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气象信息发布流程

气象信息发布流程

气象信息发布流程
气象信息发布流程

气象信息发布流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气象信息发布流程

1、在遇到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时,气象台和科技服务中心及时发布重要天气信息。

2、达到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时,由主要领导签发,按照发布规定,编发相应颜色的预警信号。遇有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由主要领导向市政府应急办及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天气情况,并将预警信息内容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市政府分管领导预审。市政府分管领导预审通过后,市气象局立即填写《市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发布表》并盖章,及时通过市政府应急办报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签发。紧急情况下,市政府分管领导可通过手机短信回复“同意发布”,市气象局先行组织发布,并在24小时内按照规定补办批准签发手续。

3、市气象局通过气象预警发布平台将《市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发布表》及预警信息内容以传真、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话告知等方式通知移动、联通、电信、广播、电视等发布单位指定的联系责任人。

3、接到上级业务部门的气象应急响应时,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记录应急启动响应开始和终止时间。

4、通过政府办公网、气象预警平台、电话传真、电视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96121、大喇叭等渠道,将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到市委、市政府、市直机关、乡镇和街道行政村,提醒采取措施,提前做好防御。

5、常规天气预报由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负责核对、审查;重要天气信息由气象台值班人员核对、审查;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由局领导审查。

国办发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意见(国办发[2011]3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海上、青藏高原及边远地区等监测站点稀疏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台风、风暴潮易发地气象、海洋监测网络布点,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强化粮食主产区、重点林区、生态保护重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区旱情监测,加密布设土壤水分、墒情和地下水监测设施。加强移动应急观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升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支撑能力。 (四)强化监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在台风、强降雨、暴雪、冰冻、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要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准确预报,特别要针对突发暴雨、强对流天气等强化实况监测和实时预警,对灾害发生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等进行科学研判,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要建立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12]2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加快实现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时临近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有效衔接,健全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至30分钟发出,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一)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海洋、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等监测系统以及雷达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按照共建共管、代建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交通和通信干线、输电线路、水利工程、林区、旅游区、重点经济区、渔业作业区和海上养殖区等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资源、气象、水利、林业等部门联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着重推进北戴河、曹妃甸、渤海新区等区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对环渤海和海上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制订实施全省防治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规划,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加

气象局应急工作流程

XXX气象局应急工作流程 一、预案启动 1、县气象台发布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连阴雨(雪)、龙卷风、霾、扬沙等气象灾害预警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XXX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预警,等同于报送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建议。如:报送橙色预警表示建议启动II级应急响应,依此类推。) 2、本辖区内因气象原因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无论是否达到灾害性天气标准,应紧急启动预案。 3、因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要求,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其他情况。 4、XXX气象局宣布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命令后,根据命令进入应急响应状态的各股室、中心实行负责人领班和应急值班制度,并按以下程序,各司其责,全程做好实时监测、滚动预报、准确预警、业务监控、跟踪服务和影响评估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应急响应任务。应急领导小组命令应急工作组(气象台、办公室、防雷中心各派一名人员)进入应急状态,随时待命。

二、各部门响应

三、应急结束 1、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解除后,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工作即告结束,转入正常工作。 2、应急工作结束后2天内,应急工作组需将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报告及时向市局报告,内容包括灾害性天气服务情况、预警信号的发布情况、应急措施、气象灾情与评估等。 四、气象灾害预警标准 根据各类气象灾害发展态势,气象部门综合预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预警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Ⅰ级为最高级别,具体分级标准见附则。 1、Ⅰ级预警 (1)台风: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台风、超强台风影响我县。 (2)暴雨:过去48小时我县大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天气,预计未来24小时仍将出现大暴雨天气。 (3)暴雪:过去24小时我县大部地区出现暴雪天气,预计未来24小时仍将出现暴雪天气。 (4)干旱:我县大部地区达到气象干旱重旱等级,且至少我县

