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配制溶液 第1课时(教案)

配制溶液 第1课时(教案)

新华师版科学七年下课时教学设计

可利用上式进行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的计算

例题1

例题2

九年级科学上册《1_5 配制溶液》(第1课时)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1

第五节配制溶液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掌握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掌握溶液稀释的计算。 4.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㈡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计算,训练解题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方法。 ㈢情感目标 体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液浓、稀的关系;培养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学习作风。 二、重点难点 1.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设置】出示两张死海中人漂浮的图片, 【师】你能回答死海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吗? 【生】是因为死海的海水中的密度比较大。 【师】那么同样是海水,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咸的,都是一些盐的溶液,为什么死海中海水的密度会大呢? 【生】因为死海的海水中所溶解的盐较多。 【师】(愕然)难道那么大的一个太平洋中的水所含的盐,就比不上相对来说很小的一个死海中的盐? 【生】那是指同样多的海水中。 【师】(帮助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在一定量的海水中,死海中的水所含的盐比较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死海中的海水密度比较大,人能漂浮在水面。 (顺势复习溶液的概念,学生回忆。指出溶液有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师】同样是海水,但是相等质量的水中所含的盐的可能不一样,结果导致了它们具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碰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生1】客人来了,泡糖水时糖越多越甜。 【师】你有这个体会吗? 【生1】(学生认同) 【生2】煲汤时,盐放的越多越咸。 【师】同学们认同吗? 【生】(表示认同) 【师】现在请同学们配制两份不同的食盐溶液,然后分别放入鸡蛋,要求一份让鸡蛋下沉,另一份让鸡蛋漂浮。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配制完成后展示) 【师】这两份不同的食盐溶液,平时我们用什么词来区分它们? 【生】(思考后)浓度。我们称能使鸡蛋漂浮的那份溶液浓,让鸡蛋下沉的那份溶液稀。 【师】哦,那么溶液的浓和稀的实质是什么? 【生1】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 【生2】(补充)相等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 【师】(教师表示肯定)再请一半同学配制浓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两份,另一半同学配制浓度不同的高锰酸钾溶液两份。

配制溶液 教案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课,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2)本节课是学生学完溶液这一单元后紧跟着的一个学生实验.目的两个:一是练 习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这也是中考实验操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二是巩固和练习实验基本操作,为将来中考验考试做准备。 2.教学对象分析 (1)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的能力,能够自主的探究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在实验室理做实验的经验,尤其是学完溶液这一单元后,学生有想亲自动手配制溶液的强烈愿望和无穷的创新能力;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较弱,需要引导。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用固体或者浓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2. 练习称量、量取、溶解等操作。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 4.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练习实验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活动标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评价 新课导入 分组实验: 配制 50g16%的 氯化钠溶 液 •探 究实验步 骤生活中溶液种类很多,如:食盐水、蔗糖水、茶、饮料等,是溶质质量分数不定的溶液,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例如,医疗用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太稀或太浓会带来生命危险。那如何来配制这样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呢? 师给出本堂课的要求: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50g 并提问:思考若配制这样的溶液第一步要做什么? 1.计算:需氯化钠:50g×16%=8g,需水: 50g-8g=42g即42ml。 算出结果之后,下面就开始 进行这步操作时需要用到哪些仪器呢? 2、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可用 称量前应,先把拨到零刻度,再调节天平平衡,为了便于操作,先将砝码放盘,游码移至预定示数,再 用向 盘添加药品:如果药品干燥,应在两盘上各倾听思考。 思考,回答,全班 交流。 自己计算,一名同 学黑板展示。 独立思考,全班交 流。 思考,小组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悬 念,将学生很好的带入 新课。 交流展示。 黑板展示 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

溶液的配制教案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溶液的配制 一、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二)水和常见的溶液 6、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化学具体目标: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本节位于课本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溶液的配制,本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组成:1、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2、溶液的配制。教材在第一课时介绍了一种化学中常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且通过一些有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的例题和相关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活动天地3-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方法,并让学生巩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的使用),从化学知识本体看,是为了教会学生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并训练学生由此有关的实验技能,从长远来看,仍然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探究的机会,在有明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去,,期待自己的实验过程完美,实验结果理想,活动反思会启发他们在今后执行任务时要全面分析,周密计划,落实到位。

