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建设背景 (4)

2.项目建设目标 (4)

2.1安装场合 (6)

2.2项目建设目标 (6)

2.3系统功能分析 (6)

3.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8)

3.1系统简介 (8)

3.2系统设计原则 (9)

3.3系统架构 (11)

3.4系统网络传输设计 (12)

4.4.1基于局域网(LAN/WLAN)和专线(DDN/VPN)的网络平台 (12)

4.4.2基于3G/GPRS无线网络的监控 (14)

3.5系统安全性设计 (15)

4.5.2发布播放终端安全设计 (18)

4.6系统扩展性设计 (19)

5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管理软件 (21)

5.1软件架构 (21)

5.2素材管理 (22)

5.3节目单管理 (23)

5.4计划任务管理 (24)

5.5播放器管理 (25)

5.6群组管理 (26)

5.7用户及权限管理 (27)

5.8统计分析 (28)

5.9系统优势及特点 (28)

6气象预警多媒体终端 (29)

6.1 独立式播放器 (29)

6.2 一体式播放器 (31)

7系统配置清单 (33)

1.项目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重大危机,“9·11”事件、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啸,以及近几年以来国内各地发生的雪灾、地震,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必须加强重大危机的应急处置和应急联动能力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现,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等文件,参考了在其他行业所实施的数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了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用于气象行业的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与显示联动系统,定义了系统业务流程、构架以及功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情的、高效实用的建设方案。

针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及时响应及应急联动处置,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以无线网络(WiFi/GPRS/3G/4G)为传输载体,提供在突发灾害气象应急状态下多媒体(视频、图片、文字、语音)信息发布及应急联动功能。在日常应用中,可以与气象预告系统数据对接,实时播放气象预告、卫星云图,或者应急处置、公益宣传等多媒体信息。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充分考虑了应急的特点、目前网络的现状、在采用无线网络作为载体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集成问题的同时,所选用的方案及设备均是经过实际验证的符合国家应用标准的产品,满足应急技术保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是一个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

对客户而言,将提供“交钥匙”一站式集成模式、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规避大型复杂项目的集成风险及实施风险,帮助客户提高效率,使客户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

2.项目建设目标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主要以各类显示终端方式,如户外LED、拼接屏、液晶电视机等方式,通过无线或有限网络,可以以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各类气象公告信息、气象预告信息,并在有突发事件的时候,与应急处置系统、消防系统等联动,播放应急信息、人员疏导、救援知识等内容。

该系统可以满足以下各项应用:

(一)气象信息发布:通过网络发布各类实时气象资讯信息。

(二)公益广告及公告信息:可播出社区/企业提示、新闻、灾害/疾病预防与处理、生活常识、道路交通报等公益广告和公告信息。

(三)应急联动显示:当气象部门提前预知有重大气象事件发生时,如台风、暴雨、雾霾等恶劣天气出现时,可以通过显示系统,提前循环播放气象灾害预告、应急处

置、出行安全公告,并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播放安全疏导、救援常识,以降低自

然灾害影响。

(四)突发事件和紧急通知:随时公布突发事件及党和政府所采取应对措施,如“台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等,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透明度。

(五)重大事情宣传:及时播出政府重大事件,如“两会”、“新闻联播”等,以满足对重要信息的需求。

(六)形象宣传和介绍窗口:所有的显示终端上均可播放所在政府单位或企业形象的宣传片,或者播出各类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的资料。

2.1安装场合

覆盖主要公共场所,或者人流相对密集区域,如社区公共场所、商场超市、写字楼入口、企事业单位等区域。

2.2项目建设目标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将是一个基于WiFi/GPRS/3G/4G无线网络,兼容有线网络平台的新型数字信息传输和视频播放系统,系统支持多种分屏显示模式(分屏、滚屏、滚动字幕),支持视音频、图片、文本等格式,支持循环播放、顺序播放、紧急插播等播放模式,支持播放内容分组。系统可以实现气象预警、服务资讯、广告传媒、实时新闻、政策法规、紧急通知等信息的同步发布。

通过建设一套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可以将自身的形象宣传、服务内容、预警信息、科普服务等惠民惠农信息整合在一个集中平台统一发布,为全市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全方位气象资讯平台,实现气象宣传新模式,进而提高社会公共安全的防范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系统功能分析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除了用于支持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应用外,同时可应用于:

●天气信息实时发布,可实时发布天气预报各类信息;

●城市公众信息发布,可实时发布字幕信息、分屏信息,使政府政策、办事指南、时事

新闻、公益广告、天气情况、道路状况等及时信息快速发布;

●通知公告和应急预警通知的发布,可发布应急预警通知或公告等内容,可及时的将一

些紧急情况通知到各单位和各地点;

●自定义分布模板,能实现可选择已定义的信息发布模板、分屏模式和发布内容;

●公益广告增值服务,可用于公益广告增值服务。

因此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需实现以下各项功能:

●管理平台支持按用户角色划分权限,包括超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素材操作员、

审核员等,便于与业务流程相结合;

●系统具备二级运营管理架构功能,二级用户之间可以独立控制气象信息发布终端及

发布内容、计划,也可以作为一级架构使用;

●对气象信息发布终端的管理支持按照分组管理,可对每组终端分别发送独立的内容

和发布计划;

●可对气象信息发布终端进行远程管理及控制,如开关机、休眠、唤醒、重启等操作;

●创建、修改和删除发布终端,并录入终端信息;

●网络连接上,支持有线和无线的接入方式,支持终端自动上线认证、内容更新、自

动播放;

