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6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考研真题

2016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考研真题

2016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考研真题
2016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考研真题

河南大学

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适用专业名称: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

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硕士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综合科目代码: 333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

或其他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教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学科课程

2.教师专业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2.简述现代班集管理的“人本理念”。

3.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4.教师的权利有哪些?

三、论述题(共30分)

1、试述教育的个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

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实验室实验法

2.职业心理枯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影响识记的因素。

2.简述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意义。

3.简述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的联系。

4.简述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三、论述题(共20分)

试述教师的情绪情感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2016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学科课程

【解析】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及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从各个学科中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分学科进行安排的课程形态,具有系统性、逻辑性、预设性和简约性。

2.教师专业化发展

【解析】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职前、入职和在职的全过程中,通过接受专业训练以及自身的主动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逐步走向成熟境界的持续发展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解析】

1)解释教育实践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因此,关注教育问题、解释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首先它有专门的、共同体所认可的话语体系,它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解释,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纳。其次,它具有系统的原理、定理、方法、模型,它对教育事实的判断更规范准确,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解释更具科学性。

2)提升教育实践水平

教育学以其特定的学术视野,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目的、制度,掌握教育的规律、原来、方法、途径,了解教师职业的意义、特性以及教师发展的路径,了解学生的特质和成长规律,从而领悟教育真谛,提高教育艺术,规范教育行为,最终达到教育实践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3)推动教育实践改革

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教育改革因其广泛性和复杂性,越来越依赖理论的指导。教育学的理论成果一方面可以预测教育趋势,引领教育改革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干预教育行为,影响教育改革进程。

2.简述现代班集管理的“人本理念”。

【解析】班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展班级的管理活动,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本理念”要求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时应把促进人的自

我发展和完善,看做教育和管理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始终把发展人的素质、把提高与扩展人的价值看做全部教育和管理活动的轴心。

其次,“人本理念”要求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尊重和确立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觉地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提升和主体力量的解放为己任,塑造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人格,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进去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再次,“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班主任在重视学生的学业指导的同时,应在思想上、生活上、情感上给学生以关怀,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解析】

1)教学过程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首先,从教育发展史上看,自从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和专供学习的资料以来,任何社会或阶级的学校,都是坚持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这是教育发展史积累起来的一条基本经验。

其次,从教育家的教学理论中和我国教学实践的多次失误中,都可以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例证。

再次,从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来看,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捷径。知识无限浩繁,学生学习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丰富的知识,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现成的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定律与公式所组成的系统,是一种偏于理性的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的认识成果,是间接经验,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学生要把这种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就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个人只有依靠已知的东西、已有的经验,才能认识尚未知晓的知识。学生的直接经验是他们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感性认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进行传授惑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教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偏向:一种是在传统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书本至上,不注重学生感性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探索。另一种是过于重视学生个人经验的积累,过

于强调实践探索,而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系统知识的传授。这两者都违反了教学的规律性,人为地割裂了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过程是掌握知识与促进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1)掌握知识与智力发展相统一

①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发展能力的两个方面

知识与智力是完整的能力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智力是能力结构中的一般成分,知识是能力结构中的特殊成分。因此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发展能力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②要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一方面,智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首先,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是知识掌握的前提条件。知识的掌握过程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功能在活动中即表现为智力发展水平。没有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能掌握与之对应的知识的。其次,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制约着知识掌握的速度和质量。

另一方面,知识的掌握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智力作为一种认识活动的功能、基础,需要通过各种认识活动才能得到发展和成熟,知识的掌握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当然具有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因此,掌握知识应该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2)掌握知识与品德发展的统一

传授知识与进行品德和思想教育,从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来说,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方法论的基础上,渗透着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因素,具有潜隐的教育性。同时,科学性的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都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所以,教学正是通过传授富有思想性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

(3)掌握知识与体制发展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的传授为学生的体制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的同时,承担着保护健康、促进发育和增强体制的任务,且二者密切相关的。

3)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教与学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但最本质、最有决定意义的关系是“相长”,即相互促进。

(1)教促进学

首先,教的真正含义就是使学生真正的学。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有教无类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其次,教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学。教的立足点就是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有意义。

(2)学促进教

首先,学生的学内在地规定了教师的教。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没有学生的学,也就不存在教师的教。学对教的内在规定性,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既是对教的限制,又是对教的促进。