(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内容: 重点知识与技能: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明确实验流程及其注意事项并能动手完成这个基本的实验,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操作。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2.形成严谨、务实的实验习惯。 教学难点内容:怎样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三、备学情 (一)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已经学会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并且会举一反三,对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变式训练,而且第一二单元中已经学 习并练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这节课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活动天地 3-5的步骤的提示下,完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估计有80%的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溶液的配制的实验。60%的学生能够熟练利用所学的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如何操作才能避免实验中出现误差。 策略:①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小组间成员的任务,做好分组实验。②充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具体的化学问题。 四、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活动天地3-5,知道配制质量分数一定溶液的步骤。 2.小组合作,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培养称量、量取、溶解等动手能力。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的定义和配制方法。 2.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溶液的配制。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 1.实验室、玻璃仪器和药品。 2.黑板、彩笔和相关教学媒体。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可通过展示一些溶液的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猜测溶液的成分和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 (1)定义 简单介绍溶液的定义: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浓度计算 讲解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可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如计算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 (3)溶液的配制方法 讲解溶液的配制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法和浓度法。通过具体实

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配制一种指定浓度的溶液。老师提供相关实验操作指导和示范,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操作。 4.实验结果分析 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 5.讨论与总结 学生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通过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和相关实验技巧。 四、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计算一些指定浓度的溶液,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溶液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了解溶解的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这一事实; 4.联系生活实际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注意从分子、离子水平上认识溶解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切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结合溶液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溶液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难点 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请同学们先来看以下几种物质:品红、硫酸铜、高锰酸钾和蔗糖。【PPT展示】品红、硫酸铜、高锰酸钾和蔗糖。 【提问】把品红、硫酸铜、高锰酸钾和蔗糖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呢? 【PPT展示】品红、硫酸铜、高锰酸钾和蔗糖溶于水后的情形。 【提问】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和猜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可能有:它们分别是什么物质?为何颜色不同?它们是怎么形成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过渡】看来大家的求知欲都很强烈,其实这五种液体虽然颜色不同,但是却都属于一类特殊的混合物——溶液,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吧! 【板书】溶液的形成 【设问】上述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去的呢? 【过渡】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些蔗糖(或食盐)及别的实验用品,请按实验的要求,自己动手来制一些溶液。 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问题】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该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得到的物质是什么? (现象是蔗糖溶解在水中了,形成了糖水。) 【讲解】蔗糖放入水中后,是蔗糖分子的不断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去了,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游戏】我们刚才得到的糖水是蔗糖和水的混合物,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一组四个同学中的三个同学闭上眼睛,另外一个同学把烧杯中得到的糖水等分为两份,大家可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出哪部分是倒出的?哪部分是剩余的?(结论:是不能的分辨出的。) 【总结】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份溶液各部分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这一性质叫做均一性。 【问题】如果把手上的溶液密封起来保存,大家想一下:在外界条件不改变的情

(完整)第1课时 溶液 溶液的组成教案

第1课时溶液溶液的组成 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人:审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教师展示几种溶液: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问:你们想知道这些漂亮的液体是怎么得到的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溶液 活动1: [设问]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 [实验]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A组加入的物质:硫酸铜、食盐、高锰酸钾 B组加入的物质:品红、蔗糖、锰酸钾 C组加入的物质:氯化铁、氯化铜、纯碱 活动2: [讨论交流]每组选一代表展示交流实验现象及由此所得的结论。 [提问]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归纳]它们都是由于固体小颗粒以分子或离子的形成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 [课件演示]以蔗糖、食盐为例,多媒体演示并讲解蔗糖、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活动4: [提问]1.上述实验形成的每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颜色是否一样?家中配制的糖水,充分搅拌后,上下各部分糖水是否一样甜? 2.上述实验形成的溶液中是否有固体?即所加固体物质有没有分离出来? 3.上述实验过程,每种溶液中最少有几种物质? [归纳] 把一种物质的粒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粒子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点拨]溶液的三大特征: 均一性:溶液各处性质和组成一样。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各成分不分离. 混合物:至少含两物质. 二、溶液的组成 活动5: ?