●终端可以按照指定的时间和播放计划播放指定内容,播放模式支持按时间定时播放、

循环播放、顺序播放、紧急插播等播放方式;

●终端可以支持分屏组合播放,包括视频、图片、文字(跑马灯)、表格、天气、日期

等;

●管理后台可通过截屏的方式查看终端的实时播放内容;

●播放内容支持通过本地更新及网络更新的方式;

●发布终端可以支持多种显示设备,如户外LED、拼接屏、液晶电视机、DLP等设备,

包括横屏和竖屏的显示方式。

●发布终端软件可以通过网络或本地远程升级与维护。

●系统需要具备与第三方系统的数据对接接口。

3.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3.1系统简介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根据气象局的业务需求和要求,结合应用特色采用自主开发的数字多媒体播控技术和显示联动技术,采用液晶屏作为主要显示方式,是一套服务于气象预警、防灾减灾、应急响应的多媒体播控及显示系统,系统通过与气象业务专业软件对接,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实时、高效地发布气象信息、预警信息、防灾减灾信息,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显示系统进行应急响应、应急联动的作用,系统主要面向社会公众人员,可以有效防灾减灾,提高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3.2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既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性价比,又要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前瞻性,以适应今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先进性与实用性

整个系统建设考虑了技术上的前瞻性。在系统建成的三到五年之内,业务应用调整、业务量增加、新功能扩展不会导致对系统的重大调整;同时考虑实际的应用水平,避免技术环境过于超前造成投资浪费。

2、开放性与标准化

整个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易于扩充,使相对独立的本系统易于进行组合和调整,尤其是便于整栋大楼的信息系统集成。通信协议符合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便于支持网络的硬件环境、通信环境、第三方软件环境,减少因系统的异构而所可能增加的不必要投入,保证系统的互联。

3、可扩充与可延展性

随着应用水平的提高,对系统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本系统在设计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充与可延展性。预先作好硬件、软件和管理接口,使系统能扩充新的节点和新的分支节点,其次系统具有扩充升级能力,能够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

4、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本系统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考虑,确保本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终端设备是定型生产、并具有一定应用成功实例的成熟产品,以确保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5、安全性与易用性

严格按国家安全保密标准及相关文件要求,采用多级安全保密措施。尤其是播放终端,采用授权和签名方式进行安全保护,以确保信息发布的安全性;

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管理界面和开发界面。

6、经济性

系统建设方案中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其经济性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本身的价格经济,包括系统产品、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等;

(2)系统运行费用的经济性;

(3)系统实施费用的经济性;

(4)系统集成费用的经济性。

7、智能化和自动化

在本系统中,充分采用先进技术,尤其是在非线性编辑、数据库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播控技术等方面,采用领先的智能化技术。在设备管理、远程控制、共享、数据调度等方面充分体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8、容错性

本系统具有检错、纠错能力,具有完善的备份措施。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并对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

3.3系统架构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为端到端的分布式、网络化系统,在逻辑上系统可以分为3层结构:

1)信息发布中心:对多媒体信息发布的播出内容、播出设备、播出系统的进行控制与

管理的中枢。

这个发布中心可以是一个总的管理中心,也可以是“总中心+二级管理中心”模式的分布式管理系统;并且,操作员可以在任意位置登录系统并进行远程的系统管理。

除了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主系统外,系统还提供了专门面向气象服务行业的业务子系统,通过开放式的数据接口,可以与第三方气象应用系统及平台进行数据对接,提供

WEB信息、卫星云图、实时气象数据等信息。

2)传输网络:为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提供传输和管理通道的网络。

系统的传输网络,支持有线、无线等各种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如ADSL、以太网、光纤接入等有线网络接入方式,以及WiFi,GPRS, 3G,4G等无线接入方式,

并且还可以支持多种网络融合的复杂网络结构。

3)发布终端:即播放器,负责接收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内容,并以组合播放的形式在

指定显示屏幕上播出。发布终端(播放器)可以连接LCD、PDP、投影仪、LED等多

种类型的屏幕,通过灵活的接口扩展,可以平滑兼容现有的显示系统和LED控制系

统。

3.4系统网络传输设计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可以同时支持播放器在ADSL、CDMA、GPRS、WLAN、专线等多种接入方式下的网络应用。

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4.4.1基于局域网(LAN/WLAN)和专线(DDN/VPN)的网络平台

局域网/无线局域网(LAN/WLAN)的系统平台主要指基于小范围的发布平台搭建或为跨网络城域网平台系统的一部分子系统,WLAN系统的铺设主要应用于线路敷设不方便(现场环境没有预留线缆或已完成装修)或不具备布线的条件的情况下,主要应用于大型商场、楼宇、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等分布多媒体发布领域。

专线(DDN/VPN)的网络搭建一般不被常规发布平台系统所采用,其主要客户为银行、电力等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单位。

以上两种网络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点,服务器端和设备前端都有固定IP(私网或公网IP),不需要通过路由转发或可以忽略路由的存在,其网络构成如下:

LAN/WLAN/DDN 网络平台应用

Internet网上VPN应用与局域网内部VPN应用

VPN封装原理图

基于以上的网络平台,我们的系统都能够支持服务器到播放器端的双向连接机制,也就是说无论是播放器主动和服务器建立连接还是从服务器向播放器发起连接都能够实现。

4.4.2基于3G/GPRS无线网络的监控

发布终端设备与管理中心之间通过3G/GPRS网络进行数据传送,实现远程信息发布及预警的目的。利用3G网络的优势,播放器前端设备可以在任何地点放置。

如上图所示,动态IP的CDMA或者GPRS网络为现如今主流的移动Internet连接方式,从经济角度考虑此种方式为跨网络连接系统的备选,我们系统支持在此种网络环境下服务器到播放器端的单向连接机制,也就是说播放器主动和服务器建立连接机制。