其次,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为教好学生,教师必先教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本身的教与学应该是同步发展的。

4.简述教师的权利。

【解析】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三、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个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

【解析】教育的个体功能也即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它是一个包含着两个矛盾方向的变化,而又重新系统化的过程。

(一)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为:

1)个体功能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教育培养个体的主体性

个体的主体性包括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的能力。主体意识是人对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而主体能力是指主体认识、改造自我内部和外部对象世界的能力。对于个体而言,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意识,激发并张扬主体能力的过程。个体通过接受教育,形成道德观念、增加知识、提高能力而达到能动地适应客官世界并变革世界的目的。

创造意识是人的主体意识的突出表现。教育对于人的培养也突出地表现为对于个体创造意识的培养,从而培养个体的主体性。

(2).教育促进个体独特性的形成

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上,诸如爱好、兴趣、理想、世界观、性格等。个体的独特性多取决于后天的因素,特别是教育的作用。教育虽然是按照社会的要求作用于个体的发展,但社会化本身也

包含着对人的个体的独特性发展的要求。

2)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其基本含义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思想意识是个体对社会事务的看法和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它是支配人行为的内在力量。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代表着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受教育者就易于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从而认可并自觉维持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而且由教育所传播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还由于教育活动组织的计划性和严密性,教育形式的活泼性和多样性,就易于使学生接受这种价值观念,并形成完整的思想观念体系。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还表现为促进个体的政治化,其目的在于促使个体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使之效力于本社会制度。(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行为社会化是人们按照社会行为规范改造自身行为的过程。教育通过规范的传递,使个体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认识到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从而规范个体的行为。人刚出生时对社会规范一无所知,只有经过长期的社会化过程如教育才能逐渐地学会,并使之内化为行为准则。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还具有生活指导的功能。它授予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需的知识技能,如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帮助人们学会协调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使人们首先学会生活、适应生活。(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以一定的职业为生,这决定了为就业和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必须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个体的角色与身份社会化也是以接受教育为前提的。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第一,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法公民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第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

第三,教育通过宣传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变革的功能

教育事业在促进受教育者科学素养提升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受教育者的民主意识,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此外,教育

的普及,深深地蕴藏着一种变革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业已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得以展现,教育的普及水平的提升,将会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

2).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通过生产人力资本,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技能和知识也是一种资本,它们在被受教育者掌握后,提高了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掌握了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就成为了一种人力资本。教育通过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担负着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重任。通过科学研究,一方面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发挥精神生产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新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在应用于生产领域后,直接参与物质生产过程,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保存与交流功能

通过教育,文化从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个体财富,并成为整个生命的一部分,这样人类的文化便找到了最安全、与人类共存亡、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所以,教育具有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在发挥文化的交流功能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是两个或多个文化共同体的互相传播。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虽是文化传递的手段,但教育并不对所有文化进行传递,教育传播、保存的文化是有选择的。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时动态的,不是静止的。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对文化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选择的重点也会发生转移。

(3)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教育的文化创新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实现着文化创新,因为传承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传承文化的过程也是文化更新的过程二是教育本身创造、拓展、更新文化。教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有对文化的融合、选择、保存、交流和批判功能,这本身也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成分。

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实验室实验法

【解析】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而进行的实验研究叫做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多用于对心理过程和

认知的研究,比如认知心理学研究、生理心理研究和工程心理学研究等,由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并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也正是因为研究者严格控制了实验条件,使实验情景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被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常常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这样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并影响到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职业心理枯竭

【解析】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具疲能量被耗竭的感觉。马斯拉奇把心理枯竭描述为一种完全性的躯体、情感和精神的衰竭状态,其特点是躯体的耗损和慢性疲劳、无助感和绝望感、负性的自我概念,以及对工作、生命和对他人的负性态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是指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事物中所表现出来的由于工作的压力、紧张的心情及较低的成就感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影响识记的因素。

【解析】识记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识记者个体的因素,即主观因素,又有识记材料本身的因素,即客观因素。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影响识记的效果。

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不仅识记有无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有影响,而且在有识记目的、任务的情况下,识记目的、任务的不同对识记效果也有影响。首先,识记任务在材料内容上的要求不同,识记效果也不相同。其次,识记任务在时间上的要求不同,识记的巩固程度也往往不大一样。

