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附: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参照下面的几个例子去教:

项目一: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①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② 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

拍桌子拍手

挥手(象打招呼似的)

握双手拍腿

摇头点头

转身用手把脸捂起来

拍肩膀跳

抱臂拍肚子

踏步伸手

敲椅子插腰

拍头摩擦手掌等

③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于强化。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正确时才给他强化。

项目二:摹仿口形的运动: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

② 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型动作包括:

张嘴伸舌头

噘嘴磕牙齿

吹的动作笑

吻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模仿动作。

跟别的其它项目一样,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逐渐减少到孩子听到了口头指令就能够正确反应。

项目三:相配、区别物体

A.相配(一双、一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主义力集中。

② 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放在桌子上面。

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给孩子,同时叫他相配,“把一样的

东西放在一起”。

④ 提示他做出正确的反应(把东西放在了第一个物品的旁边--较近),给以强化。

B.相配(两双、两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个杯子,一个勺子,这两件东西要从形状上不容易混淆)。两件东西要摆放的距离孩子一样远。

拿另外的一件东西(和上面的一件东西相同)给孩子,要求他“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

如果他摆得不对,马上把东西放还给他,让他重新来一次。对他

说∶“不对”并且重复说:“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用手把手地提示让他正确摆放。

⑤ 对他正确的操作给以强化。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强化。

在孩子学会了将以上两件物品相配以后,再练习随意地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两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强化的手段。

C.相配(两对物品位置变换不定)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② 和B项操作一样,只是要随时把桌子上的东西位置变动。为的是不要使孩子只是记住固定的摆放位置(比如∶杯子在左边;勺子在右边的放法)。

注意:在做好了A.B.C.三项操作练习以后,可以练习用三、四对物品相配,教他区别更多的东西。

项目四:图片(领悟和表达)

A.领悟:认出图片里的物品

① 把图片放在孩子的面前的桌子上,确定他已注意。

② 说:“指出(图片上的)……”。

③ 用现实提示帮助他正确指出,并予以强化。

④ 强化和提示逐渐减少(如以上项目)。

B.表达:能够说出图片里的物品名称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已注意。

② 拿起一张图片给他看,问:“这是什么?”

提示孩子正确说出物品的名称,给予强化。强化和提示和以上项目一样,逐渐减少。

项目五:所属关系(领悟和表达)

A.领悟

① 在孩子的附近有熟悉的人(他能够见到),要求孩子:“去摸摸……(比如:去摸摸华华的手)”。

② 提示他正确的反应(去摸华华的手),给以强化。

③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B.表达

① 你指着一个孩子认识的人的衣服或身体的部位说:“谁的衣服(或身体某部位)”?

② 提示他作出回答(比如:“这是毛毛的衣服……。”),并给以强化。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项目六:要、不要(比较喜欢,比较不喜欢)

A. 不喜欢的东西

① 和孩子对面坐着。

② 把一件孩子不想要的(不感兴趣)东西拿给孩子,问他:“你要不要……(某物品)?”

③ 提示孩子摇头或讲出“不要”。

④ 孩子做到时,就立刻将东西拿开(最好是再看不到了),给孩子强化。

⑤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B. 喜爱的东西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拿给孩子看他喜爱的东西(玩具、食物等),问他:“你要不要……(物品的名称)?”

③ 提示孩子点头或者讲“要”。

④ 孩子表示后马上把东西给孩子

⑤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C. 要、不要的区别

①和孩子对面坐好。

2 随意交替地将孩子有兴趣及没有兴趣的东西拿给他,

3 询问他:“你要不要……(东西的名称)?”

③ 提示孩子正确表达,并给以强化。

4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

5 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项目七:社交问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问他一个社交性问题,帮助孩子讲出正确的回答。

③ 给他强化。并逐渐地减少提示与强化。

可以问的问题包括:

? 你叫什么名字?

? 你几岁了?

? 你(今天)好吗(高兴吗)?

? 你住在哪里?

? 你的(兄、弟、姐、妹)是谁?

? 你喜欢玩什么?

? 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

? 你喜欢吃什么?

? 你在哪里上幼儿园(上学)?

? 谁是你的朋友?

? 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 你家住在哪里?

? 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 什么是你最喜欢的玩具?

?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 你的老师叫甚么?

项目八:选择技能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拿两件他喜欢的东西(拿在你自己的手中)给他看。

③ 问他:“你要……还是……?”

④ 提示他指出或讲出他最喜欢的东西,马上给他。

逐渐减少提示,他每次讲对时,都把东西给他(开始时,用来选择的两样物品应该一件是他十分喜爱的物品,另一件是他稍微有兴趣的物品。这样做有帮于他理解《分辨》和《选择》的概念)。

注意:如果孩子还不会说话,可以教他用手指点所选择的物品。他如果已经能够较快地选择出摆在他面前的物品时,可以让他对一些看不见的物品进行选择(比如:“你要苹果还是要饼干?……”)。还要注意,每次问话时要变换物品名字的顺序,避免他只是选择讲的最后的物品。

项目九:描简单的画

①.把纸和笔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②.在纸上画一个东西(作示范),同时要求孩子同样地画一个。

③.提示孩子拿笔画出这件东西,并给予强化。

④.和以上项目一样,逐渐减少提示和强化。

所画的东西可以包括:

竖线横线+字圆圈

斜杠数字各种形状笑脸

花车房子人

彩虹……

项目十:孩子给你两件东西

① 把几个物体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② 要求孩子:“把------和---------给我。”

③ 提示孩子把那两件东西拿给你,并予以强化。

④ 和以往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强化。

注意:你提示孩子最好是同时拿起两件东西(一手拿一件)。如果他的理解能力比较困难,可以将你的用语简单化。比如只说:“球、小车”。而不用:“把球和汽车给我”的表达方式。也要在日常的环境中很自然地要求他拿两件东西,(比如可以是:“去拿袜子和鞋子”之类的。)项目十一:分类(相配,认出,说出名字)

A.相配

① 把几组(不同种类)物体的卡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拿出另外(卡片上面的东西和以上卡片中的一组是一类的)一张卡片,让相配(放入相同种类的一组中)。

提示他把卡片放在适合的一组中(比如:桌子上有白菜、汽车、椅子……

等卡片,提示他将拿到的火车的卡片放在汽车上面──同属于交通工具一类)。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认出分类

① 在一堆卡片中将相同种类的卡片归为一组。

② 要求孩子:指出……(比如:食品/交通工具/……)的卡片组。

③ 提示孩子指出你要他指的卡片(分类)组,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C.讲出分类的名称

① 把卡片按不同分类组,分别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② 你指着其中的一组卡片问他:“这些是甚么?”