3.5系统安全性设计

系统在安全方面的设计包括两大部分:发布中心系统端与发布播放终端。

4.5.1 发布中心系统端安全设计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提供了完善的安全机制,通过素材与播出单编辑审核、素材文件加密保护与素材传输保护3个环节对信息发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完善的审核流程与审核机制

素材管理员

播出单管理员

素材审核员

播出单审核员

播放器

2-播出单审核

播出单应用

系统具备完备的审核流程与机制。 审核流程如上图所示:

第一步:素材管理员上传素材,可预览,无任何限制,可上传视频、音频、图片、字幕、实时信息等多种格式素材;

第二步:素材审核员对上传的素材进行审核,审核未通过的素材,无法应用到播出单中;只有审核通过的素材才可以在播出单中应用;支持批量审核;

第三步:审核通过的素材被标记,允许在播出单中使用; 第四步:审核通过的素材被标记,允许下发到播放器;

第五步:播出单编辑人员使用已经审核通过的素材制作播出单,未审核的播出单不允许应用到播放器;

第六步:播出单审核员对制作保存好的播出单进行审核;经过审核的播出单不允许再次进行编辑;审核未通过的播出单不允许应用到播放器;

第七步:审核通过的播出单被标记,并下发到播放器。

系统通过权限管理和审核策略定制,保证更加合理、安全的审核机制。

系统中可以在用户管理部分定义审核管理员的权限,并可以定义多种灵活的审核策略。基于审核权限的管理和策略制定,系统支持多角色、多级别的审核方式。

审核管理员:

系统中可以制定审核管理员,专门负责播出单/节目单审核和素材审核;

系统可以为不同的审核管理员指定负责的播出单目录和素材目录;

系统可以指定审核管理员为素材审核管理员或者播出单审核管理员;

系统可以为不同审核管理员分配专用的审核和监督播放终端。

审核策略:

可以在系统中预览待审核的片源;

也可以将待审核的播出单应用到审核终端,直观的在播放器和显示器上对播出单和片源同时进行审核。

(2)素材传输安全机制

在片源传输过程中,存在片源文件被黑客恶意替换的安全隐患,黑客可能会采取IP 地址欺骗的方式,截断正确片源的上传,替换为其他片源。

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是必须在设计中进行考虑的环节。本系统采用如下多种方式对传输安全进行控制与保障:

1)控制通道与传输通道隔离:系统采用专用控制协议SCPP对播放器控制,在片源

传输之前,系统使用管理控制通道将原始片源文件详情(包括片源名称、格式、

大小)和校验码通知到播放器,以便播放器进行片源比较;

2)双向认证:系统采用双向认证机制,即在播放器上需要验证服务器的合法性,在

服务器上也要验证播放器的合法性,以避免黑客采用服务器或者播放器克隆手段

传递不合法的片源;

3)采用MD5校验:片源通过单独的文件传输通道传递,并且采用国家认证的MD5校

验方式,可以通过使用校验码对文件大小进行校验的方式,判断片源文件的合法

性;

4)采用专用网络:银行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网络连接和片源传输采用相对独立的

专用网络,与现有Internet和城域网络可以很好的隔离,极大避免了网络安全

隐患;

5)地址动态分配:播放器的IP地址和服务端口可以根据需要动态的进行地址分配和端口修改,以避免黑客进行IP地址欺诈和端口扫描。

(3)素材同步安全机制

为避免操作员疏忽或者黑客恶意替换已经审核通过的片源,系统提供了手工素材同步和自动素材同步校验的机制。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

播放器

1)手工同步

系统管理员/审核员随时可以查看和预览播放器或者媒体服务器上的素材,通过手工同步方式,验证其合法性;如果当前媒体服务器或者播放器上的素材与播出单的文件名、字节数、校验码与服务器数据库不一致,则自动设置为未审核素材,同时不允许再次播放或者下发到播放器。

2)自动同步

当媒体服务器或者播放器上的素材文件和播出单被手工修改、替换时(例如文件覆盖方式,U盘导入素材方式),会自动向管理服务器提交同步请求,如果验证通过,则允许下发和播放;如果播放器处于未连接状态,则不允许该素材或者播出单的播出。

4.5.2发布播放终端安全设计

发布播放终端通过有线/无线网络接入系统端时,需要经过系统端的认证,只有系统端经过认证后,才能正常接入系统平台,否则将无法正常工作。

发布播放终端和系统端采用专用的加密通信协议,在内容的传输上,采用双向加密的方式,以确保内容的安全性。

发布播放终端在接收系统播发计划及远程控制指令时,可以指定为只接收固定IP的控制指令,以确保发布终端工作的安全性。

4.6系统扩展性设计

系统扩展性包括与第三方气象业务系统的功能扩展,以及与上级单位(如全省)的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针对气象行业特点,在系统中加入了特有的气象业务子系统。气象业务子系统通过丰富的接口,可以灵活的与现有气象行业的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已有的LED屏控系统等对接,从而将气象行业预警信息发布的管理纳入到统一的,集中的管理系统中。

气象业务子系统目前包含了如下单元:

1)气象业务信息处理单元:可以通过数据库访问、Socket通信、文件传递等多种接口

方式,灵活的从气象业务数据服务器获取气象业务信息,并实时发布到播放器进行

播出;