2)识记的方法影响识记的效果。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去识记材料,其效果是不同的。

3)个体的识记态度和情绪状态影响识记的效果。

积极的识记态度可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度活跃,大大提高识记效果。识记时的情绪状态对人的识记效果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识记效果好;在消极状态下,则识记效率低(忧虑、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不利于识记)。

4)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识记的效果。

识记的材料有性质和数量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识记效果有很大影响。从材料性质看,一般而言,直观、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识记成绩更好些;识记视觉材料比识记听觉材料的效果要好;内容丰富的材料比内容贫乏的材料识记得好。材料性质不仅影响识记效果,而且也影响识记进程。从材料数量来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

下,识记的效率将随着识记材料的增加而降低。一般来讲,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越多,平均用的时间或诵读次数就越多,呈现材料数量与识记效率呈负相关的趋势。

2.简述如何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

【解析】

1)教师从领导者变成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积极地参与教学的组织活动,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形成一种促进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诚实、理解、接受与关心。教师要发挥其促进者的作用需具备三个条件:①诚实,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与看法,但并不把这些强加给学生,师生之间坦诚相待;②接受,要求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想法,无论这种想法多么荒谬;③理解,也被称之为移情性理解,指教师能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学生,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忧乐与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

2)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罗杰斯关于教学组织的思想与传统的教学组织思想的根本不同是,他提倡教学组织活动围绕着课堂心理气氛,或者说围绕着学生的情感活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重点主要是组织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我们逐渐地将我们的努力集中在提供某种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参与者能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能平等地同他人共同安排和履行活动,能更多地意识到个人的力量,作为他和她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变得日益和有创造性。

3)倡导移情

学习过程是学生与教师两个完整的精神世界的互相沟通、理解的过程,最好的课程也只是一个骨架,要使真个学习活动生机怏然,就得深入学生内在的情感世界,情感既可以是认知的动力,也可以成为阻力。理解学生是教学有效进行所不可缺少的条件,移情作用就使教师从主客观两方面洞察学生成为可能。师生间的移情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一方面教师情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学科的态度。由于对教师的热爱喜欢,学生会喜欢教师所教学科,愿意听讲,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愿意向老师道出心中的秘密。另一方面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会进一步诱发教师的爱。

4)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

研究表明,适度焦虑、保持乐观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人的思维活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只有保持乐观、轻松自如,个体思维才能活跃。一些创造性的灵感通常诞生于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就是典型的例证。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不要

引起学生自我概念的改变。

3.简述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的联系。

【解析】

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其个别差异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所谓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流体智力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所以称为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所以称为晶体智力。晶体智力是过去对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大部分属于从学校中学到的能力,如词汇和计算方面的能力都是晶体智力。晶体智力是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晶体智力依赖于流体智力。流体智力晶体智力的基础。如果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经历,其中一个有较强的流体智力,那么他将发展出较强的晶体智力。然而一个有较高流体智力的人如果他生活在比较贫乏的智力环境中,那么他的晶体智力的发展将是低下的或平平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有着不同的发展曲线。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衰退,随生理生长而变化,在十四岁左右时达到顶峰,以后逐渐下降,晶体智力的衰退很慢,它随着年龄的增加不仅能够保持,而且还能有所增长,一般到六十岁左右才开始缓慢衰退。

4.简述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解析】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性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对活动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的理解程度对保持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影响。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对完成任务的有关事务越容易保持有意注意。

2)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研究表明,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缺乏实际操作的活动容易使人疲劳和厌倦,有意注意很难长久保持。所以,在活动的目的任务明确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手脑并用,如在课堂上听课做笔记、进行小实验、增加讨论和竞赛等,都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此外,一个人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他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3)间接兴趣的稳定性

间接兴趣是指向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有了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使人长久地从事这种活动,直到完成任务。间接兴趣往往是激发人们从事活动的某种动力,如许多人虽然觉得学习外语单调、枯燥,但却能克服困难,长久地坚持学习,这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掌握外语的重要意义,对学习外语的结果兴趣。研究表明,稳定的、持久的间接兴趣,是有意注意保持的重要条件之一。