③ 提示孩子讲出那组分类的名称,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注意:如果你的孩子对相配(图片分类)有困难,可以使用实物来操作练习。

项目十二:代词(我的,你的)

A.领悟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引起他的注意。

② 让孩子(给他指令)摸摸(你的、我的)(衣服或者身体的部位)。

③ 提示(或手把手)或示范他正确地作出反应,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往的练习相同,逐渐减少给他的提示和强化。

⑤ 先教使用“你的”,再教使用“我的”。然后再(随意)交替练习(领悟)。

B.表达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引起他的注意。

② 你指着你自己或孩子身上的衣服或者身体的某一部位,问:“谁的…?”

③ 提示孩子说出代词和相应衣服或身体部位的名字(比如:我的手。)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减少给他的提示和强化。

⑤ 先教使用“我的”,再教使用“你的”。然后再(随意)交替练习。

注意:你的孩子学会领悟代词以后,联系几个星期后再教他练习说出代词,这样会对他更为容易掌握,更明确。

项目十三:想出(猜出)/讲出你描写的物体(看得见或看不见)。

A看不见

① 把几件东西(苹果、香蕉)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使他注意。

② 说:“我在想吃一个长在树上的、红红的、可以吃的东西”。

③ 提示他指出苹果,并讲出它的名称,给他苹果以强化。

④ 和以上一样逐渐减少帮助和强化。

B看不见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看着你。

② 说:“我希望有个(描述)园园的,可以踢的东西”。

③ 提示他(猜出你所描述的)说出东西(球),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一样逐渐减少帮助和强化。

注意:开始时,放的东西不要太多(2、3件),东西相互之间的特征要有显著的不同(颜色、形状、功能…)。以后逐渐选择比较有相近特征的东西。可以提示孩子按照地方、场所区别。

项目十四:回答关于物体和图片中的问题

A.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看一个物品,问他一个问题(见提示内容)。

③ 提示孩子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图片、照片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孩子看照片(比如爸爸在厨房里炒菜,…)询问他问题。

③ 提示他正确地讲出,并给他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询问和回答的范例:

A.关于物体:

Ⅰ.① 这是什么?是香蕉

② 这是什么颜色?黄色

③ 你拿香蕉干甚么?我吃香蕉

④ 香蕉是甚么?水果

Ⅱ.① 这是什么?是冰棍/棒棒糖

② 这是什么颜色?红颜色

③ 你用他可以干甚么?我舔他

④ 你在哪里买冰棍儿?在商店里

B.关于照片:

Ⅰ.① 这是谁?妈妈

② 她在做甚么?她在笑

③ 她在什么地方?她在客厅

④ 她怎么样?她很高兴

注意:开始时只要求他回答两个问题,然后再逐渐地教他更多的内容。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这个项目很困难,可以先按照一个固定的顺序问问题,然后逐渐改变成不同的形式。

项目十五:简单句式

A.它是……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出示给他一件物品并问:“这是甚么?”

③ 提示他讲出:“这是球……书等。”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我看……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一张图片,并问他:“你看什么?”

③ 提示他回答:“我在看(图片中的物品)”。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C.我有……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一件物品,并问他:“你有什么”?

③ 提示他回答出:“我有一个(手中的物品名称)”。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注意:学会了B的项目以后,可以教他说出图片中的几样东西(如:我看到了一个房子,一棵树,一部汽车……等)。使用儿童画册的内容来泛化这项技能。

项目十六:简单地相互交流

A.我有……(物品)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把一件东西交给他,你自己手中拿着另一样东西。

② 举起你的东西说:“我有一个……(你的东西的名称)”。强调东西的名称,讲得慢些。

③ 提示(示范)孩子也说:“我有一个××(他的东西)”。他能够正确表示时就给以强化。

④几次练习后可以更换物体再练习。然后可以让他自己从盒子里挑选物体,练习句式。

⑤ 在他学会了表达“有什么”之后,教他其它表示(形容)物体的句式。

⑥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我看……(图片或书上的东西)

① 把两张图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② 你指着一张说:“我看……(图片上的东西)”。

③ 提示孩子指着另一张,说:“我看……(他指的东西)。并给以强化。

④ 练习几次后更换图片。

⑤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实际例子:物体

① 我有一只鸭子。我有一只牛。

② 我的鸭子是黄色的。我的牛是黑色的。

③ 我的鸭子叫“呱呱”。我的牛叫“牟牟(叫声)”。

④ 我的鸭子生活在水中。我的牛生活在牧场。

图片/书

① 我看球。我看花。

② 我看车,树。我看人和蛋糕。

③ 我看红帽子。我看蓝色的球。

④ 我看男孩在走路。我看女孩在作游戏。

⑤我看汽车里的女孩。我看滑梯上的男孩子。

项目十七:询问“……在哪里?”的练习

A.请孩子找回不见的东西

① 把5个孩子认识(能够叫出名称)的东西放在他的身后(不能直接看见),让他看到物品在哪里(让他转身,并同时对他说:“看有球、汽车、书、铅笔和帽子”。)

② 让他再次将身体转过去(又不能直接看见哪些东西了)。

③ 你说:“去拿来(上述物品中的一个)”。

④ 提示他找回那样东西,并给予强化。

⑤ 让三次找到了东西后,把其它的东西(比如铅笔)藏起来。

⑥ 要求孩子说:“去把……(比如说:铅笔)找出来”。

⑦ 孩子一到背后去找(铅笔)就提示他问:“铅笔在哪里?”

