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金粉世家》的悲剧主题定稿

论《金粉世家》的悲剧主题定稿

论《金粉世家》的悲剧主题定稿
论《金粉世家》的悲剧主题定稿

论《金粉世家》的悲剧主题

张华

摘要张恨水的力作《金粉世家》主要描写了国务总理的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冷清秋的婚姻悲剧、金家由盛到衰的家庭悲剧,以及女性依附男性谋求生存的思想悲剧,传达了作者的悲剧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女性的叛逆与反抗,体现了作家的现代批判精神。作者以其现实主义的态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生活方式的腐朽,揭示了封建贵族没落的必然性,为这个豪门世家唱出了一曲感伤的挽歌。爱情与反叛精神把金燕西和冷清秋连在一起,他们因相爱而结合,但最终却也劳燕分飞,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被抛弃时,婚姻的围城依旧不是固若金汤,这荒谬的现实未免让人过于心酸。

关键词金粉世家悲剧家庭婚姻女性

On the “Jinfenshijia”tragic theme

Zhang Hua Directed by associate professor Han Yanhong

Abstract Pick to Zhang Henshui’s masterpiece “Jinfenshijia” mainly describes the prime

minister in seven master Jin Yanxi and the Leng Qingqiu family marriage tragedy, gold family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in the family tragedy, as well as the female dependent males seek survival thought tragedy, conveys the author’s consciousness of tragedy. At the same time also to a certain extent, shows the female rebellion and revolt, reflects the writer’s modern critical spirit.Its attitude of realism, feelings of compassion and a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us to portray a feudal family from flourishing Downfall process, to show the dark and feudal society decadent lifestyle, reveals the inevitability of decline of the feudal aristocracy for this wealthy family sang a sentimental elegy.The splendid family comes to an end.Both Leng Qingqiu and Jin Yanxi make their own living.One they were happy couples,but now they seem to be strangers.They both feel sad.When they don’t agree with what their parents say,the love between them is gone.It made everyone fell sad.

Keywords Jinfenshijia tragic family marriage women

引言

张恨水的通俗小说以佳人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的“那婚姻问题”来编织故事。[1]《金粉世家》更是奠定了张恨水的文坛地位,使他成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2]这部写于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的小说是张恨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

的通俗巨制,[3]它历时5年又3个月,共112回,约100万字。这部家族小说主要描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描绘了国务总理金家“树倒猢狲散”的家庭悲剧,国务总理的儿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爱情婚姻悲剧,同时表现了女性受压迫被物化,依附男性谋求生存的思想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家的悲剧人生观。

一、家庭悲剧

在这个冠冕堂皇的大家庭中,人与人的正常关系被扭曲异化了。夫妻之间,嫡庶之间,母子之间都充满了利害的算计。金太太与金铨的小妾翠姨之间你争我夺,金燕西结婚不几天,又去追逐别的姑娘。吴佩芳瞒着丈夫放高利贷,又恰恰放到丈夫身上,她担心丈夫没有偿还能力,赶紧又通过中间人将债款抽回。三嫂玉芬瞒着丈夫将自己的私房钱,投资于天津万发公司,风闻该公司行将倒闭,才不得已告诉丈夫鹏振,并借钱给他,要他到天津打探消息,将款子抽回。鹏振有了钱,趁机带了坤角到天津游玩,将打探消息之事搁在脑后,在妻子打电话询问时又“谎报军情”,结果公司倒闭,玉芬气得吐血。作者张恨水将大家族中的各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读者,每个人物的利益关系,人情冷暖都暗示了家族崩溃的必然。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而金家各个人物关系之间为了利益的争夺整日勾心斗角,机关算尽,他们甚至把自己的筹码完全压在了金铨官场的成败上,以致于最后金家衰败,一蹶不振。

家庭决定个人心史的社会属性,也影响个人心史的性格发展。生存环境的优越性使得大家族的子辈们都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状态,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对于家族继承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4]《金粉世家》塑造了一个集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于一身、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国务总理金铨。作为这个家族的大家长,无论从官场的业绩还是对下一代的影响上,金铨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金家的衰亡。他在封建社会生活了大半辈子,受到封建文化的影响,其道德修养也被贴上了传统的恶劣的标签。在衙门里是下属望而生畏的活阎王,在儿女面前则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在姨太太面前却心甘情愿扮演着小丑的角色。他虽有貌似通情达理慈祥可亲的一面,但作品也真实地揭露了他的虚伪。其实他也和他的后辈一样荒淫无耻,只不过比自己的子媳们更加虚伪罢了。他口口声声要与家里的丫头讲平等,声称要“解放”女奴,俨然是一副尊重女权的新派人物的面孔,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反对儿子纳妾,自己却纳了两房妾,尤其是他身边那个浓妆艳抹的小妾翠姨以及他在她面前令人作呕的丑态,这正是给他的“道貌岸然”下了一个最好的注脚。表面上金铨与子女的关

系与以往大家族小说比较类似,利用职权安排儿子谋职、教育子女显亲扬名。在客观上反映了封建家庭亲子承荫造成子辈的依赖性,揭示了腐朽的父亲只能繁衍出一个个不肖子孙,最终导致家族的衰亡。作品未曾涉及他的国务总理的政治生涯,假如我们考虑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那么他的政绩也是可以想象的,作品中对盐务署办公的描绘和对官场中互相庇护的揭露,可见出他的“所谓”政绩。盐务署办公散漫,官员们相互庇护,就连茶房也说“忙着,就别来罢,大家都这样”。我们可想而知上层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而他们所“忙”的无非是赌钱、看戏、捧角儿、逛窑,整天过着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寄生生活,而刘宝善等一群只会讨好奉承、见风使舵的“帮闲”形象更加重了这个豪门的腐败气息。他们只想着在交际场如何周旋,如何攀附权贵,以便能从中谋得一些利益。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个权贵之家骄奢淫逸、糜烂堕落的寄生虫的生活和腐朽透顶的灵魂,解剖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家族模式”,“揭开了封建官僚上层豪奢生活的遮羞布”。[5]生动地描绘了上层社会的腐败和世态人情,向人们揭示了豪门之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性、寄生性的实质,以及走向崩溃的必然性。由于对封建制度的缺乏认识,使作者对“金粉世家”的崩溃怀着同情与留恋,他意识到小家庭制度取代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趋势,他也在客观上描绘了封建大家庭崩溃时“飞鸟各投林”的景象,但是他对这个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原因,还是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封建观点上把握的。尽管他有着个人的痛苦和对社会的愤慨,但他的创作宗旨并非是要引起疗救的注意。他把金铨视为创业者,守成的金氏兄弟是败家子,所以金铨之死是金府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二、婚姻悲剧

金家中的几个公子虽然都是家有艳妻,但无一例外地在外寻花问柳,金燕西也不例外。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受他们父亲的影响。金燕西是个地地道道的新式人物,豪门子弟,用作者的话说:“家里的银钱,每天像流水般的进来出去,所以他除了读书以外,没有一桩事是不顺心的。”[6]因此,金燕西的身上不免有豪门子弟的通病,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追求,没有责任感,养尊处优,吃喝玩乐。他不喜欢读书,喜欢看电影杂志,喜欢出入社交场合,参加舞会,对西方新的思想文化推崇倍至,他尤其喜好交际,而新文化的引入带来了交际自由,正合了金燕西的胃口,为了追求冷清秋,他特意将自己伪装成一位具有传统文化的新式学生。请人代自己写诗,赢得冷清秋的好感,力求在文化上向冷清秋靠拢,最终赢得冷清秋的芳心,

