他把权变理论运用于领导模式研究。提出了权变领导模式(Contingency Leadership Model)。至今这一模式依然在有关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 弗雷德.菲德勒(Fred E. Fiedler),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51年,他移居伊利诺伊州,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实验室主任。1969年,菲德勒前往华盛顿大学,担任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同时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比利时鲁汉大学客座教授。菲德勒的理论成果主要反映在他的一百多篇论文和四部学术著作中,其中的代表性论文包括《让工作适应管理者》(1965)、《一种领导效能理论》(1967)、《领导效率的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1968)、《如何使领导更有效率:对老问题的新解答》(1972)、《领导方式训练和经验的效果:对一种权变模型的说明》(1972)、《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领导游戏:人与环境的匹配》(1976),以及《领导方式与有效管理》(1974,与马丁?切默斯合著)等。其中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1965年9-10月号的《让工作适应管理者》,是菲德勒首次提出权变领导模式的论文,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他的基本思想。领导风格和LPC问卷 领导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怎样解释,都离不开部下,没有部下,领导就什么都不是。领导风格的差异,其实质就是领导与部下的关系差异。用大棒驱使部下是一种风格,用胡萝卜诱导部下是另一种风格。在这两种风格之间,还可以细分出数量不等的中间类型。一般来说,动不动就挥舞着大棒的领导者,其行为多数带有专断性,目标指向也倾向于完成工作;而时不时拿出胡萝卜诱惑人的领导者,其行为多数带有参与性,目标指向也倾向于人际关系。所谓的独裁与民主、工作导向与关系导向,都是对领导风格的二分式归类。 显然,这种二分式归类有着简单化的嫌疑。现实中的领导,往往不是这种非黑即白的极端状态,而是处于两极之间的过渡状态。另外,这种二分式归类还忽略了相应的前提。例如,领导与部下是对立关系还是合作关系,这是不容忽视的本质前提。如果是对立关系,那么,领导者的行为宗旨是控制部下,拿起大棒是表现威严,拿起胡萝卜则是表现伪善。而如果是合作关系,那么,领导者的行为宗旨是激励部下,拿起大棒是为了工作,拿起胡萝卜是为了友好。不过,这些问题,已经有不少人进行了相应研究,所以不在菲德勒的关注范围之列。菲德勒关心的是,如何从实证的角度,对两种领导风格进行准确判断。

韦伯理想型官僚制理论述评

韦伯理想型官僚制理论述评 20 世纪初,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官僚制的历史进行了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考察,运用其“理想类型”的方法论重新阐释了其对官僚制的理解,剥去了传统官僚制的“神圣光环”,剥去了公共官员“所有的感情价值”,而仅仅把他们视为一种技术工具,从而建构了“理想型官僚制”的理论模型。 一、韦伯研究官僚制的方法论、视角与定位 (一)方法论选择:理想型的研究方法 “理想类型”(Ideal-typus)又称“纯粹类型”,是韦伯为了使社会科学研究的概念达到精确性而设定的一种方法。按照韦伯的定义,“理想类型是通过单方面地突出一个或更多的观点,通过综合许多弥漫的、无联系的,或多或少存在、偶尔又不存在的具体的个别的现象而成的,这些现象根据那些被单方面地强调的观点而被整理成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构。”1 韦伯运用理想类型方法论的原因在于,韦伯认为,人类对于外物的认识是通过概念和范畴获得的,因此在进行理论研究之前就必须进行准确的概念界定。因此,社会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向自然科学一样构建自己严谨而精确的概念工具。但是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具有不同动机和意志的主体行为构成的,其概念构建非常困难,所以,韦伯才提出了“理想类型” 的方法。 在探讨韦伯的理论时,我们必须注意此方法对于韦伯思想的重要影响。韦伯“理想型官僚制”理论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放弃了西方若干世纪以来普遍采用的以叙述制度的价值规范为主的研究方式,转而以合理主义价值立场和类型化比较研究与发生学因果分析相结合的‘理想类型’的方法论”2,从而突破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局限,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这种新型组织形式进行了一种理想状态的学理分析。 理想类型作为方法论的概念工具,首先它是由理智构造的工具,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不同于现实;其次,理想型概念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具有逻辑上的可能性(理想类型),它是在对繁多的经验事实进行整理之后得出的,突出了具有规律性和共性的东西,是经验事物的典型形式;最后,毫无疑问,理想类型作为某种变异的形式,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差别。“这种概念结构既非历史现实,亦非‘真实的’ 现实,它只具有纯理想的有限概念的意义,真正的现实或行为可以与之相比较,并为解释那些有意义的成分而对之作观察。”理想类型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其特点就在于通过比较不同经验事实与理想类型之间存在的极为细小的差别,对经验事实的客观性认识更为清晰。所以,在构建理想型官僚组织中,韦伯就是应用这种“理想类型”的方法,通过剥去了公共官员“所有的感情价值”和“政治情感”,用制度和法律来构建他的组织理论的。 (二)研究视角的确认:组织社会学 法国的组织社会学家克罗泽(M. Crozier)认为,所谓组织社会学,就是从社会学角度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查研究的科学,就是对大型工业与政府机构的策略及其内部权力体制的跨学科研究。4“组织社会学的任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第四章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第一节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研究的基本宗旨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二、两大研究领域 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 1、企业领导研究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 2、政府行政领导研究领域。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伯恩斯的《领袖论》等。 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业高

