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

范丽娟,李仲*

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

蛋白受体(LDL receptor, LDLR)介导的内吞从血液

中摄取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这是体内清

除血浆中胆固醇的最主要方式。当细胞表面的

LDLR出现功能缺陷时,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疾

1 血浆中的脂蛋白

在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由于脂肪

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都不溶或微溶于水,故

其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脂蛋白,

顾名思义,是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它们之间是

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脂蛋白一般

都是以不溶于水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酯(CE)

为核心,表面覆盖有极性的磷脂、胆固醇和少量

蛋白质,它们的亲水基团暴露在表面,故具有亲

水性[1]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

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病。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

LDL是富含胆固醇水平最高的脂蛋白[2]

。脂蛋白中

的蛋白质被称为载脂蛋白(Apo),不同脂蛋白含不

同的载脂蛋白,如表1所示。

图1LDLR介导的血浆中LDL脂蛋白内吞的模型

LDL是一种球形颗粒的脂蛋白,其直径为

19~25 nm,核心是1 500个胆固醇酯,外面由800个

磷脂和500个未酯化的胆固醇分子包裹,最外层有

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514 000的载脂蛋白B-100

(Apo B-100)

[3-5]

,LDL是血浆中主要的胆固醇转运

脂蛋白。

在血浆中大约70%的LDL是通过低密度脂蛋

白受体(LDL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各组织细胞所

清除,其余由清道夫受体摄取、氧化,以及由周

围组织进行非受体介导途径所摄取[9]

。由此可见,LDLR介导的LDL内吞途径对于调节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及胆固醇的体内平衡起关键性作用[10]

在血浆中LDL水平的升高已经被证明是冠状

动脉疾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普遍的危

险因素[11-13]

。清除LDL主要通过肝脏的LDLR介导

的内吞过程,LDL受体的功能缺陷是引起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和冠状动脉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在发现

LDLR后,Brown和Goldstein进一步提出了由LDLR介导的LDL细胞内吞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机制[10,33],这种由LDLR介导LDL内吞的代谢过

程称为LDL受体途径(LDL receptor pathway), 该途

径依赖于LDLR介导的细胞膜内吞作用完成。如图

一所示,当血浆中出现LDL颗粒,LDLR可与LDL

的ApoB-100结合形成LDL-受体复合物,出现在有

被小窝(coated pit),之后深陷的有被小窝脱离质膜

形成有被小泡(coated vesicles)进入细胞。有被小泡

的外被很快解聚,形成的无被小泡与胞内体(endo-

some)融合,从而引起LDL与其受体分离。LDL受

体回到质膜上进行下一次循环再利用,而LDL被

传送给溶酶体(Lysosome),在溶酶体中LDL上的蛋

白质被降解,胆固醇酯被水解成游离胆固醇和脂

肪酸,游离胆固醇被释放进入胞浆,用于细胞膜

的装配或进入其他代谢途径[10]

。在此过程如果配

体异常或受体异常,就会引起血浆胆固醇水平异

常,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4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转录水平的表达调控LDLR广泛分布于肝脏和其

它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摄入血浆胆固醇,调节血浆和组织内胆固醇水平的动态平衡。对于LDLR表达的调控,目前已经在分子水平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LDLR的表达可以受到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s)的转录调控。

有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也可以通过调节

SREBP-2信号通路升高LDLR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

血浆中LDL的水平[40-42]

, 对冠状动脉疾病的防治有

积极作用。此外,研究发现LDLR的表达水平还受

氧化型LDL(oxidant-LDL, ox-LDL)的负调控,导致

LDL在血液中水平明显升高,引起LDL在血管壁

的堆积,促进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43,44]

他汀类药物,即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

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

还原酶活性,减少胞内胆固醇合成,从而抑制了

SREBP活性,增加了细胞表面LDLR的表达量,促进血浆LDL内吞进入细胞,释放的胆固醇用于各

种代谢需求。最终胞内胆固醇量处于正常水平,

而血浆胆固醇水平得以降低[45]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

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发生在动脉内皮的慢性炎性反应,LDL,尤其是Ox-LDL在内皮下的沉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Ox-LDL被巨噬

细胞等炎性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进一步释放炎性因

子,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并进一步促进炎性细胞的聚集,启动AS过程LDL 持续沉积和泡沫细胞持续聚集,使动脉内皮增厚或形成斑块,甚至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等,最终发生血管阻塞事件。而HDL具有抑制LDL 过氧化的作用,显著减少机体Ox-LDL水平,从而发挥抗AS作用。此外,目前对于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逆向转运胆固醇、抗氧化作用、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等多种机制发挥直接的抗AS作用,此外,HDL还能通过促进胰腺β细胞胰岛素分泌、抑制β细胞凋亡,促进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等作用调节机体血糖水平,而间接发挥对血管的保护作用

[16]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及sd-LDL浓度比与冠脉病变

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LDL是动脉粥样硬化致病的主要危险因

素[1],传统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家族史等只能预测50%冠心病进展的危险性。在临床上可见许多患者尽管血浆胆固醇水平在正常范围但其仍发生急性心梗,还有许多患者尽管应用他汀类药物使胆固醇降到正常范围但其仍发病,因此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来评估这些患者的危险性就显得有所欠缺。是否这些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LDL颗粒大于265?称为A型即大而轻的LDL,颗粒小于265?称为B型即小而密的LDL (sd-LDL)。所以研究低密度脂蛋白的亚组分与冠心病的关系尤为重要,尤其是研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的颗粒大小及亚型的改变意义更为重要。期待sd-LDL成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新指标。

LDL是一组由大小、密度、化学组成不同的颗粒组成,具有异质性。目前研究认为,LDL是冠心病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之一,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临床约有50%的冠心病患者LDL水平在正常范围,而有些冠心病患者即使LDL-C达到目标值,其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我们不应仅关注LDL-C水平,而且更应关注LDL的理化性质。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其低密度脂蛋

