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推荐文档

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2O通电

声,说明氢气已纯净。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

②、还原性:氢气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如

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②燃烧产物

③可以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易得且可以循环利用。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②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

原子的核外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当最外层电子数为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离子符号的意义

、离子符号的书写: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

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如果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电荷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三、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定义中不能少“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 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节运动的水分子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课时练习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学号班级姓名 1. 下列关于净化水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蒸馏、煮沸都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B.用过滤的方法得到的水为纯水 C.使浑浊的水变澄清的一种方法是静置沉淀 D.可用明矾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 2.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 示装置进行过滤。 (1)加明矾的作用是__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__。图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__玻璃棒__,其作用是__引流__;图中还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漏斗下端没有__紧靠烧杯内壁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防止液体直接滴入 而飞溅出来__。 (2)过滤时,先静置一会儿再过滤,这是为了____使较大的固体颗粒沉降下来,使过滤速率加快__。 (3)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__液面高于滤纸边缘__、__滤纸破损__。(合理即可)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D )

4.区分硬水与软水可用( B ) A.蔗糖水B.肥皂水C.食盐水D.食醋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新鲜空气B.橙味汽水 C.二氧化碳D.水泥砂浆 6.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 D.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7.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使用到的是( A ) 8.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 1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C .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D) C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不锈钢A.食盐水B .洁净的空气C.蒸馏水D) A 10.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A .地球表面淡水资源非常丰富B C.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D.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 D 12.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X,↓)→ⅢⅡ.吸附液氯,↓)→净化的水河水→Ⅰ.沉降、过滤→…→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13.小明将取来的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后,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判断下列说法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2.2 水的组成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探索水世界》2.2 水的组 成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 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 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 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 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板书]一、电解水 1、水通电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析] 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练习]做P38 [在线测试] [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实验探究]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一、水分子的运动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 快,间隙增大,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运动减慢,间隙减少,由气态变为液态。 2、固态的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 在一定的体积内较自由的运动;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和一种粒子,基本属性是: a)分子体积很小,质量轻,(如:1滴水中有1021个水分子) b)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相互作用。(如:气体受压,体积缩小) ③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受热运动加剧,遇冷运动减慢。(如:酒香不怕巷子深) 4、水的三太变化是物理变化,仅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变化,水分子的 大小和数目不会变化。 5、水分子存在的佐证-布朗的花粉运动 6、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水天然循环的作用①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完成水资源的重 新分配 二、水资源、、水的净化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大约97.5%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中 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占水总量的 0.3%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的净化 ①天然水的净化成纯水的步骤: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沉降、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 ②各步骤的作用: 静置沉降-是除去较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较小颗粒的悬浮杂质用明矾吸附沉降再过滤) 吸附-是利用活性炭除去水中有色或有气味的杂质;(吸附是物理变化) 蒸馏-是除去可溶性杂质。 (3)自来水的净化步骤:①沉降②过滤③灭菌(为化学变化) 消毒剂有:氯气、漂白粉、二氧化氯、紫外线。 (4)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如:矿泉水) B 软水 C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一、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 ②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③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 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3、分子性质的应用:解释宏观现象 误区: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二、自然界中的水 1、水的天然循环: ^ 过程: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海水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冰雪升华等形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凝结成云,遇冷后以雨雪的形式再降到地面以及江河湖海。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明矾: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 (2)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纸被润湿后破损)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过滤失败) 三靠: 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 ; 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 ③漏斗末端管口长角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3)吸附(颜色、异味)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4)蒸馏(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蒸馏水 (5)消毒杀菌(氯气Cl2) 3、物质的分类: `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4、硬Array水和软 水: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三、水的净化方法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分解 结合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 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 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 程: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 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 等

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检测题 (新版)鲁教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2013·重庆)重庆是温泉之都,对温泉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清澈的温泉水是溶液 B.活性炭可用于净化温泉水 C.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 D.过滤可以除去温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2013·兰州)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2O B.2O2 C.O2 D.2O2- 3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2 B.Mg C.H D.N 4.(2013·成都)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 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C.香水、汽油密闭保存 D.6 000 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5.(2013·烟台)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6.(2011?赤峰)下图是简易净水器示意图,净水器中的石子、细沙、纱布、棉花的作用 是() A.杀菌消毒 B.软化硬水 C.吸附 D.过滤 7. 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过滤完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滤纸与漏斗内壁未紧贴 B.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上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8. 我们接触到的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精盐 B.白酒、糖水 C. 自来水、雨水 D.氧气、蒸馏水

探索水世界,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探索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自然界中的水存在状态有三种:水蒸气、水、冰。 冰水水蒸气分子排列图示 分子排列及运动特点水分子排列紧密有 序,只能在固定位置 上振动 水分子间隔较小,在 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水分子间隔较大,可 以完全自由运动 水的三态变化(物理 变化) 从分子角度解释水的 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1、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都是由原子构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如水、氢气、氧气、蔗糖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着相互作用; (3)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的运动(墙内开花墙外香;打开酒瓶可以闻到酒香);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 ??? ??? ????? ?? ??68%18.3%11.8%1.2%%5.2%5.97冰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淡水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天然水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天然循环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是自动完成的循环过程。太阳光为水分子提供能量,使其运动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些水分子便克服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在高空中遇冷凝结成云,再遇冷转变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天然水的分布 ※2、净化天然水(P31-P33实验探究) 2.1天然水净化的方法: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净水剂、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天然水中含有不溶性固体物质、微生物、肉眼无法看到的可溶性物质,甚至可能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质,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满足实际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2净化水的实验步骤: (1)沉降 ①步骤:在烧杯A 和烧杯B 中分别加人约100mL 天然水样品。将烧杯A 放在实验桌上静置;同时在烧杯B 中加人明矾粉,用玻璃棒充分揽拌后再静置。 ②现象:烧杯A 静置后,上层的水较为澄清,下层的水较为浑浊;烧怀B 中加人明矾粉静置后,上层的水十分澄清,下层有大量悬浮物沉淀。 (2)过滤 ①过滤的原理: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过滤器就像一个小筛子,水分子等体积较小的粒子能通过滤纸中的细小空隙,而泥沙等较大颗粒则留在滤纸上。 ②过滤器的准备:如图所示,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形(一边为一层滤纸,另一边为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滤纸不用水润湿,无法紧贴漏斗内壁】并用玻璃棒轻轻赶走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的气泡。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探秘水世界 知识点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鲁教版初中化学《探秘水世界》测试题

