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引言

中韩建交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两国关系发展十分迅猛,但却并非一帆风顺。正确认识影响中韩两国关系的不利因素,将有助于中韩两国关系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前进。

●中韩两国国民产生矛盾的起源及发展

1 历史、领土观的差异

(1)东北工程与高句丽问题

所谓“东北工程”, 是“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的简称, 是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联合组织的大型学术项目, 于2002年2月正式启动, 为期5 年。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研究; 东北地方史研究; 东北民族史研究; 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史研究; 中朝关系史研究; 中国东北边疆与俄国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关系史研究; 东北边疆社会稳定战略研究。①其中, 有些文章认为, 两千年前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建立的“高句丽”王国, 与日后出现的“高丽”和朝鲜族不能混同。高句丽及在公元8~9世纪出现的渤海国, 皆属中国唐朝直接管辖的郡。中国学者的这一研究立场引起韩国学者反驳, 因为, 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朝鲜, 他们的国民都认为, 发源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和渤海是韩民族建立的国家。2003年12月9日, 韩国古代史学会、韩国考古学会、韩国近现代史学会等17个学会在首尔历史博物馆发表联合声明, 要求“中国应立即停止把高句丽史编入中国历史的歪曲历史行为”。韩国“开放国民党”发言人禹相虎指出, “北京对历史的持续歪曲是无法忍受的”。他要求首尔政府就此立即采取外交行动, 并警告北京此举将损害两国关系。韩国民间团体也强烈批判中国社科院的做法, 计划自即日起发起“拒绝前往中国旅游”的运动等。韩国《朝鲜日报》也认为“东北工程”不仅仅是学术研究, 而是带有极强的政治背景。该报强调“东北工程”由中国政府出资, 并且认为《光明日报》刊登的相关文章“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学术领域”。《朝鲜日报》发表社论称, “中国把历史问题当做国策事业并投入巨额资金肯定有政治企图。中国之所以这么做是要重新确认与朝鲜族居住的东北地区的关系, 并以此为基础, 制造介入朝鲜地区的

理由, 隐含高度的战略意图”。②对此, 中国方面予以了回应。“东北工程”负责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厉声认为, 韩国17个学术团体所发表的声明是非常偏激的, 因为高句丽仅仅是“东北工程”中的一个课题, 并非像部分韩国学者所说, “东北工程”完全是针对高句丽问题。他一再强调, “东北工程”包括许多项目, 旨在“研究中国东北边疆历史上的疑点问题以及理论上的难点问题”。其立项的初衷更多的是考虑到当时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 面临很多诸如职工大规模下岗、矿业城市资源枯竭等严重社会问题, “要解决现实问题, 把历史问题搞清楚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巨大的课题经费支撑经济并不景气的东北地区的科研力量, 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光明日报》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主流报刊, 在刊登学术文章时, 有侧重选择学术前沿的倾向, 高句丽问题仅仅是学术观点, 并不能说这代表中国官方的观点。韩中两国对历史认识上的矛盾也许不能在短时间里得到解决, 但是笔者认为学者之间的开放性交流能减少互相之间的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民间交流。

(2) 端午节问题

1997年端午祭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 2000年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宣布制度是在认识到无形遗产在人类历史上所具有的价值和保存必要性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实行的制度。此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宣布无形遗产名单。中国许多民众对此感到失落, 网民对此反应激烈, 在各大中文论坛上发表要韩国归还端午节的文章。网民们意见最大的是: 明明端午节是中国人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佳节, 韩国人怎么就说成自己的节日, 还申请为遗产? 然而, 相比网络上的谴责声音而言, 中国的学术界对此并无过激反应。中国学术界的共识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遗产申报的要求是每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项, 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 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而且,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历史发展长河中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智慧与情感的载体, 是一种可为多个国家民族共享的文化遗产,并非品牌商标、专利技术的注册, 也区别于自然遗产的独有性。它具有共享性, 一个国家申报了, 即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后, 其他国家以后还可以申报。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

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认为, “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 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 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也认为,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中国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他表示,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 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 “唯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 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相反, 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中国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韩国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 成功实现了现代转型, 并得到了国际认同, 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2.互相纠缠的主要网站及其内容

2008年5月, 中国四川省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一些韩国网民在留言板上恶意中伤中国人民。这时,韩中网民之间的敌对意识日趋强烈并最终导致了网上言论的激烈冲突。北京奥运会前后, 中国人的反韩情绪特别突出。其主要原因就是韩国SBS电视台提前泄密报道奥运会开幕式彩排表演。中国网友认为: “这无异于对人家百年盛宴泼冷水。韩国对中国的认识, 停留在1992年的水平, 韩方缺乏对中国的理解。”此后, 中国网友们翻出了此前韩中两国间的数次“文化之争”。最近的“文化争执”发生在2008年6月18日, 韩国韩医协会公开宣布: 世界卫生组织(WHO) 选择韩国的针灸穴位位置作为标准。有韩国媒体高呼“韩针灸穴位被公认为国际标准, 彰显了‘韩医学的力量’”。但半个月后, WHO有关官员便向中国真诚道歉, 并主动表示WHO会向外界说明真相。这之后,中国网民反韩的情绪极为高涨, 开始到处传播不实的信息。