白颗粒较小,B型比例及sd-LDL所占百分比高与正常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

显示,sd-LDL与冠心病密切相关,这与文献报道一致。Kwon 等

[6]

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与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和

Framingham评分密切相关,发现病变越重其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越小。我们不仅对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大小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

了研究,而且对sd-LDL所占百分比与冠脉病变

程度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单支病变组比,

多支病变的LDL颗粒更小,sd-LDL所占百分比

显著升高,随着冠脉病变的加重,低密度脂蛋

白的颗粒变小。冠心病组B型者平均Gensini

积分比A型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

能与本研究

所选例数较少有关。郭和平等[7]研究发现sd-LDL增多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sd-LDL正常者。陈力平等[8]研究结果示sd-LDL的浓度与甘油三脂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而我们对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与Gensini 积分、甘油三脂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病变越重,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越小。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甘油三酯水平越高,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越小。甘油三酯偏高,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升

高,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表型

,这也是冠心病患者常

见的血脂谱。

LDL亚型中sd-LDL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很强,其机制可能与sd-LDL易于氧化,血浆清除速度慢,易于粘附于血管壁,并且易进入动脉壁内。

sd-LDL与受体的结合力减低,不易通过LDL受体途径从循环中清除;

sd-LDL颗粒表面极性分子减少,与动脉内膜上蛋白聚糖亲和力高,易粘附于血管壁进入血管内皮细胞;sd-LDL颗粒小,易进入动脉壁内,并被动脉壁内的巨噬细胞吞噬;sd-LDL颗粒表面保护层单薄,抗氧化成分少,进入血管壁内后易被氧化,氧化后的血浆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诱变因素。sd-LDL使血管内皮细胞的血栓素(TXA2)合成增加,抑制内皮细胞及血小板合成前列环素(PGI2)从而破坏了PGI2/TXA2间的平衡,导致血小板的聚集。sd-LDL较大而轻的LDL能显著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内钙离子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多个过程。可见sd-LDL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

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近年来,邓小燕、王贵学等认为由于动脉系统中浓度极化现象的存在,

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如低密度脂蛋白(1。wdnesiytlipporotein,LDL)等在血管内壁表面的浓度会高于本体流中的浓度,特别在血流滞止区、涡漩缓流区、以及低剪切率流动区,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质的壁面浓度远高于动脉系统中的本体浓度,局部高浓度的LDL损伤内皮细胞并进入内皮下蓄积,进而影响单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行为,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的趋化因子、粘附分子及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Stromalcellderivedafcto-rl,soF一l)是新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DF一1及其受体CXCR4对单核细胞和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以及增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SDF 一1C/xCR4的生物学功能,我们推测,SDF一1C/xCR4可能对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跨内皮迁移以及内皮下聚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介导着研究结果表明:()l狭窄血管远心端流场紊乱,有涡流和二次流形成,入口速度和狭窄程度影响着流场的分布;(2)狭窄血管远心端形成显著的LDL浓度极化现象,壁面LDL浓度峰值与入口速度以及狭窄程LDL浓度极化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度相关;(3)狭窄血管远心端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提示LDL浓度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SDF一1C/xCR4轴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有高表达,而在对照侧血管SDF一1无表达、CXCR4少量表达,提示SDF一1C/XCR4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5)LDL通过促进内皮细胞SDF一1C/xCR4表达,增加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6)ox一LDL通过上调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SDF一1/CxCR4的表达,促进单核细胞的迁移以及单核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粘附。总之,本文通过研究狭窄血管远心端的LDL浓度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初步证实了LDL浓度极化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从组织、细胞、分子多个层次和环节探讨了LDL浓度极化致AS的作用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人工心瓣膜、人工血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胆固醇以及其它脂质在血管壁内的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整个进程中的始发事件5[],这些脂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脂蛋白,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ytlipoprotein,LoL)[6]。研究发现,LoL向动脉壁内的传输并不受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htelialcell,VEC)上LDL受体的调节,大部分LDL 主要是通过内皮细胞间的疏松间隙渗透到血管壁内7[]。这类脂蛋白向血管壁内的渗透与传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脂蛋白在动脉血管内壁表面的浓度,脂蛋白在血管内壁表面浓度越高,渗入血管壁的脂蛋白将越多。Deng,wang等降`。]在数值模拟和实测血管内壁表面LDL浓度分布的基础上,认为动脉系统的脂质浓度极化特别是LDL的浓度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局灶性以及斑块中大量脂质沉积起着关键的作用,提出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浓度极化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血管壁具有渗透性,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质,如LDL等在血管内壁表面的浓度会高于本体流中的浓度,产生浓度极化现象。由于血流中浓度极化现象的产生,在整个人体动脉血管树中,即便有害脂质的本体浓度均一,而在血管内壁表面上的浓度并不一定均一,它将会受到局部血流流场的影响。在血流滞止区、涡漩缓流区、以及低剪切率流动区,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质的壁面浓度会远高于动脉树中的血流层

流高速区。高浓度的LDL将损害内皮细胞的功能,进入内皮下蓄积并氧化为ox一LDL,进一步影响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引发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但该学说尚需进一步实验证实并对

其分子机制作深入探讨。

单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事件。一方面外周血单核细胞迁入内膜,分化为巨噬细胞,并通过其表面的清道夫受体摄取脂质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重要事件。另一方面,动脉中膜的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通过其表面的LDL受体和清道夫受体摄取脂质而成为平滑肌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的迁移都受到趋化因子、粘附分子的调控。sDF一l(srtomalderiVedafctor一l,soF一l)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强烈趋化因子,soF一l及其受体CXCR4(srtomalderivedarctorlreceptor,exeR4)对T 细胞的趋化活性t匕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l(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 一l,MCp一l)以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一l(macrophageinflammato卿protein 一l,MIP一l)高10倍以上,并且对造血干/祖细胞、前B细胞、树突状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内皮祖细胞等都有趋化和促进迁移的作用。我们推测SDF一1C/XCR4在LDL浓度极化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单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趋化和迁移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深入研究SDF一1/CXCR4在LDL浓度极化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LDL浓度极化致动脉粥样硬化假说的分子机制,将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因此,进一步证实LDL浓度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探讨LDL浓度极化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将对深入了解和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以及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5LDL诱导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SDF一1C/XCR4的作用机制