⑧ 马上说:“……(铅笔)在这儿”。邦孩子拿出铅笔。并给孩子强化。

⑨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在活动中

① 设置一项要求孩子完成的活动项目(或程序),比如拼图或画画。

② 让孩子开始操作前,先把一件必须的东西(比如:拼图中的一块或者蜡笔)藏起来。

3 开始让孩子操作这项活动。当他发现缺失的东西时(比如:拼图中的一块或者蜡笔)立刻提示他问:“……(拼图或者蜡笔)在哪儿”?

④ 马上回答说:“……(拼图或蜡笔)在这儿”。把东西给他,并且也给他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减少提示的方法:在第一次他一找东西时,马上给口头提示。以后逐渐延长(在他发现缺失东西到你给他提示之间的)时间,每次可延长1秒钟左右。以致他能够自己主动地问“……在哪儿?”

注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泛化这项技能。如:在出门前把他的鞋子藏起来等。

项目十八:回答常识问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问他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③ 提示他正确地回答,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常识性的问题可以包括:

动物题目:

① 狗是怎么叫的?

② 什么动物“汪、汪”叫?

③ 狗可以做甚么?(看门)

④ 牛住在什么地方?

⑤ ……

颜色题目:

① 太阳是甚么颜色的?

② 什么东西是黄/红/绿/兰色的?

③ ……

社会职业题目:

① (救火员/医生/司机…)是做甚么的?

② 谁给我们看病?

③ ……

节日题目:

① (春节/儿童节/……)是甚么时候?

② (十月/五月/……)里有什么节日?

③ 春节时我们作什么?

④ ……

物理特性题目:

① (糖)有什么味道?

② 讲出什么东西是(酸)的?

③ 你摸(冰)有什么样的感觉?

④ (雪)是甚么颜色?

⑤ 什么东西是软的?

⑥ 什么东西大?

⑦ ……

季节题目:

① 四个季节是甚么?

② 哪个季节里有……(雪/很热……)?

③ ……(夏/秋/……)季节我们作什么(游泳/……)?

④ ……

幼儿园常识题目:

① 晚上天上有什么亮的东西?

② 每星期有几天?

③ 鸡可以生什么?

④ ……

注意:开始最好有图片或可能观看的图片,照片作教具。

项目十九:回答“……在哪儿”的问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问他一个“……在哪儿?”的问题。

③ 提示让他回答出。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这类问题可以包括:

a) 你在哪儿睡觉?

b) 你在哪儿洗澡?

c) 你在哪儿吃饭?

d) 你住在哪儿?

e) 在哪儿买菜?

f) 炉子在哪儿?

g) 妈妈在哪儿上班?

h) 哪儿有滑梯?

i) 哪儿可以看到老虎?

j) 到哪儿可以游泳?

k) 生病了到哪儿去看病?

l) 到哪儿去买书?

m) 到哪儿可以买到油条(汉堡包……)?

n) 你去哪儿理发?

o) ……

注意:除了口头提示(示范)以外,孩子可以使用照片、图片来作提示。

项目二十: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

A.用图片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出示一个人在做动作(在某种场所从事某种活动)的图片/或照片(比如,一个小朋友在海滩游泳)。

③ 讲述图片中的故事〖有一天,阿毛去海边游泳〗。

4 询问孩子关于故事中的问题(阿毛到那里去了?谁到海边去了?阿毛到海边干甚么?)

⑤ 提示他(口头)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⑥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B.简单地讲故事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有一天,妈妈去商店买冰淇淋)。

③ 询问他关于故事中的问题。(如:谁去了商店?妈妈到那里去了?妈妈在商店里买了什么?……)

④ 提示他正确回答出,并给以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C.简单儿童故事(书)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念儿童故事书中的一页(一、二句话)。

③ 询问他关于听到的故事内容的问题(不是要求他复述,而是回答询问)。

④ 提示孩子正确地回答,并给以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D.讲比较难的故事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讲一个四句话的故事(比如:“有一天,一个叫毛毛的小朋友到公园玩,他发现了一个红色的球。他把球带回家给了妈妈,晚饭后他玩了会儿球,就睡了。)

③ 询问孩子有关故事中的内容。

④ 提示他正确地回答的答案,并给以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注意:如果你的孩子有困难,可以从更简单的故事开始。(如:“妈妈去了商店”。“谁去了商店?”)

项目二十一:听从“问”和“告诉”的指令

A.问

① 在遇见一个小朋友时,让孩子去“问…… ……”(问“毛毛”他“多大” 了)!

② 用实践提示让孩子走到那个小朋友身边,示范他询问“毛毛,你多大?”

③ 那个小朋友回答后,你马上给孩子一个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B.告诉

① 在“遇到”一个小朋友时,让孩子去“告诉…… ………”(去告诉“毛毛”你多大了)!

② 用实践提示和口头示范让孩子走到那个小朋友身旁,并且说出(要求说的话):“毛毛,我六岁了”。

③孩子说完马上给以强化。和以上的练习一样,

④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

⑤逐渐地减少强化。

C.问、告诉随意练习

① 给孩子A项或B项的(第一)指令。

② 提示孩子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并给以其强化。

③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注意:可以利用小朋友进行这个项目的练习,教孩子在玩的过程之中怎么问和回答问题。

项目二十二:解释(描述)话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着,让他注意你。

② 要求孩子:“给我谈谈(关于……)”(内容见下面的实例)。

③ 用示范帮助他说出有关题目内容中的三件东西,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可以选用的实例:

① 节日春节:是一个节日。在冬天过。大家那天在一起吃饭。

② 地方学校:我在拉萨路小学上学。我的老师是王老师。我的同学

是王琨。

③ 家庭妈妈:我的妈妈是马琳。她在学校里教书。

④ 运动溜冰:我和爸爸去溜冰。我们在夫子庙溜冰场溜冰。我滑得

很快。

注意:开始时先讲一句,逐渐地增加到二句、三句话。

项目二十三:回答“为什么……?”和“如果……?”的问题

A.“为什么”