3. 人员交往素质不高

中国是除韩国外韩国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因为地理位置关系,对韩招商引资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但招引过来的绝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高污染中小企业,其中韩国人良莠不齐素质高低不等违法乱纪,拖欠工资,狂妄自大,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我国民感情;同时,中小企业在中经营不善屡屡倒闭,导致韩国国内认为我国挤压韩国企业发展,政策多变不透明,引起韩国民间对我国政府诸多意见。这为两国民间感情的转冷埋下了伏笔。

4. 赴韩留学过热

一个国家的留学生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但我赴韩留学生整体素质令人堪忧。目前在韩留学生约在5 万以上,各个城市对中国留学生的口碑皆一般。留学生中不乏优秀者,但赴韩留学生大多是一些品学皆不太优,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其中很多人在韩国行为不端作风不正,直接影响了韩国普通民众对中国民众素质的认知,同时,这些学生也将韩国国民不友善的表现反馈到国内,促使两国民间成见的加深。

5. 韩国媒体误导

韩国媒体对中国报道存在选择性,误导韩国民众视听。韩国民众平时从电视上看到的大多是中国的负面报道,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高劳动强度低报酬的打工一族、食品质量安全、中国渔民越界捕鱼等等,加上一些反动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报道,造成很多韩国民众对中国的片面理解,从而造成韩国国民对中的成见和不友好。

应对: 全面加强人文交流

中韩两国应该在互相认知方面正确定位。韩国需要适应和认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不会成为韩国的威胁或影响韩国未来的生存, 韩国可以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获取重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正如韩国在过去二十多年已经得到的一样。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 在1990年代开始的中国经济腾飞中, 韩国是中国最大的外部受益者之一。中国也需要正确认知韩国在东亚和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在许多方面应该认识到中国与韩国的差距, 虚心地向韩国学习, 要有一种健全的、大度的心态理解周边邻国对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可能形成的不适心情,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作为, 使中韩关系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取得一种双赢的效果。正如韩国执政党大国家党前主席朴槿惠女士在访问中国时曾表示的: “在世界市场上韩国最好的伙伴就是中国, 中国最好的伙伴就是韩国, 如果最后能形成‘统一市场’的话, 两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2008年, 胡锦涛主席访问韩国时, 两国领导人显然就中韩民间关系和文化冲突进行了商议。《中韩联合声明》将扩大人文交流作为全面推进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四大重点内容之一。胡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韩方赠送了一对世界珍稀动物朱鹮,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韩国人民的好意和祝愿, 希望以此作为全面改善两国民间关系的象征和新的开端。

双方的人文交流将在现有600万人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全面开展上海世博会和丽水世博会的合作, 将2010年和2012年定为中国访问年和韩国访问年,

支持两国民间团体在文化和媒体领域开展交流, 支持两国学术机构开展历史、文化领域的交流, 支持青少年、友好城市等形式的交流, 加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对于容易引起两国感情冲突的历史问题, 笔者以为应该将有争议的问题搁置, 如高句丽历史问题等, 应避免将学术问题政治化, 允许两国学者各

自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学术研究, 允许不同观点同时存在, 笔者相信像高句丽

这样的历史争议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重要性会逐步下降, 等到东亚的一

体化达到欧盟这样的水准时, 这些问题可能就不成为问题了。同时应该加大对于中韩文化交流历史、韩国独立运动历史等双方具有“共识”领域的研究力度, 使其成为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重要政治资源。两国媒体, 更应做出积极的努力, 使其成为推动两国民间友好发展的重要渠道。两国的重要媒体间应该建立“热线”联系和合作, 共同抵制和杜绝不良报道甚至是假新闻的炒作和流传, 促进两国