而后又始乱终弃,移情别恋。

金燕西追女孩子,其方法是新旧和参,旧法子是借着搬家送了点心酒水拉拢冷太太,借着写诗起社接近了清秋的舅舅。有几个追求目标的亲人站在自己这边,那么成功率自然高了不少。此外,如生日上的祝寿尺牍,四骈六俪也很像那么回事,对精通国学的清秋来说自然是留了个好印象。新法子则更多了,送礼物送的可谓煞费苦心:要送鞋子,先买了鞋票,还巴巴的注上坤鞋让舅老爷转手送上;打听到清秋的生日,花大价钱买珍珠项链送她;不送衣服而送成匹的缎子,而且缎子的颜色也挑得赏心悦目。燕西追求清秋的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乍读之下让人感动,但一对照前后文,只好说一句“性使然也”。对清秋之前的小怜,之后的白莲花,前后皆在的白秀珠,燕西的追求手段如出一辙,不能说燕西对清秋的感情是虚伪的,但至少是不长久的。从金燕西方面而言,他的爱情观就不是专一、从一而终的。“若说交女朋友自然是交际场中新式的女子好,但是要结为百年的伴侣主持家事,又是朴实些的女子。若是我把那个女孩子娶了回来,我想她的爱情一定是纯一的,人也是温和的,绝不像交际场中的女子,不但不能干涉她的行动,她还要干涉你的行动啦。就以姿色论,那种自然美比交际场中脂粉堆里跳出来的人,还要好些呢。好,就是这样办。”从此段对燕西心理的描写也能够看出燕西只要求“结为百年的伴侣”对自己“纯一”,而不同样要求自己,正是这种心理的存在才会有他与白秀珠之间纠缠不清,时断时续的感情纠葛。最终将花花公子的本性暴露无疑,在他成为丈夫和父亲时,他没有尽到自己相应的责任,依然和平常一样,吃喝玩乐,没有任何收敛,从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和我行我素的性格。

对于金燕西这样的挥霍者来说,他的真正兴趣和享受在于购买本身,一旦达到目的,他就要去寻找一个新的目标来满足自己的挥霍欲望。他婚后捧戏子,与白秀珠的约会就是他寻找的目标,所以也就渐渐地疏远了冷清秋。冷清秋虽在新式学校读过书,但是她又受封建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封建婚姻伦理的束缚,所以在她的脑海里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旧思想。张恨水说:“假使我当年在书里多写点奋斗有为的情节,不是给女士们也有些帮助吗?而现在情形中,这书免不了给人消闲的意味居多。”[7]所以小说中的女性都没有为自己努力奋斗,而是选择做所谓的“寄生虫”,当然封建伦理也不允许女性出外谋生,即使接受新式教育的冷清秋也不例外,她认为女子就应该依靠男子。因此,她也选择了封建女性的传统道路,相夫教子,可是金燕西的不思进取,整天忙于交际,使他们之间的分歧与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婚姻悲剧的产生。

冷清秋悲剧的开端在于她轻率的以身相许,这固然由于金燕西施展了诡计,但与她的顾虑——同金燕西的关系已经闹出去了,如果不结婚,便无法交代的无可奈何心理是

分不开的。同时冷清秋也被金钱蛊惑了双眼。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所谓的爱情在金钱面前也会贬值。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婚姻表面上是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合,但他们婚姻的实质是建立在金钱上的,他们的相识、相恋、结合、分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和金钱紧密相连。冷清秋是一个出身贫寒却又心性高洁,有深厚文化修养的新时代的女性。她才貌双全,写文章的才华得到了金燕西父亲和大哥的赞赏,但是这样一位堪称新女性的知识分子却在金钱面前投降了。“聪明的人是不受诱惑,愚蠢的人,是不懂诱惑,至少小聪明的人,明知道诱惑之来,与已无利,而结果心灵一动,就进了诱惑之网了。”[8]以清高自许的冷清秋也成了这所谓的“小聪明”,虽然冷清秋信奉“齐大非偶”的观念,她自信自己不是贪慕虚荣的女子,并不想攀附豪门,但是当她面对漂亮的绸缎衣料,漂亮的鞋子,几千大洋的珍珠项链时,理智驱使她要去还,然而虚荣心又驱使她把它们留下来。最终虚荣心战胜了理智,面对金燕西的“豪追”她还是动摇并且投降了,自然而然,在金钱的攻势下,金燕西逐渐俘获了冷清秋的芳心,进而步入了婚姻殿堂。清秋的爱情是少女的懵懂,对燕西的金钱攻势她没有如其母冷太太那样隐隐觉得不妥。燕西送来礼物的时候往往都是清秋需要或能满足她的虚荣心的时候。如参加同学婚礼的衣服与鞋子,生日时华丽的项链,都送的恰到好处。一次次收下,一次次回礼,一来二去便也情根深种了。这才有了留宿西山等事,至此,清秋的命运也就注定了。燕西送的礼物多是衣服首饰,清秋回的却是抄经刺绣,一个花的是钱,一个用的是心,钱与心的交换,结果可想而知。这场没有来自传统封建家庭的阻力也没有承受太多经济压力的婚姻是浪漫的。但是这场建立在金钱上的浪漫婚姻是经不住残酷现实考验的。冷清秋嫁到金府,逐渐认识了金燕西纨绔子弟的真面目,但她依然幻想通过苦口劝说,委曲求全,使其回心转意。她要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但同时她又希望保住自己独立的人格。虽出身寒门,但她接受了新时代的教育,她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在金府每个人都会玩,都会打麻将。可是她不,她不同流合污,清白自许。所以,她在金府就显得格格不入,和她为伴的只有书本,所以她希望自己的丈夫多读书,谋个正当的职业。可是金燕西的无所事事,忙于交际的行为让她大为失望。她觉得“一个人只应该受人家钦仰,不应该受人家怜惜”,而金燕西的冷淡又时时伤害着她的自尊。金铨暴死,导致金府发生经济危机,使他们夫妻间的矛盾趋于激化,她连做梦都在思考:丈夫不可靠,怎么办?经过认真的自我分析,她认识到:“过去以为穿好衣服,吃好伙食,住好房屋,以至于坐汽车,多用仆人,这就是幸福,而今样样都尝遍了,又有多大意思?那天真活泼的女同学,起居随便的小家庭,出外也好,在家也好,心里不带一点痕迹,而今看来,那是无拘束的神仙世界了”。她终于看到:“自己过去是让金燕西花钱买了这颗心了。”“女子

屈服于金钱势力,实在可耻,作纨绔子弟的妻妾,真是人格丧尽。”她要另找出路,想到离婚,重获自由。贯穿于她这时的思想,是维持女子独立人格的要求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她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埋藏在她内心的“人格力量”觉醒了:“我为尊重我自己的人格起见,我也不能再去向他妥协,成为一个寄生虫,我自信凭我的能力还可以找碗饭吃,纵然找不到饭吃,饿死我也愿意。”[9]在冷清秋眼里,精神上的需求、自我独立,尊严的需求比物质需求更重要。冷清秋完全可以像佩芳、慧厂和玉芬一样打着小算盘,对金家这种腐败没落的生活方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守着这桩婚姻算了,可她没有。在冷清秋看来,夫妻是完全靠爱情维持的,既没有了爱情,夫妻结合的要素就没有了。于是,她带着儿子自闭于小楼学佛,又在一场大火中抱着儿子悄然隐去,宁可过自由的贫困生活。性格不同,观念不同,生活道路的选择也就不同,矛盾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悲剧的产生。

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分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原因,就是金燕西的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小说中金燕西的大哥与大嫂,二哥与二嫂都常常吵架,当金燕西与冷清秋快结婚前,他们又在吵架,这时金燕西有一段心理描写,为后来他们的分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将来和清秋结了婚,难道也是这个样子不成?无论如何,我想自己得先振作起来,不要长了别人的威风……若是男子对他夫人有很深厚的爱情,却落了一个惧内的结果,岂不让天下男人都不敢爱他妻?”男人的气势、男人的尊严、男人的观念在金燕西的思想中极为重要,他始终就没有把冷清秋放到与他平等的位置上。冷清秋是出身平民家庭,为了自尊,她又特别看重自我的位置,金燕西与冷清秋后来分手也就很自然了。

茅盾小说《虹》中的梅行素,挣脱了封建婚姻的枷锁后,便自由地投身到时代革命的洪流中,而冷清秋的使命仅仅只是拉扯大她的儿子。从尾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感情上,她仍然受着已经不是她丈夫的金燕西的束缚,并未真正获得自由。

