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低密度脂蛋白

导语:低密度脂蛋白以衡量您的肝脏是否健康和血液中胆固醇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是低密度脂蛋白过低的话则表示您的肝脏新城代谢出现了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以衡量您的肝脏是否健康和血液中胆固醇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是低密度脂蛋白过低的话则表示您的肝脏新城代谢出现了异常,也可能是您的脂肪摄入量过低。因此,在平时体检的时候您一定要注意看一些您的低密度脂蛋白值是否正常,以便可以更好的了解您的身体状态。

不过很多朋友都感觉低密度脂蛋白过低和疾病有关,这是不是就代表着它越高越好,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是您的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的话,它的值绝对是在正常的范围值之内,因此不管您的低密度脂蛋白偏低还是偏高,您都不要忽视对待。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的胆固醇,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2/3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人胆固醇。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

低密度脂蛋白:血液里的“坏”胆图醇

血脂主要包含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两种成分,主要来源于我们日常吃进的食物以及人体内的合成。胆固醇又可以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高密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Pl asma Li popr ot ei ns and Its Metabol ic Di sorder) 第一节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脂类包括 血浆脂类简称血脂 总胆固醇 (TC) 游离胆固醇 (FC) 胆固醇酯 (CE) 磷脂(PL) 甘油三酯 (TG) 游离脂肪酸 (FFA) 糖酯等 外源性食物脂类 内源性肝合成的脂类及 脂肪组织 血浆脂质总量 :4.0 ~ 7.0g/L 血浆脂蛋白定义: 血浆脂蛋白( lipoprotei n, LP) :脂类难溶于水,正常血浆脂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是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与运输形式. 脂类 +载脂蛋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结构: 大致为球形颗粒,由两大部分组成 : 即疏水性的内核和亲水性的外壳。内核由不同量的CE与 TG 组成,表层 由载脂蛋白、 PL及FC组成, FC及 PL的极性基团向外露在血浆中。 幻灯片 8 一、血浆脂蛋白分类:超速离心法:根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电泳法:根据不同密度的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表面电荷不同 , 利用电泳将其分离,并与血浆蛋白质的迁移率比较以判断其部位。超速离心法与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的相应关系 定义: 脂蛋白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 Apo) 种类: 按 1972 年 Alaupovic 建议的命名方法,用英文字母顺序编码,分为ApoA、B、C、 D、 E、F、G、H、 J 等。 由于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每一型又可分若干亚型。

功能: 1、稳定脂蛋白结构功能 2、调节与脂蛋白代谢有关酶的活性 3、识别脂蛋白受体功能 四、脂蛋白受体和脂蛋白结合蛋白脂类在血液中以脂蛋白形式进行运送,并可与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受体相结合,被摄取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 迄今为止报道的受体已有很多种,主要有 LDL 受体、清道夫受体、 VLDL受体。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二、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三、清道夫受体 脂蛋白受体定义: 脂蛋白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它能以高度的亲和方式与相应的脂蛋白配体作用 , 从而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与代谢,进一步调节细胞外脂蛋白的水平。 (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LDL 受体(LDL receptor , LDL-R/LDLR)亦称为 ApoB、 E受体,为 Goldstein 和 Brown于 1973年发现,并因此荣获 1985 年诺贝尔医学奖。 LDL 受体是一种多功能蛋白,由 836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36 面体结构蛋白 , 分子量约 115kD, LDLR 由五种不同结构域组成。 LDL受体的组织分布肝、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各组织或细胞的 LDL 受体活性差别很大。 LDL受体识别的配体: ApoB100(※)、 ApoE (1)亲和性: 其配体为 ApoB100 和 ApoE,能与含这些载脂蛋白的脂蛋白结合,故其又被称为ApoB-E 受体。 ★ ApoB48 不是其配体。 (2)功能:在细胞结合、摄取和降解 LDL及其它含 ApoB100 ApoE的脂蛋白(如 VLDL、β-VLDL )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对维持细胞和全身胆固醇平衡起重要作用。 注:β-VLDL 为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一种异常血浆脂蛋白。与正常VLDL比较:

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标准操作规程(LDL-C)

前言 为使临床检验操作规范化,指导检验人员严格按规程进行正确的常规操作,保证检验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的编写遵循了ISO 15189《医学实验室——关于质量和能力的特殊要求》及WS/T 227-2002《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产品实际情况制订,作为本产品的标准操作程序。 本规程从2007年5月2日起实施,每2年复审1次。 本规程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编制。 本规程起草单位: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蒙凯、蔡其浩。 本规程首次起草。

目录 1 检验申请 (3)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3) 3 试剂及成份 (4) 4方法原理 (4) 5 仪器 (4) 6 校准液及校准模式 (4) 7质控品与室内质控规则 (4) 8标本检测步骤 (5) 9 结果计算 (5) 10 操作性能 (5) 11试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5) 12参考范围及医学决定水平 (5) 13检验结果的报告及范围 (5) 14临床意义 (6) 15结果审核分析以及相关项目的联系 (6) 16威胁生命的“紧急值”及报告规定. (6) 17有关引用程序与文件 (6) 18参考文献 附录A XXX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检验申请 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缩写LDL-C)测定;组合项目申请:血脂测定。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的准备: 采血前2周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3d内避免高脂饮食,24h内不饮酒,空腹12h后采集标本。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正常状况记录。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2标本采集 2.2.1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或采用含分离胶的黄色盖子SST真空采血管,如为急诊标本,使用浅绿色盖子PST试管。 2.2.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2.3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如为急诊标本,加上急查标识。 2.2.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2.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2.2.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2.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黄疸和浑浊的标本。 2.2.5.3对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2.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3标本处理 2.3.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3.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1d,普通冰箱中(2~8℃)稳定7d。-20℃可保存数月;-70℃至少保存半年;避免反复冻溶。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d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发表时间:2011-06-10T11:12:15.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艳华[导读]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张艳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疗中心朝阳医院 1546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189-02 【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解而来,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向组织和细胞内运输胆固醇,因此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检测 直接测定血清(或血浆)LDL-C的经典方法是超速离心分离 LDL,或超速离心(去除VLDL)结合沉淀法,均非一般实验室所能采用。电泳分离LDL的方法也不够简单。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简单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用化学法分离VLDL,然后测定HDL与 LDL部分的胆固醇,减去HDL-C得LDL-C;另一类是选择沉淀 LDL法。该法在LDL沉淀后,可测出上清液的HDL+VLDL部分的胆固醇,然后计算出LDL-C,或直接取沉淀物测定LDL-C,这类方法有3种沉淀剂:①肝素-枸橼酸;②聚乙烯硫酸;③多环表面活化阴离子(法国试剂盒,未具体指名化学名称)。目前多用PVS沉淀法,美国LRC各实验室也统一采用此法(Boehringer试剂盒)。但国内还很少用LDL-C直接测定,而是用Friedewald公式用TC、 TG、HDL-C 3项测定计算LDL-C,不如直接测定法可靠。新近,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已推荐匀相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LDL-C的常规方法。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48份血脂测定标本为本院的血脂门诊病人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室温自行凝固后经离心分离血清,当天完成总胆固醇(TC)、HDL-C和甘油三酯(TG)测定,48份标本的TC平均浓度为5.93±1.37(3.40~9.03)mmol/L,TG的平均浓度为2.04±1.04(0.45~5.88)mmol/L,HDL-C的平均浓度为1.56±0.46(0.68~2.52)mmol/L。 2 聚乙烯硫酸沉淀法 2.1 原理用聚乙烯硫酸(PVS)选择沉淀血清中LDL,测出上清液中的胆固醇代表HDL-C与VLDL-C之和,所以TC减去上清液胆固醇即得LDL-C值。试剂中含EDTA用以除去两价阳离子,避免VLDL共同沉淀。适量的中性多聚物(聚乙二醇独甲醚PEG-ME)用以加速沉淀。胆固醇测定同TC测定。 2.2 试剂 (1)沉淀剂:每100 ml中含PVS钾盐70 mg,EDTA-Na2·2H2O 186 mg及PEGME 16 ml,可在4℃冰箱存放,至少稳定3个月(DEGME 为黏稠液体,要确保加量准确)。 (2)酶试剂:同TC测定。 (3)参考标准:同TC用定值血清。 2.3 操作用早晨空腹血清,如在4℃存放不得超过4天,深低温保存只能冻1次,化冻后即须测定。在小离心管中加入血清200μl,沉淀剂100μl,混合,室温放置15分钟,离心(3 000转/分钟,15分钟)。 2.4 计算 TC(mmol/L)=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 =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T-C(mmol/L)-非LDL-C(mmol/L) 2.5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过去只测TC估计LDL-C水平,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代替T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指标。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业组规定以LDL-C水平作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决策及其需要达到的治疗目标。 3 匀相测定法 3.1 原理基本原理有如下几类。 (1)增溶法(SOL法) ①VLDL、CM和HDL由表面活性剂和糖化合物封闭。 ②LDL-C+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胺色素。 (2)表面活性剂法(SUR法) ①VLDL、CM和HDL+表面活性剂I+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POD→清除H2O2,无色。 ②LDL-C+表面活性剂Ⅱ+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亚胺色素。 (3)保护法(PRO) ①LDL+保护剂,保护LDL不被酶反应。非LDL-C+CEH和COD→H2O2+过氧化氢酶→H2O。 ②LDL-C+去保护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DAOS→显色。 (4)过氧化氢酶法(CAT法) ①非LDL-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过氧化物酶→H2O2。 ②LDL-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过氧化氢酶+NaN3→抑制。