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总之, 两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历史责任是, 应该引导两国的每一位国人都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中韩来之不易的友好关系。两国的民间关系一定会随之取得如同两国政治经济关系一样长足的进步。而两国久远的文化交流关系也会成为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时事与政治课论文)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障碍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两国由破冰之旅发展到现在密不可分的政治、经贸、文化等政府和民间合作关系 ,仅仅用了21年的时间。21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但中韩关系却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 , 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 1992年 9月 , 即中韩建交仅一个月 , 韩国总统卢泰愚访问中国 , 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协定,启动了中韩关系发展的进程。建立外交关系后 ,双方历届领导人频繁互访 ,坦诚地讨论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确立了双方进行各领域合作的基础。2003年韩国现任总统卢武铉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 ,推动了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方面 ,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成果显著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1992年两国建交时 ,贸易额仅为 50亿美元 , 2004年达到 900亿美元 ,增长了 17倍。而且两国经济合作并没有饱和 ,正处于发育阶段 ,合作前景非常广阔。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性高速增长 ,成为韩国提高产业结构的契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 ,在市政、场地等建设方面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众多的机遇 ,而韩国家电和汽车等产品在中国热销显示了韩国企业的竞争力 ,也是近几年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各界交往活跃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 ,是隔海相望的近邻 ,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两国民众的天然亲近感和相近的文化传统使两国国民比其它国家的国民之间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 ,更容易“寻求友谊、繁荣文化” ,两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及不少地方政府之间均建立了友好交往与合作关系。随着双方交往的日益紧密 ,“韩流”和“汉风”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韩国电影、流行音乐、服饰为代表的“韩流”正以强劲的势头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同时 ,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 ,并在 2004年底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 ,学习汉语热在韩国不断升温。另外 ,中韩在教育和旅游方面交流甚密。截止 2004年 3月韩国在华学习的留学生已接近 4 . 4万人 ,占外国留学生在华总数的 40% ,而中国在韩的留学生也已达到 6000多人。1998年中国政府将韩国地位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之一 , 2004年两国旅游人员往来突

浅谈中韩关系

浅谈中韩关系 摘要:中韩建交24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由于韩国强势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使得东北亚区域的安全形势更为复杂、难于解决,而中韩关系也跌到历史冰点。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韩之间的关系变迁,阐述了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现状。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要清醒认识两国发展态势,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词:中韩关系;萨德系统;历史文化;解决途径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六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亚洲已然崛起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而中韩作为两个地区大国,自于1992年8月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中韩不断开展高层往来,增进互信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 在政治方面,中韩两国近年来越来越感觉到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彼此为解决地区问题开展密切合作。中韩曾合作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韩同是东盟地区论坛的对话伙伴,参与“10+3”会谈,共同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经济发展。在经贸合作方面,目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据统计,中韩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0.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近60倍。在文化交流方面,以韩国电视连续剧、流行音乐、游戏、服饰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据分析,“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就达33亿美元。同时,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然而近期以来,由于美国、韩国强势宣布联合部署萨德系统,使得韩国开始引火烧身,中韩关系也出现了动荡,如今这股风波还在一路蔓延。接下来将分别从中韩历史关系和现状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来维护国家安全。 二、中韩历史关系发展 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的历史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中韩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是中国通过海上与之交往最早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韩交往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与山东半岛有关联,历代山东人为中韩文化交流和中韩 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韩关系现状与发展

中韩关系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中韩关系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一、中韩关系的发展现状:。二、中韩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是朝韩问题,2是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三、中 韩关系前景展望: 【关键词】中韩关系;成就;发展;展望; 一.中韩建交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中韩建交20年来,双边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得到了中韩两国政府及学界的广泛认可。在政治领域,20年间中韩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谈进行了55次,双边高层交流和外长定期互访形成机制。双边关系从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互信得到加强。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双方共同努力促成了朝核问题四方会谈及六方会谈,搭建了各方沟通的平台。在经济领域,中韩目前互为第一和第三大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206.3亿美元,是1992年的35倍。双边经济合作也从简单的贸易往来发展到包括投资、金融、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经济合作。在人文领域,两国在教育、媒体、文艺、体育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韩人文交流持续活跃,两国文化部门在文学、艺术、动漫、游戏、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各个领域都保持着很好的合作关系,2011年双边人员往来达到640.5万人次,每周约有830趟航班往返于两国。两国还互为第一大留学生派遣国,官方和民间的人文交流双轨并行,稳步发展。在军事安全领域,中韩从军校交流开始,逐步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2008年,两国签署《有关建立韩中海空两军间直通电话及运营的谅解备忘录》,开通作战司令部级军事热线;2011年,两国又建立高级国防战略对话机制。总体上看,中韩两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己进入“军事合作的低级阶段”。 中韩关系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首先是由于政治上的相互理解。中韩建交始于两国相互放弃敌视态度,达成政治上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美关系解冻,中韩关系也随之松动,官方的非正式交往和民间交往开始启动。随着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和韩国开展北方外交,冷战格局下中韩对峙的坚冰逐渐消融,

浅谈文化交流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毕业论文)