血液与动脉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调控是通过这些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生长因子以及其它细胞因子而实现,其中趋化因子起着主导作用。斑块形成过程中白细胞的捕获、血管生成、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等均与趋化因子的作用密切相关。许多危险因素通过作用于白细胞和内皮细胞,使其趋化因子异常表达,而发挥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SDF一1C/XCR4是新近发现的趋化因子,对血液干/祖细胞的归巢具有强烈的趋化能力,并能介导巨核细胞跨内皮迁移,并且在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单核细胞、受损后的内皮细胞以及活化的血小板中均有表达,提示我们SDF一1C/XCR4在介导LDL浓度极化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与血小板免疫活化的关联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单纯LDL(5μg/mL-50μg/mL)不能影响HUVECs COX-2 及PPARα

的表达,亦不能促进它们活性的增加,但较高浓度的LDL(50μg/mL)能够显著促进免疫活化的血小板刺激HUVECs 表达COX2 及PPARα的作用。

低密度胆固醇偏高的解决办法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小于 3.12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的胆固醇。如果长期偏高,是比较危险的,易患心血管疾病。 建议: 1、平时的饮食应该坚持“三低一高”的饮食原则,即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的原则,清淡饮食,多吃谷类、菇类、豆制品、新鲜蔬果。 2、同时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这对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血脂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没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可以服用辛伐他汀,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初始剂量可以从10毫克/天,开始,每晚顿服。30--40天后,检查血脂四项,如果达标,可以使用维持量,但不能停药。每三个月,检查肝、肾功能,如果正常可以继续服用,如果转氨酶持续升高,需要请医生换药。 深海鱼油也有将血脂作用,但不够明显,可以作为辅助性治疗使用。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 放血疗法不可取,人到中年,对健康不利 猪内脏喊胆固醇、脂肪较高,容易形成高血脂 常喝酒,产生的热量较高,消耗不完都会转化成脂肪,导致血脂升高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少喝酒、不过分油腻 及时调养,可以解决问题的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无论是血液运输到肝细胞的脂肪酸,或是糖代谢转变而形成的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均可合成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甘油H酯与APO B100、胆固醇等结合,形成VLDL并释放入血。在低脂饮食时,肠粘膜也可分泌一些VLDL人血。VLDL人血后的代谢,大部分变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由于VLDL在血中代谢较慢,半衰期为6~12小时,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VLDL。VLDL由于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且它们的颗粒相对较大,故不易透过动脉内膜。因此,正常的VLDL一般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由于VLDL中甘油三酯占50%~70%,胆固醇占8%~12%,所以一旦VLDL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三分之二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人胆固醇。故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中。 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胆固醇主要来自从CE转运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目前认为血浆中LDL的来源有两条途径: ①主要途径是由VLDL异化代谢转变而来;②次要途径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 LDL的降解是经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细胞膜表面的被覆陷窝是LDL受体存在部位,即LDL中的ApoB100被受体识别,将LDL结合到受体上陷窝内,其后再与膜分离形成内吞泡,在内吞泡内经膜H+-ATPase作用,pH降低变酸,LDL 与受体分离并与溶酶体融合后,再经酶水解产生胆固醇进入运输小泡体,或者又经ACAT作用再酯化而蓄积。血浆中65%-70%的LDL是依赖LDL受体清除,少部分(约1/3)被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摄取异化。

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Pl asma Li popr ot ei ns and Its Metabol ic Di sorder) 第一节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脂类包括 血浆脂类简称血脂 总胆固醇 (TC) 游离胆固醇 (FC) 胆固醇酯 (CE) 磷脂(PL) 甘油三酯 (TG) 游离脂肪酸 (FFA) 糖酯等 外源性食物脂类 内源性肝合成的脂类及 脂肪组织 血浆脂质总量 :4.0 ~ 7.0g/L 血浆脂蛋白定义: 血浆脂蛋白( lipoprotei n, LP) :脂类难溶于水,正常血浆脂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是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与运输形式. 脂类 +载脂蛋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结构: 大致为球形颗粒,由两大部分组成 : 即疏水性的内核和亲水性的外壳。内核由不同量的CE与 TG 组成,表层 由载脂蛋白、 PL及FC组成, FC及 PL的极性基团向外露在血浆中。 幻灯片 8 一、血浆脂蛋白分类:超速离心法:根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电泳法:根据不同密度的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表面电荷不同 , 利用电泳将其分离,并与血浆蛋白质的迁移率比较以判断其部位。超速离心法与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的相应关系 定义: 脂蛋白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 Apo) 种类: 按 1972 年 Alaupovic 建议的命名方法,用英文字母顺序编码,分为ApoA、B、C、 D、 E、F、G、H、 J 等。 由于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每一型又可分若干亚型。