有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几大误区

有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几大误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会产生的小疾病。但是很多人却对此并不了解。其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因为这是有可能会导致心脏病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认识常存在很多误区。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三大常见误区 1、胆固醇高就是坏事,胆固醇越低越好。 胆固醇主要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HDL),LDL高于正常是坏事,但HDL 高于3.0是大大的好事,他是脂质的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HDL 可将血液中的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处理分解成胆酸盐,通过胆道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也称“逆转运途径”。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LDL是以非氧化状态存在,非氧化的LDL并不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壁像稀粥样的改变),最新的第7版《内科学》已明确阐述LDL被氧化成了(Ox-LDL),这些氧化了的LDL才会沉积在血管内壁,导致粥样硬化。 3、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了,其他的胆固醇不用管。 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正常了,也不排斥LDL有部 分被氧化,照样会导致粥样硬化。关键是要看HDL是否足量。1975年Miller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八例患者血脂水平都在 正常范围,却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代 表性疾病);同时又发现,这八例冠心病患者都有HDL偏低的特点。

以上就是几个关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误区,相信经过的介绍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在这里要格外注意的是,配合相应的降低胆固醇的食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这一情况的发生。感谢大家的阅读。

常规化验及正常值

血液一般检查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 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ALT(谷丙转氨酶)5~40 AST(谷草转氨酶)0~40 AST/ALT(谷草/谷丙)0.80~1.50 GGT(谷氨酰转移酶)7~32 ALP或AKP(碱性磷酸酶)53~128 TBILI(总胆红素) 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 5.0~12.0 TP(总蛋白)60~80 ALB(白蛋白)40~55 GLB(球蛋白)20~30.0 A/G(白球比)(1.5~2.5):1 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