浅谈文化交流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摘要 本文拟结合文化的特征及文化交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在对中韩文化交流现状有明晰认识的根底上,着重讨论当代文化交流对中韩政治、经贸和社会的影响,进而考察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我国面对将来两国关系中的文化交流时所要采取的措施,以引导中韩关系向有利于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方向开展,落实中韩首脑会晤中确立的建立中韩全面伙伴关系的战略决策,促进中韩关系的顺利开展。本选题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是拓展中韩文化交流的研究时段和研究范围;二是为以后更好地发挥文化交流在两国关系中的促进作用带来启示。 关键词:当代;中韩;文化交流;中韩关系

目录 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成效 4 1.1中韩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开展 4 〔1〕教育合作迅猛开展 4 〔2〕影视交流急剧升温 4 〔4〕服饰交流方兴未艾 5 〔5〕旅游协作势头强劲 5 二、当代中韩文化交流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5 2.1民间文化交流推动中韩建交 6 2.2以文化交流为根底,两国的经贸往来大幅度上升 6 2.3文化交流对两国社会的影响 6 三、中韩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7 3.1“高句丽问题〞为代表的历史领域认识问题7 3.2中韩两国文化产品贸易极不平衡8 3.3两国文化交流层次较浅9 四、在处理将来中韩关系中的文化交流时我国的对策 9 4.1为建立互信互助的中韩关系而加强文化的交流10 4.2冷静对待两国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11 参考文献12 致谢 13

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成效 1.1中韩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开展 〔1〕教育合作迅猛开展 2004年在韩国境内参加汉语程度考试〔HSK〕的人数达 2.3万〔2004年全年中国境外HSK考试总人数为3万人〕。据新华网报道,韩国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书籍出版。每年在世界各地参加汉语程度考试的外国人中,韩国考生占到三分之二。“在‘韩流’、‘汉风’的直接影响下,中韩两国的人员交流也非常活泼。2006年访华的韩国人达39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1万余人。2006年,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达5.7万人,在韩中国留学生也有1万余人,分别居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首位;常住中国的韩国人多达70万人。 〔2〕影视交流急剧升温 韩剧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电影?英雄?等也频繁登陆韩国。韩国人是狂热的电影爱好者,首尔市里数十个电影院经常是座无虚席。大多数电影院既上映韩国本地的电影,也上演进口的电影。韩国电影大局部是历史电影以及一些现代情景喜剧。韩国的电影工业越来越现代化,一些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也大获好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获得了长足开展。从电影反映人类文化与文明进步的同步性角度来看,中国电影几十年来在一些相当重要的方面确实获得了可喜的进步。最近几年,韩国的影视作品尤其是韩国电视剧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刮起了不小的韩流风暴。?大长今?、?对不起,我爱你?、?浪漫满屋?、?豪杰春香?、?18.29?、?美妙人生?、?悲伤

中韩经贸关系

中国与韩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 及发展前景 【摘要】自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中韩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文章通过建交后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的回顾,深入分析两国经贸交流中快速发展的原因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中韩两国经贸关系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韩国;经贸关系;发展问题;对策;展望 一、中韩经贸关系的现状 1. 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现状 中韩两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惊人。目前,中韩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大幅增长,双方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 韩国对中国的投资现状 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在地理位置上拥有特殊优势。并且,文化背景、传统习俗上的相似性,也为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尤为重要的是,两国在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上较强的互补性为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自2002年起,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对象国,近几年韩国对中国的投资除实际投资金额低于日本外,投资项目和合

同金额均是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具有小企业占绝大比重、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特点。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动机主要是转移生产据点以调整成本结构,着重于利用中国的廉价经济资源,如劳动力、自然资源、土地,以减轻成本压力,继续维持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 3 中韩两国技术和服务贸易现状 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两国签署了贸易、投资、海运、科学技术、和平利用核能等多个合作协定,建立了中韩经贸与技术合作委员会、中韩贸易实务委员会等多种合作机制。近年来,在高新技术领域,尤其是在I T领域,双方的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此外,两国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少合作与往来,比如在旅游贸易方面和金融合作方面。 二、韩中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中韩经贸关系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1. 国际环境对双方经济合作十分有利,给双方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大国关系的变化及东北亚的政治局势的缓和为中韩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紧张与对峙局面有所缓和,形势基本趋于稳定,这对中国和韩国发展贸易极为有利。目前,