2)Web信息处理单元:可以解析各个气象网站的气象业务网页信息,并实时发布到播放

器进行播出;

3)网点集成单元:可以通过气象播放系统管理和控制网点已有的LED屏幕;

4)实时气象业务信息的传输:

+

说明:

A.对于图中方式①,实时信息的更新是用一个专用的探针程序文件对要发布的信息文件(.txt文件)实时探测更新的部分,将更新的部分发送到播放管理服务器,再将信息从服务器发送到播放器。

B.对于图中的方式②,是播放系统接口和外部系统接口通过socket接口方式获取信息,将更新的部分发送到播放管理服务器,再将信息从服务器发送到播放器。

C.对于图中的方式③,是通过网页解析的方式获取实时业务的信息,将更新的部分发送到播放管理服务器,再将信息从服务器发送到播放器。

通过以上气象业务子系统以及开放性的数据接口,本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与现有的第三方气象业务系统,以及上级单位的智慧城市大系统进行对接、数据交换、系统整合。

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

钟山区钟山一矿 关于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严防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的方案 编制: 矿长: 日期:2012.1.10

关于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严防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的方案 为建立更加有效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高事故灾难的防范和处置能力,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建立如下方案: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严防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贵州是全国灾害性天气事故多发地区,多次发生因灾害性天气引发的重大事故灾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去冬今春旱灾严重,大旱必大涝。今年我区汛情严峻,防范事故灾难的任务紧迫,责任重大。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是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关键,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做好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研究,密切合作,积极推进,切实加强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做到信息共享、反应迅速、协调有序、科学处置。 二、建立完善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协调联动机制 地测组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密监测次数,及时分析会商;调度室要及时联系气象、水利、国土资源部门,收集气象信息。特别要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并将预报结果及时

通报调度室、安全科,调度室、安全科按照矿关于落实安全生产责 任的规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单位可能受到灾害性天气伤害的 人群都要立即做好预防工作。 三、认真做好防范事故灾难的预警预防工作 1、各级区、队要加强对防范事故灾难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相关部门的防范事故灾难责任制,建立起本区、队无缝隙、全覆盖的 预报预警预防责任体系、响应机制和工作措施。当前,要把防范强 降雨引发事故灾难作为工作重点,抓紧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和防范措施。 2、调度室在接到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后,要立即报告矿有关领导,要迅速采取防汛避险措施,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等级,随 时启动应急预案。同时,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堡坎、煤坪、矸石坡、 陡坡处安全检查,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明确“防、抢、撤”的范围、地点和方式。 3、在大雨暴雨期间一律不得进行井下作业,必须停产撤人。 钟山区钟山一矿 2012年1月10日

国办发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意见(国办发[2011]3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海上、青藏高原及边远地区等监测站点稀疏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台风、风暴潮易发地气象、海洋监测网络布点,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强化粮食主产区、重点林区、生态保护重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区旱情监测,加密布设土壤水分、墒情和地下水监测设施。加强移动应急观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升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支撑能力。 (四)强化监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在台风、强降雨、暴雪、冰冻、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要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准确预报,特别要针对突发暴雨、强对流天气等强化实况监测和实时预警,对灾害发生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等进行科学研判,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要建立

天气预报预警信号意思

天气预报预警信号意思

————————————————————————————————作者:————————————————————————————————日期:

台风台风预警信号分五级,分别以白色、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白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含义: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台风蓝色预警信 号 含义:24小 时内可能受热带 气旋影响,平均 风力可达6级以 上,或阵风7级 以上;或者已经 受热带气旋影 响,平均风力为 6-7级,或阵风 7-8级并可能 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 号 含义:24小 时内可能受热带 气旋影响,平均 风力可达8级以 上,或阵风9级 以上;或者已经 受热带气旋影 响,平均风力为 8-9级,或阵风 9-10级并可能 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 信号 含义:12小 时内可能受热带 气旋影响,平均 风力可达10级 以上,或阵风11 级以上;或者已 经受热带气旋影 响,平均风力为 10-11级,或阵 风11-12级并 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 号 含义:12小 时内可能或者已 经受台风影响, 平均风力可达12 级以上,或者已 达12级以上并 可能持续。 暴雨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橙色红色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本地将可能有暴雨发生,或者强降水将可能持续。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在过去的3小时,本 地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 雨势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在过去的3小时,本 地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 降雨可能持续。 高温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橙色红色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天气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达到35℃或已达到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天气炎热。一般指 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 37℃以上。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天气酷热。一般指24 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39℃ 以上。 寒冷 寒冷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橙色红色 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预计因北方冷空气侵袭,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急剧下降10℃以上,或日平均气温维持在12℃以下。寒冷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预计因北方冷空气 侵袭,当地最低气温将降到 5℃以下。 寒冷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预计因北方冷空气侵 袭,当地最低气温将降到0℃以 下。 冰雹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橙色红色 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的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12]2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加快实现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时临近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有效衔接,健全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至30分钟发出,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一)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海洋、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等监测系统以及雷达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按照共建共管、代建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交通和通信干线、输电线路、水利工程、林区、旅游区、重点经济区、渔业作业区和海上养殖区等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资源、气象、水利、林业等部门联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着重推进北戴河、曹妃甸、渤海新区等区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对环渤海和海上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制订实施全省防治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规划,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加