低密度脂蛋白

LDL 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吞丽娟,仲* 细胞通过细 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 receptor, LDLR) 介导的吞从血液中 摄取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这是体清除血浆中胆固醇的最主要方 式。当细胞表面的LDLR 出现功能缺陷时,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疾 1 血浆中的脂蛋白在 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由于脂肪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都不 溶或微溶于水,故其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脂蛋白,顾 名思义,是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它们之间是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 合在一起。脂蛋白一般都是以不溶于水的甘油三酯(TG) 和胆固醇酯 (CE) 为核心,表面覆盖有极性的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蛋白质,它们的 亲水基团暴露在表面,故具有亲水性[1]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乳糜微粒(CM) 、极低密 度脂蛋白(VLDL) 、低病。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其中 (LDL) LDL 是富含胆固醇水平最高的脂蛋白[2] 。脂蛋白中的蛋白质被称为载 脂蛋白(Apo) ,不同脂蛋白含不同的载脂蛋白,如表 1 所示。

LDL Cetated W NM I C I**" W '、、 |fj ? ■ H^otyiK 溯可耐 ‘ LDL \d MBn^rarm - Rfri/nrEj drmwri 才g 管—* Lyivwm Lfwison&e F?H dio^frlrrci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 (2014版) 一、前言 本审评规范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审评规范是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审评规范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审评规范。 本审评规范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审评规范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二、适用范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和/或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从方法学考虑,本文主要指采用分光光度法原理,利用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在医学实验室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定量检验所使用的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本规范不适用于干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管理类别为Ⅱ类,分类代号

为6840。 三、基本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临床意义、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基本要求》(国食药监械〔2007〕609号)的相关要求。下面着重介绍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预期用途有关的临床背景情况。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富含胆固醇(CHO)的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因素之一,LDL经过化学修饰后,其中的apoB-100变性,通过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被吞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并停留在血管壁内,导致大量CHO沉积,促使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故LDL为致埃及粥样硬化的因子。临床上以LDL-C的含量来反映LDL水平。 LDL-C水平增高:⒈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LDL-C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因此,LDL-C可用于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⒉其他: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阴滞剂、糖皮质激素等LDL-C也增高。 LDL-C水平减低:LDL-C减低常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包含和运动等。 LDL-C检测的适应症: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诊断。 注:若注册申报产品声称临床意义超出此内容范围,应提供

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 范丽娟,李仲* 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 蛋白受体(LDL receptor, LDLR)介导的内吞从血液 中摄取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这是体内清 除血浆中胆固醇的最主要方式。当细胞表面的 LDLR出现功能缺陷时,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疾 1 血浆中的脂蛋白 在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由于脂肪 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都不溶或微溶于水,故 其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脂蛋白, 顾名思义,是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它们之间是 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脂蛋白一般 都是以不溶于水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酯(CE) 为核心,表面覆盖有极性的磷脂、胆固醇和少量 蛋白质,它们的亲水基团暴露在表面,故具有亲 水性[1]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 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病。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 LDL是富含胆固醇水平最高的脂蛋白[2] 。脂蛋白中 的蛋白质被称为载脂蛋白(Apo),不同脂蛋白含不 同的载脂蛋白,如表1所示。

图1LDLR介导的血浆中LDL脂蛋白内吞的模型 LDL是一种球形颗粒的脂蛋白,其直径为 19~25 nm,核心是1 500个胆固醇酯,外面由800个 磷脂和500个未酯化的胆固醇分子包裹,最外层有 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514 000的载脂蛋白B-100 (Apo B-100) [3-5] ,LDL是血浆中主要的胆固醇转运 脂蛋白。 在血浆中大约70%的LDL是通过低密度脂蛋 白受体(LDL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各组织细胞所 清除,其余由清道夫受体摄取、氧化,以及由周 围组织进行非受体介导途径所摄取[9] 。由此可见,LDLR介导的LDL内吞途径对于调节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及胆固醇的体内平衡起关键性作用[10] 。 在血浆中LDL水平的升高已经被证明是冠状 动脉疾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普遍的危 险因素[11-13] 。清除LDL主要通过肝脏的LDLR介导 的内吞过程,LDL受体的功能缺陷是引起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和冠状动脉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在发现 LDLR后,Brown和Goldstein进一步提出了由LDLR介导的LDL细胞内吞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机制[10,33],这种由LDLR介导LDL内吞的代谢过 程称为LDL受体途径(LDL receptor pathway), 该途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出血性疾病检查