中韩关系的历史渊源与现状总结

中韩关系的历史渊源与现状总结随着中国的崛起和韩国的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合作领域也越来越多。但是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那 么简单,充满了历史渊源和政治敏感性。本文将从历史、经济、 文化、人民交流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中韩关系。 历史渊源 中韩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尽管当时的 朝鲜半岛是由三个国家划分的,但由于汉朝的对朝政策,朝鲜半 岛长期处于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影响之下。明朝时期,朝鲜 向明朝称臣,成为中国在东亚的一个附庸国家。但是,这种关系 一直都是不平等的,朝鲜不得不向中国贡献并接受中国的决定。 在19世纪末,中韩关系开始走向危机。当时,中国和日本进 行了一次战争(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得韩国感到危机感, 于是他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现代化和改革。然而,在1895年,朝 鲜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国王李垠被中国王朝杀害,而后清王朝就接 手了朝鲜半岛,并把它归为其领土。这次事件严重影响了中韩关系,中国和韩国的互信失去了基础,中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经济合作 自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韩国GDP 不断增长,中韩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从2000年的不到5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超过3000亿美元。现在 两国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 然而,中韩贸易中有一些敏感问题。例如,韩国的三星、LG 等电子产品巨头与中国企业遭遇了激烈的竞争。此外,中国的贸 易保护主义和韩国的反垄断法导致了一些贸易争端。例如,在 2017年,韩国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同意在部署美国反导系统“萨德”后,中国对韩国发起贸易报复行动,导致两国之间的关系降温。 文化交流 随着K、J流行(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或发展),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从2019年起,中国的 电影市场已经超过了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在中国,部分中青年已经被韩国的K流行所吸引。对于许多中国年轻人来说,韩国的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凭借者。

中韩关系论文1500字

中韩关系论文1500字 篇一:中韩关系论文 摘要:中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一些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如贸易与投资的“双不对称”,双方货物与资本的市场准入问题等,使双边关系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两国关系的发展又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增强政治互信,扩大交流与合作领域,实现双赢和地区多赢,是两国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贸易;合作:双不对称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双方只有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

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现状 (一)中韩贸易现状。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是由于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这一构想迟迟未付诸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与韩国友好的政治关系,提前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 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

中韩关系未来发展趋势

中韩关系未来发展趋势 中韩关系未来发展趋势 中韩两国在地理、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两国间的关系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首先,两国间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韩国是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最重要的外交和经济伙伴之一。两国间的合作领域广泛,包括贸易、投资、能源、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双方将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共同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其次,两国人员往来将更加频繁。近年来,中韩两国间的人员往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游客是韩国重要的旅游消费群体,而韩国留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随着两国经济的合作加深,两国人员往来将不断增加,人文交流的深化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此外,两国间的政治互信将不断增强。中韩两国在政治上有很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比如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推动自由贸易等。近年来,两国元首多次会晤,高层交流频繁,这有助于增进两国间的政治互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间的政治合作将更加密切,为两国关系的深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另外,两国文化交流将进一步丰富。中韩两国的文化底蕴深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近年来,两国间的文化

交流日益频繁,中韩文化产业合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两国人民对于对方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中韩文化的交流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最后,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将更加密切。韩国地处东北亚地区,既是朝鲜半岛问题的当事国,也是东北亚合作的重要国家之一。中国是朝鲜半岛问题的关键国家和重要参与方,同时也是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维护者。中韩两国将加强在朝鲜半岛问题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总体来说,中韩关系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合作,人员往来将更加频繁,政治互信将不断增强,文化交流将更加丰富,地区合作将更加密切。这些趋势的发展将进一步夯实中韩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基础,为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中韩关系的历史发展

中韩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中韩关系史,是一部充满悲壮和曲折的历史。由于美苏冷战,尤其是朝鲜战争的影响,使中韩两国在长时期内出现政治上敌视、军事上对峙、经济上隔绝、文化上割裂的局面。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韩国推行“北方外交”,两国关系才逐步发生变化。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的新时期。两国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应该正视,但是近些年来发生的文化侵蚀却又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华民族应该团结起来,捍卫中华传统文化,将华夏五千年文明发扬光大。 正文:今年是中韩两国建交18周年。18年前,中韩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交决策,开启了中韩关系史的新篇章。85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迅速发展,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甚至都超过了许多建交多年的国家。中韩关系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首先根基于两国关系中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正是因为这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成了今日两国之间的文化矛盾,韩国的文化侵略情况越加肆无忌惮。 2005年10月:韩国申报「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006年7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2006年10月: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宣称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建议政府恢复汉字并申遗 2006年10月:韩国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 不止如此,其他三大发明他们也说是他们的!!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甚至有韩国学者「考证」认为,神农氏(炎帝)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作者)都是高丽人 2006年10月:韩国欲将「祭孔大典」申遗,并宣称考证孔子为韩国人 2007年6月:某韩企声称豆浆是韩国人所发明,更引韩剧《大长今》画面将之称为「韩国国饮」 2007年8月:一部名为《蚩尤天皇》的韩国历史小说将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蚩尤追溯为韩国祖先 2007年10月:韩国学者称中国神话大多源自韩国 炎帝、黄帝的神话源自韩国——韩国学者抛出了这个说法后,中国网友大为不满,认为“中国神话起源于韩国,这个结论本身就是韩国‘神话’!”此前韩国论证孔子是韩国人,美女西施、神医李时珍也早被划入“韩国籍”,也同样引发了网友的强烈质疑。 看来,炎黄子孙们并没有轻易把“祖宗”拱手让人。中韩两国的文化热论正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无限生命力。 2008年6月:韩国韩医协会称韩国针灸标准替换中国成为世界标准 韩国人的文化侵略是以中国人的文化虚无为突破口。首先要中国人知道韩国文化的优秀。他们还是很飞心机的。从风靡全国的《大长今》到又长又臭的肥皂剧,还有无数的韩国演绎明星登陆中华大地,韩流几乎是一夜之间吹遍中国,在媒体的煽动下,无数的年轻人成为了韩国演绎明星的拥趸,而中老年妇女们则成了韩国电视剧的忠实的观众。在这样的情形下,无疑给韩国人打了一个“强心针”,中国人基本就是文化虚无者,中国人好象都是没有自己文化主见的人。 韩国人知道,中国现在正在努力的进行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主要任务,等中国的经济改革基本完成以后,中国无疑将要更加强大,热门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将更加被边缘化,如果不在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分析与展望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分析与展望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对外投资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韩国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和战略伙伴,受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深刻影响。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已经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的投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对中国对韩直接投资进行全面分析与展望,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对韩投资的发展动向,为进一步加强中韩直接投资合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未来发展展望,并剖析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对韩直接投资,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中韩经济合作、促进双方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通过对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提出加强中韩直接投资合作的具体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中国对韩直接投