1 和孩子对面坐着,

2 让他注意你。

3 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吃饭?”)。

4 提示他作出正确回答(“又为我饿了”)。给他强化。

5 和以上操作一样,

6 逐渐地减少对他的提示和强化。

B.“如果”

1 和孩子对面坐着,

2 让他注意你。

3 问一个“如果”的问题(比如“你如果觉得饿了,

4 你会作什么?”)。

5 提示他正确回答(我会吃饭或吃东西),

6 给以强化。

7 和以上操作一样,8 逐渐地减少对他的提示和强化。

询问的内容可以包括:

1 吃饭/饿了

2 喝水/渴了

3 睡觉/困了

4 哭/难过

5 笑/高兴

6 看病/不

7 舒服8

9 洗澡/脏了

10 穿大衣/冷了

11 打伞/下雨

注意:用日常生活的情况,比如孩子要喝水(或饮料)时,问他为什么要喝水?同时帮助他回答“因为我渴了”。也要教他从图片上回答问题的方式(比如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孩子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哭了。问“他为什么哭”,提示他说,“因为他从自行车摔下来”)。

自闭症家庭训练项目

自闭症家庭训练项目 项目一:粗大动作摹仿; 项目二:摹仿使用物体的动作; 项目三:精细动作摹仿; 项目四:摹仿口形的运动 项目五:听从简单指令(一步的) 项目六:学习身体部位(领悟和表达) 项目七:相配、区别物体 项目八:相配平面的东西(图片)项目九:将物体和相同的图片相配项目十:相配颜色项目十一:相配形状 项目十二:物体(领悟和表达) 项目十三:图片(领悟和表达) 项目十四:认出熟人 项目十五:动词(动作和图示)项目十六:环境中的物体(领悟和表达)项目十七:指认书上的图片项目十八:物体的作用(领悟和表达)项目十九:所属关系(领悟和表达)项目二十:认识环境中的声音项目二十一:指出想要的物品项目二十二:使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项目二十三:要、不要(比较喜欢,比较不喜欢)项目二十四:会称呼熟人 项目二十五:选择技能 项目二十六:社交问题 项目二十七:动词的练习(动作的图片,别人的动作,自己的动作)项目二十八:对颜色的认识(领悟和表达)项目二十九:认识形状(领悟和表达) 项目三十:数字(领悟和表达) 项目三^一:站着模仿大肌肉运动 项目三十二:模仿两个动作 项目三十三:模仿带声音的动作 项目三十四:模仿将小木块排列或垒高 项目三十五:描简单的画 项目三十六:房间(领悟和表达) 项目三十七:情感 项目三十八:场所、地方(领悟和表达)项目三十九:听从两步指令

项目四十:孩子给你两件东西 项目四十一:属性的认识(形容词)(领悟和表达)项目四十二:社区人员 项目四十三:假装游戏项目四十四:模仿(仿形)动作项目四十五:分类(相配,认出,说出名字)项目四十六:代词(我的,你的)项目四十七:性别(领悟和表达)项目四十八:回答关于物体和图片中的问题项目四十九:是/不是(对物体)项目五十:身体部位的作用项目五十一:讲出情感项目五十二:分类(说出物品的分类和分类中的名称)项目五十三:简单句式项目五十四:简单地相互交流项目五十五:相互交流社交信息 项目五十六:我不知道(不了解的物体和问题)项目五十七:学会问:那是什么?“ 项目五十八:询问“……在哪里?”的练习项目五十九:使用代词:你、我项目六十:回答常识问题项目六十一:使用完整语句叙述图片项目六十二:使用形容词表达一些可见的或不可见的物体属性项目六十三:回忆(回想)(刚刚或以前发生的事情)项目六十四:回答“……在哪儿”的问题 项目六十五:房间的功用 项目六十六:回答“什么时候”的问题项目六十七:转告 项目六十八:一样/不一样(领悟)项目六十九:属性和分类:那个不应该在?项目七十: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项目七十一:以一项话题回答提问项目七十二:听从“问”和“告诉”的指令项目七十三:寻找一个放在特定场所的东西项目七十四:区分(在什么时候)问/或回答(相互信息)项目七十五:复述故事(刚刚听过后)项目七十六:解释(描述)话题项目七十七:讲故事 项目七十八:(难度大)物主代词(我的,我们的)项目七十九:(更难的)物主代词(他、她)项目八十:回答有关谈话的问题项目八十一:描述一件事情 项目八十二:一样/不一样(表达/看得见的)项目八十三:回答出“哪个……”的问题项目八十四:告诉孩子一个不清楚的问题,使他会问问题。项目八十五:回答“为什么”和“如果”的问题项目八十六:句子的逻辑结构 工项目八十七?予预言结士^果 项目八十八:根据属性或类别排除物体 项目八十九:解释人、场所、和物品 项目九十:模仿同学/小朋友 项目九^一:主动叫小朋友去玩 项目九十二:通过观察表达新的反应项目九十三:玩具 项目九十四:工艺、手艺示范(精细动作训练)项目九十五:第一/最后(先/后先/再)项目九十六:词汇 项目九十七:为什么/因为 项目九十八:模仿写字 项目九十九:介词 项目一百:猜出想象 项目训练指导要领: 项目一: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就可以开始了)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上可以是: 拍桌子拍手拍腿敲桌子挥手(象打招呼似 的) 握双手摇头点头转身用手把脸捂起来 拍肩膀拍头跳抱臂磨擦手掌 拍肚子踏步伸手插腰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予强化。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的Ivar Lovaas医生是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创立的先驱者。1981年,洛瓦斯写了《发展障碍儿童教育》一书,该书是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参考书。1993年,莫莉思按照这个方法训练两个孤独症的孩子,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以后,应用行为分析法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 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简单地说,就是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取他所需要的东西,得到的东西就是对他行为的奖赏,并会强化、巩固他的这个行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奖赏物,那种固定的行为也会逐渐消失。应用行为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个体提供专门的强化行为干预。 1.应用行为分析的设想 所有的行为均被认为是适用于ABA的学习。在恰当治疗方式下,有利于个人和环境形成互动。如果在学生与环境之间取得恰当平衡,就会产生持久的行为改变。ABA鼓励通过新行为的建立来发展新的技能,通过教导新的替代行为来减少不恰当的行为。 2.应用行为分析的特点 一对一教学;早期训练,最好在3岁以前进行;在确定患儿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设计特殊的恰当的教学内容;需要一定强度的训练,给予频繁的学习机会,每周30--- 40小时,每次训练2~3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结束后休息1~2分钟;训练计划需要包括家长在内的治疗组来进行,一个治疗组每周工作合计达30~40小时。 3.ABA的主要治疗目标