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本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并且不影响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搭建起了基于GIS 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系统。采取机器自动分析发送,有效地解决了暴雨等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漏发误发的问题,同时由于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发送的针对性,同时提高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的时效性。 1、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移动代理服务器以及气象资料观测网络的前提下进行的二次开发。硬件主要由气象信息服务器、信息处理服务器以及移动代理服务器3 部分组成(图1 )。 其中气象信息服务器用于实时收集和储存气象信息数据;信息处理服务器用于储存地理信息资料和用户,同时对气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气象预警短信;移动代理服务器用于发送手机短信,通过开放接口与信息处理服务器对接。 2 . 1 移动代理服务器

移动代理服务器(MAS )是针对集团客户设计开发的产品,其将软硬件一体化封装,只需要有稳定的电源及网络便能正常工作,在同一网络中其他PC 机可通过浏览器访问MAS 。由于其接口开放,其他程序可方便地通过MAS 进行短信发送等操作。 2 . 2 信息处理服务器 系统运行在信息处理服务器上,主要由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以及短信发送子系统组成。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负责监控实时气象实况资料以及雷达外推等预报资料,根据设定的闽值并生成带有地理信息的预警信息。短信发送子系统负责将带有地理信息的预警信息与用户资料数据库联合分析,生成手机短信,通过开放接口提交到移动代理服务器,最终发送到用户手上。 3 系统实现原理 气象观测网络上建有气象信息服务器,气象观测资料存储在Microsoft SQL Serve :数据库内。移动代理服务器内部使用MySQL 数据库,支持通过数据库接口或API 接口等方式提交短信发送请求,本系统直接使用数据库接口。为了方便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系统采用C #作为开发语言。由于Microsoft . NET Framework 本身已经集成了Microsoft SQL Serve :操作类,因此只需把MySQL 的动态链接库包含在内即能正常运行(图2 )。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建设背景 (4) 2.项目建设目标 (4) 2.1安装场合 (6) 2.2项目建设目标 (6) 2.3系统功能分析 (6) 3.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8) 3.1系统简介 (8) 3.2系统设计原则 (9) 3.3系统架构 (11) 3.4系统网络传输设计 (12) 4.4.1基于局域网(LAN/WLAN)和专线(DDN/VPN)的网络平台 (12) 4.4.2基于3G/GPRS无线网络的监控 (14) 3.5系统安全性设计 (15) 4.5.2发布播放终端安全设计 (18) 4.6系统扩展性设计 (19) 5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管理软件 (21) 5.1软件架构 (21) 5.2素材管理 (22) 5.3节目单管理 (23) 5.4计划任务管理 (24) 5.5播放器管理 (25) 5.6群组管理 (26)

5.7用户及权限管理 (27) 5.8统计分析 (28) 5.9系统优势及特点 (28) 6气象预警多媒体终端 (29) 6.1 独立式播放器 (29) 6.2 一体式播放器 (31) 7系统配置清单 (33)

1.项目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重大危机,“9·11”事件、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啸,以及近几年以来国内各地发生的雪灾、地震,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必须加强重大危机的应急处置和应急联动能力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现,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等文件,参考了在其他行业所实施的数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了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用于气象行业的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与显示联动系统,定义了系统业务流程、构架以及功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情的、高效实用的建设方案。 针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及时响应及应急联动处置,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以无线网络(WiFi/GPRS/3G/4G)为传输载体,提供在突发灾害气象应急状态下多媒体(视频、图片、文字、语音)信息发布及应急联动功能。在日常应用中,可以与气象预告系统数据对接,实时播放气象预告、卫星云图,或者应急处置、公益宣传等多媒体信息。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充分考虑了应急的特点、目前网络的现状、在采用无线网络作为载体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集成问题的同时,所选用的方案及设备均是经过实际验证的符合国家应用标准的产品,满足应急技术保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是一个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 对客户而言,将提供“交钥匙”一站式集成模式、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规避大型复杂项目的集成风险及实施风险,帮助客户提高效率,使客户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 2.项目建设目标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方案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x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x年,建成功能齐