资这一领域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旨在为学术界和决策者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中韩经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 2.1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统计数据 显示,中国对韩直接投资额逐年增加,表明中国企业对韩国市场的投 资信心不断增强。中国对韩直接投资主要涉及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其中制造业是中国企业在韩国投资的主要领域。中国 制造业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对韩国市场具有较强 的竞争力。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也在促进两国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对韩国市 场的投资,中国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同时也为韩国 带来了更多的投资资金和就业机会。这种双向投资对促进中韩经济互 补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还面临一些挑战,如地域文化差异、法律法规 不同等。这些挑战需要中国企业加强对韩国市场的了解和适应,才能 更好地开拓当地市场。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现状良好,但也需要随着两国经济发展而不断 调整和优化。只有不断改进投资环境、加强合作,才能实现两国经济 的互利共赢。 2.2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中韩关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韩关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韩关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中韩关系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一直备受学界和政界的关注。中韩两国不仅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也存在着一些历史、政治等方面的矛盾和争议。为了加深对中韩关系的理解,研究两国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本文选择探讨中韩关系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韩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韩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通过深入分析中韩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推动两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通过研究中韩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促进中韩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提供思路和建议。 二、论文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论文旨在系统分析中韩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中韩关系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并对中韩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进行深入剖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中韩关系的历史沿革、中韩双边经济合作、中韩文化交流及中韩政治争议等方面。

论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全面了解中韩关系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中韩关系的发展状况。其次,深入分析中韩双边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中韩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再次,研究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探讨两国文化交流的途径、方式和效果。最后,深入研究中韩关系中的政治争议,探究争议的原因和影响。 三、论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论文将采用历史分析法、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政府文件、学术论文、案例等,对中韩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论文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经济合作理论和文化交流理论等。借助国际关系理论,我们可以分析中韩关系中各国的利益诉求、政策取向和行为模式。借助经济合作理论,可以研究中韩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模式、合作领域和合作机制等。借助文化交流理论,可以探讨中韩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方式和内容,研究文化交流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四、论文的创新点和预期成果 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韩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历史、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二是充分运用了国际关系理论、经济合作理论和文化交流理论,对中韩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三是对中韩关系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分析与展望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分析与展望 随着中韩关系的不断发展和双方经济的日益紧密,中国对韩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这种 投资形式不仅有助于双方经济的互利合作,也推动了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本文 将分析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的现状 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对韩直接投资规模逐年增加。据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 对韩直接投资累计已超过1000亿美元,这一数字在亚洲地区居于前列。尤其是在韩国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直接投资对韩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投资领域日益多样化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的领域也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和房地产领域。现在,投资互动涵盖了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韩国的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保健等领域,中国资本的投资成为了韩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3. 企业间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促进了两国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韩国一些知名企业 如三星、现代等纷纷在中国进行投资设厂,而中国公司也在韩国市场投资兼并,双方企业 的合作不断加深,为两国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 推动韩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对韩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中国资本投资为代表 的市场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对韩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深远意义。中国对韩投资的 涌入也为韩国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了韩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2. 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使得两国在人民福祉方面也有所增进。中国对韩投资的不断增长为 韩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韩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韩国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 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3. 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的增加也推动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不仅体现在两国间贸 易和投资的加深,也表现在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领域的合作增加。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合作将促进整个东亚地区的繁荣稳定,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探析中韩文化交流的对策和建议