功能: 1、稳定脂蛋白结构功能 2、调节与脂蛋白代谢有关酶的活性 3、识别脂蛋白受体功能 四、脂蛋白受体和脂蛋白结合蛋白脂类在血液中以脂蛋白形式进行运送,并可与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受体相结合,被摄取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 迄今为止报道的受体已有很多种,主要有 LDL 受体、清道夫受体、 VLDL受体。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二、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三、清道夫受体 脂蛋白受体定义: 脂蛋白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它能以高度的亲和方式与相应的脂蛋白配体作用 , 从而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与代谢,进一步调节细胞外脂蛋白的水平。 (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LDL 受体(LDL receptor , LDL-R/LDLR)亦称为 ApoB、 E受体,为 Goldstein 和 Brown于 1973年发现,并因此荣获 1985 年诺贝尔医学奖。 LDL 受体是一种多功能蛋白,由 836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36 面体结构蛋白 , 分子量约 115kD, LDLR 由五种不同结构域组成。 LDL受体的组织分布肝、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各组织或细胞的 LDL 受体活性差别很大。 LDL受体识别的配体: ApoB100(※)、 ApoE (1)亲和性: 其配体为 ApoB100 和 ApoE,能与含这些载脂蛋白的脂蛋白结合,故其又被称为ApoB-E 受体。 ★ ApoB48 不是其配体。 (2)功能:在细胞结合、摄取和降解 LDL及其它含 ApoB100 ApoE的脂蛋白(如 VLDL、β-VLDL )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对维持细胞和全身胆固醇平衡起重要作用。 注:β-VLDL 为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一种异常血浆脂蛋白。与正常VLDL比较: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发表时间:2011-06-10T11:12:15.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艳华[导读]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张艳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疗中心朝阳医院 1546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189-02 【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解而来,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向组织和细胞内运输胆固醇,因此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检测 直接测定血清(或血浆)LDL-C的经典方法是超速离心分离 LDL,或超速离心(去除VLDL)结合沉淀法,均非一般实验室所能采用。电泳分离LDL的方法也不够简单。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简单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用化学法分离VLDL,然后测定HDL与 LDL部分的胆固醇,减去HDL-C得LDL-C;另一类是选择沉淀 LDL法。该法在LDL沉淀后,可测出上清液的HDL+VLDL部分的胆固醇,然后计算出LDL-C,或直接取沉淀物测定LDL-C,这类方法有3种沉淀剂:①肝素-枸橼酸;②聚乙烯硫酸;③多环表面活化阴离子(法国试剂盒,未具体指名化学名称)。目前多用PVS沉淀法,美国LRC各实验室也统一采用此法(Boehringer试剂盒)。但国内还很少用LDL-C直接测定,而是用Friedewald公式用TC、 TG、HDL-C 3项测定计算LDL-C,不如直接测定法可靠。新近,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已推荐匀相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LDL-C的常规方法。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48份血脂测定标本为本院的血脂门诊病人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室温自行凝固后经离心分离血清,当天完成总胆固醇(TC)、HDL-C和甘油三酯(TG)测定,48份标本的TC平均浓度为5.93±1.37(3.40~9.03)mmol/L,TG的平均浓度为2.04±1.04(0.45~5.88)mmol/L,HDL-C的平均浓度为1.56±0.46(0.68~2.52)mmol/L。 2 聚乙烯硫酸沉淀法 2.1 原理用聚乙烯硫酸(PVS)选择沉淀血清中LDL,测出上清液中的胆固醇代表HDL-C与VLDL-C之和,所以TC减去上清液胆固醇即得LDL-C值。试剂中含EDTA用以除去两价阳离子,避免VLDL共同沉淀。适量的中性多聚物(聚乙二醇独甲醚PEG-ME)用以加速沉淀。胆固醇测定同TC测定。 2.2 试剂 (1)沉淀剂:每100 ml中含PVS钾盐70 mg,EDTA-Na2·2H2O 186 mg及PEGME 16 ml,可在4℃冰箱存放,至少稳定3个月(DEGME 为黏稠液体,要确保加量准确)。 (2)酶试剂:同TC测定。 (3)参考标准:同TC用定值血清。 2.3 操作用早晨空腹血清,如在4℃存放不得超过4天,深低温保存只能冻1次,化冻后即须测定。在小离心管中加入血清200μl,沉淀剂100μl,混合,室温放置15分钟,离心(3 000转/分钟,15分钟)。 2.4 计算 TC(mmol/L)=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 =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T-C(mmol/L)-非LDL-C(mmol/L) 2.5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过去只测TC估计LDL-C水平,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代替T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指标。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业组规定以LDL-C水平作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决策及其需要达到的治疗目标。 3 匀相测定法 3.1 原理基本原理有如下几类。 (1)增溶法(SOL法) ①VLDL、CM和HDL由表面活性剂和糖化合物封闭。 ②LDL-C+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胺色素。 (2)表面活性剂法(SUR法) ①VLDL、CM和HDL+表面活性剂I+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POD→清除H2O2,无色。 ②LDL-C+表面活性剂Ⅱ+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亚胺色素。 (3)保护法(PRO) ①LDL+保护剂,保护LDL不被酶反应。非LDL-C+CEH和COD→H2O2+过氧化氢酶→H2O。 ②LDL-C+去保护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DAOS→显色。 (4)过氧化氢酶法(CAT法) ①非LDL-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过氧化物酶→H2O2。 ②LDL-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过氧化氢酶+NaN3→抑制。

极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极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极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活中饮食不合理,摄入脂肪过低造成的,有些人过度减肥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偏低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偏高也会危害健康。 什么是极低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大小为30-80nm,含有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甘油三酯(tg)占60%,胆固醇(tc)占20%,载脂蛋白占10%,其他成份10%。蛋白质部分为apoaⅰ、aⅳ、b100、c、e等。vldl在肝脏合成,利用来自脂库的脂肪酸作为合成材料,其中胆固醇来自cm残粒及肝自身合成的部分。 极低密度脂蛋白临床意义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是内源性甘油三酯,由肝运往全身的主要形式。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蛋白构成,甘油三酯是其主要成分。极低密度脂蛋白一般代谢后经中间密度脂蛋白(idl)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受饮食,肠肝组织,毛细血管内皮以及激素等的调节和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也是通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来估计的,其参考范围为:0.21~0.78毫摩

尔/升。 临床结果分析: (1)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主要原因是甘油三酯增高,常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糖耐量降低,血尿酸过多等;还可见于酗酒、胰腺炎、肥胖、糖尿病、低甲状腺素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及禁食、妊娠等。 (2)糖是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所以进食过量的糖可诱发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增加。 (3)极低密度脂蛋白测定需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它脂蛋白同时测定分析,才具有诊断价值