魅力型领导理论

魅力型领导理论出自MBA智库百科() (重定向自魅力型领导) 魅力型领导(Charismatic Leadership) 魅力型领导理论概述 魅力型领导理论(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y) 是指领导者利用其自身的魅力鼓励追随者并作出重大组织变革的一种领导理论。 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提出“charisma”,即“魅力”这一概念,意指领导者对下属的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但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学者对这一概念作了重新解释和定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充实了新的内容。 豪斯(Robert House)于1977年指出,魅力型领导者有三种个人特征,即高度自信、支配他人的倾向和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 随后,本尼斯(W. Bennis)在研究了90名美国最有成就的领导者之后,发现魅力型领导者有4种共同的能力:有远大目标和理想;明确地对下级讲清这种目标和理想,并使之认同;对理想的贯彻始终和执着追求;知道自己的力量并善于利用这种力量。 魅力型领导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迫切需要魅力型领导者的改革和创新精神,以对应环境的挑战。 但一些学者的研究也指出,魅力型领导者也可能有消极方面。如果魅力型领导者过分强调自己个人需要高于一切,要求下级绝对服从,或利用其高超的说服能力误导或操纵下级,则可能产生不良结果。 目前,多数研究者还是采用面谈、传记、观察等描述性方法对魅力型领导者进行定性研究。不少研究者正在探索研究魅力型领导者的定量方法。 什么是魅力型领导 根据德国社会学大师Max Weber的定义,魅力型领导(Charismatic Leadership)就是“基于对一个个人的超凡神圣、英雄主义或者模范性品质的热

领导理论的意义及方法

题目:叙述课程讲述的领导理论。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你所在单位实际情况,谈谈领导理论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 引言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本文主要针对领导行为理论进行详细论述,以及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讲述领导领导行为理论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 一. 领导行为理论的概述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 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由于领导特性理论忽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对因与果的区分、忽视了情境因素,导致它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的不成功。 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采和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K.Lewin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R.Likert的四种管理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注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以及上级的控制和下属参与的角度对领导行为进行分类,这些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主要的缺点是缺乏对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考虑。领导行为与领导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显然依赖于任务结构、领导成员关系、领导权威、下属的主导性需求等情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情境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但由于实践者很难确定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等权变变量,领导权变理论相对于实践者显得过于复杂和困难,使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978年,Burns在对政治型领导人进行定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过程应包含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种领导行为,这一分类为领导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1985年,Bass正式提出了交换型领导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它比以往理论采取更为实际的观点,是以一个“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领导行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领导行为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领导行为理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理论,学习领导行为理论不仅体现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同事还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的态度与认识上。 领导行为理论目的在于通过极大地提高领导人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提高,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目标。现阶段中国的物质生产水平还较低,劳动者的生活还不富裕,要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所以,领导行为理论的作用就相当重要了。 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