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海上、青藏高原及边远地区等监测站点稀疏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台风、风暴潮易发地气象、海洋监测网络布点,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强化粮食主产区、重点林区、生态保护重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区旱情监测,加密布设土壤水分、墒情和地下水监测设施。加强移动应急观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升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支撑能力。 (四)强化监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在台风、强降雨、暴雪、冰冻、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要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准确预报,特别要针对突发暴雨、强对流天气等强化实况监测和实时预警,对灾害发生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等进行科学研判,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要建立

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

上海正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 及显示系统 技术方案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二、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 (5) 2.1规模分析 (6) 2.2建设目标 (6) 2.3功能分析 (6) 2.4传输分析 (7) 2.5扩容分析 (8) 三、设计原则 (8) 3.1设计标准 (8) 3.2设计原则 (8) 四、象预警信息发布与显示系统设计 (10) 4.1系统简介 (10) 4.2系统结构 (11) 4.3基本功能 (12) 4.4显示内容和表现形式 (13) 4.5管理平台功能 (15) 4.6数字媒体播放终端运行功能 (15) 4.7安全性设计 (16) 4.8扩展性设计说明 (16) 五、系统建设及设备配置清单 (17) 六、气象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18) 6.1媒体素材资源管理及节目制作 (18) 6.2传输管理 (20) 6.3播出管理 (21) 6.4播放控制 (23) 6.5媒体播放器管理 (24) 6.6日志管理 (24) 6.7用户管理 (25) 6.8系统特点及优势 (25)

上海正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 及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授权网络免费发布 https://www.docsj.com/doc/aa11780213.html, 一、项目背景 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危机,“9·11”事件、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啸,乃至2008年突如其来的中国雪灾和地震,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必须加强重大危机应对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现,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等文件,参考了在其他行业所实施的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借合了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设计了无锡市气象预警应急平台系统,定义了系统业务流程、构架以及功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情的、高效实用的建设方案。 针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及时应急,上海正伟为无锡市度身定制了以无线网络为载体,提供在突发灾害气象应急状态下的文字信息的传送。在平时,为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奥运等大型运动会提供辅助信息发布手段,传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充分考虑了应急的特点、目前网络的现状、在采用无线网络作为载体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集成问题的同时,选用的都是经过实际验证的符合国家应用标准的产品,满足应急技术保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是一个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 对客户而言,上海正伟将提供“交钥匙”一站式集成模式、富有竞争力

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简介

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简介 1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日益推进和国家对防灾减灾建设要求日益提高,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预防灾害与突发灾害事件情况下迅速应对危机、减少损失、稳定局势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为满足我县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应急业务实际需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能力,适应加快建设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的需要,连江县气象局着力推进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努力为灾害预警、抢险救灾、处置灾害突发事件、配合政府决策、以及实施快速高效的动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2 平台设计思路 连江县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高。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冷害、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每年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加快地方气象事业的建设步伐,增强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和防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连江县气象局提出建设连江县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系统的项目。 3 平台主要功能 基于连江县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实现气象自动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地质灾害信息、森林火险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警报等信息统一可视化与共享。 3.1防灾减灾数据库便于气象信息共享 主要是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资料、地质灾害资料、森林火险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警报等信息规范入库管理,提高气象信息的管理、查询的效率,便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3.2GIS平台功能 具有放大、缩小、漫游、测距、图层控制、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且性能流畅。 3.3各种气象信息的可视化 自动站信息可视化以气象标准综合填图为标准;地质灾害点信息显示包含灾害类型、危害大小、危害人口等其他信息;卫星云图、雷达图实现连续动画效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浮动;气象灾害预警报信息可弹出窗口。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治总结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治总结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提升我 区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等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区行政区域内发布与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适 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气象灾害,是指暴雨、暴雪、台风、大风、寒 潮、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预警信息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害,可以预警的气象灾害信息。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一般 级(蓝色)、较重级(黄色)、严重级(橙色)、特别严重级(红色)。 第三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坚持“政府主 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执行“归口管理,统一发布, 预警联动、快速传播”的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确、无偿地发布与传播。 第四条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发布与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落实气象灾害防范应对的应急预 案,组织召开气象灾害预警联动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开展预警信