有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几大误区

有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几大误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会产生的小疾病。但是很多人却对此并不了解。其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因为这是有可能会导致心脏病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认识常存在很多误区。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三大常见误区 1、胆固醇高就是坏事,胆固醇越低越好。 胆固醇主要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HDL),LDL高于正常是坏事,但HDL 高于3.0是大大的好事,他是脂质的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HDL 可将血液中的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处理分解成胆酸盐,通过胆道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也称“逆转运途径”。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LDL是以非氧化状态存在,非氧化的LDL并不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壁像稀粥样的改变),最新的第7版《内科学》已明确阐述LDL被氧化成了(Ox-LDL),这些氧化了的LDL才会沉积在血管内壁,导致粥样硬化。 3、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了,其他的胆固醇不用管。 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正常了,也不排斥LDL有部 分被氧化,照样会导致粥样硬化。关键是要看HDL是否足量。1975年Miller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八例患者血脂水平都在 正常范围,却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代 表性疾病);同时又发现,这八例冠心病患者都有HDL偏低的特点。

以上就是几个关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误区,相信经过的介绍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在这里要格外注意的是,配合相应的降低胆固醇的食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这一情况的发生。感谢大家的阅读。

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偏高的人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偏高的人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科学家发现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以鱼猎为生,在他们中间冠心病的死亡率仅 5.3%,远远低于丹麦人的35%。他们吃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主要含有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它们存在于海鱼的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使血液中的脂肪酸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

展,能够减少血小板的凝聚,并增加抗血凝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DHA可以降低血脂保护神经系统。因此提倡多吃海鱼,以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烹调时,应采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每日烹调油10毫升~15亳升。 (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的确害处不少,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亳克,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食物。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状态,确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大豆中豆固醇有明显降血脂的作用。提倡多吃豆制品。 (3)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来源非常重要,主要来自于牛奶、鸡蛋、瘦肉类、禽类应去皮、鱼虾类及大豆、豆制品等食品。但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在50%以上。 (4)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要过多吃糖和甜食,因为糖可转变为甘油三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许多女性遇到这个疾病常常感到焦头烂额,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接下来就让小编为您介绍吧。 文章目录 一、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 二、低密度脂蛋白高的人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三、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症状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 1、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

已发现许多食品具有降血脂作用: 1.1、大蒜 大蒜可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 1.2、茄子 茄子在肠道内的分解产物,可与过多的胆固醇结合,使之排出体外。 1.3、香菇及木耳 能降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据研究,其降胆固醇作用,比

降血脂药物安妥明强10倍。 1.4、洋葱及海带 洋葱可使动脉脂质沉着减少;而海带中的碘和镁,对防止动脉脂质沉着也有一定作用。 1.5、大豆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115克豆类,血胆固醇可降低20%,特别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明显。 2、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 2.1、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可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当低密度脂 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量时,它 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 2.2、一种密度较低(1.019~1.063 g/cm3)的血浆脂蛋白,约含25%蛋白质与49%胆固醇及胆固醇酯。颗粒直径为18~25 nm,分子量为3×106。电泳时其区带与β球蛋白共迁移。在血浆中起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作用。其浓度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有关。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低密度脂蛋白

LDL 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吞丽娟,仲* 细胞通过细 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 receptor, LDLR) 介导的吞从血液中 摄取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这是体清除血浆中胆固醇的最主要方 式。当细胞表面的LDLR 出现功能缺陷时,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疾 1 血浆中的脂蛋白在 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由于脂肪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都不 溶或微溶于水,故其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脂蛋白,顾 名思义,是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它们之间是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 合在一起。脂蛋白一般都是以不溶于水的甘油三酯(TG) 和胆固醇酯 (CE) 为核心,表面覆盖有极性的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蛋白质,它们的 亲水基团暴露在表面,故具有亲水性[1]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乳糜微粒(CM) 、极低密 度脂蛋白(VLDL) 、低病。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其中 (LDL) LDL 是富含胆固醇水平最高的脂蛋白[2] 。脂蛋白中的蛋白质被称为载 脂蛋白(Apo) ,不同脂蛋白含不同的载脂蛋白,如表 1 所示。

LDL Cetated W NM I C I**" W '、、 |fj ? ■ H^otyiK 溯可耐 ‘ LDL \d MBn^rarm - Rfri/nrEj drmwri 才g 管—* Lyivwm Lfwison&e F?H dio^frlrrcil

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偏高的危害及改善

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 今天,我的体检结果出来了,其中一个叫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正常范围是0-3.12,而我达到了3.91。医生说,这个指标已经很高了,可能会导致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几点:1、工作时间不太规律,压力大,加班多。2、饮食无规律,饱一顿,饿一顿。3 应酬多,饮食多油腻,喝酒无节制。4、缺少锻炼,整天呆在办公室里。 一、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危害有以下三个方面: 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 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 引发多种疾病 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 危机心脏 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就会使心脏的危险性增加。因此LDL-C常被称为是“坏”胆固醇,降低LDL-C水平,则预示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3]。

二、要改变这一情况,必须要做到以下: 1、供给合理的热能,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来说身高(cm)-105,就是标准体重。使体重控制在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就行。 2、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胰、肝、脑),及蛋黄、鱼子、烧制的虾、蟹等。 3、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4、饮食宜清淡、低盐。 5、适量饮茶,少饮酒或禁酒。 6、多吃粗粮如玉米、高粱、适量精肉、家禽、鱼类、牛奶、鸡蛋蛋白,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菇、木耳、山楂等。纯糖食品要限制。 7 要经常锻炼。 三、许多食品具有降血脂作用: (1)大蒜:大蒜可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2)茄子:茄子在肠道内的分解产物,可与过多的胆固醇结合,使之排出体外。 (3)香菇及木耳:能降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据研究,其降胆固醇作用,比降血脂药物安妥明强10倍。 (4)洋葱及海带:洋葱可使动脉脂质沉着减少;而海带中的碘和镁,对防止动脉脂质沉着也有一定作用。 (5)大豆: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115克豆类,血胆固醇可降低20%,