冷清秋的局限其实体现了作者的局限,作者肯定了人道主义追求和妇女解放运动,同时却对封建制度的本质缺乏认识。因此,作者一再通过冷清秋的总结,把她的悲剧归结为“齐大非偶”,据说,这是作者的一贯思想。妇女依附于男性,从根本上说,是封建制度造成的,金府上的几个媳妇(冷清秋除外)尽管拼命捞钱,竭尽心力控制丈夫,但她们都必须遵守只对女子单方面要求的贞操,而无法禁止自己丈夫嫖妓纳妾,玩戏子。吴佩芳有金钱,娘家有势力,她也基本控制了丈夫,却无法理直气壮地反对丈夫纳妾,她与金凤举的婚姻又何尝不是悲剧?金燕西对冷清秋本来就一直视为玩物,何尝有什么真正的爱情,冷清秋出身寒门,与金燕西结婚是悲剧,即使她出身豪门,娘家像白秀珠一样有势力,她能够控制金燕西,金燕西不敢虐待她,但这些都改变不了婚姻悲剧的性

质。嫁给以女性为玩物的纨绔子弟,必定是没有爱情的婚姻,而没有爱情的婚姻又必定是悲剧。如果说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悲剧是作品中一再提到的“齐大非偶”,那么凤举与佩芳、鹏振与玉芬等都是门当户对的婚姻,他们兄弟几人依然是嫖妓、纳妾、玩戏子,又何尝有真正的爱情?如果说“齐大”必定“非偶”,又怎样解释作品所肯定的小伶与贵公子柳春江的成功婚姻呢?可见《金粉世家》在几对夫妻的婚姻状态的展示上已经触及到婚姻悲剧的社会原因,仅仅由于作者缺乏对封建制度的认识,轻易地放过了深入揭露的好机会。作品中还有对两位姨太太的描写,一个是金铨的姨太太翠姨,一个是凤举的姨太太晚香,而两人最终都是以卷逃的方式离开金家,这更是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金钱婚姻的不可靠。实际上燕西也是打着爱情的招牌,举着平等的幌子,喊着尊重女权的口号,把清秋视为玩物,一旦失去了新鲜感,自然就会弃之如敝屣,从而造成他和冷清秋婚姻的悲剧。

张恨水在《金粉世家》的原序中说过这样的话,“嗟夫,人生宇宙间,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吾有家人相与终日饮食团聚,至乐也。然而今日饮食团聚,明日而仍饮食团聚否?未可卜也,吾有吾身,今日品茗吟诗,微醺登榻,至逸也,然则今日如此,明日仍如此否?又未可知也。”[10]人生无定,空为上,这是张恨水的人生观,这一悲剧的人生观深刻影响了《金粉世家》的悲剧结局。金铨贵为总理,结局还不是散的散,败的败。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那么热烈,最后还不是各奔东西。在书的111回,写金太太上了西山,临走前她对大儿子说:“我老实告诉你罢,我今年54岁,中国外国,前清和中华民国,无论哪一种繁华世界,我都经过了,如今想起来又在哪里?佛家说的这个空字,实在不错”。小说越写越凄凉,到了结尾一片肃杀,曾经是车水马龙的金府门庭冷落,“秋风残照,何等凄凉,读这样的小说可以感叹人生的不定。”[11]

金家由盛而衰的家庭悲剧,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似乎都是作家“人生无定,空为上”的人生观的体现。

三、女性思想悲剧

《金粉世家》在婚姻悲剧、家庭悲剧之外,更展示了女性依附男性谋求生存的思想悲剧以及她们一定程度上的反抗与叛逆。几千年来,男权文化使女性长期处于一种受压迫受奴役的附属地位,身上压抑的枷锁越来越沉重。长期浸润在积淀已久的封建文化中,女性对自身的思想和行动难以形成新的范式和标准。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从来都是以客体的身份被动参与社会生活,而她们本身麻木地对一些不平等的思想形成几乎是毫无保

留的认可,她们自己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认同主体身份的男性意志,这种“服从意志”久而久之便积淀成为一种“惰性”文化品格:对男性的依附。《金粉世家》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也源于对男性物质和精神的依赖。当然,由于小说中的女性处于新旧时代交替时期,这使得她们既有在男权文化统治下的沉沦与屈服,也有为追求自由、平等、个人幸福、自尊自爱等作出的种种挣扎、反抗与叛逆。

在作品中,不管是旧式女子还是现代女性,不管是妻还是妾,都未能摆脱依附于男人的附属地位,都享受着男人给予她们锦衣玉食般的生活。在金家,金铨——凭借他的国务总理兼一家银行总董的资本,便养活了家中多少“寄生虫”。直到后期,总理呜呼哀哉去世,钟鸣鼎食之家失去了可靠的经济来源便变得惨不忍睹。在爱情婚姻方面,更是女性依赖性的集中表现。正是由于骨子里的这种依赖心理,女性往往会产生许多错误的爱情婚姻观念。作品中冷清秋的爱情婚姻悲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原因:虚荣心作怪。是金燕西攻势强大的物质刺激,是金家显赫地位使她或隐或现地做起了灰姑娘的美梦。在金钱物质的驱使诱惑下,她迷失了自我。冷清秋的婚姻选择其实是大多数女性的选择:靠婚姻来改变命运,靠男人来改变命运。就如冷清秋说的:“我怎么会嫁于他,只因为婚前他为我花了不少银子,我竟没看清他这个标准的纨绔子弟,被他用钱收买,我十几年的书真是白读了。”《第二性—女人》说到:传统女人是一个被人也被自己哄骗的有知觉的人,她尝试去向自己伪装她的依赖性,实际上等于对它妥协。[12]金太太便是一例。当她知道金铨和翠姨两人纠缠在一起时,她改变不了金铨那种对三妻四妾的贪欲,在大家庭穷途末路时,她用参佛来打发余生,她“不修什么来世”,“不闹什么出家”,“不谈什么大彻大悟”,“深感人生不过如是,富贵何为?名利何为?”金太太在“禅心伤晚节,珠泪双垂”中云:住在山上,又有什么不是办法?住在城里,办法又好在哪里?她把世上的一切事情甚至生死都看破了,看空了,人生如梦,世事如戏。她用佛来结束余生,实际上是对生命作出的妥协。丫鬟小怜私下与富家少爷柳春江暗中交往,最后离家出逃与之成婚,落入女人在依附男人生活中寻找归属感的窠臼。大少奶奶面对凤举的夜不归宿,面对他娶妾,只能向金太太请求作主,以泪洗面。最终在得知事情无回旋余地后无可奈何地忍下这一切。三少奶奶更是在款项出现问题时,全权依赖丈夫,无奈鹏振“谎报军情”,结果公司倒闭,最终酿成悲剧。翠姨决意要追求幸福时,她想到的出路:一是当姑子去,二是找职业学校。然而,过惯了寄生生活的女人是不容易真正独立的,她最可能的出路是待机再嫁吧!她们都把对婚姻的期待作为自己全部的希望,而又把它定位于对一个男人的依靠,可见决定女人命运的通常是男人,而转变女人生活的也通常是男人,可作品结尾告诉我们:男人往往是最不可靠的。“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等待她们的是随时遭到男人的厌弃和蹂躏的悲剧命运。

但冷清秋毕竟是新时代的女性,她在女性人格独立、自我意识觉醒方面是与时代同步的。即使是受传统文化束缚,在新的时代中,在清醒的认识下也能够试图突出重围,解脱悲剧的命运。她严厉批判燕西的“女子读书无用”的谬论,批判纨绔子弟奢侈荒淫、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腐朽生活,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她不顾金家森严的家规而提出外出教书。婚后,燕西不顾家,却经常与清秋争吵,认为清秋到了金家,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他们的就应该一切顺从他,而且还常用难听的语言来刺激她,清秋并没有因此妥协,而是把戒指扔还,并指着燕西说道:“你就这样量定我了么?我今天就恢复原来的面目,不用你金家一点东西,这是你的戒指,你拿去。”为了证明这一点,她毅然决然搬上楼去,与世隔绝。最后,当她受到环境挤压而忍无可忍时,也能够勇敢地挣脱牢笼,从依附走向独立。清秋是个旧式女子,生活在新旧矛盾交替的边缘,却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她不屈服于被压迫的命运,采取了出走的形式来进行反抗。最终与金燕西离婚。有人说,清秋具有“林黛玉的才情,娜拉的勇气,翠翠的倔强。”