息发布及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情况专项检查,做好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升级完善;统筹规划和建设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和农村 地区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等公共设施;保障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持的财政投入。 第五条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区行政区内气象灾害预警 信息传播管理工作。 区应急办、文广、电信、水利、农业、国土、城管、公安、 交运、安监、教育、建工、民政、卫生等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应当与区气象主管机构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播发工作,构建预警信息传播的快速通道。 第六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区气象台统一发布,其他任何 组织不得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第七条区气象台应当及时、准确、无偿地发布气象灾害预 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权限和业务流程由区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报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审定。 第八条区气象台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公共电 子显示屏、移动和固定通信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 当发布气象灾害严重级(橙色)或特别严重级(红色)预警

气象局项目信息化建设方案(1月6日稿)

漳州市气象局 信息化项目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漳州分公司

目录 1项目背景 (3) 1.1集团客户概述 (3) 1.2客户信息化现状 (3) 1.3集团客户发展存在的问题 (3) 1.4集团客户信息化需求分析 (4) 2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4) 2.1方案概述 (4) 2.2方案功能介绍 (5) 2.2.1GPRS无线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功能介绍 (5) 2.2.2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功能介绍 (5) 2.3系统结构图 (6) 2.4集团产品及终端应用情况 (7) 2.5项目总体资费 (8) 2.6项目应用业务模式 (8) 2.7项目总体进展及推广前景 (8) 3项目整体投资估算及成本回收分析 (9) 3.1项目投入资源情况 (9) 3.2项目投资回收分析 (9) 4项目合作模式 (9) 4.1项目总体合作模式介绍 (9) 4.2移动公司在项目合作中的定位 (10) 4.3合作单位简介 (10) 4.4集团客户、移动公司及合作单位的收益及责任分工 (10) 5项目支撑及售后服务流程 (11) 6项目优势及创新点 (11) 7项目宣传推广 (12)

1项目背景 1.1集团客户概述 漳州市气象局地处漳州市芗城区,成立于1958年,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漳州市气象局既是福建省气象局的下属机构,又是漳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实行上级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负责全市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及气象科研的组织实施和全市气象、防雷、人工影响天气等的行业管理,还是提供24小时大气探测数据的国家气象基本观测站。200X年,漳州移动分公司和漳州市气象局间达成合作关系,并将其分类为A 类集团。 1.2客户信息化现状 近两年,漳州市气象局利用遥感、遥测等先进探测技术和手段,建成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气象综合探测网,实现大气探测自动化,增强对天气气候、气象灾害和生态环境的监测能力;建设、完善与维护气象信息网络,运用Internet技术,建成一个覆盖信息通畅、高效可靠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气象信息高速传输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应用现代诊断预测技术,提高气象信息分析预测能力,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延长预测时效,提高质量,实现预测预报产品系列化,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有明显提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初步建成了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把气象服务建立在因特网上,使之成为气象对外开放的第一窗口。同时还要展开气象科研与科技创新,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1.3集团客户发展存在的问题 气象信息的采集是漳州市气象局的工作重点,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严重防碍了气象部门工作的开展: 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资源:气象信息的采集是由各气象观测站利用气象采集设备自动完成采集,各气象采集点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区域内的各种气象信息资料,但是为求达到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就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大量的气象观测信息采集点,其通信成本的投入和人力、物力资源的消