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偏高的危害及改善

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 今天,我的体检结果出来了,其中一个叫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正常范围是0-3.12,而我达到了3.91。医生说,这个指标已经很高了,可能会导致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几点:1、工作时间不太规律,压力大,加班多。2、饮食无规律,饱一顿,饿一顿。3 应酬多,饮食多油腻,喝酒无节制。4、缺少锻炼,整天呆在办公室里。 一、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危害有以下三个方面: 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 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 引发多种疾病 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 危机心脏 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就会使心脏的危险性增加。因此LDL-C常被称为是“坏”胆固醇,降低LDL-C水平,则预示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3]。

二、要改变这一情况,必须要做到以下: 1、供给合理的热能,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来说身高(cm)-105,就是标准体重。使体重控制在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就行。 2、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胰、肝、脑),及蛋黄、鱼子、烧制的虾、蟹等。 3、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4、饮食宜清淡、低盐。 5、适量饮茶,少饮酒或禁酒。 6、多吃粗粮如玉米、高粱、适量精肉、家禽、鱼类、牛奶、鸡蛋蛋白,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菇、木耳、山楂等。纯糖食品要限制。 7 要经常锻炼。 三、许多食品具有降血脂作用: (1)大蒜:大蒜可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2)茄子:茄子在肠道内的分解产物,可与过多的胆固醇结合,使之排出体外。 (3)香菇及木耳:能降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据研究,其降胆固醇作用,比降血脂药物安妥明强10倍。 (4)洋葱及海带:洋葱可使动脉脂质沉着减少;而海带中的碘和镁,对防止动脉脂质沉着也有一定作用。 (5)大豆: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115克豆类,血胆固醇可降低2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进展(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进展 摘要血清或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心病(CDH)发生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呈正相关,而且是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作为脂类疾病分类和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指标。LDL-C也是选择药物 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国内外都在研究和开发行之有效、可靠的标准化测定方法。本文对其有关的测定方法和研究进展作综述。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法学;心血管疾病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血清中L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正相关[1]。在1986年病理学家们就研究证明LDL-C浓度越高时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程度越大,粥样硬化程度小时,测到血清中LDL-C也低[2,3]。lDL是一组不均一的脂蛋白颗 粒,一般认为LDL的漂浮密度为1.006~1.063,且包括了中间密度脂蛋白(LDL)1.006~1.019及Lp(a)1.050~1.080。LDL中蛋白含量约为20%~25%,主要是载脂蛋白B-100(ApoB-100),而载脂蛋白E(ApoE)和载脂蛋白CⅡ(ApoCⅡ)含量很少。胆固醇的含量约是血清中总量的三分之二。LDL是通过受体途径进行降解,如过量时可以导致巨噬细胞和其他吞噬细胞变成泡沫细胞,这被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因素。因此,LDL-C的测定结果直接影 响到分类和治疗。美国的NCEP专家组以LDL-C浓度将成人、小孩、青少年各分为:成人在3.37mmol/L(1300mg/L)以下为合适水平,在3.37~ 4.12mmol/L(1300~1590mg/L)间作为中危水平,高于4.14mmol/L(1600mg/L)时作为高危水平;小孩和青少年在2.85mmol/L(1100mg/L)以下为合适水平,在 2.85~ 3.34 mmol/L(1100~1290mg/L)为中危水平,高于 3.37mmol/L(1300mg/L)为高危水平[4]。为提高LDL-C测检水平,国内外对LDL-C测定方法进行广泛的研究并不断改善,现将有关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等密度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血清中的各种脂蛋白的分离是LDL-C测定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各种脂蛋白的大小、密度和组成及功能都有很大的不同。超速离心技术就是利用脂蛋白各种成分的密度不同将它们分离,是脂蛋白分离的主要方法。 1950年Delalla和Gofman首次报道等密度超速离心法。在实验室中一般采用 βQuantification(βQ)法,它利用1.006的临界分离液,在离心力为 10900g时离心18h,将血浆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清液为VLDL和乳糜颗粒,下面为IDL、LDL和HDL。用试管切开技术将上下液体分开。下面部分再采用化学沉淀法将HDL和LDL及IDL分开,分别用酶法测定胆固醇。这方法已被临床实验室作为参考方法。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分离液密度,当密度提高为 1.019,可以将IDL与LDL和HDL分开,也可提高到1.21,分离出HDL等。但 在选择脂蛋白分离切点系指它们与缓冲液混和物的密度,而不是脂蛋白自身的密度。另外有报道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5]。这种方法是将血清加入到已有不同密度梯度的分离液中,进行超速离心后,血清中脂蛋白的各种成份可以转移到各自相等密度的相等的区域。这种方法可以一次将脂蛋白中的各种成份分离。而不足之处是要求离心时间很严格,分开各种组份较困难。根据离心转子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平转子,垂直转子以及固定角度转子。水平转子在实验中已被证明分离效果最好,但要求离心时间长(17~66h);垂直转子可以缩短时间(45min~3h),由于转动距离小,会有微量丢失;在等密度超速离心中首选固定角度转子,如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中使用时,离心时间要比垂直转子稍长。这两种方法对实验室要求条件高,一般实验室都难以应用。虽然现