权变领导理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 Fred Luthans. The 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 A Path Out Of the Jungle [J]. Business Horizons, Jun 1973, 16(3):67-73. M. Bennett. Testing Management Theories Culturall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7, (62):578~581 Paul R. Lawrence & Jay W. Lorsch.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67, Jun, 1-47. 常改. 浅谈:领导理论的发展[J]. 改革与开放,2009,05:127. 陈寒松,张文玺. 权变管理在管理理论中的地位及演进[J]. 山东社会科学,2010,09:105-108. 陈亮,王保平. 试论四维度领导行为权变理论模型的建立——以过渡型社会为背景[J]. 生产力研究,2006,06:237-239. 郭宇立. 领导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09:47-48. 胡剑影,蒋勤峰,赵兰琪. 国外领导理论研究评述[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1:93-96. 姜凌燕. 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演变[J]. 领导科学,2009,26:22-24. 李随成,樊相宇.领导理论的新进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998,02:60-63. 潘旭明. 领导理论的演进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4:49-55. 苏若葵.关于权变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理论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市场,2008,39:104-105. 孙利虎.从近代西方领导理论视角剖析领导行为[J].生产力研究,2012,11:166-168. 唐宗清. 权变领导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模式及对校长工作的启示[J]. 教育评论,2001,06:46-48. 王沛. 当代领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述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86-92. 许欢,彭忠益. 试论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5:87-90. 阎德民,王西昆. 权变领导理论评介[J]. 领导科学,1988,06:19-21. 郑晓明.领导权变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1990,01:19-24. 周世建.论菲德勒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J].理论学刊,1989,05:27-32. 朱昌远.权变领导论[J].领导科学,1988,03:28-30.

关于领导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领导理论的文献综述 前言部分 在西方管理学理论中,领导理论是西方行为科学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管理的组织职能,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但如何让它们运作起来,需要通过管理的领导职能来完成。在字面上,“领导”有两种词性含义。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那么,什么是领导呢?所谓领导,传统管理理论这样定义:他是组织赋予一个人的职位和权力,以率领其部下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现代管理理论则认为,它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 在20世纪,随着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领导理论问题得到了大量的关注与研究,一大批的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产生了许多领导理论。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从国内外领导理论的研究状况出发,对领导理论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同时也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诠释。 主题部分 一、国外领导理论的研究现状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领导问题的研究首先在在美国积极地开展起来,国外的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领导问题,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至今日,领导理论的发展已经历了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三个主要阶段。 (一)领导的特质理论 为了选拔和预测的需要,人们期望能确定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以解决什么样的人当领导最为合适的问题,这是早期领导理论研究的思路。根据领

导特性的来源的不同,素质理论又分为传统素质理论和现代素质理论。传统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天生的,生而不具有领导特性的人不能当领导;现代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 1869年,Sir.F.Galton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美国管理学家Edwin E.Ghiselli在其《管理者探索》中提出了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在1969年Gibb的研究认为天才领导者应该具有7种特质;Stogclill等认为领导者的特质应包括16种特质。此外,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包括洛德(Lord) 、邸威德(Devader) 和亚利格(Alliger ) 西拉奇( Szilagyi ) 和沃伦斯(Wallace) 的六类素质论(西拉奇和沃伦斯,1983),班默尔(Banmal) 的十大条件论(孙彤,1987) ,美国管理协会调查认为的20 种能力论以及前苏联学者的素质论等。 (二)领导的行为理论 由于领导特质理论并不能说明领导的实质,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研究者发现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领导行为与他们的领导效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基于此,为了寻求最佳的领导行为,研究者开始转向领导者的实际行为。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由莱温的领导风格理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密歇根大学的研究、领导方格理论、PM理论等。 1、领导风格理论 为了探讨领导风格类型对群体行为和团体效率的影响,莱温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在民主型领导风格下,团体工作效率最高,对工作比较满意;在专制型领导下,团体的工作效率比较高,但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很差;在放任型领导下,人际关系固然不错,但工作效率最低,数量与质量都非常差,而且对领导者并不满意。 日本学者三隅二不二认为,领导类型的效果主要是依工作的性质和状况而变化的。对于容易的工作,民主型领导的效果最好,专制型的领导次之,放任型领导最差;对于困难的工作,专制型领导效果最佳,民主型第二,放任型也是最差。 2、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亨普希尔和孔斯在对领导者行为的研究中,提出了领导行为的9个维度,分别是:主动、成员身份、代表、整合、组织、管辖、信息沟通、认可、生产。 哈尔平和温纳在亨普希尔等人提出的9项维度的基础上,将信息沟通分成向下沟通和向上沟通,从而成为10项维度。根据上述领导行为维度,他们对此进