气象采集信息系统系综述

关于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信息与工程系 07083415 徐桥 摘要: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实时采集的气象资料,对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气象情况作出较为精确的预测和预报,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需求。其结构主要分为气象信息采集,数据接收和数据传输还有数据显示。本文主要针对基本气象信息的采集,分析当代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个前瞻。 关键词:信息采集,无线传送,气象数据分析 1、引言 气象服务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因此充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开展气象情报信息和气象预测信息技术研究,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得意义。文章提出气象信息业的发展现状,当代气象信息业的研究水平,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以及气象信息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多数气象局分为省,市,区气象局和数个气象站,原有的气象信息系统地面网络建设较早,设备性能低,线路传输速率低,延时较大,采集数据比较单一,因此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下,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需求。因此,建设一个更完善,高效的气象采集系统迫在眉睫。而气象信息采集系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 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它使人们对气象信息有了更深更准确的了解,对学习,生产,生活有着莫大的帮助。 2、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2.1 研究现状与不足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气象信息能力不断增强,精细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数值预报预测业务系统。据了解,我国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已由单一天气预报发展为目前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但相比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我国的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还是显露出很多的滞后,主要在技术和工艺装备、测试仪表、开发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距。 (1)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设计 根据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接口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系统采用主从方式.通过CAN总线将各个观测节点连接起来,并将各个观测节点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上位PC机处理。观测节点采用MSP430单片机为主控制器,控制和处理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CAN控制器MCP2515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上位机。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测试结果能满足实际的测量要求[1]。 (2)基于CDMA 1X网络的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介绍CDMA IX网络在自动气象信息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描述了系统架构和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概述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气候呈逐年变暖趋势,大范围不规则异常天气不断涌现,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和破坏,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直接威胁。“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 证实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对此都高度重视,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已成为关乎人类、关乎世界的重要课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导致的灾害比较频繁,暴雨、洪涝、干旱、冷害、冻害、寒害、暴雪、冰雹、大雾、暴雷、龙卷、大风、热浪、沙尘暴、干热风、连阴雨、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天气经常走极端,气象灾害呈现种类多、范围广、强度大的特征,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3-6%左右,利用科技手段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水利局、气象单位、广播电视局、防洪抗旱办公室等的重要施政内容。 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是采用国际先进的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接入、嵌入式文本语音转换、LED 显示控制等技术,设计的集“无线文字转语音应急广播”和“无线LED 显示屏发布”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可快速、及时、准确地将各类信息,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达到

最大限度防灾减灾的目的。 二、气象灾害预警广播设计原则 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方案设计遵循“先进科学、稳定可靠、方便扩展、经济适用、安全保密”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等重要因素,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留有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2.1先进科学性: 充分利用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接入、嵌入式文语转换、LED 显示控制等先进技术设计,采用目前先进的系统软件平台及终端设备,不但能够满足气象、农业、科技等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发布需要,而且能够作为国家三农服务政策宣传的舆论媒介,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载体和舆论支撑。 2.2稳定可靠性: 由于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必须保证系统工作相对稳定可靠。一是中心系统的可靠性,选用稳定可靠的WINDOWSXP和工控机作为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平台载体,气象预警广播平台具有权限操作功能,从应用上保证了系统的可靠运行发布;二是国内优质的LED控制卡和显示屏硬件故障率低,嵌入式文语模块支持多种文字、字符等实时转为语音,扩音机等外设电源采用干触点控制,都保证了终端显示和播报的可靠性。三是通信机制可靠,系统传输采用具有大面积稳定覆盖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高效可靠性不容置疑。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 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业务精细化水平的发展,预报产品不断丰富,对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业务系统部署多,业务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到产品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天气业务的需求。气象信息共享门户将在国家气象中心现有业务基础上建立完善业务流转与控制体系,优化中心的预报服务业务流程,提高数据流转和产品利用效率,减少预报服务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中间环节的复杂度与出错率,增强预报服务协同能力,推进预报和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促进天气监视、预报及决策服务平台专业化发展,为国家气象中心现代天气发展及服务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建立业务系统规范和数据规范,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对预报员、服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身份、权限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对国家气象中心主要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数据流转状态等实现实时监视,实现对整个中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与流转控制,实现对预报员身份信息、准入系统信息、业务监控信息、产品流转状态、任务调度等所有实时信息的显示和统计分析,实现预报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分发控制,并增强国家气象中心互联网展示气象产品的水平。 2业务需求分析 2.1 业务现状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5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有了巨大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