4)意志的坚强性

在有意注意保持中常会遇到各种干扰和困难。有外部干扰,如在活动内容无关的声音和视觉刺激;也有内部干扰,如生理上的疲劳、疾病或心理上消极情绪。这些都是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影响有意注意的保持,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排除干扰的关键是以坚强的意志与内外干扰作斗争,从而克服分心,集中注意,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三、论述题(共20分)

试述教师的情绪情感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情绪与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和教学的成败,或者激发、维持、加强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或者阻碍、中断、削弱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而且,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这就是教师情绪与情感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情绪与情感的亲切功能,可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人际关系。教师如果对学生拥有一颗火热的心,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生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依恋关系。使学生乐于亲近老师,喜欢和老师交往,乐于向老师请教问题和学习,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就有可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相反,如果老师总是板着面孔,对学生过于严厉或严苛,且不大与学生交往,那么久很容易与学生产生隔阂,增加学生的学业失败感。

2)教师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功能,可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

教师利用自己的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教师如果能觉察学生的特点、志向与需要,发现学生有松懈情绪就及时鼓励,发现学生有难言之隐就及时引导,尤其对那些受人歧视,或偶然失足而遭人非议的学生能和风细雨、语重心长地启发诱导,寓教于关怀和体贴之中,就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并被视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学生相信

教师是为他好,相信教师说的是对的,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3)教师情绪与情感的迁移功能,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情绪与情感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这会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会引起他们模仿或重复进行这一类行为或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进而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他所教授的学科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情感的评论,会使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的情绪与情感体验的经验,这种经验不仅有助于他们借助情绪记忆去推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他们通过迁移来正确对待交往。4)教师情绪与情感的内化功能,可使学生效法教师

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而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他们进行模仿学习。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证明,人总是趋向于模仿爱他和他所爱戴的人,即爱能产生模仿的意向。学生模仿和效法他所喜欢的老师的性格、动作、语调等,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和加速学生的健康成长。

333教育综合真题大题答案

333教育综合真题大题答案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二、辨析题。 46.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教育学认为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与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相反。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详见考研暑期强化班讲义P3和P73) 47.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 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时期主要教育内容。 (1)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 (2)乐:类似综合艺术课,乐的内容很广,形式多样。 (3)射:是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的年龄,就要接受正规教育,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称。 (4)御:是驾车,驾车要沉稳、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5)书:指书写文字,西周的书写工具是刀笔、竹木,字体为大篆。 (6)数:是指计算、算法。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利益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 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吸收选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发展了“六艺”教育,创设了新学科,充实了教学的内容。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把所收集的历史文化材料,精心加以整理,编著成“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学用书,后被奉为儒家经典。 “六经”代表了先秦时期的一切文化知识领域,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学、教育等,作为历史材料,其价值无可比拟。而对中华民族性的影响,

(完整版)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2010-2019

河南大学 2010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制度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 1、性格 2、挫折 3、前摄抑制 4、能力 二、简答题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2、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3、学生发展的含义及其一般规律是什么 4、班级组织的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三、分析论述题 1、试述当代教育观的转变 2、教师教育行为研究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并举例说明 3、结合实际谈谈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4、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

而扁平,背景发达而柔软,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 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衣服穿,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 请用心理学的规律解释上述现象。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2、国家课程 3、感觉 4、性格 5、能力 6、再造想象 二、简答题 1、影响随意注意因素主要有哪些?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哪些心理因素影响问题解决 4、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6、教师的职业角色 三、论述 1、试述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2、为什么说教师的研究属于行为研究 3、再创造性思维定义及特点 4、根据再创造性思维定义及其特点分析两位学生回答的优劣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模式 2、教学功能 3、德育的一般规律 4、行为矫正治疗 5、内隐记忆 二、简答 1、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3、知觉有哪些特性 4、为什么说大脑是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器官 5、教师为什么要学心理学 三、论述 1、论述新课改的趋势 2、论述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教育硕士教育综合333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2、生活教育 3、贝尔兰卡特制 4、知识表征 5、自我提高驱动力 6、恩物 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 1、教育的政治功能 2、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 3、课程的多样性 4、启发性教学原则 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 1、试论孔子思想 2、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 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1)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2)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么?(3)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 教师期待效应 简答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性质和学习的分类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论述 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学生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当代走向 3、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 4、当代教师素养的构成 5、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 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化2、“三纲领八条目” 3、“稷下学宫” 二、简答题1、教育的政治功能2、“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3、德育的功能 三、论述题1当今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例举,并就其中一例说明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独立性,以及两者的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学校教育 3.“六艺”教育 4.苏格拉底方法 5.学习动机6.道德情感 二、简答 1. 简述德育途径 2.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3.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步骤 三、论述题1. 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 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 3. 杜威教育思想