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 范丽娟,李仲* 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 蛋白受体(LDL receptor, LDLR)介导的内吞从血液 中摄取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这是体内清 除血浆中胆固醇的最主要方式。当细胞表面的 LDLR出现功能缺陷时,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疾 1 血浆中的脂蛋白 在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由于脂肪 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都不溶或微溶于水,故 其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脂蛋白, 顾名思义,是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它们之间是 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脂蛋白一般 都是以不溶于水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酯(CE) 为核心,表面覆盖有极性的磷脂、胆固醇和少量 蛋白质,它们的亲水基团暴露在表面,故具有亲 水性[1]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 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病。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 LDL是富含胆固醇水平最高的脂蛋白[2] 。脂蛋白中 的蛋白质被称为载脂蛋白(Apo),不同脂蛋白含不 同的载脂蛋白,如表1所示。

图1LDLR介导的血浆中LDL脂蛋白内吞的模型 LDL是一种球形颗粒的脂蛋白,其直径为 19~25 nm,核心是1 500个胆固醇酯,外面由800个 磷脂和500个未酯化的胆固醇分子包裹,最外层有 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514 000的载脂蛋白B-100 (Apo B-100) [3-5] ,LDL是血浆中主要的胆固醇转运 脂蛋白。 在血浆中大约70%的LDL是通过低密度脂蛋 白受体(LDL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各组织细胞所 清除,其余由清道夫受体摄取、氧化,以及由周 围组织进行非受体介导途径所摄取[9] 。由此可见,LDLR介导的LDL内吞途径对于调节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及胆固醇的体内平衡起关键性作用[10] 。 在血浆中LDL水平的升高已经被证明是冠状 动脉疾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普遍的危 险因素[11-13] 。清除LDL主要通过肝脏的LDLR介导 的内吞过程,LDL受体的功能缺陷是引起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和冠状动脉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在发现 LDLR后,Brown和Goldstein进一步提出了由LDLR介导的LDL细胞内吞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机制[10,33],这种由LDLR介导LDL内吞的代谢过 程称为LDL受体途径(LDL receptor pathway), 该途

低密度胆固醇偏高的解决办法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小于3.12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的胆固醇。如果长期偏高,是比较危险的,易患心血管疾病。 建议: 1、平时的饮食应该坚持“三低一高”的饮食原则,即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的原则,清淡饮食,多吃谷类、菇类、豆制品、新鲜蔬果。 2、同时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这对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血脂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没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可以服用辛伐他汀,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初始剂量可以从10毫克/天,开始,每晚顿服。30--40天后,检查血脂四项,如果达标,可以使用维持量,但不能停药。每三个月,检查肝、肾功能,如果正常可以继续服用,如果转氨酶持续升高,需要请医生换药。 深海鱼油也有将血脂作用,但不够明显,可以作为辅助性治疗使用。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 放血疗法不可取,人到中年,对健康不利 猪内脏喊胆固醇、脂肪较高,容易形成高血脂 常喝酒,产生的热量较高,消耗不完都会转化成脂肪,导致血脂升高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少喝酒、不过分油腻 及时调养,可以解决问题的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无论是血液运输到肝细胞的脂肪酸,或是糖代谢转变而形成的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均可合成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甘油H酯与APOB100、胆固醇等结合,形成VLDL并释放入血。在低脂饮食时,肠粘膜也可分泌一些VLDL人血。VLDL人血后的代谢,大部分变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由于VLDL在血中代谢较慢,半衰期为6~12小时,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VLDL。VLDL由于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且它们的颗粒相对较大,故不易透过动脉内膜。因此,正常的VLDL一般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由于VLDL中甘油三酯占50%~70%,胆固醇占8%~12%,所以一旦VLDL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 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三分之二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进展(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进展 摘要血清或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心病(CDH)发生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呈正相关,而且是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作为脂类疾病分类和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指标。LDL-C也是选择药物 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国内外都在研究和开发行之有效、可靠的标准化测定方法。本文对其有关的测定方法和研究进展作综述。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法学;心血管疾病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血清中L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正相关[1]。在1986年病理学家们就研究证明LDL-C浓度越高时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程度越大,粥样硬化程度小时,测到血清中LDL-C也低[2,3]。lDL是一组不均一的脂蛋白颗 粒,一般认为LDL的漂浮密度为1.006~1.063,且包括了中间密度脂蛋白(LDL)1.006~1.019及Lp(a)1.050~1.080。LDL中蛋白含量约为20%~25%,主要是载脂蛋白B-100(ApoB-100),而载脂蛋白E(ApoE)和载脂蛋白CⅡ(ApoCⅡ)含量很少。胆固醇的含量约是血清中总量的三分之二。LDL是通过受体途径进行降解,如过量时可以导致巨噬细胞和其他吞噬细胞变成泡沫细胞,这被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因素。因此,LDL-C的测定结果直接影 响到分类和治疗。美国的NCEP专家组以LDL-C浓度将成人、小孩、青少年各分为:成人在3.37mmol/L(1300mg/L)以下为合适水平,在3.37~ 4.12mmol/L(1300~1590mg/L)间作为中危水平,高于4.14mmol/L(1600mg/L)时作为高危水平;小孩和青少年在2.85mmol/L(1100mg/L)以下为合适水平,在 2.85~ 3.34 mmol/L(1100~1290mg/L)为中危水平,高于 3.37mmol/L(1300mg/L)为高危水平[4]。为提高LDL-C测检水平,国内外对LDL-C测定方法进行广泛的研究并不断改善,现将有关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等密度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血清中的各种脂蛋白的分离是LDL-C测定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各种脂蛋白的大小、密度和组成及功能都有很大的不同。超速离心技术就是利用脂蛋白各种成分的密度不同将它们分离,是脂蛋白分离的主要方法。 1950年Delalla和Gofman首次报道等密度超速离心法。在实验室中一般采用 βQuantification(βQ)法,它利用1.006的临界分离液,在离心力为 10900g时离心18h,将血浆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清液为VLDL和乳糜颗粒,下面为IDL、LDL和HDL。用试管切开技术将上下液体分开。下面部分再采用化学沉淀法将HDL和LDL及IDL分开,分别用酶法测定胆固醇。这方法已被临床实验室作为参考方法。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分离液密度,当密度提高为 1.019,可以将IDL与LDL和HDL分开,也可提高到1.21,分离出HDL等。但 在选择脂蛋白分离切点系指它们与缓冲液混和物的密度,而不是脂蛋白自身的密度。另外有报道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5]。这种方法是将血清加入到已有不同密度梯度的分离液中,进行超速离心后,血清中脂蛋白的各种成份可以转移到各自相等密度的相等的区域。这种方法可以一次将脂蛋白中的各种成份分离。而不足之处是要求离心时间很严格,分开各种组份较困难。根据离心转子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平转子,垂直转子以及固定角度转子。水平转子在实验中已被证明分离效果最好,但要求离心时间长(17~66h);垂直转子可以缩短时间(45min~3h),由于转动距离小,会有微量丢失;在等密度超速离心中首选固定角度转子,如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中使用时,离心时间要比垂直转子稍长。这两种方法对实验室要求条件高,一般实验室都难以应用。虽然现