项目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模板(高温天气安全提示)

*****项目2020年第十二次气象预警信息发布通知 项目所属各部室、各工区、各协作队: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显示,7月12日到7月14日,我项目所在区域以35℃或以上高温天气为主(最高温度)。为切实做好项目防暑降温和火灾预防工作工作,现将有关注意事项作如下告知和提醒: 一、连续高温会带来人员中暑、消防安全等隐患。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各协作队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高度重视防暑降温和火灾预防工作,确保人员安全、确保生产安全。 二、项目部组织发放了防暑降温物品,要存放在工人看得见、拿得到的位置,使其起到作用。各协作队伍要改善劳动条件和施工作业环境,特别是要在相对固定的高温作业场所配备必要的通风、降温设备。严禁超龄人员以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员进行室外高温环境下作业。 三、要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结合作业特点和具体条件,合理安排调整作业人员高温天气工作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 40℃以上的,立即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 35℃以上、40℃以下的,应按规定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12:00-15:00),适当增加高温作业人员的休息时间,严禁延长高温作业时间和违规加班加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人员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严禁以抢工期为由,不顾高温炎热,忽视安全措施,强令工人冒险疲劳作业。 四、要严格执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报告及时、准确。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采取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夏季天气多变,谨防大风大雨突袭。 六、项目部24小时值班报警电话:。 ******项目经理部 2019年7月12日9:55时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方案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3

目录 1.1建设背景 (1) 1.2系统概述 (1) 1.3主要功能 (1) 1.3.1通告预警 (2) 1.3.2气象资料收集处理 (2) 1.3.3气象报文 (2) 1.3.4飞行文件 (2) 1.3.5卫星云图 (3) 1.3.6雷达图像 (3) 1.3.7自动观测 (3) 1.3.8传真图 (3) 1.3.9航空预告图管理 (3) 1.3.10台风路径图 (4) 1.3.11系统管理 (4) 1.4系统特点 (4) 1.4.1实用性 (4) 1.4.2提高企业形象 (5) 1.4.3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航空事业迅速发展,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目标之一是全面、系统地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在此框架下,我公司将建设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气象信息将从单一的业务辅助系统的角色向着面向地区,面向预报过程,面向决策支持的气象数据搜集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此系统建成将大大降低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行业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平台,该系统对各种气象数据和产品进行了整合并提供有效的分析,同时融合了各种相关的用户业务流程和工作习惯,减少用户操作,避免错忘漏的发生。系统实现气象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推进企业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人道服务电子化,,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办公效率和提升办公质量,为推进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建成后的系统将为各航空公司和其它专业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为区域管制中心运行的保障服务,飞行流量管理、航空公司集中运行控制、机场运行管理的服务等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2 系统概述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为航空气象部门、管制部门、航空公司及机场指挥部门等提供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的综合性航空专业气象业务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实现气象中心发布短期天气预警的功能,实现航空报文的检索显示,实现飞行气象文件提取,实现各种气象资料的检索显示,实现预报产品的检索显示,并完成用户的权限控制管理和系统配置参数的管理。 1.3 主要功能