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2012-2017

2012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育制度 2、教学 3、德育方法 4、白板说 5、学习 6、元认知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人的发展的含义 2、简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4、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联系教学实践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2、论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3、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4、论述创造性心理结构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措施。 2014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课程标准 2、循序渐进原则 3、生计教育 4、实验教育学

5、人格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教学评估的种类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简述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4、简述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20*4=80) 1、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谈谈目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如何改革。 2、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3、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4、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如何实施。 2015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学组织形式 2、课程方案 3、骑士教育 4、自我效能 5、有意义学习 6、动机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文化知识对人的发展价值。 2、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3、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4、教书韩愈论述教师问题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 1、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什么?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应怎样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 2、终身教育理论的观点包含哪些内容?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 改革? 3、论述书院教育特点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借鉴。 4、创造性的认知品质包含哪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有哪些? 2016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社会本位论 2、“产婆术”教学法 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 5、班级上课制 6、结构主义教育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3、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4、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教师专业素养包含哪些内容?结合教师专业素养,谈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 3、论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30分)(教育学原理) 1 学校教育 2 美育 3遗传素质 4因材施教 5 课的结构 6 实习作业法 二、简答(40分) 1 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教育心理学) 2 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教育学原理) 3 百日维新教育改革内容。(中国教育史) 4 智者派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的主张。(外国教育史) 三、论述(80分) 1 试论述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教育心理学) 2 结合实际谈谈德育在工作中如何实施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教育学原理) 3 《学记》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中国教育史) 4 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根源。(外国教育史)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30分)(教育学原理) 1 教育学 2 教学 3 课程 4 德育 5 教育目的 6 学校教育制度 二、简答(40分) 1 简述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教育学原理) 2 简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史) 3 简述希腊文化的传播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外国教育史) 4 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教育心理学) 三、论述(80分) 1 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应如何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客观霍规律。(教育学原理) 2 试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外国教育史) 3 试述蔡元培完全之人格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史) 4 试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启示。(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30分)(教育学原理) 1 教育 2 教学方法 3 陶冶 4 课程标准 5 体育 6 教学原则 二、简答(40分) 1 教师劳动的特点.(教育学原理) 2 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史) 3 斯巴达的教育特点。(外国教育史) 4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措施。(教育心理学) 三、论述(80分) 1 举例论述榜样法。(教育学原理) 2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史) 3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 4 斯宾塞的教育科学化。(外国教育史)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狭义的教育 2、课程 3、德育 4、教科书 5、教学手段 6、讨论法 二、简答(40分) 1、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作用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3、卢梭的自由主义教育 4、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时应当平时看”的政策说明什么 三、论述(80分) 1、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3、第斯惠多的教育心理化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癸卯学制》

2016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6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教学过程 3.赫尔巴特 4.《国防教育法》 5.三舍法 6.京师大学堂 二、简答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主要的德育原则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4.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三、论述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3.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等特点。美育也是我们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忽视和缺少的部分。 2.【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特点;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3.【参考答案】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强调课堂、教材、教师三中心。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即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的教育目的与德育论,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他首倡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是第一位把心理学作