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本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并且不影响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搭建起了基于GIS 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系统。采取机器自动分析发送,有效地解决了暴雨等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漏发误发的问题,同时由于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发送的针对性,同时提高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的时效性。 1、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移动代理服务器以及气象资料观测网络的前提下进行的二次开发。硬件主要由气象信息服务器、信息处理服务器以及移动代理服务器3 部分组成(图1 )。 其中气象信息服务器用于实时收集和储存气象信息数据;信息处理服务器用于储存地理信息资料和用户,同时对气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气象预警短信;移动代理服务器用于发送手机短信,通过开放接口与信息处理服务器对接。 2 . 1 移动代理服务器

移动代理服务器(MAS )是针对集团客户设计开发的产品,其将软硬件一体化封装,只需要有稳定的电源及网络便能正常工作,在同一网络中其他PC 机可通过浏览器访问MAS 。由于其接口开放,其他程序可方便地通过MAS 进行短信发送等操作。 2 . 2 信息处理服务器 系统运行在信息处理服务器上,主要由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以及短信发送子系统组成。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负责监控实时气象实况资料以及雷达外推等预报资料,根据设定的闽值并生成带有地理信息的预警信息。短信发送子系统负责将带有地理信息的预警信息与用户资料数据库联合分析,生成手机短信,通过开放接口提交到移动代理服务器,最终发送到用户手上。 3 系统实现原理 气象观测网络上建有气象信息服务器,气象观测资料存储在Microsoft SQL Serve :数据库内。移动代理服务器内部使用MySQL 数据库,支持通过数据库接口或API 接口等方式提交短信发送请求,本系统直接使用数据库接口。为了方便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系统采用C #作为开发语言。由于Microsoft . NET Framework 本身已经集成了Microsoft SQL Serve :操作类,因此只需把MySQL 的动态链接库包含在内即能正常运行(图2 )。

预警预报系统

气象预警预报系统,保云南“四季如春” 孟荣,罗显刚,黄友昕,崔艺 云南,素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这里有世界最著名的喀斯特景观之一——石林,也有最壮丽的地质奇观——三江并流,玉龙雪山、腾冲火山群等众多自然景观与地理风貌也是举世闻名。这些景观的形成与云南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地形地貌分不开,同时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条件也使云南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和受威胁严重的省份,建设一个相应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平台迫在眉睫。 由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和云南省气象局联合,在MapGIS K9 互联网GIS平台基础上,最终搭建成了一套省级、地州级可共用的,时效高、预警预报信息内容较为全面及准确可靠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涵盖云南省地质灾害数据的组织管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结果展示、预警结果人工干预修改、预警结果数据分析、预警结果发布等功能。提高了云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水平和精度,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和灾害地区群众的减灾措施提供及时、科学、有效的信息指导。 系统功能——多种管理与预警分析 系统包括五大功能模块:预警分析子系统、雨量管理子系统、灾害管理子系统、地图管理子系统和系统设置子系统(图1)。 云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 雨量管理灾害管理地图管理系统设置预警分析 地质灾害数据上传地 质 灾 害 数 据 查 询 统 计 地 质 灾 害 文 件 上 传 地 质 灾 害 文 件 检 索 下 载 降雨量数据导入降 雨 量 数 据 查 询 降 雨 等 值 线 分 析 预警参数设置 预 警 分 析 预 警 结 果 分 析 预 警 产 品 发 布 预 警 值 班 管 理 用 户 及 权 限 管 理 系 统 参 数 管 理 系 统 日 志 管 理 图 层 管 理 图 层 元 数 据 管 理 图1 云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功能模块图 雨量管理子系统 (1)降雨量数据导入 提供多种导入的方式供用户自由选择;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并提供数据预览让用户人 工干预。 (2)降雨量数据查询 针对降雨量数据结构的特征和预警相关需求进行查询和统计,查询统计结果能以Excel 表格形式输出,部分可以统计图的形式展示。 (3)降雨等值线分析 分为参数调整和等值线分析2步,选定某一时段和设置了相应的等值线参数后,可分别生成单日和累计降雨量等值线图,等值线图可与行政区划图进行叠加显示,并能输出成图片。 预警分析子系统 (1)预警参数设置 分为预警影响因子设置、降雨临界值设置和预警等级划分设置,对预警分析过程中涉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建设背景 (4) 2.项目建设目标 (4) 2.1安装场合 (6) 2.2项目建设目标 (6) 2.3系统功能分析 (6) 3.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8) 3.1系统简介 (8) 3.2系统设计原则 (9) 3.3系统架构 (11) 3.4系统网络传输设计 (12) 4.4.1基于局域网(LAN/WLAN)和专线(DDN/VPN)的网络平台 (12) 4.4.2基于3G/GPRS无线网络的监控 (14) 3.5系统安全性设计 (15) 4.5.2发布播放终端安全设计 (18) 4.6系统扩展性设计 (19) 5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管理软件 (21) 5.1软件架构 (21) 5.2素材管理 (22) 5.3节目单管理 (23) 5.4计划任务管理 (24) 5.5播放器管理 (25) 5.6群组管理 (26)

5.7用户及权限管理 (27) 5.8统计分析 (28) 5.9系统优势及特点 (28) 6气象预警多媒体终端 (29) 6.1 独立式播放器 (29) 6.2 一体式播放器 (31) 7系统配置清单 (33)