探析中韩文化交流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中国韩国文化交流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中韩文化交流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基础之上,试图在政府、企业以及民间交往等不同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中韩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 一、中韩文化交流现状 中韩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双方都有古老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相互间的频繁的交流而取得许多优秀的成果。在历史上,两国属于一个文化圈,具有相近的价值观、伦理观和文化理念,这正是长期文化交流的结果,我们要加以珍惜。 近些年来,“韩流”在中国、“汉风”在韩国盛行,对两国人民的生活影响很大,原因之一可能是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的某种同质性为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在大众文化的普及方面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电视、电影、音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在精英文化、学术研究领域内的交流则做得不够,需要大力加强,因为只有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中的深层因素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使人民间的相互理解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加强中韩文化交流对策和建议 (一)中韩两国交往的历史之久,其间由于政治原因,两国经

历了近半个世纪的相互敌视和隔绝状态,尽管1992年中韩再次实现关系正常化,但由于恢复交往时间不长,两国民众之间还缺乏相互了解,在历史、文化、领土、政治、经济利益等问题上存在误解和分歧是不可避免的。 1.对于这些误解和分歧,两国政府必须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政策基调。对于近年来韩国国内学术界以及部分网民、民间团体等关于高句丽历史问题和所谓的间岛领土问题等种种争端,韩国政府基本保持尊重事实的态度和立场,有效避免了民族主义情绪的再度升级。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不断深入,难免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双方应继续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互信互利,实现合作共赢。 2.为了消除中韩两国间的种种误解,不仅要协调好中韩两国政治关系,加强经济合作,还要积极利用文化的力量,大力开展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中韩两国应加强对对方国情、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普及工作,对民间交流进行指导,努力办好2012韩国访问年”。 3.两国政府应加强沟通和交流,使韩国政府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而且也对韩国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韩国事实上已成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在文化交流领域,韩国政府应进一步推动文化多元化,适当开放国内市场,引进中国一些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加深韩国民众对于中国现实生活的了解。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引言 中韩建交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两国关系发展十分迅猛,但却并非一帆风顺。正确认识影响中韩两国关系的不利因素,将有助于中韩两国关系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前进。 ●中韩两国国民产生矛盾的起源及发展 1 历史、领土观的差异 (1)东北工程与高句丽问题 所谓“东北工程”, 是“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的简称, 是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联合组织的大型学术项目, 于2002年2月正式启动, 为期5 年。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研究; 东北地方史研究; 东北民族史研究; 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史研究; 中朝关系史研究; 中国东北边疆与俄国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关系史研究; 东北边疆社会稳定战略研究。①其中, 有些文章认为, 两千年前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建立的“高句丽”王国, 与日后出现的“高丽”和朝鲜族不能混同。高句丽及在公元8~9世纪出现的渤海国, 皆属中国唐朝直接管辖的郡。中国学者的这一研究立场引起韩国学者反驳, 因为, 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朝鲜, 他们的国民都认为, 发源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和渤海是韩民族建立的国家。2003年12月9日, 韩国古代史学会、韩国考古学会、韩国近现代史学会等17个学会在首尔历史博物馆发表联合声明, 要求“中国应立即停止把高句丽史编入中国历史的歪曲历史行为”。韩国“开放国民党”发言人禹相虎指出, “北京对历史的持续歪曲是无法忍受的”。他要求首尔政府就此立即采取外交行动, 并警告北京此举将损害两国关系。韩国民间团体也强烈批判中国社科院的做法, 计划自即日起发起“拒绝前往中国旅游”的运动等。韩国《朝鲜日报》也认为“东北工程”不仅仅是学术研究, 而是带有极强的政治背景。该报强调“东北工程”由中国政府出资, 并且认为《光明日报》刊登的相关文章“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学术领域”。《朝鲜日报》发表社论称, “中国把历史问题当做国策事业并投入巨额资金肯定有政治企图。中国之所以这么做是要重新确认与朝鲜族居住的东北地区的关系, 并以此为基础, 制造介入朝鲜地区的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2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的连续出现,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我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我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我国的海上邻国。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如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因此,我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我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我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我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在我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我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我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我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我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我国崛起带来的冲击。这一冲击既有物质的层面,也有心理的层面。从物质层面上说,我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实力对比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以中日关系为例,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大国,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双方对这种地位结构已比较适应,也都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双方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基本相安无事。随着我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我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我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与实力地位的起伏相伴随的,还有心理上的失衡。在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公众过去的印象中,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这种传统的心理印象。一部分人有意无意地把本国内部出现的种种经济问题,归结为我国经济竞争、我国货的大量涌入,也在客观上增强了其对我国的负面情绪。 印度对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影响力的迅速上升,并不感到服气。加上中印之间还存在尚未解决的边界问题,这意味着从政治、安全的角度来说,中印关系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并不会平静。 当然,理解我国的安全环境,绝不能忽略美国这个因素。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我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美国对我国的崛起始终有着防范的一面,试图牵制我国的崛起。判断我国的周边环境,美国的影响是一个始终不能忽视的因素,并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在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同样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 其中,最大的有利因素,就是我国实力的持续上升。在过去30年中,我国的综合实力获得了很大提升。不难发现,近两年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出现的不少摩擦,其实是由于我国实力上升带来的一个副产品。