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与冠心病

近年来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及5项著名的大规模冠心病(CHD)一级或二级预防试验(4S,WOS,CARE,LIPID,AFCAPS等多中心协作计划)都明确指出强化降脂治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预防CHD临床事件(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猝死)的发生,减少CHD死亡。有人主张在CHD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应将高LDL-C放在致病作用的中心位置[1],在CHD防治方案中,已把降低LDL-C水平作为重点治疗目标[2]。但是仅仅测定LDL-C只能不完全地估计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现在普遍重视LDL亚组分型式,Austin提出LDL以大而轻的颗粒为主时称为A型,以小而密的颗粒为主时称为B 型[3],不少横向与纵向研究均已证明B型LDL与CHD的关系最密切。小LDL颗粒易进入动脉壁,在内膜下被氧化修饰,而LDL发生氧化修饰是 As病变形成的关键步骤。脂蛋白(a)[Lp(a)]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 LDL,它的脂质组成与LDL相同,也含有一分子载脂蛋白apoB100,但是它还含有一个与血凝有关的apo(a)分子。它被认为是一种受遗传决定的As危险因素。近年研究指出apo(a)的致As作用与LDL密切相关,因此不妨将Lp(a)与CHD 的关系和LDL结合起来讨论。基于上述理由,笔者介绍小LDL,氧化修饰LDL和Lp(a)三者与CHD联系的某些新观点。LDL亚组分,小而密LDL(sLDL) 血脂(异常)三联症sLDL的产生与高甘油三酯(TG)血症有关,其代谢机制已如前文介绍[3]。新近Grundy氏[4]将sLDL增多、TG增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三者同时存在称为“血脂(异常)三联症”(lipid triad),更确切地反映“致As性脂蛋白谱(ALP)”[5],是冠心病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各种脂蛋白在代谢上是有相互联系的,临床上不应孤立地看待sLDL增多,同样也不应孤立地看待TG升高。血脂三联症也与代谢综合征有联系,这种病人往往有胰岛素抵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轻度高血压与躯干肥胖等。TG增高代表富含TG的脂蛋白(TRL)增多,其中包括强致病性的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及残余颗粒增多。最好把高TG作为冠心病危险性增高的一种标志,除了IDL等直接致病外,它可以通过sLDL生成、HDL-C下降,影响凝血因子等多方面起到致As作用。因此治疗上需要在广泛的代谢水平上来处理,如治疗胰岛素抵抗、减肥、增加运动量等。sLDL的特性及其与As发生的关系根据实验、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Hokanson等[6]将sLDL与As之间的关系归纳为:(1)sLDL与其他致As脂蛋白(如高TG等)有代谢上的联系。(2)sLDL增多常与胰岛素抵抗综合症和内脏脂肪贮积综合症相关。(3)sLDL颗粒的氧化易感性增强。(4)sLDL对LDL受体的亲和力低,故在血循环中存留时间延长。(5)sLDL流入动脉内膜增多。(6)sLDL与动脉壁蛋白聚糖的结合力强。As的发生是上述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降脂治疗对LDL亚组分的影响根据家族性As治疗研究的10年随访资料,表明CHD临床疗效与LDL亚组分变化有密切关系。用它汀类药物做强化治疗后,血脂改变不仅在于LDL-C和apoB水平下降,而且LDL的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变,即LDL颗粒变得大、轻与漂浮(buoyancy)。