1.项目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重大危机,“9·11”事件、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啸,以及近几年以来国内各地发生的雪灾、地震,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必须加强重大危机的应急处置和应急联动能力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现,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等文件,参考了在其他行业所实施的数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了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用于气象行业的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与显示联动系统,定义了系统业务流程、构架以及功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情的、高效实用的建设方案。 针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及时响应及应急联动处置,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以无线网络(WiFi/GPRS/3G/4G)为传输载体,提供在突发灾害气象应急状态下多媒体(视频、图片、文字、语音)信息发布及应急联动功能。在日常应用中,可以与气象预告系统数据对接,实时播放气象预告、卫星云图,或者应急处置、公益宣传等多媒体信息。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充分考虑了应急的特点、目前网络的现状、在采用无线网络作为载体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集成问题的同时,所选用的方案及设备均是经过实际验证的符合国家应用标准的产品,满足应急技术保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是一个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 对客户而言,将提供“交钥匙”一站式集成模式、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规避大型复杂项目的集成风险及实施风险,帮助客户提高效率,使客户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 2.项目建设目标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方案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x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x年,建成功能齐

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海上、青藏高原及边远地区等监测站点稀疏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台风、风暴潮易发地气象、海洋监测网络布点,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强化粮食主产区、重点林区、生态保护重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区旱情监测,加密布设土壤水分、墒情和地下水监测设施。加强移动应急观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升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支撑能力。 (四)强化监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在台风、强降雨、暴雪、冰冻、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要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准确预报,特别要针对突发暴雨、强对流天气等强化实况监测和实时预警,对灾害发生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等进行科学研判,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要建立

预警预报-预报预警规范类题库

、填空 1.降水量指某一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雨)或固态(降雪)(经溶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2.降雨分为(微量降雨(零星小雨))、(小雨)、(中雨)、(大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共7 个等级。 3.降雪分为(微量降雪(零星小雪))、(小雪)、(中雪)、(大雪)、(大暴雪)、(特大暴雪)共7 个等级。 4.按照24 小时降雪量等级划分,小雪()毫米;大雪 ()毫米。(1-5 题出自《降水量等级GB/T28592-2012 》)5.冷空气是指使所经地点(气温下降)的空气。 6.24 小时内降温幅度是某日(06 时以后24 小时内的最低气温)与(某日日最低气温)之差。 7.冷空气划分的原则采用受冷空气影响地区在一定时段内(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和(日最低气温值)两个指标来具体划分冷空气等级。 8.冷空气分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9.弱冷空气是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h)内降温幅度 小于(6C)的冷空气。 10.寒潮是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h 内降温幅度大于或

等于(8C),或48h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C),或72h 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C),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 降到(4C)或以下。(6-10题出自《冷空气等级 GB/T20484-2006 》) 11. 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 12. 热带风暴的简写为(TS);STY为(强台风)的简写;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13 级()m/s。 13. 热带气旋等级的划分以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标准。(11-13 题出自《热带气旋等级》GB/T 19201-2006 ) 14. 沙尘天气的等级主要依据沙尘天气当时的地面能见 到划分,依次划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五类。 15. 浮尘天气过程是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5 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的沙尘天气。(14-15 题出自《沙尘暴天气等级》GBT 20480-2006) 16. 雾的预报等级依据当时的(能见度),划分为(轻雾)、(大雾)、(浓雾)、(强浓雾)、(特强浓雾)。 17. 在雾的预报等级中,能见度(1 000m V<10 000m)为轻雾、能见度(500m^ V<1 000m)为大雾、能见度(200m 三

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

上海正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 及显示系统 技术方案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二、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 (5) 2.1规模分析 (6) 2.2建设目标 (6) 2.3功能分析 (6) 2.4传输分析 (7) 2.5扩容分析 (8) 三、设计原则 (8) 3.1设计标准 (8) 3.2设计原则 (8) 四、象预警信息发布与显示系统设计 (10) 4.1系统简介 (10) 4.2系统结构 (11) 4.3基本功能 (12) 4.4显示内容和表现形式 (13) 4.5管理平台功能 (15) 4.6数字媒体播放终端运行功能 (15) 4.7安全性设计 (16) 4.8扩展性设计说明 (16) 五、系统建设及设备配置清单 (17) 六、气象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18) 6.1媒体素材资源管理及节目制作 (18) 6.2传输管理 (20) 6.3播出管理 (21) 6.4播放控制 (23) 6.5媒体播放器管理 (24) 6.6日志管理 (24) 6.7用户管理 (25) 6.8系统特点及优势 (25)

上海正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 及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授权网络免费发布 https://www.docsj.com/doc/2315910938.html, 一、项目背景 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危机,“9·11”事件、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啸,乃至2008年突如其来的中国雪灾和地震,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必须加强重大危机应对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现,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等文件,参考了在其他行业所实施的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借合了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设计了无锡市气象预警应急平台系统,定义了系统业务流程、构架以及功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情的、高效实用的建设方案。 针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及时应急,上海正伟为无锡市度身定制了以无线网络为载体,提供在突发灾害气象应急状态下的文字信息的传送。在平时,为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奥运等大型运动会提供辅助信息发布手段,传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充分考虑了应急的特点、目前网络的现状、在采用无线网络作为载体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集成问题的同时,选用的都是经过实际验证的符合国家应用标准的产品,满足应急技术保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是一个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 对客户而言,上海正伟将提供“交钥匙”一站式集成模式、富有竞争力