2014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考研真题

河南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适用专业名称: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 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硕士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综合科目代码: 333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 或其他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教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教学目标 2.教育智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2.教师的劳动有哪些特点? 3.课程研制过程包括那些阶段? 4.教师的备课包括哪些内容? 三、论述题(共25分)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教育目的中“全面发展”的核心。 心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首因效应 2.学校心理辅导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对实验室实验法进行简要评述。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简要分析情绪和情感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4.简述智力和知识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25分) 说明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2014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解析】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其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取得变化的说明。 2,教育智慧 【解析】教育智慧是教育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实践方式的总和,是引导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也可以说,教育智慧是教师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三者合一的教育境界,是教师对教育世界和教师人生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综合素养,同时也是教师追求美好幸福教育生活的生存方式。教育智慧反映的是教师的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魅力、一种追求。 二.简答题 1.教育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解析】教育价值观总是和特定主体相联系的,是一定主体基于特定需要和自我意识形成的。同时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教育价值观都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纯碎主观自生的。任何价值观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同样如此。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社会条件和自我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是教育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条件。作为意识形成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价值观深受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是社会物质生产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在教育观念上的反映。每一特定时代人的教育价值观都来自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现实和需求,是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政治经济制度、观念传统文化熏陶和塑造的结果。主体的教育需要归根结底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鲜明的社会历史性,在研究教育价值观时,必须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而不是孤立地将其视为纯碎的个人经验。 其次,主体的需要和自我意识是教育价值观形成的逻辑前提。教育价值观的形成还有赖于主客体的分化、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对主体需要的把握。个人、社会对教育的需要直接构成教育的价值关系,对需要的意识本身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主体正是基于意识到的需要对各种价值关系进行判断、选择和整合,才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正是主体通过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整合,从而形成自己教育

东北师大2010-2015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2010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 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2011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1、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 4、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做深入剖析。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论述成败归因理论。 2012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课程标准 二、简答 1、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 三、论述题 1、全面发展教育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2、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中外教育史 一、名字解释 1、学而优则仕 2、生活教育 3、苏格拉底法 4、《学令制》 二、论述题 1、试论孔子的德育理论及现代价值。 2、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2、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2013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东北师大历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东北师大历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其中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 1.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万吨黄金”,这种说法对么?说明你的道理。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2.中华职业教育社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 1.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 1.试论述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的相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论述题 1.某地某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试论述你的想法,并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1. 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 2. 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0分) 3.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10分) 4. 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计20分) 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心理 一、简答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10—17)试卷版

重庆师范大学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32教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教育目的 2.教学策略 3.班级组织 4.学习动机 二、判断正误(共20分,每题1分。请标注题号顺序依次写在答题纸上)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2.教育起源于人的心理模仿。() 3.《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6.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7.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 8.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9.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师即研究者。() 11.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有明显相关。() 12.教师的成长就是由教学新手成为教学专家的过程。() 13.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4.反馈是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唯一因素。() 15.20世纪50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的学习。() 16.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主要有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三种功能。()

17.任务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8.根据广义知识分类,课的类型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和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三种类型。() 19.效度指的是所测量的属性或特征前后一致性的程度。() 20.一般认为我国的课堂教学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三、简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 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简述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 3.简述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4.简述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5.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四、论述题(共60分,每题20分) 1.试述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构建策略。 2.试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流派的观点,并作简要述评。 3.试述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及其教育含义。

2013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考研真题

河南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适用专业名称: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 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硕士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综合科目代码: 333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 或其他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教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 2.教育价值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 2.简述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有指导的自主探究模式。 三、论述题(共25分) 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心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性格 2.社会知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使用测验法和调查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2.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有哪些? 3.想象的功能有哪些? 4.教师应承担哪些角色任务? 三、论述题(共25分) 智力发展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开发智力?

2013年河南大学333教育综合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 【解析】学校管理又称教育微观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即 对教育系统的“微观”层次---各级各类学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学校管理服从于教育行政管理,在教育行政管理的指导下进行。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校内部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的作用,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 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2,教育价值 【】作为客体的教育系统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发展需要的满足, 即理解教育价值概念的核心是把握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两者之 间的价值关系。其中,客体指的是整个教育系统,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前者主要是指社会系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子系统,后者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即教育活动中从事学 习的人。教育价值的基本表现方式就是教育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发 展需要的一定满足。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 【解析】教育的个体功能也即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它是一个包含着两个矛盾方向的变化,而又重新系统化的过程。 (一)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为: 1)个体功能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教育培养个体的主体性 个体的主体性包括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的能力。主体意识是人对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而主体能力是指主体认识、改造自我内部和外部对象世界的能力。对于个体而言,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意识,激发并张扬主体能力的过程。个体通过接受教育,形成道 德观念、增加知识、提高能力而达到能动地适应客官世界并变革世界 的目的。 创造意识是人的主体意识的突出表现。教育对于人的培养也突出地表现为对于个体创造意识的培养,从而培养个体的主体性。 (2).教育促进个体独特性的形成 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上,诸如爱好、兴趣、理想、世 界观、性格等。个体的独特性多取决于后天的因素,特别是教育的作用。教育虽然是按照社会的要求作用于个体的发展,但社会化本身也包含着对人的个体的独特性发展的要求。