[13]在逃离金家后,她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大街上“书春”卖字,坚持走上“留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自食其力的道路。晚香在凤举面前也不是一味的悲悲切切,而是一股脑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全抛出来,理直气壮地指责凤举,并提出:你给我一条出路。大少奶奶佩芳在对凤举无可救药时,大胆地提出:离婚。一个女子要去委曲求全的去仰仗丈夫,那太没有人格了……决裂了,我就和你离婚。我没有什么条件……不要金家一根草。在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社会中,有多少受婚姻牢笼束缚的被压迫被屈服的凄苦女子是不敢也想都没想过的字眼,而她们却勇敢直率地提出来了,为以后的女性自我解放和自我救赎都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四、结语

《金粉世家》是一曲哀婉感伤的挽歌,作者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悲悯的情怀为世人呈现出了金家由盛而败的家庭悲剧,书写了金燕西和冷清秋从恋爱到婚变的婚姻爱情悲剧,揭示了女性依附男人,毫无自主意识的思想悲剧,传达了作者的悲剧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女性的叛逆与反抗,体现了作家的现代批判精神,使作品具有永久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力量。

注释:

[1]鲁迅《二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2]老舍《一点点认识》,《老舍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3]丁帆、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4]郑柳燕《试论<金粉世家>中的父子关系》,《凯里学院学报》,第25卷,第2期,2007年4月。

[5]戴琥《论<金粉世家>的现实主义特色》,《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6]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一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7]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8]张恨水《夜深沉》,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

[9]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九十四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10]张恨水《金粉世家·自序》见《张恨水全集》第6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

[11]汤哲声《被遮蔽的路径: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现代之途—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赏析》,《名作赏析》,2010年第6期。

[12]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女人》,陶铁柱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3]王少栋《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4月。

参考文献:

1.鲁迅《二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2.老舍《一点点认识》,《老舍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3.黄永林《张恨水及其作品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4.张友鸾《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新文艺史料》1982年第1期。

5.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6.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7.徐文滢《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载《万象》,1942年12月。

8.张恨水《金粉世家·自序》见《张恨水全集》第6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

9.鲁迅《南腔北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10.王少栋《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4月。

11.温奉桥《张恨水新论》济南: 齐鲁书社。

12.孔庆东《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重庆: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致谢

本研究论文是在韩燕红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韩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韩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张华2014年10月于邯郸

路遥小说模式论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城乡二元对立模式 (2) (一)对传统乡土的眷恋 (2) (二)对城市文明的渴望 (4) 二、“归乡”模式 (6) (一)城市的抗拒 (7) (二)土地的召唤 (8) 参考文献 (9)

回归 ——路遥小说模式论 摘要:当认真去研究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时,其实不难发现,构成这两部作品的基本模式为城乡二元对立模式与“归乡”模式。在此两种模式中,反映的是作家路遥对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潜心思考。本文主要针对城乡二元对立模式与“归乡”模式展开论述。城乡二元对立模式主要分析了一方面深情地依恋着自己的家乡故土以及另一方面又深深的渴望着现代的城市文明,其中,“归乡”模式探讨的是抗拒城市文明和土地对其心灵深处的热切召唤。本文意欲通过以路遥的代表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对路遥先生的小说模式和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而在今天的文学创作中,分析作者的创作模式仍具有十分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城乡二元对立模式;“归乡”模式;思想内涵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s, Lu Yao has a unique research value and significance. Currently, Lu Yao's research, the main themes from the novel and the novel's characters talk about the image of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ir works. Here attempt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 that is, from Lu Yao fiction novel structural model of this unique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deep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Lu Yao hidden in the novel. This article will be two of the most famous works of Lu Yao - "Life" and "Ordinary World", as a model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explore Lu Yao novel mode of urban and rural opposition and "Homecoming" mode. Explore this novel model, in today's literary creation, still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Urban and Rural Opposition Mode; "Homecoming" Mode; The Meaning

服装订货会倾向文化主题

服装订货会倾向文化主题 眼下正逢泉州众多服装、运动鞋品牌订货会举行的密集期。随着经济回暖,企业激情上演动态时装秀,演绎2009年秋冬服装流行时尚。据业界人士透露,订货会从之前的静态展,演变到现在的包括携手明星、举办模特T台秀等活动的动态展,服装企业在考虑订货会如何更加吸引眼球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表达。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传统的订货会一般都有固定的程序——先安排客户走马观花看一遍货品样板,让其对货品有一个初步印象、整体感觉,然后根据客户对货品的整体感觉,结合客户所在市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与客户沟通订货数量,最后根据之前与客户谈的情况,安排客户分批次订货。 展现泉州海洋文化 近来,众服装企业开始把主意打在了订货会上,要么联手歌星,要么举行模特秀,各出奇招,推出独树一帜的订货会创新营销。日前,柒牌的2009秋冬新品发布会让人耳目一新,主办方精心策划了一场晚会,其中包括经销商颁奖和新品走秀等环节,国内知名实力唱将汪峰也赶来祝贺,为现场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引吭高歌。 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洪肇设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导致了服装市场的消费信心下滑,但其公司销售网络仍处于良性运转中。不仅如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该公司还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军更高端的市场。 福建超越集团2009秋冬新品发布会选择在泉州惠安崇武举行。为期三天的发布会,让来自全国上百个代理商的买手们对泉州的海洋文化青睐有加,主办方联手当红小生刘晓虎把整个发布会气氛推向了高潮。超越品牌总经理黄伟明认为,作为市场销售的最前沿地带,终端店铺的盈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除了让加盟商了解泉州的海洋文化,超越还举办了新品秀,展示了四大系列服饰,每个系列均根据自身定位表现主题元素,编排出街舞、篮球秀及情景剧等相应的表现形式,用舞蹈、运动元素展现服装的时尚、舒适和韵律感。 立体化提供样品 泉州另一服饰品牌易建联也同样选择在惠安崇武举行2009年秋冬新品发布会,动态的展示让来自全国的专业买手进行立体选择。易建联(香港)国际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市场的调整表明门槛的降低、经营成本的降低——当别的品牌实力不足的时候,新崛起的品牌正好可以利用空间和实力快速打开市场。

论古希腊的悲剧精神

纵观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大团圆式的优美结构充满了读者的视野,无论是包公戏中的善恶、忠奸分明,还是戏剧中的窦蛾恨终得雪怨总得偿,都充斥着农耕文明下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式的因果循环和“善恶有报”的理想和期待,尽管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对人生进行思考的悲剧意识的萌芽,但总体上还是被包裹在“大团圆”的外壳之下。在西方悲剧理论真正渗入中国的创作之后,真正有意识的悲剧创作才成为可能,若干具有悲剧性宏大结构和巨大魅力的文学作品才开始走进人们的阅读视野。与此同时一些悲剧性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呈现出了它们独特的由痛到快,先痛后快的巨大吸引力,使得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再囿于特定文学视角,而更多的渗透了美学理论,从而达到对具体的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 一、古希腊悲剧精神形成溯源 对于古希腊式悲剧精神的诞生根源和产生土壤,可以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去探寻。古希腊人生活在海洋流域,浩淼无边的茫茫大海中“没有彼岸”和看不到彼岸,或者说无法回归的渔猎生活的现实造就了古希腊人的海洋文明。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历史条件下,古希腊人创造了悲剧历史发展中的三种悲剧类型:由于无法挽回和无法改变的神定的因素或者主体的“小过失造成大悲剧”的命运悲剧、由于人物自身性格原因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性格决定命运”的性格悲剧、以及由于人本身的降生是无来由的和人的生存环境是人所无法选择的所造成的生存悲剧。悲剧最早来自于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的祭祀活动,而酒神崇拜涉及到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出生,死亡。再生。这本身就是人类渴求生存,抗拒死亡的意志表现。是人类对于生存状态的抗争,是人类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和终极关怀。这种悲剧精神渗透在古希腊人的文学创作中,由此出现了众多的悲剧作家。这些悲剧作家以他们的悲剧意识和人性关怀创作了一系列隽永深刻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为代表。悲剧的本质是矛盾冲突,没有了矛盾冲突。悲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古希腊悲剧通常表现出一种抗争,如普罗米修斯对神旨的违逆、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美狄亚对丈夫的报复等。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悲剧是令人同情和怜悯的,但由于他的斗争是朝向一种正义的目标,显示了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战胜还要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这就成了悲剧人物最终必然走向悲壮命运的悲剧美的来源。这种精神上的胜利和战斗的过程远远超越了结果,是永恒的人类精神的映射。正是在与这种类似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的斗争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因此在欣赏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时候,人们在产生恐惧、悲伤等强烈的痛感的同时,更会感到怜悯和同情,如此强烈又复杂情绪强烈地刺激着欣赏者的感官,使读者悲伤之后得到更强的顿悟和重获新生的愉悦之感。 对古希腊悲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亚里士多德曾以《俄底浦斯王》来佐证他对悲剧性质的解释——“过失说”,俄底浦斯王无论如何的正直善良,关爱自己的国民,都无法逃脱先天的神定的命运,由于无心的过失而导致了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的巨大悲剧性。黑格尔也用《安提格涅》来辅助他对悲剧性质的解释——“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说”,代表亲情的安提格涅和代表国法的克瑞翁之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具有合理性的双方在矛盾斗争的过程中暴露了自身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于是必然遭到毁灭或者两败俱伤的命运,进而造成了巨大的悲剧性冲突。黑格尔提出的“冲突说”成为了黑格尔对于悲剧理论的最大贡献,并促使悲剧理论进一步的系统化和完善化,进而逐渐形成了真正的近代悲剧的理论形态。而到了现代,恩格斯和马克思对悲剧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了他对《封,济金根》的结论,认为济金根的悲剧是由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实际上不能实现”的冲突而造成的。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在现代悲剧理论中极具代表性,它广泛