白糖,凉了一会后,发现杯子底部仍有许多固体白糖,喝这杯糖水时,刚开始喝时,感觉比较淡,后来越喝越甜。因此认为并不是所有溶液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请你们分析一下小江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小江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因为白糖向水中溶解需要一段时间,小江开始喝糖水中,溶解进去的糖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水中溶解进去的糖越来越多,所以小江越喝感到越甜。 [设问]上述实验中,水叫什么?水有什么能力?糖、食盐等物质被水分散、被水溶解,那么糖、食盐等物质叫什么? [归纳]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指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提示]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液中溶质可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活动6: [提问]溶液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它们的体积之间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归纳]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济质量 活动7: 【提问】如何判断溶质和溶剂? 【小结】判断方法: 1.固体和液体或气体和液体组成溶液,溶质为固(或气)体,溶剂为液体。 2.液体和液体组成溶液,溶质为量少的物质,溶济为量多的物质.。 【拓宽】根据名称判断:先读物质为溶质,后读物质为溶剂. 著名称只有一种物质,则省略了溶剂“水”。 【点拨】:溶液成分中若有水,水就是溶剂. 活动8: 【实验】完成下列实验(见表9-1-3),观察实验现象,由此获得哪此认识? .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3.水是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三、乳化现象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会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会进行误差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试验设计,动手操作,提高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配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容量瓶的使用。 【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图片导入。让学生观看实验室各种试剂瓶上的标签,提出如何精确配制出这样一瓶溶液的问题。 环节二:复习旧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过配制溶液吗?”以配制100g10%的NaCl溶液为例说明配制溶液的过程(计算、称量、溶解) 环节三:引入新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提出问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有何不同呢?”学生思考回答,得出它们最大的不同在于定容。学生提出用烧杯或者量筒定容,不妥之处由其他学生得出,最后教师引出容量瓶,并介绍其使用方法。 环节四:探求新知 以配制100 mL 1mol/L NaCl溶液为例,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演示实验把固体放在烧杯中,加部分水溶解,玻璃棒搅拌。 教师提问:接下来该怎么做?有没有同学想尝试一下?我们还需要一位同学当助手。其余同学观看,并记录你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地方。实验完毕后,咨询其他学生,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有问题吗?如何处理?教师指导,提出重点要注意的地方,总结步骤。 环节五: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实验过程,掌握操作步骤与方法。 环节六:拓展提升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用固体配制溶液的方法,可是在实验中,往往需要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又该如何操作呢?请同学们先来思考一下“思考与交流”中的两个问题。回答问题并总结出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所用的式子:c1·V1=c2·V2。 环节七:小结作业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1)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浓度溶液的配制及溶液稀释的操作 2.熟悉规范化地使用台秤、量筒或量杯等仪器的实验操作3.培养 细心观察,准确操作,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 二、实验原理 溶液的浓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常用的浓度表 示方法有: 物质的量浓度:CB=nB/V单位:mol/L质量浓度:ρB=mB/V单位: g/L质量分数:ωB=mB/m体积分数:φB=VB/V 溶液浓度的配制方法有两种: 1.用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如ωB,其配 制的方法是:将定量的溶质和溶剂混合均匀即可 2.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如CB、 ρB、φB,其配制的方法是:将一定量的溶质与适量的溶剂酰混合,使得 溶质完全溶解,定量转移到量筒或量杯中,然后再加溶剂到溶液总体积, 最后用玻璃棒搅匀。 三、实验预习题 1.配制固体溶质的溶液时,该如何操作?2.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该如何操作? 3.什么叫浓度?表示溶液的浓度有几种方法?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四、实验用品 φB=0.95的酒精,NaCl固体,浓硫酸,NaOH固体,100mL量筒,烧杯,台秤,玻璃棒 五、实验内容与操作 1.由市售φB=0.95的酒精配制φB=0.75的要用消毒酒精95mL计 算φ1V1=φ2V2→0.95某V=0.75某95V=75(mL)量取取φB=0.95的酒精 75mL于100mL量筒中配制加蒸馏水至95mL刻度线,用玻璃棒搅匀2.配制ρB=9g/L的生理盐水100mL 计算ρB=mB/V→mB=ρB某V=9某0.1=0.9(g) 量取在台秤上准确称取0.9gNaCl于50mL小烧杯中溶解加20mL蒸馏 水溶解NaCl固体转移配制用玻璃棒转移到100mL量筒中,并洗涤3次, 洗涤液一并入量筒中, 加蒸馏水到100mL刻度线,搅匀。 3.由市售浓硫酸(ωB=0.98,ρ=1.84kg/L)配制3mol/L硫酸溶液 50mL计算CB=ωB某ρ某V/M=0.98某1.84某1某103/98=18.4moL/L、C浓V浓=C稀V稀V浓=C稀V稀/C浓≈8.1mL量取用干燥的20mL量筒 量取浓硫酸V浓 转移配制将已稀释的冷却的硫酸溶液转移到100mL量筒中,洗涤烧杯 3次, 一并转入量筒中,加水至刻度线即可 4.配制1mol/LNaOH溶液50mL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能够识别溶液、溶质、溶剂。 3)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 三、教学难点 1.溶液形成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试剂瓶等。 2.试剂:食盐、糖、水、酒精、高锰酸钾等。 3.多媒体课件,展示溶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液实例(如盐水、糖水、汽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液体的共同特点。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液体为什么叫做溶液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2、新课讲解 1)溶液的概念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2)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 ●溶液:形成的混合物。 ●溶质:被分散的物质。 ●溶剂:分散溶质的物质。 ●举例说明,如盐水中,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盐水是溶液。 3)溶液的形成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将食盐或糖逐渐加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等,导致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和溶解。 六、实验探究 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3. 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溶液形成的规律。 七、课堂小结 1. 总结溶液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方法。 2. 强调溶液形成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八、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日常生活中更多关于溶液的例子,思考它们的应用和意义。 九、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2.对于难点部分,可以通过更多实例和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案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教案教案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b)过程与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节约的理念、安全的意识、合作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研态度。 二、重点与难点: a)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b)难点:正确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三、实验用品 a)药品:食盐、11%的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b)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10ml量筒、称量纸、药匙、玻璃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四、实验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是化学上重要的物理量,是把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联系起来的桥梁。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对于学习化学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计算 2、称量 3、溶解(稀释) 4、移液 5、洗涤、6定容7、摇匀 即:

(1)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2)称量: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移取。 (3)溶解或稀释(用玻璃棒搅拌) (4)移液:把烧杯液体引流入容量瓶(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要求平视) (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板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展示容量瓶、] [教师]这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重要仪器,我们在化学课堂上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分别说出它们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学生甲]容量瓶的使用 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教师指导]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mL、100mL、

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9. 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一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师准备】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红糖。 【学生准备】水、氯化钠、烧杯、玻璃棒。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学生】喜欢。 【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 ! • 公 【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盐分多,浓度大。 【新课构建】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1.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o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展示】活动探究: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l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 然后分别加入约0. 5 g、1 g、1.5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活动】比较三种CuSCh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活动结果】.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1.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f氏X 100%o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鬟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讨论、计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交流汇报】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号试管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既“。8%o10 g4O. n 1 £■10 s+1 ・ 2号试管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X100%^9o l%o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教案必修第一册第2章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目的】 1.练习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认识。 【实验仪器】 烧杯、容量瓶(100 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天平 【实验药品】 NaCl、蒸馏水 【实验步骤】 1.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 (1)计算溶质的质量 计算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5.85 g。 (2)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5.8或5.9 g。(有条件的学校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称量5.850 0 g。) (3)配制溶液 ①溶解: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全溶解。 ②移液: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 mL容量瓶。 ③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④定容: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4)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2.用1.00 mol·L-1的NaCl溶液配制100 mL 0.50 mol·L-1的NaCl溶液 (1)计算所需1.00 mol·L-1的NaCl溶液的体积 计算配制100 mL 0.50 mol·L-1的NaCl溶液所需1.00 mol·L-1的NaCl溶液的体积为50 mL。 (2)量取1.00 mol·L-1的NaCl溶液的体积 用量筒量取1.00 mol·L-1的NaCl溶液50.0 mL。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实验活动1(第1课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案

第二节物质的量

教师:实验室中,可以直接用称量好的固体或液体试剂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但如果要求比较精确,就需要使用容积精确的仪器,如容量瓶。容量瓶是什么?容量瓶长什么样?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通过提问,引 出今天学习的 新内容。 通过思考,打开 同学们的思路。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 【新课讲解】容量瓶 教师: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由瓶体和瓶塞两个部分组成。容量瓶上标有容量的规格(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几种)、温度(一般标记温度为20℃),容量瓶瓶颈有一根刻度线。(展示图片) 【思考讨论】容量瓶的使用 教师:容器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当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容积相等。做好笔记,和 老师一起学习 概念。 老师和同学一 起讨论,思考 问题。 通过图文并茂的 讲解,使同学们 对知识点更加清 晰。 通过讨论,帮助 同学对知识点的 掌握。

【新课讲解】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 教师:(1)容量瓶瓶塞需用结实的细绳系在瓶颈上,以防止损坏或丢失。 (2)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容量瓶是否完好,瓶口处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3)容量瓶使用完毕,应洗净、晾干。(玻璃磨口瓶塞应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条,以免瓶塞与瓶口粘连。) 【思考讨论】配制L NaCl溶液。 (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________g。 答案:利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根据n B = c B·V 计算出所需要的NaCl物质的量:×1mol/L=;然后通过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根据m = n·M,求得NaCl的质量:×mol=。 (2)根据计算结果称量NaCl固体。 (3)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全部溶解。 (4)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mL容量瓶,做好笔记,和 老师一起学习 概念。 老师和同学一 起观察、讨论 实验内容和过 程。 加深对知识点的 映象,方便课后 回顾。 通过讨论,帮助 同学对知识点的 掌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