各个学校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附属驱动力 3、顺向迁移 4、《理想国》 5、三舍法 6、终生教育 二、简答题 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2、普通教育学的任务分为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部分,试说明理论建设的任务?即原则 和要求 三、论述题 1、职业教育的三要旨及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2、要素主义流派的主要观点 3、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 四、案例分析题 材料大意是一名研究生为了摆脱父母控制,去超市偷东西并留了地址,然后去警察局自首。被罚款两千和拘留十五天,试用有关学生成长教育理论来进行分析

2014年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2循序渐进原则 3生计教育 4.实验教育学 5.人格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 1.教学评价的种类 2.学生学习的特点 3结构主义教育观点 4个人本位论观点 三论述 1.论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以及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 2.德育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进行道德活动的过程 3.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启示 4.论述心理健康以及培养方法 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 1.德育(广义)

2.教学 3.学科中心课程论 4.元认知 5.学制 6.多元智力理论 二、简答题。 1.请说明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课程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 3.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4.试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三、论述题。 1.结合乌鸦喝水的例子(好像是这样子的)试列举4种以上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实施过程。 2.结合当前中国的教育现实,评析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3.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要评述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附属驱动力 3、顺向迁移

河南大学文学考研历年真题(文学院所有专业2008-2016)

专业课一:阅读与写作 一、《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1、给第一段加标点。 2、翻译后两段。 3、本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 二、《枯枝和鲜花》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那天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光风中轻轻摇曳着。 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定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花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天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咸到它们原来就是浑然一体的。 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柔藤哟,你不厌弃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屎,脚下卷着萧条的风。也看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望着这棵树,我微笑着。 1、文章用了什么手法,对内容的理解。 2、对内容的理解写篇文章。 2008河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专业课二:文学综合 古代部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风雅颂 2、花间派

江苏大学2015-2017教育综合333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及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发表思想、交流成果等活动,以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方法的学习方式。 2、绅士教育:由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他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绅士,并从体育、智育、德育三个方面对绅士教育进行了论述。洛克认为绅士应该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新型资产阶级的“事业家”。绅士应该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学识四种道德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在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3、道德内化: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通俗的说,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 4、感受性: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可用感觉阈限来衡量,感觉系统只是对刺激连续体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产生感觉。 5、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整体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 6、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对应的一类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构成一门学科,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陷。 7、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 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 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 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 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高更 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8、发展关键期:有机体早期生 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 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 掌握某一技能的最佳时期。个体 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 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 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 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发生。 9、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 在教学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 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 或“产婆术”,由讥讽、助产、 归纳、定义四部分组成。这是一 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 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 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 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 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10、洛克白板说:洛克反对天赋 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 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 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 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上的, 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理 论基础。 11、教育目的:广义教育目的就 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亦指教育 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应教育在 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 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 的教育目的一般指国家对培养 的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 规格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 都必须遵守的总要求。 12、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们 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 为的后果而间接的产生学习,班 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他 的实验是儿童通过别人对待充 气娃娃的态度而习得行为,人类 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习 得的。这个学习的过程受注意、 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 程的影响。 13、教学效能感:心理学上把人 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 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 低往往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 教师在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 平的效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 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 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 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 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 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14、《莫雷尔法案》:美国中等 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 还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进 行了延伸和渗透,1862年,美国 颁布了《莫雷尔法案》,该法规 定,按各州国会,参议院和众议 院的名额,拨给每人3万英亩的 土地,各州以土地所得收入开设 农业和工艺学院,这些赠地学院 后来大都发展成为州立大学,位 美国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 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莫雷 尔法案》是美国第一部职业教育 法,它开创了高等教学领域开展 职业教育的先例,这部法令对美 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奠 基作用。 15、三舍法:北宋王安石改革太 学时的一条重要措施。主要内容 是太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 三等。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 起来的严格考试制度,不仅对宋 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16、课程标准:在一定的课程理 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 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