古希腊命运观的发展

古希腊命运观的发展 古希腊文学作品中,戏剧是成就较高的一种文学。其中悲剧的成就又远远高于喜剧。悲剧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树立了正统的地位,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取材于神话传说,是奴隶主贵族教化臣民的工具。但是,在悲剧里具有一条鲜明的发展线索,那就是人类命运观的发展,从不得不顺从到奋起反抗的过程。 在希腊悲剧中,命运似乎构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命运成为了主宰一切人甚至是神的根源。在希腊悲剧主人公的背后,总有某种既不依赖于人,又不依赖于神的神秘力量,这种无形的,然而又发挥着巨大作用的神秘力量,就是所谓的命运,故也把希腊悲剧划归为命运悲剧。 根据亚里士多德定义:“悲剧是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戏剧的效果借引起怜悯与恐惧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所谓“命运”,其实质是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古希腊人限于思想及科学水平,无法认识。不同的悲剧作家对命运的理解不尽相同,不同的作品对命运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观念发展与内涵的变化。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杰作《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仅存的第一部。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埃斯库罗斯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敢于为人类幸福而反抗众神之主宙斯的形象——普罗米修斯。他对人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并深深地同情着生活在愚昧中的人类,于是他给人类带去了知识,带去了火种,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之门,将人们带入文明之城。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惹怒了宙斯,宙斯下令将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让他终日 暴露在烈日和风雨下,任他喊叫,仿佛世界所有的角落都充满了这位为人类文明进步而牺牲自己的勇士悲怆的呼喊。 这部作品非常明确地塑造了悲剧的意义。在这里面,不管是人还是神都是不容反抗的,神的力量不容超越,而人的力量微乎其微,面对命运,人只能顺从。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剧本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自己却毫无所知。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示,俄狄浦斯千方百计寻找杀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结果发现凶手就是他自己。悲痛万分的王后伊俄卡斯忒自尽。俄狄浦斯百感交集,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放逐。 《俄狄浦斯王》说明了希腊人对命运力量的敬畏,然而却开始了抗争。即使俄狄浦斯知道自己的命运,他也在尽可能的避免悲剧的发生。故事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悲剧,说明人类的自信心不够提升,对命运与神的力量仍有遵从与恐惧。 在《美独亚》的故事里,身为科尔喀斯公主的主人公美狄亚,为了爱情,抛弃富贵与权势,孤身与伊阿宋私奔。而伊阿宋利欲熏心,竟然背信弃义,抛妻弃子与科任托斯公主结婚,国王也欲立即将美狄亚母子驱逐出境。当婚姻破裂、无路可走之时,美狄亚并没有选择死掉,不但没有死掉,还将有一番惊天地的作为。美狄亚,这个遭受屈辱,性如烈火的女子,由爱而恨,不得不采用残忍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权利和意志的不可侵犯,她不但用巫术要了新娘和国王的命,更深知儿子是作为父亲的生命、权力、和财产的体现,她要绝后,给伊阿宋致命的打击。最终, 在极惨烈的尸体叠尸体的场面里,美狄亚的尊严和人格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部作品里,人的力量被大大提升。命运的抗争意识不断加强。主人公美狄亚面对命运并没有选择屈服,不仅淋漓尽致地向丈夫、国王、公主进行了报复,而且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在这部戏剧之中,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类开始意识到面对命运的不公,人是有能力进行反抗的。人的自信心也在不断提高。 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这三部作品可以看出,希腊悲剧中命运观念的转变。从开始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安排,认为命运是不可抵挡,不可反抗的力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比较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比较 从这学期开始,大概用了2个月的时间,看完了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而《红楼梦》,是从小学开始看的,前后大概看了3遍。因为在我买的这版《金粉世家》扉页上有这样一行字“二十世纪的《红楼梦》”,因而产生了想将《金粉世家》与《红楼梦》做个比较的想法。 一.主旨 其相似点在于: 《金》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贯穿以金家豪门贵族的兴衰史,表现出了放荡腐朽的没落生活,温情脉脉中的杀机四伏,同时也展现了“二十世纪交织在门第、权力与金钱中的中国社会”。 《红》则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同样贯穿以贾府豪门贵族的兴衰史,表现出了放荡腐朽的没落生活,温情脉脉中的杀机四伏,同时也展现了封建社会末路下的中国社会。 注:有人认为,《金》和《红》都宣扬了一种存在悲剧观。重点表现在《红》的《好了歌》和《金》的序中“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个人认为有道理,但因为对哲学了解不够,对《红楼梦》也没有读到那么深,所以暂且不作讨论。 其不同点在于: 在对爱情悲剧的描写上,《金》无疑用了更多的笔墨描写了燕西和清秋从定情、结婚到反目、出走的全过程,就像是一部燕西和清秋的爱情史诗。而《红》对宝黛二人的爱情过程的处理是放在整个贾家的大环境下的,只起到一个主线的作用,况且《红楼梦》的主要人物除了宝黛二人外,还有“金陵十二钗”,贾母,王夫人等人,所以,宝黛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就被淡化了。 在表现封建大家庭中的倾轧时,我觉得《红》的描写更深刻、彻底。特别是在“王熙凤计陷尤二姐”这个情节中,你可以感觉到封建大家庭中表面的温情脉脉下实则隐藏着的杀机四伏。此外,你也可以从晴雯,金钏等贾府丫鬟“惊心动魄”的死亡中真切的体会到封建大家庭中的“步步惊心”。而《金》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力就要略逊一些了,它只能算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算不上是“杀机四伏”“步步惊心”。 我认为造成这两点不同的原因是:一,张恨水是著名的“鸳鸯蝴蝶派”代表,擅长才子佳人故事的创作,所以,自然有很大篇幅描写燕西和清秋的爱情过程。二,从社会环境上说,封建末期和民国初期的社会风气不同,自然折射到一个大家族中后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有了变化;从个人成长环境上说,张恨水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至于奢华的大家庭中的生活是什么样,他并没有亲身感受过。而曹雪芹成长于官宦世家,正是因为他身处这样一个煊赫的大家庭的环境中,所以他才可以从内部看问题,他所看到的自然也就比张恨水深刻。 二.人物形象 《金》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几乎都可以在《红》中找到原型。金燕西的原型,毫无疑问,是贾宝玉。金铭的是贾政,金太太的是王夫人,三姨太对应的是赵姨娘,而金家的大少爷,二少爷和三少爷,虽然很难说他们的原型真正对应着《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身上有贾府的那些纨绔子弟的影子。至于三少奶奶,就明显了,她的精明善干,她的刻薄泼辣,活脱脱的就是《金粉世家》中的王熙凤! 此外还有一点,《金》和《红》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塑造时,无一例外的突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观点,但在《金》中“女儿”是有限制范围的,是专指未出嫁的“女儿”