2014-2015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3?衡阳中考)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是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解析】选D。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净化的程度最高,故D正确。 2.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鼓胀,是因为袋内的水( ) A.分子体积增大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个数增多 D.分子间间隔增大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水受热后袋子膨胀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 【知识归纳】用分子的性质常解释的一些生活现象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常用来解释的现象有:溶解、蒸发、扩散以及闻到各种各样的气味等。 (2)分子间存在间隔,常用来解释的现象有: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的三态变化及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二者混合前体积之和等。 (3)分子很小,常用来解释的现象有一滴水中含有好多的分子等。 3.(2013·柳州中考)如图是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 ) 【解析】选C。由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为16,由于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故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选D。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水分子的质量比铁原子的质量小,故A不正确。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B不正确。微观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故C不正确。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知识链接】对分子概念的理解 (1)“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完全相同。如氧分子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2)“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物理性质却不同。(3)“最小粒子”:所谓最小粒子是指从保持化学性质这一点来说的,而不是单纯地说分子是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5.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解析】选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可知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6.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分子运动的速率变慢了 C.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鲁教版化学-章节复习-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复习课学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复习学案】 §2-1 运动的水分子2012.9秋鲁教版 一.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和的变化,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 二. 分子分子是最小粒子如: 分子的性质,,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热胀冷缩与分子变化有关,而不是分子改变的结果。 三.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 水资源: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97.5%水集中在里,淡水量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总水量的%。 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的步骤 ①法除去水中较大的不溶性固体颗粒(通常加入明矾促进悬浮杂质的沉降); ②法除去水中较小的不溶性固体颗粒;③除去水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 ④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物质。 ◆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四. 混合物分离的方法【P26】 1.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颗粒的混和物的方法。主要仪器: 要求: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在该实验操作中的作用: 2. 蒸馏法:适用于分离沸点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通常沸点相差30℃以上) 或分离液体中的性物质。如蒸馏海水得到蒸馏水。 3. 蒸发法:分离溶解在液体中的体物质。主要仪器 加热时不断用,防止; 4. 结晶法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5. 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是 五. 纯净物和混合物【P27】 1. 纯净物:是由组成,如: 2. 混合物:是由混合而成,如: 六.硬水和软水 1. 硬水含有较多的天然水。如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2.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产生的是硬水 3. 生活中把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将水

一、水的分解: 使用电源,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或溶液。实验现象: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产生,同时液面下降,最终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气体检验:正极气体:能使,证明是气。 负极气体:能,产生火焰并生成,证明是气。 实验结论:水是由和组成, 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原子。 实验误差分析:为什么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实验开始时容易将电极氧化,使氧气体积相对减小;收集氧气的装置漏气。 二. 电解水的微观解释 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和,每两个结合形成一个子,每两个结合形成一个子。由此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三. 水的合成——氢气的燃烧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的火焰,烧杯壁上有生成,手感觉烧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点燃不纯的氢气时可能。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氢能源的优点:、、 四.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还有溶解性、性、延展性、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五.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物质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A + B + ----→ C ②分解反应。(一变多)表达式 C →A + B + ----

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液态变为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气态变为液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水的人工净化(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3、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把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分离。如:除去黄泥水中的泥沙。 (1)用到的主要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和玻璃棒。 (2)操作注意事项: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湿润并用玻璃棒赶走气泡)。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 ②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划破,(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③倾倒液体时,烧杯嘴轻靠在玻璃棒上,防止液体外溅。 三、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硬水软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 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 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2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6、注意事项: 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②、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V 氢气 :V 氧气 =2:1。描述体积比时要 注意比例顺序。 ③、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一、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 ②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③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3、分子性质的应用:解释宏观现象 误区: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二、自然界中的水 1、水的天然循环: 过程: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海水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冰雪升华等形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凝结成云,遇冷后以雨雪的形式再降到地面以及江河湖海。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明矾: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纸被润湿后破损)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过滤失败) 三靠: 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 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 ③漏斗末端管口长角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3)吸附(颜色、异味)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4)蒸馏(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蒸馏水 ) (5)消毒杀菌(氯气Cl 2 3、物质的分类: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4、硬水和软水: (1)概念: ①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②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2)鉴别: 取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而出现很少或不出现泡沫的为硬水。 (3)硬水软化: ①生活中——煮沸法。②实验室——蒸馏法。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4)硬水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肥皂中的成分会与硬水中的钙离子形成沉淀,使肥皂失去原有的功效,导致衣服难以洗净] ②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Ca2+、Mg2+) ③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5、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