支持型领导行为研究述评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服务性企业员工主人翁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研究” (11YJC6301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正面领导理论及其在服务性企业中的应用”(10YJC630140)、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支持型领导对高校教师良性工作压力的影响”(FJQI10-0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美珍(1977-),女,汉,福建漳平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支持型领导行为研究述评 林美珍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 福建泉州 362021) 摘 要:公仆型、变革型、真诚型领导者都是支持型领导者。在现有的文献中,欧美学者对支持型领导行为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管理人员表现支持型领导行为,可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情感性归属感,激励员工表现组织公民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文章介绍了西方学者关于支持型领导行为的含义、组成成分和作用的研究概况,并指出了学术界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支持型领导行为;含义;组成成分;作用;未来研究方向 管理人员的领导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进而会影响组织的经营效率和效果。许多领导学者区别两类领导行为:一类是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创建员工心理结构的领导行为、指令型领导行为),另一类是关系导向型领导行为(关心员工的领导行为、支持型领导行为)。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欧美学者对这两类领导行为概念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利时心理学者尤威默(Martin C. Euwema)等人认为,指令型和支持型领导行为概念是最健全的领导行为概念之一。指令型领导行为指领导者的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即领导者创建员工的心理结构,明确自己对员工的期望,分配员工的工作任务,制定员工必须遵守的工作程序,规定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这类领导者严密监控员工 的行为。他们往往会认为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行为是不恰当的、危险的、不服从领导的行为。支持型领导行为指领导者关心员工,满足员工的需要与爱好的行为。这类领导者友善地对待员工,支持员工个人和员工团队的工作,关心员工的安康,愿意帮助员工,在企业内部营造热情、友好、乐于助人的支持型组织氛围。[1]在现有的文献中,欧美学者对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支持型领导风格、公仆型领导风格、变革型领导风格、魅力型领导风格、伦理型领导风格)进行了研究。他们普遍认为,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是这些领导风格的一个组成成分。文章介绍了西方学者关于支持型领导行为的含义、组成成分和作用的研究概况,并指出了学术界的未来研究方向。

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第一章第三节详案: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一、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 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1.一个研究的基本宗旨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2.两大研究领域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和政府行政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其中,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K.布兰查德和S.约翰逊的《一分钟经理》 约翰.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的《领袖论》等。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展。西方一般领导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领导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进政府的领导改革,推动政府行政领导科学的发展。企业的领导活动与政府的行政领导活动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如企业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战略发展计划,政府也要为国家确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社会的发展战略;企业要为顾客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政府也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企业要关注效率,政府也要注重效率,等等。因此,在西方的政府行政改革中经常借鉴企业领导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如当前西方比较盛行的“政府再造”活动,就是运用企业的领导方法和精神来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效率,改善政府形象。但是,毕竟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在领导的本质、领导的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等同与互相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和改造。 3.两种研究范式 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的角度入手来 研究领导理论(Leadership),二是从领导活动(Lead )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领导科学创立的初期,主要是从领导者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不仅时间长,研究者多,而且成果多,影响大。西方领导理论在20 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从领导主体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素质、领导作用、领导方法的。尽管研究者也离不开领导活动,但研究的重点在于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领导权力和权威、领导方法和艺术等,这些内容不仅构成了领导理论的传统内容,而且成为领导理论不断创新的生长点。近20 多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不少学者从领导活动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尤