(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衣、个人卫生、上卫生间、适当做家务以及建立安全意识和行为。 (2)注意能力:主要是要让孩子能安静坐下来,认真做功课,能听从指令,与其他人共同注意同一个目标或内容。 (3)语言交流能力:训练孩子模仿发声,听从指令,提出要求,命名及进行有效交谈。 (4)模仿能力:练习模仿动作、发声模仿以及进行各种其他的复杂模仿。 (5)运动能力: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及口肌训练。 (6)游戏能力:训练孩子能够做社交游戏,假想游戏,桌面游戏,互动游戏,团体游戏,练习音乐和歌唱等。 (7)学习能力:训练孩子能够分类、排序、配对,认识数字和字母,知道数量,进行数学训练以及阅读训练。 4.教学方式 分解式操作教学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主要是要将训练的目标行为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分成很多小的步骤,逐步练习。在训练过程注意反复强化,并使用强化物和强化手段,以巩固训练效果。训练中,可以适当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 二、心智解读 心智解读是建立在孤独症病因学假说“心理理论( theory of mind)”基础上、促进社交沟通及情绪管理的基础技能训练。 什么是心理理论呢?就是懂得自己的以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思维、情感、感知觉、愿望和意向等),以预测别人的行为,然后调节自己的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缺乏这种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导致他们出现明显社交

5岁孩子精细动作训练方法大全,详细到爆

2-5岁孩子精细动作训练方法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主要涉及手眼协调的能力,用手指抓握物的能力和协调双手同时运动的能力。根据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自闭症儿童的特点,我们把自闭症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1.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婴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婴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 穿珠子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教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教师做、老师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自己做。可锻炼婴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3.翻揭训练 教师或父母和婴幼儿一起看画册或像册等,鼓励婴幼儿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这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婴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管婴幼儿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他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4.撕扯搓揉训练 如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自闭症儿童去撕扯,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撕,并且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婴幼儿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婴幼儿去搓揉或搓卷,这既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又可锻炼婴幼儿的腕力。父母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婴幼儿在一边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起到训练他们手指技巧的作用。 5.挟物训练

特教老师总结的孤独症训练方法大全,绝了

特教老师总结的孤独症训练方法大全,绝了! 孤独症孩子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位孤独症特教老师的完整训练计划,希望能为各位家长带离开一些心得与体会,帮助到患儿的家庭训练。 需遵守的总原则: 1. 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 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 为保持强化物的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 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注意:在每个分类中的技能是按由简单到难的次序排列的,然而训练的每个计划中,都应从各分类选取需教的技能。 训练时间:约3——4个月 1 注意力 在教孩子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看着我”是非常关键的。提示孩子坐

在椅子上,放平两手,老师或家长坐得很近,不允许孩子坐姿不正或跑开。老师或家长的态度是一贯性,坚定,提要求,对任何服从的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是关键的第一步。 1) 看着我 面对面 1秒,2秒,5秒 由活动转向老师或家长 (让他从事活动,然后教他在老师或家长说“看着我”时,抬头看并进行目光接触。提示:将手放在孩子下巴下面,将强化物放在眼睛的水平高度) 2) 对姓名的反应 2 听从一步的指令 指令: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举起手拥抱一下转过来跺脚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头,脚,肚子,眼睛,腿等 “做给我看”: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3 模仿活动 “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是 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积木模仿:老师或家长将积木搭成形状,让他模仿,用 3块~5块。 物体模仿:教模仿使用物体,如将勺子放入杯子中,用面巾纸擦面,将玩具车放入玩具箱里。 画图模仿:抓笔,画线,画图等。 4 指令反应 老师或家长将孩子想要的物品举起,叫他“用手指”,提示他将手直接指向物品(接触),然后给他,以后减退提示并增大距离。 5 配对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经验总结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经验总结 很高兴自己能够评选上市级骨干教师,也很珍惜自己能参加这次培训的机会。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全面,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感谢进修部门给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平台,感谢这些专家、教授的毫无保留的传授。 这一培训模块我选择的是教育经验提升培训,那么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从教十年的我也积攒了一些教育经验。2010年参与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子课题《自闭症儿童认知心理干预的研究》。今年在这个大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个人带领教师团队承担了小课题《回合式教学法在自闭症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下面就将这些研究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研究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回合式教学法在自闭症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杜晓雪 负责人所在单位:哈尔滨市启迪学校 作者在课题中的角色:小课题负责人,负责组织小课题研究,采集试验班级信息,研究方法的实施、研究过程的记载,资料的整理、总结等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呈现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目前

医学界还无法明确其发病原因,并且一旦发病就会持续终生,因此及早发现,并从病情较轻时就开始进行有效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恢复是十分有益的。但自闭症儿童的特点给教学和训练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二)问题分析 通过实践证明,ABA回合式教学在自闭症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良好效果,在学术界,患者及家庭,以及有些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均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ABA是科学的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的简称,是一种结构化的教育方法。它可把要教授的技能分解成可执行的行为单元,用特殊的手段对每一个行为单元进行培训直到掌握,最后把已掌握的行为单元串联起来形成更为复杂的行为,表现在语言、模仿、游戏技巧、社会交往等。在治疗自闭症时常采用的行为疗法。1962年美国UCLA大学心理系的洛瓦斯教授在全球率先使用ABA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包括指令、个体反应、结果(强化或辅助)、停顿4个基本的元素。指令发出后,孩子出现正确反应马上强化,然后停顿。预示着一个回合的结束。如果在指令后出现错误反应,停顿。进入下一个回合:重新发指令→辅助→强化→停顿。如果孩子在指令发出后1-3秒钟没有反应就认为是无反应,立刻重复指令,如仍失败。第三次发指令后立刻辅助。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从1962年至今,不仅洛瓦斯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对此法一直进行追踪报 告,全世界的特殊教育领域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研究者和工作者队伍。毫无疑问,ABA回合式教学法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解决自闭症儿童及其他发育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通过多个案例研究证明,采用ABA回合式教学法对幼年的自闭症进行干预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他们的症状,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潜力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只要能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ABA的原则和技巧,它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的交往能力,减轻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这一点已经被40年的临床实践所证明。

