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及运算定律、性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及运算定律、性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8单元) 一、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6、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7、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10、除和除以不同.A除以B;写成A÷B.A除B;写成B÷A. ※11、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如果要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如: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600-120)÷10=48(个) ※1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76-52=24;24÷4=6合成() ※13、填□;列综合;从最上面的算式写起;看清运算顺序;该加括号的加括号. 如: 77 + 23

﹨∕ 25 ×□ \/ □ 25×(77+23) 14、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5、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①、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 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三、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 ②、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0 ③、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④、任何数乘0都得0 ⑤、0不能作除数 四、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2、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金炳祥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

四则运算介绍及定律1

计算问题解题原理思维及方法 小学数学中在数的问题有以下三种算术:计数,计算,数论 计数问题有以下方法: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与组合法,捆绑法,插板法,枚举法,排 除法,对应法,树形图法,归纳法,整体法,递推法,容斥原理和几 何图形中的计数; 数论问题有以下方法:奇偶数论,平方数论,费尔马定理,中国剩余定理,韩信点兵原理及 其同余数周期应用,整数拆分; 考虑到现在三年级了,我们这2课主要讲解计算问题: 混合运算,数学计算公式原理,换元法概念,凑整法概念,定义新运算,数的整除余数,速 算与巧算。 1.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高级运算如平方,次方,数根,微分,积分等不讲) ?运算顺序:只有一级运算时,从左到右计算;有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要是有平方,先算平方。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括号从小到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表示方法①脱式计算 脱式计算是,即递等式计算,把计算过程完整写出来的运算,也就是脱离竖式的计算。 在计算混合运算时,通常是一步计算一个算式(逐步计算,等号不能写在原式上),要写出每一步的过程。一般来说,等号要往前,不与第一行对齐。示例: 1+2×(8-3)÷5×[(14-6)÷8×9] =1+2×5÷5×[16÷8×9] =1+2×1×[2×9] =1+2×18 =1+36 =37 ②横式计算示例: 1+2×(8-3)÷5×[(14-6)÷8×9] =1+2×5÷5×[16÷8×9] =1+2×1×[2×9] =1+2×18 =1+36=37 ?运算意义和运算规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及运算定律、性质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及运算定律、性质 同学们好!这期活动内容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第一部分“加减法的意义及运算定律和性质”。由房老师来指导学习。 (一)阅读思考,学会方法: 1. 加、减的意义: 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例如:35439↑+↑=↑加数加数和 (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减法的意义?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和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例如:39435↑-↑=↑被减数减数差 (总数) (部分数)(部分数)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是部分数。 2.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同学们可能知道: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 加法和减法有什么关系?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它们的关系如下: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相当于 相当于 3. 运算定律和性质: 自己叙述一下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字母表示:a b b a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c a b c ++=++ 叙述一下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 字母表示:a b c a b c --=-+() 例1. 计算283447171653+++ 我们读题后,认真观察这四个数谁与谁有关系,划一下。283与17可以凑成整百数,1653与447可以凑成整千数。这题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这样计算: 283447171653+++ =+++()()283174471653 =+3002100 =2400 例2. 计算29041127172201--- 读题后观察到1127、172、201这三个数的和是一个整千数,所以这题运用减法性质简算。 这样计算:29041127172201--- =-++29041127172201() =-29041500 =1404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二)尝试体验,合作交流: 1. 填空题: (1)五亿四千六百万写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 (2)230700000读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 (3)最大的九位数是( ),最小的九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 2.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1)512184184+=+() (2)30693169++=++()() () (3)()()a a ++=++4555()() (4)a b c a b c --=()(()) 3. 判断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四年级下册1-8单元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6、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7、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10、除和除以不同。A除以B,写成A÷B。A除B,写成B÷A。 ※11、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如果要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如: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600-120)÷10=48(个)