临床资料的多因素分析显示LDL颗粒变大变轻与冠状动脉As病变的退缩(regression)及管腔阻塞程度的减轻(改变37%,P<0.01)高度相关。因为疗效基于LDL亚型改变,则临床上监测LDL颗粒大小是推测病人能否从治疗中获益的有效手段。 [!--empirenews.page--] 以apoB测定评估sLDL水平的设想在正常情况下sLDL颗粒数少于大颗粒LDL,但在B型LDL时,sLDL增多远远超过大LDL颗粒,比较这两种颗粒的组成,可见sLDL含胆固醇比例相对较少,而ap oB较高。综合若干文献资料,B型LDL与A型LDL的个体相比,前者血浆apoB比后者高12%~23%[6]。所以B型LDL患者可以表现为LDL-C不高而apoB增高的现象。每一个大或小LDL颗粒及TRL颗粒中都只含有一分子apoB100,但因LDL在循环中的半寿期远比TRL长,在任何时候由LDL携带的apoB都在总apoB的90%以上,因此测定apoB可以代表LDL颗粒数。Sniderman[1]认为高TG而apoB 正常者(表示sLDL颗粒不增加),CHD危险不增加;高apoB而TG正常或增高者,CHD危险性高。横向与纵向研究都支持LDL颗粒数是比LDL-C(或TC)更好的CHD危险指标。Sniderman [1]根据魁北克心脏研究,指出高apoB是最重要的CHD危险因素,有人甚至主张以apoB

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P l a s m a L i p o p r o t e i n s a n d I t s M e t a b o l i c D i s o r d e r) 第一节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脂类包括 血浆脂类简称血脂 ●总胆固醇(TC) ●游离胆固醇(FC) ●胆固醇酯 (CE) ●磷脂(PL) ●甘油三酯(TG) ●游离脂肪酸(FFA) ●糖酯等 外源性食物脂类 内源性肝合成的脂类及 脂肪组织 血浆脂质总量:4.0~7.0g/L ●血浆脂蛋白定义: 血浆脂蛋白(l i p o p r o t e i n,L P):脂类难溶于水,正常血浆脂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是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与运输形式. 脂类+载脂蛋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结构: 大致为球形颗粒,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疏水性的内核和亲水性的外壳。内核由不同量的CE与TG组成,表层由载脂蛋白、PL及FC组成,FC及PL的极性基团向外露在血浆中。 幻灯片8 ●一、血浆脂蛋白分类: 超速离心法:根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电泳法:根据不同密度的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表面电 荷不同,利用电泳将其分离,并与血浆蛋白质的迁移率比较以判断其部位。 超速离心法与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的相应关系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和特征 CM VLDL IDL LDL HDL Lp(a) 电泳位置原点前 -和前 之间 - - 前 - 主要脂质外源性TG (80-90%) 内源性TG (50-70%) 内源性TG、 CE 含Ch与CE 最多 (40-50%) PL CE、PL 主要载脂蛋白 AI、B48 CⅠ、CⅡ、 CⅢ B100、E CⅠ、CⅡ CⅢ B100 E B100 AI、AⅡ(a),B100 合成部位小肠粘膜 细胞肝细胞血浆血浆肝、肠、血 浆 肝细胞 功能转运外源 性TG 转运内源 性TG 转运内源 性TG、CE 转运内源 性CE 逆向转运 CE 三、载脂蛋白的组成和特征 ●定义: 脂蛋白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低密度脂蛋白匀相法测定值与F公式计算值的比较