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附: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参照下面的几个例子去教: 项目一: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①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② 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 拍桌子拍手 挥手(象打招呼似的) 握双手拍腿 摇头点头 转身用手把脸捂起来 拍肩膀跳 抱臂拍肚子 踏步伸手 敲椅子插腰 拍头摩擦手掌等 ③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于强化。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正确时才给他强化。 项目二:摹仿口形的运动: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 ② 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型动作包括: 张嘴伸舌头 噘嘴磕牙齿 吹的动作笑 吻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模仿动作。 跟别的其它项目一样,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逐渐减少到孩子听到了口头指令就能够正确反应。 项目三:相配、区别物体 A.相配(一双、一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主义力集中。 ② 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放在桌子上面。 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给孩子,同时叫他相配,“把一样的 东西放在一起”。 ④ 提示他做出正确的反应(把东西放在了第一个物品的旁边--较近),给以强化。 B.相配(两双、两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个杯子,一个勺子,这两件东西要从形状上不容易混淆)。两件东西要摆放的距离孩子一样远。 拿另外的一件东西(和上面的一件东西相同)给孩子,要求他“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 如果他摆得不对,马上把东西放还给他,让他重新来一次。对他 说∶“不对”并且重复说:“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用手把手地提示让他正确摆放。 ⑤ 对他正确的操作给以强化。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强化。 在孩子学会了将以上两件物品相配以后,再练习随意地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两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强化的手段。 C.相配(两对物品位置变换不定)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老师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康复训练,主

孤独症儿童一对一训练活动实例模仿

简介: 模仿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模仿孩子不能学习适应他(她)的文化所必须的语言和其他的行为方式。因此,模仿技能的发展在任何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是一个必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因为孤独症儿童学习模仿具有特殊的困难,因此有必要教给他们模仿技能,而不是让他们以迟缓的或怪异的方式顺其自然地发展。 最初的模仿技能涉及到简单的和直接的重复,如发出语音和拍手,这些一般是在较小的年龄里学习的;后来模仿比较、特殊的行为。本节所列举的练习,设计的目的是用其来增强模仿的技能,它们通常是在早期要学会的,是学习语言所必须,是特别令人感兴趣的。还没有发展出语言的时候,问题通常涉及到儿童只有非常薄弱的模仿能力,因为所有语言都涉及到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最好首先从粗大和精细运动的模仿开始,这样孩子可以学会模仿的基本过程。 模仿的活动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动机、感觉、记忆,以及不仅控制嘴和手部的肌肉的一系列的粗大运动,而且还包括控制嘴和手部的肌肉联合的精细运动。模仿可以是即时的,如孩子第一次重复向他(她)说的某个词语;模仿也可以是延迟的,如模仿过去所经历过的某个行为或词语。孤独症儿童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从所记住的行为中选择适当的行为模仿有困难。 正如前面所解释的,在设计任何一个教授模仿技能的方案时,首先要对孩子的模仿技能的水平进行一次准确的评估。下面所列举的这些活动只是第个发育水平的典型活动的例子,可以用它们教模仿技能。 (1)模仿敲打 功能领域及年龄:模仿:运动0-1岁 精细运动:抓握0-1岁 感知觉:视觉0-1岁 目的:学习模仿。 目标:模仿用勺子敲打的一种方式。 材料:2个勺子、壶。 操作过程: 让患儿坐在桌子旁边,通过在他的范围内摆动勺子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用勺子以有节奏的方式敲击桌子。用你的另外一只手,把第二把勺子放到他的手里,强化他抓握。辅助他的手(即握住他的手)握住勺子以你正在做的节奏形式敲击桌子。逐渐减少对他的手的控制,看一看他没有你的辅助是否愿意继续做。当他在没有辅助下,能够敲击桌子的时候,把敲击桌子改成敲打壶。观察患儿是否随着你转换。如果他没有转换,把他的手转换到壶上,继续你的敲击。如果需要,就帮助他开始。过一分种,再转换到敲击桌子,重复这个过程,使他能跟随你转换,继续做这个活动,直到他能够每次在没有你帮助移动他的手时,能够模仿在桌子和壶之间转换的模式。 (2)模仿最初的语音 功能领域及年龄:模仿:发音0-1岁 口语认知:发音0-1岁 目的:促进发音模仿。 目标:模仿一系列单音节的声音。 材料:无。 操作过程:

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八种方法

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八种方法 语言障碍给星儿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所有的星爸星妈,都希望能够找到很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以下八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用不着对着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二、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三、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 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

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四、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五、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办 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六、模仿电视广告 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说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提高其理解能力,引导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一位自闭症孩子训练全过程,康复训练中的教科书