金粉世家相关简介

浅谈冷清秋的形象及爱情悲剧 摘要:冷清秋是张恨水笔下的经典女性,在她的身上聚集着传统女性的优良道德,幽静的性格、朴实、样子大方得体、有才华,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样。但是也有现代女性的意识,追求自由、爱情平等以及人格尊严的向往。在她的悲剧爱情中“齐大非偶”占据了主要地位,她是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张恨水、冷清秋形象、悲剧婚姻、齐大非偶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上的集大成的作家。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众化的通俗小说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张恨水所创造女性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道德品格,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识。其中以《金粉世家》中冷清秋最为典型,作为一个传统女性,她的才华、她的幽雅,是当时女子的楷模,但是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她的内心又是那么的追求自由、人格尊严和平等。她既有传统的虚荣心,又有梦醒后的觉悟。 冷清秋是一个学生,可是她和现代的学生之间又有一种差别。她是一个才女,冷清秋喜欢作诗,这是现代学生很难做到的。虽然冷清秋出身于寒门,但是她从不埋怨,而正是由于出身于寒门使冷清秋很早就养成了清雅、幽静的性格,衣着朴素、样子大方、才学出众、淡泊自甘、洁身自好是她本身最大的特点。和那些凡夫俗子比起来,冷清秋更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这也正是金燕西被她吸引的原因。金燕西出身名门,贵为总理之子,从没见过像冷清秋这样朴实、温和的人,所以一见她便喜欢了。 一.传统女子的性格 在冷清秋的身上有太多传统女子的美德了。曾经有人把《金粉世家》比作民国版的《红楼梦》,那么冷清秋就像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作为一个传统女子,冷清秋具有林黛玉一样的聪明、喜静、好读书,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她们的爱情也都是以悲剧收场。 作为传统女子,她也有缺点。清高、自傲、爱慕虚荣。当她遇见金燕西,知道他追求自己时,开心不已。当金燕西送她昂贵的礼物时她欣然的收下了,被金燕西的表面功夫蒙蔽的冷清秋以为他是一个可以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在还没明白爱情为何物时就匆匆嫁人。但她不知正是由于这样的无知使自己开始了坎坷的一生。 二.现代女性意识 (一)渴望爱情、婚姻平等冷清秋也渴望拥有爱情,虽然金燕西贵为总理之子,但是她还是抛弃门第观念和阶级观念在和金燕西交往,始终不被不卑不亢,没有过分的献媚,而是以才华、诗情、操守在和金燕西交往,追求一种自然而真实的情感。正是她的这种才华洒脱战胜了身份和地位都远远在她之上的富家小姐白秀珠,也因此征服了金家和金燕西结婚,然而在当时那个显赫华贵的大家庭里,人际关系是很难维持的。而冷清秋总是能妥善的处理好,因此颇受婆婆及姐姐们的喜欢和尊重,而这一点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又有点相似。虽然这场婚姻没有坚持到底,但是她从不后悔,毕竟自己真心追求过。 在冷清秋的爱情观中,相爱的人有更多的人格独立和理性思索。爱情的基础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而是基于情感上的信任。理性的背叛并没有导致她的自杀或自残,而是更加坚定生命的意义。换种角度再看他们的婚姻,如果冷清秋能放下自己的尊严,不是消极的面对,能积极的挽救和弥补。那么也许她最后不用与世隔绝,自己把自己囚禁在一个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特色范文

【虽然我还没有看过这部作品。不过有许多好朋友对我推荐过这部书。所以一直以来对它的感觉都很不错。便将此文献在这里了!!】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文学新潮迭起,各种全新的创作理念扑面而来。但举目文坛,你会发现颓败、绝望、平庸、无奈、商业炒作充斥其中,很少有能深深打动读者.震撼读者的文学作品出现。是文学远离了读者,还是读者远离了文学?应该说,都不是。人们照样在读作品,在读“依然神圣”的那些值得读的作家的作品,这其中就包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这部小说在发表和播讲以后,接到过成千上万封感奋的读者来信,尤其在农村、工矿、学校、基层单位的青年中激起了波澜,形成了文学的社会反应相对沉寂时期里的一个少见的高潮。而且时至今日,《平凡的世界》依然是广大读者,尤其是出身底层的年轻人最喜爱的作品。这从近年来各种畅销作家排行榜上赫然前列的路遥和近年来反复印行的各种版本的《路遥全集》,《路遥中短篇小说选》,《平凡的世界》以及连带出现的大面积的路遥作品盗板书中不难看出。尽管路遥之于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坛不容忽视,《平凡的世界》名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榜首,但批评界对于路遥及这部小说仍然有太多的误解及由此导致的漠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路遥被评论界淡忘了,他的名字已难得再从评论家的笔下出现,甚至我们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为高校中文系教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竟然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从这之中更可折射出学者们对路遥的关注和研究处在一种

什么样的程度。80年代以来的文坛上几乎找不到像《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读者之多,影响之广的作品,但是在理论研究上却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极度的反差恰恰验证了路遥的名言:“作家的劳动决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 回到路遥,回到《平凡的世界》——是我们无可回避的事实。而本文将从创作特色方面对这部作品加以解构和分析。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联系作者自身状况和他的其他作品,意在解构出《平凡的世界》的独特价值和个性风采,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和永久的魅力。 一 任何故事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空间,而成功的作家往往从自己较熟悉的环境着手来刻画人物。路遥曾经说过:“我是一个血统的农民的儿子,一直是在农村长大的,又从那里出来,先到小城市,然后又到大城市参加了工作。农村可以说是基本熟悉的,城市我正在努力熟悉着。相比而言,我最熟悉的却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因为我曾长时间生活在这个天地里,现在也经常‘往返’于其间。” “我较熟悉身上既带有‘农村味’又带有‘城市味’的人,以及在有些方面和这样的