中韩苏岩礁之争及解决措施

中韩苏岩礁之争及解决措施 中韩苏岩礁(离於岛)之争不是两国领土纠纷问题,而是中韩两国因海洋专属经济区重叠后划分而引发的界限争端问题。中韩双方都需从战略的高度与长远的角度、从中韩关系的长远健康发展出发,依照相关国际法的规定以及现实状况公平合理和平地解决。这就需要中韩双方共同的努力。 标签:苏岩礁;联合国海洋公约;天安舰、延坪岛事件 引言 “天安舰、延坪岛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兴起了一股反思中韩关系的浪潮,民众和媒体开始对中国大肆指责、颇有怨言。后来在反思中韩关系的问题时,韩国统一部提出了中韩关系的七大问题,其中就指出了中韩领土纠纷问题,包括苏岩礁(离於岛)纠纷等。中韩苏岩礁之争是领土纠纷吗?针对中韩之间此种争执,为了中韩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中韩该如何做?这些都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苏岩礁的法律地位 苏岩礁,意为江苏海外之岩石,海礁的意思。这座海底礁石在韩国称“离於岛”,在东经125度10分45秒、北纬32度7分42秒,位于韩国济洲岛和中国长江口连线之间,距韩国济洲岛149千米,离中国领海基点①海礁约247千米,与日本鸟岛相隔276千米。由此可见,与中国、日本相比,苏岩礁离韩国更近一些,但是其不在中韩两国的领海(12海里)范围之内。中韩之间的海基点不超过400海里,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相关规定可知,苏岩礁处于中韩两国的专属经济重叠区域内。 由于苏岩礁的地理位置及其属于海底暗礁,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可知,苏岩礁是没有领土主权归属的海底暗礁,中韩两国都不能宣示其为自己的领土并声称拥有主权。 二、中韩苏岩礁博弈 中韩官方都曾声明,中韩之间不存在领土海域纠纷。但是,双方对苏岩礁的解读却不一样。中国认为,苏岩礁在中国的大陆架延伸线上,按照国际法,苏岩礁属于中国海洋管辖范围内。而韩国却解读为:苏岩礁所在水域离韩国的距离比其他邻国近,属于中间线的韩国范围内,根据国际法,此岛属于韩国的海洋管辖范围内。 中韩两国都遭受过殖民侵略,对任何有关主权相关的问题都异常敏感,都不会轻易妥协。而苏岩礁的价值更是两国不能轻视:如其神秘性已转化为两国各自民族神话中,因其在两国专属经济重叠区中,拥有它就象征其东海专属经济区争夺的优势,其也有极其丰富的渔业、石油等资源,其在东海的位置也能体现长远的军事战略、空间价值。 中韩关于苏岩礁的争端很早就开始存在。2003年,韩国在苏岩礁上建造了所谓的“海洋观测平台”并在其上悬挂韩国国旗,引起中国民间人士的关注与反感,他们认为韩国政府损害了中国主权,侵占了中国领土,而韩国却认为,离於岛(即苏岩礁)位于韩国的专属经济区域内,开发离於岛是韩国的正当权利,中国无权干涉等。韩国政府对苏岩礁事实上的“占领”,中国官方船只巡航与飞机的监视、韩民间媒体有意引导国民众维护所谓的“国家主权”,双方之间的非理性谩骂与对抗等,终于使得苏岩礁成为中韩公开的争执,成为影响中韩关系的一大变数。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探讨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 域的合作现状。韩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在音乐、电影、电视剧、游戏等领域,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全球的关注。与此中韩两国作为地理相邻、文化相近的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本文首先回顾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和面临的挑战。然后,重点分析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现状,包括合作项目、合作模式、合作成果等。提出促进中韩文化产业合作的建议,以期为未来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成为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创新的市场策略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政府方面,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法规,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政府设立了文

化产业振兴院,负责文化产业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同时还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还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 市场策略方面,韩国文化产业注重创新和差异化,通过精心策划和营销,打造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例如,韩国的电影、音乐、电视剧等文化产品以其高质量、独特的风格和富有创意的内容,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同时,韩国文化产业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参加国际展览、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韩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资源方面,韩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韩国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韩国特色的文化产品。韩国文化产业还注重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的文化作品。 韩国文化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凭借创新的市场策略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布局。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韩国文化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世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