【临床研究】 低密度脂蛋白匀相法测定值与F公式计算值的比较 许红霞 (南京市江宁区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 目的:探索当甘油三酯(TG)低于4.25mmol/L时,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测定值与使用F公式的计算值的比较三方法:随机抽取门诊90例患者(TG<4.25mmol/L)的空腹血清,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其TG二TC二HDL-C及LDL-C的浓度,并用F公式计算LDL-C 的浓度三结果:当TG<4.25mmol/L时,检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呈正相关(r=0.97二P<0.001),有良好的相关性三结论:在TG<4.25mmol/L时,根据TG二TC和HDL-C的检测值,使用F公式,可以用来推测LDL-C的值三 【关键词】 血脂测定;F公式;全自动生化仪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4.07.031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4)07-005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总体在逐年升高,尤其在一些大城市,许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超过边缘性标准的血脂代谢异常,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三血脂检测是临床检查中常用的项目,检测结果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对高血脂的预防二控制和治疗三本文对90例血脂检查者(除去3例TG>4.25 mmol/L的患者)的空腹血清测定的TG二TC二HDL-C 和LDL-C值,与用F公式计算出的LDL-C值进行统计分析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南京市江宁区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7月的90例(TG<4.25mmol/ L)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三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24~87岁,平均年龄55.3岁三1.2 仪器及试剂 仪器:长春迪瑞CS-400B全自动生化仪三试剂:四川新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三质控品:四川新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1.3 检测方法 患者空腹坐位,使用红头负压管,采集静脉血3ml三在3h内分离血清,即刻用校准在最佳状态下的全自动生化仪分析检测TG二TC二HDL-C和LDL-C的浓度三然后,将上面检测得到的TG二TC和HDL-C值,使用F公式分别算出每份标本的LDL-C值三 1.4 数据及统计 将LDL-C的检测值和计算值分别设置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三统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自身配对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检验三 2 结果 2.1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LDL-C值分析 如表1可知,两种实验方法得到的LDL-C值没有差别,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LDL-C值的直线相关分析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LDL-C值相关性,有关数据见表2三数据表明组间的LDL -C值(r=0.97,P<0.001)呈正相关三 表1 LDL-C检测值与计算值的结果比较(?x±s) 组别n LDL-C(mmol/L) 病例组90 2.66±0.96 对照组90 2.65±0.97 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三 表2 LDL-C检测值与计算值相关分析表 项目r P值 LDL-C计算值0.97<0.001 3 讨论 脂蛋白由脂类由一种或几种载脂蛋白组成三LDL-C是血浆中胆固醇最多的一种脂蛋白三当氧化修饰的LDL-C过量时,LDL-C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之容易引起动脉硬化三因此LDL-C被称为 坏的胆固醇”[1]三LDL-C水平的高低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靶标[2],也多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三过高水平的LDL -C会造成动脉硬化二心肌梗塞二中风及周围动脉病变三血清LDL-C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三高脂肪二高热量饮食二运动少和精神紧张等也可使LDL-C水平升高三 直接测定血清LDL-C的经典方法是超速离心分离LDL,或超速离心结合沉淀法,因实验要求高,均非一般实验室能采用三电泳分离LDL的方法也较繁杂三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简单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用化学法分离极低VLDL,然后侧定HDL和 75 2014年4月 第26卷 上半月 第7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Apr,2014 Vol.26 FHM No.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