主题课程

主题基于什么背景开展? 有可能是人、自然、社会。季节、节日、儿童的已有经验、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建构知识的系统性。该主题的教育价值 什么是主题目标? 主题的总目标是主题的设计者对于整个主题活动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的描述。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总目标以幼儿发展这个总目标为切入线索,渗透其他领域的目标。每一个主题总目标从内容上来讲,一般都应包含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方面,线索也应以考察这三个方面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兴趣点来设计,这是确定的核心线索。教师自身以及其他教育者的参与,也应是教师在设计主题目标时候必须参考的次要线索。 1、主题目标依什么而定? 我们觉得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目标的制订要有科学性、连续性、合理性,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为目标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教育目标应该是一个整合——分解——整合的过程。我们在制定主题目标时,可能将其划分为不同方面,但是不管哪种归类划分方式,都是对整体发展的相对划分,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使我们在考虑教育目标时不致笼统、无序。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目标导向模式是:老师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基本经验、兴趣需要、年龄特点等选择主题,确立主题活动目标。 2、它可能有助于达成哪些教育目标? 通过大家的讨论和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也根据各位教师的一些已有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1、首先要分析主题内容,要思考和充分挖掘该主题对于促进孩子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2、主题目标和活动目标不同。主题目标包含了主题下所有活动最后要达成的目标,而活动目标则仅仅指向于主题下的某一个具体活动。 3、对照本班幼儿的发展状况,符合幼儿的基本需要和心理特点。 4、活动目标是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总之,主题目标是根据主题里面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在充分了解主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整个主题的活动所设定的拟最终达成的结果。 主题目标与领域目标的关系? 主题目标是领域目标的基础,领域目标是为达成主题目标服务的,但领域目标相加又不等于主题目标,因为主题目标是幼儿在这一主题中的知识、情感、态度大方向的收获,领域目标则要考虑该领域的特性和系统性来制定。 什么是主题网络? 1、分析主题源中所包含的信息要素,并将这些信息要素作进一步的分解,找到次一级的主题要素,以此类推,层层分解。 2、分析主题所涵盖的学科或领域倾向,设想儿童可以从这些学科或领域中获得哪些具体的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以《俄狄浦斯王》为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被后世尊为悲剧典范。这出“命运悲剧”通过描写正直善良的英雄俄狄浦斯在与命运的斗争中遭到无可避免的毁灭,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于斗争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眼中命运的无可捉摸、难以抗拒。 命运观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它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支配人的神秘力量,是前定的个人、民族或国家的走向和完成。在古希腊神话中,女神摩伊拉便是这种神秘力量的化身。在俄狄浦斯出世之前,神谕便指出他将来必定杀父娶母的命运,于是无论是他父母还是俄狄浦斯本人,从一开始就尽力去逃脱这种命运。然而俄狄浦斯所做的每一项努力,非但没有使他逃离这种厄运,反而一步步走向命运的最终结局。作者并没有指出这种命运的原因,在他看来,神谕决定一切,命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 剧中的俄狄浦斯是正义勇敢的英雄,他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整个忒拜城;他失手杀死了老国王,并不是出于有意;他娶自己的亲生母亲,是全忒拜城人民的意愿。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在俄狄浦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他并没有刻意犯下罪过,相反他一直在逃避预示他命运的神谕。善良的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父母离开了科任托斯,为了拯救城邦竭力追查凶手,知道真相后为了保全城邦,他有戳瞎双目请求流放。纵观整部戏剧,俄狄浦斯并没有过错,只是悲剧的宿命使他始终无法逃脱。 本剧故事情节按照两条线索进行发展。开始忒拜城产生瘟疫,民众向俄狄浦斯乞援。为了拯救忒拜,俄狄浦斯必须找出凶手,将其清除。所以,整部戏剧以俄狄浦斯追查凶手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然而在追查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的同时,暗含着俄狄浦斯寻找自我的过程。从为了拯救忒拜,神示要求清除污染开始,就暗示着俄狄浦斯就是忒拜城祸根,标志着俄狄浦斯开始追查凶手即是开始一步步查明自己的身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进行。在后来报信人和牧人的证实下,俄狄浦斯终于追查到凶手就是他自己,他就是那个逃不开弑父娶母的悲剧命运而要被清除的污染。这时,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合二为一,寻找凶手的过程即寻找自我的过程。 剧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既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又预示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方向,暗中隐藏着悲剧命运的线索和脉络。如当忒拜发生瘟疫,人民前来乞援时,俄狄浦斯回答说:“我了解你们大家的疾苦,可是你们虽然痛苦,我的痛苦却远远超过你们大家。你们每人只为自己悲哀,不为旁人,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此语是俄狄浦斯表明他为整个城邦和全体人民担忧,但同时无意中也暗示了自己就是悲痛的根源,故事的最后他的痛苦将远远超过所有人。又如当俄狄浦斯得知神示下决心要追查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时,说:“这不仅是为一个并不疏远的朋友,也是为我自己清除污染;因为,不论杀他的凶手是谁,也会有同样的毒手来对付我。”这句话无意中道出了他与老国王“并不疏远”的关系。“不论它是单独行动,还是另有同谋,他这坏人定将过着悲惨不幸的生活。”他的诅咒预示了自己最终的不幸命运。 《俄狄浦斯王》一开始就设下“谁是杀害忒拜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这一悬念,当俄狄浦斯下定决心惩罚杀人凶手时发誓:“假如他是我家里的人,我愿

金粉世家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引言 (2) 一、《金粉世家》爱情悲剧的内涵 (3) 二、《金粉世家》爱情悲剧的原因 (3) (一)性格原因 (3) (二)环境原因 (6) (三)爱情观 (7) 三、《金粉世家》爱情悲剧当下思考 (7)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摘要;《金粉世家》是我国近代言情小说的开山鼻祖张恨水著作之一,他也是我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章回体小说家。之所以选择这部小说,因为小的时候迷恋这部电视剧,故而将小说也阅读一番。我主要研究的方向基于对二人-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而展开论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这段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爱情终究还是走向了破灭。主要是通过研究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从这个悲剧中所得到对爱情的思考。其次,通过阅读原著,得出——他们之间的悲剧一是因为二人之间的性格不同,二是环境所造成的三观不同,其次爱情观不同。 关键词 :《金粉世家》悲剧原因

引言 张恨水,蜚声中外的“通俗文学大使”,同时也是我国近现代史小说的开山鼻祖。籍贯安徽,一八九五年出生于江西广信,一九六七年病逝于背景。张恨水写了将近30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达一百部。在文学上面,他继承了传统小说的特色,同时加入了自己个人的个人写作特点,使得他自己的小说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他的小说迷——上至鸿儒,下至白丁。在他一生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金粉世家》以国务总理金燕西与才女灰姑娘冷清秋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他们的爱情故事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分道扬镳。他们的自由恋爱让人感到惋惜。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的婚姻观,反对门第观念,主张人格平等。在这一部小说中,“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从轰轰烈烈的恋爱,最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种下了“门不当户不对的苦果”,使得冷清秋几回惊叹“齐大非偶”的无奈与痛苦。 《金粉世家》在艺术创作上有着极高的建树,人物形象也是十分生动形象。对于这部小说,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金冷二人的爱情故事,想更进一步知道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导火线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段凄美佳话,有的人则通过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残酷的封建思想方面研究金冷的爱情悲剧,还有的人从金钱、封建意思方面对他们的婚姻悲剧进行分析。总而言之,一场悲剧不会因为一个原因而走向悲剧。因此,我主要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性格原因、环境原因、爱情观。

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

投降or抗争?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 【摘要】命运问题是人类历史长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古希腊人认为在人与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既支配人,也支配神;古希腊神话中既有对命运的抗争,又有对命运的妥协,而且最终是要表现人作为个体在命运前的渺小与无所作为,传扬的是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的体现就是“神谕”。一道神谕能决定凡人一生的历程和生死,人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那些著名传说里的悲剧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个个都是历经苦难,九死一生,一生下来就注定了在恶瘴累累的路途上颠簸。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命运观悲剧俄狄浦斯普罗米修斯 【前言】命运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命运往往被描述为主宰人和神的神秘的力量。而古希腊神话大多写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在主人公背后,往往存在着某种无形的、不可抗拒的、不依赖于人和神的神秘力量,影响着主人公生命的走向,就是所谓的命运。因此,客观地讲,神话中的命运观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中人与命运的冲突,反映的是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冲突。而本文,将从俄狄浦斯和普罗米修斯两人中来分析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走向 【正文】古希腊神话故事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悲剧故事便是俄狄浦斯,在得知他将杀父娶母的神谕后就开始了与命运不屈的抗争:他远离义父母,开始流浪,结果途中误杀生父;因解开斯芬克斯之谜被拥立为王,而娶的前国王遗孀正是生母。命运于是开始疯狂报复:可怕的瘟疫袭击忒拜城,祸因在于有人杀父娶母。俄狄浦斯不顾一切捉拿元凶,救民于水火结果他刺瞎双眼,自我流放他乡。这一方面表明他对命运的蔑视,另一方面有力谴责了命运的不公正、命运的邪恶。在英雄与命运这场悲壮的较量中,我看到了人的伟大,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俄狄浦斯中体现的人与命运的抗争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 1、俄狄浦斯虽然集英雄人物的勇敢、无私、智慧于一身,但对于自身的命运,他始终是无知的。在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上,他处于被欺骗的地位,他始终想要离真相近一些,即使隐约预感到结果的可怕,他还是不顾劝阻,用自己的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谜底,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和自己的生身母亲结婚,他成为和他同住的儿女的父兄,他生母的儿子和丈夫,他父亲的凶手和共同播种的人。俄狄浦斯刺瞎双眼有着双重寓意,一方

论路遥小说《人生》

论路遥小说《人生》 路遥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创作了许多风格独特、主题鲜明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路遥的小说文本大多呈现的是“城乡交叉地带”的变迁与冲突,路遥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了一方有地方特色的小说世界。作家将当下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呈现在了小说的创作里,体现了作家对我国在思想解放、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独特、深刻的思索与探寻。中篇小说人《生》凸显了作家对民族传统美德的关注与思考。路遥认为这种优良的传统道德是美的、好的,他在《关于 (人生)的对话》里就曾说:“……不管发展到任何阶段,这样一种美好的品德,都是需要的,它是我们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最基本的保证。”J但是,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人正悄然远离这份美好的传统道德,作家为此感到了深深的失落与忧郁。作家在呼唤传统的回归,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固守这份民族传统美德。小说《人生》的男主人公高加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成功,在挣脱黄土地的贫苦与艰难时,看不到乡村农民身上的传统人性美和传统道德美的宝贵,作家是坚决否定的。因此,每当高加林试图远离那份传统美德时,他必将为自己选择的错误受到惩罚、付出代价。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