苏州大学2018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版

苏州大学2018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与学习活动可以互相激发、互相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分别是(1)理论依据;(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3)操作程序或步骤;(4)实现条件;(5)教学评价。 3、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目前,世界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向两端延长。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4、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法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激发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与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资料,让学生亲自发现结论或规律。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发现学习比较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 5、朱子读书法 朱熹酷爱读书,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朱子读书法的内容如下: (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泳。(4)切已体察。(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河南大学333教育真题

河南大学 2010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考试科目:教育综合 教育学部分(共8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制度、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2、学生发展的含义及其一般规律是什么 3、班级组织的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当代教育观的转变 2、教师教育行为研究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并举例说明 心理学部分(共7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性格、 2、挫折、 3、前摄抑制、4能力 二、简答题(共10分)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际谈谈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2、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软,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衣传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 请用心理学的规律解释上述现象。

201 1年 三、论述(30) 再创造性思维定义及特点。 根据再创造性思维定义及其特点分析两位学生回答的优劣 2012 教育学部分 名词解释

1、教学模式 2、教学功能 二、简答 3、德育的一般规律简答。 4、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 5、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三、论述 6、论述新课改的趋势。 心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行为矫正治疗 2、内隐记忆 二、简答 3、知觉有哪些特性。 4、为什么说大脑是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器官。 5、教师为什么要学心理学。 三、论述 6、论述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2013 教育学

2016年333教育综合真题汇总(共24所)

一、浙江师范大学 1、学习动力 2、流体智力 3、经学教育 4、苏湖教法 5、实科中学 6、初级学院运动 7、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8、简述“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1、论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3、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素养 14、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性质的认知。 二、上海师范大学 一、名词解释 1、负强化 2、学校教育制度 3、稷下学宫 4、课程设计 5、苏格拉底教育法

6、德育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卢梭的主要教育思想 2、教师的劳动有哪些价值 3、简述教育的生态功能 4、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三、分析题 1、评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主要思想 2、评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 3、结合实例论述传授/接受学习的主要过程 4、建构主义评述(可举个例子,也可两者对比) 三、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 1.学制 2.培养目标 3.道德教育 4.教师 二、简答 1.教学与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三、论述 1.学校教育对人的作用。 中国教育史 一、简答古代蒙学的种类特点 二、论述五育并举及现代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国防教育法》 二、论述卢梭的教育思想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 1、精加工策略 2、同化 二、论述 观察学习的过程应用 四、华南师范大学 一、名词 1、广义教育 2、教育目的 3、教学 4、德育 5、学习动机 6、知识

二、简答 1、现代教育特点 2、班主任素质 3、科举影响 4、洛克白板说 三、分析 1、处理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2、陶行知生活教育 3、杜威教育影响 4、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 五、华中师范大学 一、名解 1、教育目的 2、讲授法 3、道尔顿制 4、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 1、教育任务 2、培养班集体方法 3、恽代英教育思想 4、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333教育综合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333教育综合模拟试题一 333教育综合模拟试题 名词解释题 1.教育目的 2.班级授课制 3. “六等黜陟法” 4.宫廷学校 5.品体智力 6.迁移 简答题 简述教师劳动的一般特点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3.简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4.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论述题 分析评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试述书院的特色及其对当代创办“研究型大学”的借鉴意义 3.论述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4.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的内容及其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名词解释题 1.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 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班级授课制 答:班级授课制是指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的学生组成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缓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和场所固定。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①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②有利于发挥教师优势: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④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⑤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缺点是: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面向班级, 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 不利于因材施教; ②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 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③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④实践性不强, 学生动手机会少等。 3. “六等黜陟法” 答:“六等黜陟法”是指清朝的地方官学中实行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 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把生员的等级与学业成绩紧密挂钩,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六等黜陟法”是在明朝“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比明朝的方法更为周密、成熟,也更为有效,这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 4.宫延学校 答:宫廷学校是一种由世俗封建主倡导的,以宫廷为中心的,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即位后,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宫廷学校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宫延学校的学习料目主要是“七艺”及拉丁语和希腊语等科目, 教学方法采用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教师按教学目的编写问答式的教材, 让学生背诵。宫廷学校主要是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但因为欧洲中世纪早期社会政教合一的特征,宫廷教育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教会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 5.品体智力 答:晶体智力是指将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的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它包括了习得的技能和知识,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 6.迁移 答:迁移指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两种, 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 称为正迁移; 一种是能起消极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