气象信息发布安全管理制度

天祝县气象局气象信息发布安全工作制度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安全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安全向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标志之一,对提升全县应急管理水平,构建和谐幸福天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县气象灾害预警及信息发布传播工作,全面提升我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水平,结合我局实际,现制定以下制度。 一、指导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提高趋利避害水平,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发布、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分级负责、重在基层”的原则,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扩大覆盖面为重点,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防灾减灾责任,多种形式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做到预警及时、传播快捷、应对高效,最大程度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受益面,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 (三)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我县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安全高效的预警体系。力争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盲区”。 (四)职责分工。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县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预警信息由有关部门和单位制作;预警信息的发布根据当地政府授权按预警级别由气象部门统一向社会发布。县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网站等新闻媒体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迅速播发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一)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布局、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需求,针对城镇、乡村、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中小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建立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平台,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加强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乡镇自动气象站等资料的分析应用,完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实现对突发灾害性天气和局地灾害天气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气象、水文、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合构建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综合临近报警系统,实现对人口密集区、山区等区域的灾害联合监测,及早发现山洪、滑坡及泥石流等险情。 (二)增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全面增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县政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积极组织开展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全面查清本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基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建设以社区、乡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筑物等抵御气象灾害能力普查;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建设,绘制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完善县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健全雷击风险评估制度。 三、加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传播渠道建设 (一)加快推进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包括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内的

xx县气象局基础工作流程

xx县气象局基础工作流程 xx县气象局 2017年11月

目录 1、xx市气象部门请假休假流程 (2) 2、xx市气象部门气象应急管理工作流程 (3) 3、xx县气象局首席岗工作流程 (4) 4、xx县气象局关键岗工作流程 (5) 5、xx县气象局一般岗工作流程 (6) 6、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8) 7、农业气象观测业务检查流程 (9) 8、农业气象观测业务检查流程 (10) 9、自动土壤水分站日常工作流程 (11) 10、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流程 (12) 11、xx市气象部分县财市管流程 (13) 12、xx市气象部门财务支出审批及签报流程 (14) 13、合同管理流程 (15) 14、公务接待申请报销流程 (16) 15、xx市气象部门固定资产采购流程 (17) 16、xx市气象部门询价采购流程 (18) 17、xx市气象部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流程图 (19)

xx县气象局基础工作流程1、xx市气象部门请假休假流程

2、xx市气象部门气象应急管理工作流程

首席岗的工作时段:当日8:00-当日18:00 非定时: 1、对关键性业务进行技术指导和把关。 2、组织开展服务效果和观测资料的分析评估。

关键岗的工作时段:当日8:50-当日18:30 非定时: 1、每月 1日上传《探测环境月报告》,《雷电灾害调查表》、《气候评价》、《气象服务信息统计表》 、《减灾服务工作动态表》、 《灾情月报》等。 2、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和上级部门发送的预警信息,当出现重大灾害性天气或天气预警时,第一时间与局长沟通,通过天气会商,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

2018最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治总结

2018最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治总结 气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来预测一些天气变化,关于招人烦方面的工作总结该怎么写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治总结的范文,希望可以帮助有用的到小伙伴们。 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提升我区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等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区行政区域内发布与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气象灾害,是指暴雨、暴雪、台风、大风、寒潮、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预警信息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害,可以预警的气象灾害信息。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一般级(蓝色)、较重级(黄色)、严重级(橙色)、特别严重级(红色)。 第三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执行“归口管理,统一发布,预警联动、快速传播”的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准确、无偿地发布与传播。 第四条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落实气象灾害防范应对的应急预案,组织召开气象灾害预警联动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开展预警信息发布

及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情况专项检查,做好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升级完善;统筹规划和建设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和农村地区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等公共设施;保障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持的财政投入。 第五条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区行政区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管理工作。 区应急办、文广、电信、水利、农业、国土、城管、公安、交运、安监、教育、建工、民政、卫生等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当与区气象主管机构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播发工作,构建预警信息传播的快速通道。 第六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区气象台统一发布,其他任何组织不得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第七条区气象台应当及时、准确、无偿地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权限和业务流程由区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报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审定。 第八条区气象台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公共电子显示屏、移动和固定通信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要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 当发布气象灾害严重级(橙色)或特别严重级(红色)预警信息时,区气象台要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书面报告区委、区政府,并以电话传真形式通知区应急办、相关职能部门、各镇街场及开发园区;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全区政府部门应急处置人员、气象灾害应急队伍成员、防灾重点单位责任人以及特定人群发送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