一位自闭症孩子训练全过程,康复训练中的教科书 孩子情况介绍 姓名:点点姓别:男年龄:入幼儿园时六岁三个月(98年4 月生)家中成员:4人;爸爸、妈妈、点点、外公婴幼儿时期情况描述:点点(化名)从未上过幼儿园。2003年9月点点和他妈妈来到我们幼儿园,那时点点六岁。 依家长所述:◎ “吃”(1)一直都是一个问题,他从末显示出正常的胃口。(2)点点特别挑食,只吃固定、单纯的食物,在家中主要的食物就是白饭、贡圆、肉圆以及青菜,拒绝尝试任何新的食物,而妈妈又不忍心强迫他吃不喜欢的食物,每天妈妈给他吃也就是这几种食物,所以挑食的情形日益严重。 (3)对点点来说,看着其他小孩吃糖果和冰淇淋从来不会令他心动。如果给他吃,他就吐出来,甚至逃走。◎ 睡眠(1)点点婴儿时期就是很难带的孩子,就寝时间他总是精神很好,常常到了十一、二点还是精力充沛,好不容易到了一、两点入睡了,但又常在夜里惊吓而哭泣,想尽办法把他弄醒,才停止哭闹回复正常,而且这样的情形一个晚上要发生好几次,等到第二天起床时怎么叫都叫不醒他,如果硬是把他拉起来,他哭闹耍赖大发脾气。(2)妈妈试用各种方法想调整他的睡觉习惯,但均告失败、束手无策,弄的妈妈筋疲力尽。◎ 情绪(1)点点情绪很不好。三岁时,情绪更坏,出现自残行为,莫

名其妙用头撞硬物,自己咬自己,父母被他咬、抓。(2)强烈的触觉防御。除了妈妈外,他不让任何人碰触,连最亲的爸爸、外公等,都抱不到点点。 来园情况 (1)2003年9月点点来到虹古路第三幼儿园,情绪忧郁,一步也离不开妈妈,在教室里点点独自躲在角落里,眼睛常常不看人,有人走近他,他就用手捂着耳朵。(2)口语发育迟缓、缺乏,只会叫爸爸妈妈,模仿说话,模仿说话时只能说一个或两个字。(3)刻板,走固定的线路,有改变就大闹。(4)精细动作差。不会涂色,握笔。(5)对旋转现象特殊的嗜好并全力以赴地钻研它。(6)点点一直对食物都有很大的刻板,只吃固定的几样食物,只吃白饭、贡圆、肉圆以及青菜,我们发现点点不但无法接受许多食物,也不会自己主动进食,对于从来没吃过或看过的食物,更是连看都不看一眼。(7)不肯进厕所。 训练与措施 点点对食物固着性很强,所以我们在用餐问题上对点点进行着重训练。饮食训练经老师与妈妈沟通讨论之后,我们决定让点点先在幼儿园采取改变饮食刻板的训练,然后妈妈在家让点点学习接受各种不同的食物。训练过程:我们发现点点的最大问题在于他的挑食,而且对于没有吃过或看过的食物就会拒绝。这也是点点过于刻板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师在

孤独症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 需遵守得总原则: 1、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为保持强化物得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注意:在每个分类中得技能就是按由简单到难得次序排列得,然而训练得每个计划中,都应从各分类选取需教得技能。 第一疗程(3个月) 1 注意力 在教儿童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瞧着我”就是非常关键得。提示儿童坐在椅子上,放平两手,老师坐得很近,不允许儿童坐姿不正或跑开。老师得态度就是一贯性,坚定,提要求,对任何服从得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就是关键得第一步。 1) 瞧着我 面对面 1秒,2秒,5秒 由活动转向老师(让她从事活动,然后教她在老师说“瞧着我"时,抬头瞧并进行目光接触。提示:将手放在儿童下巴下面,将强化物放在眼睛得水平高度) 2) 对姓名得反应 2 听从一步得指令 指令: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举起手拥抱一下转过来跺脚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 :头,脚,肚子,眼睛, 腿等 “做给我瞧”: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3模仿活动 “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就是 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积木模仿:老师将积木搭成形状,让她模仿,用 3块~5块。 物体模仿:教模仿使用物体,如将勺子放入杯子中,用面巾纸擦面,将玩具车放入玩具箱里. 画图模仿:抓笔,画线,画图等. 4指令反应

老师将儿童想要得物品举起,叫她“用手指",提示她将手直接指向物品(接触),然后给她,以后减退提示并增大距离. 5 配对:物体间/图画与物体间/图画间/色彩间/字母间/数字间 6语言模仿:元音/辅音~词语~词语组合一开始可接受相近音,再慢慢纠正 7 玩耍: 形状块 / 动物拼图(同时老师发出动物得叫声并学习动物得动作) 珠子/钟型拼图 积木 / 数字拼图 音乐(VCD,电子琴,打击乐器) 娃娃书 8 区别物体 叫她“给我”:球, 杯子,鞋等,逐渐增加桌上物品得数量 9 区别图画 叫她指着:从两幅画到许多画 10认识物品名称 “这就是什么?” 用真实物品或图画,开始时接受相近回答 11 就是/否 摇头说不-—对不想吃得东西?点头说就是——对想吃得东西开始提示,然后减退? 12 认识动作:? 1)对老师“我在做什么?”?挥手,跳,站,坐,拍手,跑,擤鼻子,亲吻,笑,走路,睡觉,打开,喝水,吃饭,哭等(示范回答,开始时接受相近答案)?2)对自己“您在做什么?" 3)对别人“她在做什么?" 开始时只要求动词,如“在跳”? 13 认识色彩(从理解到表达) 2) “这就是什么颜色?”举起物品(示范,再减退) 1)指红色/蓝色/黄色等? 14 所有格 指出****得鞋(姓名)(为您得/我得得训练打好基础)? 15形状(从理解到表达) 1)指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这就是什么形状?”,举起相应形状得木块(示范正确回答,再减退) 第二疗程(2个月)?保持以上所有课程,包括目光接触? 1 比较,对比:?大/小指着大得/小得车子 2 动作+物体得表达方式 “喝果汁”“吃饼干”