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与冠心病

近年来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及5项著名的大规模冠心病(CHD)一级或二级预防试验(4S,WOS,CARE,LIPID,AFCAPS等多中心协作计划)都明确指出强化降脂治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预防CHD临床事件(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猝死)的发生,减少CHD死亡。有人主张在CHD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应将高LDL-C放在致病作用的中心位置[1],在CHD防治方案中,已把降低LDL-C水平作为重点治疗目标[2]。但是仅仅测定LDL-C只能不完全地估计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现在普遍重视LDL亚组分型式,Austin提出LDL以大而轻的颗粒为主时称为A型,以小而密的颗粒为主时称为B 型[3],不少横向与纵向研究均已证明B型LDL与CHD的关系最密切。小LDL颗粒易进入动脉壁,在内膜下被氧化修饰,而LDL发生氧化修饰是 As病变形成的关键步骤。脂蛋白(a)[Lp(a)]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 LDL,它的脂质组成与LDL相同,也含有一分子载脂蛋白apoB100,但是它还含有一个与血凝有关的apo(a)分子。它被认为是一种受遗传决定的As危险因素。近年研究指出apo(a)的致As作用与LDL密切相关,因此不妨将Lp(a)与CHD 的关系和LDL结合起来讨论。基于上述理由,笔者介绍小LDL,氧化修饰LDL和Lp(a)三者与CHD联系的某些新观点。LDL亚组分,小而密LDL(sLDL) 血脂(异常)三联症sLDL的产生与高甘油三酯(TG)血症有关,其代谢机制已如前文介绍[3]。新近Grundy氏[4]将sLDL增多、TG增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三者同时存在称为“血脂(异常)三联症”(lipid triad),更确切地反映“致As性脂蛋白谱(ALP)”[5],是冠心病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各种脂蛋白在代谢上是有相互联系的,临床上不应孤立地看待sLDL增多,同样也不应孤立地看待TG升高。血脂三联症也与代谢综合征有联系,这种病人往往有胰岛素抵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轻度高血压与躯干肥胖等。TG增高代表富含TG的脂蛋白(TRL)增多,其中包括强致病性的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及残余颗粒增多。最好把高TG作为冠心病危险性增高的一种标志,除了IDL等直接致病外,它可以通过sLDL生成、HDL-C下降,影响凝血因子等多方面起到致As作用。因此治疗上需要在广泛的代谢水平上来处理,如治疗胰岛素抵抗、减肥、增加运动量等。sLDL的特性及其与As发生的关系根据实验、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Hokanson等[6]将sLDL与As之间的关系归纳为:(1)sLDL与其他致As脂蛋白(如高TG等)有代谢上的联系。(2)sLDL增多常与胰岛素抵抗综合症和内脏脂肪贮积综合症相关。(3)sLDL颗粒的氧化易感性增强。(4)sLDL对LDL受体的亲和力低,故在血循环中存留时间延长。(5)sLDL流入动脉内膜增多。(6)sLDL与动脉壁蛋白聚糖的结合力强。As的发生是上述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降脂治疗对LDL亚组分的影响根据家族性As治疗研究的10年随访资料,表明CHD临床疗效与LDL亚组分变化有密切关系。用它汀类药物做强化治疗后,血脂改变不仅在于LDL-C和apoB水平下降,而且LDL的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变,即LDL颗粒变得大、轻与漂浮(buoyancy)。临床资料的多因素分析显示LDL颗粒变大变轻与冠状动脉As病变的退缩(regression)及管腔阻塞程度的减轻(改变37%,P<0.01)高度相关。因为疗效基于LDL亚型改变,则临床上监测LDL颗粒大小是推测病人能否从治疗中获益的有效手段。 [!--empirenews.page--] 以apoB测定评估sLDL水平的设想在正常情况下sLDL颗粒数少于大颗粒LDL,但在B型LDL时,sLDL增多远远超过大LDL颗粒,比较这两种颗粒的组成,可见sLDL含胆固醇比例相对较少,而ap oB较高。综合若干文献资料,B型LDL与A型LDL的个体相比,前者血浆apoB比后者高12%~23%[6]。所以B型LDL患者可以表现为LDL-C不高而apoB增高的现象。每一个大或小LDL颗粒及TRL颗粒中都只含有一分子apoB100,但因LDL在循环中的半寿期远比TRL长,在任何时候由LDL携带的apoB都在总apoB的90%以上,因此测定apoB可以代表LDL颗粒数。Sniderman[1]认为高TG而apoB 正常者(表示sLDL颗粒不增加),CHD危险不增加;高apoB而TG正常或增高者,CHD危险性高。横向与纵向研究都支持LDL颗粒数是比LDL-C(或TC)更好的CHD危险指标。Sniderman [1]根据魁北克心脏研究,指出高apoB是最重要的CHD危险因素,有人甚至主张以apoB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胆固醇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胆固醇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中文名称: 低密度脂蛋白英文名称: 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定义: 一种密度较低( 1.019~ 1.063g/cm3)的血浆脂蛋白,约含25%蛋白质与49%胆固醇及胆固醇酯。颗粒直径为18~25 nm,分子量为3×106。电泳时其区带与β球蛋白共迁移。在血浆中起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作用。其浓度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有关。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脂质(二级学科)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的胆固醇,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2/3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人胆固醇。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低密度脂蛋白说明你的血脂偏高,用饮食营养调理的方法,平时少吃油腻甜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适当的运动。多吸收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则少接触。 低密度脂蛋白高者的饮食 1.节制主食。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应注意节制。忌食纯糖食品及甜食。 2.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3.控制动物肝脏及其它内脏的摄入量,对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严格限制。