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简介

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简介 1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日益推进和国家对防灾减灾建设要求日益提高,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预防灾害与突发灾害事件情况下迅速应对危机、减少损失、稳定局势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为满足我县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应急业务实际需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能力,适应加快建设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的需要,连江县气象局着力推进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努力为灾害预警、抢险救灾、处置灾害突发事件、配合政府决策、以及实施快速高效的动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2 平台设计思路 连江县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高。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冷害、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每年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加快地方气象事业的建设步伐,增强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和防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连江县气象局提出建设连江县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系统的项目。 3 平台主要功能 基于连江县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支撑平台:实现气象自动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地质灾害信息、森林火险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警报等信息统一可视化与共享。 3.1防灾减灾数据库便于气象信息共享 主要是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资料、地质灾害资料、森林火险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雷达图、气象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警报等信息规范入库管理,提高气象信息的管理、查询的效率,便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3.2GIS平台功能 具有放大、缩小、漫游、测距、图层控制、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且性能流畅。 3.3各种气象信息的可视化 自动站信息可视化以气象标准综合填图为标准;地质灾害点信息显示包含灾害类型、危害大小、危害人口等其他信息;卫星云图、雷达图实现连续动画效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浮动;气象灾害预警报信息可弹出窗口。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摘要: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供电质量可靠性指标的要求日益提高供电 可靠性,保证主网安全运行是电网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灾 害对电力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于架空输电线路范围广,变电站设备多次暴露 在自然环境中。一旦暴雨、雷电、冰雪等气象灾害来临,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将 面临巨大考验。线路跳闸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生产。 关键词:网格化;电网气象;监测预警;实例 引言 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的实质是分析气象信息与电网故障的相关性研究是分析不 同数据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或非 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强度。如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 最后可以建立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转换模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在对网格气象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网格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以电网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种气象要素 对电网设备的影响,如受大风影响的架空线路、受强降雨影响的车站和房间分析,结合以往电网事故造成的气象条件数据,包括什么样的气象条件造成事故的因素、发生的事故种类、事故的影响等信息,决定未来气象条件下是否存在电网故障的 风险,从而达到电网气象监测和预警的目的。 1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方案 (1)系统建设目标 1.获取各种形式的气象源数据,如自动气象站、雷达估测降水量、基于网格 的精确预报等,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精确监测和预报。 2.建立基于gis系统的网格气象平台,显示气象数据、地理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直观显示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准确定位灾害性天气影响的网格设备。 3.加强气象资料在每年汛期电网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通过系统分析汛期可能 受暴雨天气影响的重点防洪设备,使运行维护人员在重点检查、勘察、抢修中更 有针对性,故障排除和补救。 (2)系统建设原则 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用性建设,坚 持实践第一,具有可扩展性和前瞻性;二是采用气象部门和电力部门的标准和规范,紧密衔接基础业务;三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统一;四是加强服务建设,保证 应用效果,加强电网指挥决策服务支持能力。 基于地理关系模型:系统基于完整、系统、准确的地理关系模型,以地理信 息数据为底层基础数据,将各类气象探测数据、预报数据、行政区域、电网基础 设施基础数据附加到地理属性上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地理 信息载体复杂的空间气象信息、属性数据和业务信息通过地图系统以地理的形式 直接显示出来。面向对象和所见即所得的设计和操作方法:系统以面向对象的方 式提供各种操作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操作方法”和“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接口”。 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的特点,以图形和动画的方式面对用户,信 息的表达更加直观高效,摆脱了用户不得不面对的大量枯燥的表格和文本信息, 从中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可视化、直观的显示。 围绕决策服务,不断完善各种气象探测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探测时空密度,

气象预警预报模拟试卷答案__赵世发

2014年气象预警预报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20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1小时降水量(≥20毫米)的降水;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是未来3小时降雨量(≥100毫米)。 2.T-lnP图上气块温度升降的曲线叫(状态曲线),而大气实际温度分布曲线叫(层结曲线)。 3. 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有(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总压力、(内力)、扰动加速度等。 4. 零度层亮带是(层状云降水)回波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 5. 在亚洲地区,阻塞高压经常出现在(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 6.气旋在越过山脉时强度常常发生变化,在迎风侧(减弱),而在背风侧(增强)。 7. 从流场上看江淮切变线可分为(冷锋式)切变线、(暖锋式)切变线和(准静止锋式)切变线三种。 8.一般情况下,与地面冷锋相配合的高空槽越深、槽后的冷平流越(强),就越有利于冷锋后出现大风;大风区出现在冷平流(最强区域)所对应的位置。 9. (焚风)是当暖空气越过高山,变成下沉气流,在背风面上局地容易吹起的一种干燥的热风。 10. 对暴雨形成有利的条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充分的水汽供应和(较长的持续时间)。 11、气象部门规定: 24h降雪量达( 10mm )及其以上为暴雪。 12. 在形成华北暴雨的环流系统中,(日本海高压)是一关键系统。 13. 和飑现象相联系的一类中系统叫飑中系统,它包括(雷暴高压)、飑线、(飑线前低压)、尾流低压等中系统。 14. 当45-55dBZ的回波强度达到( -20 )度层的高度时,最有可能产生冰雹。 15.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冰雹)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还可以进行较大范围(降水)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结构。速度图上0等风速线呈反“S”型,表示实际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一、系统功能概述和用途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是针对交通管理行业部门的应用需求,结合现代尖端计算机应用技术手段而研制成功的高性能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可自动实时监测大雾、低能见度、路面结冰、路面高温、大风、强降雨、降雪、冰雹等多种异常道路交通状况,可通过多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及时向指挥中心报警,同时系统还可以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指挥中心,使得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直观地观察现场实际状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依据。 二、技术水平 本系统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原理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三、产品性能 1、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监测系统、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三个系统组成。 ①监测系统:由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交通气象监测站组成,主要作用是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系统的原始数据; ②处理系统:由数据处理中心和交通气象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主要作用是收集处理交通气象监测站的数据,管理各个应用子系统,是系统的处理核心; ③应用系统:由灾害天气应急处理部门、Internet浏览、用户短信、报警、 大屏显示组成,主要作用是提供给各级用户良好接口。