自闭症家庭训练

家庭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作用更是如此。尽管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意识到家庭教育在自闭症康复中的作用,但现实是自闭症家长过分依赖康复机构,认为自己没有能耐康复自己的孩子。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提醒家长,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也是一个人最自然的支持与依靠。无论自闭症儿童是否进入康复机构接受训练,都离不开家长的参与。 家庭的情感支持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自闭症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与家庭教养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其适应能力的强弱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环境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效果是有显著影响的。 “虽然自闭症的病因不明,也没有特效药。但爱是惟一唤醒他们的精神药物。有了爱,这些孩子才不会孤独。”这是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从一名家长口中得到的信息。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这种爱,是因血缘而产生的情感能量,这种能量潜移默化地、日夜不停地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传递就形成看不见的“情感场”。无论如何变迁,这种场永远存在、永不磨灭。 尽管自闭症儿童暂时甚至永远体会不到父母的浓浓的爱,有可能永远无法真诚地对父母报以微笑,甚至是漠视父母的一切付出,父母也可能因此会有短暂的失望,但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谁比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 家长是自闭症儿童异常表现的最早发现者 家庭早期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有赖于家长的细心观察。家长长期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异常情况往往比较敏感,发现得越早,越早采取措施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越有利。家长在其评估鉴定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医务或教育工作者在作诊断前必然要耐心听取家长意见,甚至需要家长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等量表来进行系统评估。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发现,在自闭症儿童当中,虽然迟诊断的状况有不少,但随着自闭症有关知识的传布,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发现孩子异常能及时就诊,一位父亲在家长交流群里说:“医生在自闭症后面打了个问号,说孩子太小,只能打个问号,不过他的症状表现,是典型的自闭症。”这位家长的孩子尚不到两岁,他们已经联系好了训练的机构,父母也准备接受医院的专门培训。 家长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长期的亲密接触者 自闭症儿童早期的所有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家长是儿童最早最亲密的接触者,不仅如此,自闭症是伴随一生的障碍,在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建议,教育干预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做出适时调整,自闭症儿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必

孤独症生活自理训练教学

孤独症生活自理训练 作者:dingtianbao 来源:日照孤独症康复中心更新时间:2010-2-26 16:58:45 生活自理不仅对于孤独症儿童,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来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家长的重心往往在于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生活技能的形成。这也是很多孤独症儿童到8、9岁还不会自己独立穿衣、吃饭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孤独症儿童在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方面都有困难,在像穿衣服、吃饭等适当的社会行为方面往往大部分需要成人的帮助。然而,在科学的训练 和细心的关怀下,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能够学会相当复杂的自我帮助性技能。但家长并没有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致使自己成为孩子永久性的生活保姆。这是最令家长痛心的,也是家长最不希望的。 生活自理一般是指自我服务性活动。在这里,我们从进餐(包括喝水)、洗漱、如厕、穿(脱)衣服四个方面来说明。任何一个生活自理活动都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链条,因此,我们在训练前,要首先将活动分解成若干个环节,然后根据环节逐一进行训练。可以从第一个环节开始训练,我们称为“前进法”;也可以从最后一个环节开始训练,我们称为后退法;也可以从最简单的环节开始训练,具体情况依孩子的能力而定。当每个环节都能完成得很好时,要将各个环节连成链条,训练孩子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 第一节进餐 进餐包括喝水是最基本的技能。我们经常看到孤独症儿童由于手的动作发育不好、视觉注视能力差,往往勺子里的饭或者杯子里的水还没到嘴边就已撒得不剩什么了。因此,进餐的成功取决于孩子手部动作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 一、喝水 1、材料的选择: 杯子的大小要适中,易于孩子操作。 2、步骤 l 学会拿空杯子 l 拿起装有水的杯子(开始时水不要太多) l 将杯子移到嘴边 l 喝水 l 将杯子放下 3、具体训练过程 第一步:把空杯子放在孩子面前,对他说“拿杯子”。如果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马上辅助他以手的正确姿势将杯子拿起。并用语言表扬他。直到他能独立拿起杯子为止。 第二步:把装有水的杯子放在孩子的面前,对他说“拿杯子”。如果孩子不能独立完成,马上辅助,直到能独立完成为止。 第三步:1—2步能独立完成后,撤掉以前的语言提示“拿杯子”。给予语言提示“把杯子端起来”。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马上辅助他保持手臂的平衡,将杯子移到嘴边。当能够独立完成时,撤掉语言提示“把杯子端起来”。 第四步:以上能独立完成后,给予语言指令“喝水”。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马上辅助他。如果孩子能够张开嘴喝水,要马上强化他。 第五步:以上能独立完成后,给予语言提示“把杯子放桌子上”。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马上辅助他将杯子从口中拿出来,放到桌子上,给予强化。孩子一旦能独立完成,撤掉语言提示“把杯子放桌子上”。 以上运用的是身体辅助。如果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动作模仿能力,用示范的方法当然更好。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自闭症(孤独症)得康复训练方法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她们缩短与正常社会得差距,让她们早日融入社会。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得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就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1、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2、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得合作者或参与者; 3、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4、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与系统化; 5、治疗、训练得同时要注意患儿得躯体健康,预防其她疾病; 6、坚持训练,持之以恒。 自闭症康复训练得最佳时间为2-6岁,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治疗,只能通过ABA训练方法来解决,从训练得第一天起就要坚持,如果有效果就不坚持训练,会退化到原始状态或加重病情,本套教材就是家长学习训练得实用教程,启航星工作室祝孩子早日康复。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得含义?一种以分解目标、强化与辅助为原则,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法,以教师或儿童家长所组成得干预小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得形式。强调将每一项要教得技能分成小得步骤,然后一步步地反复练习,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得反应,并给与适当及时得奖励与惩罚。?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教学得一些操作方法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得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我们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得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辅助”与“强化”来促使孩子正

确反应,完成要求。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得步骤练习,就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可以瞧出, ABA得分解式操作教学(DTT)与传统得经典得教学方法不一样。它就是由指令、反应与结果三个环节构成得。经典得教学方法就是给孩子提供(瞧或讲)很多得信息内容,孩子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地“听”,无需明确地作出反应。ABA教法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得“信息”(比如两张动物得卡片与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得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就是那种被动、消极得学习方式,而就是一种积极得学习方法。每次“操作”时孩子必须作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得训练,因为我们得孩子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老师上课就能学会新得技能。 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得反应,必须使用辅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与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得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象ABA这样得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她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她“今天就是星期几”?她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孩子。如果别得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就是我们得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须给她们以提示,给她们多次得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通过反复得练习,可以逐渐减少对孩子得提示,一直到无需再给提示,她也能正确作出反应。 强化也就是很重要得。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与它自身得结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使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使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和?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和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使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应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应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与?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与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