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第四章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P l a s m a L i p o p r o t e i n s a n d I t s M e t a b o l i c D i s o r d e r) 第一节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脂类包括 血浆脂类简称血脂 ●总胆固醇(TC) ●游离胆固醇(FC) ●胆固醇酯 (CE) ●磷脂(PL) ●甘油三酯(TG) ●游离脂肪酸(FFA) ●糖酯等 外源性食物脂类 内源性肝合成的脂类及 脂肪组织 血浆脂质总量:4.0~7.0g/L ●血浆脂蛋白定义: 血浆脂蛋白(l i p o p r o t e i n,L P):脂类难溶于水,正常血浆脂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是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与运输形式. 脂类+载脂蛋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结构: 大致为球形颗粒,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疏水性的内核和亲水性的外壳。内核由不同量的CE与TG组成,表层由载脂蛋白、PL及FC组成,FC及PL的极性基团向外露在血浆中。 幻灯片8 ●一、血浆脂蛋白分类: 超速离心法:根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电泳法:根据不同密度的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表面电 荷不同,利用电泳将其分离,并与血浆蛋白质的迁移率比较以判断其部位。 超速离心法与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的相应关系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和特征 CM VLDL IDL LDL HDL Lp(a) 电泳位置原点前 -和前 之间 - - 前 - 主要脂质外源性TG (80-90%) 内源性TG (50-70%) 内源性TG、 CE 含Ch与CE 最多 (40-50%) PL CE、PL 主要载脂蛋白 AI、B48 CⅠ、CⅡ、 CⅢ B100、E CⅠ、CⅡ CⅢ B100 E B100 AI、AⅡ(a),B100 合成部位小肠粘膜 细胞肝细胞血浆血浆肝、肠、血 浆 肝细胞 功能转运外源 性TG 转运内源 性TG 转运内源 性TG、CE 转运内源 性CE 逆向转运 CE 三、载脂蛋白的组成和特征 ●定义: 脂蛋白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低密度脂蛋白匀相法测定值与F公式计算值的比较

【临床研究】 低密度脂蛋白匀相法测定值与F公式计算值的比较 许红霞 (南京市江宁区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 目的:探索当甘油三酯(TG)低于4.25mmol/L时,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测定值与使用F公式的计算值的比较三方法:随机抽取门诊90例患者(TG<4.25mmol/L)的空腹血清,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其TG二TC二HDL-C及LDL-C的浓度,并用F公式计算LDL-C 的浓度三结果:当TG<4.25mmol/L时,检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呈正相关(r=0.97二P<0.001),有良好的相关性三结论:在TG<4.25mmol/L时,根据TG二TC和HDL-C的检测值,使用F公式,可以用来推测LDL-C的值三 【关键词】 血脂测定;F公式;全自动生化仪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4.07.031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4)07-005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总体在逐年升高,尤其在一些大城市,许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超过边缘性标准的血脂代谢异常,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三血脂检测是临床检查中常用的项目,检测结果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对高血脂的预防二控制和治疗三本文对90例血脂检查者(除去3例TG>4.25 mmol/L的患者)的空腹血清测定的TG二TC二HDL-C 和LDL-C值,与用F公式计算出的LDL-C值进行统计分析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南京市江宁区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7月的90例(TG<4.25mmol/ L)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三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24~87岁,平均年龄55.3岁三1.2 仪器及试剂 仪器:长春迪瑞CS-400B全自动生化仪三试剂:四川新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三质控品:四川新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1.3 检测方法 患者空腹坐位,使用红头负压管,采集静脉血3ml三在3h内分离血清,即刻用校准在最佳状态下的全自动生化仪分析检测TG二TC二HDL-C和LDL-C的浓度三然后,将上面检测得到的TG二TC和HDL-C值,使用F公式分别算出每份标本的LDL-C值三 1.4 数据及统计 将LDL-C的检测值和计算值分别设置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三统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自身配对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检验三 2 结果 2.1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LDL-C值分析 如表1可知,两种实验方法得到的LDL-C值没有差别,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LDL-C值的直线相关分析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LDL-C值相关性,有关数据见表2三数据表明组间的LDL -C值(r=0.97,P<0.001)呈正相关三 表1 LDL-C检测值与计算值的结果比较(?x±s) 组别n LDL-C(mmol/L) 病例组90 2.66±0.96 对照组90 2.65±0.97 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三 表2 LDL-C检测值与计算值相关分析表 项目r P值 LDL-C计算值0.97<0.001 3 讨论 脂蛋白由脂类由一种或几种载脂蛋白组成三LDL-C是血浆中胆固醇最多的一种脂蛋白三当氧化修饰的LDL-C过量时,LDL-C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之容易引起动脉硬化三因此LDL-C被称为 坏的胆固醇”[1]三LDL-C水平的高低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靶标[2],也多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三过高水平的LDL -C会造成动脉硬化二心肌梗塞二中风及周围动脉病变三血清LDL-C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三高脂肪二高热量饮食二运动少和精神紧张等也可使LDL-C水平升高三 直接测定血清LDL-C的经典方法是超速离心分离LDL,或超速离心结合沉淀法,因实验要求高,均非一般实验室能采用三电泳分离LDL的方法也较繁杂三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简单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用化学法分离极低VLDL,然后侧定HDL和 75 2014年4月 第26卷 上半月 第7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Apr,2014 Vol.26 FHM No.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