2、交通气象监测站模块组成 中央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传感器部分 电源管理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 雷电防护模块 3、交通气象站基本结构 本系统采用美国HAZE系列胶体电池,性能稳定可靠,充放电转换效率高。电池在太阳能方面的应用经常受到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因而系统对电池的充电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基于此原因,充电电压的设定应该最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充电时间长短等条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采用大电流充电, 对确保电池充足电是非常有帮助的。充电电流的设置范围变化较大, 可以是从0.01至5 I10, 但是, 充电电压必须严格限制在 2.3-2.4VPC每单格的范围。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下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0-2.35VPC每单格。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上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5-2.40VPC每单格。 (以上是基于环境温度为20oC的条件下的设置, 如果月平均温度在10oC以下, 则充电电压的设置应按温度每降低1oC,电压提高0.03V进行设置)。 12、防雷部分 防雷器件在气象观测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设备遭受雷击的情况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带有自恢复的特性。针对直击雷,一般采用施工安装避雷针的方式对设备进行保护;而感应雷则需要在各个接口进行防雷保护。因此,针对感应雷,设备包含完善的防雷措施,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方案

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以X为重点的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意见〉的通知》(X政〔X〕65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X省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X〕131号)要求,及时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做好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准备工作,为公众出行提供健康指引,特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X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州环境保护部门和气象部门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监测与气象观测站网和设施设施的基础上,加强科研、监测和数据信息共享合作。联合开展主要城镇空气质量预报,分析研判重污染天气过程,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为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在条件具备时采取必要气象干预措施。 二、职责分工 州环境保护和气象部门联合组织开展X主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 预报、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其中,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主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及预报;气象部门负责气象要素监测,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两部门负责人联合会商签发严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严重污染天气Ⅲ级(黄色)、重度污染天气IV级(蓝色)预警信息;县级环境

保护部门负责将环境保护和气象部门主要负责人联合签发后的极严 重污染天气I级(红色)预警信息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公开发布极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 州环境监测站和州气象台为开展我州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 气预警服务的州级技术保障单位。州环境监测站和州气象台为我州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服务的州级技术保障单位。 三、合作机制 (一)技术合作。 州环境监测站和州气象台联合探索研究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 技术,提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水平。组织有关业务单位及专家,加强对州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度。 (二)信息共享。 加快建设我州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平台,共享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结果。环境保护部门与气象部门共享与空气质量相关的环境监测数据,包括实时及历史的六项污染物浓度值等。气象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共享与空气污染相关的气象观测及预报数据,包括实时及历史的气象观测要素资料(温度、压强、风向、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等)。实时数据仅限于监测预报预警工作,且遵守双方制定的保密协议要求。 (三)联合会商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治总结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治总结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提升我 区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等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区行政区域内发布与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适 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气象灾害,是指暴雨、暴雪、台风、大风、寒 潮、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预警信息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害,可以预警的气象灾害信息。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一般 级(蓝色)、较重级(黄色)、严重级(橙色)、特别严重级(红色)。 第三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坚持“政府主 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执行“归口管理,统一发布, 预警联动、快速传播”的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确、无偿地发布与传播。 第四条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发布与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落实气象灾害防范应对的应急预 案,组织召开气象灾害预警联动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开展预警信

息发布及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情况专项检查,做好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升级完善;统筹规划和建设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和农村 地区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等公共设施;保障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持的财政投入。 第五条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区行政区内气象灾害预警 信息传播管理工作。 区应急办、文广、电信、水利、农业、国土、城管、公安、 交运、安监、教育、建工、民政、卫生等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应当与区气象主管机构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播发工作,构建预警信息传播的快速通道。 第六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区气象台统一发布,其他任何 组织不得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第七条区气象台应当及时、准确、无偿地发布气象灾害预 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权限和业务流程由区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报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审定。 第八条区气象台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公共电 子显示屏、移动和固定通信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 当发布气象灾害严重级(橙色)或特别严重级(红色)预警

气象采集信息系统系综述

关于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信息与工程系 07083415 徐桥 摘要: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实时采集的气象资料,对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气象情况作出较为精确的预测和预报,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需求。其结构主要分为气象信息采集,数据接收和数据传输还有数据显示。本文主要针对基本气象信息的采集,分析当代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个前瞻。 关键词:信息采集,无线传送,气象数据分析 1、引言 气象服务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因此充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开展气象情报信息和气象预测信息技术研究,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得意义。文章提出气象信息业的发展现状,当代气象信息业的研究水平,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以及气象信息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多数气象局分为省,市,区气象局和数个气象站,原有的气象信息系统地面网络建设较早,设备性能低,线路传输速率低,延时较大,采集数据比较单一,因此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下,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需求。因此,建设一个更完善,高效的气象采集系统迫在眉睫。而气象信息采集系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 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它使人们对气象信息有了更深更准确的了解,对学习,生产,生活有着莫大的帮助。 2、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2.1 研究现状与不足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气象信息能力不断增强,精细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数值预报预测业务系统。据了解,我国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已由单一天气预报发展为目前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但相比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我国的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还是显露出很多的滞后,主要在技术和工艺装备、测试仪表、开发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距。 (1)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设计 根据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接口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系统采用主从方式.通过CAN总线将各个观测节点连接起来,并将各个观测节点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上位PC机处理。观测节点采用MSP430单片机为主控制器,控制和处理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CAN控制器MCP2515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上位机。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测试结果能满足实际的测量要求[1]。 (2)基于CDMA 1X网络的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介绍CDMA IX网络在自动气象信息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描述了系统架构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