※1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76-52=24,24÷4=6合成 ※13、填□,列综合,从最上面的算式写起,看清运算顺序,该加括号的加括号。 14、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5、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简析 本期我班有41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知识点整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知识点整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总结 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知识点整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1: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通过父子二人观看____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全过程,自然而然地引入小数加减法。教材用表格呈现我国运动员和加拿大运动员在第一、第二轮动作后的得分情况,呈现父子二人在知道得分后兴高采烈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111.60分”、“现在领先12.6分”……父子二人的对话促使学生思考:“3.6分、111.60分、14.6分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样,为了解决这一个个的实际问题,小数加减运算便产生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一知识经验,设计好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计算、合作交流的过程。 ①先教学减法。出示例1中上面一部分内容时,不出现小数减法的竖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两个数据发问:“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或者根据父子二人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提出问题:“这3.6分是怎么得来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小数减法,同时让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学生计算后,应引导说一说:如何列竖式?(突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如何计算?(突出退位的过程。)竖式中的结果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有区别吗?(突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结果简化。) ②再教学加法,并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例1中下面一部分内容的情境是上面一部分的继续,是故事往下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学时,同样不要出现加、减法竖式,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表中数据或父子二人对话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111.6分和12.6分是怎么得来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 ●怎样求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用加法笔算)计算的结果“111.60”还可以怎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 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方案 本班的根本情况: 本班有40名同学,男生22名女生18名,90%是农民的10%固体户。这90%学生的家长不能帮助孩子的学习。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很大困难。他们的汉语水平也不够,他们需要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个别干部的孩子们的年龄太小,他们在学习中出了很多劲儿,还是成绩不是心里上那么好。他们也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上学期的教学成绩是:及格率86%,优秀率,平均分。 〔一〕教学内容包括:这本书一共有10个单元:四那么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复试条形统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一共设计了87课时。每节课安排一次作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开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良四那么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开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开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学期按这个方案进行教学全心全意的努力工作到达及格率88%,优秀率%,平均分。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归纳和练习题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 2.乘除法的意义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运算 例:340÷[(12+5)×5] (113-65)÷(12÷4) 4.用优化思想选择实际问题中的最佳方案 1.扎龙保护区门票有两种出售方案: 方案一:成人票30元,儿童票半价 方案二:团体10人以上(含10人)每人22元 (1)成人3人,儿童7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成人7人,儿童3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某游乐园售票处写着:成人票价30元,学生票价15元,团体票价18元(30人及30人以上),7位老师带领46名学生到这个游乐园游玩,怎样购票最合适? 二、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 + b×c 简便运算: 25×82×4 50×(37×20) 88×125 25×44 167×6+167×7-167×3 37×29+37×44+37×27 25×64+25×36 16×98+32 62×37×125-37×125×54 35×99 57×201 3.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1)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2)运用除法的性质:a÷b÷c=a÷(b×c)

计算: 801÷(9×2) 560÷(7×4) 420÷35 45×12 2700÷45÷2 630÷(63×2) 20000÷125÷2÷5÷8 三、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的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是常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意义: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际、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如7100用小数表示就是_______;291000用小数表示是__________ 3.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如0.9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0.35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或0.01)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意义不同: 说出下列各数中“7”所在的数位及其表示的意义 13.73 7. 9 0.357 0.27 5.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小数的性质 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天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化简: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会改变 3.利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培训资料

小学数学第八册 教材培训资料 本实验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一般采用的是多次循环的编排方式。即在低年级逐步引入混合运算、直观描述运算顺序(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下同),接着逐步出现整数四则三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第五册~第八册),之后在高年级(第九册)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和概括——出现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为学生初中时学习第三级运算做准备。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但是也造成了循环过多,比较烦琐,教学步子比较小,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不足等问题。 本套实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

关于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教材注意了这样几个方面:(1)相对集中教学,(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采取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实验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教材介绍小数的意义时,主要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意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介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使学生体会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针对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的规定,实验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叙述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

人教四下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从上可以看出,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l)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学生在前七册教材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挠能。在此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对于四则运算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2)四则混合运算(例4)。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本单元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由此,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也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3)解决问题(例5)。本单元设置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较难于理解,是教学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总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5)关系式: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4)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有余数的关系式: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总结: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5、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或任何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字母表示:a-a =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或任何不是0的数除以它自己,都得0 字母表示:a÷a =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注意:“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6、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2)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含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混合运算。 (1)只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2)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还有大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后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一、观察物体 1、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 2、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不同。 二、知识要点 1、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至少能看到1个面。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2、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并会画图。在画图的时候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1)、如下图所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一、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6、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7、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10、除和除以不同。A除以B,写成A÷B。A除B,写成B÷A。 ※11、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如果要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如: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600-120)÷10=48(个) ※1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76-52=24,24÷4=6合成 ()※13、填□,列综合,从最上面的算式写起,看清运算顺序,该加括号的加括号。

如:77 + 23 ﹨∕ 25 ×□ \/ □ 25×(77+23) 14、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5、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一)

减法的意义 课题: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四的第1—7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对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习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19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 2 4 + 1 9 = 4 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加数加数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 4 3 — 2 4 = 1 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加数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 3 — 1 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加数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让学生解答第(2)、(3)题。 全班分组讨论: (1)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2)用什么方法计算?” (3)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各组分别派一个代表汇报,各组间可以互相补充。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们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17页,读一读书上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