领导理论综述

领导理论综述 (应用心理学姜婷婷201042067) 摘要:本文从领导的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领导理论发展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要理论,探讨了领导理论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形势走向,从而启发我们以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最新进展 领导理论是社会科学领域讨论和争议最多的热点之一( A volio, Sosik, Jung, &Berson, 2003; Bass, 1990; Bennis, 2007).关于领导理论的研究开始于一项关于区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以及解释领导者的个人效力的遗传特性研究(Galton &Eysenck, 1869)。 1领导的内涵 领导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领导, 包括领导职位、职务和领导活动及领导者的研究。狭义的领导, 是指影响和支持其他人为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的工作的过程。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者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狭义的领导。 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里是较早研究领导理论的人,他指出:“领袖是权利的行使者,是那些能够利用技巧和手段达到自己目标的人。”孔茨( H. Koontz) 等认为“领导是一门促使其部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来完成他们的任务的艺术。”。赫姆菲尔( J . K. Hemphil ) 认为“领导是指挥群体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解决共同问题的过程。坦南鲍姆( R. rannenbaum) 等认为“领导是在某种条件下, 经由意见交流的过程所实行出来的一种为了达成某种目标的影响力。”弗兰奇( J . French) 和瑞文( P . Raven) 把领导的影响解释为“一个人所具有并施加于别人的控制力。戴维斯( K. Davis ) 认为“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追求一定目标的能力。”泰瑞( G. R. Terry) 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地达成团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科·杨( K. Y oung )认为:“领导是一种统治形式, 其下属或多或少的愿意接受另一个人的指挥和控制。” 目前在学术界引用较为广泛的是是斯蒂芬·罗杰斯的定义:“领导就是影响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2领导理论回顾 领导问题的研究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时至今日,领导理论发展已经经历了特质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及其运用 摘要:介绍了领导理论的大致发展历程,并描述了领导权变理论的发展过程极其五种重要的权变模型,并应用领导权变理论进行了相关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领导权变理论 一.领导理论概述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1]。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近半个世纪以来,领导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人们一般将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按照时间的顺序,也有许多学者把这个三个方面分成先后的三个阶段。特质理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流行,其研究之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个性特点,旨在分离出一种或几种领导者具备而非领导者不具备的特质。如Birs早期研究发现用于区别领导人和非领导人的79种特质等,但是而后研究者后来纷纷认定仅仅依靠特质并不能充分解释有效的领导,完全基于特质的解释忽视了领导者与下属的相互关系以及情景因素。因此,在20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叶,有关领导的研究集中在探讨领导者偏好的行为风格上,即领导行为理论,此时的研究者探讨的是有效的领导者在行为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如艾奥瓦大学、俄亥俄州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以及管理放个理论等。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领导成功与否比领导者特质和行为更为复杂,这使地人们开始注意情境因素在有效领导中的影响,权变领导理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权变领导理论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它综合了特质和行为理论,并且能够解释非常复杂的领导现象,并且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 二.权变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费德勒模型 最早对领导权变理论做出理论性评价的人是心理学家费德勒。他于1962 年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即费德勒的权变模型。该模型指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3]。该模型假设在不同的情境中总会有某种领导风格最为有效。

领导力研究综述

企业组织中领导力研究综述 面对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外部环境,全球范围内对领导力的需求日益高涨。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它是一种实践,是一种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事。有效领导力能够在社会和组织中创造共同的信念、价值及期望,并能够修正追随者对目标的理解和看法。据统计,在对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发现,领导过程大约占到整个组织工作的 45%,领导力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领导力的研究使组织系统评估和领导力特质培养成为可能,展现了其对组织的积极影响。 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杂志对领导力相关课题进行了讨论,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出版社出版并销售的关于领导学和领导力的书,种类达几百种,各种组织都在期盼有效的领导力,期望能够引导组织走出困境。企业组织领导力作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20 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认识。本文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领导力理论的应用研究、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了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 领导力(leadership)是20 世纪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领导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领导特质(leader’s traits/virtues)的研究(Ali, 2001)。国外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研究的文献很多,截至2002 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10000 篇(Yukl, 2002),并以每年不低于2000 的数量增加(Alex,2005);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兴趣起始于2000 年,并成为MBA 和培训机构的热门课程。然而迄今为止,对领导力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固定的实践模式,甚至对领导力这一概念的界定也莫衷一是。 对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各领域的学者们纷纷提出独特的看法,以至于目前为止领导力的概念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Bennis 和Nanus(1985)从20 世纪人们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了关于领导力的350 多个概念。下面对一些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下列举。 表1-1 对领导力(leadership)的不同定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