论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以古希腊三大悲剧为视角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以古希腊三 大悲剧为视角 目录 摘要………………………………………………………………………………Abstract …………………………………………………………………………前言………………………………………………………………………………1古希腊悲剧的内涵 1.1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 1.2希腊悲剧命运观的意义 2古希腊命运观在三大悲剧中的演变

2.1埃斯库罗斯与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2 索福克勒斯与其《俄狄浦斯王》 2.2欧里庇得斯与其《美狄亚》 3 古希腊命运观的演变成因 3.1 生存方式的变化 3.2 民主政治的成熟 3.3 人本主义的形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命运是人类一个永恒的命题,各个时代的命运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当时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对命运做出了杰出的思考,并成为人类思想上一朵齐丽的花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与古希腊悲剧有着紧密联系,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有一个发展和嬗变的过程,因此,本文主要从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为出发点,去探寻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在悲剧中的体现,同时,寻求对当代社会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命运古希腊悲剧文学 前言

“命运既是哲学上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文学上的一个重要母题,它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现,从古到今不少人对其探索,其中古希腊人对“命运”做出了杰出的思考,其意义也超出了自己的时代,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在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品中有着重要体现,这是由于三大悲剧作品都体现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念——命运观,也称之为“命运悲剧。它表现出的是人或神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之下的“无望”,主要是围绕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展开。 所谓“命运”,是指客观规律的必然性。而人与命运的冲突不过是人与外部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命运”面前,有的人选择接受,如在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有的人选择逃避,如在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底浦斯;而有的人选择反抗,如在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希腊人的命运观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些变化主要是随着生存方式的改变、民主政治及人文主义精神的形成等而变化的,从总体上我们可以得知,古希腊人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且开始积极地肯定自我的能动性。 前人对古希腊悲剧作品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对命运问题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很浅的层次,本文的写作将悲剧作品与命运观相结合,总结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特点,挖掘其思想价值,能够有新的发现与探讨。 1古希腊悲剧的内涵 悲剧,古希腊语意味“山羊之歌”,是由于它的产生与祭祀酒神有关,古希腊悲剧的内容,基本取材于神话和传说,在古希腊时期,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人们的认知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原因,在面对大自然和生活中无法解释和无法把握的问题上,便以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着,而这种力量便是所谓的“命运”,但是,他们依然对生活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在生活中思考着人生的本质,随着对人生问题思考的深入,就越意识到生活中的邪恶、不公正,于是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愿望寄托在文学之中,悲剧文学的另一方面是美的领域,文学家用文学作品去照亮生活中的黑暗,虽然悲剧带来的光亮闪烁不定,它总是以牺牲一定的条件让人得到安慰,但是它却是不可缺少的,对悲剧作家们最是如此,因为他们要用悲剧的力量去描述那些无法解释的东西。 1.1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 古希腊悲剧文学往往以命运问题为题材,悲剧作家们在自己作品中诠释着对命运的认知,悲剧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艺术形式,它也称为“命运悲剧”,从最早的荷马史诗到三大悲剧家的作品,“命运”是构成古希腊悲剧作品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重要线索,它反映了人与命运的冲突,突出人的意志与命运冲突过程中所发生的悲剧,它是希腊悲剧中最具魅力的因素。“命运悲剧”指的

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小说 基本信息 作者:张恨水著 出版前言 著名章回小说大师、报人张恨水先生,原名张心远,安徽省潜山县人。一八九五年生于江西广信,一九六七年病逝于北京。“恨水”这一笔名,取自于南唐后主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词句中。张恨水先生一生共创作一百二十余部中、长篇小说,还有大量的诗歌、散文和杂文,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是位影响深远、功力深厚的大作家。 作品原序 嗟夫!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吾有家人相与终日饮食团聚,至乐也。然而今日饮食团聚,明日而仍饮食团聚否?未可卜也。吾有吾身,今日品葱吟诗,微醺登榻,至逸也。然则今日如此,明日仍如此否?又未可知也。最亲近者莫如家人,最能自主者莫如吾身,而吾家吾身,吾终莫能操其聚散生死之权。然而茫茫宇宙间,果何物尚能为吾有耶?吾自有知识以来,而读书,而就职业,而娶妻,而立家庭,劳矣!而劳之结果,仅仅能顾今日,且仅仅能顾今日之目前。可痛已!何以言之?请以事为证。吾闻某小说家,操笔为文,不及半页之纸,伏案而卒,其死已速矣。又闻某逸老夫人作雀牌之戏,将成巨和,喜色溢于面,同座一中风出,为上家拦而和之,某夫人一忿而绝,其死又更速也。某小说家于其所写最后一页稿之先,安知其不终篇耶?某夫人于中风刚出,上家尚未拦和之一刹那,又安知其生命即毕于是耶?嗟夫!人生如此,岂非玄妙不可捉摸之一悲剧乎?此事吾早知之,吾乃不敢少想,少想则吾将片刻不得宁息,惟惴惴然惧死神之傍吾左右而已。何以忘之?作庄子达观而已矣。此古人所谓不作无益之事,曷遣有涯之生者也。吾之作《金粉世家》也,初尝作此想,以为吾作小说,何如使人愿看吾书?继而更进一步思之,何如使人读吾之小说而有益?至今思

路遥的语言特色

路遥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当着路遥的面说:“你的作品语言不好,就没有人家某某的语言优美。人家那语言,才是文学语言。可是,在你的小说中,找不到一句人家某某某那样的语言。”路遥在最后的发言中回应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我只想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所以,如果我的作品中哪怕出现一行某某某那样的文字,我都要坚决地把它划掉。”路遥当时很激动,说到“划掉”的时候,右手做了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动作。由此可以看出,路遥的语言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试从《平凡的世界》的语言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语言描写朴素而平淡 梅尧臣在《读邵不疑学士诗卷》中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在他看来,倘能“顺物玩情”,则可“平淡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王安石也推崇“平淡”的风格和境界,而且认为那是一种不易达到的高度:“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集》) 凡是读过《平凡的世界》的读者,恐怕都不会忘记田晓霞和孙少平在麻雀山上见面的情景: 内心的骚动让他坐立不安,他索性仰面躺在一片枯草上,两只手垫在脑后,茫然地望着暮色中的天空。天空已经亮出几颗星星。晓霞也不再出声,静静地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两只手抱着膝头,凝望着远方的山峦。这是一个美妙的时光。小树林中,归巢的鸟雀扇动着扑棱棱的翅膀。没有风,空气中流布着微微的温暖。春天的黄昏呀,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思和深远的联想,也常常叫人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忧伤。 路遥运用朴实的抒情性语言,准确地刻画了黄昏外在的物象,也传神地写出了人物内在的心象,从而创造了一个心物合一、情景互渗的画面;给人留下丰富而美好的阅读记忆。黄昏是美妙而温暖的,令人在宁静的心境里浮想联翩,悠然意远。但是,黄昏也是生发乡愁和孤独的时分,最容易叫人惆怅和忧伤的,如此描写显得厚朴真挚而又诗意盎然。 我们看这段描写: 少平知道,家里的光景现在已经临近崩溃。老祖母年近八十,半瘫在炕上;父母亲也一大把岁数,老胳膊老腿的,挣不了几个公分;妹妹升入了公社初中,吃穿用度都增加了;姐姐又寻了个不务正业的丈夫,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他们家经常接济一点救命的粮食——他父母心疼两个小外孙,还常常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喂养。 此段描写几乎没有用形容词,寥寥几笔,简洁朴素,但是却把孙少平家的贫困状况刻画地十分清楚:上有老,下有小,兄妹上学,祖母半瘫,父母亲也一大把岁数,缺少劳力,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家中的贫穷可想而知,语言平易浅近,言浅意浓。 二、语言富于哲理 文中的这段文字我们不难忘记: 不知是哪一天,她走过来的时候,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她一眼, 尽管谁也没说话,但实际上说了。 是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些时候,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手势,只要一个眼神,我们便心领神会,有时甚至比语言和手势理解地更深刻!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有一种没有语言的语言,尽管谁也没说,但实际上说了,无言中能表达双方的万千心绪。 再看这段文字: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